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普天之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撒马儿干的喀喇汗的君主都自称桃花石汗!”

“东方与中国之王,他们的确实是从东方而来。”赵诚道,“可那又如何?”

“总督阁下是桃花石人,在河中府,您最有威望最有善名,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肠,万民拥护您,我从未听说过还有谁能如您一样受到这么多人的拥戴,而我们这些真主的仆人…………教团所有的成员也愿奉阁下为主!”瓦希德丁直了直身子,盯着赵诚道,“您就是我们的桃花石汗,这是我们所能够回报您的最正确的做法!”

赵诚大惊失色,这群宗教界人士的想法让他大感意外,东方与中国之王,一个极唬人的名头,赵诚心中十分得意,有些飘飘然。

他感觉有人在身后拽他的衣服,这让他从飘飘然中猛然惊醒,他突然大喝一声:“来人,将这群胡言乱语之辈乱棒打出去!”

赵诚这一声暴喝让一直观察赵诚神色的瓦希德丁等人大失所望,而徐不放等护卫的一哄而入,让他们落荒而逃,甚至跑丢了几只鞋子。

“多谢王兄提醒,要不然就露出马脚了!”赵诚心有余悸地说道。

“公子不必客气。从今天这么一出来看,民心可用也!”王敬诚道,“我还是低估了他们的反抗之心,不过我们更不能高估他们!”

“可惜啊!”刘翼感叹道。

“我相信贺兰山下,我们同样可以做得更出色,让万民敬服之心归一,也并非是什么难事。”王敬诚道“到时候,若能东西遥相呼应,至少让蒙古人穷于应付。”

“但愿如此!”赵诚沉声说道。

第四卷 贺兰雪 

第六章 远离撒马儿干(完)

赵诚将要离去的消息,震动最大的却是商人。

不仅是那些在当年获得特权的大商人们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担心他们的特权会因为赵诚的离开,而被无故剥夺,还有那些无数的小商人,因为河中地区商业的再一次兴旺发达,完全是因为持续稳定地的税率,而这是因为赵诚的强力领导与手腕,尽可能地减少一些利益冲突,尤其是商道上蒙古军各关卡的盘剥。因此,他们担心的是利益的受损,回到无序的状态。

比如赵诚曾花费很大力气打击来自印度的假冒瓷器,这些瓷器都是卖给更遥远的地中海地区的人,本地人一眼就能识破………因为中国的粘土比印度的粘土要坚实得多,耐火性也好,故假冒的瓷器是黑色,而来自中国的瓷器无论透明与否均为白色或其他彩色。赵诚并非是出于维护商人们的利益,而是让自己的私属卫队找点事情办罢了,顺便发点小财。赵诚还曾以追捕私贩的名义,让自己的卫队数次在葱岭的雪川之间艰难行军,并且和当地的土著狠狠地打了几场硬仗,并且带回一种据说十分神奇的植物。

当畏兀儿商人赛赤领着一大批有头有脸的商人前来拜访赵诚的时候,赵诚正在与他的继任者牙剌瓦赤正在“亲密”交谈。这位继任者有些急不可耐了,听说自己将高升的消息,立刻派人来打听是否属实,直到自己也接到命令。

“不儿罕长官将调往东方,这个消息真是令河中百姓倍感伤怀,也让下官诸位也颇感不舍。”牙剌瓦赤满脸沉痛的说道。赵诚以为他在跟自己的遗体的告别。

“那要不咱们换一换?”赵诚故意提议道。

“这……”牙剌瓦赤眯缝着眼,笑着道,“阁下说笑了,我可不敢违背大汗的意旨。”

“我听说,最近玉龙赤杰城内有数家大店铺同时倒闭。然后店铺又低价卖给了同一个人,不知是否有此事?”赵诚一边饮着茶。一边说道。

“哦,这我倒是孤陋寡闻了,我回去一定好好查一查。”牙剌瓦赤面色不改地说道。

“我还听说,玉龙赤杰城两个月前突然冒出来几个自称是花剌子模高贵家族出身的人,他们在城内横行无忌,听说他们跟某位有权力的人关系密切?”赵诚又道。

牙剌瓦赤的脸色微变。

“我还听说玉龙赤杰地税种比我规定的增加了至少七种。可是你们玉龙赤杰交来地税赋并没见得多多少。”赵诚还是用不紧不慢地口吻说道,“很不巧,不知谁把帐本丢到我的院子中,让我的仆人捡着了。”

牙剌瓦赤坐不住了,他的脸色变的苍白起来。赵诚的话表明他对河中府所有地事情都了如指掌,赵诚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何背后的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监控。牙剌瓦赤的屁股像是针扎一般,离开自己的座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

“长官,这是冤枉呐,我哪敢做那贪赃枉法之事呢,这一定是污蔑。一定是小人造谣!”牙剌瓦赤指着屋顶发誓,“下官对成吉思汗地忠诚之心不可受到玷污,下官对您的政令从来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哪敢巧立名目乱收税呢?”

“呵呵。我也相信你是冤枉的,定是小人冤枉的。不过呢,虽然明年春天我就离开河中府,但是我不希望我以前答应商人们的事情随意被更改。”赵诚轻描淡写地说道。

“长官说的对,一定是小人造的谣。长官请放心。我也一定不会随意更改您的主张。”牙剌瓦赤连连点头。并保证道。

“忘了告诉你,我地仆人耶律文山开了一个商号。名号叫天下铺。”赵诚道。

“长官放心,下官一定关照一二!”牙剌瓦赤面上露出欣喜之色,他心中暗骂赵诚比自己好不到哪里去,绕了半天***还不是关心自己的生意?

牙剌瓦赤在赵诚的要求下,向商人们许诺要萧规曹随,这让商人们放心不少。赵诚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粮食,最重要地是粮食。”王敬诚曾分析道,“大战之后最缺的就是粮食,西夏本地产就不丰,又听说年年大旱,更不必说兵荒马乱了。而我们要想在明年能迅速稳定局面,最重要的是掌握粮食。西夏本地不可指望,只能寄希望于商人,河中的商人尤其是畏兀儿商人,他们的商队动辄数百只骆驼,要是每个商队都多带一些粮食,问题就可以缓解一二。”

赵诚拥有地钱财,可以买下不少地粮食,但是若是想长途运输至西夏,纯粹是异想天开,其中的耗费就难以想象。能筹措到粮食不难,难得是运输。所以赵诚却做得很彻底,他干脆放出风声,凡是能在明年夏天之前运一万石粮食到贺兰山下地,就可享受三年的免税机会,并且还可在之后的七年享受半税待遇。这对那些出身畏兀儿的商人们来说,尤其很有吸引力,因为畏兀儿与西夏紧紧相连,那些财大气粗的商人们可以轻松地买得起数万石的粮食,只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

畏兀儿商人赛赤得知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带领一班商人前来打听消息。商人们个个伸着脖子,听着赵诚的谈话。

“真的,这当然是我的设想。”赵诚道,“不过,要是没人愿意这么做,那就算了,今后凡是经过沙、瓜、肃、甘等州的商人一律得交过路钱。要是没人愿意去那里做生意,那我只有自己组建商队了。”

“别啊,大人!”赛赤道,“大人您的施政之策,撒马儿干人不支持,那是他们忘恩负义。我们畏兀人赞成啊,大人,到时候您瞧好了,不要说一万石。就是我们畏兀儿要是多余一粒粮食,我们也可以为您运来。”

“你们畏兀儿国小地少。怕是没那么多粮食吧?”赵诚故意道。

“大人估摸要多少粮食?”有人问道。

“我想至少也该有二……五十万石吧!”赵诚想了想,狮子大开口。

商人们惊呼一片,赛赤道:“大人明鉴,五十万石粮食我们不是买不起,关键是从哪里才能买得到粮食,这么多粮食就是用骆驼运。假如一匹骆驼能驼两石,也要用二十五万匹次,难道您想让我们畏兀儿人都饿死?”

“这个我不管,我只是要求每个商队运送一万石,这个数目并非太惊人。况且还有大半年的时间筹备。你们这些商人我都了解,无利不起早。东方宋国的货物在撒马儿干最抢手,可是这些宋国的货物却大多是从海路而来,原因无非是西夏人占据着河西商道,据我所知西夏人本对经商不敢兴趣,甚至对商人任意盘剥,后来倒是挺在意商税的征收,可是战争来了。只好闭关锁国。”赵诚对赛赤等人的叫苦,视而不见,继续侃侃而谈道,“而海路的运输。却掌握在大食人和天竺商人地手中,所以你们这些人就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给这些人。”

“党项人虽然阻隔商道,走陆路,我们并非无路可走。”赛赤反驳道。

“对,你们当然可以从吐蕃境内绕道。不过那可不是人应该走的路。能把性命保住才是最紧要地。”赵诚有恃无恐。“紫驼载锦凉州西,换得黄金铸马蹄。各位。天下铺最近生意做得是春风得意,这一家的东家就保证要从畏兀儿采买一万石粮食送往西夏。若是将来生意都被这一家垄断了,各位就不要怪我没打招呼。”

赛赤腹诽不已,如今谁不知道“天下铺”的幕后东家是您老人家?可是他还不能抱怨,因为赵诚的提出的要求并非不合情理,相反待遇却是极其优厚………在免税的情况下,出入境次数越多,属于自己旗下地商队规模越大,货物越多,那么赢利的的空间就越大。只是赛赤和他的合伙人想垄断,所以才觉得赵诚狮子大开口的五十万粮食实在是惊人,他甚至已经在打算近期多招一些人手地驼队。

“大人若是遵守诺言,我们一定会想办法筹措粮食的。”赛赤等人保证道,“我们别矢八里的联合商队虽然没法筹措了您所说的数目,但是能筹措到七八万石粮食,还是没有问题,这就算是我们对大人关照我等多年的回报!”

“先别把话说的太满,明年春夏青黄不接之时,我看你们送来多少粮食。只要是运粮总数超万石的商队,无论是哪里的商队,均可共享,也不论你们能从中原采买,或者是从宋国输入,亦或是从吐蕃人那里弄来,更无论是大米、白面还是糜、粟杂粮,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赵诚道,“你们予我方便,我予您们方便!当然,你们别矢八里地商队若是运得比别人多,又送得及时,我可以给你们特别的关照。”

“多谢大人关照!”赛赤等人给赵诚戴着高帽。

“好说、好说!”赵诚应和道。这也是他想出来的不是办法的办法,虽然这会让他将来损失不少地商税,但若是能多救活一个人,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送走了赛赤等商人,又涌来了来自其它地方的有头有脸的商人,纷纷打听着类似的消息,甚至还有人想跟着赵诚去东方落户呢,这是令他感到意外地事情之一,不过这也他对筹集足够地救济粮食有了更多的信心。所谓五十万石,不过是他信口开河罢了,只要他有多敢想,商人们地胆子就有多大。

赵诚的东返之路,也一天天地近了,他为此在积极准备着。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七章 东返之路㈠

纪元1227年初春,春和日丽,水波不兴。

一个庞大的队伍在撒马儿干城的中国门前集合,五千匹骆驼驼着粮食和上百口巨大的铁锅,正整装待发,这支驼队恐怕是撒马儿干人所见过的是庞大的队伍,几乎将附近各地的所有骆驼搜罗一空,除此之外,还有两千名配备精良武器的士兵及他们的坐骑,并且还有数十支准备与这支队伍结伴而行的商队。

赵诚偕着自己的妻子骑马从自己的官邸出发,穿过城市中无数精美的花园,沿着撒马儿干城中长长的街道,向着城外缓缓走去。那宏伟的清真寺前,有赵诚亲笔签名的“宗教自由碑”仍然屹立在寺庙的前面,仍然如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一般得到撒马儿干人的爱护。教众、商人及平民百姓们站在街道的两侧,默默地注视着年轻的总督那熟悉的身影向前移动。

他们跟在赵诚的后面,随着他的身影往城门的方向涌去,如波浪一般连绵不绝。突然有人暴发出一声呐喊:“总督阁下,承蒙您的爱护,让我一家老小捡了性命,又让在下在撒马儿干城开了个小店,您对我们一家的恩情,我难以回报。请总督阁下再品尝一下您命名的包子吧!”

来人是那家名叫“狗不理”的包子店老板。

“好,我再尝一次!”赵诚弯腰从老板高举的蒸笼中拿了一个。

这似乎成了导火索,撒马儿干城内所有的商人们纷纷拿出自己烹制地食品,盛满葡萄酒的玻璃杯。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贩卖的货品,往赵诚面前递,结果是徐不放等人人人提满了礼物。

“夫君应该感到骄傲,河中府的百姓可不拿你当外人!”梁诗若道,“这也是你善有善报的结果。”

“我其实并没做什么对他们特别好的事情,我只不过让他们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而已。”赵诚感伤地说道,他像是很遗憾地补充道。“其实我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夫君不要太挂怀,撒马儿干虽好,可是我地故乡还有很多人需要你的救济。”梁诗若道。她的目光越过前方不远处的中国门,似乎穿过了千山万水,回到她的家乡贺兰山下,看到无数的死者倒在无人的原野之上,城市在燃烧。婴儿在啼哭,农田在毁灭,更多地人等待的是死亡。

古老而又崭新的中国门在早晨的阳光照耀之下,折射着令人奇异的色彩,每一块石料都生动地记载着桃花石总督地丰功伟绩。中国门外的大道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是驼队与赵诚的私属。除此之外更是挤满了人,撒马儿干城内的居民似乎是倾城而出,他们踮着脚,期盼着能最后看到赵诚这位年轻却享受着君王般威望的总督一眼。

赵诚给撒马儿干以及整个河中府留下了什么,除了每一座清真寺前的宗教自由碑,中国门上亲书的三个巨大汉字,一个借鉴于中原地官府制度,完全照搬于中原的度量衡制。还有新铸的铜币…………圆形方孔的规式及上面地汉、波斯及阿拉伯文的完美合一,因为过于稀少而让后世的收藏家们疯狂。

除此之外,关于这位桃花石总督救人无数的故事,及种种善举让河中人民永远铭心刻骨。并且留传下去,在历史上典籍之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而赵诚却觉得自己得到地却更多:

西域地特色物种,棉花、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每样又有多个品种地种子。它们将在东方落地生根。

用波斯文、阿拉伯文写成的诗歌、神话故事、建筑、医学、音律、数学、天文及阿拉伯人的航海书籍,总共两千多册。不带重复的。这此西域文明的代表。将因为赵诚和刘翼等人的细心搜集及妥善安置,而发扬光大。

各色手艺人。不花剌城技术精湛的地毯、棉纺织工及相关绘画家,撒马儿干内的铜器艺人,呼罗珊的石匠,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印度乌兹铁匠。

还有河中百姓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尊重及爱戴。

宗教法官瓦希德丁领着一群教长拦在赵诚的面前,他看上去像是有几天未睡觉,苍老了许多。

“总督阁下将要远行,我等昔日曾受过您的恩惠,真主告诫我们,对于那些对自己有过恩惠的人,要心怀感激。”瓦希德丁一躬到底,“我等无以回报您的善举,只能花费数日铸有一块金牌,特献给总督,愿总督阁下在遥远的东方不要忘了撒马儿干人对您的恭敬之心!”

赵诚跳下赤兔马,郑重地从瓦希德丁手中接过这块用精美木匣装着的所谓金牌,正准备打开看一看,只听瓦希德丁又道:

“总督还是在路上再看吧。”

赵诚愣了一愣,也没在意,转头递给徐不放收好。

“诸位还是回去吧,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赵诚虽然对河中府立有小功,但是我心中仍然有所遗憾。这一次离开,也许我就再也没有机会重回撒马儿干,但是我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再一次重临撒马儿干,亲手将所有的遗憾都丢入乌浒水中。”赵诚骑上马回头冲着送行的人群道,“我发誓!”

“禀主人,全体人马已经准备好,请主人下令!”萧不离来到赵诚的面前,请示道。“全体上马,目标正东方,出发!”赵诚命令道。

何进已经领着先锋队先行出发了,陈不弃和萧不离带着自己的人马护卫再侧,他们持枪佩弓。精神抖擞地跃上了战马,跟随着自己的主人踏上去东去地路途…………那里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祖先生活的地方,这似是一种回归,他们怀着憧憬与渴望而去,也多了几分对撒马儿干的离愁别绪。而长长的驼队在一声令下,如蠕动一般缓缓地前行,迎着东升的太阳,向着东方走去。

赵诚向身后挥了挥手。猛地一回头,策着赤兔马奔驰而去,在这一挥手之间他告别了过去,在这一回头之间,他奔向了未来既可测又未知的东方。撒马儿干人良久地注视着他背影消失的地方,直到长长的队伍再也看不到,才怅然若失地回到城内。继续着自己平淡重复地生活,他们当中也许有人会忘记曾经有一个桃花石人曾经是他们的长官,但却有更多的人将更加怀念这位桃花石人,正所谓失去才知珍贵。

赵诚赶上了队伍中间的王敬诚等人,王敬诚回头笑着道:

“撒马儿干人送给你什么金牌?”

赵诚命徐不放打开那个精美的木匣子。只见里面又一块丝绵包裹着的金牌,赵诚将它取出来,金光闪闪的牌面上用波斯文与阿拉伯文各写着一行文字。

“国家地支柱、教团的桂冠、真主的宝剑、桃花石汗!”刘翼凑过去念道。

“好东西啊!”王敬诚笑着道,“只是没有多大用处。”

赵诚和王敬诚等人站在一处高岗之上,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驼队从眼前走过,在驼铃声声之中他们看到脚下的路,穿过沙漠与草地,越过高山与雪川。伸向遥远地东方。也是在这样的驼铃声中,他听到了术赤病死的消息。对于赵诚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位他曾抱有好感的蒙古贵族死亡了的消息,说不上是坏消息。只是术赤如此静悄悄地死去,远离自己的出生之地和自己最亲密的亲属,死时一定是有些落寞的吧?

一个人无论生前曾是多么地荣耀,临死时一定都大彻大悟了,无论是不世的功勋还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都成了过去。而世界却总是掌握在活人的手中。赵诚和王敬诚、何进等人地心中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尽管对未知的未来还心存几分担忧。

然而在赵诚抵达畏兀儿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既喜又忧的消息:他的妻子梁诗若怀孕了。

夜晚帐篷之中,赵诚和梁诗若说着悄悄话,两人都是满脸地喜悦,梁诗若地脸上像是一夜之间就多了些母性的光辉。“我终于修成正果了。”赵诚笑着道,又想起当前自己地状况,“不过,来的也太不巧,让你受苦了。”

“你这说的是哪里话?”梁诗若嗔怪道,“这有什么巧不巧的。”

“长途远行,本就是很辛苦,而又有孕在身,万一要是出意外……”赵诚满脸愧疚,梁诗若却将他的嘴捂住了。

“呸!你又说胡话了,有什么意外可发生的?”梁诗若道。

“对、对!”赵诚连忙点头纠正道,“没什么意外可发生的,我这嘴太破。”

“夫君担心的也不是多余,如今我夏国不知道是个什么模样了,溃兵、流民和瘟疫横行,而你带着我一女流之辈也不好行军。”梁诗若幽幽地说道,“听说耶律楚材连着遣人催你好几次了?”

“是啊,这个契丹家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人家成吉思汗都不着急,他倒是一副古道热肠的模样,好像我晚到一步,就是欠了全天下百姓无数条性命,只要是有人饿死、病死、冻死都成了我的罪过。有本事,他能让天下和平,能让天下没有战争,人人都安居乐业,哪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赵诚抱怨道。

“呵呵,夫君也不必抱怨。”梁诗若道,“耶律楚材大人也很不容易,他恐怕是全天下最希望夫君能够平平安安之人了,他指望着你能够让他如愿以偿,少一些人丢了性命。”

“可是他这一连催了好几次,分明是嫌我太慢嘛,我们哪一天不在赶路?”赵诚还是很不高兴。若是换作平时,他倒不会抱怨,甚至会没日没夜地赶路也不会感到太辛苦,只是如今自己的妻子怀孕了,他所有的不满就记到了耶律楚材的身上。

“如今我们就要到达别失八里了,在那里夫君就把我丢下来吧,然后你们就可以急着赶路,能多救一些我夏国的百姓,这也是让我很高兴的事情。”梁诗若道。

“在这个时候,我怎么可以丢下你不管呢?”赵诚反对道,“别人的死活难道比我自己的家更重要?”

梁诗若紧搂着赵诚的脖子道:“夫君把我放在心上,我很知足。可是像我这样的曾经家破人亡之人,才知道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百姓们最期盼的就是有人搭救他们。夫君是心有大志之人,怎么能只惦记自己的小家,而忘了大家呢?”

赵诚明知道梁诗若说的有理,事实上就是她不说,他也知道什么才是最正确的事情。因为他无力去改变战争和杀戮,无法去阻止这一切发生,所以他对自己总是被动地去接受一件又一件事实的发生及其后果,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压抑和苦闷。“到别失八里城,我给你找一幢房子住下,看来我们得分别一段日子,你要照顾好自己!”赵诚轻声说道。

“但愿夫君不要让我等太久!”梁诗若搂得更紧了。

第四卷 贺兰雪 

第八章 东返之路㈡

玉门关外,疏勒河畔。

这条发源自连绵祁连山脉的古老河流,从一系列高山大川之间奔涌而出,起初向北,然后折向西方,来自亘古万年雪川的融水滋润着干渴的戈壁,养育着星罗棋布的绿洲,然而当它迤逦曲折地来到玉门关前时,它已经从发源处的滔滔大河流变得悄无声息起来,如已经被驯服的野马,就连河道也变得模糊甚至不可捉摸起来,直至在沙漠的深处消失地无影无踪。沙漠实在是太干渴了,绿洲从凉州(武威)方向一路向西分布,越来越小,也越来越荒凉。

这条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繁荣与衰败的狭长走廊,如今又处于战乱与死亡的威胁之中,昔日繁荣的农耕与畜牧业消失迨尽,而东西频繁的丝绸之路也面临着兵火的煎熬,处处都可以见到荒芜的家园和风沙之中的白骨。

就在玉门关的这片窄小的几乎就要干渴消亡的绿洲之中,一大群人类儿拖儿带女地艰难地行走在荒芜的天地间,他们步履蹒跚,心中惶惶,似乎不知路在何方,甚至不知自己要往何处去。那些枯死的还未得及重生的可食植物被他们连根拔起,然后带着泥土被他们吞到肚中,因为他们实在太饥饿了。数只秃鹫在高空中盘旋,早已经将这群人当作了自己的食物,只等他们当中的一个人倒地不起蓦然,一队骑兵奔驰到了他们眼前,让这群饥民无处可藏。他们甚至根本就没有躲藏的打算,因为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被抢劫的财物了。他们目光呆滞地看着这群服色各异,同样满脸风尘地强盗,一副引颈就戮的表情。

饥民被勒令脱光衣服,这引起了这群本来都逆来顺受的无望之人最后的反抗之心,因为他们当中还有不少女人。

“哈哈,遇到你们这些穷光蛋,真是晦气。”强盗首领哈哈大笑,“不过,女人还算有用。在这只有食腐尸的秃鹫出没的沙漠中,老子已经一个月没有尝过女人的滋味了。”

饥民们搂作一团,女人们哭哭哀求,这却让强盗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嘲笑着,他们的目光中夹杂着凶残与淫欲混杂的东西。女人们在一番无力的反抗之后,逐渐放弃,因为她们怀中地孩子需要食物。为此她们愿意用自己的肉体去迎合这群强盗。而男人们在强盗刀箭的逼迫之下,跪倒在地,眼泪混和着尘土顺着他们的脸颊淌下,形成两道显眼的泪痕,而饥饿与赤裸裸的死亡让他们更是无力反抗。他们认命了。也许死在这里也算是解脱了,至少有人结伴共赴黄泉,也不算太寂寞。

不过强盗们很快就笑不起了,因为一声刺耳的划破空气声,一支利箭已经将他们地首领射翻落马。

只见沙丘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支百人军队,之所以说他们是军队,因为他们穿戴齐整。一律黑色的骑装,大部分有皮甲护身,少数人还身着黑色的铠甲,一面鲜红色的旗帜正迎着春寒料峭的寒风飞舞。上面一个巨大醒目地“赵”字。这支军队似乎是从天而降,来得悄无声息,仿佛早就站在那里,正冷冷地看着这群强盗和他们当中的饥民。

“杀!”领头的一位军官用力地挥了挥自己的马刀。

他的手下闻言,没有多余的动作。齐整地平举起各自的弓箭。无言的压力扑面而来,强盗们想都没想。转身抛开手中地猎物各自逃散。但是强盗们还是高估了自己逃跑的速度,一支支利箭从背后飞来,一声声惨叫声在他们的背后响起,直到最后轮到自己。

饥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直到最后一个强盗被砍掉了脑袋,他们还是呆立在当场,忘了逃跑…………也许他们本就当自己已经死了吧?然而这支百人地军队,并没有立即离开,他们将这些强盗的兵器收集起来,并且干净利索地掏净了强盗们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然后挖了一个大坑,将这群强盗的尸体扔了进去,覆上沙石,最后从表面看上去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这支军队旁若无人地燃起了篝火,行军锅上煮着肉汤,空气飘散着香味让饥民们猛烈地咽着口水,他们蠢蠢欲动了起来,然而他们却不敢靠近一步。

那为首的军官,冲着他们扬了扬手,见饥民们还是不敢靠近,便驱着马儿来到他们地面前。

“要你们过来,你们为何还不过来?”军官操着一口口音怪异地党项番语。这群饥民当中以党项人为主,夹杂着汉、浑之人。

“不知将军如何处置我等,我等身无分文。我们只是一群平民百姓,又手无寸铁。”饥民当中一个汉族老者站了出来,“将军若是可怜我们这群无家可归之人,赏给我们一口饭吃,我们甘愿作您的奴仆!”

“哦,你就是主事地?”军队立刻换了汉语,他汉语比番语说得流利的多了。

“我等都是肃州(酒泉)的番汉百姓,兵荒马乱,家中没有粮食,只得向畏兀儿逃难。老汉我虽是因为年长,也曾去过伊州(哈密),所以大伙让我来领路。”老汉恭敬地跪倒在地,回答道,“求将军赏给我等一口饭吃,我等愿意随军。”

“原来如此,我们能遇到尔等也不算是意外。不过我是不需要你们随军的,而你们遇到我们,也是尔等的运气。”军官脸上挂着让人感到亲切的微笑,这让饥民们的大感意外,心中稍安,“我们煮了一锅肉汤,你们分了吧,我还会给你们一些干粮。足够你们支撑三天了。”

“多谢将军。”老者大感意外,我等愿意成为将军的奴仆,只求将军不要丢下我们。小老儿虽老迈,但可以为将军担当向导,我们还可以鞍前马后地为您的部下效劳。若是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