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金凤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了。
苏清兰往后退:“哎呀,真恶心,咱们赶紧弄,将虫子都杀死。”
苏清荷笑嘻嘻的点头,端了盆子继续工作。
后院儿的地不少,但是苏清荷还种了别的,她打算研究一些肥料出来,毕竟粪肥实是太少了点儿,他们家田地多,总不能老上镇子上买粪肥。所以,两小姐妹干了小半天,就全部收工了。
屋子里看看书写写字,到将近傍晚的时候,两个肚子都有些饿,但是苏张氏他们都还没回来,只苏静森回来一趟去镇子上接苏致平和苏致安了。家里也没点儿熟的吃食,没办法,两个就打算去苏静林家里瞧瞧,看事情完了没有。
34玉米熟了
还没走到苏静林家里;就碰见正要回去的苏张氏。苏张氏瞧见两个小孩儿;笑着伸手拦住她们:“走,回去,今晚给们做好吃的,清兰也过来;爹和娘有事情要商量呢;今晚上估计没给做饭。”
苏清荷瞧着苏张氏脸上的笑容挺灿烂的;就猜出来今天谈判的事情,估计是苏家这边占了上风了;或者;还有可能是彻底压制住了苏董氏;要不然;也不会笑的这么开心了。
转回家,刚好遇见苏静森将苏致平和苏致安两兄弟也接过来了。之前苏董氏做新饭的时候,苏静木和苏五婶也要回来,所以就半路将苏致平和苏致安也带回来了。吃完饭,照样是得送到学堂才行,哪怕就半天的功夫,也不能耽误了他们学习。
“今儿那陈家和董家是怎么说的?”苏静森进了厨房,一边舀了半瓢的凉水喝,一边随意问道,苏致平和苏致安则是院子里端了盆子,直接用凉水擦脸。
“真以为咱们苏家是好欺负的啊?”苏张氏笑着说道:“最后一家拿出一两银子来,虽然不多,但是也算一笔钱,差不多能填上清兰她娘的嫁妆了,这笔钱,大嫂送到咱娘那里了。”
“那咱娘知道今天的事情了?”苏静森有些担心的问道,苏张氏点点头:“肯定得让大嫂过去说,要是让娘从别那里听了闲话,那才更生气呢。这笔钱,就说是给清兰留着当嫁妆的,以后三哥也动不了。”
“陈家可真是不像话,董晓娥的嫁妆自然是家董晓娥的,这都改嫁了,他们还想扣着董晓娥的嫁妆,还用自家孩子来威胁董晓娥,根本就是心思不正。”
苏张氏唠唠叨叨的说道,苏静森点点头:“就是,那董晓娥的嫁妆也不过是几两银子,还有些布匹首饰什么的,他们倒好,要是那孩子长大后想明白了,肯定不和他们亲了。”
“估计着,他们也不想要那孩子,毕竟只是个女孩子,还是个庄稼孩子,将来就是能嫁好了,也不过是十来两银子的聘礼。嫁的不好,也提携不了他们陈家。等到那孩子嫁,可得十来年呢。”
苏张氏将包子放到蒸笼上,吹了吹有些热的手心,转身拿勺子搅了搅锅里的粥:“估计着,事情还不算完,不过那陈家肯定不敢来咱们村儿了,估计要上董家去闹事儿。”
“闹就闹呗,反正和咱们没关系,三哥那里是怎么说的?没怪咱们给董晓娥难堪吧?”苏静森不意的说道,苏张氏撇撇嘴:“三哥丢的还小啊?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苏静森想了想,觉得也是,反正整个村子都知道这事情了,那难不难为董晓娥,其实也没多大区别了。反正,得挽回一下他自己的面子才是大事。
“对了,明儿给几两银子。”苏静森皱皱眉,有些郁闷的说道:“难怪别说上学要花钱呢,养不起。这才半年,学堂的先生就让买新书了,致平和致安一一本,得小五两银子呢。”
“又买新书啊?那上五弟的书铺看看,若是有,就便宜点儿买下来。”苏张氏顿了顿又说道:“这书不是也能自己抄写吗?要不然,咱买点儿纸张,回来让他们自己抄写?还能练练字了。”
“他们这会儿能认识几个字?万一抄错了,那可是大事情。”苏静森说着,又有几分得意:“书买的快,说明咱儿子聪明,们有些学生,进学堂两年都不一定换一本书,咱们儿子半年就换一本,今儿先生还对夸奖他们了呢。”
“真的?”苏张氏也很高兴,问了几句,兴高采烈的掏银子给苏静森:“儿子出息,那书肯定得买,不过,咱们得想个办法赚银子了,家里剩下的银子不是很多了。”
夫妻俩又凑一起核算了一下家里的存款,然后就认识到了,这银子不赚是不行了,孩子上学要银子,吃穿花销要银子,地里的粮食能几个钱啊?加起来险险够两个孩子一年买书的钱!
“爹,等的黄金米长熟了,咱们家明年多种点儿,就能赚很多很多银子了。”苏清荷从门口探进个脑袋,笑嘻嘻的说道:“大家都没吃过这东西,肯定能卖很贵很贵的。”
“那黄金米,还不知道能不能长成呢。”苏张氏打趣道,倒是苏静森,特别宠爱这个能给家里带来好运的闺女,当即夸奖道:“好,咱们小荷又聪明又能干,肯定能种好那黄金米的,然后咱们就能卖很多钱了。”
苏清荷嘿嘿笑了两声,转身又跑去苏致平的房间,坐回到自己的专属座位上,拿着农书翻了两页,递到苏致平面前:“大哥,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字是怎么念的?”
苏致平给她解释了之后,苏清兰抓了抓苏清荷的手背:“小荷,咱们出去玩会儿吧?都看半天书了。”
“四姐,读书要认真,要是背会了这一段话,咱们今天晚上去抓鱼。”苏清荷笑嘻嘻的说道,苏清兰有了目标,又充满了干劲儿,低着头开始嘟嘟囔囔的背书。
苏清荷笑了笑,接着低头看自己的书。有些有用的东西,她就自己动手做个笔记。
吃了晚饭,兄妹四哥拐到苏大伯家和苏二伯家叫了另外几个,一群就浩浩荡荡的去了河边。天气热了,河边的也多了,有孩子拖着网兜跑来跑去的,也有拿着扇子旁边纳凉的。
不过,都是聚堆儿的,大也总是勒令自家孩子不准往偏僻的地方去。其实这河水并不是很宽,河水也不急,真就是掉进去了,危险也不是很大。
“咱们这儿吧?”苏致山是老大,他说的话还是比较管用的。苏清花和苏清芬因为年纪大了,也该找婆家了,所以这会儿晚上是不能出门的。
苏致岩拎着网兜点头:“好,就这里吧,这儿不多,距离那边群也近。”四个摆好姿势,就开始专心致志的网鱼了,苏清荷和苏清兰闲着没事儿做,就一边撕芦苇叶,这个也是能编东西的,不过只能编一些小玩意儿,不能拿出去卖。
村子的小孩子没事儿就来这河边钓鱼,所以河里的鱼也没多少。苏致山他们蹲河边半天,都没网上来一条,索性扔了网兜去旁边和别聚堆儿说闲话了。
晚上没什么事情做,大部分就是出门说说闲话打发时间。
苏清荷就听见有个老太婆笑着问道:“致山年纪也不小了?家里给相看了没有?”
苏致山有些不好意思,天色太黑,又看不清楚脸上红晕,那老太婆就又说道:“致山长的也好看,将来啊,娘肯定给找个最好看的媳妇,瞧着村西头的二丫就不错,致山喜欢不?”
那老太婆苏清荷是认识的,那会儿她刚穿越过来,村子里的事情有很多不知道,就抽空跟这老太婆身边,不到半个月,就将村子里的认了个齐全,谁家里有什么事情,也都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老太婆,可是村子里最能说闲话的一个了。她连自己儿子儿媳的闲话都能说,转头有问道:“王婆婆,媳妇最近还老实不老实?”
“哎,老实个屁啊,那婆娘,一天不偷就皮痒痒,前几天,拐子又教训了她一顿!”老太婆嘟嘟囔囔的说道,旁边一群跟着起哄,苏清荷眼睛尖,瞧着另一边有一瘸一拐的过来,赶紧拽着苏致山离开。
随后就听见那拐子大声喊道:“娘,又胡说什么呢?赶紧回去,爹不得劲,回去给伺候着!”那老太婆有些不高兴:“又不得劲?别是晚上吃多了吧?行了行了,这就回去。”
说着,就拄着拐杖出了群,跟着王拐子回家去了。
有些小媳妇抱着孩子说道:“王婆婆这么说家里的事情,拐子叔和王爷爷就不管管?”
“咋不管啊,王婆婆脑袋有问题,十来年前跌了一跤,摔到了脑子,这才有些乱说话的,管也管不住,总不能不让她出门吧。”另外一个笑道,先前那小媳妇有些好奇:“那她说的英婶儿的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个可说不准,也有见过王兴半夜往拐子家去。不过,这些年拐子都没和英子和离,也有点儿说不准。”又有嘻嘻哈哈的接口:“他家那俩孩子不小了吧?要是知道自己亲娘是个偷的,以后可怎么活?”
“嘁,能怎么活?还不就是那样?他们爷爷能干着呢,再说,家拐子也有个手艺,还怕养不了两个孩子?”
众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也不知道怎么着,话题就转到苏静林身上了:“苏家那新媳妇叫个啥?今儿那小姑娘,是她牵头的闺女吧?那可真是,够厉害的啊。”
苏致岩回头看那姐妹俩:“时候不早了,咱们回去吧?走的太晚了就看不清楚路了,万一摔跤了疼的可是们自己。”
苏清兰有些不高兴,苏清荷拽了她一把:“嗯,二堂哥,们回去吧,娘说了,今天四姐睡们家,和一个屋。”
“那成,就将们送到四叔家。”苏致山一边应了一声,叫回了苏致平和苏致安,将他们给送了回去。
闲话这种东西,越是意,传的就越多越广。苏清荷总是跟着苏清荷,听见有议论,就将苏清兰给拽走,反正,这些话只要不影响到苏清兰的名声就可以了。
几乎是转眼之间,就到了十月份,不光是地里的花生又熟了,就是苏清荷那一块地里的玉米,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35写信汇报
苏清荷也没劳动苏静森等;早上等苏静森和苏张氏出了门下地;她就自己跨着个篮子,开始掰玉米。不过,玉米穗上面的粉尘,要是落到身上;会特别痒;再加上玉米叶子也特别的割;苏清荷不得不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掰下来的玉米先扔到墙角处,地也不是很大;但苏清荷一个弄;也弄了三天多。等全部弄完;再一个个剥掉外面的玉米皮;露出金黄色的玉米棒。
就那么将玉米棒扔院子里晒个十来天,等干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剥下来了。
那会儿,地里的事情也差不多干完了。苏静森和苏张氏两个肯定是干不完的,再加上今年苏致平和苏致安都上学了,家里也没个帮忙,所以他们索性是请了来做的。
将花生晾出去之后,苏静森和苏张氏就来给苏清荷帮忙了:“闺女,说这个东西,剥下来就可以了?这要怎么吃?”说着,苏静森捏了一个玉米粒放到嘴里,嚼了嚼,皱皱眉:“有点儿甜,不过,还有点儿涩。”
“爹,这个就跟小麦一样,打成面吃的。”苏清荷笑嘻嘻的说道,拿起一个已经剥了子的玉米轴和一个还没剥子的玉米棒,上下使劲蹭了一下,就蹭出来个豁口,苏清荷示意了一下:“就是这样剥掉上面的子,这个轴别扔掉,咱们冬天用这个生火呗。”
苏静森看了看,拿起两个开始动作,几乎是转眼之间,一个玉米棒就脱完了子,变成了一个空的玉米轴。苏清荷嘴角抽了抽,果然是干了一辈子活计的,这手快的,看都看不过来。
苏张氏也帮忙,一边做活一边问道:“小荷啊,之前不是说,那个沈公子留下了种子当定金的吗?看应该给他送多少过去?一半够不够?”
“娘,那个沈公子说,还想看看做成吃食是什么样子的,等咱们弄完了,先磨一点儿黄金米面,然后做点儿东西吃,回头让大哥给那沈公子写一封信,然后带去一布袋种子就行了。”
苏清荷笑嘻嘻的说道,从三月份那沈公子离开,到现十月份玉米都收获了,那沈公子都没有送过来一样种子,说不定是不记得这个事情了,她得提醒一下才行。
……;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对了,爹,那个杆子觉得挺结实的,前段时间不是说,牛棚太矮了吗?用这个扎起来,竖着,够不够高?”苏清荷比划了一下,苏静森瞧了一眼,笑着点头:“倒是不错的,还不像是芦苇,太细了。这个好,地里的那个杆子不还没铲掉吗?这就去给铲掉。”
说着,扔了手里的玉米轴,到杂物间拿了铁铲出来,直奔后院去了。苏清荷则是想着将黄金米的名字给改掉,她比较习惯喊玉米,以后要是说漏嘴了,可就不太好了。
等苏致平回来,苏清荷就拉着他开始写信。这信的内容,还不是一星半点,先要写苏清荷的种植过程。
“小妹,哪里施肥了?都没瞧见做过这些,这样写不好吧?”苏致平有些为难,苏清荷瞪他:“谁说没有施肥了?也是施肥了的,只不过大哥没瞧见,真的,不信仔细去地里瞧瞧,撒了东西的。”
“撒了什么?”苏致平有些吃惊,他是真没瞧出那块地施肥了,平日里也就见自家小妹捉捉虫子拔拔草,或者是背着个小锄头松松土什么的,撒肥料什么的,难道是半夜做的?
“挖了河泥,烧了烧,然后撒地上了,自然是瞧不出来的。”苏清荷眼珠子转转,笑嘻嘻的说道,苏致平想了一下,恍然大悟:“就是这黄金米开始抽穗的时候,让和爹到河边去挑回来的河泥?”
苏清荷点点头,苏致平又有些疑惑:“那时候不是堆院子里就不管了吗?”
“那是沤肥,书上说了,肥料沤一下更好用,好了,大哥,赶快写吧,写完了咱们去磨面。”苏清荷催促道,苏致平要是再问下去,铁定得出现破绽。
苏致平低头写字:“抽穗之前施以河泥肥料……外皮青嫩之时可掰下来水煮,待外皮发黄,剥□叶掐米粒不见痕迹之时,可收获,米粒能磨面,多种实用方法。空轴可用来打成末,马匹爱吃……”
写到这里,苏致平又停下来了:“小妹,这个马匹爱吃是怎么回事?咱们村子里没有马,从哪儿知道马匹喜欢吃这些的?还有那个杆儿,说也能打成末,什么时候打过?”
“大哥,肯定不知道了,做这个的时候不家。”苏清荷嘴角再次抽了一下,深深的觉得,自己找大哥来写信,那就是一个错误,就应该自己写的,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
只可惜了,自己是个女孩子,所有对外的信件,都只能让自家大哥或者二哥来代笔,要不然,下次找二哥试试?或者,二哥没那么多问题要问吧?
“没家?什么时候的事情?”苏致平绷着脸问道,苏清荷皱着脸回想:“啊,对了,就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之前不是给大家煮黄金米吃吗?后来剩下的空轴,以及杆儿,都没扔,都放到后院去了,那天本来是打算到河边玩儿的,后来瞧见河边停着一匹马,当时不认得,看了好几眼,然后旁边站着的就说那是马匹,那马老是凑过来闻手里的空轴,就扔给它啃了,不过估计太大了,它没啃动。”
苏致平皱眉,更是不高兴:“一个女孩子家家,今年才七岁!河边有还敢凑上去?就不怕是拍花子的吗?万一那是坏蛋,将扔河里了,或者是直接绑走了,以后可就见不到爹娘了!”
苏清荷扁嘴,苏致平不放过她:“下次不准一个去河边知道不知道?要是敢一个去,看回来不揍!”
苏清荷委委屈屈的点头,指指信纸:“大哥,还写不写?天黑了,再说下去,咱们今天就不能去磨面了。”
苏张氏一边插嘴:“今天不能去就明天去,大哥说的对的,个傻大胆,幸亏那不是坏,要是个坏,还能好好的站这里?回来还是让爹打一顿!看乱跑不乱跑了!”
苏清荷赶紧抱着苏张氏的胳膊撒娇,说是看见河边还有别的,这才敢过去的,下次一定不会一个过去了什么什么的,保证的十分认真,苏张氏这才放过她。
一封信没写完,天色已经彻底暗下来了,苏张氏也做好了晚饭,苏静森背着铁铲从后院回来,笑呵呵的说道:“小荷那杆儿还挺多的,正好能扎两面墙,明年这东西咱们多种点儿。”
“大哥,剩下的明天写,还得称量一下咱们种的六分地,能收获多少呢,还得算算磨成面有多少。”苏清荷交代了两声,又转身去和苏静森说道。
“爹,这个也很好吃的。们多种点儿,镇上就们一家有这东西,肯定能卖个高价钱,觉得,那个杨老板就挺识货的,独家买卖,还是独一无二的,他肯定和咱们做这个生意。”
苏张氏嗤笑:“知道好吃啊?万一要是不好吃,那地里又耽误了,可就亏大发了。”
“想着应该是很好吃的,娘,不也尝了吗?那个煮着吃,特别好吃。”若不是种下来的玉米少,她绝对要吃个饱,结果为了留种,她只吃了两次,一次一根。连卖都没敢卖,这个煮玉米的营生,也只能等下一年了。
“嗯,煮着确实是好吃,不过就那半个来月的时间。”苏张氏说道:“咱们要不明年多种点儿,一半早早的卖给杨掌柜,用来煮着吃,一半留下来做别的。”
苏静森失笑:“刚才还担心赚不了钱浪费了地呢,这会儿就想通了?”
“去,单个儿卖也差不多,之前清荷不是说,那沈公子说这个海边卖的挺贵的吗?咱们也不说多了,十个铜板一个,一亩地能种至少五百株吧?那就是五千个铜板!五两银子!”
苏张氏算着算着,自己就眼睛发亮了:“这可比种花生来钱多了,一亩地花生,最多了也就是一两银子。那黄金米,一亩地可不止五百株呢。”
“娘,这个磨成面肯定也好吃啊,爹娘要是担心赔本的话,咱们只种十亩呗。”苏清荷笑眯了眼睛,一定得别没有开始种植玉米之前,先抢占个大先机,然后那沈公子若是送来了别的种子,那正好。若是他不送了,那自己也算是证明了自己有种植的天赋,到时候就悬赏征求种子!就不信了,一个棉花种子而已,难不成还永远不出现了?
苏静森笑着点头:“嗯,好,听闺女的,闺女种地怪有一手的。”
等过了两天,所有的玉米都剥完了,苏静森就驾着牛车将玉米拉到村边的面坊。面坊是分为两间的,一边是放着水碓,用来舂米,或者给麦子脱壳。另一边放着巨大的石磨,麦子脱了壳之后,就拉到这边直接磨面。
讲究点儿的家,也就是有钱的家,还会将这磨出来的面粉,再细细的筛两遍,然后重新磨,这样面粉就又细又白了,也就是白面了。一般家吃的,都是略微有些灰色的全麦面。
苏清荷头一回到这面坊来,很是稀奇,缠着苏静森不停的东问西问:“爹,这个东西没管着吗?万一坏了,谁负责修啊?”
“个小妮子操的闲心还挺多的,这个村子每家每年是要交二十个铜板的,然后随便用,若是坏了,就里正找来修,换新的也是里正出面。不过,拉磨的驴子,得各家自己找了。”苏静森一边将麦子倒进石磨里,一边笑着解释道。
36后娘行事
新鲜的玉米面;黄橙橙的;光是闻着就有一股鲜香。苏清荷坐在牛车上;时不时的就要扒开袋子看两眼;笑的一脸灿烂。一到家;迫不及待的跳下车去找苏张氏:“娘;快来,黄金米面做好了。”
苏张氏一边擦手一边从厨房出来:“这么快?我看看是什么样子的?”说着到车边解开袋子看,苏清荷跟在后面解释:“娘;有两种,一种是粗面,可以用来煮粥;一种是细面;可以用来烙饼子。”
苏张氏笑着回头,在她脑门上弹了一下:“你怎么知道这么多?那书上,还有讲怎么做饭的?”
“我看看就知道了嘛,你看小米,那么大的颗粒,和这个粗面是不是很像?小米就只能用来熬粥,再看这个,是不是和白面一样?白面就能用来烙饼子。”
苏清荷摇头晃脑的说道,苏静森一边往屋子里背面袋,一边笑着说道:“咱闺女就是聪明,一看就知道这东西怎么吃了,香,中午就用这个做顿饭,看看咋样,要是好吃,咱们明年多种点儿。”
苏张氏笑盈盈的应了一声,回厨房准备开始做午饭,苏清荷想了想,也跟进去,一边给苏张氏烧火,一边瞅着看苏张氏的步骤对不对,要知道,玉米面也不是好熬粥的。
在倒进锅里之前,得先用水调好,调的太稀了,熬出来的粥就会泄,水面分离,不成一体,难喝的很。调的太稠了,熬出来的就不是粥了,都能叫饭了,也不好吃。
不稀不稠,这才最好吃。当然,也有人喜欢吃稠一点儿的,那就多放点儿玉米面。等玉米面下锅了,还得等第一个水泡出来搅锅,要不然,就糊锅底了。这个和米粥可不一样,米粥只要注意着就行,玉米面粥却是容易糊锅的。
“娘,咱们做好了,也好里正伯伯家送点儿吧,过两天我还得让浩明哥哥帮我送信呢。”苏清荷放下锅盖,转头对苏张氏说道,苏张氏笑着点头:“你想的还挺周到的,好,等会儿就给里正家也送点儿,就瞧着人家今年帮咱们跑来跑去的弄地契,这点儿东西都不能少。”
苏静森进门正好听见,跟着点头:“嗯,她娘,你说的对,那等会儿我给里正家送点儿,今年咱们家的花生收成不错,要是明年这黄金米能卖了大价钱,那咱们还要买地,还得麻烦里正呢。”
“爹,要是再买地的话,能不能将河边的那块儿地给买下来?我们挖池塘养鱼啊。”苏清荷赶紧说道,这事情她都唠叨半年了,苏静森硬是没当回事儿。
果不其然,苏静森再次摇头:“养鱼不行,你就看那两本书,也没多少经验。再说了,咱们连鱼苗都没有,还有啊,就算你养出来了,卖给谁?镇上的酒楼,一天收十来条鱼就差不多了,加上隔壁镇,总共才四个酒楼,一天四十条鱼,养了不划算。”
“爹,还有县里啊,县里的酒楼最少也有四个了。”苏清荷不死心,苏静森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看你种地还挺有一手的,你前段时间不是说要种山药的吗?要不然,爹给你弄一亩地,你种你的山药?”
苏清荷嘟嘴:“你说的一亩地,是指咱家后院的那不到一亩的地吧?”
苏静森大笑,一副你说对了的样子,苏张氏也忍不住笑,拿铲子柄戳了戳苏静森:“你多大人了,还跟闺女开玩笑?好了,赶紧去将后院那块儿地拾掇拾掇,等过几天,我在那地里撒点儿小白菜什么的。”
苏静森笑着应了,转身出门,苏张氏则是问道:“小荷啊,你说,咱家养几只鸡养几只猪怎么样啊?家里东西多了,家里地多了,东西就多了,也不是没东西喂,也不用打猪草什么的。”
苏清荷大惊,赶紧摇头:“不要,好臭的啊,那鸡会到处跑,还到处拉屎,一不小心就踩上了。不过,娘你要是想喂猪的话,咱们可以在河边盖着猪场啊,多养几只,养个十来只。”
苏张氏想了想,摇头:“不能盖到河边,太臭了大家都有意见呢,平常大家都在河边洗衣服,你弄个臭烘烘的猪场,那不得让全村人不高兴?”
“那咱盖到山脚下?娘,咱村边的那个山,是村子里的还是谁家的?”苏清荷忽然想到个问题,苏张氏奇怪的看她一眼:“村边的山?那就一直在那儿,也没听说是谁家的。”
苏清荷想了一会儿,又撇撇嘴,算了,又不是大山,进去还能打个猎采个蘑菇什么的,那座山也就那样,估计也没大用处。要是附近的泥土适合烧砖,那地方倒是不错。
“那咱们在山脚下盖个猪场呗,那里距离村子远,距离河边也算远,肯定不臭。”苏清荷建议道,苏张氏摇头:“也不行,养猪多了,肯定猪粪也多,距离咱家的地太远了就不划算了,每天还得挑猪粪什么的。”
娘儿俩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个好地方。
没多久,锅里就冒出一阵阵香味,苏张氏这会儿已经炒好菜了,将平底凹架在了灶台上,开始烙玉米面饼。按照苏清荷说的,那饼里还包了菜,然后压成巴掌大,指肚厚的圆饼,等平底凹热了,涂上猪油,再摊上饼。
煎熟之后,金灿灿的,闻着就特别好闻。苏清荷闻的只咽口水,反正她现在还是小孩子,完全不用太在意形象。更何况,在亲娘面前嘛,形象算毛?
苏张氏看苏清荷那馋样,呵呵直乐,拿了个煎饼放到一边凉着:“你等会儿再吃,小心烫手,我多做点儿,等会儿你给你爷爷奶奶也送点儿,还有,去叫清兰过来吃。”
苏清荷连连点头,用筷子按着煎饼,小心翼翼的撕掉一块儿塞嘴里,还不忘给苏张氏也塞一块儿:“娘,你也尝尝,好吃不?嘿嘿,要是放点儿肉,那就更好吃了。”
“你个馋猫,过几天是你爹的生辰,咱们到时候买点儿肉。”苏张氏想了想,笑着说道,又挑出来几个煎熟的饼子,然后拿了篮子装进去:“你和你奶奶说,要是他们吃着好吃,回头我让你爹送点儿面过去。”
苏清荷点头,反正留够了十亩地的种子,以及给沈公子的,家里还留有不少,想来爹娘是能分配妥当的,自己就不用太操心了。生在这古代,吃独食什么的,那明显是不可能的。
在这会儿,没有宗族的人,那就是没根儿的,将来死了也是孤魂野鬼。古人是相当看重这个的,所以一大家子的人,关系就是不好,也不好闹的太厉害的。
拎着篮子,苏清荷先到老院儿,将话学了一遍,得了苏奶奶塞过来的两个熟鸡蛋和一包点心。回头去三伯苏静林那里,准备叫上苏清兰。
喊了两声,苏清兰才开门,手上脸上都是泥土,看着很是没精打采。苏清荷张望了一下,悄声问道:“你后娘呢?你刚才在做什么?怎么身上这么脏?”
“她在做饭,她让我今天将这些花生摘完。”苏清兰指了指旁边堆着的花生,苏清荷顿时张大了嘴巴,那花生堆,都快比得上她两个那么高了。
“别理她,走,跟我回去吃好吃的。”苏清荷撇撇嘴,拽着苏清兰就打算走,没等转身呢,就听见厨房门口有人喊道:“哟,是小荷啊?吃过午饭了?来找小兰玩儿的?小兰今儿不能出去玩了。”
苏清荷脸上挂上假兮兮的笑容:“不是来玩的,我有事情找四姐,我娘说让我叫她过去。小兰今天为什么不能出去?我三伯呢?就你们两个在家吗?”
“你三伯那个懒人,又出去闲逛了吧?”苏董氏皱皱眉,不高兴的说道:“要不是你三伯不在家好好干活,用得着我和小兰干死干活吗?你看看那花生,都快沤烂了,要是再不摘完,估计都发霉了。”
“我也心疼小兰来着,只是小兰年纪也大了,总不能一点儿活计都不干,这坐着摘花生,也不是多累,我自己可还得下地呢。”苏董氏一边说,一边进屋里拿了两块儿糖出来:“来,小荷,你难得来一趟,吃块儿糖再走。”
苏清荷摆摆手:“谢谢三伯娘,不用了,我正掉牙呢,我娘不让吃甜的东西。三伯娘很忙啊?那我回去和我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