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它就是一股脑儿向全宇宙释放电波嘛,而点播模式目前只有唐宁的产品能做到,因为它跟电线联网以取得大带宽,直接从信息分发中心取得无损的数字化音频,然后存储在收音机的磁带中。每片磁带可保存一个小时的音频节目,可以重复利用,也可以更换磁带以保存下节目反复地欣赏。

    由于使用电线和光纤传输的数字化音频,所以它很适合点播音乐节目,音质比黑胶唱片要差点,但不是发烧友也不会觉得差很远,反正唐宁本人是不怎么听得出区别来,他的耳朵就成了专业和非专业的私人平判标准。

    点播的节目一般是60分钟,前10分钟是免费的,等你被吸引得********的时候,节目戛然而止,继续“下载”会以先收听后付费的信用形式来收费。因此,所有购买这种收音机的客户都会被要求提供信用卡,目前,发行信用卡的银行主要是苏黎世银行,别的银行正在迅速模仿。

    就算你舍不得花钱点播音乐、话剧等节目,这种收音机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它可以让你免费主动式获取普通节目,不用再受到准点收听的限制。而且它的售价令人难以置信地便宜,年租仅一英镑,跟一辆圆桌骑士自行车一样。

    凭着出色的音质和低价策略,点播式收音机死死地压制住了廉价收音机的冲击,连爱捣乱的法国人也无法靠民族主义激情击败科技创新。一大堆“法奸”悄悄地购买这种收音机。
第234章 最后的战场
    现在,慕尼黑将成为德意志联邦的首都。而巴伐利亚的小国王则郁闷地沉迷于用所有的财力去建造他的天鹅堡,再也无心政事,怨恨慕尼黑侯爵这种事他想也不敢想,这人是大魔头,不属于人间的力量可以抗衡的。他的表姑茜茜公主对此非常抱歉,向唐宁要了很多资源来帮在巴伐利亚刚刚登基几个月就退位的小国王建造他的童话城堡。

    其实,路德维希二世有点像宋徽宗,对艺术充满了热情,而对政治没有什么手段,在政变的最关键阶段,他连像样的反抗都没有。这也不能怪小国王,他刚刚登基的时候,这位小国王有一个很神奇的忘年交——俾斯麦,俾斯麦就曾经警告过他:“你知道巴伐利亚真正的国王是谁吗?”

    这个奇怪的话隐藏着的杀机就是:温莎财团旗下所有企业所交的税占整个巴伐利亚王国政府三分之一左右,可见温莎帝国赚的钱其实是真正的富可敌国。照这个逻辑,唐宁其实是英格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真正国王。

    当时,小路德维希没放在心上,他认为唐宁是茜茜的丈夫、父王的朋友,应该不会像俾斯麦说的那样危险,不料,老狐狸俾斯麦还真是说对了。政变发生之后茜茜很不高兴,质问唐宁为什么这么做?唐宁回答:“大象不是食肉动物,没有攻击性,但如果狮子挡住了它的去路……”

    温莎财团就是大象,它只想自由自在地寻找自己的食物、水源,保护好自己的同胞,万一碰到挡在路上的不识时务者,就只能放对一较高下。现在,不识时务的只剩下好战的俄罗斯民族,宁可打游击也不屈服。

    巴西已经表示愿意把林业政策交给温莎帝国主义了,但淡水河谷公司已经进行了外交、战争、舆论融资,此事已经不可善终。于是,淡水河谷公司提出了更凶残的“资源政策”方案,不仅是林业,巴西的所有自然资源政策都必须由淡水河谷公司组建的内阁级“资源部”来决定,并且,提出的政策连皇帝也不能否决,只能由全民公投否决。更令巴西人无法忍受的是资源部还将拥有独立于巴西政府的警察系统。

    欧战已经停止,事实证明温莎军事集团的远征军可以粉碎任何敌人,阿根廷被吓倒了,不敢跟巴西一起干涉巴拉圭入侵乌拉圭,甚至允许巴拉圭军队经过阿根廷国土去进攻巴西南部的国土。

    虽然有大象在一旁冷冷的看着,巴西也不得不对巴拉圭的进攻有所反应,南美的大战爆发。温莎集团的大部队还在德意志的国土上休整,不过可以派空军支援小佩洛斯的军队。

    飞艇侦察机拥有远程飞行能力,第一个到达南美战场,帮助小佩收集军情,并为巴拉圭的炮兵指定靠谱的进攻坐标,仅仅这一项就使得巴西人特难受。载着直升机的重巡洋舰到达南美战场时,巴西军队就更痛苦了,前线的将士打着打着,忽然发现没粮食吃了,因为直升机可以直奔巴西后方的补给线,用机枪把送粮的护粮军扫得人仰马翻。

    随着燃料电池引擎的直接供给,各工业实力强劲的国家都研制了自己的卡车车型,这种其实才是最重要的物流中坚力量。轻型卡车是这些非温莎系车厂的主力,重型卡车则被温莎系的车厂所垄断了。所以巴西的补给队里也有一些轻卡,有时候是人仰车翻。

    虽有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惨败的前车之鉴,美国海军还是想碰碰运气,他们的潜艇在巴西海域帮盟友一把,在两次试探性的进攻中,两艘潜艇一一被撂翻,证实了温莎帝国的海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克制潜艇的技术,北约唯一能够逆袭的机会也丧失殆尽。

    换言之,巴西人没救了。

    巴拉圭人在先进步枪、大炮还有空军的合力下,打得很顺手,兴奋得想向巴西的经济中心圣保罗进军,跟唐宁说:“要不,我帮你打下巴西算了,到时候领土再多分我一点。”

    谢谢您了,还是我自己来。唐宁婉拒了小佩洛斯的“好意”,以免他的囊中之物巴西国土被进一步削弱。对打巴西很热心的还是有日本人,不过,唐宁也婉拒了日本人的“好意”,加州已经有很多日军了,为了在海外的势力均衡,这一次日军就退到次要的位置,远征欧洲的10万大军只准许了一万人奔赴南美战场,其余的都留在捷克稳定局面,而大清的5万远征军则全部投放到巴西去。

    大清和日本组成的这一票6万军队用来进攻最重要的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而另外石墙杰克逊统帅的5万美利坚军团用来进攻北部比较热的福塔雷萨、累西腓两个港口为中心的地区。

    石墙杰克逊是南方军最勇猛的将领之一,几乎在战术上战无不胜,甚至有人认为他的生死在南北战争中是一个转折点。他在弗吉尼亚作战时被友军误伤,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像历史上一样死去,而是被温莎军医院救了回来,一直在里士满疗养,后来南北战争打完了,他身体恢复之后自告奋勇参加温莎财团的欧洲远征军,热心打仗的他这一次又很积极地去征讨巴西。唐宁需要东印度军团维护新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局面,所以同意了他的请求。

    联盟国方面,因为这已经不是在为国作战,所以这一票5万人改成了志愿军,不愿打仗的可以返乡。因为跟温莎财团打仗很过瘾,只有一万人离开了军队,这些人由东印度军团补足,所以巴西北方战区仍然是5万人。唐宁狂妄放言,征服巴西,这南北战区的11万人足矣。

    巴西南方军队发现只要他们的粮队扮成平民就不会被袭击,这是因为南方战区的长官是号称玻璃心将军的唐萨拉,只要没得到上方的直接指示,他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打仗。这给清日联军的进攻效果打了个折扣,日方的统帅西乡隆盛对此很不满。他跟随唐宁南征北战,资格可比唐萨拉老多了,不过这一次南方战区以大清**队为主,所以他只能屈居人下。

    就算这样,跟杰克逊一样好战的西乡君仍然兴匆匆地带着一万日军来里约热内卢这边打仗。这年头,法国、普鲁士都被打败,以后打仗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这一次巴西战争搞不好是最后的机会呢。

    杰克逊那边的北方战场炮声隆隆,已经打得不亦乐乎,南方战场的唐萨拉仍然没有开打,只是不停地在里约附近找登陆点,等待步兵战车运过来。唐萨拉认为战争一定要把己方的伤亡尽量降到最小,双方的平民也要尽量不伤亡,他惊讶地发现日本武士有一种想死在战场上的精神,幸好他们不是敌人……

    失去指挥权的西乡隆盛郁闷无比,经常亲自去侦察敌人后方,而且他认为用飞艇太娘炮,最喜欢开着攻击直升机去侦察,这货拉风,不顾攻击直升机的舒适性完全比不上多用途直升机。

    由于直升机的战争用途要远远超过飞艇,唐宁决定这种娘炮的飞行器是时候向友好国家开放了,当然,仍然是温莎财团的招牌式的租赁方式,驾驶员也可以出租。最后,一艘飞艇的年租金是600英镑,比最高昂的汽车欧陆gt要贵那么100英镑,这可是飞行器啊。军方与阔佬都对租用飞艇非常感兴趣。

    飞艇自诞生以来,从来没有出过重大飞行事故,那些爱惜自己老命的有钱人也很信任白鲸飞艇公司的技术。这些友好国家居然还包括普鲁士在内。此时的普鲁士已经是维多利亚长公主的丈夫,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的腓特烈三世,所以普鲁士摇身一变,居然成了温莎财团的友好国家,王室成功地申请到了租用飞艇的许可。

    自由主义的普鲁士新国王被自由开放的普鲁士媒体称为“忘记了战争的耻辱”。美国人当然也是擅长忘记耻辱的,反正林肯再干一任就走人了,不用打仗了对他和他的人民来说相当划算。只有法国人和俄国人不忘国耻,国家控制的媒体天天宣传反温莎的言论,“我们被欺负了”“我们要复仇”诸如此类。

    如此善忘的北方佬很快赢得了资本的青睐,战后重建的步伐相当快,太平洋铁路和温莎财团主导的南太平洋铁路暗中发起了速度竞赛。其实,铁路时代只所以公路没有跟上,是因为交通工具的限制,现在这个限制被燃料电池的出现打破了,各种基于燃料电池的廉价汽车开始面世,因此,公路的兴起也成了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

    美国南方跟北方的不同是温莎财团已经主导在用预制件混凝土技术铺设高等级州际公路,这一点北方的资本还没考虑到。

    根据唐宁的石油理论,墨西哥湾存在石油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德州、路易斯安那州的沿岸都有环球勘探公司的飞艇在作业。当巴西战争开始全面爆发时,德州第一处油田被发现,储量还不小,极大地拓展了温莎石油帝国的版图。经过初步的测量,德州的油气田含氦量就是高,这口德州油气田将极大地再一次降低生产氦气的成本。

    这一次勘探是由洛克菲勒、德州政府、查尔斯·摩根(跟j。p。摩根没关系的那个摩根)、范德比尔特等联合投资的,因此,原本穷得叮当响的德州政府开始变阔起来。而德州政府则在讨论是把股份卖给德州民众呢,还是继续让政府持股。
第233章 德意志风云
    全球瞩目的跨国资本军阀与法兰西、奥地利、北德意志之间的大战终于在印度的风灾有所缓解之后全面展开。意大利没有直接参战,但它与法国、奥地利接壤,负责牵制双方的军队,丹麦则在北方起同样的作用。比利时、瑞典则非常配合地任凭“多国部队”出入其境内,唐宁在比利时的兵工厂更是连轴转,为远征军、盟军提供充足的枪支弹药、火炮。

    慕尼黑的战车兵工厂开始产出,巴伐利亚的军队成为强大的陆军,随时准备给敌人以强力打击,而以色列军工企业生产的ah64攻击直升机第一次将空军直接支援步兵带上历史舞台。在战争中,连级单位在受到敌方强大火力攻击时,随时可以通过“语音电报机”呼叫攻击直升机来支援。

    克虏伯自从得到军方缴获的hd6做样板来研究之后,日夜不停的赶工,终于制造出了液压大炮的原型,可是他们已经来不及量产了,从慕尼黑开出来的战车向着为存亡而抱团的德意志各邦国推进,远征军也从比利时、丹麦、威尼斯各个方向前进,战争主动优势非常明显。

    普鲁士的军事总指挥毛奇将军真是郁闷死了,英勇的普军在对方强大的火力之下,只能像老鼠一样躲在洞里,等着对方集中火力发起最后的强攻,或者有时候干脆绕过要塞级防线,直插后方指挥部要害,被包围之后又可以叫来直升机支援,把最能打的普鲁士军的防线打得是千疮百孔,更不用说那些军事实力不强的小邦国。

    临近巴伐利亚的符腾堡、巴登相继沦陷,北方的汉诺威也被攻陷了半壁江山,普鲁士国王终于杠不住了,必须求和。由于唐宁的学生维多利亚长公主的斡旋,唐宁还真想给普鲁士留一条后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不同意,故乡解放与统一就在眼前,岂能跟一个小姑娘讲交情?

    于是,唐宁给普鲁士抛出一个更苛刻的和谈条件——把整个普鲁士西部的与荷兰、卢森堡接壤的地区割让,即杜塞尔多夫、科隆那块。对奥地利的要求则是割让整个波西米亚,这是以布拉格为首的奥地利最富有最发达的一块,这是后来的捷克地区,相当于大清的包括上海的江苏省。为仅如此,奥地利还要在西部割一块肉,好让巴伐利亚跟意大利直接接壤。

    如此一来,温莎帝国的势力将跨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海权论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代这样的图景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让普鲁士人难以答应,马克思还阴险地加上一条——让普鲁士国王退位,给长期居住英国的自由主义王储提前登基。

    法国媒体此时正在自嘲:“看来唐宁君对法国还是挺好的,只要求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而已,他连布拉格也想要走呢!”

    由于连年的失败,法国皇帝的位子此刻很不稳当,他急于平息国内的反对势力,因此失去了外交雄心的拿破仑三世第一个同意了温莎财团的要求,并强力弹压国内哗然的舆论,这就是压制言论自由的好处啊。

    让马克思万万没想到的是英勇的普鲁士人居然答应了和谈的所有要求,国王甘心退位当太上皇。也是,可能这位国王也没脸再干下去了,好在还是自己的儿子当国王,要不是有儿媳这份关系在,可能普鲁士就要灭国了。

    自此,各国媒体掐指一算,唐宁控制的德意志地区面积已经超过了普鲁士,包括了汉堡、不来梅、汉诺威、明斯特、法兰克福等等一大堆的名城。

    那些陆续投降的小邦国的君主为了保存自己的权力,纷纷建议唐宁·冯·温莎侯爵大人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茜茜公主对此尤其兴奋,难道我又可以当皇后了?而且还升级了,从意大利皇后变成了德意志皇后,面积、人口、经济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唐宁也想再过一次皇帝瘾,可惜,这一次政变与战争支持他的所有势力都不会高兴改革成果被“窃取”,就算是虚君他们也不答应。国际工人联合会,这不用说,工人阶级还支持你当皇帝呢?梦去吧。美利坚军团、日本军团都是联邦制,他们才不想看到又一个帝国的诞生。意大利共和国也已经用行动表明了心意。

    这些都不重要,唐宁真正放在心上的是那些科学家朋友、文学家朋友,他们向往未来制度的心意显然是更倾向于一个自由的德意志地区。最后,唐宁表态将整合各邦国,组成德意志联邦。

    俾斯麦的德意志统一梦想被唐宁实现了一半,讽刺的是普鲁士变成了唯一一个不在联邦版图之内的邦国。

    为了保证新成立的国家整合顺利,唐宁将亲自担任元首联邦主席一职,任期五年,为联邦制定可连任一次的规定,不过他表示自己任期满后应该不会谋求连任。而宪法将规定不论唐宁是否担任联邦主席,都会拥有唯一的以国家创始人的身份合法拥有私人军队的德意志公民,这个身份他在意大利也有,因此虽然他不再是意大利皇帝,但仍然在意大利拥有军队。

    对于各邦国全部被迫下台的君主们,唐宁保证他们的财产不受侵犯,并且在他任期的五年内将一部分原邦国境内的税收交给君主们,以帮助他们渡过“艰难的时光”。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可怜的巴伐利亚小国王就被放了出来。

    国际工人联合会在这一次政变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德意志联邦境内的工人享有全球第一个合法罢工权利,并且所有工人不分种族、男女、财产多寡都享有下议院投票权。上议院拥有略小于下议院的权力,由主席提名,但一旦提名之后就是终身制的,除非议员自己辞职,有点像美国的**官制度。这样可以保障上议院不会被主席完全控制。

    为了保障大战之后初期大量失业工人的生活,温莎财团旗下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一小时工作制”岗位,至少吃一天的饱饭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企业都把一周的工作都安排在一天,以免工人走来走去不方便,上下班也要花费精力的是吧。甚至不少被摊派的企业实在没什么岗位,直接开放食堂给来“工作”的工人了事,工人们想要帮手还被嫌弃碍事。

    这种事情被曝光之后,唐宁便称:“从某种角度来说,马克思先生的**预言有一定的道理。生产力提高了,工厂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国家只好提高税收以福利的形式分派给国家公民了。但那种完全不需要资本和市场的社会在很长时期内是不可想象的,工业界很快就会找到新的增长点,那里需要新的工人。”

    唐宁对待战败国法国和普鲁士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巨额的赔款——的用途。他居然声称把所有的赔款用于敌方国家伤亡士兵的补贴,己方士兵伤亡少,全部费用由温莎财团自己负担。

    法国和普鲁士两国政府眼睁睁看着自己支付了巨资的战争赔款,然后被唐宁用来收买自己国家的民心。这些民心将在和平之后温莎财团的生意在法国和普鲁士展开有莫大的好处,你想想退役老兵们每个月都去苏黎世银行领取津贴而自己的祖国啥也没有给(给不起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纠结?

    要奥地利割让“江苏”实在太伤身了,一直到维也纳被中国和日本军团兵临城下,奥地利皇帝才不得不借助皇后的关系(茜茜的姐姐海伦公主)求饶。温莎财团就像绞肉机一样,一点一点地威胁奥地利的利益,这一回,西部要割一大块肉了,这一大块肉比瑞士整个国家还要大。

    如果再不投降,等到维也纳陷落,不知道唐宁会有什么丧心病狂的要求,哈布斯堡王朝没有了选择,只能忍受跟普鲁士一样的屈辱,割地赔款,赔款还被苏黎世银行用来发给自己国家伤亡的士兵及其家属。

    得到“捷克”之后,德意志联邦的国土面积基本上跟后世的德国一样大了,而且跟波兰还连了起来,对于进一步逼迫俄国大有好处。

    温莎军事集团一举打败法国、普鲁士、俄国和奥地利四大列强,声威达到有史以来的顶峰,连盟友丹麦都有点害怕,现在唐宁已经是德意志联邦的主席了,他会不会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有什么想法?

    对此,唐宁公布表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属于丹麦领土,如果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日尔曼民族呆不习惯欢迎回到德国来,我们会负责搬家的费用。所谓君不戏言最适合用在唐宁身上,此刻的唐大人声誉和脸面变成了天大的事,丹麦人这才放心下来,他们的新国王用支持温莎财团的方法捍卫了丹麦的主权利益,变成了相当受欢迎的君主。

    对于北约的新成员巴西来说这就是一场超级天灾**了,投靠的大军事集团居然集体被打跨,荷兰人黯然没有出席在巴黎的北约“峰会”,其后默默地发表了退出北约的声明,象征性的宣告了北约的全面失败,还有谁来罩着北约的南美小弟呢?

    温莎财团在欧洲的胜利一下子打散了北约和德意志邦联两大组织,成为无人敢惹的超级力量。
第232章 月圆月缺
    由于公民权力的获得,印度人开始在加尔各答、孟买等城市的城郊聚集成大量的贫民窟,跟真实历史中的发展很像,印度总督很是头疼。这一次风灾主要是这些毫无抵御灾害能力的贫民窟居民伤亡惨重。

    唐宁给总督提了一个脑洞大开的建议——恢复种姓制度。在英国政府统治时期,为了控制印度百姓,殖民政府把印度的种姓制度发挥到了极致,希望这样能够将印度变成不列颠帝国永远的仆从国家,等级森严、死板。这就是为什么唐宁接掌之后实现现代自由文明制度后印度的经济能迅速腾飞的最大秘密。

    所谓恢复种姓制度只是一个表面上的政策,当然不可能回到原来严酷压迫贱民的时代。之前的种姓制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权阶层,称瓦尔那阶序;另一类是贱民。最低等的瓦尔那阶序叫首陀罗,这是特权阶层的入门级,他们都没有人身自由,负责提供各种服务。贱民的地位就可想而知的更贱了——印度教里把“洁净”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贱民的脏手万一接触到了瓦尔那的大爷们,常常会遭到毒打甚至杀害。那些跨种姓通婚、通奸什么的“丧心病狂”的不洁,就更不用说下场很惨了。

    唐宁建议恢复的不可能是这么重视“道德”的种姓,贱民的权利也是要被保障的,只是不能随意迁徙。这是控制贫民窟的核心政策。不仅如此,唐宁还借鉴了满清管理百姓的八旗制度,贱民必须依附与某个至少是首陀罗的人,成为瓦尔那的“旗民”,方便管理和传播政策。如果贱民想迁徙,只能跟随某个瓦尔那同行同住。

    如果贱民想成为自由迁徙的公民,很简单,通过英语和数学组成的初等教育考试,种姓就能提升到首陀罗,成为“人人艳羡”的瓦尔那。万一你特别聪明,还可以参加中等教育程度的考试,其科目是中等水平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等7门必修课,共7个学分,通过之后可以无限荣耀地晋级到“吠舍”阶序。

    吠舍种姓拥有的自由更加厉害,就算你没有钱,也可以向政府申请一所蛋壳结构的房子,这种房子本来就便宜,政府会向穷吠舍提供购房贷款,前两年免息,而且估计你要是找着工作了,三年的积蓄就可以连本带息还清贷款。除非你要的房子是在很昂贵的地方。因为蛋壳房子的建造只需要一周时间,所以申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建房地点,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不管你用何种方法,居然获得了足够的高等教育的考试,普通的大学之路、自学之路都行,那就迈入了“万人景仰”的“刹帝利”阶序。高贵的刹帝利种姓一般都能找到体面的高收入工作,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和铁路,也可以申请居住在免费的蛋壳房子里,将来他们找到了工作,自然会买车买房,离开代表初级阶段的蛋壳屋。

    最高的阶序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婆罗门”。这是真正的印度贵族,由东印度公司股东、高级政府官员、民选议员等组成,享受一定的司法豁免权,往往是重要案件的陪审团成员,拥有持枪和任何场所的持枪自卫权。只有中级法院的法官才有权力对他们进行传讯,刑拘则需要印度司法部的同意。

    讽刺的是在唐宁指导下的“祭司级”婆罗门阶序变成了只有无神论者才可以进入的阶序,理论上连英国女王兼印度皇帝都不是婆罗门阶序。现在的印度政府高官是真正的全球独一无二的一水儿的无神论者,仅次于更纯净的以色列。当然,不管是以色列还是印度,都没有宗教迫害,你爱信什么就信,只是不能上升到高级官员和高级军官。

    东印度公司为民选议员制定的硬性规定——不能有宗教倾向。实际操作中就是确认你是无神论者。这其实不是民主制度,在殖民地还想有真正的民主,不可能。

    印度现在的政策和法律实际上有很多有悖于英国传统的东西,不过,随着东印度公司大佬的军事霸权日益彰显,政治敏感性很高的英国上议院并不敢真正的行使最高司法权去否决印度的宗教政策,否则印度很可能在唐宁的操作下独立。现在的印度正处在微妙的“独立”与“英国殖民地”的平衡点上。唐宁也不希望印度完全独立,这样他会失去一大堆来自英国的科技、人才、外交等方面的支持。

    所以唐宁甚至在印度也没有完全禁止鸦片的商业种植,只是在鸦片最流行的大清有合法的鸦片馆,合法是为了限制,凡是县级主官及以上均不可以吸食鸦片,否则经司法审判之后辞退。而平民吸住鸦片的全部纪录在案,对其种种限制,比如持枪权是不能有的,公务员竞聘时是要减分的,银行贷款是很难的,医疗费用是不能减免的。

    唐宁有时候都感到不可思议,世界大战都打了这么多回,连禁鸦片这件小事他到现在还没做到。好吧,等到这一次欧洲大战结束之后,趁着声威大震,任何国家不敢轻举妄动之际,一定要采取强硬手段把鸦片禁掉,不要跟那帮利益相关的英国议员扯淡了。

    进行脑洞大开的改革是很有意思的,唐宁并没有把这些政策一定要求总督这么做,只是觉得这么做很好玩,似乎真的可以解决赤贫文盲集结在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大城市边缘的问题。不过,大佬的想法还是必须支持的,印度总督真的就去推动这项“恢复”种姓制度的立法了。

    “复古改革”在唐宁这里也不是第一次了,成立高加索奴隶贸易公司那一次似乎玩得更high,引发了舆论的大肆讨论,“只看实际效果,不理会政治正确”的作风似乎是唐宁对民选政治家的一次刻薄的嘲讽,尤其是言必称自由、公平、人民的林肯。唐宁不否认林肯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不过,政治家的能耐是有限的,甚至连政治不正确的话都不敢多说。

    与唐宁的脑洞主义相提并论的还有郭嵩涛的西进主义,这家伙倒是对大清的西化很有激情,前面说过了他已经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以皇帝年号为核心的历法给改成了公历,最近他还再次发力,要把大家逐渐习惯的公历的节假日代替农历的节假日,春节改放在元旦!与此对应的七夕节放在公历7月7日,中秋节放在公历的8月15日。七夕节倒也罢了,可是中秋节是用满月来象征团圆的,公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可能不是圆的,真是个令人捧腹的改动。

    幕僚振振有辞地说月圆月缺不过是地球的影子遮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