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综上所述,中原之战的落幕,其实是中原大变局,乃至于整个大汉变局的开始,公孙瓒南下,辽东郡入我手之后,我方的领地则完全连成了一片,从战略安全上,没有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异人的重心南移,中原战事频仍,这都会转移异人对幽州的看法,从原本图谋幽州以壮大自身,到发展幽州以滋养实力的转变,给幽州带来了全新的局面,我们也必须适应这个局面。另一方面,中原局势的演进很可能会促使各方诸侯不断的寻求更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强大的军事力量会不可避免的带来扩张的欲望,为了应对中原诸侯实力的增长,我们也必须紧跟形势,加速发展,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力。因此,总参谋部经过筹划,提出新的战略构想,第一,稳定中原局势,积极与中原诸侯展开卓有成效的外交和贸易,通过软手段来影响中原局势;第二,集中兵力平灭北方胡族,彻底消除来自背后的干扰,将战线推到鲜卑山以东、以北地区;第三,整合青州势力,堵住中原诸侯的东扩之路;第四,积极发展海军力量,逐渐控制黄河和长江航道,以及探索和打通交趾航道;第五……”
方志文捧着茶杯,眯着眼睛听着徐庶在上面侃侃而谈,实则是在走神,整个大汉在中原大战之后,会正式进入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玩家们也正在快速的成长起来,逐渐的成为左右整个大汉的力量之一。
而密云势力现在的构思,就是成为混乱的大汉外围的一个稳定的强大势力,吸引和接受从中原扩散出来的人口和财富,成为稳定大汉根基的一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去影响和干涉中原局势。
第681章 天下攘攘
开会的人绝对不止方志文一家,最喜欢开会的要数玩家了,特别是那些大型的行会,以及新兴的超级行会。
天下会的人也在开会,总结中原之战的得失,分析中原之战的利益纠葛,预测中原之战后的游戏世界的走向。
“数据分析部的预测基本上就是各位手里看到这些,事实上,今天会议上我们需要的通过讨论和分析这些预测,整合我们自身的需求,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我方的战略部署。”
“这个我插一句,我们的战略部署的重心在荆南,零陵和桂阳郡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近期的战略部署以此为核心,远期的战略部署则围绕着游戏的健康发展为核心,各位的讨论不要偏离了这两个核心。”
“数据分析部认为幽州方志文取得辽东郡和玄菟郡之后不会吞并刘虞,这点能肯定么?我觉得这很重要,如果密云势力一统幽州,很可能由此给冀州带来剧变,继而影响整个大汉的局势。”
“这点十分肯定,密云势力是一个有相当自制力并且明智的集团,因此,他们不会看不清楚吞并幽州后带给他们的弊端,这里毕竟不是现实世界,玩家们的存在会让一切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我相信方志文的智慧。”
“那么好吧,如果幽州能稳定的话,冀州的局势会在幽州的影响下相对的稳定,特别是冀州三方势力纠缠不清,袁绍能发挥的余地并不大,而且经过中原之战后,袁绍也要休养生息,我们插手冀州的余地也不大。而放公孙瓒南下则是在韩馥的背后插了一把刀子,相对来说,公孙瓒可能会称为中原局势的一个定时炸弹。”
“同意,并州有丁原吕布坐镇,不会有什么大的变乱,西凉皇甫嵩、韩遂、董卓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雍州正忙着整合当地势力以及攻略汉中,因此也不会出现大的乱子,荆州就不必说了,各方都没有开战的实力。扬州和江东一直都比较稳定,现在也没有动乱的根由,特别是中央政权没落,江东士族没有了压力,正好可以全力对付山越蛮族,而我们也在做着一样的事情,因此,江东局势向稳应该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是交州,这里也不用说了,虽然玩家行会从来都不是老实人,但是现在这个阶段他们都还是处于幼生期,暂时也不会大打。蜀中……刘焉已经接受了董卓的任命,前往蜀中,蜀中的乱局会结束么?我看未必,毕竟蜀中乱局的背后是玩家势力,当地世族可能会卖刘焉的面子,但是玩家可不会。”
“嗯,蜀中和汉中会是一个热点,另一个则是司隶,司隶周围现在赤地千里,系统更是不遗余力的给这里刷新盗贼山匪,另外大量的中小行会和零散的玩家似乎非常热衷于在这些地方开片,现在的司隶跟蜀中有些像。”
“这怎么说?”
“蜀中是因为地形的关系,被围在群山之中,里面宗族势力错综复杂,称之为一城一国也不为过,所以,玩家们乐于在其中厮杀,但是蜀中的乱却不会扩张开来。现在司隶周围都是强势的诸侯围绕着,司隶本身除了重建的洛阳之外,几乎没有原住民势力,而这个真空区却成为了玩家们厮杀的乐园,同样,也不会向四周扩散,就像是两个沸腾的锅子,但是却不会烫伤周围的人,这会不会就是智脑设计的初衷呢?”
这位这么一说,大家不由自主的将视线都集中到了巨大的地图上面,对照之下,还真是这个情况,不知不觉之中,智脑在蜀中和司隶布下了两个封闭的战争圈子,让热衷于战斗和PK的玩家在其中自得其乐,而不至于将战乱扩散到整个大汉,如果说这是智脑的设计,似乎也说得通,只不过,这个设计似乎巧妙地完全不着痕迹,复杂的难以想象,特别是这里面还涉及了大量的玩家,就算智脑能够下手操纵原住民的想法,但是它又是如何影响众多玩家的想法呢!?
“呵呵,这个猜测毫无意义,就算是我们也不会去反对,如果不是,那么各位就是在纯粹浪费时间了,还是说说中原的变局吧。”
“确实如此,周边的势力的可能变化大家都基本认可,那么我们来看看中原地区,也就是兖州、豫州地区的可能变化吧。历史上,在讨董结束之后,中原地区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可以归结为曹操入主中原,迫退袁术和袁绍的过程。”
“可是现在曹操的河南根本就是块白地,曹操还能顺利的入主中原么?”
“这里就是最难以预测的地方了,曹操的能耐谁都不敢小觑,更何况,在历史上曹操入主中原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现在中原的局势更加的混乱,中原世族基本上倒向了袁绍,但是袁术却不会轻易的认输,因此,两袁争斗的时候,或许是曹操插手中原的最好时机。”
“呵呵,各位不要忘记了玩家们,在之前的中原大战中,玩家的身影恐怕不能被无视吧,曹操再想要像历史上那样的趁乱得手的难度无疑会大大的提高,袁绍和袁术犯错的机会也会相对降低,因此,我倾向于中原的乱象很可能会迁延日久,并且会夹杂着战事与外交、经贸等等斗争形式,甚至玩家们会披挂上阵成为急先锋。”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也很有可能性,我们可以更急一步的猜测,更多的玩家势力会搅和进去,甚至取曹操而代之,钻空子登上第一线。”
“这可能么?原住民不会围而攻之?”
“那就看他怎么利用周边的原住民势力了,在春秋时期,有大量的小国在夹缝中也生存了很长时间的,如何借势玩家甚至比原住民更有经验,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玩家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玩家对中原变局的影响。”
“这么看来,这点确实值得我们重视起来,如果有心人在其中上下其手,而我们却缺乏反制措施的话,将会很麻烦!”
“嗯,这点需要情报和分析部门再认真的研究一下,三天后的会议再专门讨论这点,说到曹操,现在曹操的位置确定了没有?”
“没有,曹操和孙坚的部队在两天前进入了伏牛山区,我们的追踪和其他情报系统的追踪都遭到了曹操的清扫,现在我们还是没有办法确认两人的行踪,但是我们确定两人肯定不是去跟刘备抢地盘的。”
备受广大原住民势力和玩家关注的曹操,此刻正在一处山野中休息,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曹操一直很小心的隐藏着自己的行踪,基本上一路都是夜行晓宿的。
“主公,还不休息?”
“志才啊,睡不着啊!”
曹操从地图上抬起头,连续的日夜颠倒让曹操的脸色有些憔悴,戏志才更是脸色苍白的吓人。
“志才,你的身体如何?可不能累垮了啊,哎……真是辛苦志才了!”
戏志才微微的笑了笑:“无妨,我这身体一直都是这样。我看主公眉头紧缩,莫非有什么困扰?”
曹操点头,指着地图道:“志才,我们取下谯郡不难,但是谯郡无险可守,又四面临敌,不好发展啊!”
“主公,谯郡确实如主公所说,乃是一个不守之地,不过,却并非无法发展,主公的担忧来自于周边的敌对势力,但是如果具体分析一下周边的势力主公就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谯郡周围如果是一群猛虎环伺,自然是危险至极,但是如果谯郡周围是一群羊牯呢?”
戏志才的脸上带着戏虐的笑容看着地图,曹操一愣,然后仔细的看着地图,西边是汝南,有朱隽,但是朱隽现在正在跟黄巾张曼城打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心思东顾?
北边是陈郡、梁国、沛国,没有实力强悍的诸侯,或者说是张邈、刘岱和袁遗的势力延伸,而这几个人,曹操根本就不惧他们,更重要的是,这几个人跟朱隽不是一伙的,而这几个人之间似乎也并非铁板一块。
至于东边,则是陶谦的地盘,陶谦就是一只典型的羊牯,只有曹操去咬他,陶谦是绝对不敢来惹曹操的。
最后剩下南边的淮南,是袁术的地盘,但是现在袁术远在洛阳,对淮南是鞭长莫及,淮南更不可能主动进攻,甚至还需要担心曹操反攻淮南。
看到这里,曹操的心情已经完全旋转了一百八十度,原来,谯郡的周围围绕的不是危险而是机会。
“呵呵……有志才在,吾无忧矣!”
戏志才微微的笑了下,意犹未尽的继续说道:
“主公谬赞了,不过,想要一切都纳入我们的控制之中这还不够,主公最好还是在占据谯郡之后,主动向天子上表请封,想必董卓大人也一定会乐见其成的,甚至主公还可以向天子讨要陈郡、梁国、沛国的国相之位,主动帮助天子分忧啊。”
曹操心思一转,就明白了戏志才的想法,这是要利用董卓乐见关东世族分裂的心理,从大义上取得攻击吞并周边势力的名分,妙!妙不可言啊!
“哈哈……”
曹操抚须大笑,再不复刚才的愁眉不展,笑声中满是豪迈!
第682章 翻脸
袁绍在东郡与韩馥围绕着濮阳小规模的试了试手,事实上袁绍更多的是在贯彻许攸的战略,就是在战术上打击韩馥拉拢黄巾的张宝、张梁,冷处理张角。
东郡太守原本是桥瑁,现在桥瑁被迁河东太守,只不过是袁绍避免现在就背上东郡这个包袱的一个计策,而东郡现在根本就没有了太守,整个东郡的人口基本上被韩馥迁移到了河北,这也是沮授给韩馥出的主意,是东郡成为一个隔离区,将韩馥与中原暂时的隔离开来,避免遭受中原世族的冲击。
袁绍在濮阳附近停留,一方面是要向韩馥施压,另一方面,是想要给摇摆不定的张邈上眼药,张邈在会盟开始时是站在袁绍这边的,力挺袁绍做盟主之位,但之后的表现就一直有些摇摆,袁绍又岂能不知道这个家伙的根本目的是想要促使袁氏兄弟反目,然后图谋自立。
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张邈,恐怕刘岱和鲍信也有这种心思,袁绍现在冀州的事情还没有完全摆平,一时半会也是顾不得兖州的事情的,至于豫州,那纯粹是袁术的事情,跟袁绍完全无关。
但是,袁绍肯定不能看着兖州的几个家伙抱成一团,那对于袁绍来说绝对不是好事,所以,袁绍必须要在鲍信和刘岱面前作出一个假象,那就是袁绍已经与张邈达成某种默契了,很可能,袁绍会支持张邈成为兖州之主。
袁绍一面指示颜良率部驱逐和压迫韩馥部队收缩回濮阳,另一方面,自己也亲自走了陈留一趟,在袁术和各方势力的眼皮底下,与张邈秘密会商。
至于两人在商谈什么,时候从各方面传出的消息都有些让人不敢相信,袁绍不过是与张邈商讨购买粮草以供在濮阳附近的大军补给,并且购买了一部分的兵器箭矢,当然,袁绍给的价格非常不错,张邈是大赚了一票。
只是,这个事情不管是袁术还是刘岱、鲍信都是不会相信的,脾气暴躁的袁术更是直接去信质问张邈,张邈是什么人,他也是大大的名人好不好,在当时也号称是‘八厨’之一,又怎么会受袁术这个二世祖小混混的这份闲气,他连信都不回,直接派人去告诉正在洛阳城里组织重建的袁术,粮食没有了,再想要的话,掏钱来买吧!
袁术差点没有气疯了,立刻就想让驻扎在中牟的张勋、陈兰出兵攻打陈留,而张邈也早有准备,直接命令卫兹率军进驻浚义,准备与袁术大打出手。
不过最终袁术在谋臣和族老的劝导之下,没有公开与张邈大打出手,但是袁术跟张邈算是彻底撕破脸皮了,幸好,袁术还有颍川的孔伷和汝南的朱隽可以向洛阳提供支持,另外就是原本在中牟也储存了大量的粮草器械,现在都运进洛阳,倒是也能支撑到夏收。
现在关键是要尽快在洛阳周围恢复春耕,不然连夏收都绝了,洛阳城里可是集中了周边地区的一百多万人口啊!如果要向外购粮,这笔花费可是不得了,何况,袁术还要攒钱重建洛阳呢!
袁术虽然没有出兵,但是却派出了使者,前往刘岱、鲍信等人那里,一方面是寻求更多重建洛阳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谴责张邈的不义行为,以及拉拢刘岱和鲍信共同孤立和对付张邈,这些事情自然也落在张邈的眼里。
只不过,这回张邈学聪明了,不知道是谁给他出的主意,张邈提出了支持刘岱成为兖州牧,整合兖州的军事力量,共同防御泰山黄巾的建议,以对抗袁术的分化拉拢。
袁绍见自己的计谋得逞,立马放弃了濮阳向东返回平原去了,将陈留的北面完全放开,张邈气得大骂,不过韩馥似乎一时半会还没有想要南下的迹象,事实上,韩馥根本就没有南下的计划,倒是将张邈吓了一跳。
北边没有了威胁,张邈就将目光转向了南边,现在南边的陈郡、梁国、沛国这些地方主要把持在地方宗族手中,而且都还是没有表态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宗族不是不想表态,而是现在兖州豫州的局势不明朗,当地的宗族势力也害怕,一个不小心,自己站错了队说不定就是家破人亡的结局,因此,只能装聋作哑的不作为,想要看看最终中原谁属,然后在站队也不迟。
对于周边的诸侯势力来说,想要拿下这些地方的控制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军事占领了,而且打着这个心思的人也不止张邈一个。
汝南的朱隽自然算一个,只是现在朱隽的实力有些捉襟见肘,对付张曼城消耗了朱隽大部分的精力和部队,所以他即使被袁术催促,也有点有心无力,另外一个是孔伷,只不过,孔伷更加是有心无力了,不大的颍川现在孔伷都看不好,何况更大的地盘?
剩下的当然是在兖州势力最大的刘岱了,刘岱现在把持着济阴、东平和鲁郡,三面围着山阳、任城的袁遗,同时,这三个地方也直接跟济阴接壤,刘岱自然有心将这三个地方拿下,打通前往谯郡的通道,为将来拿下谯郡做好踏板。
对于一边喊着支持自己领兖州牧,一边悄悄的打着陈郡、梁国主意的张邈,刘岱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
只是,还没有等这两个人公然对这三个小郡国下手,谯郡却一夜之间豁然变色。
没错,是曹操到了!
曹操潜行千里,在谯郡曹氏族人的配合下,轻而易举据的夺下了郡治谯县,然后曹操分兵四出,迅速的拿下了谯郡的各处要地,剩下的县镇纷纷投降易帜。
曹操的举动天下皆惊,想不到这个消失了一段时间的曹操原来是打着谯郡的主意的,曹操的这一举动,立刻牵扯了各方势力的反应。
首先,朱隽立刻脱离了与张曼城的接触,将进攻的势头结束,并派军南下淮南协防,防止曹操偷袭淮南郡。
张邈和刘岱立马停止了自己的小动作,现在陈郡、梁国和沛国变成了隔离谯郡的缓冲区,两人都不敢贸然下手,害怕引起曹操的过度反应。
远在代县的曹仁接到命令,将代县转交给孔融,自己率军南下谯郡,徐州的陶谦则紧张的整顿军队,生怕曹操直接打了过来。
不过,曹操拿下谯郡之后,并没有任何向周边扩张的意思,反而在着力整顿谯郡的治政,调整谯郡的行政官员,发布政令积极回复生产,同时也在乡间招揽征辟人才,一副要苦练内功的架势,着实让周围的邻居们大大的松了口气。
但是没过两天,突然从长安传来了诏旨,任命曹操为谯郡太守,兼管陈郡、梁国和沛国的军政,同时,天子也下诏承认了王匡、桥瑁、公孙瓒等人的任免,并将袁术任命为河南尹兼洛阳令,东郡太守则直接任命了闵纯,刘岱为兖州牧,刘焉为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这一连串的任命,董卓摆明了要给关东世族搅浑水,但是关东世族却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曹操虽然在大义上得到了北面三个郡国的控制权,但是曹操却没有急着动手去接收地盘,而是依然保持着三个郡国原本的官吏结构,甚至连守备部队都没有任何的增加,这让张邈和刘岱都松了口气。
曹操当然不是突然转性做了好人,而是现在曹操才拿下谯郡,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宜四处树敌,暂时只能先练好内功,这点倒不是刻意作给外人看的,事实上,这三个郡国既然已经名义上落进了曹操的手里,除非张邈、刘岱开战来抢,否则这三个地方肯定是跑不掉的,所以曹操一点都不着急。
天子的诏书最后划分了中原之战的战果,从战果上看,袁绍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什么也没有带走,甚至还丢掉了河内与东郡这两个地盘,弘农和河东地界虽大,但是袁绍没有能力也没有欲望去控制,何况,这两个地盘基本上是赤地千里的状态。
至于袁术,表面上获得了最大的成果,但是现在毁掉的洛阳重建,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大半已经毁掉的河南尹一时半会也回复不了元气,颍川人口十去七八,汝南更是一直都处在战乱中,只有淮南可以说相对的安稳,不过却离洛阳太远了。
与关东世族乱七八糟的局面不同,现在关中的局面却是一片大好。
董卓败退洛阳,虽然丢掉了大半个司隶,但是现在董卓的军事态势却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前有雄关阻隔关东大敌,后有西凉为根供应战马军士,再加上以掳来的关东人口充实关中开发土地,如果董卓再能成功的拿下汉中,取得肥沃的汉中粮仓,董卓并吞天下的势就成了,现在放眼天下英雄,能够在战略上与董卓的争锋的,一个也没有。
董卓能够从一个边将走到今天这个地位,就像一连串奇迹的叠加,这里面不得不赞叹李儒的厉害,从这一点上看,李儒绝对是顶尖的战略大师!
第683章 公孙瓒南下
公孙瓒得到自己被任免为河内太守的时候,完全惊呆了!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公孙瓒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被耍了,而且完全是躺枪了!自己老老实实的呆在幽州最东边,大汉最边缘的地方放马种田都被人惦记,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委屈!不甘!以及愤怒!
公孙瓒用脚后跟想也知道,能将自己这个低调得几乎没调的人从草原上找到的人,除了自己的邻居方志文之外,似乎不会再有其他人了。
刘虞现在应该满足于幽州的稳定,并且现在冀州黄巾贼有发力的迹象,刘虞正是需要全力防御黄巾贼的时候,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抽公孙瓒的后脚,如果这个时候公孙瓒走了,幽州可就只剩下方志文与刘虞了,按照现在双方的实力对比,刘虞的下场实在是堪忧啊!
至于另外一个记得公孙瓒的人,恐怕就是刘备了,但是当初公孙瓒将刘备赶走,就差没有撕破脸皮了,所以现在刘备肯定不会出于什么好心才想着将自己弄到中原去跟他并肩作战,另一方面,刘备跟刘虞怎么来说也是一家人吧!
当然,别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是公孙瓒还是坚定的认为,就是方志文在背后捣鬼,想要将自己从经营的渐有起色的辽东弄走,然后他就会轻松的拿走属于自己的地盘了,这一招真是够黑啊!
只不过,辽东郡山高皇帝远,老子就是不奉诏天子有能奈我何?就算真的反了又能如何?
又或者方志文的目的就是要逼反自己,然后就有了对自己动手的大义名分?可是,幽州的这种现实情况,真的需要寻找什么大义的名分么?事实上,取得刘虞的赞同应该更重要吧!
公孙瓒想到这里,立刻明白了刘虞才是这事的关键,刘虞不是笨蛋,又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离开幽州之后对他的影响呢!因此,刘虞是不会同意方志文的做法的,那么方志文又会不顾刘虞的反对强硬的执行这个策略么?
另一方面,虽说最近异人的重心南移,对幽州的关注程度已经大大的减弱,但是异人在幽州的实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幽州一旦发生三方大战,异人没有理由不会插手,方志文也应该有所顾忌吧!
那么,这难道不是方志文的手笔?这份诏旨到底是什么意图呢?又是谁在背后出招呢?
公孙瓒糊涂了!
既然自己想不明白,公孙瓒决定要集思广益,于是将在襄平的主要将领都给召集来了,看看会议室里济济一堂,公孙瓒也颇有些成就感。
公孙瓒将袁绍送来的诏旨给大家宣读了一遍,然后开口问道:“诸位,对这份诏旨,大家可有什么想法?”
“主公,这定是方志文的阴谋,明知道我们不会承旨,这就是要逼我们造反吧!”
邹丹的大嗓门真的房间里都问问作响,但是他这话倒是赢得了武将们的一直赞成,大家也是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个个都是战意激昂,恨不得能将方志文手刃与刀下,事实上,真让他们去跟方志文对阵,估计个个都会朝后缩!
关靖伸出手指掏了掏被震得发痒的耳朵,眼角警惕的看了看公孙越,发现公孙越正在皱着眉沉思,倒是没有跟这些笨蛋武将们一起闹腾。
公孙瓒皱了皱眉头,抬起手来虚按了按道:“安静,慢慢说,你们的意见我知道了。士起,你怎么看此事?”
“主公,莫非您也认为这事是一个阴谋?”
“这……开始我倒是也是这样想得,不过越是仔细想,这事就越是透着古怪,我觉得是不是应该跟刘伯安那边沟通一下。”
众将立刻闭紧了自己的嘴巴,似乎这事并非像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乱说话乱表态可是不好的。
关靖点了点头,扭头看向公孙范道:“二将军可有什么消息?”
“丰宁郡和昌黎郡并无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另外,中原传来的消息称,这个任命应该是出自袁绍的手笔,中原的世族似乎也同意了,这事……很奇怪!”
关靖再次点了点头,表示了解了,然后转向公孙瓒道:“刘虞没有主动与主公联系,那是因为刘虞不方便表态,在刘虞私心上来说,应该是希望主公留在辽东,与他一起对抗方志文,但是从大义上来说,刘虞应该支持主公南下中原。”
公孙瓒不解的皱紧了眉头:“大义?”
“对,大义!皇权与世族之间的大义,中原之战的成因我们已经探讨过很多次了,世人也议论纷纷,大多数的人都倾向于这是天子与世族的一次对撞,天子失利,但是最后被董卓所趁,失去了皇权这个最大的威胁之后,世族阵营分裂,关中世族转而支持董卓,对抗势力更大的关东世族。”
这事公孙瓒自然是知道的,就算是不知道,随便问问身边的人,似乎个个都能对中原的事情说出个道道,公孙瓒后来才知道,这些看法都是从异人那里传开来的。
“如今董卓败退关中,积攒实力,坐观关东世族崩溃,袁绍兵退冀州,袁术虽然把持关东和豫州,但是北有丁原、韩馥,南有刘备虎视再侧,关东世族内部也不是一条心,而此时,却有人提出让主公南下主掌河内,相当于在丁原、韩馥和关东世族之间,插进一个挡箭牌。另一方面,追溯渊源,主公应该勉强算是世族阵营的人,所以,主公出掌河内就比较容易被接受。更重要的是,袁绍需要主公去给中原搅局,同时能牵制袁绍的大敌韩馥,干扰袁术对司隶的掌控,阻挡丁原的南下,有这么多的好处,我实在想不出袁绍不用主公的理由!”
关靖的一席话,仿佛撕开了迷雾的阳光,让公孙瓒的眼前光亮了起来。
“士起是说,这事其实是袁绍的意思?”
“不一定,或者是袁绍与方志文一起想出来的主意,毕竟主公南下的话,偌大的辽东和玄菟就便宜方志文了!”
“怎么可能,我们完全可以留下部队驻守的,难道……”
严纲立刻出声反驳,但是最后一句话却说不下去了,公孙瓒的实力还没有强悍到可以分兵据守三郡,何况,河内郡乃是一个四战之地,不用重兵根本就守不住,当然,公孙瓒也可以选择不去河内。
但是跟河内相比,辽东北边、东边是苦寒的蛮荒,南边和西边被方志文死死的看住,根本就没有发展的于地,甚至方志文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收拾公孙瓒一伙,在辽东说得好听是卧薪尝胆,说得难听就是被方志文给圈养了!
因此,现在河内郡看似一个危险的地方,但是却也是一个自由的地方,一个可以让公孙瓒充分发挥的地方,即使不敌,也还有更多选择和腾挪之地的地方,跟辽东郡比起来,那真是天壤之别啊!
“主公,分兵而守是不可能的,只能集中兵力,才能有所作为,这个时候瞻前顾后最是要不得!”
关靖斜了严纲一眼,声音铿锵有力的说道。
“大兄,我赞同士起的说法,我们必须有个决断。”公孙越出奇的没有跟关靖呛,反而赞成了关靖的说法,倒是让关靖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不过,关靖还是十分警惕的,公孙越绝对不是一个大度的人。
“哦?三弟觉得应该如何选择?”
“大兄,说句不好听的话,在辽东虽然算是自家的地盘,但是辽东西南皆被方志文所堵截,想要发展已经是没有空间了,若是向东北,那边都是苦寒之地,辽东众将士兢兢业业,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若是方志文发力,恐怕我们是挡不住密云的骑兵的。”
公孙瓒脸色有些难看,但是公孙越说得确实是实话,辽东玄菟两郡合起来的人口不到两百万,而且分布在广阔的地域上,这些地区的开发度很低,粮食都不能自足,何谈与方志文争霸。
反观方志文,不但有超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