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大同,现在该叫云中郡了。
蔡京可不象赵佶那么无知,他对大明地情报多有收集。对北边地事了解得多些,听了这话,忙道:“也不必如此。陛下,今北明六十万大军云集关内、云中二郡,其中云中郡。也就是原大同府一线已有十数万明军铁骑,想来党项人这个时候是不敢动弹的,另外。北明天子以云中、南方、赦勒川三郡之地分封了一个诸侯,称代,就是原辽国西京道那个地方,微臣听闻代王已然之国,代国新立,国库空虚,以明人一惯的作为,那代王肯定是要挥军劫掠夏国以填充自家国库。如此一来。党项人自身都难保,更不会出兵劫掠大宋了。”
赵佶大喜,“真是如此?”
“微臣不敢欺君,真是如此!”
事实是这样没错,代国新立,国库岂止是空虚,简直是穷得叮当响,而韩卫也的确是派兵劫掠西夏,这些都没错。可党项人都是些什么货色呀,那可是完完全全的野蛮人,那些蛮子可就是靠抢劫吃饭地,现在轮到他们被人抢劫了,党项人不敢向明人报复,自然,为转嫁自身的损失,党项人在被韩卫劫掠之后应当会出兵劫掠大宋,好将损失转嫁到宋人头上。这一点几乎可以肯定。
可笑的是蔡京还乐滋滋地说党项人自顾不暇。自顾不暇跟不会劫掠大宋可是两码事。
不过赵佶倒是心安了,在他想来。在明军地铁蹄之下,那些党项蛮子能够自保就不错了,应当不至于还有心思跑来中原抢劫了。
按照赵佶地吩咐,蔡京立马就整了一份钱粮和绢帛送往奉天,这是大宋输予大明的岁币,而林靖文也收下了,又跟宋朝签了一份合约,以往大宋给予辽国地岁币现在就由大明朝笑纳了。
不过林靖文也不是那么招人恨的人,岁币他是收下了,可转眼又发还大宋。
赵佶大喜,随即大忧,询问明使,“这是何故?莫非你家天子嫌少?”
明使答曰:“不然。前时我家大王收下岁币,那是按礼应当如此,可今岁中原天灾**不断,若此时我大明收下这许多岁币,岂不是加重中原之民负担?换而言之,那相当于将本就受灾的百姓逼死,我家大王乃是圣明天子,一向爱护百姓,自不会做出此等事来,故而发还今岁岁币,聊表大明之心意。”
赵这才安下心来。
可这还没完,明使转眼又给了他一个惊喜:“另,我家大王尚有言,中原大灾,念在同为汉家一脉的份上,大明朝将向大宋捐赠一批钱粮,以助大宋度过难关。”
放在后世,这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过那是后世朝廷无能,本该由朝廷承担的赈灾义务朝廷无力承担或者是不想承担,却发动百姓捐款捐物,还美其名曰“献爱心”。屁,献爱心那是应该,可从三皇五帝以来赈灾一直都是朝廷地义务,什么时候轮到百姓承担这个责任了?
不过这个跟林靖文无关,中原大灾,受灾地那可都是汉人,一族同胞,林靖文现在可是大明天子,一国之君,有能力帮忙他自然伸手帮上一把。
但大明朝捐赠的钱粮也算不上多,这个没办法,大宋朝廷自然不想看到大明将手伸入中原,赈灾虽然是一种义务,但何尝不是一种收买民心的手段,中原的民心可不能让大明朝给收买去了,你们大明已经够强盛了,俺们宋人本来就怕,若是让你们大明收买了中原的民心那还得了?
秦元1349年,大明向大宋捐赠两百万金币和三百万石粮,另有牛羊和药草若干,再多的话,大宋朝廷的那些士大夫就无法忍受了,他们宁愿那些灾民饿死病死也不会允许大明收买中原的民心,这个数目可以说是他们容忍的极限。
收到使节地回复之后,林靖文摇摇头,无奈啊,大明国力强盛,即使将中原那数百万灾民都赈济了也勉强可以承担,可是政治这玩意儿……林靖文大摇其头,金币两百万、粮三百万石,若是官吏能干的话,这些钱粮至少可以赈济百万之数的灾民,这是至少的,可是那些宋朝的官吏……只能指望那些人少贪墨一点而多给灾民留些口粮。
悲哀啊!大明自身就有两个郡受灾,灾民也是数以百万计,大明朝的国力再强盛,在赈济了自身的灾民之后也是余力无多………天知道,那两百万金币和三百万石粮还是林靖文专门从修建奉天京的预算中拨出来的,可人家大宋倒好,不领情不说,反而是戒备多多,实在是让人无语……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六十章 北线无战事
无论怎么说,中原再怎么乱都不关林靖文的事,他是打定注意了,至少在他这一世,大明不会入主中原,管它乱成什么德性都无关紧要。
岁月悠悠,转眼到了秦元1355年。
辽国灭亡已经超过七年,也就是说,大明朝入关已经有七个年头了,这七年来,大明算得上是日新月异。
疆土万里,带甲百万,拥有辽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广大的市场,而且还有南方战场源源不断地补给奴隶和苦役,总理院用了六年的时间终于把驰道修到了金山郡,漠北诸郡必须的基础设施,如学堂、教堂、医馆、图书馆和灌溉渠之类的也大致上做到了全面覆盖,至于其它的,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来逐渐完善了。
而辽东大运河最终没能沟通关内郡,也没能沟通三河郡。虽然有大把的奴隶,但开凿运河毕竟属于大投入的工程,关内郡靠海,对关内来说,运河不是必须的,也就没有修建的必要,而三河郡,那就属于内陆了,隔了个大兴安岭,将辽东大运河修到三河郡去,怎么算都不实际。
秦元1350年,南方军团万户李恢灭麻逸国,镇西将军那朵率军寇三石,吕宋全境,除棉兰老之外,尽数纳入大明,总理院以吕宋地置碧瑶、吕宋二郡,碧瑶郡治美岸县,而总理院发十万苦役于三石西南四十里处建新城,是一个港口城市,按当地土语命其名为“马尼拉”城,是为吕宋郡首府。
林靖文对南洋土著可是没有丁点好感,早在秦元1336年他出兵收美岸的时候就曾坑杀数千维甘土著,随后大明朝建立,美岸之地成了美岸州,按照大明的体制,大明无徭役。所以美岸州但凡修建新城和基础设施之类的工程全部是抓捕吕宋土著来完成,至于土著的死伤,甚至是有多少土著部落因此而灭绝…………这不在大明朝的那些君主臣子的考虑之内。
如今吕宋全境基本拿下,有大量的工程需要开工。征发徭役这是《大明律》不允许的,从辽东本土调奴隶过来也不可能,按照惯例,南方军团穷搜吕宋诸岛,除移民过来地马来人之外,吕宋本地的土著全被捕掠作奴隶…………大明朝不需要这些土著人口,只需要土地。所谓的民族仇恨自然也就不会在乎。而马来人,虽然他们的文明比较落后,比之汉文明远远不如,但他们毕竟发展出了基本完善地文化和民族体制,大明朝承认马来人是文明种族,明人是文明人,又不是屠夫,对于文明种族自然不会滥杀,总理院将这些马来人编作万户,纳入朝廷的直接管理范围之内。
多了两郡的土地。而且这两个郡还是典型的膏腴之地,土地肥沃不说,气候温暖而湿润。这样的土地可是比苦寒的辽东强多了,故而来自大明本土的移民源源不绝。
起先来地大多是商贾和工厂主,因为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大明的重工业发展陷入了僵局,但多了碧瑶、吕宋二郡,而且还是两个大郡。这可是茶、丝绸、陶瓷等传统工业的天然沃土,在朝廷还没宣布碧瑶、吕宋二郡基本稳定的时候,追逐利润的商人们就不顾还没稳定的局势,纷纷前往二郡圈占土地建设作坊和工厂,虽然局势还没稳定,还有些土著部落利用他们对环境的熟悉躲入深山老林,而且不时地跑出来烧杀掠夺一番,但这些大商家多少都有些私人护卫队,这些私人卫队自然不足以参与正规战争。但对付吕宋的那些土著还是绰绰有余的。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土地圈占了,作坊和工厂建立了。自然,对工人地需求也就上来了,这些传统工业不需要工人受过多少教育,是个人再稍加培训就行,因此呢,虽然朝廷没有出台什么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往新征服的两个郡迁徙,但民间自有民间的手段,那些商贾和工厂主们跑回本土挥舞着金币和用工契约一转眼就拉了一票人跑到碧瑶、吕宋二郡,而这些工厂主开设作坊和工厂,自然也是需要大批原料和机器地,这也间接地刺激了本土重工业的发展。
人口逐渐增多。朝廷也就派遣官吏过来管理。划分郡县。规划万户。修建城池港口。军队抓捕地土著。除了赏赐给立功将士之外。正好投入到二郡地公共建设之中。仅仅两年地时间。到秦元1351年地时候。碧瑶、吕宋二郡除了落后点、人口少点。基本上跟大明本土地那些郡县没什么两样了。
…………其实这就是西方殖民地地发展模式。
到秦元1352年地时候。两个新郡地发展基本进入轨道。那些反抗地土著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战争机器再次开动。
棉兰老多山。地形复杂不说。当地地土著人口众多。不熟悉环境地话贸然出兵棉兰老是愚蠢地行为。尤其是明军在吕宋地作为。也就是抓捕奴隶地行为。早已传入近在咫尺地棉兰老。若明军一旦进入该岛。那些土著还不拼命反抗啊!
明军地下一个目标是安南。
安南此时地势力是李朝越南。此时地李朝。还算是鼎盛时期吧。再过个六七十年左右。陈守度就会发起叛乱建立陈朝越南。
安南地区包括后世的越南北部、中部和老挝大部,这块土地自秦朝起就属于汉人所有,秦治象郡、秦末独立,汉朝又得以收复,汉末又独立。一直到隋朝,隋文帝派兵收复岭南和百越地区,也就是后世的闽粤两广一带,不过隋朝刚刚建立,国力不盛,收复岭南百越之后无力南进,故而隋文帝只得默许安南半独立,当时的安南名以上臣服于隋朝。到唐朝时期,北方突厥和吐蕃的压力过大,唐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方,安南一带完全脱离中原王朝的掌控。先有六诏,中有南诏,后有大理,现在又出了个李朝越南。从此以后。汉人永远地失去了这块祖先传下来的土地,明成祖时期有那么一二十年明军收复过安南的一部分,但随后又被赶了出去,清朝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允许安南独立。
不过现在好了,宋朝懦弱且不去说它,大明朝建立。汉人重新强盛起来,而且明人对土地的渴求前所未有,时隔近千年,汉人的军队欲重新征服这块土地,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是祖先传下来地,子孙再不肖也不能丢失祖宗基业。
秦元1352年夏,北太平洋第二舰队,也就是蓝水舰队,数百艘战舰炮轰升龙(河内)。几乎将整个升龙城夷为平地,正所谓不宣而战。这本来就是汉人的土地,你们越南人占了我们的土地那叫侵略。何来宣战一说?
这个时代的远洋航行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越南正是在东西航线之上,占了地利,故而李朝越南地沿海一带还算发达。
继蓝水舰队轰炸升龙之后,东海、南海、南洋等各个舰队轮番轰炸越南沿海,忙碌的港口、繁华的城池。尽皆被夷为平地,大明海军更是封锁了整个航线,之前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商船完全不见,以往越南依靠抽税就能富得流油,但是现在,航线整个被断,别说别国商船,就是本国的商船都无法出海,无法抽税不说。本国生产出来的货物都运不出去。工厂减产、商铺关门、官府税收大减……越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陷入困境。
查阅一下历史就知道,越南可谓是一只吸血蚂蝗。依靠东西航线地便利,越南不断抽取中原商人的赋税,越南人,可谓是一直在吸血,吸的是中原商人的血。
现在大明海军直接断了航线,越南还剩下什么?
大明海军在几乎夷平整个越南沿海之后,封锁了东西航线,这个时候遭殃的不仅是越南人,宋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天竺人,航线断了,除了明人和大明附属国的商人之外,所有人都遭殃。明军将航线封锁了半年,东西海路也就断了半年,东方的货物运不出去,西方的东西运不进来,倒是便宜了大明、朝鲜、耽罗、日本等国的商人,现在整个东西航线上也只有这四个国家的商船跑得欢,这也算是战争带来地附带好处吧!
足足半年多的封锁,越南至少是经济整个崩溃,海运没了,西边就是强盛的吴哥朝,陆路也没指望,应大明所请,北边地宋朝也派兵封锁了国境,越南几乎与世隔绝。种植业和制造业损失惨重,商人们破产的满街都是,官府的税收收不上来,军队的饷银都发不出去,更无力整备兵甲,若非越南土地肥沃,只怕还会造成饥荒。
越南人慌了,他们派出使节,上表表示臣服于大明朝,愿意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切!懒得理你。大明朝直接拒绝了越人。
封锁持续了整整一年,越南人开始还上下折腾,使节派的到处都是,大明、大宋、吴哥朝,越南人四处求援,最后这些土著被折腾得没了脾气,李朝的皇帝甚至表示愿意自去皇帝号…………谁理他们?
越南,丁点大地破地方,这些该死的土著一面上表臣服于中原,一面自称皇帝,历史上的朝鲜虽然也不怎么恭顺,至少没不要脸地称帝,象越南这样的白眼狼鬼才会养着,直接宰了吃肉才划算。
越南人终于受不了了,经济崩溃之下,失业率猛增,破产的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到处都是,社会动荡不堪,野心之辈也随之冒了出来。
越南内乱。
要的就是你内乱。
趁着李朝四处平叛的功夫,南方军团二十万人跨海西征。可能是越南人的德性太差不受待见,或者是他们平时得罪人太多,明军西征之时,吴哥人、占婆人也跑来趁火打劫,连弱小的寮人(就是老挝)也想沾点便宜,越南之地一下子变得热闹纷纷。
无奈,大明只得增兵。
征讨安南地战争持续了整整四个年头,还没完全平息,三十万明军打了四年也才完全占领了红河流域以及红河南边五百里地土地,倒是这四年里向大明本土运回了超过百万数量的奴隶,钱粮物资、女子财货也抢了无数,还有一个顺带地好处就是将寮人纳入明军治下。
(老挝这个时候可是松散得很,到一百二十年后老挝人才建立起他们的第一个国家:澜沧王国,这个时候的老挝不过是个部落混战的格局,太过松散,这个时候的老挝各部落分别向李朝越南、吴哥朝和大理三个国家称臣,西边的缅甸这时候也很弱,比老挝强不到哪儿去。)
到秦元1355年下,明军完全占领肥沃的红河流域还有西边的湄公河上游部分。湄公河一带的寮人且不去管它,明军并没有在该地设置郡县,只是派遣一个总督管理,收些供奉就可以,倒是红河流域,李朝早就亡了,其皇室、贵族、官吏被杀的杀,降的降,逃的逃,在这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越南人纷纷被贬作奴隶运回大明本土。反抗不要紧,屠杀就是了,杀到你不敢反抗为止,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日内瓦公约,更没有人权这个说法,反人类罪这种玩意儿也不存在,温和政策只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白眼狼,屠杀才是这个时代的王道,这个时代民智未开,屠杀之后再施行一些温和政策,也不存在什么死硬到底之类的,何况还有越奸存在…………哪个民族都少不了“奸”这种人。
屠杀,抓捕奴隶,培养越奸,移民,这就是明军的做法,趁着全球文明秩序还没有建立,多给汉人争取一点土地才是正理,等过个几百年全球化之后,全球秩序一建立,到那个时侯再想征服新的土地可就难了。
第六卷第六一章 西夏
着整个红河流域被纳入大明朝麾下,战乱纷起的秦元| 是过去了,时间进入秦元1356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啊!”
随着御书房里的万里山河图逐渐插满太阳月亮旗,林靖文也不得不发出这么个感慨,十年前他还在为应付女直野蛮人和强大的辽国而犯愁,二十年前他还只是宋国一小民,但是今天,他却只手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强盛王朝,十年的时间的确可以改变很多事。
黄婉湄低头整理宗卷,对林靖文的感慨直若未闻,却禀道:“大王,枢密院上报,安南之地已为明军所执,可置州郡治理其地。”
林靖文盯着墙上的万里山河图,摆摆手,“还不到置州郡的时机,安南之地于我大明来说还只是一块飞地,一无险可守,二无战略缓冲,离大明本土更有数千里之遥,一旦有事而朝廷应对不及,则丢城失地也只在旦夕之间……吴哥朝有什么反应?”
“吴哥朝曾多次挑衅,不过也只是小打小闹,试探成分居多,高棉人还不敢有大的反应,大明朝可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黄婉湄几次张嘴,建议道:“大王,安南之北为大理,大理其国国小民寡,可谓不堪一击,大王何不下令灭其国而取其地,如此,则安南可与大宋连接,一旦安南有事朝廷也可让宋军南下增援。”
“宋军?”林靖文嗤笑道:“宋人若是靠得住寡人也就不必建立大明朝了,而且,明、宋是两个国家,安南有事宋军南下增援的可能性并不大。再说,一旦大理国灭,则安南将直接与吐蕃接壤,高原上的那些野蛮人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现在耶律殇在河湟对吐蕃用兵,作为报复,吐蕃人很可能会对安南动手,南方军团毕竟不如北军,跟吐蕃人对上的话可能伤亡会比较大,此法不可行。”
吐蕃人可不算是软柿子,仅仅三百年前他们还将唐人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即使全盛时期的唐朝也不得不将全国大部分精兵用来对抗吐蕃,虽然吐蕃现在没落了,但底子还在,林靖文可不想征召几十万大军跑个几千里路到青海去跟吐蕃人死掐。
林靖文想来想去,除非大明朝入主中原从而将辽东和安南连成一片,否则的话安南注定会是一块飞地,这一点没有办法改变,恩,红河流域可是膏腴之地,在二十世纪可是养活了八千万越南人,想来容纳几百万明人肯定不在话下,等以后安南的人口多了,即使是飞地也没什么了,不过,在没那么多人口之前或者可以增加吕宋的驻军,以此来保障安南的安全。
其实也没那么麻烦,安南周围也就大理、吴哥、占婆三个国家,大理可以忽略不计,占婆也差不多,不过吴哥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高棉人也不是傻子,小打小闹占点小便宜是不错,但对强盛的大明朝用兵,他们敢么?安南是飞地没错,看似危险,实际上却是固若金汤。
按下这一点不提。
“还有。大王。中原此时地局势非常不稳。宋室已经有点压不住局面了。河北大旱。宋室本身毫无作为不说。还拒绝了我朝地援助。中原百姓饿死者众。关中、山西一带更是十室九空。另外。因为我大明海军封锁航线长达一年之久。宋朝地海洋贸易也中断了一年。宋朝地经济因此受到了巨大地打击。两广、两江、两湖、两淮。还有山东。破产地商贾不知繁几。倒闭地作坊数不胜数。按照西厂地统计。中原在秦元1355年地失业率 40以上。这还只是数据上地统计。灾民、流民是不算在内地。总地加起来。中原九千万人口。受灾地、破产地、无衣无食地加起来超过半数。因此。虽然目前中原地局势还算平静。但西厂预计今年中原各地会爆发大规模叛乱。尤其是河北和两浙一带必反无疑。宋室可能会因乱而亡。大王。若中原大乱。不知我朝该如何应对?”
林靖文撇撇嘴。道:“让它去乱。我大明势大。不管中原如何乱。那些宋人是不敢招惹大明地。而且。爱卿不觉得这是好事么?一百多年来赵宋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收复燕云。以前宋人地假想敌是辽人。现在燕云之地已入大明。那些懦弱地宋人该想着如何对付明人了。虽然大明不怕大宋。但怎么说有个时时刻刻都在打大明主意地邻居总不是一件让人舒服地事。大宋亡了更好。寡人也少操点心。”
“是地大王。即使中原大乱。宋朝在北方边境地兵马不减反增。不但有数十万河北禁军。其中央禁军也抽调了一批驻防河北。可见宋朝对我朝防范甚深。这样地国家亡了最好。或许换一个人做皇帝会对大明恭顺些。大王所言甚是。”
说到这儿。林靖文想起了五代时期地后晋。石敬 啊。那可是开历史之先地儿皇帝。现在中原地局势与那时候何其相似。说不准他林某人到时候也可以扶持一个儿皇帝出来。石敬 是将燕云卖给契丹人。那不但是卖国。还出卖了整个民族。而他林某人可是堂堂正正地汉人。将土地卖给他林某人至少算不上汉奸。想来这种事肯定会有人做地。就是不知道到时候中原地野心家会将哪块土地卖给他。山西?还是山东?
一如明人所预测地那样。秦元1356 刚过五个月。六月份地时候。中原地叛乱正式拉开序幕。那可是大场面。
毫无疑问。受灾最严重地河北反了。两浙刚安定没几年又反了。山陕地灾民涌入富饶地淮西。却没得到活命地机会。也反了。失业率暴增地两湖也不例外。广东稍微好点。但也有小规模地叛乱……纵观整个中原。也就京畿一带和山东好点。正可谓是天下皆反。
赵栻算是看出来了,传承一百余年的大宋朝算是走到了尽头,民心丧尽,所谓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更何况此时的大宋朝廷正是一百多年来最为虚弱的时候,大宋,已经无可挽回。
说真的,赵栻心里并没有多少悲哀,大宋的发展是畸形的,文治鼎盛,甚至其经济前所未有的发达,但武治方面却是不堪入目,堂堂天朝上国,几千里疆土亿万子民,偌大一个王朝却被异族按在地上暴打了一百多年,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国家何来前途可言?宋人,作为弱国小民,也实在是太悲哀了点,也该是让这种悲哀结束的时候了。
林靖文下令谨守边境,数十万明军隔着拒马河眼睁睁地看着南边烽烟四起,这与大明无关。
不过大明朝的战争机器却没有停止,秦元1346年六月,在中原大乱刚起的时候,代王韩卫上书天子,请伐夏国。
“夫有党项其族,落后而愚昧,居有河朔富饶之地而不知治理,却滥施兵戈侵
,前辽、宋、吐蕃皆受其害,夏立国数十有年,其兵 )T 掩矢,年年寇掠四方,焚烧城池村镇,捕掠人丁牲畜,抢夺牛羊财货,党项兵马所过之处赤野千里民不聊生,城池尽毁,牲畜不存,男子尽掠为奴,女子则滥加奸淫,老弱处死,河朔之地白骨盈野,天地之间冤魂百万有余,日夜号哭,不得安息,其野蛮凶残可见一斑。故而,微臣以为,如此野蛮凶残之族群不当为人,盖为野兽牲畜是也,我堂堂汉人不与如此野蛮之人共生于大地之上……今有河朔之地吐蕃部落十有四,经年饱受党项之苦,又有阴山达达七部之民不堪党项蛮人杀戮掠夺,特恳请微臣言达圣听,欲求天兵西指,请伐党项蛮人可也,若此,河朔十四部吐蕃、阴山七部达达愿对天盟誓,愿奉大明天子为天可汗,年年入贡岁岁来朝,若有违背,天人共弃!”
党项人的野蛮和凶残犯了众怒,甘肃青海一带的吐蕃人和达达人不堪忍受之下,不惜请外兵来帮忙,而他们恳请的对象就是大明朝。
六月,天子允之,明军大举西调,一时间,代国三郡之地大军云集。
党项人终于害怕了,西夏皇帝李仁孝连连遣使奉天京,甚至不惜称臣割地,只要大明朝退兵就行,可大明兵马已经在集结,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可不发,更何况这次是吐蕃人和达达人求援,这么好的机会大明怎么可能错过。
说起来,李仁孝在位的仁宗时期为西夏最为鼎盛的时期,在此之前,西夏不过是个奴隶部落制国家,王权不稳,国力不强,纯粹靠对外武装抢劫来维持国家运转和稳固君权。李仁孝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封建土地制,并大力推广汉化,崇扬儒学,立科举,拔贤良,夏国由此强盛了一段时期。
说起来,党项人虽然野蛮凶残,夏国的国力也不值一提,但其军队实力还算不错,原因嘛,夏国全民皆兵,而且战事频繁,因此,夏国不但兵马众多,而且精兵也多。李仁孝在位的鼎盛时期夏国一度征召了超过六十万兵马,其中接近半数是骑兵,而且,西夏是游牧民族起家,他们的传统就是骑射,这一点跟契丹人一样。
不过,党项人的实力强或是不强都不重要,他们连契丹人都打不过,在历史上党项人对上女直人更是一败涂地,现在他们对上明军更是毫无胜算可言。
废话了这么多,一句话,林靖文可是从头至尾都看党项人不顺眼,怎么可能会轻易饶恕这些野蛮人,现在时机这么好,更是只有一个字:打。
明军一众四十万,分两路西进。其中,真正的明军不过只有二十余万人,其余的都是阴山达达和河朔吐蕃的兵马。
分南北两路,南路以代王韩卫为大将,统领代兵六万、阴山达达四万,另有大明羽林七万骑,这一路沿着长城西进。
北路则是以大将云集,主帅宗泽,谭破虏、耶律昊、鲁元戎、花容等尽在麾下,这一路以漠北达达骑兵为主力,一众二十余万骑从平原郡南下攻打西夏,走的是铁木真的蒙古骑兵在一百多年后攻打西夏的路线。
毫无疑问,西夏的防御重点是夏、宋边境,东边的长城一线还算有些关隘要塞,但北边就是一马平川了,原本的历史上,一百多年后,蒙古骑兵越过大漠从北边侵入西夏腹地,简直是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现在的明军也是如此,党项人的防御重点从来都不是北方,二十万达达骑兵拿下黑山威福军司之后沿着黄河直逼西夏国度兴庆府,在西边,一支明军骑兵联合吐蕃人沿着河西走廊连下西平军司、甘肃军司,沿着秦长城东进。
——一百多年后的蒙古人是怎么做的,现在的明军就是怎么做的,党项人打宋人可谓是龙精虎猛,现在却是毫无还手之力。
在很短的时间内,李元昊的子孙就丢掉了大半的国土。
林靖文垂涎河套地区不是一天两天。河套,相当于后世的宁夏地区,那可是有小江南之称的膏腴之地,匈奴有了河套可以跟汉朝打个不相上下,羌族有了河套能攻入中原建立前秦,突厥人有了河套可以逼得唐朝称臣纳贡,而党项人有了河套——虽然这些野蛮人不怎么会治理——成为宋朝的心腹之患,可想而知河套地区是多么的肥沃富庶,这么好的地方怎么能让那些党项蛮子占着?
还有,若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这块肥沃的土地后来被那些信奉阿拉的疯子占据,穆斯林的顽固和排外举世闻名,以阿拉为名,那些动不动就高呼“圣战”的疯子从来都不会融入一个异教徒国家,在俄罗斯是这样,在印度是这样,在中国同样如此。中国的回回们可从来都没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