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金融五百年-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手段日益更新,这就像罢工推动机器的发明一样,促进了生产。”
实体经济的劳动基本都属于生产性劳动,金融业(FIRE,Finance; Insurance and Real Estate,即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的劳动大多属于非生产型劳动。由于实体大量转移到落后国家,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产型劳动与非生产型劳动的比例开始下降,实体经济的利润也随之下降。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一路下滑,即便是东亚国家亦然,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也从1984年的40%下滑到30%左右。结果,金融业的利润越来越远离在实体经济中扩大投资、增加产能这样传统的方式,资本也就越多地涌向金融投机。即便是美国从事实体经济的公司,它们利润的很大一部分都依赖于金融投机的利润。
20世纪90年代,美国通过所谓的“新经济”刺激股市,人们的虚拟资本主要以股票为主。2000年网络泡沫经济破裂,股市崩盘后,房地产一跃成为维持美国经济稳定乃至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美联储多次降息,贷款成本骤减,房地产价格猛涨,2006年全美房地产总市值大约是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的200%。
人们都认为房地产价格只会上涨,不会下跌,纷纷贷款投资房地产。而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让美国民众拥有价值更高的抵押品,可以借到更多的钱投资房地产。结果,预期变成了现实,房地产价格越来越高。房产价格的暴涨还刺激了民众的消费热情,拉动了美国经济,网络泡沫破灭的阴影一扫而空。2001~2005年,房地产的红火让就业率提高了40%,而居民金融资产价值则提高了70%。
居民的抵押贷款被房产抵押贷款公司卖给了银行,尤其是华尔街投资银行,比如著名的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公司。投资银行再将抵押贷款证券化,销售出去来赚取佣金。换言之,抵押贷款被看成是保证会给任何拥有它们的人带来一笔笔利息回报的资产。所谓证券化,即一张张对于各笔独立贷款的利息回报拥有索取权的票据可以进入金融市场流通。在格林斯潘执行的低利率政策下,很多金融机构利用廉价的信贷购买这些所谓的抵押贷款债券(CDS),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对CDS进行组合、打包和切分,形成更为复杂的债务抵押债券并被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包括欧洲银行和养老基金以及中国的机构投资者。
根据美国法律,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家信用评级机构享有垄断性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它们被政府的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是全国通用的统计评级机构。债务抵押债券的信用等级便由这三家评级机构提供信用评级。这三家美国公司与华尔街的美国金融寡头统治集团血脉相连。控制信用评级领域正是美国金融寡头集团的权力要素之一。由于CDS的投资风险都被转嫁到证券购买者身上,与创建这些产品的华尔街的金融寡头关系不大,那些评级机构有意调高信用等级来诱惑投资者撒钱。仅2006~2007年发行的9000亿美元次级抵押贷款中,大约有25%被评级机构评为最高级。
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快速增长给房地产市场与美国经济打了一针更为强劲的兴奋剂。房产价格越来越高,投资房产的工薪阶层借钱消费的数额也越来越多。仅在2005年12月,新的住房按揭贷款净增长了1。11万亿美元,使得待偿还的按揭债务上升到了8。6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69。4%。而全美房地产均价15万美元,平均每个房产的抵押贷款却高达3。4万美元,也就是说,消费者人均抵押了房地产价值的20%。
但问题在于,虚拟经济的增长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后,金融资产的暴涨变成了一种投机性、赌博般的借新债还旧债的庞氏骗局。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不再是物质生产或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变成了金融寡头拥有的金融资产或纸面财富的增长,即虚拟资本的增长。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纯粹是一个赌场。这与金融管制本身无关,严格的金融管制就像管理严格些的赌场,无非是创造一个没有欺诈的“愿赌服输”的环境。
赌场终不能长久,一旦有风吹草动,金融资产就会土崩瓦解,整个虚拟经济就会崩溃,将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枪杆子本位制:从伊拉克转战阿富汗
许多年来,美国对中东及其周边地区的横加干涉甚至屡次动武,造成人们有美国石油主要进口自中东的印象。其实,美国石油消费并不依赖中东。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和进口国,本身也是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00年为63。66%,2009年下降到57。69%。美国石油进口的首要来源是加拿大和墨西哥,2009年占进口的32。38%,来自中南美洲、非洲和欧洲的进口量依次占20。48%、19。01%和6。41%。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中东出口石油的比例一直低于西欧和日本,在10%~13%之间波动,到2009年仅占9。5%。2009年,日本石油进口中来自中东地区的却占到84。70%。
即使控制不了石油资源,美国也完全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石油产品。实际上,美国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全球石油资源,打击竞争对手,维持美元霸权与英美金融与工业寡头联合体的利益。表面上看,沙特、伊朗、科威特、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中国等国家的国有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球90%以上的石油资源,这些国家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国家理应获得石油定价权与石油利润。
确实,石油现货价格主要由英国布伦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和阿联酋米纳斯的现货交易价格决定。中国的成品油价即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石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但石油价格主要由期货价格决定,也就是说,石油期货价格决定了石油现货价格。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主要有两大指标,美国的WTI和英国的布伦特。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全称西得克萨斯轻质石油,美国法律规定WTI石油的现货交割只能在美国本土进行,但它却是全球石油定价的基准。所有其他地区的石油价格都是在WTI石油期货价格上进行一个差额增减得到的。
美国的金融机构能以石油为基础资产进行金融套利,赚取暴利。摩根大通、高盛集团、巴克莱银行及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鳄都是WTI石油期货的最大投机者。石油价格的震荡都是这些金融寡头集团兴风作浪的结果。当然,成功控制石油定价权,维持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更是美国统治精英关注的重中之重。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控制中东石油是美国必然采取的政策。“二战”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是各布置两枚棋子——以波斯人为主的伊朗和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从东西两个方向钳制各阿拉伯产油国。但美国人马失前蹄,1979年,美国原先控制的中东两枚棋子之一——伊朗挣脱了美国人的控制。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维国王,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失去伊朗美国在中东仿佛断了一条腿。
在美国人的鼓动下,伊拉克展开了对伊朗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萨达姆与美国有很深的渊源。1957年,萨达姆加入伊拉克复兴党,第二年,他成为美国中情局特工。1958年,亲苏联的复兴党领袖阿卜杜勒·卡塞姆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1959年,萨达姆在美国人的授意下刺杀卡塞姆,但遭到失败。腿部中弹的萨达姆逃离伊拉克,在黎巴嫩、埃及和叙利亚过了4年的流亡生涯。在此期间,中情局为他支付房租,让他参加中情局在贝鲁特设置的特工培训班。中情局在科威特设立了一个电子指挥中心指导反卡塞姆的地下组织。1968年,复兴党头号人物萨达姆的亲戚艾哈迈德·贝克尔夺取政权,萨达姆在美国的支持下成为复兴党内二号人物,担任副总统和安全部门负责人。1979年,萨达姆担任伊拉克总统,执掌大权。
1983年11月26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第114号决策令,主要内容是:美国应尽一切可能来防止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落败。一个月后,当时的美国总统特使后来成为小布什总统国防部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与萨达姆秘密会谈,以落实第114号决策令。会谈期间,正是伊拉克军队不顾国际条约禁令,对伊朗军队频繁使用化学武器之时。此后,美国与伊拉克军队情报共享,美国通过智利的公司向伊拉克输送了数十亿美元的武器,美国一些高级军官甚至帮助伊拉克策划一些战役。里根总统和老布什总统都曾授权向伊拉克出售大量生物制剂,其中包括变种的炭疽和鼠疫病毒。这些都成为伊拉克制造生化武器的最主要来源。
1987年,伊拉克的一枚导弹误中美军驻于波斯湾的一艘驱逐舰,造成37名美军士兵死亡。美国却说这枚导弹原来的瞄准目标是伊朗军舰,竟然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伊朗的石油钻井平台。1988年,美国在波斯湾的军舰击落了伊朗的一架民航飞机,造成200多名平民丧生。同年,萨达姆动用芥子气和沙林毒气等化学武器剿灭北部的库尔德武装时,里根政府竟嫁祸于伊朗。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的经济已是一片废墟,伊拉克在波斯湾的所有港口设施,对外运输的能力几乎都被摧毁。伊拉克负债累累,外债务总额高达650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债主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其次还有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以及法国、英国和美国的金融机构。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他们都希望伊拉克用石油来偿还这些债务。
羽翼丰满的萨达姆判断,苏联崩溃后,美国将作为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出现,这给阿拉伯世界的独立性带来严重的威胁。萨达姆公开号召,各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用中东的石油资源让阿拉伯人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得到最大化。美国原本准备贷款给伊拉克400亿美元,用于巴达斯大坝灌溉项目的建设。这可以让伊拉克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美国还同意贷款帮助萨达姆加强石化工业、化肥厂、钢铁厂以及汽车装配厂建设。但前提条件就是伊拉克政府必须出让国家主权,将石油资源私有化,即让美国金融寡头控制伊拉克石油。当时,美伊谈判正在进行中。但萨达姆反美的话音未落,美国便掐断了对伊拉克的重建贷款。
伊拉克陷入经济上的严重困境。萨达姆不得不依靠军事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科威特成为首要目标。科威特曾是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伊拉克)的一个县,伊拉克人都认为科威特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些科威特人也主张同伊拉克合并。萨达姆认为,他的国家为阿拉伯世界的利益与伊朗作战了8年,因此有权要求科威特和沙特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但阿拉伯兄弟却严词拒绝了萨达姆的要求。伊拉克还债与经济重建的唯一希望是石油出口。而科威特在美国的支持下,有意提高石油产量,到1990年夏,油价由每桶19美元降到每桶13美元。伊拉克已无法弄钱还债,甚至连进口食品的资金都极为短缺。
1990年7月27日,萨达姆征求当时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阿普丽尔·格拉斯皮的意见。格拉斯皮告诉萨达姆,美国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比如伊拉克同科威特之间的边境冲突,根本不感兴趣。美国国务院当时也曾转告萨达姆:华盛顿对科威特并没有特殊的防务或安全承诺。萨达姆相信,一向支持伊拉克的美国这一次默许了伊拉克吞并科威特。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中情局在战前便通知了科威特国王,科威特王室成员早在开战前就卷着黄金和贵重物品落荒而逃了。
其实,美国非常希望甚至是有意纵容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随着苏联的垮台,国际均势被打破,美国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不利用这种强大的武力来攫取利益,那纯粹变成一种浪费与摆设。当时美国在中东地区没有大规模的驻军与固定的军事基地。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给了美国人一个派遣大军侵入中东的无懈可击的理由。1991年年初,美国率领50万人的多国部队轻松击败伊拉克军队。
当伊拉克军队兵败如山倒时,多国部队完全可以彻底推翻萨达姆政权。但此时,老布什总统却下令停止攻击。其实,美国是有意保留萨达姆及其军队,以“萨达姆威胁论”为借口制造紧张气氛,达到长期驻军中东的目的。比如科威特,为了防止伊拉克的报复,不得不与美国签订了10年驻军协定;2001年2月,两国又续签了新的10年驻军协定。除了在科威特、沙特和土耳其等国都有驻军和军事基地外,美国第五舰队也常驻波斯湾及附近海域。同时,美国也通过中东石油控制住了西欧与日本。1990年第一季度,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中东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中东进口354万桶,占64。6%。这样,只要西欧与日本想挣脱美国的束缚,美国就可以依靠中东石油采用金融手段给予严重打击。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通过决议,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禁止石油出口和药物、粮食进口的制裁给伊拉克民众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大量伊拉克的老弱病残的民众因食品短缺与药品匮乏而死亡。1995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986号决议,允许伊拉克每半年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用于进口食品、药品和其他民用物资。这就是所谓的“石油换食品计划”。1996年12月决议开始实施。安理会还先后于1998年和1999年,通过将伊拉克每半年出口20亿美元的石油限额提高到52亿美元和82亿美元的决议。
计划由伊拉克与联合国安理会共同签署和负责实施。但是,石油换食品采用以货易货的形式,把WTI期货石油的定价权边缘化,让美国的金融寡头们失去了石油金融套利的空间,破坏了美元与石油之间的挂钩关系。换句话说,石油本身成了一种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严重威胁了美国金融寡头掌控的石油定价权与美元霸权的地位。
2000年11月,伊拉克中央银行宣布以欧元替换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2000年12月24日,伊拉克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阿扎维宣布,美国对伊拉克采取敌视的立场,因此伊政府决定自2002年年初开始正式以欧元替换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为彻底废除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伊政府要求伊国有和私营企业遵照规定,使用欧元进行贸易结算。很多欧佩克国家也纷纷响应,准备向欧盟出售石油换回欧元,而不是换回美元。这相当于萨达姆在宣判美元霸权的死刑,直接触动了美国金融与工业寡头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
“9。11”事件之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财政源头恰恰是沙特阿拉伯。这让美国与沙特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伊拉克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它的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沙特。而萨达姆政权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制裁,元气大伤,只要轻轻一推就会土崩瓦解。美国只要完全控制了伊拉克,就能以伊拉克和以色列作为钳制中东各国的棋子,尤其是制衡沙特的棋子。
美国金融与工业寡头开始发动舆论工具,宣传萨达姆勾结恐怖主义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为借口要对伊拉克开战。俄罗斯同萨达姆签有60亿美元石油开采加工、油管铺设等方面的合同,还拥有伊拉克3块大油田的勘探权。在联合国批准的31个伊拉克石油出口合同中,俄罗斯就占了10个。2002年8月,俄罗斯同伊拉克签署了高达400亿美元为期10年的经济合作协议。法国是伊拉克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向反对英美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2003年前,法国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投资近百亿美元,并拥有大约300亿桶石油的开采权。德国在伊拉克也有巨大的金融与石油利益。而俄法两国均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因为它们反对美国对伊开战,美国的战争要求自然通不过联合国决议。
2003年,英美联军绕开联合国,悍然入侵伊拉克,彻底摧毁萨达姆政权。战争再次稳固了美国金融寡头控制的国际石油定价权和美元结算体系,而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与石油的欧元结算只能黯然退场。同时,俄罗斯、法国、德国和中国在伊拉克的经济与金融利益也被置于美国金融与石油寡头的监视与控制之下。美国的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溢。美国制造导弹、战斗机等武器的三大公司——洛克希德·马丁、麦道和波音仅在2002年就得到410亿美元的美国国防部合同。美国副总统切尼以前掌管的哈利伯顿石油服务公司无须通过招投标就获得了伊拉克数百亿美元的合同,包括重建伊拉克炼油厂,为战犯修建监狱。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伊拉克以皮诺切特的智利、叶利钦的俄罗斯为样板,根据IMF、世界银行的要求,进行石油工业私有化、金融自由化、放松政府管制的所谓自由市场模式的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军队居然也被金融与工业寡头精英们私有化了。金融精英在军中的代言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从政府长官变成了企业总裁,将军队变成了企业,把战争变成赚钱的事业。拉姆斯菲尔德将企业精简化与项目外包用到了战争与军队中。他认为,军队可以由小规模的核心幕僚和低成本临时部队构成,其他所有一切都应外包给金融与工业寡头控制的企业。比如哈利伯顿、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公司这样的国防承包商可以负责执行其他所有任务,从后勤运输、供应伙食、医疗保健到监狱建设、讯问人犯。2003年,美国政府支出了3270亿美元的政府采购给外包公司。仅美国情报机构为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每年就付给承包商420亿美元,而美国国土安全部从2001年9月11日到2006年总共支付给承包商1300亿美元。当然,得益的承包商或直接是政府官员或是与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财团。
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噱头剑指里海石油
2001年10月,美国打着民主与人权的幌子侵入阿富汗。除了是对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分子恐怖行动的报复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控制石油。与伊拉克不同的是,阿富汗本身并不产石油。但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对石油控制却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阿富汗地处中亚、中东和南亚的接合部,里海盆地和巴基斯坦、阿拉伯海之间,其西南面的海湾与西北面的里海是世界两大石油产地。
里海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历史悠久。19世纪后半叶,阿塞拜疆的巴库及其周围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和加工,这是里海石油最早的工业开发。当时的投资者有诺贝尔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苏联建立后,到1940年,巴库地区石油产量占当时全苏产量的71%,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之一。在苏联时代,苏联和伊朗是里海地区的主要两个沿岸国家。苏联的实力远远强于伊朗,当时里海地区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内,未被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
苏联解体后,里海周边出现了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5个中亚国家。由于俄罗斯一蹶不振,对里海地区的控制力下降,在美国统治精英的眼中,中亚、中东和北非已成为连成一体的大中东地区,即波斯湾地区、中亚和北非等石油资源富集地区构成的世界石油供应的中心地带。只要控制了这个区域,美国就是通过控制全球主要能源产地,从而以石油为基础,以美元为手段,最终完全控制全球各国,保证美国金融霸权的统治地位。
1997年,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给出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目标:“美国的首要利益是帮助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单独控制这一战略空间,保证全世界都能不受阻拦地在财政上和经济上进入该地区。只有在一个油气管道和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以及陆地把这个地区直接与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中心连接起来的时候,地缘政治的多元化才能变成一个持久的现实。”
对里海石油的控制权主要体现在输油管道线路走向上。谁控制了石油运输管道线,谁就可以控制中亚的石油资源。因此,里海石油与天然气输出的不同方案,代表了不同国家的利益。目前里海石油运输管道线有5种方案:
第一,南俄方案,也叫北线方案。输油管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田吉兹油田经俄罗斯南部到诺沃罗西斯克,石油由此转海运进入世界市场。除田吉兹以外,哈萨克斯坦西部的其他油田,如卡拉查干纳克、阿克秋宾斯克、乌津等也可沿此线输出石油,而以前主要是沿阿迪劳至萨马拉的输油管输往俄罗斯的。这是石油输送量最大的一个方案,但对美国不利,更有利于俄罗斯。
第二,里海底方案,也叫中线方案。从土库曼斯坦里海东岸的港口城市巴什沿里海底铺设输油管至西岸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然后进入格鲁吉亚,之后分为南北两支。北线通往格鲁吉亚的黑海港口苏普萨。南线进入土耳其港口杰依汉,最后通过巴尔干地区输往西欧。这一线路易破坏沿途的生态环境,而且投资成本高,对美国有利,却对俄罗斯不利。
第三,北伊朗方案。管线从土库曼斯坦西部进入伊朗,再穿过伊朗北部进入波斯湾的哈尔克岛线路。这条线路距离短、成本低、运输相对安全,而且是把石油运输到东南亚和远东市场的最近的通道。但由于伊朗与美国敌对,该方案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
第四,中国方案。在哈萨克斯坦西部的田吉兹铺设管线通向中国的新疆,把田吉兹油田、阿克秋宾斯克油田、乌津油田的石油与天然气输入中国,再经中国内地直至太平洋西岸的线路。这一方案不仅对中国有重要意义,而且它能够连接能源消费大户日本、韩国和朝鲜。对这一方案,美国虽未公开反对,但暗地里却竭力阻止。
第五,东南线方案。土库曼斯坦的石油与天然气经过阿富汗,经阿富汗输送至巴基斯坦和印度市场,或运抵巴基斯坦的阿拉伯海岸港口,再转运需求日盛的东亚地区。
阿富汗是中线方案和东南线方案的必经之路,具有里海石油中转站的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由于美国希望输油管线都绕开了伊朗,通过阿富汗把中亚能源输送到波斯湾出口是中亚油气输出成本最低的路线。控制了阿富汗,就可以居高临下地控制波斯湾和里海两个世界石油富集区,建设美国主导的南向线路石油管道,并切断俄罗斯南向通道,对中国构成压力。由于阿富汗西面与伊朗接壤,只要美国控制了阿富汗,有利于美国制伏甚至完全控制伊朗。如果美国完全将俄罗斯的势力排挤出去,独控里海,因为马六甲海峡早已被美国控制,那么中国的能源只能完全依靠俄罗斯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将除伊朗之外的里海国家都看成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禁止他人染指。在阿富汗战争前,美国主要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向里海地区渗透,很难直接控制里海石油。
“9·11”事件的发生,让美国统治精英终于找到反恐的借口出兵阿富汗。这为美国一直伺机进入阿富汗以控制中亚石油通道的努力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通过征服阿富汗和伊拉克,伊朗陷入美国势力的包围圈。
其实阿富汗的塔利班和拉登本人原本就是中情局培训出来的学生,凭美国的实力,完全可以抓住本·拉登。但美国人欲擒故纵,有意留着拉登不抓,为美国长期控制阿富汗找借口。美国欲将里海地区纳入自己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把里海石油的控制权从俄罗斯手中夺走。留着拉登,美国就能以铲除恐怖主义残余和保护卡尔扎伊政府为由,宣布将无限期留驻阿富汗,从而让自己的军事力量渗透到中、俄、伊朗之间的广大地区,控制住中东到里海的大中东石油资源。
美国《新闻周刊》2002年4月8日的一篇文章称,美国已经取得战略胜利,现已接近打破俄罗斯对里海出口输油管垄断的目标。BP公司和美国的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2001年,雪佛龙集团兼并了德士古成为雪佛龙德士古。2005年5月,雪佛龙—德士古宣布重新改回雪佛龙,而德士古依然是雪佛龙集团的一个品牌。2005年8月19日,雪佛龙并购了优尼科。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价收购优尼科公司,但美国国会将此事看成危及美国国家经济安全之举而被雪佛龙击败)掌握了里海地区大部分石油和重要的输油管线路,美国确保至少有一条输油管道穿越土耳其领土,从而绕过俄罗斯。这条线路不仅有助于里海地区各共和国在石油和经济方面独立于俄罗斯,而且还将绕过伊朗,从而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
2005年5月25日,对美国最为有利的中线方案的输油管启用。这条输油管道将会改变长期受俄罗斯控制的高加索和里海地区的形势。此前,里海国家出产的石油多数通过俄罗斯管道出口到国际市场。而这条新油管的出现,将使俄罗斯不但失去代为出口石油的收入,而且其对里海国家发号施令的能力也将大大减弱。比如格鲁吉亚,以前从电力到天然气,它都要依赖俄罗斯供应,现在让格鲁吉亚实现了在能源与政治上向美国一边倒状况。
“9。11”事件给美国精英带来了太多的好处与机会,以至于很多人都质疑该事件是美国政府一手策划的。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戴维·格里芬教授出版了《新珍珠港》、《9。11与美帝》等书,对“9。11”事件的来龙去脉抽丝剥茧,最后得出结论是美国政府有意为之的。2011年1月,联合国驻巴勒斯坦人权委员会特别调查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退休教授理查德·法尔科更是不顾自己的联合国官员身份,公开宣称,“9。11”事件是美国精心安排的阴谋,美国当局在掩盖事实真相。
无论如何,美国在里海地区是走出了第一步。但经过美国民主改造的阿富汗却变成一片罂粟的海洋,全球90%以上的海洛因出自阿富汗的罂粟。2006年阿富汗的罂粟种植面积就已扩大到16。5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59%,2007年更达到19。3万公顷。2011年,阿富汗的罂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因为上涨了164%的鸦片价格刺激越来越多的阿富汗农民改行种罂粟。
从科索沃战争到欧债危机
里海石油输入西欧必然要经过巴尔干地区。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地区在巴尔干则尤为重要。美国支持的中线线路便是由土耳其港口杰依汉通过黑海运到保加利亚的布尔加斯港,经过前南斯拉夫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