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普天之下-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禁军南衙统领张士达之先祖张元,本是中原许州人氏,正是因科举不第失意,才奔至前朝夏国,进而为李元昊时的朝中重臣。昔年元昊攻宋境延(今陕西延安、富县一带),张元曾在某寺中题曰: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大驾至此。可见其猖狂快意之心!”右丞相高智耀道,“后宋皇闻之,便诏进士与殿试者皆不黜落,遂成定制。现陕西、河东等新拓之地不比我河西,彼处读书人则有很多,平阳府据说处处都有筑楼藏书的耕读之家。故将来我朝若是不开科举之门,士人苦无晋身之路,必心生邪意,恐酿大祸啊。”

“呵呵。显达多虑了,孤并非不赞成科举,因为除了科举之道。孤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地举材之法。”赵诚摆摆手道,“孤只是让诸卿明白,科举虽好,但亦有其劣端,中书省需拟定一个全局之策,扬其善处,避其恶处,不可为开科举而科举。”

“请国主示下!”三位正副宰相道。

“一曰。科举并非取的是德行,熟读诸子百家,又能作赋百篇,也只表明某人识文断字罢了,科举所举之人,亦非就是有用之人,纸上得来终觉浅,需历练才可知其有用、大用或无用;

二曰,士人学业概有专攻,朝廷开科取士应因人而异。农学、工学、天文、算术、律法、医学皆可为一科,孤不求天下有才之人皆可如晋卿般样样擅长,只求专一。此专为应付学无所用之弊也;

三曰,宋苏学士曾言,经义、策论似较诗赋为有用,然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皆无用,得人与否,全在于君相有无识人之明。故,孤更看重得人之后的审察、衡鉴,科举不过是抡才一法。任用之后还需考课随行。

四曰,科举比较而言,需学校配合,故王安石有三舍法。太学分三舍。学校不发达,则朝廷无人可选,科举亦不过是从庸才中选状元。学校者,宋人有京师太学,地方州、县之学,亦有民间书院、私塾。孤使宋国临安,沿途曾特意考察宋之学校,官家办学。所费甚巨。然地方有学无书者众,有校却无官田供养者亦众。州县之学校不过是聚食之所,资质佳者不屑入学,欲入而学者却不得门而入。至于太学,昔日曾有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之誉,概言太学生清苦鲠亮,敢言朝臣所不敢言之事,太学生亦敢伏阙言杀误国奸臣。然孤在临安所见,太学生虽仍有敢狂言指摘朝政者,然太学生们流连青楼,殴厨争伎,竞为靡丽,每一会饮,黄白错落,非头陀寺中地清苦僧人可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孤使宋国,并非只为游山玩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鉴,亦可以为师!若是为科举而科举,则不如使人举荐。”

王敬诚等人面色肃然,对赵诚更加心悦诚服了,因为赵诚很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考虑得远比他们考虑得要长远。赵诚这一番长篇大论,也隐含着对他们三人的批评。

“臣等考虑不周,望国主恕罪!”王敬诚等人齐道。

那耶律楚材更是有些惶恐不安,面有赤色,他没有想到赵诚比他想象的更有谋略,自己有些好心办好事的意味,又考虑不周。但反过来说,他得遇赵诚也是他的大幸,至少赵诚会择善而行,有自己的评判,并不会人云亦云,在这种情况下臣子们也不敢搪塞了事。

赵诚内心之中有些得意,他的见识超越了自己所有地臣子。

“国主似乎对书院极赞成?”耶律楚材问道。

“孤记得晋卿年少时曾入嵩阳书院读过书吧?”赵诚问道。

“回国主,臣自幼丧父,识字断文传自家母,后入嵩阳书院中读书。”耶律楚材回答,“书院于宋为盛,宋初尚有岳麓、白鹿洞、石鼓及嵩阳等闻名遐迩之书院,自因众书院前身本是私人所办,又有名儒大贤山林择胜,聚众开坛讲学,传播新知,有教无类,为世人所向往,学士乡绅慷慨捐助奖学之风蔚然成风,而朝廷又诏赐书院名额与良田奖励,故书院既不同于官学过重名利之心,又能培养民间之秀士。据臣所知,眼下宋院较南渡前更盛,而中原之嵩阳书院入金以来,已不比当年,宋人文风之盛则是中原与我河西不可比拟。”

“王安石之三舍法,虽有进步,然亦不过变学校为养士之所,学生富贵利熏也就是顺理成章。真正埋头于学问之大贤宿儒,往往对科举嚣争看得极淡,对书院向往之心尤甚。若无德才兼备之大贤,开科讲学,教学相长同学切磋,就无岳麓、白鹿洞诸精舍!”王敬诚道。

“国主是否欲效仿宋人之书院?”高智耀道,“如今我贺兰书院亦非官办,然亦非真正私人所有,半官半民罢了,亦如同宋人之书院。只是眼下我贺兰书院不缺学资,亦不缺师生相长的问学良风,所缺地不过是名师宿儒,此非朝廷所能及。”

“无论是书院还是私塾,将来我朝应从这方面寻找对策,中书应有所提倡鼓励,官办学校弊端太多。”赵诚道,“总而言之,选举人才并非仅是开科取士这么简单,中书再详议一番,给孤一个纲领出来。当下也可令各地州县举荐人才,中书省加以考量,可择其优者录用,如何考量亦要周详,只知子曰却于国无用,不可不防。”

“遵旨!”三人俯身应道。

此事赵诚只能说到这里,他给出自己的意见和一些思路,具体办法却是中书省的事情。贺兰书院仅有此一个,而新立的大秦国不可能指望有人有能力在近期也办一个书院,至多如夏州曹氏那样办一个私塾而已,有能力者又不一定会对兴私学有兴趣。

这也要看朝廷采取什么态度,还要看有没有贤师愿意讲学。

赵诚带着众大臣们离开校场回城,仍有百姓聚在道边欢呼着,议论场上地勇猛与豪情,追在赵诚队伍的身后,兴奋地谈着这天发生的事情。没有人知道他们尊敬的国王和宰臣们刚刚讨论了一个十分棘手地问题,而且与本次阅武无关。

今天讨论的科举之事,早就有无数先人与时人讨论过,何为良方?恐怕连赵诚也不指望找出一个挑不出毛病的良方来,他更不会考虑找个办法替代科举,命臣子举荐贤良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计,而何为贤良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总需要一个尺度。

战争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依靠统帅地智慧和士卒地勇猛来解决一切问题,而治国却是一个更复杂的事情。

注:《鹤林玉露》等,有删改。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二十二章 盟约㈡

冬至节中兴府内众商家应歇业,然而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那些商铺尤其是酒肆却全都开门迎客了,***通明,高朋满座。

一来今日全城百姓游走、串访,有钱之人也入酒家豪饮,二来外地来的人太多,总要迎客接待。

城中这几年开了不少的酒肆,既有本地人,也有从外地逃奔来的人开设的。亦有西域商人开设酒家,专卖西域特色的食物,只是税钱上有内外之分,本地商户自然要占些便宜。

众多酒肆之中,新开不久的一家名叫太白居的生意最好。生意好不仅是因为它装饰讲究,厅院廊庑,十分气派,又因它紧邻着皇宫,中书省的大人们常常办公完毕来此饮酒,楼上的一个雅间据说是中书令王敬诚大人与左丞相耶律楚材大人曾光临过的地方,而且店中的厨子既有来自中原,也有来自南朝临安的,天南海北的菜式应有尽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连孔圣人都这么说,何况我辈俗人?民以食为天,有些闲钱的就吃得精细一些,李贺曲曰: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鲤鱼尾,夫熊掌之类,肉之美者,猩猩之唇也。时鲜果疏更不在话下,南珍北馔尽有尽有。太白居内的菜式让河西人大开眼界。就连盛菜的食器也都是上好的瓷器、银器、漆器,甚至琉璃器皿或白玉杯。一切效仿宋人临安府的奢华,可谓下了血本。

光讲菜式的好坏,还并非是这太白居唯一吸引人地地方。这店中总有若干说书的,唱小曲的,还有来自西域貌美善歌舞地歌姬。更是让食客大饱眼福。请客是讲排场和面子的,像太白居这样讲究精细奢侈的店家,全城也仅此一家。

若是你想在自己家中宴请宾朋,又怕麻烦,只要你花得起钱,凡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太白居管出借。吃食下酒,自有厨司,以至托盘、下请书、安排座次、尊前执事歌说劝酒。太白居都可以为你办妥,不用你费力。

所以,生意当然是极好。能来这太白居饮食的。当然并非是寻常客人,大半来此处的是商人。尤其是外地来的商人。

陈屠夫家的独子陈大今天带着一帮人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太白居。他是城东人氏,本有一弟弟,但不幸夭折早亡,所以就以陈大为名。他家中以卖肉为生,日子虽还不错,但却绝无闲钱跑进这太白居内享受一番。这里对他来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哟,陈兄弟今天真是稀客啊!”跑堂地李二老远就吆喝道。

“怎么。你是怕我付不起酒钱?”陈大瞪了他一眼。

“这是哪里话。咱这太白居开门就是做生意的地方,只有有客来。就是咱太白居的贵客。”李二麻利地取下搭在肩上地白布,为陈大一帮人在楼下选了个散座,用白布象征性地在椅子上抹了两下。

陈大以为楼上客满,也不计较。他哪里知道李二这是考虑到他兜里的钱财,太白居这样的酒家,客人进来轻易不可登楼上阁,否则只有把自己典当了。

陈大和一帮人大大咧咧地坐下,众人四下里打量着店堂内地堂皇布置。只见店内高朋满座,大多却是操着外地口音之人,腰缠万贯的西域人尤多,堂中央地空地上,一班胡姬正在欢快的乐曲中摆动着腰肢。

李二吩咐小厮一溜烟传过来十多样菜式,陈大正见菜色精美,正要下箸,身旁忽传来一阵笑声。陈大和一帮人回头四顾,见客人们全都表情戏谑冲着自己笑。

“陈大,咱这规矩是有客来先上菜式,需店家问客买多少,然后据出钱多少,再换菜式!”李二笑吟吟地提醒说道。

陈大面红耳赤,恼怒道:“大爷我有的是钱!”

“……”李二脸上仍挂着笑意。

陈大将手伸入随身带的包袱中,却只掏出一贯钱,扔到桌上,喝道:“大爷我本有五十贯的赏钱,钱太重,带在身上不利索,暂且给你一贯钱,余钱日后再结!”

“知道陈兄弟今天在校场上够威风,可是本店概不赊帐!”李二道。原来这陈大也是白天在校场中比试夺魁中的一人,因得了五十贯赏钱,既威风又得意,特意与一班朋友来此打牙祭。

“李二,你今天不也是下场比试了吗?”陈大身边另一人不满地说道,“难不成是你比试输了,就在此找回颜面来?咱兄弟虽然穷了点,但却从不赖酒钱的,你又不是不知道!”

“就是、就是!”众人附和道。

这让李二有些挂不住了:“一事归一事,咱这里本就不是你们能来的地方,不如……”

李二本想建议这几人就着酒钱多少点菜,却被陈大几人当做是讥讽,几人怒瞪着他,让他张了张口没有说下去。那陈大身材高大,体格十分健壮,从小就是杀猪宰羊地好手,发起怒来那一张又黑又红地脸膛让李二腿脚很自然地发抖。

“呵呵,陈大今天在校场上可够威风的,十轮皆中靶心,真是好箭法啊!”太白居地丁掌柜见到这边的情景,连忙过来打圆场。

“好说、好说!”陈大拱手道。

“听说陈大准备投军去,秦王又金口应允,这可是你老陈家翻身的日子到了。”丁掌柜道,“说不定明年此时,陈大就封侯了,就像那骁骑军的冠军侯一般。”

他这一番恭维让陈大有些不好意思。

“丁掌柜这话让在下羞愧万分。”陈大心里却高兴万分,“在下就要离家,今日蒙秦王厚赐。得了赏钱,特来太白居痛饮,只是来得匆忙。钱……”

“陈侯爷这是哪里话,您这是精忠报国,小老儿不过是商贾,以牟利为业,哪能跟您要钱?”丁掌柜笑呵呵地说道,“没有将士保家卫国,怎有我等平民百姓的安稳日子过呢?所以陈侯爷今夜在我这太白居中所有花费均可不计,尽管畅饮!”

他这话让陈大听起来似乎自己真的是侯爷。

“不敢、不敢!”陈大闻言。自我感觉成了有身份之人,就变得有礼貌起来,起身拱手道。“我酒钱虽不多,但还是要付地,不敢白吃辱没了军法。”

他兵粮没吃过一顿。俨然已将自己视作军中一份子了。

“李二,将这一贯钱收了。尽管让陈大及他的客人们高兴!”丁掌柜指着桌了一贯钱,对着李二喝道。

“是,掌柜!”李二连忙将那一贯钱收下,还讨好似的给陈大诸人先上了一杯香茶。

那丁掌柜又引来一位怀抱琵琶地歌伎,来陈大等人的桌排拔弦轻唱: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那歌伎低首轻呤。歌声婉转流连,少了一份沙场秋点兵的豪气,却多了几份壮志难酬英雄易老的愁云。

众人被她唱得情绪低落,有着说不出的愁肠百结的感觉,与这本很热闹的店中气氛格格不

“听说这唱曲地陈十娘是太白居东家从江南宋国买来的,这东家真是手眼通天,南朝有的精细货色,瞧这太白居一个不少。”有见多识广地客人议论道。

“但南朝酒肆中所唱的却是艳曲居多,民风使然。”又有人摇头道,“秦国却是讲究的是家仇国恨精忠报国,两地民风迥异,依我看,宋人不思进取,怕是亡国之日不久矣!”

陈老大也识得几个字,只是听出这宋国来地歌伎唱得极有韵味,却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和众兄弟痛饮。

“谁说文士上不了沙场,依小弟看这辛稼轩就是一个大英雄。”一个声音响起。这声音就在头顶上响起,陈大循着声音抬头望去,见两个年轻人正端着酒杯站在楼阁上看着大堂的歌女。说话者文弱一些,而另一人却是身高七尺有余,虽也是身着文士长衫,却腰悬一把长刀,看上去像是军中才有地真家伙。此人正是耶律巨。

“英雄又如何?还不是白发早生?”耶律巨冷哼道,“英雄只有生在我大秦国,才不枉来此世上走了这一遭。”

“耶律兄所言极是!听说耶律兄也要从军去了,不知耶律兄欲去何处从军?”文弱书生道,“吾亦欲从军去,赢得生前身后名,奈何书院山长举荐我去户部历练,师有所命,吾不敢推托。”这人言辞之中既有兴奋,也有惋惜之情。

“哈哈,当然是最艰苦最有男儿豪情之军!”耶律巨笑道,“如今正是我大秦国男儿搏取生前身后名的大好时光,时不我待也!”

“那小弟今日便敬耶律兄一杯,预祝耶律兄为国建功,立下不世伟业也!”

“好!”耶律巨高声说道,“应换琉璃杯或玉杯,饮血红之葡萄酒,才是我辈之人应该喝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人站在楼阁廊间高呼道,又唤来李二换杯换酒,引得楼下众人纷纷侧目。

正此时,那陈十娘又唱道: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羌笛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曲子从这柔弱女子口中唱出,比方才豪迈了几分,却无英雄易老的愁绪。听者也从词中听出作词之人当时的意气风发。

陈二这次将这曲子听得仔细,又听到耶律巨所言,胸中豪情油然而生。也冲李二嚷道:“换玉杯,饮血红葡萄酒。”

李二因有掌柜地吩咐,勤快地忙来忙去,将最名贵的葡萄酒倒入白玉制的酒杯中,正是鲜红如血。陈二见酒色鲜亮,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嘴里抿了抿道:

“这酒恁得如此甜腻,还酸溜溜地。不如咱中兴府出地烈酒更显痛快!”

楼上一包厢里坐这七八个客人们,他们自称是来自中原的商人,来此采买与西域人交易。采买香药与宝货地。他们脸色各异,当中一年轻白面之人却是他们当中为首的。

那年轻人召来丁掌柜问道:“掌柜的,方才这首词是何人所作?在下向未听过。”

丁掌柜抬手冲皇宫方向遥拜。一脸恭敬之色,谦卑地回答道:“听贺兰书院里的书生们说。此乃敝国秦王自西域来我贺兰时,经玉门关有感而作。客官有何见教?”

“哦?不敢、不敢!”那年轻人连忙摆手笑着道,“在下不过是商贾之人,粗通文墨而已,又初来贵地,更不敢造次。只是听掌柜所言,秦王乃文武兼备喽?”

丁掌柜拢着双手,轻笑道:“客官初来乍到。不知秦王圣明。也情有可原。秦王雄才大略与仁德,我秦国百姓妇孺皆知。小老儿不敢妄言。”

“呵呵,我们做小本生意的,只要官家吏治清明,不乱征税钱,就谢天谢地了,掌柜说是不是啊?”年轻人呵呵笑道,他双臂伏在桌上,看上去十分放松惬意。

“客官说笑了,我瞧您面相白净,出手大方,一定是来自大富之家,岂是小本生意?”丁掌柜道。

“我见这太白居中客人云集,穿金戴银地胡人更多,为何偏说在下出身于大富之家呢?”年轻人面色一僵。

丁掌柜指着这客人面前的葡萄酒道,“您点这葡萄酒并非我河西本地所产,乃是出自万里之外的西域撒马儿干城,那里地葡萄酒极名贵。听说秦王当年在西域为官时,曾亲尝当地所产葡萄酒,并点出其中优劣,评定高下,当地商人以秦王之评语为判断之本,深以为然,莫敢逾越。俱云:此乃某某所尝之葡萄美酒。因而得以卖个好价钱。”丁掌柜又道:“此酒又为其中最贵之一种,据说秦王在宫中日日需饮一杯。客官点此酒,自是不怕酒钱太多了,如今河南中原兵乱,官府欺压百姓,哪里还有如客官这样的豪商,听客官口音又不似是宋国人,小老儿抖胆妄测,客官怕是来自河北吧?”

“掌柜真是目光如炬啊,河北又怎样?”年轻人问道,并不觉得太吃惊。

“远来是客,我东家开这太白居,自然是客人越多越好,日进斗金最好!”丁掌柜道,“客官您说是吧?”

年轻人莞儿一笑,口中说道:“掌柜所言极是。我等确是从北方而来,家中生意也是极大,行商之人就怕遇到官府鱼肉百姓,听说耶律楚材大人在此为官,故而我等料想有耶律楚材大人在,中兴府应当太平无事,所以这才来此碰碰运气。”

“难不成客官与左丞相大人有旧?失敬、失敬!”丁掌柜连忙道。

“哪里、哪里!”年轻摆手道,“我等初来乍到,来到贵地,人生地不熟,想拜访一下耶律大人,只是不知耶律大人宅第的所在。”

“客官您问小老儿倒是问对人了,咱这太白居别地可以不计,人来人往的,若是想打听个事,实在简单至极。”丁掌柜闻听此人与耶律楚材有旧,似乎又恭敬了几分,“这南来北往,东去西来……”

年轻人见丁掌柜习惯性地吹嘘,有些不耐烦:“掌柜尽管告诉在下耶律大人住在何处即可!”

年轻人掏出一块碎银,递到掌柜地在前。

“耶律大人就住在城南大街,那里一众宅子都是新宅,是国王为从北方来的大官修建的。门口有两个石狮,又有军士守卫的即是耶律大人的私宅,十分气派!”丁掌柜点头哈腰道。

他将那碎银放入怀中,也是相当利索,全无方才在楼下那般大方。他将这伙出手大方的北方商人伺候好并送走,立刻唤来一名伙计,耳语了一番。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二十三章 盟约㈢

耶律楚材的宅第在城南,这是赵诚新赐的宅第。

史权站在这座看上去十分气派的宅第前侯着,但不巧耶律楚材正在宫中饮宴。夜越来越深,使得城南这片达官贵人的居住区显得格外空荡。冬夜里,寒气逼人。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史权忽然想起杜甫的这句诗,虽然他和杜工部是两码事,但情形却是惊人的相似性,都是有求于人。耶律楚材的门房没有让他进去,因为他也没有自报身份,门房只当他是寻常人;他只好耐心地在府外等着。他是史天泽之兄史天倪的次子,这次是带着使命来的,正巧遇上冬至节大秦国的阅武的盛况,河西军民奋发向上的气势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

“公子,我等只是来此试探,冒然拜见耶律楚材,是否有些冒险了些?”从人小声说道,“这里可不是真定府。”

“无妨!”史权挥了挥手道,“我们既然来了,总要知道这事该如何了结。就是秦王知道我来此,也不会拿我怎样,否则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依我看,那秦王恐怕求之不得呢。我们要知道他是如何想的,他也要知道我们史家是如何想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秦王将质子营悉数掳至中兴府,自是以此要挟天下诸侯,公子自曝身份,岂不是自投罗网吗?”从人提醒道。

一队禁军骑着战马从身边缓缓走过。那为首地军官冲这边瞅了一眼,擦身而过,似乎忘了这几个看上去极健壮之人所站着的地方。正是在左丞相的府第前,其形迹相当可疑。

“卖麻饼,又香又大地芝麻饼,一文钱一个!”一个小贩过来吆喝道,向着史权等人兜售着。

这个时辰在这个冷清的地方卖麻饼,真是一个大怪事。那小贩似乎意不在卖饼,像是故意让史权等人知道他的存在一样。

“我们怕是早就被盯上了。”史权低声对从人说道,“既来之。则安之吧。人家要抓我们,早就动手了,千万不要鲁莽。”

正说话间,街头传来车马声,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在一什军士的护卫下,来到了宅前。车还未停稳,从车上便跳下一位少年,那少年一溜烟往宅内钻去。然后从车上下来一位身材魁伟的美须公,正是大胡子耶律楚材,方才那少年正是他的次子耶律铸。

耶律楚材似乎早就知道有客来访。正打量了眼前众人,却面生得很。史权连忙整了整衣袍,走上前去长揖道:“末学史权拜见耶律大人!”

“史权?”耶律楚材一时想不起来此人何方神圣。“在下是从真定府而来!”史权自报家门。

“真定府?”耶律楚材恍然大悟,“想必是真定史天泽史万户家中的子弟?”

“正是家叔,天倪正是在下先父名讳!”史权道。

“哦……原来如此!”耶律楚材长吁了一口气,“我虽与史万户见过几次面,但向无交集,不知史万户派史公子来有何指教?”

“不敢!”史权躬身道,“家叔久仰耶律大人地贤名与仁德,恨不能朝夕相处。听说耶律大人来了中兴府,特让在下晚辈不过千里,前来中兴府大人府第前问安!”

“呵呵!”耶律楚材抚着美须,当然一点也不信。“我一向心宽体胖,在中兴府为官也很舒心,不敢劳史万户费心!”

耶律楚材站在自家门口阶下,既不进去,也不邀史权进去,面容淡定地看着史权,看史权如何应付自己。

史权只好硬着头皮道:“听说我堂弟史枢,即我二叔之子被尊上邀来中兴府做客。至今已逾五月。家祖年事已高,十分想念孙儿。盼家庭团聚,以享天伦之乐。故命史某前来中兴府,将枢弟接回真定府,不敢劳尊上代为照顾。”

史权嘴上说得极漂亮,将那被赵诚掳来中兴府的史枢看作是被赵诚邀来的客人,轻描淡写地将自己真实的本意说清楚。耶律楚材微微一笑:“远来是客,我主向来好客,能替史万户照顾一二子侄,也是应当的嘛。”

当初赵诚轻取燕京,各地的汉军诸侯留质于燕京的子弟,皆成了赵诚的战利品。赵诚虽对质子一事极为反感,然而轮到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却又顺水推舟地利用此事来渔利。由此可见人心是极复杂的,面对巨大诱惑时,孔夫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境界是极难做到的。

“大人所言极是!在下虽是今日晨才到中兴府,然亦听百姓传颂着秦王大驾的英明、仁义,想来我枢弟也会受到秦王的厚待。在下代家祖及叔父们感谢秦王的厚爱,然我枢弟尚年幼,离家太久,恐其思亲成疾,徒增尊上烦恼。发。。”史权道,“家叔虽小有薄名,然不过是一武夫,一向对大人之清名贤德钦佩有加,至今我燕云、河北西路等路百姓感念大人的恩情。家叔说,只要求到耶律大人的府上,一定要谦逊有礼,不可造次,料想耶律大人一定会鼎立相助的。”

史权给耶律楚材戴上一通高帽,拍着马屁。

“哪里、哪里!”耶律楚材摆了摆手道,“史家在河溯,向来乐善好施,史万户安抚真定等地,劝民农桑,保一方平安,亦是于民有功也。至于史枢一事,楚材不敢替吾王作主。”

耶律楚材这才邀史权入内,分宾主落座,下人上了热茶,那史权在宅外寒风中站得久了。双脚都有些麻木了。屋内厅堂上燃着煤炉,堂内温暖如春。史权捧着茶水,偷眼打量着屋内地陈设。见这宅第从外面看上去极为气派,可是这屋内的陈设却简单得很。

“在下常听人言,耶律大人忠厚清廉,不崇奢华,有君子之风,今日一见才眼见为实,史某汗颜!”史权半真心半拍马地说道。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耶律楚材道。“吾王虽贵为一国之君,然宫室尚破旧不堪,亦不过一妻一子,数十仆役照顾起居而已。对功臣勇将,吾王却封侯赐邑,向来厚重有加。上行下效,吾王如此,我等身为臣子者,岂敢竞攀虚荣让百姓耻笑?”

“秦王英明!”史权脸上堆着笑,心中却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耶律楚材抿了抿口茶。心中在飞快地盘算着。他如今成了赵诚地左丞相,赵诚对他无比地信任,耶律楚材本人对赵诚也很有信心,做为一个文臣,能遇到一个知人善任英明果敢地君王效忠,也是他感到十分喜悦的事情。所以,他一门心思替赵诚谋划着,想从这位史家子弟口中探听点什么来。

“你的来意,你知我知,吾主亦知。”耶律楚材道。

“还望大人成全!”史权再一次躬身道。

“我大秦国与蒙古势不两立。此事难办呐!”耶律楚材故意叹息道,“史万户乃蒙古人所立之汉军万户,这样计较说来,你们真定史氏与我朝处于敌对之势。水火不相容也。”

史权脸上为之一僵,这事本就是如此,换作他们史家,大概也会抓住不放。

“大人明鉴,二十年前蒙古人南侵,完颜氏一再退让,致使家国沦丧,贱民如草芥。生不如死。我史家家中有口不下百人。何以在蒙古铁骑面前自保?况且蒙古人动辄以屠城相胁,家祖知降者得免。只好率里中老稚数干人诣涿州军门。”史权道。

“好一个知降者得免”耶律楚材冷笑道,“难道如此就可满门晋身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