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在明朝-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现在也没有比更安全的地方了,尤其还是锦衣卫的,这里群臣根本就插不进手。京师右所现在也处在风口浪尖,但是毕竟是皇帝直属,如果要针对他们,那整个编制都要撤销!万历别的本事没有,保住自己直属卫队的能力还是有的。只是苦了江飞了,自己不在,一切事宜都要他自己做主,江飞严格来讲是一个标准合格的军官,而不适合搞政治,他肯定斗不过朝廷那群老狐狸。
算了,自己已经身在,不想那么多事了!当务之急是赶紧得恢复过来,这么遍体鳞伤的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外面的狱卒似乎是得到了什么指示,大家都眼巴巴地瞅着他,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老朱无奈地笑了一下,京师的谣言这么厉害,这些人的心里肯定也在怀疑,自己到底是什么人,是非公论,自己越辩解反而别人越不相信。还是这里好啊!有人管吃管住,若是再来一个美女就好了!老朱意地想到。
心中大定的朱一刀就安安稳稳地开始了自己看不到头的生涯,每天没事的时候锻炼锻炼身体,跟小太监李进忠说说话,又没什么人来打扰他,日子过得倒也潇洒。只是蒋光头自从他醒后却再也没有来过,金疮药也放在了牢头那里,并且嘱咐他每天都得给朱一刀换药。李进忠的嘴很甜,很有眼色,把个朱一刀伺候的感觉自己都快成皇了。难怪自古皇帝都这么宠信太监!还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佣人么?
“千户大人!您教的这套……军体拳,当真是狼群们所用的招数么?”李进忠一边艰难地打着拳术,一边问道。
“那是当然!想当初老子在确山训他们的时候,他们连你都不如!现在不也打得虎虎生威?慢慢来!这种东西是熟能生巧的!”朱一刀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
“咱家记得……凡是这种武术都是密不传人的,您教会了这么多人,就不怕……就不怕学会的人太多了么?”李进忠说话也很婉转。
“若是不教这么多人,恐怕早就失传了!武术就是要不断地承前启后,让更多的人学会,更多的人创新,才能永远流传下去嘛!手往抬!脚,脚是怎么摆的?!你怎么这么笨呐!”老朱毫不犹豫地打击着小太监那可怜的自尊心。
第129章
朱一刀在里倒是过得有滋有味,外面万历的日子却苦不堪言。这段日子,言官群臣们就像是疯了一般,坚决地要求皇除掉这个别有用心企图颠覆大明政权之人,不仅如此,国子监和翰林院的生们还接连地举办多场批斗会,缺席批判朱一刀,列举他的斑斑劣迹。可真当找他麻烦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人不是一般地有意思,他所做的事情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过一联想道他是建文余孽,那这些事情就好说了!
于是老朱抗震救灾等这些英雄事迹,在那些士子们的嘴里就成了阴谋收买民心,图谋不轨等。正在里安心接受改造的他,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根本就不关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小太监李进忠也刻意地不提宫里的事情,每天都陪着朱一刀吹牛打屁,给他讲自己小时候拳打私塾小孩,脚踢村口要饭的光荣事迹,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他,那可是对朱一刀佩服的紧!
朱一刀于是又改行成了说人,每天都给小太监重新讲述一遍《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令他意外的是,寻常百姓甚至包括像李进忠这样的小太监,也没有机会听到或者是看过这些!看来教育在现在还是高层建筑啊!他那生动有趣幽默形象的描述,渐渐地把狱卒和牢头也都吸引了过来,竖起耳朵听这的生活,不仅是犯人极其无聊,就连看守犯人的也无聊的紧,有个能解闷的还是相当地不错的,尤其是当牢头想办法弄来酒菜,让朱一刀边喝边吃边讲的时候,那更是精彩万分!
当听到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跑反,一路奔向荆州,张飞长坂坡一声怒吼,活活吓死夏侯杰的时候,众人高声喊好;当听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众人热血澎湃;当听到关羽败走麦城,无路可走被东吴给斩首的时候,众人心中哀叹不已,甚至有人把酒瓶子狠狠摔倒地,大骂不已……三国演义大家或许没有听过,但关二爷的忠义却流传了千年,早就深深地刻在了百姓的心里。所以对关羽之死所有的人都不满意,强烈要求朱一刀更改!不能让关二爷这么死!老朱也极其郁闷,这不纯粹就是么?若是写得他天下无敌如开了作弊器一般,最后一统江山终成大业,这还有什么意思?
的魅力就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局。动不动就是统一天下,动不动就是美女如云,动不动就是一步步爬权力的最高峰,难道就不觉得审美疲劳么?三国演义经典就经典在这个地方:罗贯中极度地推崇刘备,但在最后却让曹操统一了天下,还让司马昭篡夺了曹魏!这就是它的成功所在!朱一刀跟这些人没有共同语言,但又不能犯众怒,只能捏着鼻子让关羽继续活下去,张飞也没敢让他死所有的人都坚决反对!
在这段日子里,李进忠从其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个三国演义极为详细地描述了官场争斗和人与人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有很多地方他以前不懂,现在却如拨云见日一般!他最佩服的人就是司马懿,这个人深藏不露,心深似海,从一个不受重视的小人物,渐渐地取代了曹魏,让自己的儿子篡夺了天下!这个人才是真正的高人呐,其经历和自己何曾相似?自己现在也不过在里过日子,但终究有一天会爬最高的那个位置。就算是当太监,也要当最有权势的那一个!司马懿不也是五十岁的时候才发迹?!
深埋在心底的野心开始一点点地复苏,如同森林里的野草,疯狂地生长开来。
他其实不姓李。隆庆二年,他出生在河北肃宁的一个普通人家,家里不算富裕,但也并不贫穷,就像是大明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一样,平静地生活着。
在这个时候,他叫魏四。
波澜不惊的生活很快就让他感觉到了厌倦,家境的不错也让他在衣食无忧的同时总觉得缺少了点一些。他对什么都感兴趣,唯独对读不感兴趣,家里也给他请了西席,可他就是不愿意读,看到头都是晕的。跟当年的刘邦一样,在当地,他是标准的地痞流氓,危害一方,喝酒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父母渐渐地对他感到失望,可他一点都不在乎。
为了让他能够走正途,家里费了不少钱财花了不少功夫,从河北搬到了京师,原本以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个从小就不学好的孩子会改正过来,可是没有想到,他却渐渐地迷了一种运动:。在的过程中,魏四终于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赢个几十两银子,最起码够自己吃饭喝酒了!可是他灵活的头脑却不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不仅没有靠着发家致富,反而欠了一屁股的烂债。
父母终于彻底绝望了,为了能收住自己儿子的心,他们给他找了一房姓马的老婆,还给他生了一个水灵灵的女儿。可惜,有了妻室子女的他还是不能改变自己好赌的个性。当他再一次地怀揣着借来的银两打算最后赌一把,赢了就收手不干的那天,灾难降临了。
突如其来的地震却让他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而且在地震之前他也输干了身所有的银子。一下子一无所有的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办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难不成就和其他人一样在街头流浪么?一无所有并没有把他击垮,恰恰相反,却让他心里充满着不甘!失去才知道珍惜,所有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魏四也不例外,他在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没有任何依靠可言。人,一定要靠自己!可是自己还有什么?
彷徨之下,魏四决定做出一个人生最大的:进宫当太监。
当然,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贸然地挥刀自宫,而是在打劫了赢走自己钱财的那几个人之后,花钱请人很专业地解决了生理问题,然后又通过认识的熟人进了宫,从此迈进了紫禁城的大门。
当然,进宫之后的路是非常难走的,不过很快魏四的性格优势便显露出来:一个街头混混的水平当然不是普通太监可以比拟的,很快就混的风生水起,与生俱来的果敢和义气使他成为了太监中极受欢迎的另类。尽管不过是混迹于底层太监的行列,但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却使他一次次躲过别人的明暗箭,而且渐渐地受到了东厂提督大太监李杰的欣赏。
和其他人一样,魏四进宫之后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在宫廷斗争的漩涡中生存下来,对于他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不过这难不倒他,在敏锐地判断出李杰对自己抱有很大好感之后,毫不犹豫地便投靠过去,成了李杰而干儿子之一,也是最受李杰喜爱的一个干儿子。从此之后,魏四改了姓名,叫李进忠反正自己的爹娘都已经死了,想来他们也不会骂自己数典忘祖。
但是好景不长,李杰突然被李莲雄关进了大牢,自己作为李杰的干儿子当然也跑不了,于是就被扔进了这东厂的深牢大狱。李进忠曾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一点没有了翻盘的希望,可是朱一刀的到来却又让他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尤其是当听到朱一刀绘声绘色地讲述三国演义的时候,司马懿那机缘巧合的升迁让他心动不已。但他不是没有担心,那三姓家奴吕布的悲惨遭遇,让李进忠从头凉到脚:这说的不就是自己么?不过再仔细想象,那是因为吕布这个白痴空有一身武勇,哪有自己这么灵活的脑袋?若是把自己的脑袋装到吕布的身,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命丧白门楼!
朱一刀是讲的口干舌燥,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却看见李进忠目光呆滞地不知道在想些啥,他有些好笑,这个小太监,明明大字不识一个却偏偏喜欢听故事!而且听的这么津津有味!于是他拍了拍李进忠的脑袋:“想什么呢?说来听听!”
小太监这才反应过来,嘿嘿地笑道:“我在想,那曹操英明神武了一辈子,却让司马懿把自己儿子给篡位了!这也未免太……”老朱惊讶不已,看不出他竟然还能想到这一层,对于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来说可是非常难得的!于是他也肃容道:“曹操再怎么英明神武,却不能保证自己儿子和自己一样英明神武啊,他的想法倒是很简单,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能不能把曹魏给延续下去,还得看他儿子是不是那块料!司马懿却不一样,他自从了位之后,做梦都想坐到那个位置去:我不去也得让我儿子去,皇帝轮流做,早晚到我家!”
小太监乐的哈哈大笑,却再次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当最有权势的太监!
第130章
万历听着狼群汇报朱一刀的光辉事迹,脸色有些发绿。这个朱一刀还真是受人欢迎啊,在大理寺的牢里一点苦头没吃不说,到了北镇抚司的大牢还能这么舒坦!也就是让他在东厂牢里受了点皮肉之苦,可他居然一点都不当回事!难道他就不知道这朝廷都快因为他翻了天?
朝野确实快翻天了。言官们闹腾的不亦乐乎,却发现事件的主角却似乎人间蒸发了一般这个人承受力也太强了?我大明朝的言官们谁不怕?连皇都不敢把咱们怎么样,一个小小的千户竟然不理不睬,岂不是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不过始终没人出来与言官们对抗,大家的也一天天地消散下去。弄了半天自己跟街那被耍的猴子一样,敢情让人给看了热闹?
不过最先表达出不满的,却是万历。
原因也很简单,当初他给王家屏下了口谕,而不是给群臣发的圣旨,可这厮却弄得满朝皆知,让自己很没有面子。他开了这个头,那岂不是以后谁要是对口谕不满,都能对外公布?自己还有何威信可言?反应过来的万历,急火攻心地派出狼群去质问王家屏。
可王家屏的回答却让万历再次想吐血:“册立太子是件大事,我一个人又怎么定的了?之前已经有不少大臣因为而被责罚,我又已经被他们误会,所以也只能把陛下的旨意向大家公开,以解大家的疑惑。”万历知道他想干什么,王家屏知道自己的意思,却不当,为了不让百官骂他,就把皇给拉出来背黑锅。这叫什么事情?从来都是臣子替皇背黑锅的,哪有皇替臣子背黑锅的?
这个时候万历就又不自觉地想起了黑锅专业户朱一刀。还是他好,有什么事情都能替朕扛,哪里像这些老狐狸!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旨意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也只能将错就错。万历万般不情愿地下发了一道圣旨:“关于立皇长子为太子的事情,朕已经定了。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等皇长子长到了十七岁,朕自会下旨。到时册立太子出阁读的事情一并解决,众官员无需再多言。”
皇长子十七岁,也就是明年,皇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最多一年,就让大家都满足,现在就不要再闹腾了,让朕耳根子清净一年!文人小说下载
这下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内阁的几位兄台也都极有默契地回朝办公,处理政务,各种各样的状况一下子也没有了,除了王锡爵,他老娘的身体真的有病,不得已只能回去探望。朝野间的争吵怒骂也随着皇帝的一纸圣旨顿时平静了下来。
不过大家不骂皇帝了,一时之间还觉得不过瘾,不是还有个朱一刀嘛,就骂他了!皇帝轻松之后,朱一刀就惨了,众言官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变着法子骂他。可老朱现在人在北镇抚司大牢,当然听不见外面的怒骂,而且耳不听为净,他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但是百官们很不爽,因为皇帝不能骂了,还不能骂一个锦衣卫千户?
可朱一刀的始终不现身也让大家觉得拳头打在了棉花。要说骂皇,骂出了水平,皇责罚了自己,自己还能扬名立万,能在同僚前得意洋洋地吹嘘:咱骂了皇,皇责罚了咱,咱光荣!可骂这个朱一刀,自己累死累活还捞不着好处,这可不是个事儿啊!
于是大家的奏疏又飞向了内阁,万历有气无力地回复道,朕已经把他关进了北镇抚司大牢,等待秋后处理。可言官们不干呐,你把锦衣卫千户关进锦衣卫的大牢,那跟放假有什么区别?不行,必须要把他拉出午门,当着百官的面杖毙!
这下万历的脸真是挂不住了,朕都退让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想得寸进尺?!
于是又是一纸圣旨下去:朕已经严禁朱一刀终生不得任朝廷命官,已经断了他的政治前途,此事到此为止!若是再有人胡言乱语,拉出午门杖毙!
这样也行,大家琢磨了半晌,觉得这个圣旨还算对得起大家。那朱一刀当不成了官儿,也就不能接近皇了,对自己对大明也就不再有什么影响了,这也就罢了!今年看来是个好年呐,皇接二连三地败在自己的手里,言官们在朝廷的地位一下子是水涨船高!各方大员生怕这帮爷吃饱了饭没事干骂自己,于是纷纷对他们进行各种拉拢:你要骂,别骂我,我给你找个人,让你好好骂原本应该独立于朝廷独立于官员的言官们,一下子就被人为地分了派系,这对于言官们的团结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打击,也为后来万历轻松地控制他们打下了伏笔。
这场牵动了大明下的风波就以这样一个戏剧性的结果结束了。唯独申时行一个人坐在内阁大殿里,愁眉不展:皇只说终生严禁朱一刀做官,可没说严禁朱一刀参军呐?他不还是可以当锦衣卫的千户,还是可以带兵么?这和没说有什么区别,大家都被欺骗了!
不过这会他已经不敢去找万历了,他知道,皇一步步的退让只是表面现象,也许下回就不会这样了,而且现在皇也不可能再退让了,如若自己再度逼人太甚,那朱一刀没死,自己却被拉出午门杖毙了!不过没关系,自己紧盯着那朱一刀,不让他再轻易地影响皇帝就行了,他就不信了,自己堂堂大明首辅,会不如区区一个锦衣卫千户?这个小毛孩还能斗得过自己?嘴连毛都没长齐!
但是申时行千算万算,却算错了一件事情。其实这回皇帝并没有输,仅仅是在表面退让而已。言官们嘴舌够毒,脑子却也不笨,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一件事:皇虽然下了圣旨,可那圣旨只说会在明年考虑,却没说明年就办呐!万一皇明年反悔了找谁去?可如果再让皇重新下一个圣旨说明立太子的时间表,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说了,那朱一刀不能当官,总能阉了当太监?!
得想个办法敲打敲打皇帝,而且还不能留把柄,之前几次斗法言官都没有人受到任何处罚,这次也得如此才行!想来想去,大家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目标:申时行。
没办法,谁让你是首辅呢?皇身边出了佞臣,你内阁首辅又怎么脱的了干系?骂完了皇,收押了朱一刀,也该你首辅大人承担责任了!
可怜申时行当了一辈子的老好人,圆滑了一辈子,挖东墙补西墙了一辈子,累死累活,临到退休却让人给狠狠地玩弄了一把。
一封名为《论辅臣科臣疏》的奏疏被送到了内阁,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申时行没有尽到首辅的职责,不仅让皇身边出现了极为危险的佞臣,而且压制言官,使得正确意见无法传天听,不能得到正确的执行。申时行必须要为自己的错误做出检讨,付出代价。
这封奏疏的作者,是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
万历遣人给朱一刀送去了好的金疮药和美味可口的饭菜,以慰劳他这一段时间替自己背的黑锅和挨得打。朱一刀很欣慰,原来皇还真没把自己给忘了;李进忠更加高兴,自己这回可真是攀了一颗大树!在这期间,他已经得知,李莲雄被发配到了御马监去喂马,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有着良好声望和人脉的魏朝。这不就意味着自己的春天到了?他和魏朝还是有着一定的交情的,当初为李杰做事的时候,李杰因为与魏朝私交甚笃,没少让李进忠帮忙办事。
魏朝对于心思灵动极有眼色的李进忠也非常满意,不时在李杰的面前说,你可是收了个好儿子,怎么我就没有遇到?
可惜李杰失势的时候,魏朝为了保全自己一句话也没为他说。但是这并不妨碍自己去找他啊,等到之后放了出来,一定要去拜魏朝为干爹!只有这样,在东厂有魏朝,在锦衣卫有圣眷正隆的朱一刀,自己虽然还是个小太监,可还有谁能跟自己比?这真是文官们常说的那句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进忠越想越兴奋,看朱一刀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要说发达,还是这个朱千户才发达,背靠着皇这棵大树,谁也弄不倒他,连进还给他送来这么多的饭菜!可怜现在这大明朝,谁能有这样的待遇?
远在宁夏城的沈云,搂着自己女儿的肩膀,喃喃地说道,小囡,你的这个丈夫不得了,不得了啊……能以区区锦衣卫千户之职,面对东厂的如此拷打不动摇,竟然再一次和满朝文武对抗,他日若是有再起之日,必定再无人能撼动他!他却并不知道,老朱现在满心想的都是脱离这个无边无际的苦海!
第131章
李进忠的运气似乎比朱一刀还要好,很快司礼监就来人询问,若是他没有什么大事,魏公公说了,就把他放了,司礼监欠北镇抚司一个人情。朱希孝乐得如此,自己牢里面关个内廷太监,实在是太得罪人了,不如卖个人情,将来也好说话。对他而言,多一个朋要比多一个敌人好,何况现在因为朱一刀,自己也连带着被骂,说自己管教不严,以至于属下都绕过了自己也不知道。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管,也不敢管这年头,想当官稳当点,不该管的事情就少管点,吃不到亏。
魏朝确实还记得李进忠。当初李杰倒台的时候,他一边为李杰扼腕叹息,一边琢磨着是不是把以前他的人拉过来一些,可琢磨来琢磨去,都是一些不了台面的小角色。这个李杰,养这么多废物干嘛?魏朝很鄙视他的眼光,但惟独对一个人是念念不忘,那就是李进忠。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还是很有眼色,很能干的,相对其他人而言,他在太监中就仿佛是鹤立鸡群,不管是谁都挺喜欢他。李进忠最大的优点就是嘴甜,腿勤,手快,这一点得到司礼监下的一致首肯!有这么个干儿子,自己还是吃不了亏的。
更何况司礼监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大家就都一清二楚。朱一刀在大牢怒骂李莲雄,李莲雄恼怒之下对他动大刑,紧接着朱一刀就被狼群提出,同时李莲雄被发配到御马监喂马。这一系列的发展让大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莲雄如此一个心狠手辣的人物,就这么倒台了?这也太快了点!可事实是,不到几天,魏朝就被提升为掌印太监,大家这才反应过来,李莲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魏朝不是傻瓜,他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被提起来的。黄敏去守陵了,王安在家养病,李莲雄被发配,这下才轮到他。如果不是这几个人的空出,恐怕他这辈子也别想出头!全都是因为那个朱一刀,竟然能把李莲雄拉下马,而且自己还敢在狱中公然与他对抗!没有足够的背景,他不相信朱一刀有胆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既然自己了位,总要把李莲雄的人给弄下去,把自己的人给提来。
但是魏朝扒拉半天,才发现原来自己手下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堪大用。那几个干儿子,让他们做点小事情还可以,却根本就没有能力没有魄力给自己帮忙。让他们来只能坏自己的事情,不行!可又实在是无人可用,他这才想起来,当时和朱一刀一起转到北镇抚司大牢的李进忠。把他提出来!冷了他这么长时间,相信这个小太监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而且恐怕还会忠心耿耿地为自己做事。而且这小太监看起来似乎还是比较有野心的,不过就凭他那点资历,至少也得三十年才能混进司礼监,对自己构不成什么威胁,那就是他了!
于是李进忠被几个番子恭恭敬敬地请到了内廷大堂,大堂中间坐着和蔼可亲的魏朝魏大人。可怜坐了好几个月牢,吃了不少苦头的李进忠,看到那张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脸,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了,他跪着膝行到魏朝的面前,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终于如瀑布一般倾斜下来,然后嘶哑着嗓子痛哭失声:“老祖宗!魏大人……”
魏朝本意不过是利用他而已,可是当看到李进忠如此撕心裂肺的痛哭,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刚进内廷的艰苦生活,心一下子软了下来。这偌大的内廷,有几个太监不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自己不也是辛苦了几十年,才坐现在的位置么?罢了,罢了,就帮他一把,或许自己以后这条老命,还得靠眼前的这个小太监。
“起来……以后啊,这条路该怎么走,相信你也清楚了。这几个月的牢不能白坐,你一定要反省反省,自己以前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这人呐,不能光想着站队,你得先做人,再做事,最后才是站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平安!”魏朝苦口婆心地教育道。他突然发现,就是现在的干儿子,自己也没有这么推心置腹过,难道自己和面前这个小太监真的这么有缘么?
“老祖宗说的对!可儿子……儿子不会做人,只会做事!儿子的命是老祖宗给的,只要是老祖宗吩咐的事,儿子就是死,也得做好!”李进忠跪在地不停地磕头,就是不愿意起来。
这话让魏朝砰然心动,不会做人,只会做事,这话明摆着就表明了他的态度,可惜李杰运气不好,不然若是让他做了大,只要这小太监在他手下做事,他们这些老家伙哪里还有机会扳倒他?
“起来!咱们虽然是半残之人,可还是要有自己的骨气!什么叫老祖宗吩咐的事?咱们都是皇的人,只能为皇做事!咱家也不过是皇的一条狗而已,既然皇让咱家当了这个家,咱家就要对这个家负责!以后,你就跟着我罢,我已经有了几个干儿子,多你一个也不多,至于你的姓,就也随着我姓魏!至于名呢,这个进忠不好,就改成忠贤!意为忠诚贤德,你要记住,我给你改名的意思!万不可忘!”魏朝还是扶起了他。他现在对这个小太监是越来越满意,没有让自己难堪,主动说出让他过来的话,免得自己掉架子,自动就表达了心中的想法,而且马屁拍的魏朝很舒服。所以干脆,让他做自己干儿子也无可厚非。
李进忠,不,现在已经是魏忠贤了,他喜极而泣,哭的更大声了:“干爹……儿子的命是您老人家给的,儿子的姓名也是您老人家起的,以后,儿子一定不会让干爹失望,一定不会辜负干爹的再生之恩呐……”这话若是放在平时,恐怕魏朝自己也会觉得鸡皮疙瘩掉一地,可是在此情此景,他却能深深地感受到,魏忠贤心中那深深的感激:把他放了出来,又收他当干儿子,而且不会遭到别人欺负,还能平步青云!这样的好处给了他,还怕他不彻底为自己做事?
魏忠贤真正的心中想法,却是觉得朱一刀才是自己的命中贵人,如果不是遇到他,这魏朝也不会轻易地把自己放出来,更不会收自己当干儿子。魏朝再牛也不过是在内廷,可那个朱千户,人家以后说不定能官至国公!听说皇最喜爱的三皇子,也和那朱千户关系匪浅,若是三皇子以后当了皇……人的都是无穷无尽的,总是得到了想要的之后,就不满足于现状,想得到更多。魏忠贤也不例外,他虽然是被魏朝提拔救出的,心里却突然想到,也许我以后也能坐到这个位置!
从此以后,魏忠贤就过了阳光般的快乐生活,每天出去遇到的,再不是别人的白眼和不屑,而是大家恭敬的目光和畏惧地服从。他觉得很开心,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是当太监,也要当最有权势的那个,他现在发现自己离心中的目标已经在一步步地接近了。回想起生不如死的牢狱生涯,魏忠贤的心中不再是恐惧,而是极度地厌恶,极度地痛恨!以后谁要是再想把咱家送进牢狱,咱家就先把他送进地狱!朱千户说的对,人,一定要靠自己!
朱一刀并不知道自己救出的到底是个什么人,只是觉得这李进忠若是有机会能够出去,定然能成一番大事,那天司礼监来人提他,他倒是对自己说了这么一句奇怪的话:这天下,只有你朱千户让我真正佩服!老朱也没想太多,他现在只关心一个问题,自己什么时候能出去啊?这天天连阳光也见不到,澡也不能洗,身早就发臭了。本想让牢头行个方便,可牢头却很为难:千户大人,不是咱不让,实在是现在形势太敏感,您老人家还是再委屈委屈!
皇一直没有口谕下来,蒋光头也再也没来,老朱无聊的时候就教狱卒们打扑克,于是大家每天的生活相当地规律:早起来吃饭,然后就是打牌;中午吃饭,打牌;晚吃饭,打牌,睡觉。李进忠一走,自己休息的时候也没人伺候,也没人听自己讲故事了,老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虽然他知道,太监不是自己能享受的,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