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公给的待遇很好,工作也不是太辛苦,先干着,将来还有工程机械出炉,所以不着急,各种肤色的工人之间相处得也不错,因为除了无神论之外,非种族主义者还优先,大家都懂得和平共处,即使有点种族主义也得藏着掖着,被大公发现了可不妙。
唐宁明显不是冲着挖好运河就闪人的路子去的,开工之前总是把殖民点规划好,将来这些个殖民点是可以大规模居住的好地方,基础设施的标准还挺高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就相当理想了,那工地乍一看过去,是正在建造的漂亮整齐的小区,建筑风格前所未有,乃是巴拿马运河公司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专门设计的木建筑,由价格不菲的大型木工机械大量加工而成,规整而高性价比,低调而宜居,只要新来的工人远远地看一眼那些工人小区,就不会后悔跟错了魔鬼大使徒。
风电站、自来水、排污管道、厕所、垃圾箱、纱窗、蚊帐、淋浴室,全都是标配,美国工人发现可能这里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在老家还强。不少的工人不由得问:“我可以带媳妇儿来吗?”
美国的媒体对唐宁没有立场,所以很客观地报道了在巴拿马发生的一切,美好是美好,但是这样的生活对于工人来说是不是太奢侈了?甚至美国媒体如纽约时报之类的替唐宁担心这种豪华的工人生活对一个资本家来说可持续吗?其实,一旦大规模地使用某种商品成本都会降下来的,别的资本家只是没有那个心思去讨好工人罢了,他们也没有能力那么高效地利用资本。这里的定居点一旦地产价值上升,对于唐宁来说可就赚大发了,而工人们越是珍视这里的工作机会,就会越卖力干活,事半功倍,势态越来越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唐宁可是从来不做赔本儿生意的,俄国人在阿拉斯加举步维艰不代表冰天雪地能难得住他,为了让探矿队可以自由地穿梭在广袤的大地,他的团队正在瑞士的阿尔卑斯雪山上试验履带式雪地摩托车,那是一种“前脚掌”像雪橇,后腿为履带的载具。有了它,阿拉斯加矿业公司的步伐将迅速遍及所有可能藏有宝藏的地点。
为了保障雪地摩托车在地球上任何低温地区能够正常运作,燃料电池引擎设计里有一个绝技——包裹了一层空调系统,当摩托车长时间停止时,一个小型风车立起来,在暴风雪中都可以提供足够空调运作的能量,就算是在零下五六十度的地方搁置了一夜,摩托车里照样保持着相当温和的气候,无论是对车还是对驾驶员都是巨大的生活质量提升。
等这个宝贝面世的时候,日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跟着温莎大公混,靠谱!
第99章 阿拉斯加
1857年3月21日,江户发生大地震。这一次地震跟1月发生在加利福尼亚的高烈度低毁灭性不同,这一次灾难给江户城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数以千计的没有防震能力的房屋直接被地震波摧毁,更为严重的是木结构的江户民宅被大火肆虐。神风曾经帮助过日本人抵御过蒙古人的两次入侵,不过,风神毕竟是日本人假象中的庇护者,这一回,风神助纣为虐,60英里时速的狂风使大火席卷了整个江户,而完全饱和了的消防队员们没有丝毫反抗大自然的能力,因为随之而来的海啸包围了江户城,这真像是一场天兵天将配合得天一无缝的江户大屠杀。
整个江户城在汪洋泽国和大火灾中沦陷,这场景把全世界都震撼了,因为这是bbc成立几个月以来第一次全球性超级自然灾害,而且当时路透社的设备已经可以把江户大地震的灾民请到临时录音棚中口述灾难的经过,老人、妇女和孩子绝望的声音让整个欧洲都相当同情日本人的遭遇。
随着最严峻的时刻过去,受灾人口的数目也越来越清晰,估计死亡人数在10万人以上,而江户总人口也只有50多万,可谓灾难深重。
当bbc把全球资讯连接起来之后,原本只在欧洲活动的一些社会救援组织开始一个个提出要到远东进行一次跨洋救援活动。谁也没去过远东搞救灾活动,于是,大家伙都希望新近去过日本的卢森堡大公来组织一下,反正他向来也有搞慈善的名声。
响应救灾组织的号召,唐宁宣布借此机会发起成立“国际自然灾害救援组织”,直接与日本开国派首领井伊直弼取得联系,并负责此次行动所有物流和志愿者吃住的相关费用,把欧洲富裕国家慈善组织捐赠的物资万里迢迢送往远东。
唐宁把自己工厂制造的充气式救生艇当成救灾帐篷捐赠了一万套,以致于后来有一个国际自然灾害救援组织的标志设计方案就用的是救生艇的图案,配以国际自然灾害救援组织的五个首字母。这个挺好,海难、火灾、地震都能用得上。红十字会的标志当然是不能用的,因为红十字也代表基督教,这是唐宁不能接受的。现在的慈善组织以教会组织的为主,不过这只是旧观念,谁说无神论者就不会做慈善?无神论者因为理性至上,要做起事来比谁都靠谱。
教会通过“天堂在等你”来聚敛财富,经常拿出一小部分来做慈善以彰显自己正义和爱心,把自己打扮得像天使似的,难道你们以为无神论者就不会化妆吗?宗教之间的教义是不可调和的,因为教条是死的,突破教义需要的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做的事情,而无神论者没有这方面的障碍,大家都是同一个物种进化而来的兄弟姐妹,有别之处仅在于亲疏而已。宗教的大爱不过是爱自己的教友,而无神论者的字典里没有这种区别,无神的理论无论你信与不信都一视同仁。
至于教会跟咱们大土豪谁更有钱更有能力做慈善,嘿嘿,您瞧好吧!
就在教会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捐款多少的时候,唐宁却不断做教会永远做不到的事情——着手地震预防理论和措施的研究。首先,要闹明白地震发生的原因,彻底摒弃凶神和土地神之类的无稽之谈。他在伦敦成立了“国际自然灾害研究所”,拔给充足的资金,近期主攻地震和火山的研究,通过路透社的全球网络收集地震发生纪录,勾勒出地震多发带的轮廓,与大陆漂移学说相结合,把地震带画出来。数据与理论相辅相成,首先找到了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全球90%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这也是跟日本地震频发相关的一个区域。
现在,唐宁仅仅收集到了非常粗糙的数据,但也基本上能看出大陆板块理论在解释地震带上的科学性,使全球的地质学家深受鼓舞。路透社的“万能工作人员”毕竟不够专业,下一步,该是与全球的地质学机构一起合作深入地挖掘精致的数据了。
当教会的神父们天天在亲基督教的报纸上进行千年不变但却从来没有起过作用的祷告和祈福的时候,全世界的地质学家在唐宁的资金支持下一次次召开研讨会,研究国际间的地质数据共享方式和研究合作方式。
经过一个多月的研讨,地质学家们达成了一致,认为迄今为止,大陆板块理论是解释地震的最有力理论,即使暂时有疑虑的科学家也认为可以暂时把这个理论当成解释地震成因的主体,而后续的数据出来之后再进行修正。
全球地震数据收集和监控网络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很多专业人士受国际自然灾害研究所的资助前往全球各国去收集情报。国际会议还在制定衡量地震发生烈度的级数标准,为将来给地震的进行更精确的分级打下基础。
当科学家们在唐宁的组织下取得一个个新成就时,基督教报纸的祈祷就变成了一个有趣而鲜明的对比,给人民群众的心理形成这样的印象——教会除了祈祷啥也不会。
唐宁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地震预警方案更是夺人心魄。地震预报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当地震发生时的预警却是可能的。因为地震波的传播远远慢过电波的传播,当仪器检测到地震发生时,通过专用的模拟计算机计算出地震中心、烈度,就可以通过电波提前数秒到数十秒把地震来临的消息传到要害部门。这里的要害部门首先是指在地震中易受到损伤的公共服务,如:煤气、电力、火车。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让这些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提前关闭,有效地减少火灾、触电、出轨事故的发生。对公众的预警也是有意义的,试想一帮孩子正在上课,提前几十秒的刺耳预警就能让他们跑到开阔地带,挽救很多脆弱的生命。如果孩子们正在搞化学实验,那更了不得,很可能手里的浓硫酸会在地震中泼到自己或者同学脸上呢,丢下实验设备就赶紧扯呼吧。
欧洲有近半的国家处于地震带,不过,高危地带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半岛和希腊。美国则主要集中在加州,亚洲是重灾区,日本就不用说了,台湾、东南亚一带也是多发区。中国大陆的地震多发生在四川和云贵、甘陕,由于现在中国时局糜烂,加上大清国对洋人的歧视或者偏见,地震这种事情就暂时无法考虑了。再加上这几个月加州和江户的地震受到瞩目,所以现在的地震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州和日本两个地方。
其中,尤其又以对日本的地震研究为主,因为这里人口比较密集,远超加州,国际自然灾害研究所派遣精干力量带着大量的物资前往江户成立江户地震研究所,首要任务就是要考察当地的资源,研究抗震建筑。只要江户的建筑稍微有那么一点抗震防火能力,都不至于像现在这么惨烈。全城五分之一以上市民都罹难了啊,当初青船来航时见到过的大好生灵瞬间消失了五分之一,岂不令人唏嘘感慨?
钢结构的使用估计会在抗震建筑中会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宁加速了长崎钢铁公司的筹备工作,甚至可能比在新加坡的钢铁公司的建造速度都更快。因为岩崎弥太郎为首的日本商业先驱知道钢铁在工业中的重要性,是豁出老命来干实业的,可谓日以继夜,什么八小时工作制,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对现在极度饥渴发展工业的日本人来说都毫无压力。
日本的矿产资源匮乏,不过,由于风电的发明,煤炭倒不是最奇缺的资源了,反而是铁矿比较紧俏。离日本比较近的东北和朝鲜都有铁矿,不过,这些地方都尚未有进出口贸易的条件,尚处在半闭关锁国的状态。反而是在西班牙人控制的菲律宾发现了铬铁矿,成为“长崎制钢所”的主要矿产来源。
这个时候的井伊直弼、岛津齐彬等为幕府出策的人鉴于日本铁矿等资源的缺少,竟然已经打起朝鲜半岛主意,并向对日本相当友好的唐宁诚恳地寻求建议。现在的朝鲜的国旗上可是写着“大清国属”的啊,看来中日两国的地缘矛盾已经出现了苗头。
唐宁当然否决了他们的念头,可是却头疼中日矛盾起来,某日,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主意——支持日本购买阿拉斯加,广袤而富藏自然资源的阿拉斯加到手的话,将极大地降低日本人的扩张**。团结而重视教育的日本人现在就已经显露出工业强国的趋势,恐怕又会再一次超过大清国洋务的发展速度。
现在支持日本购买阿拉斯加正当时,发起克里米亚战争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举国之力发动上百万“灰色牲口”大军,却惨败给英、法、奥斯曼、萨丁尼亚等国人数远少于俄军的联军,羞愤难当,自杀而亡,将困顿的江山留给了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这个时候很害怕大英帝国会将阿拉斯加从俄国手中夺走,(现在与阿拉斯加接壤的加拿大正牢牢地控制在大英帝国手中,其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与阿拉斯加比邻)。亚历山大二世从战败的教训中也看到了对农奴制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正需要大量资金,正是土豪出手的大好时机。
原本对于大量地震援助就很感动的日本人发现卢森堡大公支持他们购买阿拉斯加这一大片比日本面积还大三倍的大片土地之后,都感动得哭了,现在,日本人已经彻底改变了对洋人的看法,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好的人?
当然了,唐宁是不会做赔本儿生意的,苏黎世银行提供的贷款利息虽低,但也算一笔大买卖,而且会成立“阿拉斯加矿业公司”,他要占到40%的股份,垄断专营阿拉斯加的矿产资源。唐宁负责出钱,日本负责出人力,将来要是发生领土纠纷,日本还负责军事行动。当然了,以唐宁在英国的影响力,足以劝说英军不通过加拿大向阿拉斯加扩张,目前,阿拉斯拉的各种珍贵资源还没有浮出水面,购买的国际压力也不大。
唐宁自个儿买下阿拉斯加之后有一个问题,他没有人,资本的力量也是需要国家的力量配合的,就卢森堡那20万人,还不一定管得住,唉……与其让美国买了锦上添花,还不如把40%矿产利益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一桩买卖不但弥补了日本缺乏国土和资源的缺陷,还给他们指点了一条明路,通过商业来扩张多好,武士精神还是不要太激烈,学习曾经强大无比的威尼斯共和国,他们就从来不在乎战争的胜败和面子,只是想得到利益,能通过商业手段最好就用商业手段,市场是伟大的纠纷调解员。
借苏黎世银行的钱可是要还的,所以,讨价还价的事情便由日本人去做,他们肯定想尽一切手段搞个好价格。除了苏黎世银行为日本提供贷款之外,唐宁几乎没有公开表示过为什么支持日本购入阿拉斯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甚至说无论哪个靠谱的国家想买阿拉斯加,他都可以考虑贷款。
最后的买家大多属于日本,因为他们资源、国土奇缺,又已
第98章 白鲸
ibm鸟笼式计算机的面市自然也强烈地吸引了企业家们的目光,有现代化目光的企业主们纷纷到各大城市的销售中心去体验自动化计算的新鲜劲儿。最有眼光的人甚至已经想到要定制自己的计算程序,比如这位来自皮博迪…摩根银行的小伙子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还不到20岁,特机灵,说服了家族银行速度使用新设备。
摩根?还是开银行的?可是“那位摩根”不是美国人吗?回到伦敦之后,唐宁好奇地会晤这位小伙子。他问小摩根:“你去过美国吗?”
小摩根面见全球最牛大工业家和资本家,不由得小鹿乱撞,又腼腆又要表现一下自己的萌表情:“当然,我才从美国回来没几年,我在波士顿上的高中,这是一所以数学为主的高中,为商科生准备的。回到欧洲之后我去过瑞士学法语,最后是在哥廷根大学得到艺术史学位。所以,我跟您一样,会法、德两门外语。”
唐宁:“对不起,您全名是什么来着?”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哎,还真有可能是j。p。摩根,捡到宝了。唐宁跟摩根小弟聊起银行会计的事情,这位天才银行家果然是头头是道,当然了,稍微嫩了点,唐宁问他有没有兴趣到苏黎世银行实习,以便全面了解电汇系统等苏黎世银行独有的一套,苏黎世银行正好要进行大规模自动化改革,摩根可以参与进来,以业务专家的身份给计算程序提提意见什么的。
这对小摩根来说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当然要去见识一下,他是家族银行的继承人,根本就不缺钱,缺的就是商机,与全球第一大资本家的银行合作,进可以成为经营巨大资本的合伙人,退可以积累先进的电汇系统运营经验,为自己将来更好的经营家族银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电信化、电算化为先进武器,还可能有摩根这样的绝世天才助力,唐宁的金融王朝指日可待。取得意大利梅第奇金融王朝的地位不在话下,欧洲罗斯柴尔德金融王朝也将成为明日黄花。
收音机的体积跟留声机大小差不多,走的是廉价简单路线,上市一个月以来,在欧洲大受欢迎,但凡有点闲钱的人都想尝尝鲜,才一英镑,真是厚道的价格。初期有英、法、德三种语言广播,拿破仑三世手下的主管报纸的官员提醒皇帝,这个东西对舆论的操控似乎威力巨大啊,因为连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听广播,意味着大量的平民的新闻来源掌握在了曾经与法兰西帝国有敌意的人的手中。
拿破仑三世对这个问题相当纠结,一方面他不敢造次封杀唐宁旗下的产品,一方面又不甘心就这和被广播控制舆论,他犹豫着无法决断,收音机在他的迟疑中渐渐在法国普及。还好,目前为止,bbc仍然跟电讯报的新闻风格一致,不怎么谈论意识形态,除了大老板唐宁自己的无神论人尽皆知之外,后来的节目也并没有过多的渲染无神论主张,令三世和教会都歇了一口气。
这是唐宁的渐进策略,只要他已经表明了主张,随着他旗下企业的影响力慢慢扩张,无神论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不需要抢天呼地般呐喊,这叫制敌于无形。
bbc的广告也是一样,量非常少,质非常优,一般来讲,能上bbc的产品都是精品,且以有创意对人们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的产品为主。现在仍然是bbc的初级阶段,只有新闻和音乐频道,一年一英镑的年租就足以维持,不过将来还是要开发更多的频道和节目,唐宁对广告模式并不热心,付费频道才是把内容做好的王道,所以,在他垄断下的广播产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付费收听为主,避免广告主掌握话语权,资本是一个混乱和放纵的东西,既然有了垄断广播产业这个大好的时代,唐宁不准备让资本肆虐广播产业。
1857年1月,加州发生7。9级大地震,不过还好,此时的加州人口不多,这次地震距离人口比较多的美国陆军特洪要塞有100英里,毁掉了几乎所有的建筑,有少许居民丧命。美军从东部运来的救援物资经过海运无法从东部直接运抵西海岸,有一些人开始萌生在巴拿马建造运河的想法。法国人斐迪南?德?雷赛布主导的苏伊士运河项目被唐宁抢走之后忿忿不平,开始呼吁资本家们投资挖巴拿马运河。
很不幸,唐宁又看上了这条运河,已派出考察团前往勘探。雷塞布绝望地看到自己相中的项目又要被温莎财团抢走,气不打一处来,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表示愿意跟唐宁合作一起开发巴拿马运河。唐宁正愁没有什么人主持这个项目,也答应了雷塞布的请求。
工业炸药已经进入实验的最后阶段,说不定两大运河工程将可能同时开工。
唐宁在白金汉郡离自己的家思陀园不远的地方买到了一大片平整的土地,用以建设可以用“奢侈”来形容的飞艇试验基地。飞艇工业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还要跟最基础的工业科技——材料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著名的兴登堡号飞艇就是因为德国无法生产成本足够低的氦气而美国又对纳粹禁运而导致了一桩惨案。不得不使用危险的氢气做升空动力的兴登堡号在从法兰克福到美国新泽西州的航程的最后阶段抛下降落索之后突然尾部窜起一阵小火苗,火势迅速蔓延,整个飞艇成了一个大火球,在34秒之内把兴登堡号烧了个精光,造成飞艇上的97位乘客中的36人及地面上的1人死亡。
飞行器自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灾难不断,这是肯定的,这门技术在初始阶段必须经过考验和各种经验的积累。而兴登堡的惨案成了飞艇这种空中交通工具让位于固定翼飞机的标志**件。当时,只有德国造出了功能性相当完善的空中旅馆式飞艇,而他们却没有制造氦气的工业。这是灾难最根本的原因。大家想想,氢气大爆炸之后都有超过一半的乘客幸存,可见飞艇坠毁的伤害比起固定翼飞机失事毁灭性要小多了。解决了氦气的问题,就解决了飞艇制造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
之前,唐宁制造氮气的方法是使用碳分子筛,巧妙利用0。3至0。6纳米的碳分子筛孔径在氧气和氮气通过时的速率差来获得这两种气体。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分离气体——利用它们的沸点之不同。
在企鹅冰箱上使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可以逐步使大气中的各种成份液化,首先是氧气在开氏90。2度时液化,提取氧气之后,继续冷却就可以液化沸点为87。3k的氩气,留下沸点77。35k的氮气,氖的沸点是24。56k,最后氦气的沸点是4。222k。这些都是极为有用而在别人眼里不易得到的工业气体。其中还涉及到用超低沸点的气体充当深度冷却的媒介,也是关键的技术所在。
氖可以用来制造霓虹灯。充在灯管中能发出红光的种气体是氖气。但是单是红色的霓虹灯是不够的。若要霓虹灯产生不同的色彩,这时需要以绿、黄色,蓝色、白色的萤光粉作为辅助。例如将蓝色的萤光粉涂在玻璃管的内壁上,把玻璃管弯制成所需要的文字或花纹图案后装上电极,并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抽干净,再充进氖气,即成粉红色的霓虹灯。如果涂上了蓝色萤光粉的灯管中充入氩气和水银,就成了蓝色的霓虹灯;若涂有绿色萤光粉的灯管中充入氖气,就成了橙红色;如果把氖气改为氩气和水银,便会成为绿色霓虹灯。
随时汽车时代的到来,红绿灯肯定是要配备的,霓虹灯除了充当店招之外,还有很正经的用途。
飞艇还有一项比固定翼飞机要弱的地方——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这方面主要采用两个方案来解决,一是使用硬质外壳。铝这种曾经非常昂贵的金属在唐宁这里已经大规模生产而成本大降,使用铝制外壳成为可能。纯的铝的硬度不足以支撑飞行器,它需要与少量的其它元素混合,如:铜、猛、硅、镁、锌。其中,锌铝合金的硬度是最高的,超过钢。而且它耐粒间腐蚀,比容易得到的铜铝合金更适合造耐用的飞艇。锌还用在圆桌骑士的轮毂上防锈呢。飞艇最终将使用锌铝合金为主要材料,包括:外壳、结构、储氢罐、储甲醇罐,以及各种零件。
第二个降低气流影响的方案就是低空飞行以及随时关注气象信息,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下飞行。离地越高,则风速越大,越容易碰到乱流、下降气流等危险的气象。一般飞艇离地距离以不超过300米为宜,这已经够避开大多数的地面障碍,而且视野已经相当不错。不少的候鸟就是用300米的地面高度巡航迁徙的。
飞艇的大小也是有讲究的,太大了很难找到降落的地方,太小了则载重能力不足。唐宁倾向于75米长度,使用两前一后共三只螺旋桨,包裹在锌铝合金的网栅中,防止误伤地面人员。这三只螺旋桨都是可以转动角度的,在升空时提供升力,巡航的时候变成普通飞行螺旋桨。前置的两只螺旋较小,可以通过它们的速度差来提供转舵动力。后面的一只巨大螺旋桨是飞艇的主要推动力。
动力的来源是氢燃料电池,不过,出于环球旅行的需要,飞艇上设有燃料重整器,将储藏在铝罐里的甲醇重整为氢气。
乘客安身的地方置于飞艇的下方,一个像飞碟似的盘子,为了使整个飞艇外表呈现流线型,船体做成一只大鱼的形状,前半部分是圆圆的鱼身,用来托起沉重的飞碟。
最著名的飞艇设计可能要属齐柏林伯爵的齐柏林号,它是第一个使用铝外壳的硬质飞艇,有一个相当有趣的设计——使用水煤气为燃料。因为水煤气的密度跟空气差不多,飞艇在飞行的过程中会因为燃料的损耗而变成太轻,之前的飞艇需要不断地抛弃氢气以降低飞艇的升力,如果使用的是氦气,那就更心疼了,这是一种放射性无素产生的稀有气体,无论怎么大规模生产,都比较昂贵。
唐宁的设计是抛氢方案,也就是说,除了以氦气为主体之外,还会辅以少量用来抛弃的氢气。氢气隔层置于飞艇的顶部,这样即使发生火灾,也会因为氢气的迅速逸出而自行扑灭。兴登堡号的悲剧还在于它在铝壳之下使用的气囊是易燃品,唐宁当然不会犯这样致命的错误。
飞艇的顶部还可以安置一个硕大的风力发电机,用以弥补抛氢的损失。如果不需要急行军,飞艇长时间停留的时候可以升起风力发电机,制造氢气,如果停留的时候够长,甚至可用以提供飞艇飞行的主动力,这使得氢燃料电池飞艇的续航能力超强,只要不出故障,基本上没有趴窝的可能。飞艇在夜幕降临之时停留在风力足够大的地方落脚,经过一夜的风力充电,可保第二天有数个小时的慢速飞行。这样永远续航的飞行器,正是人类梦寐以求的。
这只空中大飞鱼用来载着新娘去度蜜月,多么的浪漫。实际上它更像一只鲸鱼,这个项目的名称在唐宁把方案的草图画好之后,起了个名字:白鲸。
第97章 七王之王
唐宁的在德意志的影响还不止这么一家车厂,别忘了他是德意志邦联对日本外交全权代表,现在他要去法兰克福去跟各邦国商量将贸易的管理机构设在什么地方。
会议还没开始,他刚刚到法兰克福,俾斯麦就飞马赶到,就普鲁士国王对卢森堡的态度道歉,唐宁淡然地道:“没关系,我已经跟克虏伯谈好了,在我没有实际控制卢森堡之前,克虏伯的钢铁厂所有的收益都归我所有。”
谈好了?这么说,克虏伯的人根本不敢跟钢铁大王较劲。唐宁的霸气令俾斯麦都感到震撼,普鲁士重工业的翘楚在他面前乖巧得像美丽奴绵羊。谁说不是呢?俾斯麦第一时间过来道歉,不也是同样的心态吗?电报大王、钢铁大王、医药大王、电力大王、汽车大王、海运大王,bbc的出现还意味着未来的传媒大王,这些王每一个都不好惹,更何况是七王一体?钢铁行业是高能耗企业,光是电力大王一项,克虏伯就永远不敢得罪为他提供电力技术的人。
俾斯麦猜不到唐宁会什么时候要求普鲁士的军队完全撤出卢森堡,因为唐宁的黑森雇佣兵现在也似乎靠不住,难道唐宁会要用英国的军队吗?看样子又不像。卢森堡的百姓可不像瑞士人那么骁勇,自个儿筹建军队不靠谱,何况现在卢森堡的居民似乎对无神论主张的新统治者也有疑虑。
唐宁对俾斯麦说:“卢森堡啊,其实我并没那么放在心上,不过是花了50万买来的一个农业穷国,说不定跟荷兰国王一起重建的东印度公司就能赚回来。我什么损失也没有。”
他放出了一颗烟雾弹,为自己正在训练萨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