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归恩记-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今皇帝并不似旧朝皇帝那样傲慢冷酷,虽然帝王威仪的确有注意培养爱惜的必要。但在值得去做的事情、以及值得一见的人物面前,陛下的行动也时常不拘小节。或许这是因为他是靠己身实力一步步走上皇位,而非一出生就浸在皇族韬养之中。比起古板遵循规矩条文,他更相信以实力说话。而对于有着足够实力左右江山的人而言。规矩礼式大多时候都是心情的产物。



  当今皇帝并不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在需要的时候,陛下也能做到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与他人攀谈,或者不倚皇权的与他人只评道理。



  而对于陛下精心打造出的京商团队,对那些为振兴帝京商事而做出过功绩的本土商人,即便他们头上没有顶着功名,陛下一样重视他们,并时常与他们会面交谈。



  谈话的主要内容,当然还是围绕着怎么让帝京乃至全国都城的商事被激发壮大。以及最后多多向国库送税收这些问题,但偶尔闲暇,还是会说一些别的闲话。



  现如今京商团队中最明亮的新星当属阮洛,而阮洛在继承舅父产业后在京都这三年时间里没少得到陛下传唤,这两人交谈了什么无人知晓,但能给旁观此事的人一个提示:陛下明显很看好这个后生啊!



  那么,如果京都将有大事发生,阮洛兴许能先听得一些风声,毕竟他有着那么好的机会,与陛下走得那般近。



  而现在离阮洛最近的莫叶就在店子里。坐在他的对面,他是不问白不问。



  然而莫叶是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虽然对于商人来说。战争必然是最大最难以修复的伤害,可在此之前阮洛那边没有任何异样,所以此时许二是问了也是白问。



  正当莫叶面对许二茫然摇头,不发一言的时候,楼道口再次响起脚步声。许二一听这脚步节奏,立即识出它来自余用,连忙自桌边起身,向门口迎了过去。



  莫叶也已起身离桌,跟上许二的步履。向雅舍外走去。刚出了门口,站在二楼两边雅舍中间隔着的走道上。她果然就看见余用正往楼上走来。



  双方目光一碰上便打了声招呼,走近后又寒暄几句。无非就是久等了、失礼之类,接着很快就又坐回了雅舍内。



  在余用面前,许二毫不感觉为难的立即降身为跑堂伙计,行动麻利的给余用煮了一壶他惯常饮用的余家祖传大苦茶汤,斟好一碗恭敬捧至余用面前,然后他就如一个长期跟着师父学艺的老实徒弟一样,很自然的盘膝坐在余用侧后方位置。…



  在此期间,无需余用发话吩咐什么,许二也没有开口请示,煮茶斟茶前后过程就像一个家里的人互相盛饭夹菜那般自然。



  直到许二也坐下了,余用才止住刚才与莫叶的闲来碎语,话归主题地说道:“其实莫姑娘可以不必这么劳累,把名帖交给许二,让他转递给余某也是一样的。”



  在来送余家这封名帖之前,莫叶还送过别的十几家邀请名帖,对于余用的这句话她是熟悉无比,因为会这么说的人家她已经碰上多次了。然而无论这句话是由谁说出口,她回答的话仍然是一样的一句,语气也仍然如第一次这般回话时的坚定而认真:“义兄特别叮嘱过,必须将名帖送至宾主手中,不可转递。为此耽误了余老板的时间,小女子在此向您告罪了。”



  “莫姑娘这声歉意,余某可领受不得。”余用微笑抬手示意,随后又道:“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像莫姑娘这样恪守职责的人。对你,余某只有敬意,那还挑剔得了,阮公子用人的眼光也是一绝。”



  “余老板如此盛赞,小女子可堪受不起。”莫叶微微一笑,用了与余用相近的话回应,语中顿生俏皮之意,场间对话氛围立时也轻松了不少。



  随后,她没有再多说闲话,从身边摆着的一只小匣子里取出阮洛所书邀请余用的帖子,双手递上。



  余用接过帖子看了一眼,请帖的内容只有简单几笔,直达主题,他收起请帖后不禁感慨道:“若非收到这帖子。余某还一直未曾仔细想过,阮公子还只是一位将满二十岁的年轻人,他能做的事。可比时下许多同龄男子强大不少。”



  莫叶语气恭敬地道:“时间与阅历的积累是最难速成的学识,往后我家义兄还有许多地方要向余伯父学习讨教。”



  递出邀请帖后。称谓毫无前兆地变了,雅舍中的谈话气氛再次缓和了许多,多了些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顾惜融洽。



  余用哈哈一笑,精神上一松缓,往昔常年在街边摆茶摊养出的些许市井气息便也流露出来些许,他笑道:“女子之中难有像莫姑娘这样姿态大方却又做事严谨者,看来好女子都被阮家小子搜去了,不止是莫姑娘。叶家正名兄那位多么宝贝的女儿,也被他给拐跑了,真是羡煞旁人。”



  坐在余用侧后方的许二闻言忍不住干咳一声。



  余用回过神来,连忙致歉:“冒昧了,冒昧了……”



  对于在感情经历上还一片青涩的年轻男女来说,余用刚才那番话里的“搜”“拐”二字实在是用得有些不雅。莫叶闻言也是眉梢微微一跳,但见余用忙不迭地道歉,她只觉得说不上什么了,有些牵强地一笑了事。



  眼见余家的事情也已办得差不多了,莫叶没打算再多作停留。凡事要分轻重缓急进行,手里还有两张帖子要送出去,怠慢不得。



  当下就与余用作别。莫叶自桌边起身,便要离开。



  然而她还没走出几步,又被余用忽然来的一声唤给喊住了。



  莫叶转过身来,就见余用一抬手使了个手势,支走了许二,他的脸上神色微凝,似乎有什么事想说,又心怀顾虑难言。



  “余伯父是不是遇上什么难办之事了?”莫叶想起余用刚刚登上楼来那会儿,脸上似乎也有这种凝重情绪。意识到事态蹊跷,顿声片刻后。她又轻声问了句:“若有什么地方小女子能帮得上,余伯父尽可直说。小女子虽然不才,倒能自信做好跑腿带话这份差事。”…



  莫叶推敲出来的一番话似乎正好撞上余用的心事,他闻言微怔,之后很快又是释怀一笑,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这个提醒,不知该不该由余某来说。”



  提醒?



  莫叶将她自余用话里挑出的一个词默然在心里重复了一遍,表面上虽然一言未发,但眼神中已有质疑浮现。



  余用注视着莫叶的双眸,稍许斟酌过后,他缓言开口说道:“近段时间,关于帝京,除了商界的事,阮洛有没有对你说及别的事情?”



  雅舍内的言前称谓第二次发生改变,随着余用开始直呼阮洛名讳,莫叶也已经明显感觉到,她刚才察觉的事态之蹊跷渐渐变得有了严峻味道。



  “近几日义兄除了忙于商事,便只有操心加冠大礼的事情了。”与刚才面对许二时的态度不同,此时的莫叶虽然也相当于什么都没说,但确是实诚回禀。



  “这不对啊……”余用纳闷地抬手捋了捋下颚短须,沉吟着道:“实不相瞒,在回这里之前,余某受陛下传召,入宫谈了一些事情。”



  余用这话一说出口,莫叶眼前顿时浮现出刚才许二询问她时的眼神,以及在窗外街上跑步前行的那一长队军士的身影。



  ——难道京都真的要发生什么大事?



  “也许陛下肯定还是要传召阮洛谈这件事,只是择时先后的问题。”余用慢步行至雅舍门口,将门轻轻关上,轻声接着又道:“你应该知道,经商的基础就在于时局必须稳定。虽然也曾有靠国难发财者,但那就如行走于刀尖上,虽风景独占,却左右都是悬崖,稍不留神就会坠落,所有家资沦为别人所有。这种商道并非正途,难得走远。”



  莫叶有些难以相信地失声问道:“余伯父的意思是,时局要变?”



  “这尚且还是未确定之事。”余用抬起沉思微垂的目光看向莫叶,“要打仗了,只是战地离京甚远,我等京商本来可以不必担心,然而今天陛下却传召了在下,叮嘱做好准备。”



  ………(未完待续)
(907)、不一样的亲疏
  …



  最近京都一如往日那般太平,所以莫叶还是有些难以相信余用此时说的战事。不止是她,想必在现在京都的这种宁和环境下,这件事说给别的城中居民听,也是难得有人可以立即接受。



  然而战事于外消耗的是军士武力器械,于内损耗的实是国力财库,听余用所说,陛下此次传召,是嘱咐京商做好准备,如何准备不言而喻,这事又不像是假。



  看着莫叶脸上那种明显还接受不得的表情,余用也没打算再就此事赘叙,只在接下来说出了自己对于此事真正顾虑的地方:“陛下叫我只管揣着他嘱咐过的事,勿论别人,他自有别的安排,所以我本不适合做这个传话人。但余某实在有些担心,得知陛下似乎还未传召阮洛提及此事,余某愈发放心不下,就擅自主张了。”



  话语微顿,他才接着又道:“你是阮洛身边近人,我也只是对你才会说这些话。你且注意,近几天如果陛下也召见了阮洛,你就当余某没说过今天这番话,若未召见,不论是不是陛下事务繁忙忘记了,还是确有什么别的安排,希望你会斟酌好了再提醒阮洛一声。”



  从余用的这番话里头,莫叶感受到了他的好意,同时也还感受到此事的确存在颇多变数,不自觉间眉头微挑。



  但她很快又收束起了心中诸类思绪,恭敬向余用揖手:“多谢余伯父提醒,小女子谨记了。”



  “嗯……”余用若有所思地沉吟一声,然后轻轻摆手,道:“就说到这里吧,四月十六,咱们再见。”



  莫叶微笑点头:“好。”



  余用没有再说话。一探手就又将刚刚关上的门推开,而正当他欲拾步迈出时,莫叶的声音忽然又传来。他步履微滞。



  “余伯父。”莫叶迟疑着开口,“刚才您所说的战地……可知具体在什么地方?”



  “大青川。蛮匪纵横之地。”余用目光平静地直视着莫叶,“你可知道?”



  “我……”初迎余用的目光,莫叶还有些心生抗拒,差一点就要习惯性表示自己的无知。然而这种心绪只在心里停留了片刻,便被她掰翻了。虽然她最后还是只说了四个字,只改了一个字,但她的语境已经发生很大改变。



  “我知道了。”



  说出这四个字时,莫叶心头那些难以置信、忐忑、质疑的情绪全都不见了。她甚至觉得有些高兴。



  因为在大青川的战事启动时,似乎能为她提供某种寻找的可能。



  如果征川战事用的是师父的那一套筹划,那么会是由谁为主帅,纲领全军?



  那些错综复杂的战线分布,还有那些进行过露伪藏真加密处理的解译,会由谁来领会和凭其发出指令?



  师父走得那么突然,很有可能还来不及交托解译……又或许他已经备好解译,但不知道有没有逃出那场大火的洗劫。



  师父曾说过,如果这世上有谁能看破他那套对文字加密的规律法则,便只有他那位同门师弟一人。但是师父寻找他那位师弟已经多年。一直也没有寻到丝毫踪迹。



  难道自己的这位师叔可以这么凑巧在这个时候出现?难不成还有托梦召唤这种联络方法?玄乎!她不信!



  还有前些天自己被诱进统领府,在那间古怪的书房里关了一整天,此刻想起来。也是大怪事一件。那天要不是自己后来忍不下去了,尝试翻了房顶后成功走人,还不知道会被继续关多久哩!…



  被关之事的原因是莫叶最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但又一直思考不出个所以然的问题,此时她突发奇想,将其与征川战事联系到一起,倒能嗅出一点味道了。



  难道正是有人防着自己知道征川的事,才会提前想将自己关起来?这事勉强可以说得通,因为只要阮洛知道征川战事,差不多就等于自己也能知道了。



  可如果说通了这一点。顿时又会冒出更多处说不通的地方。



  如果自己失踪,阮洛不会去找么?至于究竟是什么人要防着自己。才会考虑把自己软禁起来,这事就更玄了。谁知道自己看过青川作战图啊?谁能料到自己一个小女子会因为某种目的而有兴趣去那种修罗战场凑热闹?



  除了一个人。莫叶实在想不出,这世上还有谁能把她的心思性格琢磨得这般清楚。



  而这种假设,正是莫叶在听说战事将起后,不忧反喜的原因之根本。



  这可真是百般心思皆因牵系一人。



  告别余用,离开余家茶馆,慢步走在大街上的莫叶脑子里一直盘旋着的,就净是这些问题,她因此也是越走越慢。如此直到又有一队跑步行进的枪矛兵经过身边,脚步整齐而沉重,才将她的精神从脑海中周旋着的那些琐碎念头中抽离出来。



  如果是战事用兵,不应该由都城内部守卫的军卒支援兵力啊?!即便一定要动都城守备的兵力,也该是调拨城外驻扎的那批军卒,常驻城内对都城街巷分布无比熟悉的城卫们,还是比较适合继续留在城内守卫帝京。



  但若留心观察这些跑步行军向城外而去的军卒,又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冷刃寒甲之势,似乎与平时常出现在巡街活动中的那些城卫们不同,这些清一色持长兵器的军卒似乎更适合去远征。



  这到底摆的是个什么谱啊?



  莫叶忽然觉得有些遗憾,刚才在茶馆楼上,她本来有大好机会从余用那里多打听点消息。



  不过,她的遗憾情绪没有持续多久就又自行消散,因为她忽然又意识到,战事之详尽,陛下未必愿意跟余用这一介商人多说。朝廷有专部筹划战事,自有良将待命,余用作为一名商人。还是得做好自己的本份即可。而自己若真关心战事,想从余用这里打听,那便从一开始就谋偏了。



  如果自己一定要探得些与征川战事有关的具体讯息。或许伍书是一个比余用更适合开启的消息源。



  只是……



  一念及此,莫叶才意识到。她这几天净想着帮阮洛准备加冠大礼的事情,已是连续多天没有碰见伍书了。



  而回想上一次见面时的场景,着实有些古怪。是他领着她进的那处书房,她已经不告而别几天了,房顶留下的那个洞应该很明显,可至今他那边什么动静也没有。他既没有来向她道歉,也没有再将她抓回去,仿佛这件事未曾发生过。



  如此折腾。这叫什么事?



  从被关的时间上来看,他这么做的目的像是要软禁自己,但从事后他的态度看来,又真的只像是他的一次疏忽,忘了自己被搁在那间生人少入的书房,所以才迟迟不放自己出来——那间没有铜墙铁壁的书房并不似能禁得住一个人。



  但莫叶又真的有些难以相信,伍书也会犯这类错误。



  最近这半个月,他的行为习惯明显变得有些异于往常了。…



  难道是因为他要被提升任职的原因?



  会不会今后都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碰面了呢?



  话说回来,这几天他都忙什么去了?整个人跟消失了似地。



  莫叶伸出食指揉了揉额角,然后又摊掌拍了拍额头。目色渐渐坚定起来,在心中暗道:或许只有亲自去大青川那边看看,就什么都能明了确定了。至于离开京都的理由。恰可以借前些日子石乙建议的事,与他一路同行。在京都安居三年,步履从未出过这座城郭范围,出去走一走也许真会有不一样的获知。



  思定此事,莫叶收束好心情,精神重归送帖子的事情上。



  翻了一下匣子里最后两张请帖,莫叶选定了先去鲁家,行路步履终于快了起来。



  ……



  正如余用在晌午时分面对莫叶所说的那番推测,皇帝陛下不是有意要瞒着阮洛不说征川战事。而是陛下挑了时间,要单独与阮洛秘谈。



  事实上在余用前脚离开皇宫之时。南昭皇帝王炽后脚就微服离开重楼宫殿,只带了两个布衣简装的武卫随侍身畔。转出几道街巷就直接走进了一家书店。



  王炽在这个时间点与阮洛见面,也是想顺便与他一道吃个午饭,这对他来说恩宠以极。王炽慢于余用一步,过午之后才准备告诉阮洛征川战事,这不是因为忽略,反而是重视的表现。他要对阮洛说的,远不止对余用说得那么简洁浅显。



  大凡书店除了售卖书册典籍,自然兼带出售笔墨纸砚。而阮洛经营的这处书店除了兼营这些,实际上在书店内的一间特别隔开的书房里,还汇集了他名下十几处商行的账目册表。



  来买书的大多都是恪尊礼式的斯文书生,因而书店内的经营环境比之别类商行不知要安静多少。



  店铺有存放纸质货品的需求,所以防潮、虫、火之类工作也做得非常仔细。阮洛没有另腾一处地方,而是将账册大部分存放于此,也是考虑到将两端事务进行合并简化,照看安排书店的雇工时,完全有余力同时兼顾好账房。



  书店里空气中飘散着薄薄一缕墨香,书卷气息浓厚。一排排书架重复着简单的框式,虽然没有精瓷名画的装点,可胜在方正厚重。在爱惜书册的人眼里,这里由简入繁、正合心意。



  店内经营环境少出现喧哗者,翻书的轻微“哗兹”声自然成了主角,但这种声响映入耳内,却让人感觉更加宁心静神,令人更能沉下心领会书中境意。



  王炽与两名侍卫走入书店,先是随意转了一圈,他对店内环境很是满意——当然,他会在意这些细节的真正原因,实是因为他看重这家书店的主人——但他也没有因此就多在书卷中逗留,一转身就径直走向阮洛清理账目的书房。



  在这家书店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若非顾客主动问询书目所在,书店雇员不会强推硬塞地叫卖。



  阅览书文,如品人心性,品的是著作者一字一句丝丝缕缕嵌入的灵魂。人有喜厌。书虽然不会出声,有时却能近乎如此。没人会买自己不喜欢的书,相反。有些书虽无大用,但看着顺了某些人的眼。便也可能被买走。



  这是书店经营的商经之一,而这经营之法里头又存着点读书人的傲气。



  在王炽一行三人走入书店之初,店子里正在整理书架上书册的店员也只是侧目看了一眼,很快就收回目光,继续着自己手头上日复一日重叠的工作,连脚跟都没有多挪开半步。…



  然而只是过了片刻工夫,刚入店门的顾客竟如此不安分,居然想往里间书房去了!那里是能随便进的么?



  不论这几个人所携的理由是什么。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这么直接往那间置放了不少重要账簿的书房闯,无论是这家有些特别的书店里的店员,还是大东家带在身边的两名保镖,看见这一幕都不会坐视。



  然而当那两名保镖与王炽身边的两名侍卫将要交手,只是手掌碰手腕、手指抓手肘这么一两下功夫里,那两名武功底子也算扎实的保镖就见识到了大内高手的厉害。



  “劈啪”一声嵌在骨肉内里的闷响传出,那是关节骨骼在极端扭转时发出的声音。书店里的两个保镖想抓住对手不成,其中一人的手腕还被一名大内高手一招扭转,手掌反转耷拉下来。就像被疾风打折了的茅草,再也使不上力了。



  不过这名保镖也算硬汉一条,手腕被人生生掰折了。他也只是闷哼了一声,并且毫无畏惧的立即准备使另一只未受伤的手继续搏击,以捍主人安全。



  见此情形,那名折了他手的御前侍卫眼中隐隐掠过一丝敬意。他随侍皇帝来到这儿,并不是专门来找人打架的,如非必要出手,待到把话说清,他甚至可以与这好汉交个朋友。



  由国君挑选愿意随身带着的御前侍卫心性如此,阮洛经常带在身边的两名好汉也非市井混混。大家都是习武之人。做得同类职业,谁也不会因公结怨。更不会凭主恃骄。



  而正当那名保镖准备挥拳再来时,另一名御前侍卫已经掏出腰牌。无声地亮明了身份。



  书店的两名保镖在看见那腰牌上的图文铭刻后皆是一怔,扬起的掌刀拳头还搁在空中,因为收势太急促,此刻双手肌肉神经都有些不由自主的失控,半天都没有垂下手来。



  在这等架势笼罩下,王炽才恍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久住皇宫,都快忘了平民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了。在宫里头,自己想去哪殿就去哪,不必先打招呼,自有侍驾宫人先一步作路引。但在民间,人人较为平等,皆有各自的*权利,冒犯不得。



  直白说来,宫里的那一套在民间行使不得。准确地说则是,如果自己想微服出巡,就要把自己的身份放到平民层次。



  然而王炽意识到这一点时有些迟了,身边两个侍卫已经亮出了腰牌。



  阮洛挑选的随行保镖自然不比一些空有武力的打手,还是有一些眼力劲的,很快便认出了那腰牌铭刻的意义。这两个汉子目光稍定,挪开落在腰牌上的视线后,又看了王炽一眼,紧接着就准备撩襟跪下了。



  王炽此次出宫,只是来找阮洛说几件事,预备速去速回,并不想把事情搅大。而他之所以微服前来,主要目的之外,更只是为了准确地看看近段日子里阮洛的生活状态。好榷定阮洛能否稳妥接下他准备交付的这个任务。



  他并不想事情搞到后面把京都府的人惹来护驾,除了不想要麻烦,还因为他相信自己劳心治理了十多年的京都,如今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能够处得祥和平安,所以他以平民身份行走在宫外,哪怕一个侍卫都不带,应该也是没有问题才对。



  三个人来,便三个人回,事简才可速办。



  侧目一眼就见那两个青年保镖要行大礼,王炽只拂袖示意,那两个人将将倾斜的身体就被两名御前侍卫横出一臂卡住,紧接着这四人就听一个声音传来:“我只是一个读书人,有一个问题想请教罢了。”…



  天下识字者,皆可自称读书人。



  而眼前这位“读书人”要找家主请教,问题为何,不言而喻。总之不是旁人可以旁听或靠近的。



  此番一切地特例对待,都只因一个特别身份问题。



  两名书店保镖闻声再次一怔,旋即躬身深揖。却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不知道此刻用什么称谓称呼此人。才最适宜己方的礼敬态度和彼方的尊贵身份。虽然能受阮洛看中、高薪聘用的他们也读过一些书,但他们此刻只感觉到了辞穷所致的轻微惶恐心情。



  眼前这位锦服中年男人的身份已经摆明,所以他们高呼陛下当然是最恰当的,但与此同时陛下又给出了提醒:不可声张。所以他们最后又有些不安地觉得,或许此时沉默才是最合适的“对话”。



  光顾书店的都是买书的客人,大部分顾客正沉浸在挑选书籍、以及预览书本内容的紧密脑力活动中,没有哪个诚心买书的人会捧着喜爱的书册还东张西望。



  即便也有一两个人注意到了书店一角聚在一起的人有些显多,并且看着有些古怪的是。他们手中都无书,似乎发生了点什么与文雅无关的事。然而读书人多半都有些惫动,最多多瞄几眼,见事态没有进展变化,那几个人也已散开,也就懒得有人继续留意。



  四人刚才交手的那一瞬间,只不过用了一招,双方作派皆是起势猛而收手快,胜负立判。因而书店里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刚才某一刻,那气势如利剑出鞘对冲的一幕。



  阮洛开的这间半为经营盈利、半为账务总汇的书店。档次也是不俗,进这店的都是斯文人,此时书店里仍只有继续浏览书册的读书人。再无异常。



  意识到在宫外行走不比在宫内,待那两名书店保镖在自己的示意下沉默着散开,王炽便准备使一名御前侍卫先行一步,免得自己突然到来,扰得阮洛也像刚才那二位保镖一样过于惊讶。



  然而他终究是又慢了一步。



  四人刚才交手时所站的位置,实际上已经很接近店内书房大门了,并且当时正逢房间里阮洛清理完一摞账簿,在短暂歇息,所以书房外些许动静。虽然没有引来泛泛顾客的目光,却没能避过阮洛的注意。



  而当他下意识里起身离开书桌。向书房大门走去时,门忽然从外面打开。一个锦服中年男人迎面阔步朝他走了过来。



  视线只在这中年男人脸上停留了片刻,阮洛即刻认出了他,略有怔色,下一刻便大礼拜下。



  步履已经迈过门槛的王炽忽然顿足,袍袖微抬,跟在他身后的那两名侍卫立即会意,转身关上了大门,将他们两人关在了门外的同时,也将阮洛的那一声“陛下”关进了书房内。



  望着端端正正行大礼于眼前的阮洛,王炽的目光在这后生头上束发的天青色绸带上停了片刻,然后他缓步走近,微微蹲身,伸手搭在了后生的小臂上。



  阮洛先是略微抬起了些头,然后依从小臂上传来的支撑力所授的意思,缓缓站起身来。



  陛下本可不必这么亲手着力相扶,但他此时面对的人对他自己而言也是特殊的。在阮洛面前,王炽变得更像一位亲族长辈。



  望着就站在自己面前,距离不过一步的锦服中年男人,阮洛良久也没能完全将心中那份惊讶情绪撤离。在此之前,他没少入宫面圣,但像今天这样,陛下便装简从来到他的书房,而且事先丝毫没有提示,这倒是头一次。…



  ——也难怪那两个保镖没能认出陛下来。



  “陛下……”



  阮洛在愣神片刻后才将心情放平稳了些,然而他才刚开口,只是来得及将这两个字重复了一遍,就见王炽一抬袖,嗓音微沉地道:“我此番行走在宫外,你就以侄子辈自居吧。我既是微服而来,你不能不体会我的意思,就别给我把京都府那帮子人招来了。”



  称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