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归恩记-第6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他也是某一代离子令牌掌管者的弟子,所学药道的本源还是来自北篱学派。如此说来,北篱学派的主系弟子虽然少,可除了习有武艺自保,也不太可能突染疾病夭折。”



  林杉含笑点头,并未再细说什么。关于北篱学派的结构,他暂时只愿意对陈酒说到这一步——或许此生他只会有这么一次对她言及师门。



  此时陈酒已经完全理透了林杉刚才的那番讲解,她心里有某种好奇心渐渐调领起来,忽然疑惑道:“不对,你说北篱学派一代只有两个主系弟子,可是你好像除了一个师弟,还有一个师兄,这就是三个人了。”



  在这话刚刚说完时,陈酒就看见林杉脸上的微笑凝住了,她心下微惊,又轻声探问:“我是不是说了不该说的话?”



  “你是与北篱学派无关的人,会这么说再正常不过。”林杉目光垂落到地上,沉默了片刻,然后他的目光才重新抬至陈酒脸上,表情已经变得极为认真起来,他说道:“酒儿,我要你承诺一件事。”



  陈酒怔了怔神,因为林杉几乎从未用这种没有选择余地、毋庸置疑的语气强要她答应什么。



  但她没有过多犹豫,很快点了点头,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已然一片郑重神色。



  “你记住,我只有一个师弟,却没有什么师兄。如果非在必要环境里,连我那师弟的资料,你也半句不可提及。”说完这话,林杉忽然又叹了口气,语气轻缓了许多的道:“这是一个秘密。”



  “我记住了。”陈酒认真点头许诺。



  直到今天,听林杉主动言及他的师门学派,说到那些苛刻的规矩,比前几天老药师廖世透露的那些信息更为仔细,陈酒才深切明白,为什么这个学派如此低调,几乎全然隐世。



  若非如此,一代只纳两个弟子,是很容易断代的。



  但这个时运悠远的学派一直能以此规矩延续了数百年,即是沉默着却以最具说服力的方式证明,这种规矩是有可取之处的,并且这种规矩绝难有丝毫被扭转改变的可能。



  虽然她现在还不太明白,为什么北篱学派不多招弟子,同届弟子永远只限定两个人。



  但她只需要清楚一件事,足矣让她守诺于林杉。关于这条规定,若让有心之人获取,林杉与他那个久不见踪迹的师弟就可能会有危险。而如果林杉刚才所说的那个“秘密”被泄露,那么连带着他那位师兄。恐怕更是难逃灾厄。



  然而她并不知道,林杉言及的“秘密”二字,除了包含她推敲所得的这些,还真的兼含另一重隐秘。不过,还好她尚未想到这么多,否则她心里燃起疑惑,林杉却未必肯继续解答。徒增心头困扰。



  默然思索了片刻。林杉便收起思绪,不再就此话题多说什么。但他准备亲自去那客栈看一看,就召了两个随侍。与陈酒一起离开了居所。



  两个随侍,一个是跟随林杉最久的江潮,另一个是在前几天那件事里获得林杉特别留意的山良。这二人无疑都是忠勇之士,但山良的观察力之细微敏锐。更令林杉为之欣赏,并已经起意栽培。



  这二人先一步进入客栈。片刻时间过去,一粒石子从某间屋子的窗户里弹出,落在地上。站在大门口的林杉见此一幕,这才从容迈步进了客栈的院子。然后朝石子弹出的那间屋子走去。



  山良等候在那间屋子里,江潮则不见身影,但听客栈里变得一片安静。走在林杉身侧的陈酒大抵能推敲得出,这个忠烈无匹的侍从去了客栈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见林杉走进来,山良只是微微躬身行下属礼式,并不多言一字。



  林杉也只是点头示意,然后他就在这间屋子里慢步行走起来。贴着四边墙走了两圈,视线也由之扫视两圈之后,他才看向山良,轻声说道:“三个人是住在一间房子里么?”



  山良立即摇头回答道:“是各住一间。”



  “指给我。”



  ……



  去了侍从山良指的另两间客房,林杉步入其中,也是挨墙行走了两圈,沉默着将屋子里所有事物尽数扫入眼底,然后他就默然出了屋舍。



  站在几间客房四环的小庭院里,林杉的目光落在那一树开得将败的铃花上,然后视线略微下移,看了一眼树下的落花,忽然侧目说道:“你们就是在这里碰面的吧?”



  与他并肩而立的陈酒当即点点头。她也已经观察到,地上落花的痕迹,隐约显示出两道空缺。正是因此,林杉才有依据判断,这两个位置站过人,并且停顿的时间还不短。



  迟疑了片刻,林杉又问道:“他还有没有说过别的什么话?”



  刚才在居所里时,陈酒已经将她在客栈与那疑似林杉师弟的书生碰面的全过程都讲了,但惟独没有提及书生问的那个问题,因为那个问题有意无意间涉及到了她心里的某项未定抉择。



  此时林杉也是无心问及,但陈酒陡然听他这么一问,神情不禁微微一怔。



  犹豫了一会儿,她终于还是告诉了他,那书生问的那个有些奇怪的问题。



  “摘花的方式有几种?”林杉轻声将陈酒转述的这个题面念了一遍,这本来是那书生问陈酒的问题,此时他重复念出的语气,则仿佛是在问他自己。同时,他脸上也现出较为明显的疑惑神情。



  待他默然思索了片刻,陈酒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听他又问道:“那你回答他了么?”



  “我的回答是……”陈酒话至半途忽然转向,“……难道不是一种?”



  “你的回答不算有误,但……”林杉犹豫了一下,然后才微微一笑说道:“我的这个师弟,有时做事会不择手段,所以许多疑难在他看来,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途径。”



  不择手段这个词,多少有些贬义。听林杉对他唯一的师弟用了这个词来形容,陈酒脸上浮现出微讶神情。



  “他问你摘花能有几法,问的可能不是摘取的过程,还是摘获的结果。这样一来,方法可就多了。”林杉仰头望着满树随微风摇曳着,如一排排小铃铛,但却不能真发出声音的铃花,悠悠说道:“师父赠他单名一个‘迟’字,就是希望他行事都能稍缓些性子,另外也是想让他多存些慈念。”



  他将目光从花树上挪开,再次投向陈酒,慢慢又道:“不过,我倒真有些琢磨不透了,他出于什么念头,会问你这个问题呢?若非我对他的了解,这个问题问得可真白痴。但他明明智慧异秉,是个天才。”



  又听林杉说他那师弟问了个白痴问题,陈酒当然知道他不是真有贬低的意思,于是听这话只觉有趣,不禁莞尔。



  林杉也是微微一笑,但笑容里却又蕴着些许疑虑。



  “回去了。”他脸上的笑意渐渐散开,拢袖朝客栈外走去。



  ……



  对于与陈酒偶遇一面的那个书生。林杉对其身份的推断依据虽然只有陈酒的描述。以及客栈里留下的些许痕迹,可实际情况却大致相符,只是他缺了一个机会亲眼见证。



  那布衣素服的书生正是林杉的师弟岑迟。他在三年前离开京都,一路找去了川西。在川西周遭游走了两年以后,又找到了北边。



  他本来没有多少信心能在北地找到林杉,因为这片地方太广阔。可人烟稀少,却又匪类不少。他不太可能在这片地方逗留多久。回来到这个小镇停歇休整几天,也是随机而遇,他更不会指望能在这里找到师兄林杉。



  但世间之事,许多时候往往就如此存在着诸多变数。不是所有变数都会使人收获。但亦不是所有的相逢,结局都只是失去。



  在看见陈酒的脸庞、并确定她实是东风楼那位九娘的时候,岑迟的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也许多年以前。当他牵着驴回京路过东风楼前的街道时,楼上才刚刚起身、神情慵懒的九娘并未留意楼下熙攘路人中普通的他。但他却记住了楼上倚窗发着呆的她。



  倒不是因为一见倾心的悸动爱慕——与林杉一样,长自北篱、学自北篱的岑迟在入得师门学派开始,每一天都会兼修清心意念,数年的持续学修,自然有了一种忽略美色的自持——岑迟会记住九娘的模样,还是因为他一心寻找的师兄。



  岑迟刚刚逃离北篱学派的那十余年,林杉一直没有停止对他的寻找,但却又一直没有收获,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除了是因为岑迟在故意避开林杉,也因为他时刻掌握着他这师兄的大致所在,才能避得那么悄然无痕。



  这对师兄弟之间的这种掌控与躲避的关系,虽然有些奇怪别扭,但一直能维系下来,然而这种维系却在三年前断裂了。



  直到此时,岑迟才有些慌了。



  他一直避之不见的师兄,终于不再来找他了,并且仿佛彻底从这世上消失了一般,他终于感到了惧怕与孤独。



  在那种别扭的牵系突然被斩断之前,他都未曾想过,自己在精神上对师兄的依赖居然这么强烈。



  三年前,当他得知林杉死讯的那一刻,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然而林家老宅里的浓烟烈火令他靠近不得,他无法亲眼确认,这使他心里一直悬空着一处,但也因此,他心里才又一直忐忑拎着一丝希望。



  在寻找师兄的这三年时间里,岑迟几乎把川西每一寸土地都走过,也极为隐秘的写过几封信回京都,数度盘问他那做着假和尚的大师兄,仍然没有结果。



  在川西待了两年多,那里的环境风景他都看腻了,考虑南昭北防军方里有不少林杉的熟人,他才起意往北走一圈,没准能搜得一些线索。不料北大营还未到,在路过这处小镇时,竟让他发现一丝线索。



  三年前林杉出事之后,东风楼的大管事九娘紧接着就避世隐居了。浅水过客看待此事,只以为她烦腻了欢场生活,对东风楼的旧事知道得多一些的人,则可能猜测她是因为倾慕之人的死去而冷淡了活着的信念。



  而对于这两种观点,岑迟一条也不信。



  因为他近乎偏执的认为,林杉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死了呢?陈酒这个女人,也绝非那么的脆弱。即便这个女人可能难逃情劫,心死憔悴渐渐凋零,但这个过程绝不会快得只有一个月!



  何况在林杉的死讯传出后的一个月里,岑迟还挑实际悄悄观察过这个女人,只觉得那时候她虽然眼含悲戚,但还没有明显的死心颓丧的迹象,她已然还能管理好东风楼的日常事务。



  苦寻了三年,如今岑迟虽然还没有真正找到他的师兄,但总算有了一点成绩,先证明了自己在三年前心里所坚持的一个假设。



  岑迟端坐在茶棚下,默然将脑海里这些或旧或新的头绪理了理。然后他就心情愉快的挑了挑嘴角。



  “你这样子,看起来可不像是个赶远路累了的人。”



  一个清濯的声音飘入耳中,是那个云眉木簪道修模样的中年人在对面坐下。



  面对此人,岑迟收起脸上微笑,淡淡说道:“他人呢?”



  岑迟话里的这个“他”,指的是同行的那个带刀青年。



  “喂马去了。”道人并指端起搁在面前糙木桌上的粗瓦盏,先浅啜润唇。似乎是尝了尝盏中茶汤的滋味。然后才二次仰脖饮尽盏中浑浊茶汁。



  如遥隔百里外的林杉所估摸的那样,这道修模样的中年人确实是北篱学派的偏门传人方无。虽为北篱学派的旁支,但方无所学所长与岑迟相去甚远。除了吞云吐雾卧雪食露的养生延老诀,方无还痴学于占星卜卦,自称术士。



  岑迟与方无早年就在丞相府认识了,但起初只是认熟了脸。并无多少实际交集。是后来岑迟的大师兄搭了把手,使他们相互之间认识对方真正身份。再才交往得密切起来。



  在川西寻找师兄的旅途里,虽然结果仍旧渺茫,但不可否认,方无帮了岑迟许多事情。这二人虽然师门隔了几代。彼此在年纪上也隔了几十岁,但在这两年多的跋涉同行过程中,两人实际上已经结下一份深厚的情谊。



  只是。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第三个人,对于这个来自相府的同伴。岑迟与方无则是意念一致的保持着极高的防备之心。



  这两年多以来,岑迟一行三人在山贼流寇横行作恶、屡见不鲜的青川流域行走,许多次面临危险,都有赖于高潜凭一身精湛武艺解围,为此在两年间他身上又添了几道伤疤。



  可尽管如此,然而对于岑迟而言,他仍然心志坚定的只把这个十家将之首的高潜当做相府的耳目对待。



  三年前在获知林杉死讯的同时,岑迟还在相府里无意发现了一些别的事情,隐约证明着丞相的势力与谋害林杉的杀手集团有染,这令岑迟第一次对相府动了厌恶之心。



  如果林杉还活着,岑迟也许能忽略这点过节,至多也就是离开相府而已;但如果林杉真的出了什么事,岑迟一定会不计手段,让丞相府割肉流血。



  这是三年前岑迟离开相府时心里的决念。



  三年以来,随着他脚下走过的路越来越远,但却一次一次的只是收获失望,他心里的这种决念愈发深沉。这样的他,怎么会对一个相府派来监视他的人心存好感?至于高潜数度冒险救他出危难,在他看来,那只是高潜在履行对丞相的忠主承诺,与他同样也无情义可言。



  得知高潜在喂马,按他那仔细耐心的行事风格,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岑迟这才脸色稍缓,随口说了一句:“他真是一如既往的小心谨慎,可惜命格里踏错了一格。”



  方无流云一般的眉尾挑了挑,没有立即尝试揭破岑迟话里可能存在的另一重意思,而是微笑说道:“不小心点可不行。如果没有这三匹马,我们或许要被困在此地一个月。这地方太荒僻了,马丢了不仅找不回活的,你想再买几匹都不可能了。”



  离开林杉隐居的那个小镇之后,岑迟一行三人怒马疾驰两个时辰,于晌午时分停歇在另一个陌生的镇口茶棚下,但实际上这里不是他们今天计划里歇足的地点。



  照计划,他们应该略过此处比上一个歇足点更荒僻的小镇,马不停蹄的在天黑之前赶到距此地约二百里地的沙口县,然后将马换成马车,修整一番再上路。



  在从川西改道来北地的路上,岑迟一行三人本来是以马车代步,不料半途遭遇流寇劫掠。流寇劫掠的目标只是财物,对方刚上来就直接挥刀砍裂一边马车轮,继而削飞了车顶……高潜凭一人之勇武,虽然成功斩杀四名流寇,但再无余力保全马车,最后高潜反过来抢了流寇的两匹马,三人骑上马这才逃离现场。



  只是这样一来,风餐露宿了几晚,岑迟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将体内毒素稳定控制住的结果,又有了逆反的迹象。这几天他的脸色明显又有些不正常了,必须尽快到达环境设施周全一些的县城好好调整一番。



  三年前岑迟离开相府的理由是为了找到方无,借学他吞雾食露的长生术学来化解自己中的那种奇毒,同时也抱着一丝寻找药鬼廖世求解毒之法的念头。但走过了这三年时光,其实高潜与岑迟相互都知道对方真正想做什么,只是他们目前对彼此还有需求空间,所以才迟迟没有点破这层窗户纸。



  ………(想知道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未完待续)
1074 破绽
  …



  对于此事,虽然方无这个北篱学派偏门弟子领受了萧旷之托,愿意一路协助岑迟,但实际上他大约还是保持着中立姿态。他既不因自己的师承与北篱学派存在渊源而帮岑迟对付高潜,也没有因为丞相府赠了他几年的酒肉之恩,就帮身份为相府十家将之首的高潜去更深层地监视岑迟。



  方无只是一心求道,道心淡薄,有意避开一切袭扰心境的杂念。



  但从岑迟的视角看待此事,方无谁也不帮,实际上对他还是存在着颇多的益处。方无虽然不愿做伤害高潜的事,可是除此一条之外,在其它方面,他对岑迟都是能帮即帮。



  岑迟无法想象,倘若方无也成了相府的耳目,他的所有行动才是真正被架空了。



  然而时至今日,因为偶遇一个熟悉的脸孔,岑迟心里被搁置了一段时间的某个念头又被提调起来。与此同时,对于目前他与高潜的这种互相防备但还算平衡的关系,他也已不想再继续维系下去。



  方无不太想点破岑迟心里的那点想法,岑迟一时也还有些犹豫,是不是到时候将他存念已久的那个想法摊开来说了。



  两人就么静静对坐了许久,直到忽然有一小股卷地风袭至茶棚,地上干枯的草叶渣沫搅合着沙灰飞向天空,继而又倾泻落下,岑迟望着那风沙眯了眯眼,方无则是下意识把搁在面前桌上的茶盏倒扣下来。



  半盏茶溢了半边桌面,一泓茶汤溢出了桌沿,滴滴答答落下。



  方无扶着茶盏的手微滞,岑迟半眯着的眼慢慢完全睁开。



  “老道,是不是又准备朝天地感慨一番?”



  “你想说什么?”



  岑迟与方无几乎是同时开口。分别问了对方一个问题。这是两个动机不同、但又差不多都是对方预料之中的问题。



  两个人互视对方,又一齐沉默下来。



  若在往常,看着四野忽然席卷起来的漫天沙尘,刮掠推耸着平地孤立的这一座小茶棚,方无确实容易因眼前所见而凝聚精神以求有所领悟。用他这样修道之人的理想念头来讲,水是坤地命脉,风是天乾呼吸。若能多感悟其中一丝缕。与天地寿元规律就又近了一步。



  但在此时,方无没有像岑迟说的那样去感悟什么。



  他只是像寻常人那样,在脑海里动了几个念头。然后开口慢慢说道:“你做决定了?”



  在刚才他听到岑迟的话里提及“命格”二字时,他便大致能够猜出,岑迟心里那个决定的内容是什么。



  这个念头早就装在岑迟心里了,方无也早有体会。此时方无只是还不确定岑迟是否定下意念。没有定下的虚念,他是不会给出明言选择的。包括放弃的选择。



  岑迟不答反问:“你会帮我吗?”这才是他最想说、以及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方无亦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同样反问了一句:“你怎么不设想,我可能会选择帮别的人?”



  在这四周一片银灰沙砾、人烟稀少的陌生荒僻之地,如果还有什么人会令方无起意相帮。这个人却不是岑迟,那就只可能是他们的另一个同伴高潜了。



  这应该是对岑迟的计划极为不利的事情,事况若真演变成这样的局面。也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然而对于方无这颇有危耸意味的反问,岑迟面不改色。并未思索什么,只立即以一种缓慢语调说道:“你即便不帮我,总也不会负了与另一个人的信约。”



  方无忽然笑了起来,轻声说道:“如果我依然如以往那样,谁也不帮,你觉得你能有胜算么?”



  岑迟再次以反问的方式回应方无:“你以访道求仙为业,那你是信天意还是信我一人之言?”



  如果此时还有第三个人坐在桌边,一定会被这两人你来我往只问不答的交谈搅懵了神经。



  但此时处于这种状态里交谈的两人在精神思维上却是异常清醒,因为他们话里的决定与选择,涉及面都不只是闲聊中的一件小事。



  “有时你的想法很疯狂,所以我信天意多一些……”略微沉思过后,方无开口又是反问:“听你话里的意思,似乎你有办法使天意摆在眼前让我选择?”



  岑迟抬了抬肩膀,脸上显现出一种意味难明的表情,终于不再是以问抵问,徐徐说道:“你当然应该知道,北篱学派主张之一就是不玩这套虚的。不过,因为你的信奉,而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一件事,必须问得你的主意,所以我也就信一回吧。”



  方无没有说话,但他清濯的眼瞳里明显闪现一抹新奇神情。



  他虽然是与北篱学派间隔了几代的偏门弟子,但对这个具有传承祖派意义的学派,了解得还是要比寻常人仔细得多。北篱学派主系弟子异常单薄,世人能见着都是极难的事,而能让一个北篱弟子改变对学派要义原则的坚持,哪怕只是一次,这也是很叫人感觉意外的事情。



  接下来,他就看见岑迟唤沏茶伙计,重新取了三只茶盏,沏好三盏热茶。之前用过的三只茶盏则被收走,洒在桌上的茶汤也被擦干,桌面上的一切似乎都还原到最初位置。



  等那沏茶伙计走了,岑迟以极快速度,不知是从衣袖里哪个角落拈出一粒白色药丸,指端硬碾,粉末落下——落在他与方无的两只茶盏之间摆在桌侧的那只茶盏里——如无意外,那就是高潜等会儿喂马完毕,回来时会坐的位置了。



  饶是方无已经做了一些心理准备,知道对面端正坐着的这人指不定要弄出什么大动静,然而当他看见那白色粉末落入高潜的茶盏中,他的心里终是禁不住惊讶。



  方无略压了压嗓音说道:“你竟准备在这儿开始?”



  他的言辞比较含蓄,其实还是有些不忍这么快就遂了岑迟的愿。他虽然是修道之人。但他修的是自然之道、领悟之道,与世无扰、和合提升才是他心中的理想状态。如果一定要破例一次……这未免也太突然了!



  “有什么奇怪的么。”岑迟脸上流露出微笑,伸手端起那有药粉的一盏茶,轻轻摇了摇,让些许沾在盏沿的粉末全部被深色的茶汤吸纳、融化,“也许又一队流寇横出,将我们劫掠一番。周遭都不会有谁来管闲事。虽然也是人。但他们很可能选择以最快的速度避开。”



  言下之意,他在目前这个公开环境下毒杀一个人,哪怕在形势上看来。这个人还是他的同伴,最终也不会引来多少注目。在这种荒僻的地方,官府的管束力几乎可以忽略,如果再没有侠义之士碰巧路过。这种地方就是杀人越货的无阻之地。



  还好这里居众普遍贫穷,所以大家倒可以相安无事。不像他们这一行三人。几天前刚刚踏入北方边陲这片风沙之地时,没过多久就招人耳目紧接着招匪抢掠了。



  方无轻轻叹息道:“你既然已经把事情做到了这个境地,还跟我谈什么选择?”



  “其实,这并非是……”岑迟语气迟疑。话只说到一半,眼角余光看见一道熟悉身影走过来了,他便立即将话头掐断了。



  “两位先生聊到了什么?”高潜随和的声音传来。



  高潜喂马结束后返回桌边时。岑迟刚好先一步将手收回,所以高潜没有看见他摇晃茶盏的那个有些古怪的动作。



  高潜只看见糙木茶桌两边对坐的二人脸上神情差异较大。不禁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向展现气定神闲常态的道士面露讶异,而一向常常被这道士偶然出口的道经搅得头大的岑迟反而神情闲定?



  因为方无已经大致确定了岑迟心里盘算的那件事,此时他再见高潜,眼神不自觉的就有些古怪起来。



  方无沉默了,岑迟则是主动起来,温言招呼道:“你也坐下歇歇吧,这一路上都是你在忙,我也帮不上什么,也就动一下两片嘴皮,刚刚叫伙计给你添的新茶。”



  “有劳先生了。”高潜依言入座,微笑着又道:“一路上护送先生,本就是高某的职务所在,断然不敢大意懈怠。”



  岑迟没有再多说什么感激之类的话语。这一路走来,高潜都是以下人身份自居,而在外又游历了三年,岑迟也更深切的感受到,有时候身份居高的确是一项好本事。关键还是他要尽可能制造对高潜的障碍,所以渐渐的他也自持起身份来,哪怕这身份实际还得看高潜真正的家主、远在京都的丞相给多大面子。



  岑迟只抬了一下手,做了个“请用”的手势。



  高潜微微颔首,端起了茶盏。



  坐于一旁的方无此时则略微将视线压低了些。



  然而,就在高潜手中端着的茶盏边沿即将挨近唇边时,忽然又来一阵卷地风,那风如刀刮地,掀起一层细沙向茶棚掀来。因为角度过于诡谲,茶棚用枯草细细编织的顶盖没有起到遮挡作用,细沙从棚子侧角泼洒进来,飞溅得满桌都是。



  岑迟这一桌不巧正遇上风口,搁在桌上的两只茶盏都被这卷地风铲进了半盏沙子,高潜虽然将茶盏端高在手,也未能幸免的落了些沙子进去。



  高潜只迟疑了一瞬,旋即放下茶盏,唤伙计过来更换茶具。



  他虽然在岑迟面前以下人身份自居,但他的真实身份是相府高等家将,生活上某些习惯修养不会轻易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全部消抹。他可以暂时屈身接受这荒僻地里茶舍的简陋,茶具的粗糙破旧,但他不会再忍耐着继续喝掺着沙的茶,亦如他可以吃那种掺着糠麸的黑面窝头果腹,但若沾了污泥,那他决计不肯再拾起来了。



  不过,若是茶盏端在他手中、或是窝头被他捏在指端,凭他稳如石硬如铁的手腕,当然不会出现这些意外。



  或许真有天意……



  茶棚伙计很快换来新的茶具,拎高大铁壶满满沏上热茶汤。



  那伙计瞧出这三个人绝非本地人,而仔细着再揣摩几眼他们举手投足间的气质。不难看出他们身上有种高门大户的贵气。尽管沏茶伙计琢磨不出这几个贵人为何会来这荒僻地,但他还是抱着讨好的心态,为风沙之事连连道歉数声,再才离开此桌,忙别的去了。



  看着高潜端着粗陋瓦盏慢慢啜饮的样子,岑迟微低着眼眸,目光落在自己面前那盏新沏的茶汤中。他伸手摩挲着茶盏边沿。指腹处传来粗瓦质茶盏的沙砾触感。与此同时,他眼中浮现一丝疑惑神情。



  就在这时,坐在他对面原本微低着头的中年道人方无则是抬头望天。仿佛刚刚释怀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