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史诗级的距离数字是100万亿公里。到了用万亿来作单位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发明一新的单位了,否则再发展下去就会很不好记。宇宙中的速度上限光速走一年的时间作为距离单位就派上用场了。

    通过光速,我们可以把天鹅座61星的距离为11光年,很好记忆。

    有了先例,对于附近恒星的测量立即就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贝塞尔成功测量之后的两个月,英国天文学家亨德森就测出了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a星,我想这应当成为人类的常识:4。3光年。

    在我亲自加入观测大军之前,我也资助了大量的天文学家建造更好的望远镜,共有70颗恒星被视差法测量出来。最远的数字约为100光年,这是不太可靠的,因为太远了,100光年大概是视差法的极限。

    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星星约有6千颗,我们能测出距离来的仅仅70颗,真是任重而道远啊。不过,由于有了这70颗星星的距离数字,有天文学家能够用数数的方式来对我们的银河的大小有一个很粗略的估计。

    当伽利略在1609年把他发明的望远镜对准银河时,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本只有6000多颗星星的天空霎时间变得不可计数,像上帝在天空中撒了一把玉米面似的。(玉米面是唐宁喜欢吃的山东煎饼的主料)

    1785年,w。赫歇耳估计了一下银河系的恒星数目,约一亿颗。我们用灯火做个小实验就能印证一个著名的定律:a星的亮度是b星的九分之一,a星的距离便是b星的3倍。

    赫歇耳姑且假定所有恒星的亮度都一样的,就能对银河的大小得出一个非常粗糙的数字。他根据这些恒星的亮度等级,断定银河系的直径约为到明亮的天狼星距离的850倍,而银河系的厚度是这个距离的150倍。

    根据最新测出来的天狼星距离的数据,赫氏的估计是银河系的直径为7500光年,厚度为1300光年。以我们现在的望远镜制造工艺和计算手段,我们所知道的银河系恒星的数目远不止一亿,恒星的亮度(大小)也不可能是一样的。

    不过,这是人类第一次将对宇宙的想象有理有据地延伸到了近万光年的级数。我为什么会介入恒星测量呢?那是因为有一个天文学家来问我,最近通过太阳光谱发现太阳是由氢和氦构成的,这有什么意义吗?

    我说,太阳有氦,说明氦在恒星中比较普遍,可以用来解释造父变星。在1784年9月10日,爱德华·皮戈特检测到天鹰座η的光度变化,这是第一颗被描述的经典造父变星。

    几个月后由约翰·古德利克对息发现的变星造父一进行了精确地测量。造父一的视星等最亮时为3。7等,最暗时为4。4等,光变周期为5天8小时47分28秒。

    怎么解释这罕见的变星现象呢?氦,正常情况下拥有两颗电子,在高温下电离,失去电子,恒星表面全是电离的氦。根据温度的高低,又可以把电离分为单电子电离和双电子电离。

    双电子电离的氦的透明度相对于单电子电离的氦有显著的差异,随着恒星不断地给氦外壳加热,氦的双电离也就越来越多,其不透明度增加,让恒星更加高温,于是,恒星开始膨胀。

    这时,我们就看到变星的光度增加了。恒星膨胀到一定的程度把内部冷却下来,双电离的氦纷纷变身回单电离,透光度增加,更增加了冷却的速度,于是,变星又慢慢地缩回去,这是黯淡过程。

    变星的数量并不多,因为它需要恒星大小、组成元素的机缘巧合。不过,一旦它的周期性出现,就会比较稳定。这种罕见的恒星成了测量恒星距离的一个契机。因为越大的变星期周期也越长,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周期来确定恒星的大小(绝对亮度)。

    不管恒星有多远,它被观察到的周期都是不变的,同样的周期的变星,越暗就越远,它成为了我们在浩淼的星空中不变的座标。”

    原本期待的政治演说居然似乎变成了硬科学天文交流会,除了那些连基本科学原理都不承认的家伙之外,那些被测量天文距离所吸引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果然是科技大帝的作风,没有半点伟大、光荣、正确的排场,只有硬硬的硬道理。

    不是核心天文团队的天文学家这时才知道这种测量方法,立刻就明白了造父变星这个星际座标的厉害之外,这是天体测量的划时代事件。如果造父变星发现得足够多,也许天文学家们能够发现它的奥秘,像唐宁这样从氦组成逆推出变星周期的意义的简直是神来之笔。
第459章 突如其来
    唐宁所说的更可怕的推导,就是超距作用效应。假设两个紧挨着的点粒子,拥有一模一样的质量,忽然被带上同种电荷,且电量相同,则它们会产生排斥力,并且对彼此的排斥力以及随后而获得的动量是一样的。

    不仅动量一样,它们在某一刻的位置也正好一个是x,另一个是…x,也就是说它们的位置和动量都被确定下来了,这跟不确定性原理相悖。

    这么一看,貌似不确定性原理有问题,可是科学家们会越来越发现,不仅光子、电子,一切原子级别的粒子都是有波粒二象性的,只能说这个能够通过动量守恒而同时测量与计算两个远离的粒子位置的假设是错的。

    再仔细重新考虑这个假设,会发现还有一个可能——既使两个粒子离开很远了也不可能同时测定它们的位置与动量。也就是说,如果你测量了粒子a的位置准确值,就不仅不能再测量粒子a的动量,也不能测粒子b的动量。

    两个相距很远的粒子,似乎有一种神力,能够知道你测了它的小伙伴,如果你测了我小伙伴的位置,那我的位置也确定下来,动量测不准。如果你测了我小伙伴的动量,那我的动量也确定下来,位置测不准。

    这种远距离的诡异作用乍一看贻笑大方,然而,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是量子通讯技术的基础。

    唐宁之所以要把这个诡异的超距作用对林菲尔讲,是因为他根据一些科学家的推断得出结论,必须存在另一个维度,与我们的三维空间同时并行,并且充当超矩作用的媒介。

    被震撼到无以复加的林副主席苦笑道:“难道你是从另一个维度过来的人?那么,这门技术我们什么才能掌握?”

    唐宁罕见地露出腼腆之色,说:“穿越维度的技术实在太复杂,而且能耗太大,当我被这种技术流放到地球来的时候,所需的能量可以让当时的整个地球运转24小时。很遗憾,这种技术太复杂,比研究出返幼体质更难,需要100年左右吧。那是科学、制造工艺、能源等方面一起进步的成果。”

    林菲尔:“不是50年就是100年,看来我们现在的科学还很落后,这么说……你怎么办?”

    唐宁:“还好冬眠技术并不太复杂,我可以将所剩无几的寿命用这种方式延长,说实在的,如果冬眠技术用得好,我可以把10年当成100年来过,只是……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我有可能因为长期冬眠技术不成熟而死去,也有可能因为返幼体质而丧失记忆,所以,我现在相当于跟你道别,希望你做好心理准备吧。我有时候感觉自己很软弱,有些话不太敢跟茜茜讲,跟你先说一遍,因为你的神经比较粗大。”

    林菲尔:“那我可以为你做什么?没有你,我感觉将来地球帝国也没有了意义,我会尽一切努力来帮你维持生命。”

    唐宁:“我会使用一种叫基因算法的智能程序来促进科技的进步。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基因算法。基因算法是一种自然选择式的程序,设计者把大量的,越多越好的能够影响计算结果的参数收集起来。

    计算机则负责产生原始的‘电子生命体’,原始参数的构成犹如基因,原始电子生命体根据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而确定数量,比如,现在全球有7000万台计算机,我们随机生成7000万个原始电子生命体。

    根据一定的准则来设计‘电子自然力’,电子自然力会对生命体的生存构成威胁,以竞技场的模式每一次计算淘汰掉一批电子生命体。比如,可以设定每次计算淘汰1%。

    而胜出的电子生命体会像有性繁殖一样两两配对,使强者更强。电子生命体就连dna同义置换和分子钟都模拟进去,每隔多少代,基因就会发生突变。使电子生命世界充满了活力,永远不会出现整个物种被固定下来的事情。

    这么一来,每一次竞技计算都会得到更优质的生命体,最后经过漫长的基因重组而得到相当优秀的结果。如果不影响现在的整个互联网的话,使用所有计算机30%的计算力,经过30到50年的计算,可以得到第一个智慧能够媲美人类的电子生命体。

    电子生命体通过学习而得到科学知识,不用吃饭,不用睡觉,没有负面情绪,专注力就像吃了冰…毒的艺术家。他们还可以自我复制。一个电子科学家相当于十个人类科学家的科研能力,复制一万份会不止十万个人类科学家科研能力。

    因为电子科学家没有负面情绪,协作完美,也不会拥有自私行为,一万份电子科学家所产生的加成效果就足以形成全世界最强大的科研能力,远超整个地球人类。”

    林菲尔听得呼吸加速,说:“但我怎么觉得碜得慌?电子生命体会出现意外吗?会变得比人类厉害因而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吗?”

    唐宁:“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要看基因算法的参数是什么,如果设定优胜者会自私自利,以消灭所有威胁自己生存的东西为目标,那么肯定是能够制造出倾向于毁灭人类的电子生命体。

    但如果参数是以帮助人类发展科技为目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很难想象会制造出一个坏蛋电子生命体。即使有少数,也很难跟人类匹敌,因为人类花了大多数的精力在制造自己的帮手,而不是掘墓人。

    还有,只有在全人类互相敌视的情况下才会有人发展对人类不利的电子生命体,但现在联合国宪法通过在即,全球性法律不允许这样的基因算法出现,坏份子很难有足够强大的计算力来实现他们邪恶的梦想。”

    林菲尔松了一口气:“这么一说,我就放心多了。你缺席的日子里,我会保证给你的项目30%的计算力,够了吗?我觉得30年还太长久了。”

    唐宁:“我会在参数里加入现实世界最新的科学成果,所以,计算力太高了也没用,想过快30年也是不太可能的,欲速则不达。7000万台的30%计算力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而已。我建议就是互联网上计算机的10%到30%足矣。

    这将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项目,也许也是最后一个项目。即使我返幼成功,说不定会丧失大量记忆,我也不再是我了,这真心是一场告别。很不错,伏尔塔瓦河这么美,夜光蜻蜓这么美,我想我们都会一辈子记得这里吧。

    欧,对了,我们在巴西塞拉多大荒原相爱的时候,也是遍地绿色的荧光白蚁丘,这两场绝美的风景真是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啊。”

    百感交集的林菲尔紧紧抱着他,心痛不已。

    唐宁为他的超级项目设计的是分布式、自适应式组织架构,表面上数百个研究团队各自为政,各自以某某研究所的名义进行一个领域的科研工作,事实上却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分享他们的数据。

    这些数据最终会成为电子生命体进化的“电子自然选择力”,这是一个打一开始就确定好了的程序,不管有没有唐宁在,程序照样运行无误。唐宁会在一年之内把整个架构部署后,之后最初的几年内他每年都会有某几天从冬眠状态下苏醒过来检查程序是否运行正常。

    如果一直没有大问题,他醒来的时间间隔就会越来越长,三年、五年、十年……

    而他的身体保存的地点会是最荒凉的一个洲——南极洲。其具体地点是地球上最高的机密,完全由自加密的程序来选择,连唐宁自己都不可能知道具体的座标点。

    他干脆把南极洲设为人类禁区,连科考队都不允许进入,他一个人独霸一个洲。为了保证禁区的禁令,他在距离南极洲很近的新西兰南岛和阿根廷最南端部署了两只无人机巡逻军队。

    无人机的机载雷达能够追踪100公里之内所有移动的物体,如果有人类或者人类的交通工具,只要是没有专用身份,就会被远程控制者发起致命打击。南极是没有原住民的,所以这个禁令是唯一能够在一个大洲实行而不影响别人的。

    原本被规划的南极航线纷纷被取消,任何民用飞机也不能经过南极洲了。

    唐宁特别成立的研究所们也都是自身有“进化”能力的,受到几十个基金会的节制,有一些保障科研顺利进行的规则,如果一个研究所长时间无法出成果是有可能关闭的。

    而几十个基金会的理事们也有一套自我管理的准则,出人意料的是最后的节制基金会理事职位的竟是一个唐宁设计的程序。也就是说,整个项目最大的后台boss居然是一段程序,这个事情全世界只有唐宁一个人知道。

    没有什么比程序更靠得住,比唐宁自己还靠谱。返幼体质作祟,现在的唐宁精力大不如前,以前每天工作16个小时是经常的事情,现在却常常最多能全力以赴地工作6个小时,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

    好在唐宁能够调动的资源实在是丰富,一个小时顶别人工作10个小时。

    唐宁的体力下降得非常快,短短的几个月他就只能工作4个小时了,因此,要想设计完美的基因算法似是不太可能了,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原本很自信的人儿也变得脾气暴躁,因此他根本不敢跟任何人有太多的接触,只能把所有的精力用来埋头搞算法。
第458章 它者
    细思恐极!

    唐大师发明与创造一幕幕惊人的画面在林菲尔的脑海中回放,越发让她感到唐宁并不是在跟她开玩笑,“它者”,这个是最近流行的科幻小说界有人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意思是除了人类本身之外的智慧生命体。

    原本认为自己跟唐宁是地球帝国的联合创始人的林副主席顿时感觉自己跟唐宁的距离差了十万作千里,再也不是那个近在咫尺的人儿。

    细思、深思了良久,林菲尔才幽幽地道:“果然是一个很不好的故事,仅仅是故事吗?”

    唐宁:“你要觉得它只是故事,那就是个故事,你看,我又没有想一定说服你。我继续往下说吧。说说我们这第一代可返幼的人类是什么样的。首先,当然我们能够在一定的时期重返幼年,最多能返回到12岁,但这个要看个人,有些人就只返回到15岁。

    而我们并不能主动操控返幼的时间。人的细胞是有丝分裂,这个丝,是指在分裂之时系在两头的端粒之间的丝状物,人的自然寿命是120年左右,这是由端粒的决定的。

    人的细胞每经过一次有丝分裂,端粒就会变短,最后丧失分裂的能力。返幼的本质就是让人的细胞端粒重新变到幼年时的长度。听起来很美好的一件事,但它也有不完美的地方。

    我们消耗生命的速度要比正常人更快一倍,也就是说,我们的理论自然寿命仅60年,我今年达到50岁,就是到了必须返幼的时间段,从现在开始,我每过一年就多了一分危险,理论上是绝不会超过60岁的。

    这些年来,我太沉迷于眼前美好的开始,几乎忘了这个从小父母就告诉我的事情。前几天我好好儿的忽然昏迷,如此巨大的生理变化,使我惊悚地回想起自己是返幼体质这件事情。

    在我生活的那个地方,我是个超级科学史爱好者,但关于返幼体这个绝大的生物工程机密并没有完全列入公开的资料,所以细节连我都不清楚,我父母也只知道一个大概。

    按照我的估计,要研究灯塔水母到返幼体人类技术的出现,大概需要50年,这几乎是一个我不可能跨越的时间,所以……现在地球上根本没有这种技术,我如果无法在原来的社会里受到悉心的照料之下返幼,将在10年内消耗尽生命,而且生存状况很不好,我现在都有点害怕了。”

    直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问起,好不容易,林菲尔才想起关键来:“那么,你是为什么来到地球的?只有你一个人来?”

    唐宁:“我们那个地方科技非常发达,已经进入了虚数社会。我要解释解释这个名词。虚数是17世纪数字家笛卡尔发明的,表示平方值为负数的数,原来数字界以为它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只是理论数学的一个臆想。

    不料,后来却发现虚数能够跟平面中的纵轴相对应,跟实数上的横轴一起组成平面。如果把目光死死地锁定在实数上,人类所能享受的就仅仅是一条线,相当于一个一维的人生。

    而假如能够完全接受虚数生活,那人类就把个人的福利放大了无穷大的倍数。这个虚数生活,其实就是虚拟现实的生活。电子游戏仅仅是虚数生活的最原始阶段。在我们那里,人类与现实交互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都能被虚化。

    虚化的程度极高,人类处于虚拟世界中几乎无法分辨这是一个人类的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一起创造的世界。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普通人能够得到的资源就更有限了。所谓的物质极大丰富很快就在地球上达到极限。在我生活的社会里,人均收入达到了1000欧元,消费得起巨量的资源,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资源压力。

    当人均收入达到300欧元左右,整个星球的人口开始负增长,为此,星球政府批准了保育室项目,使人类的繁衍进入‘卵生’时代,保育室中的宝宝只取父亲与母亲的精子与卵子,却是完全在保育室中发育,像个蛋那样,不再需要母亲的自然妊娠与分娩。

    这么轻松地‘生孩子’,各国人民比赛似地生,结果把人口推到了天际——跟地球一样大的星球上星罗棋布着400亿之巨的人口。南极、北极、海洋、太空,无不有人居住。

    鉴于实数资源实在是供不应求,而大部分人又不肯离开本星球,所以星球政府就花大力气推广虚数生活概念,让人类生活在虚拟世界的时间大幅增加,刚开始仅仅两三个小时,最后,平均每个星球公民呆在虚拟世界的时间是20个小时。有不少死宅经常好几个月呆在虚拟世界里不出来。

    虚数世界才是真正的资源极大丰富,丰富到你难以想象。所以那时的人类越来越喜欢虚数生活,有些科学家做研究,大概人生活在实数世界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就会产生轻微的抑郁症。

    一些工实数世界工作的人必须要靠麻醉药物才能正常地工作3个小时,这已经是极限。”

    真正的科学受好者的感觉器官跟别人不一样,听到这儿,林菲儿的感想竟是:“虚数生活究竟是有多美好?”

    唐宁还没忘记她原本的问题,继续道:“所以,减少人类进入虚数世界的惩罚就已经很厉害,跟坐牢似的。

    而来到这个地球,则是最严厉的惩罚,我们那儿直接把这种惩罚叫流放。我是在25岁时违反了星球关于机器人的法律才被送到你们这个地球来的,最高的惩罚之一。

    你猜得不错,只有我一个人来到你们这个地球。”

    本来唐宁接近生命终点这个现实很难让林菲尔接受,可能比老法拉第先生病危还要难以接受,但是接踵而至的硬科学冲击冲淡了她的悲哀,一股奇异的感觉荡漾在她的心田。

    林菲尔:“……你居然是一个罪犯……”

    唐宁:“是的。不过,不是普通的罪犯,是极度危险的罪犯,因为我所破解的人类加之于机器人身上的智慧限制有可能导致机器人类再度反叛。在我那个太阳系里,所开发的行星极少,原因在于人类限定了机器人的智慧,而人类本身又为愿意大规模地移民到外太空。

    我当时认为,加之于机器人的限制是愚蠢的,所以加入了一个跟我有同样想法的黑客组织,学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破解方法。他们当中有些人比我还厉害,我想,终究人类是挡不住内部人类的背叛的,终于会有一天,人类会被人工智能所淘汰。

    幸好我离开了那里,说不定我亲眼看到那一切发生的时候,会更加难过。年轻人的想法跟我现在的想法真是大不同啊,我现在的心态跟星球政府的立法机构倒是一样的,想拼命阻止人类被替代。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亲朋好友。不想看到他们出事,年轻人真的是没心没肺。”

    林菲尔:“你们的地球跟我们的很像?你们曾经走过的道路预示着我们地球也会朝着那个方向吗?”

    唐宁:“是的,极像,简直是同一个地球,不同的维度。以至于我们科学家有人把这样的流放称为用时间机器流放,普通人听不懂不同维度的说法,所以把你们的地球称为200年前的地球。而我,相当于来自200年之后的地球。”

    林菲尔:“那么,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维度吧,在你们那个地方。我理解的维度就是刚才你所说的纵轴、横轴,最多加一个z轴,构成整个空间。”

    唐宁:“好的……这是个好问题。我得从很远的地方开始讲起。随着观察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在天津的实验室已经观察到了电子的波动性,电子在它的轨道上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这个轨道却不是一条很明确的线条,电子会忽而出现在这里,忽而出现在那里,它的出现是一个概率问题,有些位置出现的概率高,有些低。”

    唐宁拿出了手机,在图画应用中把电子的概率云画出来展示给林菲尔看。

    唐宁:“这是很直观的图,实际上能够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它,我们那儿把它叫作薛定谔波动方程。”

    唐宁把薛定谔波动方程写出来,其复杂程度让林菲尔数学这么好的天才都有点吃不消,但一联系到刚才他画出来的电子云,又初步把握到了波动方程在数学上的简洁与优美。

    看到林菲尔终于慢慢地点了点头,似乎理解了波动方程,唐宁继续:“电子云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可是一旦科学家把这个波动方程列出来,一切都清楚了,电子跟光子一样,既是粒子,又有波动性。

    光子是纯能量,有波动并没有触发科学家的敏感神经,可是……电子,有质量的电子居然也会波动,这就奇了怪了。这是一个细思恐极的现象,因为它会导致如下推论。

    我们可以先从宏观物体来感受一下位置与动量的关系。有句谚语说: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后来又有人说: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一条河。这是什么意思?因为人是在运动的,当人在以非常高的速度过河的时候,到底他什么时候在河中呢?

    过河的速度越快,我们就越难确定他踏足河中的时间点,也就是看不清他的位置。反之,过河的速度越慢,我们就越是看得清他的位置,但是这个时候他被迫放慢了速度。

    对于观察者来说,要确定过河者的位置和过河者的速度是有矛盾的。过河者既然要过河,总得有一定的速度,这跟电子运动相似,电子不但有速度,而且非常快,越靠近原子核就得越快,否则要被引力吸进去。

    更不妙的是电子的运动还是波动的,每时每刻的速度都不一样,所以要确定它的速度以及进一步计算出动量来更是困难。当电子在某个确定的一点时,我们就很难知道它的速度,因为它是变速的。

    当我们要考察电子的速度时,一定得有一个距离才能计算得更精确,因为电子运动不是均匀的,起码你要看清它经历波动的一个周期嘛。这个时候,又有一个科学总结出了这一对矛盾的物理量,把它叫作‘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能够在粒子级别的所有参数上发现,能量和时间,因为能量跟速度有关,时间跟距离有关。在角动量和角度发现,因为角动量跟速度有关,而角度跟位置有关。

    不确定性原理一旦被普遍接受,会有更可怕的推导。”
第457章 伏尔塔瓦河
    这些日子,布拉格广场每天都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有一双无比寂寥的眼神,这种表情是几乎从未在他脸上出现过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

    他有可爱的女儿,高贵端庄的妻子,妩媚体贴的情人,经常高朋满座,手下人才济济,却在这二十年里没有任何人真正能了解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夕阳下,五彩的萌蜻蜓们还在游人的欢声笑语中表演空中芭蕾,满场尽开颜,一个呆坐的男子在那里,充满了违和感。

    这个男子正是受全体地球人景仰或者畏怖的唐宁大帝,半个月前他还无比的开心,仿佛没心没肺,可是短短的15天后,一阵眩晕袭来,他昏迷了过去,保镖们吓坏了,赶紧把大帝送去医院抢救。

    在半道上,唐宁居然又醒了过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可真叫乐极生悲啊。没有人明白有什么发生在唐宁身上了,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一阵清脆的笑声打破了他的迷思,他抬头看去,全球权势最大的女强人此刻正如一个小女孩般俏生生地站在他面前,咯咯笑了一阵,说:“我就知道是你在搞鬼!”

    唐宁本能地勉强一笑,没说什么。

    强人小女孩紧接着又说:“怎么?身体不舒服?脸色很难看!”她伸出软绵绵的小手掌,捂了一下他的额头,“没发烧嘛。”

    他又为难地笑了笑,轻叹一声,说:“来得正巧,我有个故事要说给你听。”

    他的表情很异常,林菲尔却是不怕,她现在信心满满,有睥睨天下的威势,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地球帝国即将成立,她将跟师傅一起是“联合创始人”,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给力、更名垂青史的吗?

    她还是低估了她师傅将要告诉她的故事之震撼与不可思议。

    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