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下的高丽人静静地听着这一切,面色极其复杂。林家杀了十多万的高丽人,要说起来他们应该狠林靖文才是,但是他们实在狠不起来,这半个多月经历的一切足以让他们明白,林家并不是胡乱杀人的恶魔,更是对他们有恩无怨,他们实在狠不起来。但要说感激也不对,本来他们虽然备受官府、官吏、豪强、士绅等几座大山的多重压迫,但怎么说生活还算安宁,而打破这一切的正是林家,林家军一破汉阳,虽然没有对他们有实质性的危害,却招来了噩梦般的“官军”,但自家信赖的王师贱能怪到别人身上吗?不能。所以这些高丽人心里很是复杂,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滋味。

林靖文也不去管这些高丽人心里想什么,继续说道:“攻破汉阳的时候林某曾下令大索汉阳府,但凡为害地方的贪官墨吏士绅豪强都被抄家灭族,但是,林某也曾下令不得危害平民,事实上我的部下也没让我失望。你们说说,林家麾下的兵士大索四方的时候有没有骚扰过你们?有没有抢过你们的钱财?有没有奸淫过你们的妻女?有没有焚烧过你们的房子?”

“没有。”

台下的高丽人纷纷喊了起来:“林家的兵士对我等秋毫无犯,并不曾有一丝侵犯。”

不少人更是由此想起,他们想象中的“入侵者”、“贼寇”没有对他们做出一丁点危害的事情,反而是他们眼中的“王师”、“官军”对他们烧杀抢掠让他们家破人亡,在惭愧的同时,他们的怒气更是越发高涨,纷纷怒视着被绑着的那些高丽兵,不少试着冲上去,却被士兵们阻止,如果目光能杀人的话,这些高丽兵只怕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看着冷汗直流的高丽兵,林靖文指着这些惊恐不已的家伙,道:“林家自问没有伤害到你们,反而是这些人,你们高丽的官军,你们眼中的王师将你们的家产劫掠一空,奸淫你们的妻女,焚烧你们的房屋,杀掉你们的亲人,杀良冒功,是的,他们在杀良冒功……”

说到这里,人们再也忍不住了,想起曾经贫穷但和乐的家庭,曾经欢乐的家人,但现在却是家破人亡,人死了还要被扣上“逆贼”、“匪寇”的罪名,人们的眼睛红了起来,不顾一切地冲撞士兵们的防线,狠不得将这些高丽兵生撕活吞了才好。看着这一切,那些高丽兵惊恐万分,曾经的狰狞和趾高气扬不复存在。

“肃静!肃静!”孙泽连声大喝,却不能阻止人们的仇恨,现场依然混乱。孙泽大急,看向林靖文,见林靖文点了点头,孙泽连忙派出传令兵。

十几个号角手上前吹响了号角,得到命令的士兵们拔刀出鞘,弓弩上弦,长枪兵端起了长枪。

寒光闪闪的刀枪箭矢和冲天的杀气终于让愤怒的人群冷静下来,不再冲撞看守那些高丽兵的林家兵士。

不过,开始是几个人在嘀咕,慢慢说的人越来越多,渐渐汇集成一个声音:“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林靖文微微一笑,和王散对视一眼,冲他点点头表示赞许,这个主意正是王散所出,目前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不过现场中的高丽人也不全是饱受苦难的高丽平民,也有一些幸存的一贯口碑良好的官吏士绅,这些人比较冷静,而且有些眼光,听了大家的喊声,他们大惊失色,虽然官军确实做的太过分,但怎么说他们都是官军,私底下杀一些报仇或者是泄愤还可以,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大规模屠杀官军那可就是谋反了。想到后果的他们连忙规劝头脑发热的民众,不得不说,这些人在民众里是很有威望的,经过他们的劝解,人们情绪渐渐平息下来,不过仇恨就是仇恨,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消解的。

林靖文点点头,目前一切还没有偏离预料,他继续道:“这些人是高丽官军,杀了他们就是谋反,我知道大家害怕担负谋反的罪名,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不杀他们又如何?朝廷就能放过你们了吗?南京二次告破,如此事情自高丽建国以来都未曾有,如此巨大的罪名要由多少人来承担?又有多少人会因此而人头落地?”

“你们害怕担负谋反的罪名,但是不杀他们,”林靖文指着台下脸上渐露喜色,甚至有些人已经回复了傲慢和嚣张的高丽兵,道:“不杀这些人你们就没有罪名了吗?你们想想,这些高丽兵来到汉阳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搜索敌军,不是安抚民众,不是平靖地方,而是奸淫掳掠,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良冒功。那么,你们如何保证以后来的官军不会如此?好,如果我现在竟他们给放了,你们能确定这些官军回去后会给你们说好话?你们以为他们下次来的时候是会保护你们,还是象这次一样——”林靖文冷冷地吐出四个字:“杀良冒功?”

不需要更多的字,区区四个字足以。杀良冒功,连这种事都能做得出来的人还能被称之为官军吗?干了一次,难道他们就不会再干第二次?

答案是肯定的。

那些官吏士绅也不再劝说民众,一个个脸色苍白冷汗直流,他们怎么说都跟高层建筑沾点边,知道的更多,退一万步说,即使军队不再杀良冒功,南京两度失陷这么大的罪名那些官老爷们肯定不会那么乐意承担,他们肯定会找更多的人来帮他们分担罪名,作为弱势群体的平民是最好的人选,到时候随便安个叛乱、勾结外敌之类的罪名,这些官老爷们的罪名就能大大的减轻,这样的事以这些官吏士绅对高层建筑的了解是肯定会做的,不会有例外。

听到这里,民众心中的仇恨已经无法压抑,也不需要压抑。林靖文直接下令:“斩。”

刀光闪起,惨叫声连绵不绝,被押到这里的一万多名高丽俘虏全部被斩首,伴随着百姓的一声声欢呼,高丽兵人头滚滚血流满地。

事后,林靖文下令将高丽兵的首级堆砌在高台上,人头如山,成了个大大的京观,高丽人不但不害怕,反而兴奋地跑来观看,不少人甚至将这些首级砸碎捣烂以发泄心中的仇恨。

这件事情还没完,京观建成之后,不出王散所料,幸存的那些官吏士绅纷纷跑来找林靖文。

“如果你们愿意,林家愿意为你们提供保护。”林靖文也没饶***,直接说出了这些人期盼的话。

众官吏士绅高兴不已,看向林靖文的目光恭敬了许多,他们是没得选择了。其实他们现在是有些后悔了,在杀那么高丽兵之前,如果他们下定决心规劝民众的话,以他们的威望肯定是能让民众冷静下来的,即使最后林靖文依然把高丽兵全部杀光,他们的罪名也会小上许多,能在高丽三京之一的南京附近立足的多少有些实力或者是背后有点势力,如果打点的好的话他们也不一定会死,但那些普通百姓肯定难逃一劫,而他们虽然备受尊敬,但显然那些尊敬他们的人的性命没有他们自家人的性命重要,他们是一时被林靖文说愣住了才没能下定决心而已,结果投了个大大的“投名状”,结果弄到现在只能跟着林家混了。

是的,投名状,这就是王散的计划,让这些高丽人立下投名状,以后只能跟着林家走。

一个中年人站了出来,王散解释这个人是原汉阳府佥事郎郑顺文,一个颇有能力而且清廉的官员。郑顺文先向林靖文施了一礼,问道:“未知大官人将如何安置我等?可是将我等都迁往大官人治下?”

这也是那些高丽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听郑顺文问了出来,众人都安静下来,眼巴巴地看着林靖文。

林靖文一笑,道:“不然,我准备就将你们安置在高丽本土,如何?你们并不需要离开家乡。”

郑顺文眉头大皱,问道:“可是大官人,据在下所知,林家在高丽并未占得土地,难道大官人准备长期占领汉阳府?如此,在下劝大官人一句,高丽虽然只是个偏邦小国,但带甲也有数十万众,大官人麾下兵士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人数少了些,若直接和高丽对抗的话胜算并不大,大官人三思才好。”

林靖文摇摇头,道:“我并未想过长期占据汉阳府。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林家虽然兵少,但即使直接跟高丽对上也不一定会败。高丽北方还有契丹人和新近崛起的女直人,内部也不平静,难道你认为高丽皇帝会倾全国之兵来对付林家不成?”

郑顺文想了想,摇了摇头,道:“这却是不能。不说北方的契丹人和女直人,高丽各地的贫民尤其是农民这些年一直不安分,各地叛乱不断,虽然都是小打小闹,但也牵制了高丽一部分的兵力,何况现在高丽军中势力盘根错节,那些将领们肯定不会尽全力作战的,他们肯定想保存实力,以林家的实力,即使高丽皇帝派来三十万大军也不一定能打败林家,在下却是不担心这个。只是,大官人刚才说要把我等安置在高丽本土,不知却是哪里?”

林靖文听的眼睛一亮,这郑顺文是个人才啊,王散最开始的时候都死劝林靖文不要跟高丽直接对上,生怕高丽倾兵来伐,这郑顺文能看出高丽即使倾兵来伐也不足为虑着实不容易。不过这并不表示郑顺文就强过王散,只是他对高丽的情况比王散更为熟悉而已,不过能看出这一点,也说明他是个人才。

叫人拿来地图,林靖文指着一个地方说道:“我准备把你们安置在这里,汉阳府四周州县,所有愿意效忠林家的人我都要迁走。呵呵,不知道高丽皇帝知道六百里汉阳成为一片白地之后会是个什么表情,想必很精彩吧。”

第三卷 自古英才出我辈 第十七章 有海无防

现在的高丽皇帝是睿宗王俣,这个时代的高丽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不过鼎盛之后也就意味着没落。

此时的高丽就是渐渐显出了疲态,贵族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官僚门阀间的纷争渐渐变得不可调和,百姓生活日益困苦纷纷起义,历史上到了王俣的儿子仁宗时代这种矛盾就来了个大爆发,先后发生了李资谦之乱和妙清之乱等大规模的叛乱,高丽国力大大的内耗,蒙古入侵时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内部矛盾虽然越来越严重,但在睿宗时代还没有表面化,总体来说高丽内部的局势还算稳定。

庆源君跟高丽文宗到仁宗时代的七代皇帝有关联,被称为“七代御乡”,不过此时仁宗还没能即位,此时的庆源君仅只是六代御乡而已,更是权倾朝野的李氏家族的故乡,睿宗的皇后李氏就出身于这里。因此,虽然庆源君的行政级别仅仅在县和州之间,但备受高丽朝野的关注和重视。

睿宗十三年九月初南京汉阳府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一份奏章让从皇帝以下的众位公卿大臣极度惊愕,乃至不可置信:南京汉阳府两度失陷,现在还在从海上来的盗贼林家手里未能收复,附近州县因为支援汉阳府损失八万兵力;庆源君失陷。随着奏章一起来的还有一份情报送到了国丈李资谦手里:李家尽没于盗贼之手,目前李家上下生死未知。

睿宗在一呆之后气得浑身直发抖,南京失陷,这可是自高丽立朝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这个不算英明但也算不上昏庸的平庸之君在朝堂上大声咆哮,将公卿大臣们训斥得狗血淋头。

李资谦更是陷入极度惶恐之中,家族尽没于敌手,那么他李大国丈再权倾朝野又有什么用,李家的根都没了,如果林家残暴一点将李家上下全部杀光,那么李家的辉煌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因此,李资谦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象睿宗那样叫嚣着集全国之兵讨伐林家,而是悄悄地派出心腹前往庆源君,先看看李家的人死绝了没有,如果没死光就试探一下看能不能跟这个林家达成什么协议,先把家族的人丁弄回来再说。不少家族根系在南京汉阳府的大臣贵族跟李资谦的反应差不多。

因此,朝堂之上的气氛显得很有些诡异,如此奇耻大辱,按说要不顾一切地出兵讨伐才对,但偏偏就睿宗和不多的几个大臣在叫嚣,很有点独角戏的味道。

睿宗先后下旨从东、北两界抽调回了重兵,超过十万的兵力纷纷往上京开城府(更正上两章的错误,开城应该是上京而不是东京)开拔,加上上京原本就驻有的重兵,开城一度集结了超过三十万的兵力。南面的庆尚、全罗、西海三道更是把几乎全部的兵力往南京汉阳府外围集结,可偏偏正式出兵的旨意不止一次地被众多的大臣驳回,睿宗对此也无可奈何。

却说李资谦派出自己的亲弟弟李资益前往庆源君查探消息,李资益也是心急如焚,狠不得插个翅膀飞到庆源君去,紧赶慢赶地赶到了庆源君。

林靖文此时除了调兵谴将之外,考虑的也正是高丽的那些贵族门阀的事。

不得不说,郑顺文真的是个人才,在林靖文把汉阳府的百姓迁徙到庆源君之后,没过多久,他马上就给提了个建议。

“主公欲占庆源君的话非和李家合作不可。”

林靖文对高丽的情况不怎么熟悉,王散虽然加紧收集情报,但有些情报肯定是难以收集的,比如说贵族门阀间的争斗、高丽内部的局势等等,这些东西可不是稍微问问人就能知道的。不过郑顺文恰恰弥补了情报方面的不足,他可是地道的高丽人,又是上得了台面的不小的官,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

“这李家就在庆源君,高丽从文宗至今,有六代皇帝娶的是李家的女人,也就是说,李家出了六个皇后,可谓是荣极满门。到了这一代李家的家主李资谦更是权倾朝野,朝堂之上有不少公卿大臣是仰李家鼻息的,只是因为李家势大为历代皇帝所忌,因此李家在军中的势力并不大,没能控制多少军队。”

这个倒是正常,外戚本来就是皇室重点关注的对象,皇室能允许外戚控制军队才怪。

林靖文点点头,想了想,道:“既然李家没能控制多少军队,那么目前倒先不忙着跟他们达成什么协议,先跟他们接触下吧。顺文,你有办法跟李家联系上吗?”

“属下倒是有办法。”郑顺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不瞒主公,属下以前也是属于李家派系的,不然也不能在势力混杂的南京立足。而且,前日李家家主的亲弟弟李资益大人联系到属下,想让属下帮忙跟主公搭个线。主公仁慈,未动庆源君民众分毫,李家上下丝毫无损,如此倒是有了和李家合作的前提和筹码。”

“你先跟那个什么李家联系一下吧,先别达成什么具体的协议出来,就先拖着他们,等我军攻破上京再说。”

郑顺文大惊,不可置信地问道:“攻破上京?主公可知,据李资益大人所言,此时的上京再过一个月便可集结超过三十万的大军,其中有三之一是驻扎在东、北两界跟契丹人常年征战的精兵,而且,汉阳府南方也将集结南方三道的十四万兵马,如此重兵压境,我军防守都不易,主公何言攻破上京?”

棒子就是自大,四十万兵马又怎么了?照样不值一提。

林靖文没有回答,只是说了句“此事并不难”就没再搭理他,转而问王散:“假年,我军情况如何?”

王散面无表情地看了郑顺文一眼,按下心中的不屑,答道:“属下已征集了汉阳府全部的船只,足够运送十万人。目前我军已有两万人撤到耽罗岛还剩下包括高丽营在内的三万人驻守在汉阳。另外,汉阳百姓有大约一万四千户大约八万人愿意跟随我军一同撤走,其余的人都没有表示。”

“先把百姓撤走,粮食我们从汉阳府劫掠到不少,足够八万人吃上许久,但布匹、药物、帐篷等东西足够吗?”

王散嘿嘿一笑,道:“主公,汉阳府库和军营里这些东西可不少,帐篷足够十万人用的了,布匹、药物等也不少,应该能够让八万人坚持半年左右。只是主公,八万人是不是少了点,要不要强制迁徙一部分人走?”

“不用。”林靖文冷冷地道:“既然他们还对高丽朝廷抱有希望,那么就让他们领略一下所谓朝廷的关爱好了,他们的死活于我们无关。不过所有的官吏士绅豪强都要强制迁走,庆源君的所有人口也要迁走。”

鸡飞狗跳地忙碌了半个多月,林靖文他们终于不所有的人都迁徙到了耽罗岛上,林靖文这才有空部署下一步的行动。

“传令:孔大庸部自西往东清扫高丽沿海,所有高丽船只,不论是战船还是民间船只,但有出海者一律击沉;胡寒率一部水师沿庆源君北上,先灭掉开城港的高丽水师,在往北攻击。告诉两位将军,高丽的水师营地和造船场一定要摧毁,所有造船设备焚毁,所有造船工匠全部掳掠到耽罗,尤其是任那、开城、新义州等地,最好派兵登陆将靠近海边的大城摧毁几个,比如罗州、光州、马山等城池,这些城池位于高丽大后方,虽然是一州一道首府但驻军并不多,应该不难办到。”

“喏!”

在高丽人还在忙着调兵谴将的时候,一道奏章让高丽朝廷上下几乎气得吐血:林家撤走。林家将所有的军队全部撤走,汉阳府全境“光复”,不过让高丽君臣气愤万分的是,林家走就走了,偏偏临走时将汉阳搬运一空,能带走的除了人畜都带走,庆源君更是连人带口都被林家强制迁走,他们要报复还找不到目标,只能把气撒在汉阳的平民身上,那些刚遭过一劫的高丽平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高丽人总算松了口气,却咬牙切齿地集结兵马特别是水师想要报复,这次倒是君臣一心,因为林家太狠了,除了李家等少数几个家族外,他们几乎将汉阳府的豪强士绅劫掠一空,抄家灭族者不知繁几,不少家族在汉阳的贵族大臣已经是家破人亡了,而且,经过林家军两次搜刮,汉阳府及周边州府几乎成为一片白地,一穷二白,连人口都少了不少。

不过这还不算悲惨,更悲惨的还在后面。

九月初,孔大庸攻击马山、任那二港,将高丽南方水师残部堵在港口里打,尽灭之,高丽南方水师荡然无存。

继而,孔大庸部炮轰马山、任那二城,并派兵登陆,将两座城池劫掠一空,所有工匠都被掠走。

再旬日,甘、平、玉等靠海诸州一一被攻破,水师被灭,营地被焚,工匠被掠走,高丽东、南部再无一艘战舰,亦无一船敢出海,估计至少一年之内是造不了船的。

同时,胡寒率水师一部北上攻击开城港,在消灭出战的高丽水师之后,胡寒放了一把火将港口连带码头烧成白地,人员财产损失倒在其次,关键是一艘船都没剩下来,不管是高丽船还是宋船,尽没。

随后,林家舰队封锁了江华湾和海州湾,不准一艘船只出入,高丽海贸集中的地带陷入瘫痪,海洋贸易几乎停顿,市井萧条,商业停顿,货物积压,破产商贾不计其数。失去工作陷入饥寒交迫的工匠、役夫、车夫、水手、商人等拿林家无可奈何,只能给高丽官府增添麻烦,一时高丽上京一带局势动荡,随时有爆发民众起义的可能。

随着孔、胡两人继续清扫高丽沿海,高丽海洋贸易完全瘫痪,再无一艘船敢明目张胆地出海,生产的货物卖不出去,需要的物资运不进来,以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且缺少了海运连粮食运输都不那么方便了,不少地方还爆发了饥荒。

高丽的局势越来越紧张,高丽君臣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安抚民众上来。

不过此时林靖文也不好受,因为这次高强度密集作战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战船的问题。

林家舰队的战船基本上都是宋朝民用船经过加固后改装过来的,本来就比正规战船要差,如果是打这个时代的常规水战还不怎么样,关键是林家使用的战术是远程攻击战术,尤其是火炮,前装滑膛炮虽然威力不咋滴,但后坐力并不小,对船只的承受能力有很大的考验,以前林家舰队作战并不频繁,而且强度也不大,也就没暴露出这个问题,但现在不一样了,连续一个多月的高强度作战,让这些“民用”战船不堪负荷。

“很多战船都有不同程度的断裂,甚至有些战船因为龙骨不够坚固承受不了火炮的后坐力而解体。到现在为止,北海舰队,主力战舰加上分舰队总共八十多艘战船超过一半的船只出现了船体断裂现象,有七艘船解体。”王散拿着一卷纸一一念了出来,不过虽然他脸色凝重,但一点担忧的神色都没有。

林靖文却很担心,以前他也曾考虑过火炮后坐力的问题,但看到经过多次实战后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他的这种担心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却不想现在一次性爆发出来——光北海舰队就损失了一半的战斗力,近卫舰队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老天,那还拿什么来封锁高丽?

“主公勿忧。”见林靖文着急,王散连忙说道:“火炮和战舰都是夫人监督制造的,技术也是夫人改进的,夫人对这种情况早就有预料,虽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但这次出征夫人特命水师带了一百艘备用战舰,而且琉求的造船场还在加紧制造战舰,应该足够此次战争的消耗。损失的战舰都从备用战舰中补充完毕,主公不需要担心。只是主公,以后我等还得尽力收集战舰制造技术才是,夫人的这种方法毕竟是治标不治本。”

“这个我早就早尽力做了,”林靖文说起这个就有些咬牙切齿,“该死的赵宋,他们对军事方面控制的也太严了,不但在军队里实行强干弱枝的策略,更是将技艺稍微好点的工匠都编入官籍,我和陆大人百般努力也没能弄到战舰制造工匠。”

“不如,让康王帮忙弄些工匠来?”

林靖文一口回绝:“康王靠不住,尤其是此次我等征伐高丽之后,这样的大事肯定会传入中原,想必也瞒不过朝廷,依朝廷一贯的德行,以后肯定对我林家严加监视,以后我等在中原要做点什么可就更难了。”

“那如何是好?”王散大急,“我林家治下人丁稀缺,本来就需要从中原加大迁徙人口,朝廷一旦严密监视我等,那岂不是以后很难弄到人口?”

“这个却不用担心。”林靖文道:“朝廷是朝廷,官府是官府,官吏是官吏,何况还有几乎不把官府律法当回事的地方豪强,朝廷再严密监视我等又怎么样,东南小朝廷那样嚣张的势力都能存在,多我林家一个并不多。”

王散一想,也是,朱勉那丫做的更过分,整个东南被他弄得乌烟瘴气不说,更是权倾东南,在两浙、江南西等路更是达到了只知朱勉不知皇帝的“境界”,也没见朝廷拿他朱大官人咋滴。林家也一样,只要跟地方官府、官吏、豪强打好关系,朝廷再不待见林家也不能拿林家如何。

更何况,四年后方腊大起义、宋江横行山东,这些够赵宋喝一壶的。不过这却是不能跟王散明说。

“不说这个,高丽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很不妙。”王散一脸的兴奋,也不管旁边郑顺文的苦瓜脸,说道:“高丽的水师损失殆尽,尤其是造船工匠,几乎全被胡、孔两位将军掳掠到耽罗。主公,这些高丽工匠虽然技艺比不上大宋造船匠,但怎么说也是战船制造工匠,对我等改进现在的战船很有帮助。”

“我不是问这些,我是问高丽目前的局势怎么样?乱起来没有?”

“差不多了。”王散更为兴奋,几乎两眼放光,“高丽国内现在钱币贬值物价飞涨,很多地方还发生了饥荒。高丽虽然经过两百年的发展,但毕竟是偏远蛮夷之地(郑顺文听到这话脸都绿了),再怎么号称繁华也远远比不得中原,中原可以自给自足,所需要的一切物资都可以自己生产,但高丽不能,其它的不说,布匹、丝绸、陶瓷、漆器、茶叶、纸张、铁器、奢侈品、香料,甚至连盐都不够用,不是自家不能生产就是产量太低或者品质太差,反正是不能自给自足,很大部分的物资需要从我大宋买进,现在我舰队封锁了高丽海域,其物资已经陷入紧缺状态,而且因为丧失海运其国内运输也跟不上消耗,市井萧条还是好的,很多地方的经济都崩溃了,民不聊生,用民不聊生来形容并不为过。”

林靖文听得眼前一亮,不错啊,就是要让高丽经济崩溃。想想高丽的这些棒子百年后是怎么做的,对蒙古人奴颜卑膝,通过蒙古人获得了中原数不尽的技术和财富。蒙古人两征日本,从中原征集了大量物资、民夫、工匠等进入高丽,征伐日本失败后这些人和物都被留在了高丽——掠夺中原以资高丽夷狄,这是后世人对蒙古人这种做法的描述,再后来蒙古势弱,而高丽人巴结得好,蒙古人就将辽东“赐”给了高丽,中原用几万大好儿郎的热血和生命才收回来。再后来,百年国难时期,日本人从棒子中征召仆从军,这些棒子军冲入中原烧杀掠夺,他们杀了多少中国人?奸淫了多少女子?抢掠了多少财富?怎么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每当想起这些,林靖文就恨得牙痒痒,目前俺林家实力弱只能稍做点惩罚,等以后俺实力强了,嘿嘿,棒子们,你们等着吧。

掠夺高丽以资林家,这就是林靖文想做正在做的。

“封锁高丽半年,不许一艘船出海,也不许一艘船在高丽停靠,但有不服者尽皆击沉。”

“我要让高丽有海无防,要让他们经济崩溃。”

第三卷 自古英才出我辈 第十八章 上京战役

自西元918年王建谋反建立高丽朝以后,38线附近不远处的松岳城便成为了高丽的国都,改名为开京,后来跟平壤并为高丽两京之一,当时叫东京,后来显宗时改两京为三京之后就改称为上京。

作为高丽的国都,开城是整个高丽最为繁华的城市,户口达到了十余万,也是高丽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高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又因为离江华湾不过三十余里,也就成为高丽海贸的中心,北起海州湾的海州南至西海道的安州将近四百里的海岸线是高丽海运集中的地带,以往都是万商云集海船络绎不绝的。

不过自从半年前林家封锁整个高丽海域之后,这种盛况不复存在,高丽三千里海疆有海无防,再无一艘船只航行于海上,哪怕一艘小舢板出海也得趁着黑夜偷偷摸摸的才行,整个海域死气沉沉。

众所周知,高丽多山,整个38线以北群山密集,中部、东部更是有虎飞岭、太白、小白等诸多山脉,高丽又是偏远落后之地,真正发展的时间也就是高丽建朝这两百来年的时间而已,发展极其有限,这道路建设也就不咋滴,道路一差陆地运输就差,以往南北交流很大一部分靠的是海运,现在林家这么一封锁,高丽海运完全陷入瘫痪,物资运输几乎断绝。

开城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当然不可能自给自足,周围又多山少平原,几乎所有的物资需求都靠各地供给,这海运一断,首先南方的粮食就运不上来,开城在这半年里先是靠着吃存粮,后是极力督促各地运粮上京,可糟糕的陆地运输并不能维持这么庞大的需求,开城,已经陷入粮荒的境地了。

这还不算惨,更惨的是,屋漏偏遭连夜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