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于加富尔首相的警告,前线将领已经相当地小心,先派出5000人的军队做前锋,试探对方的实力。伦巴第的首都米兰与萨丁的首都都灵相隔仅100多公里,双方很快就在诺瓦拉遭遇。
伦巴第主要是日尔曼人,打起仗来可不含糊,按照军训要领他们迅速各自找到隐蔽处,待指挥官一声令下,隔着200米向萨丁军的阵列开火。
萨丁军排列得整整齐齐,跟伦巴第军平时训练时使用的靶子一模一样,新兵们还在纳闷,难道这就是打仗?是不是太简单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伦巴第军人恨不得天天打,有津贴,有奖章。
在fn…1855枪声的不断咆哮之下,萨丁军的阵列一排排倒下,就像熟练的农民用锋利的镰刀在割麦子,想象一下欧洲农民那种大镰刀。
萨丁军来不及放一枪就已经全面崩溃,因为一开始他们的军官就被击毙,而且军官损耗的速度比他们更换指挥员的速度还快,这5000名先锋鬼哭狼嚎地丢下一千多具死伤的战友,往回溃逃。
这些逃兵大多数不再回到军营,因为感觉敌人太可怕,再打一仗非死不可,还是小命要紧,而几百个回到军营的萨丁军则含泪控诉伦巴第军的恐怖故事。什么“他们的士兵不需要装镇子弹”“开枪的速度是一枪接一枪,而且枪口不冒烟”“躲在隐蔽处放冷枪,你都不知道谁打死了你”。
突破了诺瓦拉的防线,伦巴第军人人兴奋地直取都灵,而萨丁军则全面集中兵力,派往增援加里波第的军队立即调转方向回防首都。萨丁军的决策无比的正确,因为经此一役,马志尼已经决定重兵出击,干脆把都灵打下来,一举统一意大利。
第146章 海天一色
1859年11月,全球最先进的第一艘铁甲舰下水了。是唐宁造的?不是。唐宁才不会造铁甲舰这种落后的船,在各国海军眼中是最先进的,却已经远远落后于唐宁的规划,不要说他在制造中的重巡洋舰,就连大东方号改装一下都要比这艘强。
这艘法国的“光荣号”铁甲舰设计的时候英国钢铁公司的钢产量还没有大爆发,它甚至还没有使用钢,船身也不是铁,只是用铁装甲把外面包了一圈。这已经是是各国海军中最强的战列舰。
光荣号还使用了从来没有在舰炮上使用过的榴弹炮。之前的舰炮全是加农炮,因为那时的榴弹还承受不了大的初速,而paixhans解决了这个问题。加农炮只能用于低轨道直射,有效距离近,且只有直接命中目标时才有破坏力,而榴弹炮是高轨道炮,考虑到阻力和重力,大约45度的时候射程是最大的。高爆时不仅直接命中会造成大规模破坏,在目标附近弹炸也会有一定的破坏力,所以光荣号才能称得上全球最先进。
表面上看上去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是落后了,但他们很快就会追上来,而且是更先进的整体船身使用铁,仍然不全是钢,因为是早开始的项目。下一代则肯定是全钢了。
军舰制造业并不是不知道水晶造船厂使用的焊接黑科技,不过他们仍然没有找到山寨的方法,关键是没有大规模制造氧气的技术。军舰这种东西显然是不可能租用的,所以各**方都在跟水晶造船厂接触。
法国率先造出铁甲舰更是刺激了皇家海军,伦敦公爵挟黑科技以令诸侯的筹码又多了一个,当英国首相亲自来询问能否技术转让的时候,唐宁就可以说:“怎么样?英法联军统帅的职务您看……”
巴麦尊沉默良久,说:“我们也算是好朋友了,要是咱们不是朋友,我早就答应了,但职务在身,幕僚们都心存疑虑,你现在是别国的君主,又是奥地利帝国陆军上将,你来任统帅,会有很多复杂的利益考虑,对贯彻帝国的真实政策恐怕不是那么好。说真的,我猜你想负责这次行动一定是有图谋的,这让人想起你在萨法联军对奥地利联军时的表现,直接火中取粟从两方手中把伦巴第搞到手,这……不得不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啊。”
唐宁:“……明白了,你放心吧,我也不会把技术提供给别国的海军。”
巴麦尊:“听说日本人已经得到了这项技术?”
唐宁:“哪里?他们的工业太落后了,没有二十年不可能学去,一切在我的控制之下。”
巴麦尊:“那么……为皇家海军的造船厂供应乙炔和氧气这个可以做到吧?”
总不能让首相完全失望,唐宁说:“好吧,这就是看在朋友的份儿上,我跟你对朋友的定义完全不同啊。”
巴麦尊表示很惭愧:“我是公职,你是君主,这个区别可大了。”
唐宁笑而不语,这样也好,首相欠他一个人情,到时候仍然可以把圆明园救下来,又不用担****的名声,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显然,法国人的喜悦也是限的,虽然它们造出了暂时全球领先的军舰,可是英国人的步伐可不慢,再说了,再好的军舰,跟大东方级天青色的万吨钢船比,仍然是渣渣,更不用说最近渐渐开始火起来的,传说伦敦的上空已经有飞艇游来游去!
这正是在飞艇基地试飞的“白鲸”,有时攀上数千米高空,终于被远处的人看见,后来,被各国埋伏在附近的间谍看见。这才是真正的“谍照”。这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天天到报纸上吹嘘自己的新奇发明,不过,现在唐宁已然是科学王国的国王,根本不需要那些虚名,低调得不像话,连全世界第一个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的人是谁都成了一个世界之谜。唯一肯定的是飞艇的试飞员而已。
法国和普鲁士是最有志气赶超英国的,他们也想造飞艇,可他们有重重障碍。造不出氦气用氢气替代,这没问题,大不了有安全隐患,对于有志气的国家这根本不叫事儿。第一个真正的障碍是高质量的锌铝合金,这又是欧洲铝业的非卖品。用普通的铝则太软,用钢铁则太重。
第二个是氢燃料电池。上回不是说这种引擎开放吗?是的,但那是指开放给汽车行业。法国和普鲁士想下手,只能偷偷地从汽车上拆下来,不仅规格不一定合适,功率也不一定合适。
第三个是封闭氢气的气囊。高分子聚合技术仍然是唐宁的私家珍藏,否则他也不能轻易垄断石油化工产业了。
貌似飞艇没什么技术难度,但要做出靠谱的产品,在这个时代是相当困难的,唐宁估计至少要10年之后才可能被山寨出来。这已经是很保守的估计了。
在伦敦市民不断地追问之下,bbc终于播报了新闻,承认大工程师布鲁内尔艰苦卓绝的率领下,伦敦飞艇基地已经有了相当可靠的产品,短程试飞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远程货运试飞,大概一年到两年之后,取得各项飞行数据百分之分安全之后,将对公众开放服务,新公司的名字已经确定:空中巴士。
第一条试飞货运航线是伦敦到卢森堡。卢森堡的特殊地位终于体现出来了。现在,即使大公坐阵卢森堡跟普法开战都没问题了,大不了打不过就坐飞艇逃之夭夭。
纸牌屋的k号建筑,也就是私人别墅已经造好,大公在试航没几次之后就跟自己的夫人一块儿试飞去看他们的新家。茜茜是多么地热爱旅行,现在她有了旅行的神器飞艇,自然是感觉棒极了。
飞艇最迷人的地方是它的安静平稳,只要坐过一次,就会感觉到这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交通工具。没有火车的轰鸣,没有轮船的颠簸,对享乐主义者来说也是享受旅途的神器。更何况现在的飞艇虽然跟火车一样快,都只是50公里的巡航时速,但它的飞行路径是笔直的,还能一举跨过英吉利海峡,让旅途更加便捷。
由于唐宁的直接介入外型设计,现在飞艇的模样真的就像一条大白鲸,优美、温柔、安详。再也不要像齐柏林飞艇那样要观众忍受香肠般的平凡造型。几乎所有地上抬头第一次甚至第n次看到空中大白鲸的人都会惊叹:“飞艇!太漂亮了!”
全世界的人都在热切期盼空中巴士对乘客开放的那天,说不得一定要从全世界飞到卢森堡去体验一下“欧洲中心”的冉冉升起。卢森堡现在正是像飞艇一样慢慢地飞到天空中。
现在共有三艘白鲸,每天不间断地往返于伦敦与卢森堡之间,运送那些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今天,三艘一齐出动,因为有一只白鲸上面的乘客是飞艇王国的国王和王后,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容半点错失,两只白鲸都在后面护驾,也充当意外时的备用飞艇。
夫人正挽着大公的手臂,站在透明防风玻璃前,俯视着壮丽的景色,这里是英吉利海峡的上空2000米,能够同时看到英格兰的福克斯顿和法国的加莱,大公正在给夫人介绍这两个城市将是海峡地下磁悬空交通的两个端点城市,鼹鼠般的盾构机会从两头同时开挖,使工程进度加快一倍。
听着丈夫的豪情壮志,夫人又是骄傲又是不以为然,说:“我觉得飞艇已经够好了,这样回到慕尼黑也不过一天时间,是吧。”
大公:“那得夜间飞行,现在的技术恐怕不是那么安全。”
大公以为她会问“什么时候才安全”,不料茜茜慵懒地说:“那就分两天、三天呗。”
确实是,蔚蓝的天空与海面使人变得慵懒,大公揽着夫人的细腰,闻着发香,也懒洋洋不愿意多说话了。
第145章 大时代
唐宁的法国之旅只去了巴黎一个城市,因为宾夕法尼亚发生石油狂潮,他提前返回了英国,塞纳河畔少女的婚礼都没去,就到了普利茅斯布局英国石油公司。其实还有一件发生在不久之前的事件让他提前返回英国——太阳风暴大暴发,北极的极光甚至连古巴都能看见。
拜超级太阳电磁大暴发所赐,英国电报公司的全球电报网络全面瘫痪,引发了地球人的恐慌,全球电讯报的销量忽然暴涨,因为所有人都想看看神级科学家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估计连死硬的基督教教徒都在无力的上帝面前转投魔导师。
魔导师没有令大家失望,提出了全球性磁场被太阳袭击的学说,并再一次强调,光和电磁波是同一物理现象,只是波长不一样,既然极光这个本应该在北极、南极才能看到的现象现在竟然在那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那么说明无线电波的干扰已经相当严重了。至于为什么来自太阳,这个很容易得出猜想,因为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最活跃的天体,每时每刻都会喷发生大量的能量,其中必然会有带电的高能粒子,当这些高能粒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更高强度的能量释放,也就是以光和无线电波的形式释放。
为了保障今天能够提前预知太阳剧烈的活动,唐宁向格林尼治天文台捐赠一笔专门用于观察太阳活动的无线电基金,用于天文台研发、制造和维护太阳观察仪器。
温莎财团的信息安全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无线电报网络长时间不可用带来的损失和恐慌已经给唐宁提出了警报,看来光纤项目必须加速。
光纤的制造有一个难题——当只有一根光纤的时候没有问题,可是当大量光纤放在一起时,因为传导介质发生了大变化,再也无法产生全反射效应,光纤也就失效了。
光纤的原料基本上跟玻璃一样,都是二氧化硅,完全可一次又一次的回收再利用。如何低成本地给拉成丝的玻璃覆盖上一层起全反射作用的膜就是工艺的难点。亮点在于高纯度的石英只要混入一点杂质折射率就会不一样,这是廷德尔团队在研发的方向。
目前实验里能够用双层管道法制造出少量光纤,但明显这不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唐宁推动光纤产业化的点睛之笔在于不仅使用这样的微量杂质介质,而且还要使这种微量杂质的产生过程完全由熔融拉丝冷却时的温度变化实现,也就是当熔融石英冷却时,最外面的一层很自然因为暴露在空气中而吸收少量空气中的杂质,这样光纤就能大规模低成本地拉丝了。
别人有了光纤根本没有用,(除了用来“弯曲光线”探测人体内部),因为它必须跟光电转换器结合起来才可以起通讯作用,这个东西就不是一讲就懂了。
在科普太阳能量大爆发的过程中,不明真相的群众甚至科学家都开始担心起来,原来我们一直认为的大公无私的太阳也有暴虐的时候,就像古代有圣贤的君主也有暴君一般。会不会某一天太阳能量的爆发会猛烈到人类无法忍受的地步?科学家都知道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的大部分生物都灭绝了,这会不会跟太阳的暴发有关系?
这种担心虽然是多余的,但全球的报纸都在讨论这个事,并且是以比较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关心人类末日的人都开始关心起来,像泰晤士报这样的民粹主义倾向报纸又喜欢迎合民众,制造耸人听闻。
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猜想,说恐龙的灭绝跟太阳大爆发有关,因为恐龙体形巨大,无法躲进洞穴中,而人类因为能钻进洞穴而逃过一劫。这个说法挺有意思,基本上跟后世猜想的小行星碰撞异曲同工,无非是猜错了凶手而已。但是因为按《圣经》的说法,宇宙就存在了几千年而已,故而在欧洲人的心中,地球也就几千年寿命,也就是说他们对这种说法的害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不是意味着当太阳再来一次这样的大爆发,人类必须全部躲到洞穴中?那么现在的文明全毁灭了,人类全部再变回穴居人。
很多地震来临前是有前奏的,这一回北极光掠到了热带,这么可怕的“前奏”是不是意味着太阳大爆发已经近在咫尺?在末日面前,电讯报的销量空前的高涨,不知不觉,所有人都已经把神级科学家当成了真神,哪怕他出来说一句“不可能”这样安慰人的话都好啊,泰晤士报之流天天请不靠谱的专家来瞎说已经让人心惶惶的人类受不了了。
刚开始,唐宁分析说太阳是相当稳定的天体,因为光能是能量的一种极致,与地球相距平均为十的八次方公里级,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的光从太阳出发也要经过“漫长”的8分钟左右才能到达地球,所以太阳的所谓剧烈波动并不会对地球造成短时间的影响。
长时间的影响倒是有的,而且是有证据的,请天文学家往火星看,为什么火星的表面是跟撒哈拉大沙漠一个颜色?因为它跟大沙漠一样荒芜没有生命,而为什么火星没有生机?却是因为上面没有水。没有水的原因则是太阳暴君的巨大威力,身在北极、南极就会经常看到来自太阳的巨大能量的表象——极光,表明来自太阳的能量风不停地吹过来,而地球拥有行星级大磁场,能够把太阳风偏转,火星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火星原本可能含有的海洋被太阳风慢慢地吹干了,造就了现今的模样。
这个“漫长”是多长?关心人类命运的人们虽然得到了神级科学家的小小安慰,但还是不完全放心。
好吧,看来,所有的担心就集中在人们对天体级、地质级时间的概念太模糊上面,科学魔导师只能放大招了,正好,最近去天主教国家法国最大的感受就是负面评价来自于他的无神论观点,既然论战已经开始,再给教徒们一记重拳。这一记重拳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比进化论更重,因为物种起源是一个不可在实验室里重现的过程,它发生的时间也比较模糊,也只能用“漫长”两个字来代替具体的数字,那么,现在就让我伟大、光荣、正确的大魔导师揭开这个时间的秘密。
现在在元素周期表上最重的元素也就是排在最末位的是原子量高达92的铀,在揭示天然石材放射性特性的时候,大魔导师曾经语焉不详地提到过,放射性的氡气的来源其实是铀,这一回,大魔导师要彻底把底牌揭开——这个最重的元素是可以嬗变的。
自然界中的铀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铀…238(99。2739至99。2752%)、铀…235(0。7198至0。7202%)、和微量的铀…234(0。0050至0。0059%)。大魔导师可不打算把不常见的那两种铀也告诉大家,因为那会有一个可怕的后果,它们能在慢中子的轰击下产生裂变,如果其质量超过临界质量,就都能够维持核连锁反应,在核反应过程中的微小质量损失会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这是什么东西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所以,现在提到的铀专指占绝大多数的铀…238,它的半衰期是44。7亿年,这意味着如果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铀含量和现存量,就能计算出这个物质存在的最长的超长年代,这个十亿级的数字,已经能够代表最漫长的天体与地质年代了。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铀含量呢?这就要提到一种奇特的晶体——锆石。宝石级的锆石经过切割跟钻石很像,诈骗犯可以拿它来忽悠外行。它的结晶过程无法容纳铅,(铅是铀衰变的最终产物),但铀却可以在初始时进入锆石,这给了科学家一个极好的机会,终于有了知道衰变产物初始值的含铀物体,(为零)。独居石、榍石和斜锆石等也有类似锆石晶体的特性。
经过数月的准备,大魔导师终于把这颗重磅炸弹丢了出去,毫无疑问,主论文发表在《自然》上,并同时在电讯报上有科普级的介绍,在bbc上有更简略的介绍,标题是——地球多少岁?
经过数月的煎熬,可怜的人类终于吃到了他们期待的果实,至于是甘甜还是苦涩,那就看你个人的性格了。电讯报创世般震撼的科学解释,先看结论,目前找到的最老石块年龄为40亿年,而大家关心的恐龙,基本上它们的化石出的岩层在6500万年以前,可以断定是6500万年前的一次星球级大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这个数字要是坐实,对圣经来说就不是打脸的问题,而是把脑袋拍飞的问题。圣经中不超过一万年的数字在地球与恐龙的年龄面前,简直就是一个幼稚的幻想,比安徒生的童话也好不了多少。请注意,这可不再是达尔文和华莱士、赫胥黎等进化论科学家用“漫长”这样的模糊字眼来留给教会巨大的狡辩空间,这整个科学方法是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现的。根据科学魔导师过往的记录,这必定是真真儿的。
大英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们天天就兴奋地在搞检测,电讯报这段时间本身都已经成了各大报纸头条必播的内容,三天两头就测出一个新的数据。这些数据跟岩层上下的排列先后的预期是一致的,跟各种远古生物化石的进化路径是一致的。
除了唐宁的实验室之外,别人没有能力计算铀的半衰期,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的技术,如何检测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可以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电流,而一种神秘的晶体会产生“压电现象”,即受到压力时,晶体的一侧会形成正电荷,另一侧会形成负电荷,放身性电流与压电现象制衡则可以有效检测到放射性的大小。
为了防止别的科学家得到先进的放射性技术引发进一步的科学发现,如:发现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的铀同位素,唐宁把这种神秘晶体设为“最高机密”。最好的检测设备没有,但能够检测岩层年份的普通级设备面向所有科学家开放,以让全世界的大学都可以验证这门划时代技术的正确性。
现在,人们终于对时间有了全新的概念,不再害怕地质事件的发生,因为那太遥远了,几乎不可能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发生。
然而,宗教权威的进一步重创也导致了信仰的危机,基督教发生了历史性大叛逃,特别是新教徒,本来受到的限制就小,改变信仰也没有什么世俗代价。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句名言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开放者更展开胸怀迎接焕然一新的目中无神的时代,胆怯者更颤栗地看到上帝奄奄一息、死神永生的时代,与神角力者占到了上风。
第144章 宾夕法尼亚
在唐宁发明高级的原油提炼、精炼术之前,石油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代替昂贵的鲸油,这是当时大众用来照明用的最常用的东西。随着电力的普及,原油的这个用途也将被替代。婆罗洲是自从被唐宁发现有石油以来,成了世界原油产出中心,但它的产量供不应求,所以一旦有新的原油产区被发现,淡马锡资本的人就迅速跟进,这一次,唐宁真的要跟美国人打交道了,因为新的高质量石油产区在宾夕法尼亚。
宾夕法尼亚真是个风水宝地,又有煤矿,又有铁矿,现在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头油”,无怪乎成了美国重工业的先驱州。美国人在此地发现石油并不是像唐宁那样特意地勘探,而源于当地人使用了几百年的传统,印地安人部落收集零散的油石块来当药膏,驱虫剂,涂在脸上举行宗教仪式。原住民使用石油的方式很简陋,也没有大规模地开采,但到了商业敏感度相当高的美国人发现之时,一切都不一样了,这里是美国,不是像波罗洲这样的在唐宁强势统一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后才建立起全岛行政机构的不毛之地。
德雷克上校于1859年8月在这个后来被称为“油溪谷”的地方打下了第一口油井,素有冒险精神的美国商人迅速像蝗虫般涌入油溪谷。由于新加坡石油公司的采油机械相当发达,猛然间就接到来自美国的大量订单,使他们立即感到了这次狂潮。这一次的狂潮跟十几年前的加州淘金潮还不太一样,那时人们都涌向加州,可是真正挖到金子的人并不多,这回却是大批大批的人打出了油井,以至于宾夕法尼亚一下子成了全球石油中心。
石油开采者还从森林伐木工人那里学到了尽量廉价运送油桶的招术,伐木工人把砍下来的原木粗略修剪之后就丢进人工溪流里,任其自行漂移。而石油开采者则把油桶装到小船中,让小船自个儿顺流而漂。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原油在漂流的过程中泄漏,你道为什么这里被称为油溪谷呢?黑乎乎的原油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生态。
路透社把油溪谷被石油疯狂污染的消息传到了唐宁那里,使他不由得一声叹息。疯狂的资本逐利属性啊。
苍白无力的环保说教无法打动贪婪的美国商人,淘油潮丝毫没有受到电讯报环境保护呼吁在影响,这时唐宁发现自己不喜欢美国人。
既然不喜欢,那就不到美国设厂了,全球第二家使用精炼技术的能源与化工工厂放在英国的港口城市普利茅斯,用以加工从美国进口原油供应欧洲日益增长的需求。名曰:英国石油公司。
只有唐宁的技术能把原油转化成利润丰厚的乙烯、甲醇、化纤等化工与能源原材料,从客观上说,他从这一次的采油潮中获利最多。可惜他的心态已经变了,从以前的获利变成了无人理解的环保主义古怪资本家。
在油溪谷的一些油井里还发现了天然气,这些在后世将是宝贵能源和化工源料的好东西目前没有人会利用它,运也运不走,开采者只好就地烧掉,英国石油公司大量收购带有天然气的油井,并加速研发液态天然气运输船,这可能是商用船只里技术含量最高的船型,巨大吨位的船体只要有少量泄漏就歇菜了,液态天然气会气化,气化就相当于化为乌有。有些天然气中含有百分之一、二的氦,这个对于飞艇来说是相当可观的来源,可比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产量要大得多。
油溪谷大量的采油者现象引起了敏锐的商人的分析,不到20岁的约翰·洛克菲勒和他的小伙伴克拉克认定如此疯狂地开采必定使精炼业成为更加有利可图的产业,所以他们启程前往刚刚成立的英国石油公司学习炼油技术,因为他对美国熟悉,以及对油溪谷的产业相当了解,唐宁很快在中层管理员工中看到了他的名字。看来只要是英才,无论世界被改变成什么样他们也能抓住机会,无论是j。p。摩根还是j。d。洛克菲勒都一样。
跟j。p。摩根一样,唐宁并不确定这个洛克菲勒就是那个洛克菲勒,所以把他叫来聊一聊,很快就确定了这个机灵鬼不是凡人。j。d。想学习炼油,算盘可打错了,唐宁对技术的管制非常严密,办法多多,不过,物尽其用,既然洛克菲勒是一个了解国情的美国人,派他到油溪谷去解决原油供应商混乱的开采问题吧。
首先,英国石油公司的原油供应商要经过环保认证,不允许在开采过程中污染环境,对污染的程度评级,做得好的得到的返点就多。其次,英国石油公司要主持修建一条输油管道,通往阿勒格尼河,再沿河运到匹兹堡等城市的铁路运输干线。
小伙子洛克菲勒建议在匹兹堡建造炼油厂和化工厂,但被唐宁无理地否决了,这事儿嘛,至少要等到美国内战结束以后。
不管怎么样,一个刚刚到英国不久的小伙子能被魔导师般的大资本家看上委以重任,现在的洛克菲勒无论如何都已经心满意足、激动不已了。
洛克菲勒的小伙伴问他今天拜见大老板的收获怎么样?洛克菲勒说:“收获相当大,不过,我刚刚才到英国不久就要回美国了,大老板的商业策略好奇怪,居然要保护好油溪谷的环境,真不可思议。”
克拉克哈哈一笑:“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有钱人就是不一样,你没听说过吗?伦敦公爵大人赚到第一笔钱就捐赠了一半出来,但愿我们也有这么一天,把150万英镑丢出去眼都不眨一眨。”
洛克菲勒惊叹道:“那看来他保护环境是真心的了,英国人真幸福啊,赶上这么一个大工业家来伦敦帮他们发展,我到伦敦一看,我天,比纽约什么的发达太多了,传说中的煤烟、臭水都在慢慢悄失,到处是明晃晃的路灯……对了,你听过mit吗?如果美国有一所大学出了像唐宁·温莎这么一个大神,应该天天跑出来往自己脸上贴金才对,为什么我和我身边的所有美国人都没听过mit?”
克拉克:“这……确实令人纳闷。”
唐宁的情怀当然不是洛克菲勒这些真正的资本家所能明白的,塑料工业才刚开始不久,他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常见的各种塑料一般可以分成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别。热塑性塑料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