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封神大天王-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敖光哑然失笑。摇头道:“愚兄还以为是何事,原来是要找件兵器,这在容易不过,贤弟稍候。”
说罢,他转头唤道:“龟丞相何在?”
一旁的龟丞相出班施礼道:“老臣在此。”
敖光吩咐道:“龟丞相,你即刻亲自到孤的兵器库中,将最上等的兵器取几十件来,任由袁野贤侄挑选!”
“老臣遵旨。”龟丞相答应一声,摇摇摆摆地走出殿去。
袁野见敖光如此慷慨,急忙上前再三拜谢。
敖光摆手道:“此不过小事一件,贤侄不必如此客气。”
众人在殿内等了片刻,便听到外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响,抬头看时,却见龟丞相当先入内,身后跟随着一班鲸力士,或扛或抬地将几十件各色兵器送上来,在大殿的地上横七竖八地摆了一片。
敖光用手向下一指道:“袁贤侄,你尽管挑选,看中那件拿去使用便是。”
袁野再次道谢,起身走到殿中,低下头仔细观看。他见这些兵器样式各异,古朴厚重,宝光内敛,显然都是不可多得的神兵利器。
看了一阵,他用脚尖轻挑,将一条丈二长短、杯口粗细的银杆朱缨长枪踢起来捉在手中,轻轻掂了一掂,眉头便微微一皱。随即用右手抓住长枪尾端,左手顺着枪杆一捋,看起来丝毫未曾用力,却将长枪完成一个弓形。继而双臂向内一合,居然将长枪弯成一个不甚规则的圆圈。
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袁野将手松开,那长枪重又弹得笔直,看来质地确是绝佳。但袁野已经失去兴趣,轻轻将此枪放下。
座上的敖光看得眉头直跳,他可是知道这杆以深海千年寒铁混合珊瑚精金锻造的长枪足有三千斤分量,在袁野手中却成了一件随意弯曲的玩具。真不知这小子遇到怎样的机缘造化,实力竟变得如此可怕。
袁野随后又试用了几件兵器,什么钢叉、大刀、铁锤、画戟都拿起来耍了几下,却没有一件合乎心意。好半晌后,见再也没有能看上眼的东西,他转回身来向着敖光施了一礼,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伯父,这些兵器小侄都用的不大顺手,尚乞另寻两件来用,若是有分量更重些的最好。”
敖光刚刚将话说得太满,此刻竟拿不出一件可以给袁野使用的兵器,脸上未免有些不好看,转头对龟丞相道:“龟丞相,你再去兵器库内,务必要挑选出一件袁贤侄能用的兵器来!”
龟丞相面上现出为难之色,犹豫片刻后,向敖光拱手道:“陛下,老臣有一事禀奏,请借一步说话。”
敖光微微一怔,向李靖告罪后与龟丞相来到殿外。
龟丞相凑到敖光近前,轻声道:“陛下,此间摆的已是兵器库中最上乘的一批,起码那柄方天画戟已是所有兵器中最沉重的一件。这些袁公子尚看不入眼,其他的不拿也罢。”
敖光皱眉道:“李贤弟少有向孤提出要求,此次不过是为晚辈讨一件兵器,若是不能做到,却教孤颜面何存?”
龟丞相道:“老臣倒是想到我东海早年间收藏的一件宝物,若是那袁公子有本事拿起来,不妨就送他做件兵器。”(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二百四十三章定海神珍,如意之宝
听了龟丞相之言,敖光精神一振,忙问道:“龟丞相所说的是哪件宝物,孤怎不知晓?”
龟丞相笑道:“陛下忘了,在我东海海藏之内,有一块定海神珍铁,不仅分量十足,铁质亦属绝佳。何不便将它送与袁公子,由他自行改造炼制成合用的兵器,岂不甚好?”
敖光鼓掌道:“若非龟丞相提醒,孤却是忘了此物!甚好,孤便将此物送与袁贤侄。”
计议已定,敖光转回来对李靖道:“袁贤侄如此神力,寻常兵器怕是不合他使用。方才愚兄忽地想起我东海还有一件宝物,乃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用来测量江海深浅之用的一根定海神珍铁。只是此物分量极重,搬运不易,还要请贤弟与袁贤侄随我亲自走一遭。”
李靖听到敖光不用自己旁敲侧击,便主动提出这件事,登时大喜道:“难得兄长如此费心,烦请指引道路。”
当下敖光在当先引导,领着李靖和袁野绕到水晶宫后面的一处海藏,手指前方竖立的一根黑黝黝柱子道:“贤侄你看,那便是神铁,你可去试一试分量。”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线缘分牵引,袁野的目光一落在那柱子上便再也移不开,他加快脚步走到那柱子跟前,见那柱子是浑铁之质,约有斗来粗细,两丈余长。他将一双长臂展开,环抱住柱身用力向上一抬。在一阵隆隆闷响声中,那柱子的底部登时离地数尺。
袁野又轻轻将柱子放回原位,转头对李靖道:“叔父。这家伙的分量倒是正好,只是尺寸不大合适。要短些细些才好。”
话音未落,那柱子立时便短了数尺。细了一围。
“这是……”敖光看得一呆。
袁野看到敖光神色有异,再回头去看那柱子,登时发现这变化。他本是极其伶俐之辈,心中立时便有了忖度,便试着又念道:“再短些,再细些。”
这一次那柱子便在他目光注视之下收缩变小。
袁野心头狂喜,嘴里连声念诵,不一会儿那柱子便缩成了一根八尺长短、鸡卵粗细的一根铁棒,拿到手中时。见这棒两端各有一道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靠着其中一头的金箍下面镌刻这一行小字,乃是“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
“好一个如意金箍棒!”袁野发一声长笑,便在空出来的海藏中摆个“举火烧天”的起手式,随即将自己融合袁洪和李靖两人之长自创的一路棍法施展开来,将方圆百丈之内的一片空间搅得风雷激荡。
李靖摇头失笑,唤道:“不要只顾耍疯了,得了如此趁手的兵器。还不快来拜谢你伯父!”
袁野闻言忙收了棍势,抢步来到敖光身前下拜,诚心实意地道:“伯父赐宝之德,小侄没齿不忘。日后伯父但有吩咐。小侄定不辞犬马以报。”
敖光见那宝物如此神奇,初时也颇有些肉痛心痛,不过他和李靖的关系非比寻常。食言而肥的事情是绝计做不出来的。何况一件宝物被自己当作废物弃置多年,如今遇到袁野才显现出神奇之处。说不定正是物遇其主。再者说来,能与袁野这个修为稳稳踏入脱胎之境。潜力无穷,前途无量的晚辈拉近些关系,以此宝物作为代价也不能算赔本。想到此处,他便也心平气和,含笑道:“此乃天意所属,若非贤侄与此宝有缘,也难发现其有如此神奇变化。”
三人相携返回龙宫正殿,敖光传令重开酒宴,庆贺袁野得宝。霎时间,诸般玉液琼浆、珍味仙肴罗列案上,宾主觥筹交错,尽欢方散。
李靖和袁野告辞后回转汴城。两人走进府门,迎面正遇上李青璃向外走来。
袁野兴冲冲地捧着金箍棒跑上前去,笑道:“青璃姐,来看我刚刚到手的好宝贝!”随即便将金箍棒变大又变小地演示了一番。
李青璃脸上虽现出笑容,却是颇为勉强,支支吾吾地随便答应几句,便即转身匆匆而去,神色之间颇似躲避洪水猛兽一般。
袁野的满腔热情被一盆冷水浇得一片冰凉,僵立在原地半晌无言。
李靖看在眼里,微微皱眉后走上前拍拍袁野的肩膀道:“这丫头不知闹得甚么别扭,你先去休息,待我去找她来问一问。”
“多谢叔父。”袁野施了一礼后怏怏而去。
李靖转到后园,却见李青璃正独自坐在园中的荷花池便发呆,当即走到近前,在她的身边坐了下来,目光注视着水中随风袅袅起舞的白莲青叶,淡淡地问道:“你究竟是谁?”
李青璃身子微微一颤,转头看向李靖,沉默半晌后嗫嚅道:“我以为爹爹你永远不会问我这个问题。”
李靖脸上现出苦笑,叹道:“为父也希望自己不会问到这个问题,而你也一直是那个无忧无虑、终日嘻嘻哈哈的小妞妞,只可惜你人长大了,心事也多了起来。不过有一点你一定要明白,既然你已经唤了我一声‘爹爹’,便永远是为父的乖女儿。无论你面临任何事情,都应该对为父坦诚相告。”
两滴晶莹的泪珠从李青璃的眼角滚落,尚未流至腮边,便化作点点细碎青光消散。她轻轻地将头靠在李靖宽厚的肩头,口中如自语般喃喃道:“在无尽遥远的远古时期,这一方世界的主人是一群以‘神族’自命的生灵。他们的族群达到三千之数。每一个神族都是一出生便拥有本族特有的天赋神通。在成长过程中修习了本族秘传的神通秘法之后,一俟成年,举步可追风逐日,反掌能移山倒海,强大无比。而原来的我,便是以机巧造物之术称冠三千神族的‘墨族’族长最小的女儿。”
“原来青璃你居然有这么大的来头。”李靖笑道,又问,“那你有因何变成了如今的宝镜之灵?”
虽然时隔无数年月,李青璃的脸上仍现出一丝惊悸之色,缓缓地道:“那是因为当初我的肉身被人斩灭,不得已施展了我族中的‘融灵秘术’,将本命元灵与随身的一面宝镜相融,才变成了如今的形态。”
第二百四十五章远古之秘,神魔之争
李青璃的声音缥缈悠远:“天地万物,阴阳相生。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宛若双子相伴而生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同样生活这一群生而强大的生灵,族群亦有三千之数,不过却是以‘魔族’为名。本来两个世界自有屏障分隔,互不相知亦互不相扰。直到魔族中的最强者——魔祖罗睺偶然间试演最强神通‘破天一击’时,竟击穿一条贯穿世界障壁的通道。
“魔族本性好战喜杀,又探知我们的世界远比他们的世界丰饶,不久便在罗睺的率领之下跨界而来,要将我们这一方世界据为己有。三千神族在当时的第一强者盘古神王的率领下,与入侵的魔族展开了一场绵延万载的大战。在这场惨烈至极的大战之中,双方死伤无数,一个又一个原本盛极一时的强大种族就此灭绝。
“我便是在其中的一次战斗中身陨,被迫借助融灵秘术转为法宝形态生存。后来我寄身的宝镜一直被父亲带在身边,因而也亲身经历了后来的连场大战。虽然当时我的灵智消磨大半,但宝镜却将身周的一切都记录下来,随着我灵智复苏,这些记录也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我的记忆之中。
“那一场神魔之争最后以两败俱伤而告终结,三千神族与三千魔族几乎伤亡殆尽。甚至神王盘古与魔祖罗睺也落得同归于尽的结局,一个肉身被毁只余元灵,一个形神几近全灭,只留下一条凝聚了‘破天一击’最强神通的右臂。
“盘古神王的元灵耗尽最后的一点力量做了两件事。一是将罗睺破开的两界通道封禁,一是将罗睺那坚固至万劫不灭的手臂一分为四分别镇压。之后便陷入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复苏的长眠。
“经此一战。所剩无几的神族不复为世界之主,倒是原本被神族视为猎物的蛮荒凶兽渐渐坐大。几次动荡之后。我墨族最后一名族人丧身在一头凶兽爪牙之下,我寄身的宝镜就此深深埋藏,直到我灵智复苏遇到爹爹你。”
听李青璃将一段史诗般宏大浩荡的历史娓娓道来,李靖不觉心旌摇荡,一时沉默无言。好半晌后,才问道:“既然你已经恢复记忆,是否要恢复原来的姓名?”
李青璃转头望着李靖,认真而坚定地道:“如今的我已是再世之身,早不复为墨族公主。因此我只会是爹爹你的女儿李青璃。”
“好!好!好!”李靖连说三个好字,旋即又问道,“那么你和袁野之间又是怎么回事?自从得知他通臂猿猴的身份之后,你便显得很不对劲。”
李青璃脸上现出极度矛盾纠结的神色,轻轻咬住下唇,显然是在心中挣扎了好一会儿之后才道:“当初盘古神王将罗睺右臂一分为四,但罗睺神通已至不灭之境,他的右臂又是一身最强力量所聚,本身已自具一丝灵智。在被分割之后竟化作四个奇异的生灵……”
“混世四猴!”听到此处,李靖终于明白问题所在,震惊之余又大为头痛,“袁野这通臂猿猴不过是罗睺一条手臂的四分之一。如今又已拥有自己的心智,难道还会掀起什么风浪么?”
李青璃摇头道:“这一点我也无法肯定,以当年我的身份修为。也无从猜度罗睺的境界,但以盘古神王之能也无法彻底毁灭罗睺手臂。只能将其分割镇压,若是那混世四猴有朝一日重聚。会发生怎样可怕的事情谁都无法预料。每每想到此事,我便不知该如何与他相处。”
李靖沉吟道:“青璃,为父以为此事你实在做得差了。将来如何,尚是未知之数,若是因此便疏远袁野,甚至斩断你们之间的这段缘分,你不觉得对他太过不公么?而起相比那只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我倒更愿意给与我们朝夕相处,已如家人般亲近的袁野一些信任!”
这一番话如晨钟暮鼓在李青璃的心头回荡,登时使得多日来的迷茫与矛盾一扫而空。其实以她的聪慧,早该想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当局者迷才在不知不觉间钻了牛角尖罢了。多日不见的笑容浮现在李青璃的脸上,她偎在李靖的身上甜甜地说了一句“谢谢爹爹”,随即站起身来,如一只欢快的小鹿般轻盈的向园外奔去。
“你去哪里?”李靖在她身后愕然问道。
李青璃头也不回地答道:“方才那小猴儿手中的宝贝我未曾看清,现在要去找他讨来好生把玩一番!”话音未落,人已一溜烟跑得不见踪影。
被孤零零丢在荷花池边的李靖呆了片刻,苦笑叹道:“果然是女大不中留。做老子的费了这许多唇舌为她开解心事,而她消除心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却是去见情郎!”
在李靖平息了家中的这场小小风波的同时,中原大地上却掀起了滔天巨澜。由于李靖已斩了余元,并将化血神刀与虎魄魔刀融合为一,余化已失去依仗;又镇压法戒,破了他万刃车的术法,韩升、韩变未得传授,所以姜子牙在汜水关原该遭受的劫难尽都消于无形,轻而易举地斩将破关而过。但在界牌关前,却再不敢前进一步,只因在关外早已布下了号称当世第一杀伐之阵的“诛仙剑阵”。
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又回到原来的轨迹之上,老子与元始天尊亲临,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齐至,对上势单力孤的通天教主,便有诛仙剑阵在手,终究是寡不胜众,不仅大阵被破、四剑被多,连掌门弟子多宝道人都为人所虏,一教之主的颜面丢个干净。
羞愤交加的通天教主自去紫芝崖祭炼“六魂幡”,准备依仗这宗左道异宝暗算几个对头,借此扳回颜面。
姜子牙轻取了失去诛仙剑阵障蔽的界牌关后,在穿云关遇再次出世的吕岳,身遭瘟癀之厄,在潼关奉余化龙之子余德,又受痘疹之灾。所幸他有师门为强大后援,每遇灾厄便有人前来献计献策,消灾解难后连下此两关。
第二百四十五章八百诸侯会孟津
姜子牙攻占潼关之后,万仙阵之战,截教一败涂地,由万仙来朝的极盛之况急转直下,不仅弟子死走逃亡殆尽,连通天教主本人也被前来调解纠纷的道祖鸿钧带走关了禁闭。
此后姜子牙兵进临潼关。依旧是因为李靖的影响,在原来轨迹中教导小将卞吉术法并授以“幽魂白骨帆”的法戒早早地被李靖镇压入宝塔之内,如今的卞吉只是一个随父亲学过几天武艺的寻常武将,自然难敌姜子牙麾下门人勇将。一场大战之后,成汤一方众将或死或俘,临潼关随之易手。
再后面的一关为渑池县,当初接替张奎驻守渑池的却是邓昆、芮吉二将,此二人本就与纣王离心而仰慕文王姬昌之德,其中的邓昆又与黄飞虎有姨表之侵,彼此间早有默契,周军方到城下,两人即刻易帜、开关、出城纳降,姜子牙兵不血刃轻取渑池。
周军随后渡过黄河,屯兵于孟津。先前纣王得知姜子牙兵锋极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曾在朝歌张榜招贤,以袁洪为首的梅山七兄弟揭了榜文,又在纣王面前略显神通。纣王观看梅山兄弟的手段之后大喜,当即封袁洪为讨逆大元帅,余者皆为大将,整顿了几乎是成汤最后一点家底的二十万人马,扼守孟津前的咽喉要地以阻周兵。
姜子牙初时不识梅山兄弟的出身和手段,着实折损了不少门人部将。所幸的是邬文化和高明、高觉如今都在李靖的麾下,无形之中使得周军免除了几次伤筋动骨的大败。到后来杨戬借来云中子的照妖鉴,照破七怪真身。以生克变化之法将袁洪之外的六怪一一斩杀,而袁洪自己也在女娲娘娘借给杨戬的“山河社稷图”中束手就擒。最终命丧与陆压的斩仙飞刀之下。
消灭了成汤掌握的最后一支大军之后,姜子牙并未着急进兵攻取朝歌。而是以文王姬昌之名,遣使者分别传书于北方的李靖、南方的鄂顺与东方的姜文焕,邀请他们各自率治下二百镇诸侯齐至孟津,会盟之后同讨暴君。
南伯侯鄂顺第一个响应姬昌,率二十万人马攻破三山关,直抵孟津与周军合兵一处。而后是东伯侯姜文焕,本来他被老成善守的名将窦荣扼守游魂关难以寸进,不过近来得到两位高人相助,斩杀窦荣及其妻彻地夫人。姜文焕破了游魂关。亦率二十万人马来孟津会盟。到最后差的就只是一个雄踞北方、实力高深莫测的靖边侯李靖。
姬昌久候李靖不至,心中不免有些不安,便先请姜文焕和鄂顺来营中相见,商议进兵朝歌之事。
鄂顺秉性暴烈,在众人面前哂笑道:“本爵素闻那靖边侯李靖为当世英雄,孰料其太过令人失望。天下豪杰云集孟津同讨暴君,偏只他拖延不至,莫不是存了让我们在前面拼杀,他却在后面捡便宜的心思?”
“住口!”姜文焕身后传来一身暴喝。一个亲兵装扮的少年举步跨出,双目射出若有实质的厉芒将鄂顺罩定,“我叔父是何等样人,岂容你这匹夫信口污蔑!”
鄂顺先是被那少年的气势所迫。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但他终究是一方之雄又身经百战,旋即醒悟过来。羞怒交集之下反跨前一步,手按剑柄厉声呵斥道:“尔是何人。竟敢在本爵面前如此放肆!”
“贤侯息怒,”姜子牙甲急忙起身拦在两人中间。先向鄂顺道,“贤侯有所不知,这少年姓袁名野,乃是靖边侯李靖之侄。”
鄂顺神色立时有些尴尬,当着人家的面对其尊长说三道四,却也难怪人家发作。不过纵使知道自己方才的话有些欠妥,他也绝没有向李靖的一个晚辈道歉的意思,只是冷哼一声,表示不予袁野计较便算下了台阶。
“好威风!好煞气!”姜文焕身后又走出一名亲兵,声音却是婉转如莺啼燕语,分明是一个妙龄女子,“小猴儿,人家似乎为将咱们放在眼里呢。”
姜子牙这才认出这亲兵竟是李青璃般的,心中登时叫苦不迭,暗道这位向来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姑奶奶怎地也来了,今日的事情怕是有些麻烦。
果然,听到李青璃的话,袁野将右手一张,手中凭空多了一条八尺长短、鸡卵粗细的金箍铁棒,看似漫不经心地向着地面轻轻一顿,却发出一声轰雷般的震耳大响,以棍头的落点为中心,方圆百步之内的地面竟如水中涟漪般一阵起伏荡漾。震得这百步之内的所有人都立足不稳,踉跄欲倒。
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袁野先环顾四周面容失色的众人,最后盯着面前的鄂顺一字一顿地道:“立即收回你方才的话,否则,某手中这根铁棒可不认得什么南伯侯!”
鄂顺面色铁青,握着剑柄的右手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过度而呈现出惨白之色。他身后的几名亲卫唯恐自家主公有失,一拥而上护住鄂顺,一个个都按着刀剑握柄怒视袁野。
“两位不可作此意气之争。”见这剑拔弩张的情形,姬昌这老谋深算之辈也再坐不安稳,急忙亲自起身,与姜子牙一起拦在两拨人的中间。
看到年高位尊的姬昌亲自下场劝架,姜文焕也不好再坐着看热闹。他也知道能在场众人之中能劝住袁野的只有李青璃,所以走到她的身边低声劝道:“贤侄女莫要造次,李兄只怕不希望你在此弄出乱子。”
听姜文焕提到李靖,李青璃偏着头略作思忖,终于点了点头唤到:“小猴儿,今日且不和他计较,回来罢!”
袁野张扬的气势缓缓收起,冷冷地又看了鄂顺一眼,轻哼一声退回李青璃身边。
那边姬昌也好说歹说地将鄂顺安抚下来,众人重新坐了回去。
姜子牙为缓和气氛,含笑向李青璃问道:“贤侄女,为何你和袁贤侄会在姜侯爷的身边?”
李青璃嘻嘻一笑答道:“启禀伯父,当初我们两个受爹爹差遣到姜叔叔那里办事,后来他大破游魂关,率兵赶来孟津。我想到反正爹爹不久也会来此,便随着姜叔叔一起来了。”
姜文焕连连摆手道:“贤侄女休要吹捧我了,若非你也袁贤侄相助,只怕我至今还被阻在游魂关下。这是你们两个的功劳,何必硬安在我的头上?”
众人这才知道其中还有如此因果,正要问其中的详情,忽有一报事官进帐禀道:“启禀大王,元帅,今有靖边侯李侯爷率北地二百镇诸侯并二十万人马到来,举大营已不足二十里!”
第二百四十六章战朝歌
以姬昌与姜子牙为首,包括心中尚有几分怨气的鄂顺,众人一起出营来迎接李靖。
大家方到辕门,李靖已骑乘黑焰驹,身后跟着六个弟子与三个儿子,先身后的大军一步赶到。
两边的人各自上前相互见礼,很是嘈杂纷乱了一阵子。
寒暄已毕,众人同到中军帐内坐定,李青璃和袁野自然顺势站回李靖的身后。
李靖向众人拱手团团一揖,歉然道:“李靖因有些琐事缠身,故此晚来一步,有劳诸位久候,望乞恕罪。”
姬昌、姜文焕连道无妨,鄂顺纵有不满,却也不便当面发作,只得哼哼哈哈地随着两人应答几句。
姬昌笑道:“如今八百镇诸侯尽聚于此,不日即可起兵入朝歌,清君侧、整朝纲、重塑成汤社稷。”
“大王此言差矣!”李靖忽地起身道,“纣王无道,杀妻灭子,诛戮忠良,残虐万民。正所谓‘罄南山之竹而书罪不尽,扬东海之波而流毒无穷’。其获罪于天,不惟己身遭天之弃,亦使成汤气数到此而终。大王正该上恭天罚,下应民意,诛暴君而再造乾坤,岂有重塑成汤社稷之理?”
姬昌见李靖如此捧自己的场,心中不由大喜,但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反而连连摆手道:“李侯爷何出此言?姬昌世为商臣,岂能行此悖逆之事?”
一旁又有姜文焕起身昂然道:“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昔日尧有天下。其子丹朱不肖,遂禅位于舜;舜有天下。其子商均不肖,遂禅位于禹;禹之子启有德而承父业。其后裔桀失德而为汤放逐,天下复归于商。如今纣复失德,正该由贤者取而代之。此乃顺天之举,何言悖逆?”
李靖和姜文焕既已牵了头,他们所属的东、北两方的四百镇诸侯自然要随声附和,西方的二百镇诸侯亦在姜子牙的暗示下上前进谏。南伯侯鄂顺本来尚有些想法,见此情形亦不得不顺水推舟,领着南方二百镇诸侯上前劝说。
姬昌再三推拒,众人再三进言。彼此相持不下。
到后来李靖索性半是劝说半是威胁地道:“吾等会于此地,无非为立贤明之主而重建太平之世。今大王只是不应,岂不冷了天下诸侯的一片赤诚之心?若大王仍然推拒,大家索性各自散去,日后天下难见太平,尽是大王之罪!”
见李靖将话说到这个地步,姬昌只得“勉为其难”地让了一步,答应暂时代理诸侯会盟的盟主一职,日后之事。还要等拿下朝歌之后再另行商议。
群龙有首之后,近百万大军随着姬昌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挥师西进。前军抵达朝歌之时,后队尚未开拔。军容之壮,可见一斑。
如此非止一日,大军尽抵朝歌。将这座天下首屈一指的雄城里外三层团团围困。
早有人将此事报入宫中,此刻纣王终于暂时从三妖所化的苏妲己、胡喜媚和王琳琅的温柔乡中脱身出来。重开荒废日久的朝会,与众文武商议对策。如今的成汤朝廷之内。文武之才已凋零殆尽,余者若非善于逢迎吹捧的奸佞之辈,便是终日无所作为的庸碌之才,堪当大任者已是一个也捡不出来。
一群人在朝堂上计议半日,却拿不出一个解决眼前问题的有效方略。最后还是纣王拿出几分当年的胆气魄力,拍板决定亲率城内守军出城,打算先凭自身勇力胜上几阵,挫一挫各路诸侯的锐气,而后再筹谋破敌之策。
主意已定,纣王先返后宫,由三位美人服侍着披挂整齐,而后略作温存,安慰三位美人不必担心之后,龙行虎步地出门而去。
望着纣王逐渐远去的背影,三妖彼此交流一下眼神,同时想到了昨日城外那人辗转传来给自己的那个警告:“淹留不去,必罹大祸!”
纣王抖擞精神骑上逍遥马,手提一口飞龙斩将刀,率三万人马杀出朝歌西门。
姬昌早已闻报,亲率众诸侯、将领并一支人马出营来到阵前。
纣王见诸侯齐至,横刀立马向对面喝道:“汝等皆为商臣,乃敢弑杀君父乎?”
李靖冷笑一声,扬声道:“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今日吾等诸侯齐聚于此,非敢弑杀君父,但诛独夫尔!”
此言一出,诸侯齐声喝彩,应和高呼道:“誓诛独夫!”
纣王则羞得面红耳赤,气得七窍生烟,暴喝道:“李靖匹夫,焉敢辱朕,速上前来受死!”
李靖尚未答应,身旁的东伯侯姜文焕见到纣王时,便想到杀父杀姊大仇,早已咬牙切齿、双目喷火,听到纣王向李靖搦战,厉声喝道:“杀一独夫何劳李侯爷亲自出手,待本爵取你首级!”催马舞刀直取阵前的纣王。
纣王见来的是妻弟姜文焕,想起昧着良心冤杀的原配姜皇后,心中不免有愧,但此刻自己身处绝境,已没有退步相让的余地,只得打点精神,舞斩将刀与姜文焕大战。
两人都是最正统的武将手段,完全凭自己的武艺勇力决一胜负。两口大刀上下翻飞,刀光如雪片纷落;两匹战马来回盘桓,奔走似流星飞电。纣王这些年虽沉溺酒色,武艺却未放下,平日里经常舞刀弄剑或卖弄神力以搏取美人倾慕。此刻将这口大刀使开,战到三十回合之后,竟将一个勇力威震东方姜文焕杀得刀法渐乱。
后面的南伯侯鄂崇禹心道:“若能将诛杀暴君这桩奇功拿到手中,日后若要做甚么事情却方便不少。”想到此处,催马舞枪来到阵前,与姜文焕夹攻纣王。
纣王毫无惧色,舒展筋骨,卖弄精神,一口刀力敌二将,居然仍是攻多守少。
姜子牙见纣王于日薄西山之际仍呈凶顽,大怒之下便要传令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