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归恩记-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泓就坐在了德妃刚才坐过的那把椅子上,黎氏在扶着他的臂膀时,只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正处于一个人成长最健壮的年龄,但实际上他的体格却是过分的单薄。她不禁有些心疼。
这就是莫叶那孩子同父异母的哥哥,虽然生长在皇宫里头,锦衣玉食、享尽荣华,但却还不如她一个人照料的莫叶成长得壮实。
在扶王泓坐下之后,黎氏环顾室内一圈。就去取了榻上那条丝毯,回来轻轻拢在了年轻人单薄的肩背上。
借此机会,黎氏得以仔细将这位身份尊贵的皇子细细打量了一番。
人的脸孔特征会在成年之后随着生存需求的打磨而起一些变化,但在年轻时候,大部分面貌特征都还是靠继承父母的模子。从王泓的侧脸看过去,他嘴角、眼角的自然弧度,还有他鼻梁的高度,都有些微与莫叶相似,这大抵同是继承了父亲王炽的样子。
看到这点相似处,黎氏不禁就想起了莫叶,继而想起了林杉。她陡然觉得:十三年前,林杉带着还在襁褓中的莫叶离开京都,这个做法对于莫叶而言,无一丝不妥,甚至这个做法的正确性,可以使莫叶一生受用。
如果莫叶当时继续留在宫中,如今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黎氏不敢深想。
有时简单地活着,反而能多些快乐。如果为了一个皇子或公主的头衔,就要折磨得自己身心皆伤痛,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或许皇家的这重身份,本来就是莫叶应该得到的东西,但她不去争取,就一定是懦弱吗?
黎氏回想了一下莫叶的母亲、她服侍了几年的叶家小姐。叶子青似乎除了喜欢烹制各种奇奇怪怪的膳食,以及对记录银子入账的账本有着极大的热忱与耐心,仔细说来,她其实是一个惰于思考的人。
除了品尝各式食物和数银子,叶子青还喜欢到处游逛,当年叶家祖宅那么宽敞,都收不住她的脚步。那时外面的世道那么乱,她还喜欢到处跑,倒是吓坏了她身边的仆从。
——不过,离开自家小姐越久,黎氏也就越发觉得,当年跟着小姐游逛天下,那段日子虽然充满惊险,但一个人若有了那番经历,倒也不枉此生活一场。
如果叶子青能活到现在,肯定也会将她的那些喜好延续至今。并且今时今日她选择带在身边游逛天下的同伴,或许不再是有些上了年纪的仆人,而是她那已经长大的女儿。
事情若真的演变成这个样子,那么公主的身份无疑会成为自由行走的极大阻碍。而叶子青对抗这种阻碍的痕迹,似乎早在十三年前就有显露——她大着肚子,却还偏要住在侍婢清简的别苑,避着宫闱深深。
歇坐了片刻后,王泓渐渐恢复了些精神,目光一侧。他就看见黎氏的视线落在他的肩头,但她的眼瞳中神色有些漂浮,仿佛正神游它处。
略微迟疑,王泓提示了一声:“黎婶?”
对黎氏的这个称呼。是王泓跟着莫叶叫的。
从三年前开始正式着手调查叶氏贤妃的死因,王泓已经查到了贤妃之女、也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莫叶住过的那个村庄,除了林杉之外,他当然也已经知道了黎氏与马安的存在,以及了解过这四个人在邢家村那处小院临时构成的那个小家庭。…
莫叶打小就口口声声喊黎氏“婶娘”,事实上黎氏对莫叶地照料也是细致入微。幼年的莫叶,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黎氏轻唱的摇篮曲中入眠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黎氏的存在,弥补了一些莫叶在母爱上的缺失。
念及此处,王泓持平辈礼。于秘见之时也称她一声“婶娘”,倒是持了几分真情实感的。
听见唤声,黎氏回过神来,因为心绪在刚才深陷于遥远的回忆中,一时有些情难自已。她有些勉强地笑了笑,忽然又叹了口气,慢慢说道:“贫妇触及殿下贵体,如此单薄,贫妇不禁有些……”
对于自己的不足之症,王泓并不想多提,淡淡一笑略过。他随意择了个无足轻重的话头。以视线点了点侍立身畔的布裙女子,然后询道:“这是我的侍婢,她不知道你的身份,所以才会朝你动手,刚才没有伤到你吧?”
“婢女小星,方才有莽撞冒犯之处。还请黎前辈宽恕。”布裙女子小星连忙朝黎氏委身下拜。
黎氏连忙摆手说道:“没事、没事,有你这样身手矫捷的姑娘待在殿下身边,说什么都是功多过少。”
听了妇人这话,小星脸上却是浮现出一丝忧愁。刚才她在密道里,只隔了一道木板虚构的薄墙。已然将寝殿内室里德妃与皇子的谈话过程听得清楚。她隐隐有一种觉悟,自己恐怕再难回来,哪怕刚才皇子还承诺要想办法接她回来。
果然,黎氏的话音才落,她就见皇子微微摇头,轻声说道:“小星现在已经不是我的侍婢了。”
黎氏神情微滞,但很快她也发现,身为皇子的侍婢,至少也应该是衣着精织彩带,可小星姑娘却是一身民女粗布衣裳。
除此之外,这姑娘的额头一角还有一道暗红痕迹。在不太明亮的灯光照耀下,刚从晕厥中醒来的黎氏初看时还以为那是宫装的一种,花红描于脸颊。但若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那里实际上是一块破肤疤痕。
宫中侍婢的人选,虽然不要求各个貌美如花,但脸孔必须生得端正,身体发肤不可存在缺陷,这却是入选的基础标准。
刚才在衣柜的密道里,黎氏的双手被反转钳制,这令她气血受阻导致头晕眼花,不过,德妃与皇子的交谈她还是能够听清并记得一些。对于那些谈话内容,黎氏并不记得其中有涉及小星的句子,她不禁疑惑了一声:“这是为何?小星姑娘做错了什么吗?”
“如果说她做错了什么,这错误大约出在我头上。”王泓深深看了小星一眼,沉默片刻后才平静地说道:“你刚才应该也已经听到,你的那方手帕被德妃拿去了,如果她要查,你绝难避过。她若要查一个人,哪怕只是捡到一把那人用过的梳子,也能从梳子上的发油里嗅出蛛丝马迹。”
“小星知道,今后小星会找一个隐秘的地点,安静生活下去。”小星垂下了头。虽然她早已在心里做好了准备,这次秘密入宫,向皇子禀告完自己在北地查录了三年的资料,之后便再不会回来了,然而当此事由她尽心服侍了数年之久的皇子亲口宣布时,她的心里还是抑制不住的一阵难过。
在之前得见贴身侍婢小星离宫三年后始归来的时候,王泓的本意是要为她洗刷三年前他故意布施在她身上的罪过,再将她接回自己身边。没想到因为德妃的突访,他被迫放弃这一计划。要他亲口对小星说这些话,他心里何尝不难过。…
两人把话说到了这一步,一旁的黎氏大约也能听明白了,同时她还能听出,这两人话语间隐有不舍之意。
曾经,黎氏对自家小姐的逝去。也有过万般的不舍,那是死别。而生离死别常常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所以这两个词经常放到一块儿,有些人虽然活着。分道逆行之后,却是渐行渐远,活着也难再见了。
略微斟酌过后,黎氏就建议道:“殿下,其实贫妇这几天就在想,如果再在殿下宫中这么待下去,恐怕免不了还是会给殿下带去麻烦。不妨就此同小星姑娘一起出宫,在僻静处暂时住下来,殿下若有召唤,贫妇当然也能随时应召。这对彼此也是稳妥之计。”
“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但……对于此事,也许还有一个更好的出路。”王泓迟疑了一声,话头忽然调转方向,“你们可知那条密道的出处在什么地方?”
“出处?”小星眸底疑色一闪。旋即明白过来,立即又道:“因为小星也是首次撞破那密道的入口,又担心殿下这边,所以没能继续深入。但刚才小星站在密道入口,能感觉那通道深处有轻风灌入,仿佛这条通道凿得并不浅。”
“这就对了。若要凿墙钻道,必然有松土排出。可我平时极少离开华阳宫,夜里也一惯睡得浅,却丝毫未有察觉,这松土便只可能从另一边送出。”王泓在沉思了一会儿后才接着说道:“这间屋子的背面,倚着的是一间棋舍,我也去过多次。只觉棋舍的四壁修整得很正常,那这密道空间是从哪里多出来的呢?”
黎氏这时忽然说道:“也可以是修的双层墙面。”
王泓疑惑道:“双层?那是如何修的?”
“这双层墙壁,可分横面双层或纵面双层。殿下如果唤工匠来测量一下这座殿堂的总纵身,或者这间卧室的宽度,再与那间棋舍进行割距比对。大约就能得出结果了。”黎氏绞着脑筋费力的解释了一番,末了又道:“早些年,公子彻夜伏案作图稿,贫妇隔不了多久便要进他的书房,或添些冬天取暖的炭火,或添些暑夏解渴的凉茶。有时他因此会被打搅到,思路中断,便干脆停笔歇息片刻,随口也会对贫妇讲解一些。但贫妇能记住的其实也并不多。”
“没关系,您能记得这么多,已经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了。”从黎氏的第一遍粗略讲解里,王泓已经获知了一条意义非常的信息,他目露惊讶,又叫黎氏将刚才那番话重复了一遍。
细细将这番解说于脑海中理清头绪,王泓脸上露出欣然笑容,慢慢说道:“如果这个设想成立,那么这条密道或许是从建宫之初便已存在,跟德妃地设计则不太再有关联了。”
小星此时也已经明白过来,这条密道不是在固有的墙壁中凿出来的,而是早就列入了建筑设计的行列,属于墙外墙。
若算起华阳宫的建设时间,那便要推到很早以前了。这座寝宫面朝东方,每天能在最早的时辰接受朝阳照耀,即便在寒冬天也能多承些温暖,宫殿后方松林如盖,又能避过西晒之酷热。这座宫殿占的是前朝一个公主寝宫的地基,当今皇帝将那满是熏香脂粉气的楼宇推了,专为体虚的次子新修了一座颇具有清雅之风、融融暖意的华阳宫。
这座宫殿的年纪,几乎与南昭建朝同龄。新建这座宫殿的时候,德妃还没有如今这般受宠,恐怕无力指使工部核心官员秘密篡改图纸,修改设计稿后又秘而不宣这么多年。…
只是这道墙外墙在建成之后,极为隐秘地掩藏了痕迹,这种掩藏行为里又透着诡异。既然是早就在建筑设计范畴之内,为什么不许居住使用这套建筑的人知晓?这里头有什么秘密必须封存起来?
想到这里,小星不禁问道:“如果是宫殿建设之初就如此设计,那这样的建设意义何在呢?”
王泓没有解释,只是将目光递向了黎氏。黎氏想了想,便解释道:“修双层墙壁,一般是为了阻隔夏季室外的酷热暴晒,但这类墙似乎大多修在外围,而看刚才衣柜里密道的大致位置,却仿佛是在中隔墙里头。”
“与其无端揣测,不如亲自去看一看那条密道的出处。”默然片刻的王泓忽然开口。话刚说罢,他就站起身来。因为精神上太过投入到那条突然现行的密道中,他陡然起身,都不及拢好肩头搭着的薄毯。柔丝滑软的上等毛绒精织毯顺着单薄但挺拔的肩背滑落至足踝。
小星连忙弯腰将那毯子捡起,她才刚站直起身,就见王泓已经快步走去屏风那边了,她只得加紧脚步追了过去。
王泓拉开衣柜门,再次往里面扫视了一遍,依然没什么发现,他便将他之前打开柜门时就心生的那个疑惑提了出来:“还是看不出来,这柜子里能有什么密道,你们是怎么穿过去的?”
王泓虽然身形单薄,但却生得很高挑。小星站在他面前,额头也不过到他嘴唇的位置。
小星踮着脚尖将手中丝毯再次掀到王泓肩上,又捏着毯子的两角在他脖子前系了一个节,使这毯子成了一件简易的斗篷,轻易甩落不下来。做完这些。她才开口解释那密道开启的秘密:“密道的门经过特别的制作,一个人没法开启,需要两个人一左一右的踩柜子下板的两端。”
“那倒真是很难经人发现了。”王泓闻言,眼里浮现出一丝新奇之意,含笑说道:“衣柜里一般只会放衣服,即便平时常有宫婢过来清理衣物,也没有站进去的必要。而像我这样往里头藏人。还一下藏了两个,这也是概率极少的事情。小星,我这算不算是撞大运了?”
此时小星的脸上却没什么轻松表情,因为她已经看出,皇子是真准备进去探一探底的意思。
“殿下,难道你真的准备进去吗?”小星眼中尽是忧虑。“不如改天吧,挑几个可靠的侍卫带着再进去。”
王泓却已经站到了柜子里的一边,视线指了指柜子的另一端,他并不说话,意思却已表达得很清楚了。而且还没有留更改的余地。
小星很了解这位皇子的行事脾气,他虽然体质虚弱,常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但在他的身上,却有一种非常强势的胆气与勇武。未知的威胁,极难对他构成畏惧情绪。
或许是因为他的父亲位置极高,护佑之力极广,他才可以行事无所忌惮。但也有一种可能,这本就是他从他那父亲身上继承过来的性格,更是作为一个皇子该有的品格。
但个人不畏惧危险,并非就代表危险不存在,皇子再大胆,也只有一副血肉之躯。
内心挣扎了良久之后,面对皇子,小星终于还是选择退了一步。但她的服从并不简单,她先跑去屏风前的榻边,拉开了她无比熟悉的那个夹缝抽屉,从里头取出了御赐飞鱼匕。这匕首虽短,但锋利能轻易切断金石,算是华阳宫里最厉害的防身自卫器物。拿了飞鱼匕,小星又端起桌上的三角琉璃灯,这才回到屏风后头。…
将飞鱼匕交到皇子手中,小星又将三角琉璃灯上的三根蜡烛掰下两根,自己拿一根,再递一根给黎氏,同时解释道:“手握在蜡烛上,比握在灯座上踏实。”
黎氏闻言点了点头。
如果等会儿在密道中真的遭遇到潜伏歹人地袭击,激斗之中,的确容易造成蜡烛与灯座脱离。这种漂亮的事物,往往只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使用。
做完了自己能想到的准备措施,小星分别将两人握在手中的蜡烛点燃,又对皇子叮嘱了一句:“等会儿婢女走在前头,黎前辈走在后面,如果殿下看见我手中的烛火有渐弱的趋势,这便说明此密道中气息滞塞,不可再继续向前。”
————
身上异样的滚烫温度退去后,二皇子王泓脸上那两片病态的红潮也褪了,只剩下一片苍白底色,他蹙着眉头醒来,白痴都知道他现在会有多么难受。
但当他看清榻旁围了三位御医,他顿时又强打起精神,想表达出他对行医救人者一惯的礼敬。但他很快也发现,此时自己身上一丝力气也无,想挣身起来,最终又只能保持趴着的姿势动弹不了多少。
华施闲收了用过的银针递给一个生员助手,眼见二皇子想起身,他就招手门口侍立的那两个宫婢走近,但只是扶着二皇子帮他翻了个身。将锦被盖好。他便从榻沿起身,与另外两名御医站到一起,向榻上仰卧的皇子施了一礼。
“免礼。”二皇子王泓此时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只能开口示意。他的声音虚弱至极。
眼瞳转动,将寝宫内室诸人依次看过,他在缓了一口气后就又说道:“这是哪个奴婢去的太医局,为了何事,竟要请动三位医官?”
刚才服侍他翻身、此刻还站在榻角的那两个宫女闻言,交握身前的纤柔双手不自禁地绞紧,嘴唇动了动,却是欲言又止。华施闲刚才嘱咐那两位医官的话,她们这两个奴婢也听见了。
仍是华施闲走上前半步,示意那两个宫女可以退开。然后他朝榻上皇子浅揖一礼,解释道:“殿下的伤病有忽然加重的趋向,微臣等三位医官并足前来,一番诊治之后,还有几个问题想请示于殿下。如此才能更明确的择配药料。为此必须唤醒殿下劳耗精神,还请殿下谅解恕罪。”
“华医官一心为病者思量,何罪之有。”二皇子王泓虚弱地开口,话语渐趋简短,“问吧。”
“皇子殿下……”始个开口问询的,是主治赵御医,他斟酌着说道:“殿下昨夜是否还去过室外。因此染受风寒?”
王泓闻言渐渐凝起了目光,平静看了赵御医片刻后,他才以极缓慢的语速说道:“因为陛下之事,昨夜本宫的确有些失眠。虽然因为身体疲累,很早就歇下了,可精神一直很清醒。夜半的时候。本宫披衣起身到外头走了走,以为再累一些就能睡着了。”
果然不出华施闲所料,赵御医在听了皇子的回答后,心里默默这么想着。不过,也是因为思及华施闲表述过的揣摩。赵御医很快又问道:“恕微臣冒昧,敢问殿下去过何处?”
“赵医官何故如此发问?”因为昨夜自己经历的事情暂时必须秘而不宣,所以陡然一听赵御医这询问,皇子脸上神情里顿时透出一丝不悦。
赵御医问的这个问题太凑巧,正中王泓顾虑处,所以任这个问题问出时用的语气是多么温和,病中强撑精神的王泓也不会有多少耐心应付了。…
顿声片刻后,二皇子王泓又想到赵御医之前话里提到的“风寒”二字,隐约意识到一个问题,就又编纂遮掩了一句:“只是绕着小园子里那座假山走了几圈,这也能出问题?”
皇子不确定赵御医是不是已经知晓了什么,故而他这反问实际上有两重意思。一来绕假山走几圈就因此受了风寒病倒实非他所能料;二来是试探:自己的寝宫,难道还有什么不能闲步于庭的约束?
只是略微动了动心神,王泓就顿时觉得一阵疲累感如海潮一般席卷上头,不等听那几个医官后面还问了什么,他的意识就控制不住的模糊起来,再度昏沉睡去。
“殿下?”赵御医正说话至半途,才忽然觉察到榻上皇子情况有异。探询了一声,确定皇子忽然就昏睡过去,他便不敢再打搅了,只是默然长吁一口气。
刚才为皇子施针的华施闲见此情形,就轻声说了句:“殿下本来就是强打精神醒着,便也容易随时散神。”
昨夜由宫女请过来一次的那位冯御医行至榻边,再次为昏睡中的皇子诊脉,静默了片刻,他站起身来对两个同僚说道:“是风寒无疑,照此拿药吧。”
风寒发热是这三个御医之前就商议过的,此时意见再次归于一致。思及这位性情温和的皇子却有一位德字冠誉却手段颇狠的义母,三个御医此次出诊华阳宫这一趟,行事不禁都有些过于谨慎了。
配好了药,交给两名生员负责去煎煮,三名御医从华阳宫里走出来,不禁皆是连叹数声。
行于植满松竹等青之君子的庭院间,背后那座宫殿渐渐由松盖竹荫遮去,圆润鹅卵石铺就的曲折小径前头,刚才皇子话里提到过的那座假山渐渐现出半边来。
(866)、合计
…
假山是前朝那位败国君主斥重资打造的,山体虽为人工塑造,但本质却是实实在在的从天脉峰上挪下来的一块整石。
前朝工部存档有录,此整固山石重逾万钧,七十三年前由工匠从天脉峰上采下来时,因为天脉峰奇陡无比,用不了牛马之力,全程都是靠人力搬运,动用奴工上达千人。
又有史官文录,在这块巨大山石的运输的过程中,因为失足滑下陡峭岩崖丧命的奴工就有二十余人,摔残十四人。外加上采石的时候不慎被凿子凿穿手心、被锤子敲断手指致残,被连番山顶暴晒与强劳夺去性命的奴工,为了这一座假山,只是在天脉峰上就折损了奴工六十人。
六十这个数字,整好是前朝最后一位败国君主下旨采石直至亡国的年份长度。
讽刺的是,据前朝史录,那位亡国君主采下此巨石的用意,据说是经当时钦天监主官“问天”之后的结果。据说,有此巨石镇守皇宫,能保皇都稳定。
这么重的巨石,可能在面对地裂之变的时候,依然能丝毫不被撼动,只是前朝亡国君主没能来得及惩罚那位钦天监主官的另一项重大勘测失误了。
新京都落座的湖阳郡,如今俨然一派皇都浩瀚气势,只不过它的主人早换了别家。天脉峰巨石若真的能镇压守护着什么,也不再是为前朝那位君主施为了。
与那对前朝留下来的凶狮石雕被挪来挪去,最后丢去了统领府大门口看门的处境不同,这座原本落地在前朝东宫太子殿的假山,在新朝建立后,只被挪了一次,就是搬移到了华阳宫前庭院。每一个来访华阳宫的人,但凡走的前庭主路,必然都能在来时和走时看到它。
十多年前挪移这块巨石的时候,只是平地搬运。就折腾了羽林卫数百人挥汗如雨,难以想象,当这块巨型山石从前朝原帝京邺都搬运至新京都湖阳的这一路上,可能又会折损多少苦力奴工。
可想而之。前朝那两份保存下来的案卷,很可能还有许多关于这座假山的细节事端未有记录。当年为这一块无声无息并不能创造出什么的顽石,不知还有多少案录在外的鲜活生命折损了进去。
这块从山路万分险恶的天脉峰上采下来的巨石,本身却被前朝君主搜集来的一批能工巧匠打造出一派繁华市井的景象。
假山之巅有极具仙风意境的道观,观中高阁上有轻晃手中拂尘作掐指测算天机的银须道人,道观庭院间也有对坐而弈,面露沉思状的年轻道士。
山腰上密林间,稀疏隐约可见扛着老枝弯弓,斜拎死兽的猎人,还有几个正在砍树的樵夫。
山下临湖。聚民成镇,市井氛围就浓厚起来。镇街上售肉卖菜、挑着货单兜售杂货的生意人举止各异,神态栩栩,正在购买或只是闲逛的路人亦神情举止栩然生动。
街头檐底还有几个孩童或跪或趴在地上,正在玩铁珠子。这假山风景是按真人比例的三分之一雕琢塑造的,但那几个孩童玩铁珠子的场景,却是将地上滚在两个划地圆环里的细小铁珠子个数都刻得清晰可数。
若不阅读工部留存的那份陈年档案,实在难以想象这样表面上看来极具丰富涵义和美感的事物,曾经染过那么多苦力奴工的鲜血,有如恶灵附体。
这座假山每隔半个月就会由宫婢打水清洗一遍,工部巧手匠人每年会来描补一次漆色。假山成品这么多年。因为石体本身质量上乘,倒并未见石雕有什么损失,至多不过就是漆色有些变了。…
站在这座假山前面,擅使银针术的御医华施闲目光落定在山顶道观,视线在观中主建筑飞檐神兽上定了定,忽然有些不解的道:“这座假山虽然塑造得景态生动。可是到了夜幕落下时,山上精致的事物便都模糊一片了,实在没有驻足欣赏的价值。”
立于他身边的冯御医抬眼寻着他的视线也正看向那山顶道观,眼神却是停在道观高阁上。望着那立于高阁正做出一副掐指算天姿态的银须道人,他开口则是附会着华施闲的话:“你说这话的意思。是在疑惑刚才二殿下的回答?绕山而行也未必就是为了看风景,也许是为了拿捏距离时辰,我听工部的人说,在环绕这假山的鹅卵石小径上连走两圈,就是一里路程。”
华施闲没有立即回应冯御医的话,倒是站在另一边稍微疏远了几步的赵御医这时开口了,他慢慢说道:“施闲兄是在指皇子靴底微湿新泥的事吧?昨天的确不是每月宫中奴婢水洗假山的日子,皇子即便来过这假山附近,也不可能湿了鞋。何况即便不考虑这一点,就说这假山与寝殿的距离,皇子若只是夜里失眠,坐起来看会儿书也便罢了,实在无必要绕这么一段路来假山附近。”
冯御医听了赵御医这番推论,恍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当即又附会道:“对啊,就以皇子近几日颇不为佳的体质,华阳宫里的人也会劝阻他夜里莫出屋才对。”
三个御医的某项主意再一次达到一致。
但华施闲很快又叹了口气,悠悠说道:“可是确定了这一点,又能如何呢?我们这些做臣下又没什么权力的医官,并不能为此就坚持向一位皇子求实什么。二殿下却是风寒发热无异,但他昨晚具体去哪里受了风寒,我们则是无力过问了。”
华施闲的话音落下,三个御医就一阵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华施闲的话说得满是无奈语气,但这世上最无奈的事反而又最实际,实际得令人心神生乏,因为无奈缘自你无力修改。
“假山啊假山……”华施闲微微抬高下颚,视线似乎落在假山之巅的道观上,又仿佛是随神思飘向未知底境的天空。他将后头那半句“意为假江山乎?”不留痕迹地咽回了喉口,只余一声空无意义的叹息。
华施闲身为医界名门之后,七年前他独自来京,晋考医官,满怀以己之能报效新朝的意愿。而他会有这种志向。与新朝始立之处,新君释放了天牢里治死前朝太后的那位药鬼廖世,以及精简太医局医员但又提升了众医员荣誉地位的诸多改则做法有关。
名医华施闲凭一身可靠本领,在初入京时就一举成功考入太医局。只要有真本领。在新朝君主那里都能得到比较对等的待遇,这一点并未令华施闲的预想失望。
初入太医局,华施闲只做了两年生员,就又晋升至医工,再过一年,便直接晋升到皇庭九医之列,享有太医局医正储员的资格,以及王公侯爵见面揖礼的荣誉。一个新人,如此迅速提升地位的背后,除了有他自己的刻苦努力。还有当朝天子的厚德施恩。
功劳奖赏,能者得之,新君在这一点上做到了精准划分,一应举措很能服人。
但在这样的太医局待了七年,华施闲却有些厌倦了。
或许他正心处的这种状态若是被公开。一定会有一部分人指责他是不是生活太稳定无忧了,才会冒出这种不知报答皇帝知遇之恩的散漫念头。但绝对还有一部分人会附会他的这种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