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温莎食堂固定下来的中餐菜谱相当丰富,机器烹饪有时会远胜人类大厨,举个例子,有一道菜叫“文思豆腐羹”,是极为考较厨师刀工的一道菜,甚至一些大厨年纪大了之后眼神没有那么明锐之后就再也搞不定这道菜了。因为它要求把柔软的豆腐切成千丝万缕,即使是极品刀客,让他天天切豆腐丝他也会崩溃。
然而,温莎食堂的针对高级餐馆的精密专用刀具可以很好地应付这类细活儿,它会用滚筒式刨子将成块的豆腐均匀地剥下一片紧贴在筒上,然后再通过带一圈儿小刀片滚筒将薄片切成细丝,其“刀工”之精致,即使有天份的厨师练上十年也要兴叹。更何况这些刀具的尺度都是可调节的,对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刻度,并成为标准菜谱的一部分。
在吃中餐方面,林菲尔跟唐宁的品味是一样一样的——都不喜欢传统的厨师纯凭感觉来做菜,所以她在买下随园之后创办的随园饭店大量使用标准菜谱,更高级之处在于它在细微处做得更极致。比如:为了切的菜不串味,每切一种菜都更换刀具,在自动清洗机器的帮助下,这个要求并不过份。同理,种种烹饪工具都要求在最佳的状态,食材更是精挑细选到苛刻的地步。
小师妹还继承了师父的创新精神,她创造了独特的“水晶厨房”,把烹饪机器尽可能的透明化,不是使用玻璃就是使用透明的塑料,使客人可以围观机器处理食材到蒸、炸、煮、炒的每一个流程。由于这些流程所耗费的时间能够精确到数秒钟,所以她干脆使机器将菜肴的时间流逝显示在一块钟表上,就放在客人的手边,客人可能看到“您点的‘去刺烤鱼片’将在xx分xx秒之后上席。”
这个创意基于缓解客人等待时的焦虑心情,当客人发现店小二真的可以在精确到秒级别的节骨眼上把美味端上桌的时候,又有一种工业时代特有的精准美在里头。
“去刺烤鱼片”是现代化烹饪技术的一次典型应用,它有点像人造木材和人造石材一样,把原本因为去刺而散落了的鱼肉再次粘在一起,做成好似砖块一样的完美鱼片,它甚至还模拟了天然鱼片的纹理。烤鱼片的金黄色是经过精确实验得出来的健康与美味的共同体。烤鱼的熟度关系重大,不足则没有诱人的烤肉香气,太过则会产生不健康的成份,经过实验的烤鱼机则会创造出刚刚好的金黄色,有如艺术大师在最巅峰时给画上去的一般,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
科学成就健康的另一个改变是把传统的中餐聚餐方式改成了分餐制,小二事先就会确定用餐者的数目,最后的成品将按照人数均匀地分开摆在小盘中,绝对不厌其烦。
在普通中餐馆里头,徒弟做的菜跟师傅的没法比那是常态,在随园饭店这儿就是烹饪事故。总而言之,随园饭店是第一个不以大厨为噱头而以透明烹饪流程、高度机械化为卖点的高级中餐厅。
毫无疑问,唐宁对这样的高级中餐厅很感兴趣,自己本来就一直想搞这么一个餐厅,可惜一直忙于“南征北战”,小师妹把他的愿望实现了,很不错!在随园饭店开张的日子里,他肯定是要去捧场的。
总裁俱乐部的总裁们见到小师妹的面子果然很大,竟能把**oss请来参加开业典礼,对林菲尔的号召力更高看了三分。大清列车局因为牵涉到很多的权势人物参股,所以原本没有在******的打击范围内以免惹毛这些地头蛇。然而,在得知唐宁要来参加林菲尔的随园饭店开业典礼之后,大清列车局的“局长”认为林菲尔的动作明显已经得到了老板的支持,所以也加入了对抗李鸿章政府的行列,吩咐手下抵制直隶制造总局。
天津的港口吃水很浅,西门子的设备本打算通过京沪线运往天津,这下可好,上海的火车站竟不做这笔买卖,负责此次项目的财政部长胡光墉不由得火冒三丈,到李鸿章面前把这些洋鬼子和假洋鬼子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声称对工业最重要的两大项——电力和交通都控制在洋人的手里,相当于我大清整个儿都控制在洋人手里,如此下去,跟印度那样的殖民地又有什么区别?不行,我们必须得改变局面。
李鸿章也气得不行,找来左宗棠商量与俄国联手可不可行,似乎打到现在,温莎帝国主义似乎还奈何不了俄国人。左宗也认可外交上应该强硬,但军事上真干起来估计不乐观。李鸿章又致电石达开和李秀成探话,但这两位深知东印度公司军事集团的恐怖,纷纷表示不乐观,特别是李秀成,对空军参与作战心有余悸,还请******去问问郭嵩涛,他跟唐宁亲自见过面打过交道,所以他的意见很重要。
李鸿章不愿让郭嵩涛再参与政治,认为李秀成的主意是馊主意,李大人自己倒是颇有心得,唐宁似乎很维护大清的法制,这点从那么多的国际学园的毕业生回大清担任司法系统官员就可看出来。所以要对抗温莎财团还得从这点出发,以法制对抗法制,用排外的民意和民心来对抗跨国财团。
温莎系企业的中国区总裁那么多,总有几个嘴巴不严的,他们泄露了**oss要来参加随园饭店开业典礼的消息,在江苏深耕多年的胡光墉的情报网络便得知了消息。正当这些个总裁们沐浴在新时代的中餐艺术氛围中时,一个警卫来到主人林菲尔和主宾唐老板的中间,悄然说:“大清国工业部派人来传话,请林小姐接待,就在门口。”
第249章 人类足迹
田纳西州关于进化论的案子不负众望,受到了美利坚联盟国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历史性地将“禁止进化论在公立学校传播”宣布为违宪。信徒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个目标上——要求立法将基督教的学习放到与进化论同等重要的地位。
还有的信徒将怨怼纳入了实际行动中,比如:加利福尼亚有一个矿工挖到了一个头骨,把它放到比较古老的地层去,然后向加州科学院报告,企图恶搞,可惜,这个时候的考古学家很难被忽悠了,通过碳…14的检测,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个矿工的恶作剧。
大英博物馆在唐宁的经费支持下,每年都花费巨大的开支以寻求在人类考古学上取得进展,他们最有创意的一招是寻找全世界的矿业公司合作,请他们的矿工在挖到动物、人类化石的时候立即报告给大英博物馆。通过大量高效的合作,大英博物馆的人类学家收集到的大量头骨已经能够大致勾勒出原始人从东非走向全世界的可能路线。
动物天然地具有冒险基因,尤其是温血动物。它们的祖先是冷血动物,其身体无法经受寒冷地区的失温,但凶猛的掠食者迫使其向寒冷地区躲避,在此过程中,可由肌肉运动提高体温的动物逐渐获得新的生存优势,而寒冷地区会伤害到原始温血动物的蛋,于是,有的温血动物开始进化出将蛋放在体内孵化之后再分娩的习性,这就是胎生动物的来历。
人类共同的祖先被称为“智人”,大约2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非洲南部到东部一大片广袤温暖的地区,由于气候的改变、种族内竞争的压力等因素,迫使一些原始人冒险家开始沿红海的非洲一侧海岸线前往北非的埃及地区。
沿海岸线迁徙这个习性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越过代表生命禁区的撒哈拉大沙漠。到了埃及之后,迁徙路线出现第一个重要分叉,一部分理所当然地往地中海的北非沿岸探索,另一支则进入了阿拉伯半岛,时此大约是十万年前。
第二次路线分叉出现在阿拉伯半岛的叙利亚地区,一支沿地中海北上,经过土耳其进入欧洲,大约在四万年前智人广泛分布到欧洲大陆。另一支智人往东而去,穿越东欧、西亚、中亚,于7万年前进入到印度次大陆,并在东进过程中再次分叉,一支往南进入东南亚,这里貌似群岛密布,海峡交错,但这一支其实跑得比较都快,5万年前就经由马来群岛进入了澳洲大陆,纠其扩散速度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大约低了150米,极大地方便原始人的迁徙。
在东南亚分叉北上的一支迁徙大军分布到了整个中国大陆,于25000年前在中国的渤海湾地区分开,一支往西北进入北亚,而另一支则沿东北进入西伯利亚远东区,经历了严寒的考验,远征军跨过冰雪覆盖的白令海峡,终于踏足北美大陆。这将是地球上最壮观的美洲迁徙大军,在严寒、高大雪山的几乎不可逾越的阿拉斯加地区,此时是一万五千年前。智人再次利用海岸线做最顽强的旅行,一路沿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的西海岸南下,于一万两千年前征服北美。
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类征服整个美洲的步伐,几乎在征服北美的同一时期,原始人迁徙大军迅速地南下,穿过巴拿马狭窄的通道,来到了南美大陆,并火速沿着南美西海岸征服整个南美,直到最南端的阿根廷。这一支从东非“徒步”到阿根廷的大迁徙,是动物迁徙史上最壮丽的一幕,只有靠智力扫平一切天堑的人类能够做到。
当一份清晰的原始人迁徙路线图在《自然》上发表时,再次被智慧的伟大所感召的唐宁决定重现“当年”人类祖先征服世界的旅程,用刚刚已经被试验性的路线所证明的西伯利亚大动脉方案来重走人类最壮丽的迁徙路线。
西伯利亚大动脉当然还是要建造的,但由于这种交通路线的极低成本特征,唐宁决定修建一条超级“地球大动脉”。它从南非的好望角出现,途径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等国的非洲东部海岸线,经阿拉伯半岛北部、中亚两河流域、印度,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再贵州、湖北、河南、河北、东北,进入西伯利亚,沿西伯利亚的海岸北上直到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的西海岸,墨西哥、中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
地球陆地大动脉全长约三万公里,预计将使用600个大型风车供电,以北海道札幌的核心工厂为中心,引出两条建筑路线,一条从东北进入中国,一条沿西伯利亚北上,预计工程时间为每个施工方向每天50公里,两个方向共100公里,全程三万公里只需300天!
算上西伯利亚大动脉的70天也不过是370天。这就是免于隧道、桥梁、绕路所带来的交通史上奇迹。地球大动脉途径24个国家级地区,“人类足迹公司”已经向这24个国家的政府或者殖民地政府提交了申请,当然,对俄国这种交战中的国家那是发个“通知”,俄国是唯一一个对人类足迹公司说风凉怪话的国家,而大清国则态度暧昧,不置可否,李鸿章不是傻瓜,他可知道如果在这件事上跟温莎帝国主义掰手腕很可能激怒唐大帝。
“人类足迹公司”是一个很怪的名字,人们可能以为地球大动脉嘛,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建造的交通干线。唐宁在构思西伯利亚大动脉时可能是这样的,但是当规模扩展到全球时,项目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前面提到过,人类这个生物种群内的竞争可能才是原始人冒险家抛弃家园走向危险与未知的最大因素,到现在为止,这个道理仍然适用。人类是超过金鹰、非洲雄狮、东北虎、北极熊、虎鲸等顶级掠食者的终极掠食者,只有种群内自己的竞争才是最残酷的竞争。
你也许怀着对整个人类极好的善意去发展人类经济,但这不代表那些原始的非洲部落会对你一定心怀感激,甚至他们最恨你,因为你让他们意识到了什么是落后、贫穷、愚昧。因此,帮助全人类致富根本就不是唐宁所做成的事,只有谈得来的一部分人会受益于温莎帝国的强大。人类足迹公司所经营的地球大动脉就是秉承这种理念而建造的充满了选择性的项目。
人类足迹公司不是好人公司,它是呼朋友唤友的机构。整条线路的原则是不经过人类的聚集地,最好是无人区。这种奇怪的设定是为了让整条路线充满异域神秘主义色彩,它将经过风景绮丽的山川、峡谷、河流,沿途有无数人类先民曾经领略过的飞禽走兽昆虫,不错,它的第一重大目的是让环球旅行变得唾手可得,容易到什么地步?它是——免费的。
免费也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是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盘缠包括多个部分:一是交通;二是食物;三是住宿。因此,交通免费并不意味着你不用带盘缠就可以上路,足迹公司刻意避开人类定居点,正是为了靠免费吸引游客,并垄断食物、住宿、纪念品等商业设施。
足迹公司会在无人区圈起一块封闭的商业区,以一年一签的形式将地产出租给做生意者,什么饭店、旅馆、商铺一应俱全。这是世界上最纯粹的旅游城市,它甚至会优先考虑建造在原始森林的深处,莽莽大草原的核心,湖中孤岛的中央,仰止高山的半山腰,以便真实模拟原始人先民的享受的野性十足的年代。由于电缆飞艇随时可以脱离电缆而自由飞行,这些野性落脚点根本无须建造在主干线的周边,它可以离得很远。
蓝鲸级飞艇可运送多达150名之多的乘客,还有很宽敞的空间,这是世界上最豪华舒适的旅行工具,它只会在沿途的固定路线和落脚点停留。如果想要更自由的享受,那就得购买vip座位了,它可以让你脱离固定路线,乘坐白鲸级飞艇自由旅行。最豪华的旅行可以租下飞艇自由行。
唐宁有信心凭着对“旅游城市”地产的垄断而发财,把所有的投资给赚回来。而这只不过是大生意的一个分支。还有当然就是蓝鲸级飞艇巨大的运输能力,堪称“空中列车”。
批发超市metro的生意会随着“人类足迹”强势扩展到各大国家,先是24国,然后再遍布五大洲。风岛邮购公司也会因为全球陆上交通大动脉的革命性廉价运费而无孔不入。从南非好望角到智利麦哲伦海峡约6000公里,以船速25公里每小时计,它需要耗时240小时,经由陆路它是地球大动脉的最远距离,3万公里,需要300个小时,这是最极端的海运与大动脉时代的陆运之比较,居然差不多,而纯靠风车发电的大动脉还基本不需要燃料,6000公里的传统蒸汽船则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由此可见大动脉的物流威力。
至于各大洲之内的物流,那就更是优势明显,除了俄国、中国、美国、加拿大、狭长的智利这几个奇葩的国家之外,几乎都在空中列车的“24小时经济圈”范围内。
为了显示温莎财团的翩翩风度,足迹公司将向每年向24国当地政府交纳5%的利润作为通行费,不过,这个友好的姿态又被别有用心的人说成是“哪有占了别国的土地却自己定一个超低通行费的?”不好意思,咱们温莎帝国就是这么霸道。就像英法给大清的关税定为满百抽五似的。
如果温莎财团耍流氓偷税漏税咋办?对不起,所在国还真没有治它的办法。每一个位于无人区的落脚点因为选址于山啊水啊林啊之类的深处,没有空军根本无法接近,而这些城市都一个都有直升机战斗编队守卫,相当于在大动脉所过之处都有一个空军基地,一个军事要塞。
在大动脉所经过的这些国家里,大部分都是与温莎财团友好的国家,如南非、以色列、印度、阿拉斯加、加拿大、加州、中美与南美诸国,大清则是一个拥有一定政治智慧的李大人当家,不可能不知道惹毛温莎大帝的后果。
此时的非洲仍然大部分是原住民的地盘,即使是在南非,英国殖民者也只占了南部一小块。整条人类足迹线似乎只有俄国的游击队有可能会骚扰到各据点。因此,远东沿岸是要重兵把守的场所,幸好有日本人重视这条运输线,兵源大大地有。
第248章 德意志城
在营建马哈赞加德意志城之前,在德国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热带干旱城市设计比赛,讽刺的是最后胜出的是法国建筑设计师的设计作品,看来还是法国人最了解马达加斯加啊。他的参赛作品名字叫《旅人蕉》,这是马达加斯加的一种特色植物,由于叶鞘呈杯状能贮存大量水液,其树液也可饮用,供旱漠旅人提供紧急的水源,故而得名旅人蕉。
旅人蕉的枝干和叶脉细看非常精美,枝干像扇子,维管束当然是扇骨,叶脉也是相当规整的对称分叉,这个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严格的供水干线和支线,分别用扇骨和叶脉来象征,水管就像旅人蕉的维管束一样分叉。这种规整对称的设计一下子征服了德国建筑师评委的心,成了德意志城的大热门,唐宁也喜欢。
城市的设计主要是道路、供水、供电管道的设计,至于这些枝干上长出来的建筑则宽松多了,设计师把唐宁以前发明并盛行的各种预制件建筑都放了一些在效果图上面,有日本榫桙木构建筑,贝壳建筑,膜结构的大型公众建筑。
旅人蕉建筑群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规整的城市,热爱严谨的德国人相当衷爱,马哈赞加的房地产业首先发展了起来,预售出了不少度假别墅。它的初期建设可以容纳三万人生活,但所有的设施都可扩展,已经建好的主干道只要有需求,立即可以新建一条“扇骨”,原本有十道扇骨,每一道都可容纳三千人的居民区。
这三千人的居民区相当于一片叶子,拥有20条对称的叶脉,每一条叶脉可滋养150人。这条叶脉止的居民共用一个大水塔,如果自来水主干道出故障,水塔可保证“脉区”的居民丝毫不受影响地供水两天,这样的分布式设计可保障居民的最重要生存需求。
即使是在撒哈拉大沙漠,天空中都有水汽存在,不过它们绝大部分都在落到地面之前被炎热的近地空气所蒸发,所以,实在遇到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故障,水塔还可以系上一只飞艇式的集水系统,此时可供脉区的居民饮用,限制洗澡。
鉴于马达加斯加经常受到热带气旋的袭击,为德意志城供电的风车必须具备足够的防飓风能力,所以大多设计成了均衡牢固的h型、q型。与分布式供水系统一样,风车也分置于各个脉区,与主干道分叉处和叶脉的终端都有,在供电主干道出故障时,座落于叶脉首尾的两座风车同样能够肩负起保障居民用电的责任。
光是从设计上来讲,德意志城就肯定是马达加斯加生活品质最高的地方,想必德国工程师、工人的超强执行力也不会让预购了度假别墅的有钱人失望。马达加斯加是一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地方,只要把交通要道派军队保护住,基本上就可以保障殖民地不受攻击。
反过来,“空军第一”的温莎帝国协助下,原住民的日子就没那么舒坦了,一旦巡逻的飞艇发现稍有规模的军队在殖民地附近集结,就会派出uh64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装弹量大,适合对付武器落后的敌人)去扫荡一番,只要三五架直升机组成的编队就可以把原住民的落后军队打得人仰马翻、逃之夭夭。
很快,马哈赞加城附近及以北的地区,大约四分之一的马达加斯加领土就处于入侵者的牢牢控制之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殖民地建设也将展开。在贫穷的马达加斯加,很长时间内都没有钱去修建真正的公路,那些泥土路旱季看起来很有情趣,一旦下雨就成了废品,人走在上面就跟走在沼泽地里一般。
殖民者第一要务就是建造一座水泥厂和钢铁厂,为预制件式的建筑与公路提供原材料。积极昂扬的联邦地理学会很快就发现了钛铁矿,因为这种矿石含有弱磁性,勘探的飞艇很快就发现了磁异常现象,从而成为马达加斯加公司第一项拥有经济潜力的产业。其储量相当大,光是这一个产业就能让马哈赞加的殖民者致富。
铁就不用说了,钛是一种品质相当出色的金属,在机械性能高、重量轻、耐腐蚀三大重要属性方面它超过铁和铝,未来的高速飞机会使用钛合金来作为外壳。而在现在,钛铁矿的二氧化钛化合物被称为“世界上最白的物质”,只需1克二氧化钛就可以把450多平方厘米的面积涂得雪白,可用在涂料和造纸。
路德维希港的颜料生产商“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很快就加入马达加斯加的工业建设,这家公司在后世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化学公司巴斯夫。钛铁矿的发现纯粹是偶然,但它再一次刺激了马达加斯加公司的股票上涨,似乎印证了温莎财团宝剑出鞘必不空回的传说。
看样子马达加斯加的冶金工业可以供应撒哈拉以南地区,而北非市场可交给意大利、以色列,温莎大财团很快就能调解好内部的市场分配。联邦远征军参谋部受发现钛铁矿消息的刺激,加大了入侵力度,远征军很快就逼近了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塔那那利佛。
德军的疾风般攻势令马达加斯加王国政府惊慌失措,在直升机侦察的呼啸声中受到刺激后,女王与她的兄弟兼首相兼丈夫往南逃窜,并跟巴西皇帝一样,号召全体马达加斯加臣民誓死与侵略者周旋。
当德军占领塔那那利佛之后,便在国际上宣告了马达加斯加公司为马岛所有者,将在马达加斯加实施宽松的自由主义政策,所有的战俘一律释放并发放必要的盘缠。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直升机作为攻击主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进展神速,宣告了制空时代的到来。
蓝鲸级飞艇第一次参加战争后勤,其巨大无比的载重量和百公里的时速造就了史上第一的控制60万平方公里核心城市的侵略速度记录。异常干旱的地区有一个好处,矿产很容易被发现,澳大利亚如此,马达加斯加也是如此。德国联邦地理学会发现马达加斯加简直就是一个矿物博物馆呐,钴、镍、铂、锆等稀有金属都有储藏,甚至还发现可能有石油,至此,马达加斯加公司的股票已经上涨了十倍。
虽然这些是好消息,但唐宁没怎么放在心上,他关心的是普遍旱季为半年的大岛将如何发展农业,这才是有挑战性的问题,农业被称为第一产业,要是一个地方吃饭没有保障,它往往也发展不了工业,唐宁认为这是马达加斯加百姓一直生活在赤贫边缘的最大原因。
他发现马岛跟巴西塞拉多大荒原有一个很像的地方,猴面包树像白蚁丘一样多,而且它是那么的出众,周边就没什么像样的植物能跟猴面包树相比。经过植物学家的鉴定,这些普遍高达三十多米的巨大植株经常有一千多年的寿命!简直是树中祥瑞。它们那如大象般的大肚腩里储藏的巨大水量达10万升,完全可以供一家五口吃喝拉撒整个旱季。
猴面包树的果实内部可以吃的部分像面包块一样,卖相就很解馋,味道也不错,它的叶子味道也很好,可以当蔬菜食用,唯一的大问题就是采集果实与树叶相当不容易,它们通常有三十米高,而且树干像能装下一头大象的瓶子,连猴子都难爬上去。
只有温莎财团才有能力创造的飞艇收割机就这么闪亮登上历史舞台了。有了这货,整个被高地雨影区笼罩的“非农业区”都变成了天然种植园。几千年的生命赋予了这种奇树超强的生命力,它也有塞拉多荒原上树种那样的厚厚木栓层,可抵御野火的袭击,粗壮的树干又可抵挡风灾的肆虐。
半年的可持续农业收割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价值足以支撑整年的食物开支。而公司只需要雇佣少数的农民就可以养活这片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居民,通过再分配的方式,差不多算是以第一产业获得该地区所有的劳动力,这么想想看,似乎经济就真能发展起来了。
至于降雨量充足的中部高原地区那就更好办了,即使什么也不做,把慕尼黑大学的农业技术推广一下,使用高产种子,优质的化肥配比,马达加斯加的农业经济就能上一个大台阶。更进一步的举措是把原有的不太平整的狭窄的梯田全部改造成能够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梯田,生产力则成百倍的上升。
那些贫瘠的山地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是因为酸性或者碱性,有些是因为营养元素缺乏,这些都可以通过科学地改造而使其焕发生机。需求最能刺激科技的发展,德国的工程师很快就创造了改山造田的理论并设计出专门开凿梯田的机械,这些机械不仅能搬运土壤,还能筛选掉土壤中的小石块等干扰种植的因素。通过专门设计并机械平整过的梯田,在空中看上去美丽得难以置信,简直是欧氏几何的图案。整个欧洲都为马达加斯加即将到来的机械化梯田农业时代感到振奋。
不仅是中部高地的梯田,连西南部那几万平方公里的多刺森林都在创新大师的手下有了新的意义。大家都知道仙人掌的故乡在沙漠中,这种最著名的多刺植物已经很明显地提点了我们刺是用来干什么的。马达加斯加的多刺森林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多刺植物群,跟沙漠中的仙人掌还不一样,它不单调。
不管是乔木、灌木、藤本还是草本,都长满了锋利的尖刺,每当清晨阴凉之时,这些地球上罕见的顽强生物就令人惊诧地收集了相当丰富的露珠,跟唐宁发明的高空集露网有一拼。它们的叶片非常细小,深藏在尖刺之下,普通的食叶动物想要吃到它们简直难比登天。
由于这些植物的多样性,可以选出一些观赏性和可使用性很好的物种来当作庭院的樊篱。为了做到可观赏性的极致,马达加斯加公司出路费邀请了大量的德国建筑设计师前往多刺森林一游,并请他们设计多刺樊篱。
最简单粗暴的设计是把多刺藤蔓圈成铁丝网一般,置于樊篱的顶部以禁止攀援。这些藤蔓会逐渐枯萎,所以从观赏角度来说不够完美。更好一点的设计是钢丝网格配上鲜活的自主攀爬的多刺藤蔓。唐宁个人选择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多刺植物组合,有花有叶有蔓,作为个人住宅的樊篱。
唐宁在伦敦的家思陀园的围墙是看不见的,那是由河流构成的“隐垣”。同样的,高达一米多的多刺灌木也可以作为隐垣,只要其宽度达到普通人无法逾越,目光却还可以看穿,这就是比小河更佳的隐垣。因为小河很容易游过去,多刺灌木丛则不好办。
这样的隐垣可以用在铁路、高速公路等场所,可以将贪图捷径的行人阻隔,又不影响旅行者的视线,是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