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归恩记-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扎根于北地,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但也一直没有停歇对朝南国境线进行骚扰的北雁国,是传说中独家完全继承大业帝国军事机能的国家。
对于这个一直在民间广泛、不断传播的说法,没有人能有自信与拿出证据推算出其真实度。包括现在南昭的君主,琢磨起这事,心里也是三分信、七分疑。
南昭皇帝当年在北疆戍边时,虽然跟北雁的戍边将领打过几场中小型战役,但他对北雁国的军事实力所估测的深度,也只是全都从外围获得。
他在北地待了十几年,平时除了偶有带兵与北雁军方进行不友好交流,闲暇时也思考过一个问题。然而硬闯不行,绵里藏针施渗透计,一直也是没有结果。他组建的间谍小组,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成功渗透到了北雁皇廷之中,但在想要触碰北雁军方建构时,便如利刃撞上了铁板,完全被挡在军戒线外头。
而北雁国一直没有派出过他们那传说中继承大业帝国军事实力的军队发动战事。如果民间的那种说法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一直在骚扰国域线的那些北雁部队,在实力上,只能算是北雁军方的一些点缀。
南周立国三百余年,也只是在北雁最初建国那几年,派出军队北征过,结果大致为平局。紧挨着这几场战事的。是南昭国内的天子大行和太子登基事件。
自个儿家里闹腾了几年,使新登基的南周皇帝龙椅还未坐热,自然无心继续管北征的事。
两国军士的对抗,连续几战下来,兵士们手中的武器似乎都开始发烫,但南周却在这个关口退兵了,这算是给了当时刚建国不久的北雁朝廷一个喘息休养的机会。然而等北雁缓过劲来后,也没有主动朝南周发兵。
自此以后,两边就这么对峙着,在充满各种怀疑的气氛中。暂为‘和平’的相处。
如果说这南北两国因为军力总和相持不下,反而没人先动手,这种说法在两国首战那段年月是说不过去的。因为那时北雁还只是一个新生国,实力悬殊还是很明显的。
而在过了百余年之后,南周朝廷的国家大脑频频出问题,北雁依旧没有大动作。北雁军方依旧只是常常干一些在边境抢掠民财的事,与流寇一般。这里的疑点就更多了。…
十多年前,南周大厦将倾,官僚的极度腐化,腐蚀了国家大脑的运作与决策能力,继而削弱了南周整体国力,四野里渐渐有义军暴动。可到了这个时候。北雁依旧平静着,没有做出趁虚而入的动作——难道北雁朝廷的内部,也出现了与南周国家大脑类似的故障?
再后来。职务为守护北国边境线的大将军也反了,带着几乎是王家所能募集到的全部兵力,分为两路,屁股朝北面朝南的抄南周皇帝老家去了。
南周留出了这么大一个空门,如果有谁想要在这个时候入侵。似乎只需要抬脚一迈。但北雁依旧没有丝毫动静——难道北雁军方所谓的‘大业帝国王师’继承者的名号,只是纸糊的一张老虎皮?
北雁国对于这两次向南扩张的最好机会的无视。算是数年前为了防备兵灾而逃往南方,如今渐渐又回到北方立业持家的北方百姓最好奇讨论的军事奇谈。
但,尽管这些年来北雁的表现,都像是一只吃饱了就不思捕猎储食的乖猫,似乎对南边那个大国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国力大有好处,然而现今的南昭皇帝丝毫也没有因此放松对北雁的军事警惕。
可就目前南国的情况来看,以战求和的主动出击,对自己不太有利。前朝祸害了几十年的南国民生还未恢复,在这个时候,倘若双方大打出手,对民生的损害,可能要摧毁到根基处,挫伤的终是国力。
所以,既然北雁暂时还是没有动作,南昭也不激进,采取表面和平的麻痹策略,先强国、再战斗。
然而这样的国策实施下来,竟渐渐使得南昭本土风貌再分一次南北。
在南昭以南的国域上,农产水利很快得到修复和建设性改造,十多年前战火焚烧过的土地宛如在一场春风与甘霖后,迅速恢复生机,比昭国以北提前步入强盛路途。
而北方领土经过十来年的休养,只勉强算是恢复到了战前的民生水平。如今的北方百姓可以吃饱饭穿暖衣了,但离家存余粮篱囤鸡的生活水平还是差了好远。
体现地方富裕程度的,除了百姓自家里的情况,再就是道路建设了。
有的地方,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出现了路。
但是南昭北面领土上的居民分布,比起国域之南,实在是太稀松了。
除了有扩展居民居住地的需求,朝廷好象没有在无人区搞建设的理由,这种惯例让风大土薄的北方本来路就少。而北面领土在经历十多年前的诸多战事洗礼后,许多道路设施都遭到损毁,这对于本来道路建设就很匮乏的北域,更添行路的困阻。
人少、路也少,外加朝廷目前也没有把建设的重心偏向北面,间接使北方的贫瘠与落后,与南方对比鲜明,与南昭全国第二大商都湖阳,也就是帝京比起来,更是天差地别。
或许也有一种可能:这片贫瘠的土地,本来就是南昭皇帝给以后征北预备着的战场?
如若真是这样,计划着今天建得再好,不久以后又要亲手毁坏,所以现在不用心这一块儿,似乎也说得过去……
总之,无论猜测和设想会走向何方,驶发于史靖家,离开京都后向西奔来的三辆马车,在行过最后一段京都北官道,同时也等于是出了帝京郊界,方向一拐进入宏都地界时,三辆马车渐渐都慢了下来。
帝京郊界线,亦是那条宽而平,又扎实的官道向北沿伸的尽头,接头的是宏都修建延伸出的官道。
。
(454)、卢舍绘
在同一个国朝的治理下,异地都城的道路建设,质量标准大体应该是一致的。
宏都官道与京都商道一样,也有着坚实路基,但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地方。徐徐赶车的高潜与其他两车上的车夫一样,在看见坑坑洼洼如癞蛤蟆皮一样的宏都官道路面,不禁心生疑惑。
这是他们在出发之前没有料到的事。不是他们常居帝京,体会不到国之异地,及不上帝京繁华的那些都郡所存在的难处,而是因为他们挑选宏都官道为离开京都之后,向西走的首段路途,就是看中了宏都路好走。
可眼前这又是什么情况?
如果说眼前的景象是要体现地方特色,那就更说不过去了。
在南昭全境的官道里,宏都官道即便不及京都商道那般,将铸路工艺改良到当代的极致,那也能担全国第二的名头。这条路如果坏成这样,朝廷里不会收不到讯息,相爷也不会还让自家这一行人往宏都借路。
行上宏都官道不到半个时辰,末尾那辆马车上载的中年郎中就忍不住下车吐了第二回。
望着额头起了一层细密湿汗,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健康起来的中年郎中,脚步虚浮地回到车上,赶车的车夫不禁在心里有些怀疑:他这自己都还是医者,怎么身体会这么差呢?这是受不得片刻折腾啊!
而看见这一幕,坐于中间那辆马车上负责赶车的高潜忍不住掀开背后的布帘,有些担忧的看了一眼坐在车里头的岑迟。
还好,虽然那中年郎中看似很难承受车行路上的颠簸,但身体正被慢毒一丝丝侵害的岑迟却像是对颠簸没什么感受一样。
觉察到车门处忽然一亮,原本闭目靠坐在车内的岑迟睁开眼,正好看见高潜侧过脸投进来的忧虑目光。岑迟的眼中浮现一丝疑惑。但并没有开口说什么。
高潜看出了岑迟眼中的疲倦,忍不住轻声相询:“离京渐远,道路也逐渐变得崎岖。颠簸了这么久,先生有没有哪里感觉难受?要不要咱们停车,待你歇一会儿?”
后头马车上载的那位郎中下车吐了两次,一行人自然也因此停顿了两次。这一不太妙的状况,岑迟即便没出声问过,也是能感受到的。
听到高潜关切的声音,岑迟却没有立即回复什么,他只是微微一摇头。深深一个呼吸后,慢慢挪动身子靠到车门口。
高潜看见这一幕,还以为他也被马车颠得要吐了。心下微沉,正要喊一旁的车夫来照应着,却见趴在车门处的岑迟只是在观察车轮下的路况。
见岑迟的脸上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高潜迟疑了一下,忍不住问道:“先生有什么发现么?”
岑迟收回了投在路面上的目光。倚在车门边,脸上留着份疑惑,淡然说道:“官道走马,颇奇怪啊。”
在当今世上,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但大型商队也可以拥有一支数量不少的马队。并且需要时常四处走动,也因此会在路上留下群马经过的足迹。然而看这宏都官道路表的损坏程度,又不单纯像是商队经过所造成的结果。
除非数千骑。否则难成此祸。在这样的坚硬路基上,要走马,则马足必须要钉铁掌,否则对马的脚力伤害极大。如果是养马为生的马场主在赶马经过此地,应该不会选择走官道。除非是各方面配备都齐整的军马………
想到此处,高潜不禁诧异道:“此地离京不远。军方的人不可能会在这片地界上乱动吧?”
“白芦泊也有军方的人呢。”岑迟说完这句话,开始慢慢往车里挪。倚到车内柔软的丝囊团枕上,他深吸了口气,又说道:“这几天差不多是他们北归的日程,或许他们恰好是在我们前面过去的。”
他的话刚说完,最后一个字的音节还没落下,就忽听车外传来一声叫唤:“高老大,下雨了!”
唤声突然而至,高潜下意识的朝声音来处偏了偏头,但他很快又回转过头来。
对于岑迟刚才说的话,他本来是有自己的看法,但考虑到忽然变天了,他必须重点处理车外的事,便只对车内的岑迟说道:“先生安心休息,其它事由在下照看。”
岑迟闻言只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因为高潜刚才停下自己驾驭的这辆马车,所以前后那两辆马车紧接着也停了下来。高潜起身跳下车,就看见前后两车的车夫也下了车,正抖开一张油布往马车顶上盖。
考虑到此行路途遥远,在出发时,相爷命仆人为马车配备了一些应急工具。三辆马车各自在车体背面装配了一个夹层,除了各放了两张隔水性很强的油布,还有一些其它诸如刀匕绳索之类的工具。
高潜跳下车后,并没有像其他两个车夫那样,去拿自己这辆马车夹层里备用的油布,他只是抬眼看了看天色。
阳光犹在,以至于雨虽落下,他却没有提前察觉。而待他仰头一看,就见一片阴沉雨云大致罩在头顶位置。
这片雨云并没有在整个天空绵延,所以天气变得半天晴半天雨。那雨滴似乎也因此变得稀疏了,落下地面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雨滴则到达不了地表,在空中就被阳光蒸掉了。
高潜迟疑了一下,然后他走去前面,登上了为首的那辆马车。见车夫把油布盖好在车顶,他便示意那车夫去中间,两人这算是换了车位。
首车的车夫开始给第二辆岑迟所在的马车盖油布,而坐上首车的高潜则从衣襟里侧摸出一只信封。
这信封的材质是泡过桐油的纸,防水性极好。高潜从信封里抽出一张叠了数道的纸来,展开那张纸,上头线纹纵横,只有渺渺几个蝇头小字,分散点缀。
这张纸,实是一张地图。
在当今社会,无论南昭或是北雁,对地图的管控都是很严格的。学者当中,非御用之人,也少有敢高调钻研全国地理的人。
不过民间对旅游有需求的人毕竟很少,即便存在这样的人,大抵已经习惯了一边走一边问路。民间对地图的需求普遍不高,再加上朝廷的限制,能有一张可靠的地图在手,若非有谋逆之心,那便间接表示持有者的身份特别了。
高潜铺开在手的那张地图,画得非常细腻,但并非托相爷的便宜,从军方讨得,而是相府诸多宾卿中,一个名叫卢舍的人精心绘制而成。
画地图这种事,寻常人做不来,也多会因为国朝的某些制度,对此事心存顾忌。相府养着的奇人异士不少,卢舍算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位,但相府一直对卢舍还不错,便是因为相爷知道他有这一项需要在平时十分谨慎隐藏的本事。
卢舍的这项本事,轻易不能表露出来,否则于他、于相府都会存在不利。卢舍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点问题,所以一直以来都很隐忍,看样子他像是在相府吃了好些年闲饭。…
前几天,相爷单独约卢舍谈了一场,终于要启用他的这项特长,为的是岑迟西走求药的事。同时相爷还透露出一种欲求,如果将来有可能,会试图将那毒名远播的毒医接回京都。
有此使命,卢舍觉得自己为相爷效劳的机会到了,便搬出自己收藏多年的地理笔迹,竭尽所能的绘制了一幅地图。
此图绘得详略得当,极为细腻,连看过军方地图的相爷在见了卢舍绘制的地图后,都暗暗心惊。
若不是这张地图太过精细,倘若流走出去,会招来祸患,这次岑迟西行,相爷也不会将自己最信任、也是十家将中最强者的高潜派出陪同。
出发前夜,相爷召了高潜,除了叮嘱他一路上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琐碎事的注意处,还布施了一条附带命令,便是待高潜到达目的地后,就将此地图毁掉。
扫视着手中展开的地图,相爷的那条命令在高潜脑海里快速掠过。
高潜不了解要绘制一张地图,需要耗费多少心力脑力,他只知道要严格遵守临行前相爷交托给他的命令。尽管他很快也感觉到,这张地图细致得近乎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绘图者的眼睛,他也不认为自己在需要毁掉这张地图时,会为之惋惜。
相爷的命令重逾一切!
片刻后,高潜将地图折好收回,他心中已经对接下来要走的路线方位有了清晰概念。
此时后头两辆马车的防雨事项都已完备,雨似乎还稍稍下大了一些,高潜取出挂于车内壁的斗笠戴于头上,接着扬动手中鞭子,一行三车重新启行。
官道预料之外的坑洼不平,天上又忽起阵雨,给车行速度造成不少影响。高潜估摸着自己这一行人无法在预定时间到达宏都,便从地图上寻了个中途落脚处。
在宏都官道上继续行出半个时辰,高潜领头,带马车拐入了靠右手边的一个岔道,准备在宏都东南角相邻的土坨镇宿夜。
。
(455)、军方的足迹?
调转方向行上通向土坨镇的岔道后,高潜觉得很奇怪,因为路面又变得平坦了很多。
严格算起来,这条岔道也属于官道行列,但区别在于是官道的辅道。辅道通行率没有主官道频繁,因而官方检修的概率也被精简,但相比起来,此时辅道的质量却比主道优良许多。
路变得好走了,高潜心里对岑迟的担忧,得以稍微放下了些,也就能分出心力思考别的问题。
思及岑迟刚才简略说的那几个字,高潜心里本来在刚才就要与岑迟讨论的那个疑惑自然又冒了出来。
宏都官道与京都官道对接贯通,是两城相连的主要路径,难道那道路上的点点坑洼,真如岑迟推测的那般,是白芦泊驯马场迁移后造成的结果?
可如果真是这样,驯马场往年回归北大营,都是直线向北,那条路都已经走熟了,如果绕宏都借路,北归的路径就会像一根张满力的弓弦,但地面上被路径相连的两个地点却不会像弓骨那样缩近,这一绕不知要多消耗多少时间和人力。
只看地上留出的痕迹,这一趟过去的马匹数量定然不少,何苦折腾?
尽管高潜对这个设想心存颇多质疑,但琢磨到最后,他认为此事与自己的行程没有什么太大关联,便没有再在这件事上多费头脑。
土坨镇名副其实,镇子的地理环境较为平坦,没有山峦,树木也稀疏。但实地细致看来,又并非是绝对的一片坦途,因为在土坨镇地界周边,入眼最多的便是一个一个土丘,宛如一锅微微沸腾的面糊。表面鼓起一个个没有破开的气泡。
如果这些土丘再小一点,那外来人陡然一眼看向土坨镇,怕会以为自己是进了什么坟地里了。不过,自然造物者的手段之奇特,阅历稍广一些的人都能理解。天大地大,何故有的地方山高穿云、切河成瀑?皆是天地自然的循环力造就。
而土坨镇本地的居民早已经见惯了这些,并不以为意。镇上居民除了合众人之力,掘移了几个土丘,整出一片平地,建成属于小镇自己的集贸地。其它地方便多是挨着土丘开垦的农田。因为土丘总会遮蔽一些阳光,影响农产,所以这些农田分布的很凌乱。
土坨镇占的地形原本近似一个圆。因为两端通路,渐渐的挨着路又发展出一些铺面,聚集一些做小生意的人,圆形小镇渐渐拉长成一只瓠子。但很明显的是,镇子向北的方向没有向南的方向宽阔。也许是因为南下的人比北上经过的人要略少一些的缘故。
长瓠子形状的小镇两端恰好各有一家客栈,这算是对南北两个路口的旅客进行截留了吧?高潜没有想太多,他是不担心在这地界上会遇到什么强人的。再者,这儿离京都并不远,也不大可能出现那种恶劣民风吧?
虚晃一下手中马鞭,在土坨镇南头客栈伙计疑惑着的目光中行过。高潜带着一行三车,住入了镇子北头那家客栈。
高潜心里所想的,只是因为住在镇子北头。明天方便出发。
尽管他在进入镇子口时,不见市面有多少路人,但他不敢保证说,明早再出发时,镇子上会不会恰好碰上赶早集。如果挑在那个时候赶车穿过集市。想想还不如今晚就准备好。
因为下雨的缘故,天色似乎也比平时暗得早了些。无事可做,便只能多放一些心思在准备事宜上。…
可能镇北客栈的生意不太好,客栈里很是清冷,没有别的客人不说,连充人数的伙计都很匮乏,整座客栈里就两个跑堂的。
不过,或许也是因为生意清冷的原因,忽然见这么一大主顾放弃了南面就近的客栈入住,偏选了自己这家,镇北客栈的掌柜脸上堆满笑容,竟有些许是发自真情,令高潜看了也感觉到了一丝暖意。
马车就停在客栈后的草棚下,小镇僻陋,客栈放马的棚子外连一圈院墙都没设,看似不太安全,但高潜仍是不太在意。
小镇居民人数就那么多,偏安一隅生活安宁,混杂得了多少贼类?至多搞些小偷小摸,有的小地方民心团结,若存在这类小贼,在自家村子里就办了,贼寇反而不喜欢在这类地方作案,他们比较喜欢去混居着富贾又人心比较冷漠的大都城,这也是贼之逻辑。
倘若真不幸被偷,高潜拿着丞相给的信鉴,可以取用西陲所有最低至县级钱庄的银子,绝不会因为被盗而陷入困境。
安置好草棚下的车马,又留了一个车夫在马车里,高潜取出放在车里的短刀,走回客栈,矗在岑迟宿住的客房门口,便不动了。
一个客栈伙计行过他面前,他只是目色微动。那伙计瞧见他像老人拄杖一样按在身侧的那把刀,虽然刀锋有刀鞘包裹,但那伙计还是禁不住眼皮一跳。
客栈伙计朝高潜堆出一个笑脸,高潜脸上则没什么神情变化,那伙计很识趣,没有开口多说什么就走开了。
过了片刻,还是刚才路过高潜跟前的那个伙计,他回来了,手里还搬着把椅子。
轻轻将椅子放在高潜身旁,那伙计犹豫了一下,终于轻声开口说道:“客官,你坐下歇歇吧。”
“谢谢。”
高潜终于对这位客栈伙计开口,很礼貌,但语气中没有太多感**彩。
客栈伙计见状也只能是笑了笑,不再说什么,默然离开,并且心里还打定一个主意,轻易是不会再‘路过’这处房门口了。
高潜扫了一眼脚边的椅子,丝毫没有挪步。
客栈里今夜除了他们这一行几人,便没有别的客人了,所以高潜这样矗在门口,并不会妨碍任何人。客栈掌柜的识得出从马车里走出的那个年轻人脸带病容,所以对于他的仆从彻夜守候的行为,也不会过于感觉意外。
夜至亥时,客栈掌柜的心存记挂,来问高潜需不需要夜宵。在被高潜婉言谢绝后,客栈掌柜的便招呼了两个伙计,关好大门打烊,很快他们也各自安歇去了。
在布满小坑的宏都官道上颠了将近一个时辰,那同行的郎中在厚实软和的床上平躺下身,心神放松舒缓后,很快就睡着了,同屋的车夫随后也鼻息均匀起来。
站在岑迟门口的高潜睁着眼,目色如定,但眼里丝毫没有睡意。可是他亦感觉背后隔着一道木门的屋内,岑迟似乎也还没睡。
从离开相府开始,坐在马车中的岑迟就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的虚弱状态,到了夜间无法睡实,也属正常。至于他那不太平顺的呼吸节奏,很可能是中毒的原因所影响。
想到事情的这一重,高潜再次感觉到寻药之事的紧迫,但他很快又将这份浮动着的心绪压抑下去。多年随侍在相爷身边,让他的神经脉络也受了些许影响,时常隐隐告诫自己,越是在紧迫之时,所有行动越是要尽可能脱离个人情绪浮动的不良挟持。…
可就在这时,背后屋内忽然传出一声异响,又让他心绪浮动起来。
异响的开始,声音并不大,但随后,屋内忽然迸出什么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高潜终于按捺不住,准备推门而入,但在他手掌按上门板时,他又迟疑了。
“先生,发生了什么事?”隔着房门,高潜问询了一声,又屈指在门上扣了几下。
过了一小会儿,屋内才传出岑迟的回声:“我没事,是高潜么?”
高潜闻声收了眼中迟疑神情,这才推门进屋。
岑迟的房间里没有点灯,屋外走廊顶上挂着油灯,灯光从门口映入屋里,高潜借着这点光,首先看到的是地上滚落的两只茶杯。
他的目光前移,接着又看到窗旁的桌子上,搁着一套茶杯的托盘移到桌子边沿,腾空了一半,看起来也是岌岌可危了。而那青花桌布也歪斜到一旁,皱到一起,露出半边桌面。
随后,高潜才注意到趴在窗台上,侧身向他看来的岑迟。
屋内一应事物映入眼中,高潜脑海里很快就有了一个概念,大致情况就是岑迟下床后扶着墙往窗台走,在这个过程中不慎拽到桌布一角,将桌上的茶杯掀到了地上……只是他半夜里为何要往窗边走?
高潜拿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吹亮,点着了桌上的油灯,又捡起跌落地上的茶杯,放回桌上托盘里,这才走近岑迟,同时问询道:“先生有事,为何不叫我来帮忙呢?”
“我没什么事。”见高潜是要来扶自己,岑迟摇了摇头,直接拒绝了。
缓了口气,岑迟以目光指了指窗外,又说道:“本来就没什么睡意,躺下了也是一直干睁着眼。刚才忽然发现窗外的夜空有些奇怪,便忍不住起身看看,没有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行动不如以往灵活了。”
听他这么一番说明,高潜旋即也朝窗外看去。他习武多年,内息精纯,使得视听感觉比寻常人更敏锐,一眼就看出了窗对面天边的异样。
窗外雨已停,但天空的云层似乎比白天密集多了。有岑迟的提示在前,高潜对那抹异样又加了几分注目力,就见无月无星的深沉夜色里,天边有一块地方是明亮的。
=========
PS:瓠,hu,四声,瓠子是一种蔬菜,长形,口感有点像葫芦。
ˇ
(456)、改扮成青衣小厮
初时看见那点光,高潜只觉得有些眼熟。 他曾受命于丞相史靖,做过一些在夜间侦查的事,经脑海里搜索一番后,他很快便得出了一个设想:那似乎是什么群体在露营。
高潜又回想了一下自己刚入住这家客栈时,对周围方位的观察与掌握,他在改行岔道进土坨镇之前就在质疑的那个问题,渐渐又浮现于脑海里。
但高潜没有将这份想法说与岑迟,尽管最先因这个设想而质疑的人正是岑迟。
高潜很快就收回了远远投出窗外的目光,侧头看向岑迟,温言说道:“夜已深了,先生还是早些歇息吧。”
岑迟看样子是不太想躺回床上去的,但他看此时情形,似乎也没有什么事可以拿来打发时间了,便只能依了高潜的劝言,躺回床上。
高潜关好窗户,就要出屋。注意到门口外摆着一把椅子的岑迟又忽然叫住他,劝道:“明天还要赶路,你也早点歇息吧,不用守着我了。”
高潜本意是要守在门外一夜,闻言正要开口说些什么,就听岑迟又劝道:“白天要面对的事,远比寂夜繁多,你晚上不休息怎么行?说实话,我们这一行向西,路上很多事都得你判断拿主意。我现在就是感觉浑身有些麻木,躺着不动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你不能为了些许细节疏忽大局。”
高潜踌躇起来,岑迟则并没有再多劝什么。
过了片刻后,之前犹豫不决的高潜算是自己劝服了自己,神情一缓,对岑迟说道:“我的房间挨在隔壁,先生如果有需求,只管喊一声。我晚上不会睡得太沉。”
岑迟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高潜吹灭桌上的油灯,出屋去了。
待房门关上,躺在床上的岑迟便坐起身来,目光盯向那已经关上的窗户。
他陷入思索当中,在近乎不存在一丝光线的房间里,他脸上的神情模糊了,一动不动的坐在床头,他只像一尊石塑。
……
一夜安睡无梦,醒来时莫叶只觉得这一晚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