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天之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沿着河往前走,应该更安全些。那些亡命之徒应该直接杀向自己栖身的蒙古聚居地吧?”赵诚这么想,“他们这时候去,应当会扑个空。”
正在这时,有四匹马,沿着自己来时的方向急驰而来,赵诚连忙翻身躲在柳树下。
“不儿罕、不儿罕,你在哪里?”有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在呼喊。赵诚听出来了,这是莫日根的声音。
“不儿罕、不儿罕!”一个粗犷的声音此起彼伏,这声音中带着颤音,表明这声音的主人十分焦急。这是曲律和莫日根兄弟的父亲忽都的声音。
赵诚从树下跳出来,迎着那几匹马高声喊道:“忽都大叔,我在这里!”
听到了他的呼喊,那几匹马奋力向自己急驰而来。一个苍老的身影将他搂在自己的怀里,泣不成声:
“伟大的长生天保佑,我的不儿罕孩儿平安无事!”
“忽图勒爷爷,我不是好好的吗?长生天站在我的一边!”赵诚笑着道。
曲律兄弟俩跳下马来,紧紧地搂着赵诚道,痛哭流涕,赵诚反过来安慰这对比自己年长的兄弟俩。
“不儿罕,下次不要这么出头,这次真够危险的。我们本来想救你出来的,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就在一旁盯着,夜里发现这群强盗乱了,往河里乱放箭,我们猜你一定跳河了。所以我们等强盗离开,才沿着河岸寻找你!”忽都大叔说道,关爱之心溢于言表,但仍心有余悸。
赵诚三言两语将昨天傍晚一直到现在的情况说了一遍。
“我们的不儿罕自有神灵庇佑,昨夜你的举动配得上一个‘把阿秃儿③’的称号!”忽图勒爷爷爽朗地笑道。
“大伙都转移了吗?”赵诚这才问道。
“昨天曲律回来告诉我看到的事情,我立刻吩咐让所有人都骑上马,赶着牛羊往阿勒坛山转移了!”忽都大叔说道,“曲律和莫日根这两小子,丢下你不管,真丢我和他爷爷的脸!”
曲律和莫日根大窘。
“忽都大叔,这不怪他们,当时的情景不允许他们留下,他们要是回头,就一切都完了!”赵诚解释道,却又很惊讶地问道,“忽都大叔,你刚才是说,大伙都赶着牛羊移营?那怎么能跑的快?”
“是啊,不儿罕,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那颜④们带着青壮男人们在外打仗,我说的话他们又不太听,他们将财产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忽都大叔道。
“错!牛羊少了,可以再养,金银财宝丢了,可以再挣回。可是这性命丢了,就再也无法享受了牛羊和金银财宝了!”赵诚大声地道,他光洁的眉间拧成了“川”字形状。
“这都怪我没往坏处想,现在想来不儿罕说的是对的,枉我六十岁,还不如不儿罕考虑周全!”忽图勒狠狠地跺了一下脚,“天要是大亮了,强盗一定会循着脚印追过来的。我们马上追上我们的人,让他们丢下牛羊,快马加鞭躲进阿勒坛山里,还来得及!”
大家不再言语,赵诚跳上莫日根的马,两人共用一匹马,跟在后面往西南方向追去。
~~~~~~~~~~~~~~~~~~~~~~~~~~~~~~~~~~~~~~~~~~~~~~~~~~~~~~~~
注①:【怯薛歹】即蒙古大汗的护卫军士,复数为“怯薛丹”。由怯薛歹组成的护卫军,叫怯薛军,此时大约有一万人,由蒙古大汗直接掌控,这些军士的社会与政治地位极高。
注②:【木华黎】较早追随成吉思汗的一员大将,“四杰”之一,左手万户,1217年秋,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赐誓券、黄金印,经略中原,十分受成吉思汗重用。
注③:【把阿秃儿】即“巴特儿”,勇士的意思。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也有“把阿秃儿”的称号,但未称汗。
注④:【那颜】即“首领”、“官人”,是从奴隶制下形成的贵族阶层。其他有属民、隶民等阶层。
第一卷 阿勒坛山以北
第八章 长生天之佑㈢
在晨曦之中,赵诚等人拼命地驱马往阿勒坛山方向急驰。遥远的东方,那游荡在天地之间的白云已经被染成了金黄色,这表明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拼命往上爬,喷薄欲出。
在辽阔地天地之间,一支庞大牧民队伍正往阿勒坛山缓慢移动,说庞大,倒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因为数千头牛羊组成的队伍实在是过于臃肿。这是一支原属于林中百姓①秃马惕部分支的部落,他们原来居住在谦谦州②东南部地区的森林地带,当铁木真称汗之后,他的长子术赤受命去征服了这些在森林中从事狩猎活动的人,并将他们按照千户制度整编,然后部分人迁到此处水草丰美之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提部落之属,都称蒙古人,不再相互争斗,一致对外,靠着劫掠一天天地富裕起来,每一个人都为自己身为蒙古人而感到荣耀,这大概就是成吉思汗被牧民们尊敬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在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的束缚,跃到了地平线以上的时候,赵诚等人终于赶上了这支队伍。看到了赵诚等人平安到来,牧民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我说有惊无险吧?不儿罕不是照样完整无缺地回来了吗?”有人高声叫道。
“长生天保佑!”有女人俯在地上,虔诚地祈祷着。
赵诚打量了一下这支由老人、女人和小孩组成的队伍,他们一点也不像是逃命的样子:人们赶着象征着自己财产的牛羊,春天刚下的小羊羔一个也没丢下,毡帐全放在勒勒车,锅碗瓢盆也一个不少,值钱的金银器皿全被女人们背在身上——赵诚相信这些金银大多也是他们的男人们从唐兀惕和金国掠夺来的战利品,人们有说有笑,这更像是一次集体狩猎。
忽都十分焦急,拍马走到牧民们面前,高声说道:
“强盗马上就要赶过来,所有人将自己的财产放下,快马加鞭赶往阿勒坛山,不要回头!”
“忽都大哥,我家男人说了,一定要让我照顾好我家里的牛羊,我可不想丢了它们。”有女人立刻表示反对。
“忽都,我们蒙古人是苍狼的后代③,强盗有什么好怕的,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两个我杀一双!”也有人根本就不担心。
“就是嘛,我们的成吉思汗和蒙古大军的威名,哪个不晓,再说我们都赶了一夜路,强盗怎么能轻易找到我们,有什么好怕的!”众人笑着道。
忽图勒老人脸色铁青,他举起马鞭,狠狠地给了那人一鞭,痛骂道:
“百户那颜在带着儿郎们追随大汗进攻唐兀惕人,临行前,曾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过:牧场里的大小事务全由我主持,水草最丰美的地方由我来分配,牧民们有了争执由我来裁决,好让我蒙古儿郎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打仗。现在你们要是不服从我的命令,百户那颜回来之时,我定当如实禀报,到时候,我定让你们尝尝鞭刑的厉害!”
他狠狠地瞪着牧民们,换着弓箭,仿佛谁要是不听,他就会毫不迟疑地射箭,那雪白的胡须在晨风精神抖擞地飘动着,人们惊惧不已。
据说十多年前,他曾经有过单枪匹马去行刺成吉思汗壮举,可惜没有成功反被抓,那时候铁木真刚统一蒙古,但是铁木真对他的勇敢表示钦佩,赦免了他。所以,他在这群人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本地的百户那颜也极为尊重他,经常将大事交付与他,但他私下里却总是固执地说自己不是蒙古种人。
“尊敬的忽图勒大叔,您说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绝无二话!”众人齐声说道。
“那好,能够战斗的人留下来跟随我引开敌人,其他人放下牛羊和勒勒车,带上三天的干粮,每人备两匹最好的马,用最快地速度往阿勒坛山进发,没有接到命令,不要回来!”忽图勒命令道。
众人开始卸下车辆,挑选良马,准备干粮。赵诚来到忽图勒的身边,凑在他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忽图勒老人表情很是诧异,还是点头表示同意。
“另外,所有的人,将身上的值钱的东西也都留下!”忽图勒又对着老弱妇孺命令道。
“为什么啊?”这下所有人都很诧异了。
“强盗们都是贪图钱财的,我们将金银财宝留下,敌人一定会下马抢夺财宝的,那样我们就安全了!”赵诚道,“长生天昨夜给我明示,我们的敌人都是贪婪之辈。我以长生天的名义,向你们保证,定会加倍补偿给你们!”
“不儿罕,你不会骗我们吧?”有人表示怀疑。
“不儿罕是长着汉人面孔的必勒格,我第一个赞成!”忽都的妻子,也就是曲律兄弟的母亲阿勒赤真第一个站出来,将身上并不多的金银财产取出,最珍贵的要数一个据信是金国产的高脚錾宝相花纹金杯。
大多数看着赵诚稚嫩的面孔,十分疑惑。但是在人们心中关于他的神秘传说,和平时表现出来的种种异于常人的迹象,让他们有些相信,更有对神明的敬仰占了上风,又也许是因为有人树立了榜样,纷纷献出自己的最贵重的财产。
“大家都出发吧,不要回头!”忽图勒老人见所有人都上了马,命令道。
老弱妇孺们都鞭策着马匹,往亦马儿河口的方向驰去。忽图勒检视一下剩下的人马,只留下二十位勉强可以开弓射箭之人,包括赵诚和曲律兄弟俩。他对自己的两位孙子主动留下来,十分满意。至于赵诚,通过昨晚的事情,让他再一次有了认识,加在赵诚身上的神秘光环更加神秘。
忽图勒老人一边命令十个人在身后散开二十里,监视着敌人可能过来的方向,一边将牧民丢弃的牛羊围拢在一起。
“不儿罕,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忽图勒问道。他忽然感到有些好笑,自己六十岁了,在蒙古人中算是高寿了,却要问一个十三岁少年该怎么办。
“要是敌人退回到他们来的地方,那就万事大吉。就怕他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的行踪,丢下我们不管绕道去追击其他人,就大事不妙了。”赵诚道,“所以我们要主动接触他们,将他们引过来。”
“不儿罕,我想这些人昨夜被你这个小孩给骗了,一定不会甘心的。”忽都笑着道,“现在天已经亮了,他们一定会沿着牛羊的脚印追来的!换成我,要是杀不了你,死都不甘心!”
“那我们就来个以逸待劳!”赵诚笑着道,心里却有些担心和紧张。
~~~~~~~~~~~~~~~~~~~~~~~~~~~~~~~~~~~~~~~~~~
注①:【林中百姓】在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大部分人从事游牧的经济活动,还有一部分人在偏僻的森林地带从事狩猎经济活动,住树木搭建的简易房子,他们的力量比较弱小,经济文化也更为落后。1207年,铁木真命术赤征服这些人,纳入蒙古管辖之下,1217年复叛。
注②:【谦谦州】即《元史》中的谦州。地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北方伸长到安哥拉河(Angara),东南直达色楞格河。《长春真人西游记》称其为俭俭州,言其“出良铁,多青鼠”。
注③:【苍狼】在包括匈奴人在内的北方游牧民族中,都有类似的传说,这在《蒙古秘史》和众多传说中都有记载。《蒙古秘史》对其族源的记载并没有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而是从唐朝时的蒙兀室韦开始写起。作者认为,蒙古的始祖是孛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这两个人名的汉字意译是“苍色的狼”和“惨白色的鹿”。因此旧译《蒙古秘史》记载说:“成吉思合罕(可汗)的根源是:奉上天之命降生的苍色的狼,他的配偶是惨白色的鹿,他们同渡过腾汲思海子而来,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立下营盘,生下了巴塔赤罕”。这就是《蒙古秘史》所说的成吉思汗的始祖,他们距离成吉思汗整整二十二代。
第一卷 阿勒坛山以北
第九章 长生天之佑㈣
吾图撒合里跟在刘仲禄身后急走。
刘仲禄那五短身材,从身后看上去像是个水桶,也许因为太着急,走起路来却像是跟跑起来一样,让他不得不大步流星地跟在后面,往成吉思汗的大帐走去。
吾图撒合理这个名字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长着长胡子的人”,有“美髯公”之意。有这样的名字的人,自然有着一副漂亮的长胡子,他并非蒙古人,身材高大,体态雄伟,在蒙古人中当然是鹤立鸡群。
刘仲禄是奉成吉思汗之命宣其进见的,刘仲禄不得不一大早就找到这位擅长占卜的大胡子来算上一卦,以测凶吉,因为他听说昨夜成吉思汗做恶梦了,今天一大早,怯薛中军万户长纳牙阿将昨天值夜班的宿卫们人人打的皮开肉绽。
“小臣参见大汗!请大汗吩咐!”吾图撒合里弯腰像蒙古人那样行礼。
他注意到不仅万户长纳牙阿在,就连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也随侍左右,还有众位千户和扯必儿官①。
“先生来了,我这两日心神不宁,不知吉凶。我听说先生精通占卜,比我们蒙古的萨满巫师都要灵验,烦劳先生给我算上一卦!”成吉思汗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肘儿。
吾图撒合理也不客气,从地上燃着的火堆旁捡起一根羊腿骨,随意地扔到火中炙烤,稍待之后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着骨头上裂缝的位置分布的阴阳向背。
成吉思汗也不介意地蹲在他的眼前,盯着他的脸,想从他那张沉静的脸上寻找出凶或者吉的线索来。
“从卦象上看,坤上乾下,天地泰。天地交,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吾图撒合里道,说的却是汉话。
“你这读书人,说的明白些。”察合台是成吉思汗的次子,素来性子比较急,对这位占卜者一通文言一个字也弄不明白。
“这说明当今天下虽不靖,干戈四起,然宇宙浩浩荡荡,皆在大汗掌控之下。东、南与北方皆利我汗,唯有……”
“怎么样?”成吉思汗急切地问道。
“唯有西方将有血光之灾!”
“笑话!”术赤冷哼道,“我蒙古南攻唐兀惕和金国诸城,哪天没有血光?者别和速不台将军正奉我父汗之命西征喀喇契丹,怎么能不杀人?”
“大哥说的对啊!”拖雷也附和道。
“非也!大汗,西方血光之灾乃异象,乾坤倒置所致。”吾图撒合里道,见成吉思汗面色不豫,遂宽慰道,“但此血光之灾乃有惊无险之象,终吉,此乃天意!”
“者别和速不台有最近的军情禀报吗?”成吉思汗问怯薛中军万户长纳牙阿道。
“禀大汗,速不台将军两个月前禀报,他已经追上了蔑儿乞人藏身之地,已经击溃其主力,正在往钦察草原②追捕残余,并且一个月前已经跟花剌子模交战了,我军大胜。者别将军两个月前突入喀喇契丹未遇抵抗,屈出律闻风而逃,者别将军正在追捕,一个月前,又收到者别将军送来的军情,说喀喇契丹大部已在我蒙古控制之下,我军尚未碰到一场像样的战斗!”纳牙阿恭敬地回答道。
这都是众所周知的消息了。
“那乃蛮余孽屈出律逃跑的本事倒是不小,听说他为了讨好自己的女人,让他的百姓改信景教和佛教,早已经激起民怨。我军所到之处,纷纷来降,这倒是省了者别的麻烦。”窝阔台静静地听了半天,才说道。众人大笑,因为他们是胜利者。
“大汗,此事表明秉承天意,顺民心,可不战而胜。”吾图撒合里借机进言道,“肆意杀伐,有违天和。大汗不如以德抚民,顺天意抚民心,大汗的宏愿自可早日实现。”
“吾图撒合里有心了,此事休提!”成吉思汗淡淡地说道,“我们蒙古人是苍狼的后代,自当如苍狼般勇猛,对于反抗者,食其肉喝其血,绝不姑息留情!正如那唐兀惕人,时降时叛,像躲在茅草中的毒蛇一般,我蒙古总会一天将之灭国。”
其它诸人的表情也都无所谓,吾图撒合里心下惘然。
“吾图撒合里所算之卦也无特别之处,大汗不如宣随军蒙古萨满过来占上一卦?”纳牙阿道,他对非蒙古人很不屑,对所谓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更是如此。
成吉思汗点点头,这位吾图撒合里是别人推荐而来,新附不久,虽号称有大才,但也许有些言过其实吧。
正在这时,一匹骏马驮着一个骑兵从营地外飞驰而来,那骏马似乎跑了很长的一段路,吐着白沫,眼看就要累死,那骑兵满脸风尘之色,手持金牌,高声大喝:
“紧急军情,挡路者死!”
一时间,军营里人仰马翻,纷纷避让。到了成吉思汗的大帐前,早有怯薛歹层层验名身份和金牌,将那位信使引进大帐。
“有何军情,快快禀报!”成吉思汗急忙问道。
“禀报伟大的成吉思汗,您的女婿、畏兀儿之王巴尔术恭敬地向我汗禀报:一个月前有七支畏兀儿商队遭到不明军队截杀,这支军队化整为零,从畏兀儿的人迹罕至的沙漠穿过,正分多路往蒙古方向进发。巴尔术王根据侥幸逃命的商人提供的军情分析,这支军队很可能来自喀喇契丹,每支小股部队有一百到三百人不等,根据他们的截杀畏兀儿商队的地点看,很可能要乘我蒙古大军在外,长驱直入我蒙古内地!”那信使口齿伶俐,三言两语将这上百人接力传递的军情禀报给成吉思汗。
“啊?”成吉思汗大惊,“者别呢,者别在做什么?”
“禀大汗,您的女婿特别嘱托,在向您禀报之前,已经将派人将军情送给者别将军和速不台将军!并且他已经召集畏兀儿军追捕这些喀喇契丹人!”信使答道。
“巴尔术倒是机警,可是他怎么能让喀喇契丹人从他的领地穿过,如入无人之地呢?”察合台说道。
“愚蠢!巴尔术的军队大部正追随者别作战,手上能召集的军队恐怕已经不多了!”术赤道。
不知道他是说巴尔术愚蠢还是说他的弟弟愚蠢。察合台和脸涨得通红,瞪了他一眼,因为父亲在此,就没有反驳。
众人这才注意到吾图撒合里刚刚算的卦居然被验证了,他在成吉思汗的心中形象立刻上升了不止一层。不过,成吉思汗来不及感慨,正在这时,又一个信使长途奔驰而来。
众人大气不敢出,担心又什么不好的消息,去年“林中百姓”中秃马惕人反叛,蒙古本部只有两千人军队,今年也差不多。
~~~~~~~~~~~~~~~~~~~~~~~~~~~~~~~~~~~~~~~~~~~~~~~~~~~~~~~~~~
注①:【扯必儿官】又作彻必儿、扯儿宾,蒙古语音译,意为“侍从官”、“常侍”,当时共设六种扯必儿官,随行左右,分掌各种事务。
注②:【钦察草原】今俄罗斯南部,里海以北,这里的民族通常被称为钦察人,是突厥人的后裔。
第一卷 阿勒坛山以北
第十章 长生天之佑㈤
“报!阿力麻里之王昔格纳黑的斤发现有支三百人的喀喇契丹军穿越乌古伦湖,正向阿勒坛山挺进!”信使道。
“这是什么时候的军情?”成吉思汗问道。
“距今天,已经三十天了!”信使回答道。
吾图撒合里悄悄地观察了一些大帐内众人的表情,众人表情各异:术赤大殿下担忧之情溢于言表,察合台嘴角却带着不易察觉的笑意,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表情却是很好奇,而三殿下窝阔台脸色平静,看不出什么。
而怯薛中军万户长纳牙阿那张黑亮的脸,剎那间变的煞白,似乎要比让他单枪匹马面对千军万马还要令他恐惧,按理说,他不需要如此害怕。
成吉思汗那紧锁的眉头,此刻却放松了不少,却没有刚听到这一消息时那样担忧。吾图撒合里很是惊异。
术赤犹豫了一下,站了出来,沉声请求道:“父汗,现我中军已经回到大漠,儿臣愿领一军赴乃蛮旧地,阻击这股敌军!”
“哼!那个人不是有神明保佑吗?还用得着浪费你的气力?”察合台讥笑道。
“察合台,父汗早就将阿勒坛山西北亦马尔河之地赐予我,作为我的封地。守土有责,我怎么就是浪费气力?”术赤反驳道。
“术赤,根据巴尔术和昔格纳黑的斤的报告,这股敌人不足为惧,我的老朋友者别一定会抓住这些丧家之犬的!”成吉思汗否决了他的建议。
术赤张了张嘴,见父亲有些不高兴,最终还是放弃。
众人都从成吉思汗的大帐退下。
在大帐之外,察合台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听说那个汉人,自从十岁那年突然会说话以来,没人教授,就会写字,还能给人治病,还非说自己姓赵。就是这人实在古怪,他甚至曾劝我蒙古小孩不要经常骑马,说那样双腿会变弯,罗圈太难看,这可真够怪的,我们蒙古人天生就应是在马背上驰骋天下!不骑马,还能叫蒙古人?”
“那当然了,不儿罕天生异象,当然与别人不同!”术赤眼睛却瞧着天空,很不屑地说道,“我就奇怪了,一个不喜欢骑马的小孩,还能劳你二殿下那么关心?”
“哼,不儿罕乃我蒙古圣山,他有什么资格叫这个名字?再说,我家的毡帐里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个野种,我能不关心吗?”察合台反唇相讥道。
这下触到了术赤最敏感的神经,他的长相看上去真的跟他几位弟弟不太像,自他懂事以来,他就知道族人也在背地里散发着对他很不利的谣言。他怒火中烧,举起马鞭便要挥下,窝阔台和拖雷和怯薛护卫连忙一拥而上,将两人隔开。
“都是兄弟,何必这样反目让我们的下属和仇人在背后讥笑呢?”三殿下窝阔台打圆场道。
“哼!”术赤怒气冲冲地甩开众人,扭头便走。
“野种!”察合台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并且踩上一脚,眼中饱含着恨意。
窝阔台和拖雷两人站在一边沉静不语,不知道他们内心在想些什么。
吾图撒合里在一边看到了这一幕,心中诧异不已,紧赶了几步,拉住没走远的刘仲禄道:
“刘大人,这位不儿罕是何方人物?在下虽从未来过大漠,但也知道不儿罕乃蒙古之圣山,刚才从二殿下的言语之中,这位不儿罕似乎是汉人?”吾图撒合里道,“望刘大人为在下解惑。”
“噤声、噤声!”刘仲禄机警地朝四下瞧了瞧道,“吾图撒合里大人,你刚附大汗,对内情有所不知,也属常情。此中有些隐秘与神迹之事,我来大漠近十年,也不曾明白其中具体真相。况且,此乃大汗家事,我们外人就不要谈论,恐有杀身之祸啊。”
“多谢刘大人告诫!”吾图撒合里大惊,他这才知道这其中牵涉到成吉思汗的家事,感到自己刚才那一问实在是唐突,不过他还是更好奇了,“刘大人,半月前大汗曾赐我几坛中原美酒,眼下无事,刘大人不妨来我处共饮?”
“那太好了!”刘仲禄那张圆脸上,一对小眼睛立刻眯成了两道细缝,他低声说道,“老实说,蒙古人的马奶子酒,鄙人喝了好几年,还是没喝习惯!”
……
赵诚等人正驱赶着牛羊沿着两条河流之间的谷地慢慢地移动,身后放出二十里的探马早已经发现敌人正往这赶来。这既是他们希望的,同时也是他们不希望的,他们只是盼望着能为大多数人争取到时间,并且自己最终能够仗着马快逃走。
赵诚有些惴惴不安,他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昨晚一时的头脑发热还可以靠机智逃得了性命,可是现在就没法在敌人面前装可怜了,这是一场小型战争。
最好的结果是,自己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并且达到目的,最后逃走。这有相当的危险。
“不儿罕,不用担心,正如你如所说,我们是以逸待劳,敌人却是折腾了一夜,马匹也早累了,是没办法追得上我们的。”忽图勒老人似乎发现了身边的赵诚的不安。他转头看看自己的两个孙子,曲律和莫日根神情紧张地捏着手中的硬弓,脸上既兴奋又紧张,眼神中透露着恐惧。
战争是成年人的事,虽然大汗命令,全体蒙古男子从15岁到时70岁尽签为兵,自备马匹、兵仗、给养,跟随本部那颜打仗,但实际上真正上马打仗的还是那些正值青壮的蒙古人。但是现在青壮都去打仗去了,只勉强凑上这二十来人,就连自己的两位孙子和不儿罕也不得不参加,尽管他很想让他们三人离开。
所有的探马都回来了,紧接着赵诚等人便听到了密集的马蹄声响起,三百骑兵并不算多,但是却如一道黑色的洪流向河谷冲来,挟带着满腔仇恨向赵诚等人杀了过来。
这个河谷,赵诚去年秋天曾经来过,两边都各有一条河,春汛让这两条河都灌满了水,牧民们抛下的数千头牛羊将河谷塞的满满当当的。
“快跑!”忽图勒见敌人已经被吸引过来,连忙命令道。
众人得令,全都抛下牛羊,往河的下流跑去。那位古儿汗此时气的哇哇直叫,因为那数千头牛羊挡住了他们冲锋的箭矢。
他们不得不用马鞭抽打着挡着前进方向的牛羊,从中艰难地挤出一条路来。赵诚等人正拼命往前飞奔,已经离的很远了。
“他们的马长途奔袭,现在应该没有什么马力了!”这是赵诚刚才这么想的。可是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的这种想法是建立在双方用的都是同一种马。
他从昨天起,就忽略了一个细节:那位古儿汗及他的手下所骑的马,并不是矮小的蒙古马,而是传说中的大宛马。
第一卷 阿勒坛山以北
第十一章 长生天之佑㈥
大宛马是一种很高大的马,据说是喀喇契丹和花剌子模都有产,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虽然蒙古马不挑食,能吃苦耐劳,也很适合于长途行军,但比这种大宛马差的不止一点。现在只是依靠以逸待劳,才与追兵保持着距离。
赵诚不知道蒙古人如何给这种马命名,但是他知道自己胯下的蒙古马早晚会被追上的。他此时有些后悔,清晨时他要是提出跟老弱妇孺们一起躲进阿勒坛山,也不会有人提反对意见的。
赵诚等人拼命地往前奔驰,将追兵引向更远处。太阳渐渐地升了上来,气温在升高,不仅是众人都已经汗流浃背,他们甚至可以感受到胯下的蒙古马也在大口大口地喘息,马儿是无法经受住这么长时间不间断冲刺的。赵诚仗着自己的体重轻,胯下的马表现也不错,可是忽都大叔等成年人就不同了,那追兵渐渐地接近了,让赵诚等人没有时间稍稍减速,跳上另一匹马,他们本来都特意多带了一匹马。
赵诚知道追兵也很累了,因为他们已经折腾了一夜,但是追兵却没有放弃,那位古儿汗在身后挥舞着弯刀,高声叫嚣道:
“活捉了他们,尤其是那个汉人,本汗赏黄金百两。我要将他千刀万剐,方解我心头之恨!”
“忽都大叔,可以行动了!”赵诚惊慌地喊道。
众人纷纷将身上携带的金银首饰,一件一件地扔向马后,在上午的阳光的照耀下,那些遍布身后的金器、银器光彩夺目,照亮了追兵们的双眼。
“啊,是金子!”有人高声地喊道。
“啊,真的是金子,发财了!”有人也发现了前面的这些猎物不停地往地上扔东西,兴奋地喊道。
他们只能说是三流的军队,见到金光闪闪的战利品,躺在地上,觉得暴殄天物,无人认领,实在是可惜,全都自动地停下来了,忘记了自己的任务。一旦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