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在明朝-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忙也帮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按理说,她是三皇子的母后,这种事情不便发言,可她看着万历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长吁短叹地,心疼的紧。
“皇……”郑贵妃轻轻地给还在头疼的万历披了一件外套,“臣妾其实不该多言,但实在不忍见皇如此地操劳。您不是常说,那个朱千户能帮您不少忙吗?何不把他找来,询问询问对策?您的头发都白了许多……”
听着这样温婉可人的声音,万历心里舒服了许多。他也摹地想了起来,怎么就把这个朱一刀给忘了?这家伙一向鬼主意多,说不定会有什么好主意?可是又转念一想,不行啊,这厮就是因为这事被迫躲进大牢避难,若是再把他给牺牲了,以后就真的没人能帮自己了。想想万历自己都觉得可笑,六部靠不住,连内阁也靠不住,这么大的事情,却只有一个朱一刀能帮着想办法!
可是不找他,朕还能找谁呢?下定了决心之后,万历让蒋光头亲自去一趟北镇抚司大牢,把那个逍遥快活的朱一刀给提出来。朕现在过的不爽,看着你朱一刀在里面吃香喝辣,心里实在是不平衡!
心里越想越气,于是当朱一刀走进大殿时,刚好看见了一地的碗盘碎片。他小心翼翼地站在一边,低着头一句话也不吭。还能有什么事情?无非就是让老子出去吸引火力当炮灰!
瞅着朱一刀那一副衰样,万历又好气又好笑,这又不是让你刑场!犯得着比朕还痛苦么?于是再不顾忌,指着大殿的顶部,把群臣给破口大骂了一遍。
老朱这才懵懵懂懂地弄清楚到底是咋回事。可这种事情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难道鼓动着皇把所有的大臣都给罢了?难道和大臣们一起痛骂皇?不可能地嘛!可皇明摆着问自己拿主意,自己哪里能有什么好主意?
斟酌了半天,朱一刀才小心地道:“……这件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想……皇,其实退一步来说,确实可以让皇子们出阁读……”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万历的呼地站了起来,然后身后的狼群们也把右手放在了刀把。
“……既然要出阁读,当然是所有的皇子们都出阁读;若是大臣们不满意,那不如先让皇长子读,读两天再把他那先生给撤了……换个人继续教;教两天了继续撤,反正就是不让皇长子安心地读……”说完朱一刀有一种很想死的冲动,这不是把他往绝路逼么?不过人一般情况下都是被逼出来的,不逼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到底在哪里。看着万历深思不语的模样,老朱渐渐地把心放回了肚子。这次是标标准准的馊主意,在老师做文章。也不知道群臣们是否同意。
但万历想的却不是这个。一旦确定了让皇长子读,那基本再想翻盘是根本不可能了,立他为太子这事就算是铁板钉钉了。如果在老师身做文章,那以后万一皇长子若成了个不成器的皇帝,岂不是危害大明的江山?自己可就真的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
“……这法子绝不可行!你再好好想想!”万历终于打定了主意,他不能让这大明万里江山丢在自己的儿子手里,虽然他现在并没把大明江山真正放在心里。
朱一刀无奈地耸了耸肩膀:“皇您还是去向那王锡爵问问策!他不是在家陪伴生病的老母亲么?”
万历这才想起来,这事更应该问问王锡爵,毕竟他是内阁的老人了,对这种事情相对还是比较有经验的。至于朱一刀这个家伙,也就只能想想孬点子,成不了大气候!不过他能提醒自己,证明心里还是有数的,想到这,万历恨恨地望了他一眼。也不知道为什么,看见朱一刀,万历的心里就算是有天大的火气也发作不起来。我大明这么多官员,朕怎么就会看这个小千户这么顺眼呢?
看着皇一连几天都没有什么反应,王家屏有些坐不住了。不会是因为逼迫太狠,皇彻底不干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几天以来,群臣们把皇也实在是逼迫的太紧了,可双方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自己实在是没有机会插手其中啊!好不容易皇帝下面的大臣,却被严厉地训斥了一通。
罢了,还是自己来当这个老好人!
于是王家屏再次向皇,向他承认错误,并且要求皇赦免群臣。他也不过是想缓和一下群臣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还是没有打算插手此事。实际王家屏知道,自己早就已经是风暴的中心了,只不过位置太敏感,不适合说话。可万万没有料到,万历不看这奏疏才好,一看,这些日子以来的火气全都冲他发了下来:“自汝任以来,大臣屡次犯,且言语多有大不恭,狂妄至极!汝乃内阁大学士,非但不居中调停,反而封还朕之批示,历数朕之误!朕怒之后,汝又称病不出!国家政务如此之多,汝于家中高卧,心可安否?!既然汝有病,且回家养病罢!”
到了这个时候,王家屏终于体会到了申时行的无奈和苦处。可是没有办法,活毕竟是自己揽下来的,责任还是得自己承担。难怪申时行临走的时候是那样的沧桑,难怪许国个老狐狸坚决不再干下去!他一连了八道奏疏,向皇深度地剖析当前的情况,具体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并且做出了诚恳的姿态,请求让自己帮助皇帝,度过难关后再走人。可是万历已经对他容忍到头了。
没有办法可想,王家屏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内阁回了老家。临走之前,他恭恭敬敬地在自家门前,向皇宫方向磕了三个头:“陛下!君非误国之君,臣乃误国之臣!皆因立太子之事实乃国本所在,臣不得不慎重,不得不为了这大明的万里江山和百年国运呐喊!臣无能,致使情形如此之坏,臣可以死,但不可以错;大明不能乱,更不能亡!还望陛下保重!兹事体大,社稷为重啊!”
当看到这份最后的奏疏,万历在心里终于明白,在这些官员的心中,气节与尊严是何等的重要!若不是他那羞辱性的廷杖,群臣又怎么会如此大动干戈?这不是为立太子而战,而是为了自己的气节与尊严!
他觉得自己这次很有可能继续失败,因为权力并不能决定一切,尤其不能决定气节与尊严。
王家屏的离开,让群臣们暂时偃旗息鼓。仿佛是为了这位仗义执言的首辅大人送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所有的人都保持着缄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这位心学的当朝领军人物。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那个张卫居然又冒了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王家屏也离开的刺激,开始不顾一切地拼命,今天恳请出阁读,明天闹册立太子,后天闹坚决李献可……万历已经没有力气再回骂下去了。他突然觉得这一切很没有意思,若是自己早早的就把太子给立了,今天何至于出来这么多事情?他终于顶不住了,照这么下去,自己不被逼死,也被气死了!
必须要想出个办法才行啊,这事儿还真是没完了!恰好朱一刀也悄悄地了封密信,要求万历赶紧去找到王锡爵,现在只有他才有能力镇住场面,若是再这么下去,国本必动摇!于是万历再不犹豫,遣狼群直接去了王锡爵的老家,准备把他给请出山。
看着特使远走的背影,杨应龙觉得播州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该怎么走下去?几百年了,情形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过。他不是没有过朝廷,期盼着是否能把播州的赋役少一点,毕竟是极不发达地区,现在朝廷定的赋役实在是太重!百姓无法承担啊!而且在这关键的当口,自己内部也出现了尖锐对立的矛盾,那张家和田家,矛盾已经升级为了争斗,为了那点可怜的地,两家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群殴。虽然每次杨应龙都强力地弹压了下去,但他知道,两家的仇恨不会就此消逝,只会慢慢地积累,当积累到一个再也无法容忍的时候,恐怕就是自己百年杨家的没落了!不行,必须要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百姓可以暂时不管,内部矛盾必须首先解决,说句不中听的话,内不安,何以安天下?不把杨家内部的事情先处理掉,这播州就绝对不会安生。
第136章
王锡爵是苏州太仓人,家境殷实,他从小就受到极为良好的教育,所以求学的道路也是一帆风顺。嘉靖四十一年,二十八岁的他离开老家,赴京赶考,极为巧合地遇到了申时行。申时行当时也是赴京赶考的人才,两个人没有说话,但总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果然如此,王锡爵考了第一,申时行是第二。
殿试的时候,他又遇见了申时行,觉得两个人棋逢对手,也许可以好好地比一比。申时行考了第一,他却成了第二。
民间传说,他在殿试的时候输给申时行,还是有原因的:长的不够帅,说话也不够圆滑。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仁兄的相貌也许比较小众化,说话也不太招人喜欢。不过这并不能成为足够的理由。
自从进了朝廷,王锡爵把他那种执拗顽固的倔脾气是表达的淋漓尽致:万历五年张居正被夺情的时候,大家只不过是闹罢了,他觉得不够,非要跑到人家里去闹。张居正没了法,拿了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与其如此羞辱与我,不如你把我杀了!王锡爵这下傻了眼,慌慌张张地跑出了门。吴中行被打得奄奄一息,大家不过在家里吵架怒骂罢了,他却非要跑到朝堂之大哭不已。
万历六年,张居正无法给自己老娘守孝,不得不回朝办公,大家都为此庆贺不已:看看张大人多么地敬职敬业!他却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请假:我家老父老母还活着,我得回去看看他们,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以后再也无法尽孝。这个事情一出,大家都有些纳闷,你这不纯属跟首辅大人过不去么?张居正恨得牙根痒,却一点办法没有,人家要回家看自己老娘,合情合理合法,自己能说什么?
万历九年,张居正已经病入膏肓,很多人都去探望,并且拉着他一起,他却坚决不干:他是死是活关我什么事?他病了我就不办公了?这不是扯淡么?不去,坚决不去!很多人都不理解,你说你非要和一个半死的人争这口气干嘛?
万历十年,张居正终于死了。在万历的英明领导下,全面地展开了对匪首张居正的口诛笔伐和全面否定。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对他的批斗活动,坚决地拥护新内阁对于张居正时期被错判误判冤死的官员进行平反,同时一致地表达出对张居正时期政策的强烈不满!有人拉着王锡爵一起:这样的政治活动一定要参加,新班子了台,千万不要站错队!他却站出来,对着所有人大声吼道:张居正做的事情全部都是错的吗?他也许为人不咋地,可他一心为了大明,对大明还是有功的!全面否定他就等于全面否定皇!场下顿时一片寂静。
万历十三年,他的学生李智想找借口把申时行给弄下来,让他位:自己的老师当了首辅,自己还能差到哪里去?可万万没有想到,王锡爵的脸色当时就黑了下来:你的老师岂是那种卑鄙小人?位的办法有很多种,但我绝对不用如此下贱的办法!二话不说,向皇申请辞职。
没过多久,他的儿子参加乡试得了第一,有人在私下里怀疑,肯定是作了弊!不然会这么巧,乡试也和他老子一样得第一?就为了给自己正名,王锡爵坚决地阻止了自己儿子去参加会试,而且言辞警告说,这辈子你就不用想着当官了!就是当了官别人也看你不起!
万历听着狼群仔仔细细的汇报,不禁在心里感叹着,这样的人才是现在自己最需要的人呐!能够经受住时间的如此考验,对自己如此的苛刻,如若不是大贤,定然是大奸之徒!再无任何考虑,立刻遣狼群去请人,而且要求必须恭恭敬敬,是请而不是绑架!他可是对狼群的作风太清楚了,生怕把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给丢了。
王锡爵确实是名不虚传,在京师各地转悠了几天,就把官声民情给摸了个底朝天,心里立刻就有了数。这件事情,关键还是在皇自己的身。他随即给皇呈了封密信,在信里,他言辞极为恳切,也极为急迫:眼下的情形不是一般地危急,皇您必须在明年册立太子,现在就得发圣旨正式表明立太子的时间表,不然立刻就无法控制了,臣再也无能为力!
朱一刀这会儿却呆在京师右所驻地,百无聊赖地听江飞给他讲着大明朝历代的皇族规矩和祖训。当江飞讲到,一般情况下,皇子继位的之前必须要册立太子,而册立太子的规矩却是立嫡不立长,也就是说,只能立皇的正室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而不是以皇子的长幼为顺序来立。但是如果实在是没有嫡子,那也只能变通着立长子,而不能随意而为。
可现在皇没有嫡子啊,老朱突然想起了这一点,皇后至今都没有生育,皇长子也不过是个妃子生的,就连三皇子也不过是妃子生的,而且郑贵妃也是在生了三皇子之后,才被封为贵妃。这皇后一个儿子都没有,这事情可不好办呐!
但这却是一个机会!一个大好的机会!朱一刀一下子想到了什么,顿时一蹦三尺高!
万历这回学精了,不再让那些不靠谱的内侍们送信了,而是改成了狼群,深夜乔装给王锡爵送去了回信。可当王锡爵打开密信一看,顿时石化在那:“朕深为汝之忠诚所感动,然朕说过,明年才行册立之事,此事既出朕口,当为圣旨不再变动。但朕昨晚读祖训,太祖有训曰:立嫡不立长。今皇后年纪尚轻,若将来诞了皇子,为之奈何?封太子否?封王否?若封王,则有违祖训,于礼制大不合;若封太子,岂非有两个太子乎?朕深感为难,寻思一宿,不若将三位皇子皆封为王,数年后,若皇后实在无子,则立长子未迟也。如此般,既不违祖制,又能将此事了结,善莫大焉!汝不妨如此办即可。”
这……王锡爵觉得有些头晕,可情况确实如此啊,皇后现在不能生,不代表以后不能生嘛!万一以后生了皇子,现在早早的就把太子给立了,那将来岂不是更加地麻烦?不过也不能完全按皇的意思办,他左思右想,拿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不如让皇长子拜皇后为母,这样既是长子也是嫡子了,这下事情就解决了;实在是不行了,再把三个皇子都封为王万历其实已经这么干了,他把三皇子封为了福王,只是仅仅是名称,并没有给封地和府邸等,仅限于在皇宫内称呼而已。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大臣们放心。可就是这样,才让大臣们感觉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再不立太子,恐怕就晚了!
这下正和万历的意。王锡爵英明了一辈子,这下却彻底地被皇给绕晕了,中了万历的圈套。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万历突然对天下下了圣旨:“朕有三子,长幼有序。太祖训曰,立嫡不立长。然现今无嫡子,皇后年纪尚轻,日后若诞嫡子,也未可知。不若将三子皆封为王,将来若有嫡子,则立嫡子为太子;若无,则立长子。此事朕已定,将昭告天下,汝等皆按此照办便是。”
这圣旨一发到礼部,立马就引起了滔天巨浪!这是怎么回事?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事先一点动静也没有?那三皇子确实是被称为福王,可大家都以为,正是因为皇没有立他的打算,才在称呼早早地把他称为王爷。可现在这算什么事?居然连皇长子也要封为王!这太不正常了!内阁怎么会通过这么一个馊主意?
于是礼部为首的几个人一合计,干脆就直接跑到了内阁去质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到了内阁,看到这样一封圣旨,赵志高和张卫也傻了眼。什么圣旨,什么三王并封,自己是一点都不知道哇!王锡爵大人睡着了么?他怎么能绕过内阁的其他人,擅自就把这圣旨给发下去了?礼部的大人们一看这场面,敢情内阁的另外两个人也不知道,那就肯定是王锡爵干得了!
这不是扯淡么?万历临幸皇后的次数,五个手指头都数的过来!再者皇后本来就不能生育,虽然并没有确认,可这的确是后宫的一大丑闻!至于生儿子更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个什么三王并封,压根就是扯淡的事情,是皇不愿意立太子而故意干的,王锡爵你好歹也在朝廷混了这么多年,怎么连这也看不出来?
满朝再一次被震动了。这下不仅仅是言官们,连内阁六部六科甚至地方大员,都紧张兮兮地等着,下一场暴风骤雨的到来!皇帝居然想出这么个馊主意,还拿祖训说事,什么立嫡不立长,祖训也没说,三皇子并封为王啊!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皇帝拖着不立太子,这不是要天下大乱么?
第137章
可怜的王锡爵这才反应过来。不过为时已晚,他已经被万历彻底地拉了贼船。
光禄寺丞朱维京第一个冲在最前线:“祖训是说过立嫡不立长,可祖训什么时候说过可以三王并封?皇您金口玉言,说话怎么能不算数?怎可以如此愚弄天下人?”他很是光棍地直接质问皇帝,皇帝也很光棍地直接就把他革职充军了。这个革职充军,绝对要比罚工资和降级别,以及发配边疆更要可怕,其他几个措施好歹都还有机会回来,可革职充军就意味着一辈子也翻不起来了。
一天的时辰还不到,刑部给事中王如坚接过朱维京手中的旗帜,继续摇旗呐喊:“皇您之前还承诺肯定要立皇长子为太子,可这没过几天就又变成了三王并封,如此朝令夕改,以后臣民们该听哪一句?”
这话说的,连质问都不算,直接质疑起万历的威信来。朕不办他就不姓朱!一道圣旨挟着雷霆万钧之势奔到刑部,王如坚也被革职充军了。
不过这会大家也都习惯了,什么罚工资啊,降级啊,发配边疆啊,革职充军都见识过了,这官当的过瘾呐!等到自己老了以后也可以很雄壮地跟自己子孙说,老子我当年什么情况没见过?就差拍着桌子骂皇帝了!放在以前,罚工资还能收到奇效,可是现在呢,罚工资不要紧,罚多少,相关部门主动就给补多少;降级没关系,咱们都记住你了,等到风头过了,保证你还回来;发配边疆更没关系,给你算军户,级别相当于百户千户,以后你儿子孙子还能世袭,这辈子最起码保证你衣食无忧!革职充军就不是个事,你一天校场也不用去,该拿多少军饷一分钱不会少,只管在家睡大觉便是!
不过这会儿最尴尬最无奈最感到愤怒,是礼部的诸位领导们。皇帝下了圣旨,既然内阁没有封还,那就说明这个圣旨是合法,符合大明律的,就必须要执行。可是不能执行啊,如今这风口浪尖,谁敢执行这个圣旨?谁办谁倒霉!立刻就成了国家公敌!但是又不能不办,于是在死了无数个脑细胞后,领导们决定,宁得罪皇,也不能得罪群臣们!这可是要被吐沫星子淹死的事情,我一家老小总不能出门就被人扔鸡蛋?
不能得罪群臣,那就只能得罪皇,礼部又加以修改的圣旨让万历很不满意,什么叫在三王并封的时候确立太子?朕要的就是不立太子,礼部下这么多人难道就不明白朕是什么意思?绝对不行!
于是这事就这么拖了下来。群臣们伤脑筋,皇也痛苦,唯独朱一刀最开心!总算是重建天日了,这阳光不是一般的明媚啊!刚回到右所驻地的那天,所有的人都来给他接风,他又酩酊大醉了一次,但是这次他却醉的很舒服,在里哪里有现在的自在?虽说也没有什么人去管他。小屁孩也喝得满脸通红,一边依偎在朱一刀的腿边,嘴里还不停地嘟嘟囔囔:朱千户我还以为父皇不管你了呢!好久都没人给我讲故事了!
老朱很是无语,弄了半天就为了让我给你讲故事啊?江飞看他醉的好笑,故意逗他道:“不好了!朱千户又被抓走了!”
小屁孩那到处乱转的眼珠子顿时瞪得溜圆:“谁……谁敢带走……朱千户?”
“奴婢是司礼监的李莲雄,皇让奴婢把他带走呢!”王石也凑过来打趣道。这段日子是他最没有负担但也是最累的日子,每天跟着这群丘八跑步训练,他渐渐地也找到了一点男人的感觉。或许这才是自己最向往的日子?比起内廷那压抑沉闷的气氛,这里简直就是男人的天堂!
“江……江千户可在?!”小屁孩很有点君临天下的气势,让江飞和朱一刀在旁边看的点头不已,难怪皇如此宠爱三皇子,他的确有皇帝的那种味道。这让老朱不禁又想起了,当时唯唯诺诺胆小猥琐的皇长子朱常洛,都是一个爹生的,怎么就差距这么大呢?
江飞赶紧应道:“属下在!”
“江千户……江千户手中可是有兵五,千?”小屁孩摇摇晃晃地有些站不住了。
“是!”江飞和朱一刀对视了一眼,这小屁孩问这干什么?
小屁孩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努力地站稳了身体,怒指着刚才答话的王石,高声喊道:“替我杀了他!”
周围喧闹的声音一下子全都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脸色都刷地变成了白色。这话能乱说么?就是皇帝再怎么恨一个大臣,也不能如此单凭个人好恶就杀人呐,更何况小屁孩现在不过是个皇子,以后能不能当皇帝还是两可的事情呢!朱一刀一下子就酒醒了,头渗出了冷汗。这要是让万历知道了,还不拨了自己的皮?他赶紧打着哈哈:“三皇子喝多了,走,回屋睡觉!”
小屁孩嘴里还在不停地嘟囔着:“替我杀了他!替我杀了他……就是这个李什么……一个奴婢……也敢如此对待……对待朱千户……”
王石觉得自己背的冷汗简直就快成瀑布了。宫里的事情他现在还是比较清楚的,皇倾向于立三皇子,只是碍于群臣的坚决反对,不敢公开表示出自己的态度,可三皇子已经很明显把自己当成了未来的皇帝,他可不傻,这外面的事情他都记在心里呢!万一哪天他要是坐了皇位……王石不敢想下去了,只怕这京师立刻就会血流成河!眼前的这个朱一刀,现在已经是无比地受皇宠信了,连他是建文余孽这种天大的谣言都整不垮他,居然又和三皇子这么亲近,他日三皇子若有继位的那天,朱一刀绝对不仅仅是飞黄腾达那么简单!
不行,这件事情一定要让老祖宗知道!虽然老祖宗奉旨在家休病假,可他的脑子和耳朵都还在内廷,司礼监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躲不过他的耳朵。现在既然能奉旨休假,那将来也许会奉旨返司礼监也说不定,若是看不清楚形势,不知道一些细节,还真是要吃亏。
万历在宫里暂时性地觉得很满意。现在看来自己终于把握了主动权,虽然群臣们反弹的还是比较强烈。朱一刀这个馊主意还是不错滴嘛!难得啊,他居然也会玩起了这种文字游戏,不过确实如此,祖训确实是说立嫡不立长,朕就是严格按照祖训的办!看这些饱读诗的废物们还能说什么?祖训没说三王并封,那意思就是朕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嘛!这祖训又不是万能的,若是什么都按照祖训的来,朕岂不是什么都做不了?
这些群臣百官,包括内阁几个大学士一个首辅,不关心国计民生,总是关心朕的家事干嘛?立嫡不立长,就皇长子那副熊样,若是立他当太子,以后继了位,那岂不是要让史给骂死了?朕可以被群臣骂,但不能遗臭万年!绝对不能立他,更何况他一点都不像朕,没有一点皇帝应该有的气势。万历越想越觉得还是三皇子最合适,这孩子也确实争气,没给自己丢脸,在这一点,朱一刀还是有很大功劳的。
只是他不合适再当官了,现在这个千户当的都岌岌可危!还是把他留给自己的儿子!
极为欣慰的万历,破例让内侍悄悄给京师右所送去了额外的军费从内帑中拨了三十万两银子,这些银两不多,但是足够京师右所大半年所用了。不能亏待了朱一刀,他还是很有用处的,看来这关他一段时间还是很管用的嘛!不过这个信息很快就传到了司礼监,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万历自己也不知道,他这破例的奖赏,给朱一刀终于带来了致命的灾难!
群臣百官们很是骂了一阵,突然发现自己把王锡爵给忘了!就是他,居然允许这种圣旨发下来!这个白眼狼,做官做到狗肚子里去了?!他忘记了自己的气节吗?忘记了我大明官员的职责吗?虚伪的小人,!在一夜之间,风向变了,王锡爵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现实顾允成,张福之等一群他的老乡找门来,要求他立刻出面处理现在局面,然后吏部主事顾宪成代表大明朝所有的官员,给他写了一封万人签名的公开信:三王并封是你搞出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想办法解决!
王锡爵终于体会到了张居正,申时行的难处。做首辅难呐,他就像是个小媳妇,对要伺候好公婆,对下要安抚好子孙,中间还要讨好丈夫!一旦有了什么不满意,两头都不讨好,得罪了这个,又要安抚那个,当年张居正以极具争议极富个人魅力的手段,把朝廷下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这需要多大的魄力?需要多大的胆识?他突然觉得这首辅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以前自己还是想的太简单了,以为凭借着一腔热血一股正气就能立天地之下于不败之地!可事实呢?
第138章
一大清早,朱一刀早早地从睡梦中醒来,美美地伸了个懒腰。还是家里爽啊!虽然是军营,可感觉和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这没有进过大牢的人,还真体验不出自由的快感!多久都没见过天空了?至少也有两个月了!
他决定出门去京师转转,这京郊荒凉的不行,原本就地广人稀,地震过后更是人烟稀少,没有一丝生气。顺着京郊的小路,不时地还能看到枯骨,都是灾民留下的痕迹。朱一刀长叹一声,却也无能为力,京师的繁华和京郊的荒凉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还有不少野狗,疯狂地撕咬着还没完全腐烂的尸体,整个一片死寂。
走了老远还没有看见一个活人,老朱再也没有了刚起时重见天日的美感。皇和群臣们这么闹下去有什么意思?有谁来为百姓们着想着想?哪怕是让他们吃顿饱饭也是好的啊!把自己也拖进了这政治的漩涡之中,能不能抽身出来还是两码事呢!皇如此不喜皇长子,又把三皇子扔到自己身边,看来只能坚决地挺三皇子了,他将来要是当不皇帝,自己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不过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想这些有什么用?
身后渐渐地传来了马蹄声,老朱惊讶地扭头看去,几辆马车正快速地往前奔着,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后面几辆马车却驮着不少的货物。可算是见到个活的了!他兴奋起来,这是要搬家么?看着大包小包的,急急忙忙地策马跑了过去,边跑边喊着对方等一等。
马车队的车夫有些慌了,这荒郊野外的,突然冒出个骑马的大汉,边追自己边高声喊着,莫不是碰了山贼?这还有天理么?天子脚下,连京师郊外,居然都有了山贼!这一路碰见多少了?不行,得赶紧进城,然后报官!
朱一刀很郁闷,明明看见自己了还跑这么快干嘛?莫不是把自己当成了山贼?他有些不敢相信,就自己这样子,哪里像是山贼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