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天之下-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理由在沙漠与冰川间长途跋涉。
赵诚在得知赛赤这个“老朋友”来了,心中早就盘算着他此行的用意。他们二人真可以算作是“老朋友”,因为他们都曾经在对方身上赚过无数的金钱,都得到对方想要的东西。因此,赵诚无比“想念”赛赤,当然不会拒绝接见他,这位赛赤交游极广,从他身上赵诚能得到无数他想得到的东西,尤其是眼下这个形势下,他想亲自从赛赤口中得到西方的消息。
高高的宫殿虽然宏伟,但是朱漆已经斑驳,露出里面苍老陈旧的底色来。赛赤认为这是他所见过最陈旧的属于君王的宫殿,但是宫殿中来回逡巡的亲卫军严肃威武的身姿让他不敢张望。
赛赤直接被领到了赵成的御书房,这个御书房让他想到当年在西域赵诚的府第中所看到的摆设。
“尊敬的桃花石汗,畏兀儿人赛赤向您致敬!”赛赤瞥见书案上坐着一个人,连忙跪倒在地。
“桃花石汗?”一个声音在前方响起,这声音带着几分戏谑的意味。
赛赤这才抬起头来,窥视了一眼这里唯一的主人,至高无上的主人。他带有几分胆怯还有几分讨好的目光,正和与赵诚审视的目光撞在了一起。赛赤被这威严的目光吓得心房一缩,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送上的这一个称号,对方是否满意,而赵诚的身上相较以往更是增加了令他不敢仰视的力量。
“我不过是一个国王而已,不敢妄称是桃花石汗。”赵诚道。
“不,在撒马儿干人的眼中,在所有的穆斯林中,在所有曾接受过您恩惠的百姓中,您就是东方唯一的主人,也就只有您才有资格被称为桃花石汗!”赛赤鼓足勇气高声呼道。
“你这是从别矢八里来的?”赵诚惊讶地问道。
“不,我是从撒马儿干来,是代表撒马儿干全城的百姓而来!”赛赤道。
赵诚对他的来意更感兴趣了。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三十一章 春寒㈣
桃花石汗,一个十分荣耀的称号。
近百年以前,喀喇汗王朝的学者马赫木德…喀什噶尔编纂的《突厥语词典》在“桃花石”条的释文中就把东方中国分为三部:上秦为桃花石,即宋朝;中秦为契丹,即辽朝;下秦为喀喇汗王朝统治下的喀什噶尔。秦,即为中国。
冥冥之中也有巧和,赵诚的国家自号为秦。赛赤以此称呼赵诚,无疑是给他一个高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况且一个别人送来的尊号并不足以为喜。
“西域是另一片天地,无论是残余的契丹人,人数众多的突厥人、花剌子模人、康里人,还是喀喇鲁人、大食人、波斯人,他们大多信仰同一个真主,尊敬同一个先知的预言与教导,进同一座清真寺里礼拜,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之上。可是他们向来是同床异梦,做着相反的事情,大难临头时,只会相互埋怨。所以你代表不了他们,因此这个尊号对我毫无意义!”
赵诚直指人心,已经将西域人看透,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西域人了。
“可是,难道您就忍心看着撒马儿干人在蒙古人的铁蹄下过着悲惨生活吗?”赛赤争辩道。
“笑话!”赵诚心火起,斥责道,“他们总是在《古兰经》面前发着毒誓,然后什么也不做,总是指望着真主降下神迹,从来就没有勇气拿起武器,然后听天由命,认为灾难是真主降下的惩戒。外人帮助又有何用处?如今这个情势,也是他们自找的。”
“国王圣明,小人不敢反驳您的话。”赛赤仍跪在地上。“可是我从撒马儿干出发时,尊敬的教长瓦希德丁对我说,他希望国王能够看在昔日的友情之上,解放河中府所有地穆斯林!”
“他难道希望我率大军,不辞万里,奔往撒马儿干,你以为在眼下这可能吗?”赵诚反问道。
“不,这当然不太可能。但国王神威,只要您能在东方击败了蒙古人,西域群雄,所有的宗教领袖,有名望的古老家族后裔,都会揭竿而起,到那时……”
“哈哈!”赵诚有些癫狂地狂笑道,“只要我能击败蒙古人?这个前提正说明你们都是软弱之辈!你们只要能活下去,只要仍有生意可做,从来就不会在乎什么人骑在你们的头上!”
赛赤满脸羞愧之色。
“至于你。你这个畏兀儿人为何搅和进来?你们畏兀儿人不是一向唯蒙古人马首是瞻吗?”赵诚问道,“你们是蒙古人的女婿。”
“国王明鉴,只有头戴金冠的王公大臣们才跟蒙古人站在一起。我赛赤不过是一个平民。”赛赤道,“瓦希德丁长老对我有过恩惠,我不敢推辞。况且如今战乱又起,蒙古人又切断了商道,不让人进出关卡,各地的税金一月三变。我们商人的好日子到头了,权贵们趁机勒索金币钱财,贪得无厌,即使是全天下最大地财主也会心生不满。”
赛赤的话正暴露了他作为商人对时局的不满。
“这与孤无关,孤与蒙古人为敌,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孤是桃花石人。桃花石人有桃花石人的骄傲。”赵诚道。
赵诚的手指在桌面上极有规律地敲击着,赛赤心中一喜,因为他又发现了赵诚作为一个精明者的嘴脸又露出来了。他同时也知道赵诚永远不是一个做亏本生意的人,如同一个商人,做任何事情既需要付出一些本钱,目的却是要得到更多的东西。
赛赤万里跋涉而来,光凭一张嘴和所谓地“交情”是无法让赵诚满意的,天底下没有不要本钱的买卖。
“国王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招募军队,练兵、行军、打仗、赏赐,总会需要钱财,无数的钱财。撒马儿干还有不花剌城有头有脸的人物聚在清真寺里,曾面对《古兰经》许下重诺,他们愿意献出自己的财产,资助您的大业!”赛赤道,“不过。他们不愿公开自己的身份。以免给您带来不必要地麻烦。”
他这话其实是说他们不愿在结果未明难料的情况下引火上身而已,哪里是害怕给赵诚带来麻烦呢?赛赤竭力避免毫无保留地支持赵诚。他和他背后一批人无愧为商人,总是想以最小的代价达成目标。这是个交易。
赵诚敲击桌面的手指骤然停止,脸上让人如沐春风般的笑容又出现了:
“既然如此,孤也就笑纳了,不过孤眼下就缺国用帑币,不知……”
“眼下道路封锁,这很难办啊!”赛赤脸露难色。
赵诚扬着下巴,并不相信:“还有什么是你这个畏兀儿人办不到的?”
“这个嘛,小人想想办法。”赛赤眼珠飞转,嘴上虽是有些难办,其实他只是故作沉吟。
“孤再给你们几项生意。”赵诚道,“输送军粮,可准你们商人来办,孤可以付银钱。至于如何做,谁来做,你可以自己想想办法。”
赛赤心花怒放,他答应给赵诚筹款,只是替撒马儿干人答应的,与他本人并无太大关系,赵诚给自己生意做,自然好处都是自己地,这怎能不让他动心呢?
“打仗不仅需要钱粮,还需要兵器,兵器来自于铁矿。我治下也有不少矿山,恰似养在深山人未识,孤也可包给你们西域的大商人……”赛赤未等赵诚说完,连忙再一次大拜,仿佛生怕赵诚反悔:“国王英明,在下保准您的矿山得到开采,源源不断地为您的军械场提供铁器。正巧,小人在中兴府还有几个掌柜。”
“听说那里蒙古人正在整军备战,你可有什么要告诉孤的吗?”
“国主大概也知道一些,察合台大病一场后,就在那里征集了十万大军。大部分都是抓来的当地人,这些人并不愿为蒙古人拼命,更不愿与您为敌,蒙古人也不太信任他们,只是要他们运送辎重,并不为惧。”赛赤忙不迭地回答道,“他只要从那里出发,小人保证国王能及时得到从西边传来的消息。”
赵诚眉头紧锁。严肃地表情却稍纵即逝,因为他不想让赛赤看出自己认真的内心,故作无所谓地说道:“孤已经准备好二十万大军,还有无数的像帖木儿…灭里这样的英勇善战的将军为孤领兵作战,察合台老了,他怎会是孤的对手呢?”
“帖木儿…灭里将军的英名,我等也闻名已久,小人以为若是帖木儿将军在战场之上报出自己地名号,那些被征召来的突厥人不战自溃!”赛赤道。
赛赤仿佛是害怕赵诚不敢与蒙古人作战,拼命地为赵诚打气。赵诚不相信西域人会记得各自曾经地荣耀。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于接受外来地征服者,无数次!
赵诚与赛赤密谈到了深夜,才亲自将赛赤送走,他既得到了西域目前最详细的情报,也得到了赛赤等人出钱资助地许诺,虽然知道自己这次要有一系列的恶战,但信心却是更足了。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正是赵诚在西域的一番作为。让西域人对他充满着期待,双方也各得其所,尽管西域人仍然胆小怕事,不敢公开站出来,但对赵诚来说,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大量金钱,以及商人遍布西域各地的眼线。
商人们可以买下君王地项上的头颅。这话竟包含着几分真实的意思。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买的,蒙古人既为了弥补东方的损失,也为了备战,在去年秋天以来,一再地加税,且预收了三年的赋税,加上有人借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西域的商业又一次遭到了破坏。帝王在战场上收获成果,而商人们在背后用金钱去实现自己的阴谋。他们用自己地方式捍卫自己的成果。
而畏兀儿王国横亘丝绸之路的中段,出于防备和削弱东方邻居的目的,截断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也损害了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生机的陆上商道。畏兀儿人这样做,其实也损害了自身地利益,因为这是一个习惯于获取丝绸之路上商业利益的国家,即使那些王公们也私下里继续做着与东方的生意,只不过商道上比以往萧索了几分。
夜已深沉。这个初春的夜晚无比寒冷。寂静的重重宫阙似乎也在沉睡。女官柳玉儿坐在御书房一角的软榻上,靠着廊柱已经睡着了。腮边挂着浅浅的微笑,似乎在做着春梦。赵诚没有打扰她,将一件皮裘披在她的身上,转身走出了御书房。
夜空中星辰点点,在太空中发出寒冷的光辉。冷月无声,高悬夜空,月光下只有亲卫军军士手中地长枪枪尖映着寒光,赵诚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往长乐宫走去。
偌大的长乐宫中,只燃着两根蜡烛,梁诗若聚精会神地在烛光中做着针线活。她生于官宦之家,然而自幼却过着令人同情的生活,眼下还算安定的生活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没有比她更珍惜这样的日子,这远比奢华与享受更让她感到满足。
昏黄的烛光将她地身影投射到宫墙之上,拉出长长地影子,勾勒出一副动人的画面。那烛芯偶尔爆出一两次剧烈地火花来,将她的心思从手中活计上拔了出来。
梁诗若侧耳倾听着宫外,只有初春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和巡逻的亲卫军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时的动静,除此之外什么异样的声音也没有。她轻叹了一声,又低头做着手中的活计,突然从身后伸出一双温热有力的大手来,将她紧紧地拥在怀里。梁诗若被吓了一跳,只是这背后人身上的气息是她无比熟悉的:
“夫君总是这么爱捉弄人!”
“这一招对若若来说,已经不太管用了,下一次得换个法子。”赵诚轻笑道。
“该死的太监,夫君来了也不通传一声。”梁诗若埋怨道。
“这是孤的主意。夜都深了,若若怎么还不睡呢?”赵诚怜惜地拥着爱妻,“把孤的贤妻给累坏了,那岂不是太伤孤的心了?”
“夫君忙于国事,臣妾也帮不了夫君,只好守着。夫君都没有安歇,臣妾怎能只管自己呢?”梁诗若将身子埋在丈夫的臂弯中,丈夫的柔情蜜意让她融化。
“都已经二月了,再过一些日子为夫恐怕要离开中兴府了。”赵诚道。
梁诗若闻言动了动,又恢复了平静:“但愿夫君一路平安,早去早回。听说夫君令中书省修缮戒坛寺,臣妾明日便去佛前烧香许愿。”
那戒坛寺是中兴府城内最重要的一座寺庙,是河西僧人受戒之所,如今有些残破。耶律楚材的佛门老师…………禅宗高僧行秀在这里任主持,赵诚出资修缮寺庙。同时又赐高台寺、承天寺、海宝寺、周家寺及贺兰山中的慈恩寺、五台山寺等寺庙田地、金银,以弘扬佛法,多以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和密宗为主。
同时也在中兴府中修缮了一所道观,改名为“白云观”,让那被迫来中兴府的丘处机两个弟子在此栖身。这并不表明赵诚对佛道十分热忱,他只不过做了他应该做的。
赵诚听爱妻如此说,只是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言语。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三十二章 春寒㈤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苟梦玉一行人逆流而上,一路上舟车劳顿苦不堪言,使团成员也因为水土不服轮流生病,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重庆府。唯有那钱佑、李舫、陈时臣三位太学生将这次北上看作是难得的游历,每天兴致勃勃地指点如画江山。听说嘉陵江激流险滩众多,渡口又大多未来得及修葺,又无法找到纤夫,于是苟梦玉便弃舟登岸,从陆路往北进发。蜀地多高山险峰,苟梦玉等人算是领教了蜀道的艰险,不得不小心北上。
抵达了沔州(今陕西略阳)后,稍作停留,使团便过仙人关离开了大宋国的地界,如果凤州及秦州、凤翔等地不算宋国旧土的话。
仙人关外的剑拔弩张的情势已经消失不见了,蕃人大多回到自己的聚居地,秦国各地府兵也大都原路返回,并陆续解散,依旧成为牧民、猎户、农夫或者匠人,然后等待着朝廷的再一征召,因为春播的时候到了。西凉军仍然没有回到自己的驻地,而在是原地与陇右军一起迎接宋国使者的到来,像是在示威。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满头大汗的军士,在山岭间争先恐后地攀越、攻击、伏击、隐蔽,赤色战旗在丛林中漫卷如画,忽隐忽现。这两支军队都是以山地作战为主,陇右大多为山地,而西凉军应对的是河湟吐蕃地界各部落,也是多高山、深谷的地带。他们要在丛林与山地间学会辩认方向,分辨旗号消息,学习如何获取食物,也要学会制造令人防不胜防的陷阱。在这方面土生土长的蕃人是他们半个师父。
在过去的一个冬天里。赵诚和他地将军们将过去的练兵、行军、布阵与打仗经验进行细致地总结,结合古之《孙子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包括李继迁地“心知兵要”等编制成册,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六军操典》
练兵虽然辛苦,但军士的士气仍高涨,在新兴的秦国。当兵是一项很不错地职业。普通军士们根本就不会知道对于朝中君王来说,保证粮饷、战马与兵甲、刀箭地供应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
军士们生龙活虎,喊着号子从苟梦玉一行人面前高昂着头走过。那此步军则在各级指挥校尉参军的指挥下,用弩炮轰击着远方的目标,石弹撞击目标时发出一声声巨响。大地似乎都在颤抖。更多的人在春寒中,光着膀子练习武艺,这一派火热地大练兵的情景,让宋国使者苟梦玉心中不安。庞大的使团中也有一队宋国禁军军士,那领头的副都指挥使更是心惊肉跳,努力地装出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气势来。
苟梦玉并不认识卫慕,但他却认识秦九,因为秦九脸上的刀疤让他印象深刻,想忘都忘不了。
“听说苟大人亲使敝国,吾主亲命本帅率两部万五千人在此恭候多时了。”卫慕将使团引入自己的帅帐。这样的欢迎词决不讨人喜欢。
“将军言重了。”苟梦玉当然不会领这“盛情”。“在下不过是我大宋天朝一小官而已,哪里需要贵主这般劳师动众。早知如此,我朝还不如派一吏前来,以免贵国劳民伤财。”
苟梦玉借机反讽。卫慕脸色一僵。
“看什么看?”秦九突然一声暴喝。
原来是使团中的三位太学生好奇的打量着帐中地角,那里正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仙人关及蜀地山川、水流、城池、寨堡一目了然,上面插着的一个个白色的小旗上用朱笔写着诸如“仙人关”、“兴元”、“成都”、“重庆”等等兵家重镇的字样,三位太学生从来没见过这样详细又巨大的沙盘。心中骇然。以为秦军的野心昭然若揭,尤其是那地形山川皆细致用心。若没有下大功夫是无法做到的………制作得精不精确,他们也无从得知。
秦九突然地一声暴喝,将三人吓了一大跳。既然不想被别人看到,何必这样明摆着?
“这三人乃临安府太学地三位年轻俊彦,因为贵主前年亲临我临安府时,这三位太学生与贵上相见如故。我朝陛下思虑周全,故而命他们三人同赴中兴府,向贵上问安。”苟梦玉连忙道。
“既然他们是贵朝的使团中人,那就是吾主地客人。只是本帅不和大人是在此地歇息几日,还是立刻北上觐见?”卫慕轻描淡写地说道。
“本使身负皇家钦命,不敢耽搁,愿明日即北上,本使希望将军能派向导,为我等引路。”苟梦玉不敢耽搁。
“这是份内之事。此去中兴府路途仍远,沿途驿站停歇,与杂役交涉及饮食、舟车,皆需有人打理。本帅会派一营骑军持我的令牌为使者大人引路。”卫慕道。
“多谢将军。”苟梦玉拱手称谢。
苟梦玉在卫慕的营中住了一夜,第二天又踏上了北去的路。
既使是陇右,春天的气息已经是极浓,枝头吐出新绿,花蕊在渐次绽放,放眼望去是连绵的群山与森林。始皇帝时的长城遗迹仍在,夏、宋、金各自修筑的寨堡也随处可见,不过却让三位太学生有些失望。
一行人在会州渡过黄河,真正到了河西,眼前的风物为之一变。这里的春天来得要晚一些,临安此时早已经是早长莺飞的时候,这里仍残留着冬天的气息。长河已经从冰封中醒来,再一次浩浩荡荡地往东北方向迤逦而去,正是长河落日红霞满天的时候。西风正烈,夹带着北方来的黄沙,让这群远方来的行人有天涯孤旅的感觉。
苟梦玉见多识广,对塞外与江南迥异的风物并不为意。那三位大学生却大开眼界,尤其是他们在渡口边歇息时,正遇到了一群蕃人正在寻仇。那蕃人力量不足,于是就带着一帮妇人冲到仇家。将仇家地房子一把火烧掉。因蕃人认为有敌女兵不祥,在寻仇人气势汹汹地赶过来时,主人家就溜之大吉了。
主人家的屋子就在众人面前熊熊燃烧起来,这让宋国来地客人们目瞪口呆。
“蕃人就是蕃人。鄙陋粗野。不知王法。”钱佑说道,“若是如此私斗盛行,目无法纪,国何以成为国?”
他说完这话,就有些后悔。因为他发现护送使团的一营秦国骑军中,有相当数量的蕃人,正向他投来不善的眼色。钱佑咽了咽唾沫,低着头不敢再声张。这正说明秦国虽立,还需要治理才行,民间地陋俗并不能因为朝廷地严刑峻法和劝止而自动消退,蕃礼与汉礼之争也曾一度左右决定着西夏王朝的政局。
众人换上秦国驿站提供的马车顺河而下,官道修得极好,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制作精良的马车乘坐也是极舒适。这让众人大感意外。越往东去,就越见繁华与人烟,映入使团成员眼帘却是另一番情景:在官道边的田地里辛勤耕耘地农夫,草场上放物的牧民,亦有骑着骏马持刀挽弓的儿郎,还有追在使团身后嬉笑的孩童。
田间地头,常有人载歌载舞,以高唱当地的风俗为乐。河西的音律。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僖宗时曾赐给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全套鼓吹,经五代到现在。时隔数百年,其音顿挫悠扬,声色清厉,仍有唐朝遗风,而中原及江南已经不见。西风东渐,来自西域的胡商与歌姬,又带来了西方的歌舞与乐器,火不思乐器弹奏出的是活泼热烈的心情。
万里羌人尽汉歌。宋国沈括为边臣时,曾如此夸耀。因为有许多蕃人可以同时使用蕃汉两种语言,然而过了百余年,汉话才真正成为河西地主要语言。在秦国的治下,除了贺兰书院里研究夏国史的老学究们,已经无人还在使用蕃字,汉话才是官方唯一的语言,元昊时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建立在沙子之上的楼阁,经不起风云激荡哪怕是稍微的摧残,白高夏国不过灭亡才短短的数年。
宋国使者一行经过万里奔波,终于在三月地时候抵达了目地地。中兴府外,一面玄黄王旗迎风招展,秦王赵诚甚至亲自出城迎接,给足了面子,他本不应该如此自降身份。
赵诚当然不是他印象中的那个贺兰国王,他已经成为一个雄立一方地霸主,一个用兵雄奇让天下人惊叹的国王。左右英挺的军士持刀挽弓,伺立两侧,目光如炬,如虎狼之师让人不敢直视。
“昔日,孤曾有言,苟大人若是来我中兴府,孤一定尽地主之谊,今日苟大人奉贵朝陛下钦命来我中兴府,孤纵是有万千军国重事,也要倒履相迎。”赵诚道。
苟梦玉连忙行礼,受宠若惊,心中却很得意,因为受到了如此高的礼遇,即使回到临安也好向任何人交待。
“国主厚爱,外臣感激涕零,但愿贵我两朝拨云见日,世代友好。”苟梦玉躬身说道。
“是吗?”赵诚反问道,“孤以为苟大人是奉贵朝陛下前来问罪来的。”
“不敢、不敢!”苟梦玉连忙道。
“我河西有句俗语,不会拉弓就不要放箭,不会说话就不要开口。”赵诚道,“孤也送给苟大人一名话,朋友来了有美酒佳肴,若是敌人来了,只有刀箭相迎。”
“国主言重了,外臣是奉我朝陛下而来,并不是为了树敌而来,况我朝向与国主未有交集,也不曾与贵朝有过争执之处。”苟梦玉道,又觉得这话有些示弱,遂补充道,“可是贵军在关外驻扎,日夜练兵,怕是欲不利于我朝吧?难道这也是国主的迎客之道?”
“哪里、哪里!我军不过是在那里练兵而已,又不曾攻打过贵国。”赵诚将仙人关外的无数次小冲突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苟梦玉也不想将这本很融洽的气氛给搅和了,连忙将那三位太学生引到赵诚的面前。
三位太学生再一次见到赵诚,再也没有高唱“踏破贺兰山缺”时的勇气,这里不是临安府,他们是站在一个杀伐果断的王者的面前,护卫在侧的亲卫军让他们三人真正意识到自己身在“虏营”,不敢造次。
赵诚却拉着三位太学生,大谈着“友谊”,仿佛不经意间又道:“金国使者恰好也来我中兴府,苟大人不如与金使比邻而居,那馆舍刚刚翻新,够宽敞。”
苟梦玉刚放下的心,又徒然提了起来。金国使者在这个时候来中兴府,为何事而来,苟梦玉飞快地盘算着,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赵诚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金人约我军攻大宋国,孤有些犯难,金宋两国有什么解不开的难题,不如你们自己解决的好。可是金主与孤有兄弟之约,互为守望,这个真难办呐!”
金使不是别人,正是乌古孙仲端。虽然秦、金两国达成盟约,但完颜守绪还是觉得赵诚提出的条件太苛刻,尤其是那一百万两银子,对于捉襟见肘四处缺钱的金国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皇帝也缺钱。正是如此,金国旧事重提,想让宋国“归还”积年的岁币,宋国当然不愿意继续这种以往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军力上也不怕金国,尤其是还有主战派想趁机收复中原呢。所以金国就有了与秦国联手南攻的打算。
正应验了那句话,欠钱的比要钱的理直气壮。
攻打宋国是一个糟糕的主意,完颜守绪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主意的坏处,他知道自己对于秦国还是有用处的,所以他看上去想以此来拖延交付答应秦国的银钱,除非赵诚答应放弃。于是就有了乌古孙仲端的再一次出使中兴府,与秦国朝廷交涉的事情。
赵诚既想大捞一笔,壮大自己的实力,又不想让金国马上亡国,金国还有存在的必要,这正让完颜守绪有所依恃,但赵诚更不想让宋国成为自己的对手,至少眼前绝对不行。在几位正副宰相的建议下,赵诚审时度势,想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主意,就看宋国愿不愿意接受他的条件。
苟梦玉仔细计较赵诚的话,既了解到本国面临的局势,提醒自己要小心从事,又从赵诚话中听到事情还有向好的一面转变的意思。
他心中打定主意,决定走一步再看一步,心事重重地跟在赵诚王驾的后面往城内行去。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三十三章 春寒㈥
赵诚亲自迎接宋国使者是有原因的。
因为苟梦玉带来了大量的礼物,金银、布帛与茶等财物自不必说,赵诚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最高兴的是终于得到了宋国的四大奇书。
宋国的皇帝都爱读书,如果武功上没有高人一等的功绩,比不上秦皇汉武或者盛世大唐,那么就在文物典章上做出一番作为来。宋太宗、真宗朝时编了诸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与《册府元龟》这四部大书,集古之大成,前无古人。
《太平御览》一千卷,杂采经史、传记、小说,自天地事物,迄皇帝王霸,分类编次。取《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之说,分五十五部类,号称“书备天地万物之理,正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保存了宋以前大量古籍,多是近于散亡的古籍。
《太平广记》共五百卷,取野史、小说合集而成,古来轶闻琐事、僻笈遗文咸在。多谈鬼怪,而采摭繁富,名物典故错出其间,词章家司所采用,考证家亦多所取资。又唐以前书世所不传者,断简残编,尚间存其什一,尤足贵也。
《文苑英华》共一千卷,另有目录五十卷,属诗文总集。上起梁朝《文选》时,下至唐、五代,收集文家两千两百人,诗文两万余篇。赋、诗、歌行、杂文、表、檄、论、制诰、策问等三十八类。
《册府元龟》共一千卷,又有目录十卷,音义十卷,概括十七史。正如宋真宗所说:“朕编此书,盖取著历代君臣德美之事,为将来取法。”
赵诚和他的大臣们不得不佩服宋国皇帝的文治功夫。这些洋洋大观的巨著,虽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文苑英华》就遗露了许多知名诗篇,然而却是赵诚想做却无法做到的事情。这些耗资巨费地鸿篇巨著,并非只要有财力才能办到的。
历代藏书莫不过于唐开元年间,计有9万余卷,然而经过“安史之乱”、唐末五代战乱,至宋太祖掌政,朝廷三馆藏书才数柜,不过13000余卷。宋国的皇帝从太祖乾德四年(966年)至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150余年间,曾下诏和派员到地方征集图书十五六次,几乎平均每十年一次。除征集民间散失的典籍。就是自己花大力气编纂《太平御览》等巨著,这就让一些古籍不致于亡佚地危险。这也正是赵诚入主中兴府来,用心保存西夏王朝无论是皇宫还是民间的所有典籍的原因,一代王朝可能没有什么大伟业会被后人记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