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双龙传-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子陵仰首观天,一震道:“我们千算万算,仍是算漏一点,就是想我们死的不单止大唐军,还有我们的老朋友康鞘利。”
寇仲和跋锋寒闻言往天上望夫,立即色变。
一个黑点在洛水六、七十丈的高空飞行盘旋,竟是头猎鹰。
寇仲苦笑道:“若我法眼无差,这该是康鞘利那头扁毛畜牲。唉!他娘的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追杀我们的将是李元吉,这小子上趟被我们戏弄于股掌上,在李渊跟前面目无光,所以今夜要挽回颜面。”
徐子陵摇头道:“看其调度气势,主持大局的应是李世民本人,李元吉只是副手,且是倾尽全力,这段路绝不好走。”
跋锋寒晒道:“我们的弃舟登舟、火烧河船,应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只要轮流全力催舟,纵使他们晓得我们位置,追及前我们早抵达黄河,有甚么好担心的?咦!”
话犹未已,筏底传来难听之极、惊心动魄的磨损和割裂的尖锐异响,木筏似撞上水内某种锋利的硬物。
三人猝不及防下目瞪口呆,寇仲惊呼道:“是尖木阵,快走。”
三人跃离木筏,看清楚十多丈的河面下插满削尖的长木时,木筏四分五裂,箭袋、盾牌随散开的木材断索沉下河底,坚实的木筏就此报销。
他们落往左岸,往西瞧去,洛阳变成一团巴掌般大小的光蒙,两队各千多人的骑士,正沿洛水两岸如飞奔至,离他们不到一里。
跋锋寒指着东北面五里许外起伏于丘峦处的密林,道:“那是我们的避难所。”说罢领先掠出,两人连忙跟随。
第五十一卷 第十三章 转战千里
三人疾如箭矢的沿河岸往林区奔去,李世民封河的手段确教人意料不及,早前以为闯过关口,使逃走有望,岂知给河道暗藏的尖木阵彻底粉碎。
以他们的脚力速度,在短程内可胜过快马,但在长程比拚下,则迟早会给马儿追上。最糟是像这样没有歇息的长途飞奔,会大幅损耗真元,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若没有在天上追他们的猎鹰,他们尚可施展种种惑敌之计,摆脱敌人,现在却是行藏暴露,一筹莫展,形势对他们不利之极。
他们不敢离开洛水,是在必要时河跳进河水里,暂避敌人。
林区在里许之外。
两岸迫来的追兵保持速度,仍紧跟在后方里许处,对他们造成庞大的威胁,仿如催命的符咒。
猛地徐子陵低呼道:“前面林内有敌人!”
寇仲和跋锋寒大吃一惊,若前无去路,他们只余两个选择,一是转西回洛阳,另一是跃往洛水去。返洛阳当然不可行,跳进河水更不见得是办法,因为敌人既能未卜先知似的埋伏前方,绝不会疏忽河道。
跋锋寒叹道:“我终认识到李世民的厉害手段。”
徐子陵喝道:“这边走!”改往西北驰去,希望能绕过前方敌人埋伏处,逃往在他们后方林木延绵的山野。
战鼓声起,数百骑从林内冲出,喊声震天,朝他们杀来。
三人暗叹一口气,却知至少避过箭矢穿身之祸,否则若进入埋伏有敌人的箭程内,林外平原光秃秃一片,数百箭手密集射击下,以他们的身手亦将难有侥幸。
双方确实在比拚速度,敌骑力图在他们逃往远方山林前抢在前头拦截,而他们则务要赶在敌人前头逸往远处。
后方追骑离开洛水,锲而不舍的在后狂追。
一时喊杀四起,蹄声轰鸣,震撼大地。猎鹰则在三人头上高空盘旋,向远方敌人标示出他们正确的位置。
领头的徐子陵见势不对,暗忖纵使能抢先一步,赶在敌骑前头,仍没可能把对方抛离,只要敌人在马背上弯弓搭箭,就背发矢,他们那时顾得挡箭顾不得跑路,迟早给敌人赶上。
想到这里,把心一横,喝道:“这边闯!”改向横冲,反扑回早先敌人埋伏的林区去,迎上对方队尾。
敌骑将领一声叱喝,敌骑勒马改向,队形变化,如翼开展,往他们包围过来,仍是阵形不乱,当得上灵活如神的赞语,尽显唐军的精良训练,而此队人数在五百间的战士,更是唐军中百中挑一的精锐,反应和骑功无不是上选。
敌骑化为月形,从西北方往他们罩来,而他们的目标林区则在正北方。
“嗤嗤”矢响,以百计的长箭从强弓射出,由前方和左侧铺天盖地的洒至。
三人猛提一口真气,腾身远跃,避过大部份劲箭,余下的边走边以剑、刀和空手挡架挥打。
寇仲在左侧最外档处,首当其冲,虽手和刀并出,肩头仍惨中一箭,幸好在箭矢入肉之际他护体真气自然反击,便把箭头挤出体外,但已血如泉涌,须运功止血。
倏忽间,三人冲入对方原本的队尾,四方全是如狼似虎的敌骑,刀矛迎头当脸的刺劈而来。
跋锋寒加速前冲,变成三角阵的前端,偷天剑显示出沙漠修行的功力,剑出如风,带起凛例的气劲狂风,过处总有敌人应剑坠马,凡进入剑势的敌骑,定必溅血跌坠。
敌人从四方八面围拢过来,原先沿河奔来的追兵赶至二十许步近处,若给两方近二千人围拢,后果实不堪设想。
寇仲和徐子陵施尽浑身解数,保持三角阵已非易事,可是只有这样才可令跋锋寒全无后顾之忧,全力突围逃往山林。
在这近身肉搏,处处刀光矛影的战场上,连眼睛都派不上用场,纯凭感觉和身体意念与超人的感应对付敌人的攻击和反击,且绝不能让敌人冲近,否则一旦展不开手脚,势难应付其他敌人的攻击,且没法移动分毫。
寇仲的井中月上下翻飞,也弄不清楚流的是自己的血还是敌人的血,只知竭尽所能减轻敌人剑斧砍劈到身上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则肯定自己的刀对敌人造成最有效的致命创伤。
徐子陵两手仿如变成千百对手,每拳击挡上敌人兵刃,螺旋劲便以近乎爆炸的威力送出,敌人无不喷血倒飞。
三角阵过处,人仰马翻,遍地伤死,鲜血处处,触目惊心。
蓦地后方喊杀四起,另一支追兵终于赶至。
即使以跋锋寒的坚毅不拔,亦杀得有点心疲力累时,正涌起一股杀之不尽的颓丧感,忽然压力一轻,原来是破出敌人重围。
三人浑身浴血,暗叫谢天谢地,忙腾身踪跃,投往离他们只余百多步的山林去。
三人同时倒地,躺在山林深处一道小溪之旁。
寇仲仰望夜空,急喘着道:“谁来给我数数身上有多少伤口,唉!胁背这一刀插,还计较甚么伤势,不过战争仍未结得最深。”
跋锋寒苦笑道:“拾回小命算我们好运气,不信可看看天上的畜牲。”
猎鹰重现高空,盘旋不休。
徐子陵一边运气疗治身体的九处伤口,一阵虚弱的感觉强龚心头,真想放弃一切,好好睡上一觉。叹道:“我们必须在天明前渡过大河,否则明早会落在敌人的重重包围内。”
寇仲连翻数转,滚落溪水,呻吟道:“快来水里,让我们联手疗伤。我们尚未与敌人的真正高手相遇,已窝囊至此,真想不到。”
跋锋寒勉力往小溪爬过去,道:“不要妄自菲薄,我们能逃到这里,是非常不错,刚才遇上的肯定是唐军中特选的精兵,手底硬得教人惊异。”
“咚!”跋锋寒整个人沉进溪底去。
徐子陵摇摇晃晃的站起来,道:“比起李世民名震天下的玄甲兵,这批顶多是次选的精兵,唉哟!”拌着溪旁一棵杂树,徐子陵一个“倒头葱”,掉进溪水去。
几经辛苦,三人在水里手拉手站好,溪水浸至胸腹间,血渍溶解,污染了的溪水往下游冲去。
寇仲道:“现在离天明还有两个多时辰,我们就甚么都不要管,疗他娘的半个时辰伤,然后全速赶赴大河,赌赌我们的运气。”
经过数周天的运转,三人体内真气逐渐凝聚。
事实上三人实战经验丰富,对以寡敌众的群战更有心得,深谙避重就轻的血战之术,能把敌人成功击中的伤害减至最低,所以身上虽伤口累累,却没有一处伤及筋骨的严重创伤。只是因拚命逃跑加上血战不休致真元损耗过钜,弄得筋疲力尽而已!
今趟联手疗伤又与以前有别,皆因各有精进突破,转眼间三方真气水乳交融,通行全身经脉穴络。
前所未有的事发生了,三股真气竟成功同流合运,跋锋寒真气居中,寇仲的寒气和徐子陵的热气缠卷跋锋寒的真气而行,不再像以前的只是各顾各的并排运转,卷得真气所到处,不单经脉进一步扩展,所有窍穴更澎涨开来。
每运行三人体内大小周天一遍,真气更趋澎湃丰盛,就像潮水从一边岸涌往大海的对岸,来而复往,去而复还,说不出的自在舒服,物我俱忘。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徐子陵首先醒转过来,感到全身真气澎涨欲裂,心叫不好,知是劲气过盛走火入魔的先兆,此时在他们体内游转的真气正一股脑往他送来,而跋锋寒和寇仲都是脸红耳赤,濒临经脉崩溃的边缘,灵机一触,便把真气尽收丹田,接着送往两脚脚心。
“轰!”水柱冲溪而起,带得三人往天上弹去。
寇仲和跋锋寒刚醒觉过来,早和徐子陵一起重重摔往岸上,跌得眼冒金星,晕头转向。
寇仲呻吟着爬起来,先头看天,叫道:“好险!尚未天亮,这是怎么一回事?”
跋锋寒从徐子陵旁坐直虎躯,揉眼道:“真是好险,却与天亮天黑没有关系,过犹不及,我们因各有长进,令经脉扩展至最大的极限,若非子陵机警,及时中止流转,我们肯定要一命呜呼。”
徐子陵爬起身,吐出小口鲜血,笑道:“这口血是值得的,我们以后再不要联手练功,否则大罗金仙都无法打救我们。”
寇仲关心道:“你没受内伤吧?”
徐子陵摇头道:“不但没受伤,且功力再有突破。看!你和老跋的眼神比以前更锋利,且是藏而不露那种锋利。”
跋锋寒从地上弹起,闪电拔出偷天剑,连劈三剑。
寇仲咋舌道:“你这三剑气势尤胜先前,全无空隙破绽,确有偷天的味道。”
跋锋寒还剑入鞘,道:“我们不但功力尽复,更把经脉扩展至人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今夜开始,我们将向武道的颠峰继续进军,渡过大河将是最后阶段修行的第一课。”
两人长身而起,均感精气神大幅提升,截然有异。
寇仲舒展筋骨道:“自吸取和氏璧的异能后,直至今天才体会到真的大功告成,其中过程,只我们三人自家晓得,说出来怕没有人能明白。兄弟们!起程吧!”
三人穿林越野,全速赶路,望北疾行。
天上出奇地再见不到猎鹰的影子,但他们心知猎鹰只是暂时寻不上他们,仍可在任何一刻出现。未过大河,他们仍在险境内。
走出树林,眼前豁然开朗,大河像一条奔腾翻卷的巨龙,汹涌澎摒的穿山越岭从西而来,横瓦前方。河水撞上岸旁石滩,激溅起水雾烟雨,水声咆哮轰鸣,宛如万马狂奔,又似巨龙鼓浪,令人叹为观止。
寇仲大喜扑往岸旁,大喜道:“终于到哩!”
跋锋寒和徐子陵生出得来不易的成就感,在李世民精心部署,十多万大军重重围困下,他们仍能突围至此。
寇仲很自然的抬头望去,倒抽一口凉气道:“我的娘!又来哩!”
猎鹰重现天上。
跋锋寒咬牙道:“过河再说!”
蓦地大河左方灯火亮起,一艘高桅巨舶顺流驶至,三人你眼望我眼,一时乱了阵脚,进退两难。
李世民的长笑声从巨舰传过来道:“少帅、子陵兄和锋寒兄能闯到这处,实在非常难得,何不到船上一会,大家喝杯水酒再动手,来个先礼后兵如何?”
三人定神一看,只见李世民坐在船首平台一张太师椅内,身后站满高手将领,包括李元吉、梅□、康鞘利、李世绩、罗士信、史万宝、李神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薛万彻、李南天、冯立本、庞玉和另七、八个不知名的将领。却不见秦叔宝、程咬金等与他们有交情的将领。舰上卫士则是李世民最精锐的玄甲战士。
三人瞧得头皮发麻,这一关教他们如何闯过?
第五十二卷 第一章 困兽之斗
棋差一着,缚手缚脚。
直到此刻,三人始真正领教李世民的能耐,只要渡过大河,他们有十成把握可逃进窦军的势力范围;偏是李世民亲率主力,稳守此关,令他们望河兴叹。
巨舰上满布玄甲战士,人人手握强弓,严阵以待,若他们投进河水去,在数百把强弓硬弩近距劲射下,肯定他们是血染长河的结局。
进既不能,退更不可。
漫山遍野的唐军正朝他们迫近,兼之上有猛鹫的锐目,天明后他们将有天下虽大却无处藏身之祸。
硬拼吗?
敌众我寡至不成比例,实力差得太远。
惟可恃的就是早前三人在修为上的突破,将经脉扩展到最后极限,把潜藏的力量释放出来。可是因尚未有机会与敌人交手,故这方面能对他们有多大帮助,仍属未知之数。
巨舰转眼横亘前方,舰身下方忽露方洞,左右各探出两排二十支船桨,整齐划一的划进河水,抵销水流的冲激力,恰好把巨舰保持在三人眼前五丈许开外的水面。
舰上平台的李元吉移到李世民身侧,俯身到他耳旁低声说话。
寇仲忙低声向两旁的徐子陵和跋锋寒道:“李元吉应是向李世民传达李渊的旨意,就是不择手段的杀死我们,我们还有那一步可走?”
跋锋寒沉声道:“只有一着棋可走,就是由我独当一切,不是说你们武功才智不及我,但有一样你们的确及不上我这突厥人,就是不如我跋锋寒狠,而今晚谁狠就谁能活下去。”
寇仲和徐子陵心中涌起奇异的感觉,跋锋寒从没有向他们说过类似刚才的话。可见跋锋寒际此生死关头下,尽显其大如高山峻岳的斗志和信心。这究竟是沙漠修行的成果?还是刚才的奇巧际遇?
寇仲却高声陪笑道:“龙头请随便吩咐,李元吉闭上狗口呢!”
跋锋寒哑然失笑道:“在这等时刻你仍有心情开玩笑?”
徐子陵心中一阵温暖,纵使今晚血染长河,可是他们三人间同生死共患难而不变的兄弟之情,会如河水般永流不休。
李元吉扬声道:“三位若肯弃械投降,免去我们一番手脚,二皇兄和我李元吉必以上宾之礼待诸位,否则必杀无赦。你们听到吗?”
最后一句不是向徐子陵三人说的,而是说给他身旁各将士听的。
除李世民外,他麾下诸将和逾三百玄甲战士齐声吆喝呐喊道:“听到!”有如闷雷轰天,声势慑人至极,带有很大的威压性,显示出唐军将士上下齐心,决意死战。
跋锋寒先低声道:“今晚会是我梦寐以求的一趟修行,谢谢老天爷。”然后仰天长笑,故作轻松道:“元吉兄你好像是第一次到江湖来混,以前的日子都浪费在吃奶上,所以会说出这样的废话。我就和你单挑独斗一场,让你有机会把吃奶的力使出来。”
寇仲和徐子陵差点不敢信自己的耳朵,因跋锋寒少有如此侮辱对手,他是故意惹恼李元吉,至乎激恼每一个敌人。
敌人愈“失常”,他们愈有可乘之机。
李元吉果然双目杀机大盛,脸容仍是冷面冷容,显出高手风范,其他将领则人人脸色一沉,其中有三、四人更怒喝:“好胆!”充满火药味。
李世民举起右手,示意李元吉不要答话,更叫诸将回复安静,皱眉道:“三位现在进退不得,只余力战一途,对你我双方均是有害无利。现今洛阳败局已成,我们何不握手言和,只要少帅承诺解散少帅军并退出洛阳之争,我李世民可以担保三位的安全。否则少帅不幸命丧于此,少帅军亦势难免祸,彭梁百姓更难避战乱摧残,为己为人,少帅于心何忍?”
李元吉脸露不快神色,显是因李世民在占尽优势下,跋锋寒又刚出言羞辱他,而李世民仍对三人如此客气宽容,大感不满。
李神通叹道:“少帅今晚绝无侥幸机会,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明知不可为而为乃智者不取,少帅请三思而行。”
因寇仲曾把他从窦建德手上救出,故李神通心存感激,才有这么一番说话。他身份特别,不用理会李元吉高兴还是不高兴。
跋锋寒微笑道:“我们明知不可为而为的事早有前科。当日于赫连堡面对颉利和他的金狼军,我们没皱过眉头,今日岂会改变,你们的话实是多余。”
李南天代李元吉出头,怒叱道:“想不到跋锋寒竟是冥顽不灵,只懂口出狂言之徒。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岂可相提并论。今晚你们无赫连堡之险可凭,孤立乏援,若顽抗到底,徒属妄逞匹夫之勇的愚蠢自杀行为。”
换过岸上与他们对峙说话的不是跋锋寒、寇仲和徐子陵三个战绩辉煌、震慑天下,被誉为新一代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唐军诸将士必对他们嗤之以鼻。可是此刻三人面对比他们强大百倍的阵容,仍卓立如山的全无惧怯,在河风吹拂下衣袂飘扬,状如天人,竟教对方没有人敢露出丝毫轻蔑和不屑之色,皆因晓得要杀死三人,己方须付出沉重代价。
跋锋寒并没有因李南天的侮辱而动,反哑然失笑道:“说得好!赫连堡我们陷身重围,只好据堡死守,现今则身处四野之地,又有大河当前,我们如能渡抵彼岸,将大有脱围机会,就看诸位有否把我们兄弟三人留下的本领。”
李世民再举手阻止李南天反驳,后者神情不悦又无可奈何的把到口的说话硬咽回去。
李世民始悠然道:“三位能否脱围,顶多是五五之数。即能突围而去又如何?你们想说动窦建德来援,只是害他。虎牢已落入我李世民之手,窦军渡河西来,我可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令王世充动弹不得。另一方面本人亲率精锐,先据虎牢,以待窦军之至,以逸击劳,决可克也。建德既亡,洛阳自是难保。三位此行徒逞勇力,于事无补。我李世民好言相劝,只因念在昔日情谊,不愿三位自取灭亡饮恨于此而已!”
寇仲和徐子陵暗呼厉害,李世民言之成理,针对他们的策略痛陈利害,从根本动摇他们求援的决心和意志。
跋锋寒似成为三人的发言人,摇头道:“我们的看法却与秦王截然不同。秦王猛攻洛阳不下,师疲力竭,世充凭城坚守,又有生力军和援粮,岂易猝拔?建德刚收复孟海公,乘胜而来,锋锐正盛,与世充内外夹攻,秦王将陷腹背受敌劣势,届时鹿死谁手,谁敢断言。”
寇仲和徐子陵含笑不语,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姿态。
事实上他们把对话和指挥权交给跋锋寒,本身是高明的一招,因为对方包括李世民和康鞘利在内,没有人熟知跋锋寒的性格修为,故无法揣摩他的行事风格和造诣境界。只听得他胆大包天,手段狠辣,不卖任何人的账。
李世民双目精光闪闪,显是因力劝不果,而寇仲和徐子陵更不发一言,令他受辱动怒,缓缓道:“你们不但高估窦建德,且看不清楚王世充的情况。王世充早兵疲粮尽,上下离心,不须力攻,可以坐克,你们的援助只能令他苟延残喘片时。窦建德新破孟海公,将骄卒惰。我李世民稳据虎牢,正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孤疑不战,世充自溃。我军士气,由此倍增,一举两克,跋兄仍认为窦建德劳师来征的十万之众,有破我李世民二十万大军的机会吗?”
徐子陵虽感到李世民强大的信心和把握,仍没有被引起强烈的反应和联想,寇仲却听得整个背脊凉渗渗的,皆因李世民确把窦建德看通看透,掌握到他会因胜生骄的大缺点,可见窦军高层内肯定有为李世民效力的内奸。
跋锋寒不为所动,仰观天色,以平静的以至令人心寒的语调道:“兵无常胜,世事岂能尽如人意。秦王若再无其他说话,我们决意趁天尚未亮前闯关渡河。”
李元吉终忍不住,怒喝道:“既要找死,成全你们。”他曾受辱于寇仲刀下,故特别忍不住怒气。
在激怒李元吉这方面,跋锋寒终于成功。
李世民保持冷静,缓缓扫视三人,最后目光凝定徐子陵脸上,叹道:“子陵兄难道无话可说吗?得放手时须放手,子陵兄该比世民更明白个中至理。”
徐子陵陪他心中暗叹,跋锋寒束音成线的说话传入耳内道:“只要能保持得我没有左右之忧,我偷天剑的尖锋或可偷得一线生机。”
徐子陵迎上李世民的目光,苦笑道:“成败利钝,日后自有公论,我和世民兄立场不同,为之奈何,请世民兄见谅。”
李世民连续三次点首,每点首一趟,均吐出一声“好”,而双目杀机不住加剧,眼神变得凌厉锐利,最后大喝道:“在战场上,非友即敌,三位勿要怪我无情。”
战鼓响起,船体下方两排船桨同时动作,巨舰缓缓摆动,变成船首面对岸边三人,横摆河面,无论他们逃往上游或下游,巨舰均可迅速追截,而最大威胁力当然是云集舰上的高手可空群而来,追杀他们,舰上精锐的玄甲天兵,则力足在他们投进大河前把他们射杀。
在平台下船首甲板上的三十多名玄甲战士,人人弯弓搭箭,朝三人瞄准,蓄势待发。
气氛变得像扯紧的弓弦,双方再无修好讲和的转寰余地。
跋锋寒双目爆起前所未见的慑人精芒,显示出适才扩展经脉至极限的骄人成果,一边目不转睛的观敌察敌,一边低声向两人道:“你们须竭尽全力让我能放手攻坚闯关,其要在一个快字,绝不可有片刻停滞,三角阵必须坚持到底,否则我们永不能到达彼岸。”
到此刻两人才真正把握到跋锋寒“谁更狠谁就能活命”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他从开始已作出抉择,就是选敌人最强处以坚攻坚,若能成功,可把敌人主力撇在后方,全速飞逃。
徐子陵和寇仲晓得生死成败,决定于眼前,连忙收摄心神,同时晋入井中月的至境。
奇妙的事发生了。
寇仲感到自己的精、气、神三者高度凝聚,精神集中至前所未有的境界,只要他的注意力落到某人或某物处,竟可钜细无遗的将目标完全掌握。精神再非虚无缥缈的事物,而是仿如有实质的东西,可把任何要攻击的目标攫抓锁紧,其微妙处非是任何言语所能形容。
徐子陵的感觉同样玄妙,却与寇仲截然不同,他感到从战场抽离,同时又比任何一刻更清楚全局的每一细节变化,方圆十丈的空间似化成幽林小谷溪内的清水,水内每一丝变异都逃不过他玄之又玄、超乎物质的感应神经,没有丝毫变化能瞒得过他。
“锵!”
跋锋寒掣出偷天剑,长啸声中,拔身而起,横过五、六丈的河面,往敌方舰首投去。
寇仲和徐子陵早蓄势以待,立时如影附形,追在他左右两旁,在空中形成三角战阵,横空而去,声势夺人。
这一招显然大出对方料外,怎想得到他们横霸至此,竟敢来个正面硬撼。
“嗤嗤”连声,三十多支劲箭从把守船首甲板的玄甲战士强弓射出,形成一个覆护船首的死亡箭网,迎面向三人罩来,避无可避,只余硬挡一途。
李世民身后的李元吉、李神通、李南天等李阀猛将,天策府众高手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罗士信、庞玉、李世绩,李元吉系的将领史万宝、薛万彻、冯立本、康鞘利、梅珣等全体移形换位,抢往战略位置,以应付即临船上的近身血战。
谁都晓得箭网不足以阻止三人强登巨舰。
跋锋寒低喝道:“换气!”
寇仲和徐子陵同时探手,抓住跋锋寒双臂,运转体内真气,倏地改前冲为上跃,来到高于船首近两丈的高空,斜斜往远在平台上的李世民投去。
箭矢全部射空。
舰上一阵混乱。
玄甲战士纷纷弃弓,拔出腰间佩刀,在船首结成阵势,后移往平台前下首处,拦住前舱门入口。
天策府诸将则抢往李世民四周护驾。
只李世民仍安坐平台太师椅内,神色自若。
三人飞临船首,跋锋寒使出千斤堕,沉气下降,偷天剑发出嗤嗤剑气嘶叫的可怕异响,手上像生出万道剑芒,掠过甲板,往把守舱门的玄甲战士攻去。
跋锋寒全力出手,确有惊天慑日的威势。
李世民从椅内弹起,拔出佩刀,喝道:“封门!”
左右的罗士信、庞玉、李世绩翻下平台,加入玄甲战士的阵营,务要守稳舱门,不让跋锋寒等有破门而入的机会。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移至平台边沿,居高临下严阵以待,既可阻止三人跃上平台,又可呼应平台下方把门的己方人马,战略应变无懈可击。
寇仲和徐子陵比跋锋寒稍缓一线落在船首甲板上,此时李元吉、李神通、薛万彻和另两名不知名的将领从左侧攻至,而李南天、史万宝、康鞘利、梅珣、冯立本与三名亦是不知名将领则从右档攻来,每一个敌人均是全力出手,毫不容情,皆因晓得三人厉害,稍一不慎随时会在三人的凌厉反击下落败身亡。
一时刀光剑影,劲气横空,敌人强大的攻势全面发动,其力实足以一举把三人像以臂挡车的螳螂般辗个粉碎。
舰上其他数百名玄甲战士分出五十多人抢往船首位置,堵塞所有进路,其他人则集中往左右两舷和船桅望台处,以弓矢严密戒备,防止他们投往河水去。
巨舰同时移往河心,使他们难以跃返河岸,船上之战遂成困兽之斗。
“铿铿铿铿”!
刀剑交击声音首先连续响起,拉开血战的序幕,跋锋寒的偷天剑以绞击的手法,先后击中四名玄甲战士迎面劈至的大刀,玄甲天兵不愧为李世民的精锐亲随,人人功夫了得,竟能刀不脱手,可是跋锋寒借剑刃送出的真气,却教他们手臂酸麻至吃不消的地步,忙退往己阵内,让其他战友补上他们的空位。
出乎所有人料外,跋锋寒不进反退,往后撤移两步,两边敌人蜂拥杀至,前方杂在玄甲战士阵中的罗士信、庞玉和李世绩乘势抢往阵前,带领己方战士正面向首当其冲的跋锋寒发动狂猛如裂岸惊涛般的反击。
徐子陵护在跋锋寒左侧,心神静若止水,他把注意力从全局转移到正攻向他一方的李元吉、李神通、薛万彻和两名陌生唐将身上,思虑空灵如神,无有遗漏。
李元吉的裂马枪不住旋转,转得装在枪上反映着船上风灯光芒的血挡有如光环,在空中画过充满力量的线路,弯击而至,攻击的目标却非是他徐子陵而是跋锋寒,可见他对跋锋寒适才对他言语上的侮辱,恨之入骨,务要置跋锋寒于死地。
徐子陵隐隐感到这正是跋锋寒的目的,而他的不进而退,正是让李元吉有此机会。
此举所冒风险极大,因为李元吉不但不非是省油的灯,且可能是天下第一擅用枪法的高手,不过他们今晚正是要从险中求胜,不冒风险怎行?
徐子陵猛下决心,不代跋锋寒应付李元吉的裂马枪,手印变化,右手指尖往最先攻及的薛万彻铜棍点去,左手撮掌成刀,劈往幻起漫天剑雨往他洒来的李神通。
其他两名将领一使双斧、一使长矛,均奋不顾身的朝他身上招呼,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