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小民-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岛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道:“山木君身为宪兵队队长,调查隆平君遇难的原因,自然是很合适的。不过,若让山本君指挥作战,不知道……”
小泉抬头颇有深意地看了大岛一眼,虽然欲言又止,但其中的意思他岂能不明白。大岛是在争权,争取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是他的心腹,即便是拒绝,也要委婉一些,不能伤了大岛进取之心。
“支那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小泉淡淡一笑,说道:“大岛君,你为天皇陛下效忠之心我是明白的,但我觉得你看过山木的调查报告后再去立功,不是更妥当吗?”
大岛愣了一下,随即深深地垂下头表示恭敬和折服,“谢谢阁下的关照。卑职明白您的深意了。”
小泉拿过一个杯子,给大岛倒上了酒,语重心长地说道:“铁壁合围之后。虽然将反抗皇军的正规武装赶出了本地区,另外一些所谓的地方武装也被打得七零八落,但皇军也有了损失。控制的地区大了,也招致了守卫兵力的不足。大岛君。太平洋战场更需要兵员,在华北的皇军将会不断被抽调,这样的状况便要求我们要考虑得更深远一些。”
“现在就要抽调兵员增援太平洋战场吗?”大岛不禁皱了皱眉。担忧地说道:“时间太短了,占领地区需要消化,需要剔抉……”
由于日军惯于掩盖失败,大岛这个级别的军官对太平洋战场形势的急剧变化并不是十分了解。现在,日军已经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动权,场逐渐由攻势转为守势。所以,日军不仅不能从太平洋战场抽调兵力增援侵华日军。反而要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到太平洋战场作战。
“已经抽调关东军赶赴太平洋战场了。”小泉其实也知之不详,但他显然要比大岛知道的多很多,“华北派遣军也有抽调的兵员数量,也就是说,本地区驻守的皇军不仅得不到补充。反而会逐渐减少。”
大岛沉默了,半晌才苦笑一下,说道:“指望皇协军吗?恐怕会令人失望吧?”
小泉垂下眼睑,他不能说泄气的话,虽然大岛说得有道理,“皇协军作为守备力量还是可行的,与皇军混编,也能够在进攻作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皇协军易于补充,取之不竭。”
大岛心中不以为然,但也不再发牢骚,因为于事无补,且会让小泉产生不好的感觉。
“大岛君,你去做好准备,可能很快便会率军去作战了。”小泉也不想就这个问题继续讨论下去,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大岛可以下去了。
“哈依!”大岛起身立正敬礼,走出了房间。
屋子里安静下来,小泉却全无睡意,他慢慢喝着酒,注视着地图,陷入了长长的思考之中。
……
月色灰蒙,照在雪地上,,一百多人的部队拉成了一条长线,在山林间前行。道路蜿蜒曲折,有时还要走过陡坡峭壁,狭窄的地方只能缓慢小心地通过。但现在已经基本脱离了危险,路难走一些也算不了什么。
天蒙蒙亮的时候,队伍来到了一块小小的谷地,由于隐蔽背风,所以作为一个途中的休息点。人们停下了疲惫的脚步,几个干部指挥着放出了哨兵,点着了篝火,烧着热水取着暖,部队终于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时间。
敌人在山里的封锁已经全部解除了?还是只在部分地区放弃了封锁?只经历了入山前的一次小战斗,之后便出乎意料的顺利,这让孟有田犯着嘀咕。不管怎么样,他们这支队伍的行动似乎达到了目的,诱使敌人撤出山去,使得活动空间大为增加。
活动空间大了,攻击的范围也就广了,从土门村到良岗庄这一漫长的防线将使敌人费力劳神。当然,这是需要不断的行动,不断的流血,不断的牺牲,才能够达到的效果。
“有田哥。”小全安排好警戒和哨兵,走回到孟有田身旁,坐在火堆旁暖着手脚,“在山里稍事休整之后,我准备率队深入敌占区,嗯,就是以前活动过的地方。”
这是一个好战略,既是恢复开辟,也是牵制骚扰。恢复开辟新的游击区,使敌人的守卫力量难以削弱,同时也就牵制了本区敌人投入的兵力,有利于本区的收复。
这也是危险的,比以前更危险,大扫荡后的形势是严峻的,民心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一定要让小全明白并重视,尽管他的敌后斗争经验很丰富,但现在那里的情况发生了如何的变化,是否还有可靠群众提供住的地方,是否还有群众甘愿为他们保守秘密,注意保护他们的安全,自觉自愿地承担风险和牺牲,这些都是未知数。
“我知道现在情况不同以往,风险会很大。”小全见孟有田皱眉不语,便继续说道:“但若是任由敌人巩固了占领区,他们就能抽调足够的兵力留在这里进攻咱们,并且逐渐坐稳屁股。你说是不是呢?”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无题
篝火在跳动闪烁,映得孟有田的脸忽明忽暗,他的思绪也在延伸,在扩展。小全说得不无道理,但时机或许不对,有些操之过急。
再等一等,时间不用太长,再有几个月,猖狂的敌人便会露出颓势。中国战场上的大批日军将被调到太平洋领教美国人的飞机、军舰、大炮,中国战场,特别是敌后战场将呈现出新的局面。
按照历史上的做法,日军抽调兵力有两种方式:一是成建制的部队被调走;二是原建制未变,但有经验的老兵被抽走,缺额由新兵补充。所谓的新兵将是些原来不符合征兵条件的人,也没有什么战争经验。所以,在中国的日本兵的气势、体格、战斗经验都急剧下滑,比起抗战初、中期,差了一大截。
这还只是外部原因。领教了日军残酷大扫荡的根据地政府,将实施“精兵简政、统一领导”。原先到游击区开展工作,党委派宣传队、行署派工作队、军区派手枪队、区里有游击队,都是各干各的,力量分散。如果统一组成武工队,效率将大为提高;原先和鬼子打游击,民兵听行署的、部队听军区的、情报站听党委的,等到都统一协调起来了,力量则将更加强大。
“以前你们是在游击区活动,现在咱们这里已经成了游击区,我看不必舍近求远,不如先与敌人在这附近周旋,再派人去敌占区侦察情况,然后再决定行动的方式和时机。”孟有田思虑已毕,方才开口说道:“老皇历看不得,以前敌人没有实行‘三光’政策,现在敌人以烧杀手段实行‘民匪分离’,民心将会如何?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实际困难。”
小全等人想得很简单,他他认为回到以前战斗的地方。一定会遇到群众百姓热烈的欢迎和支持,根本没想到会碰上冷遇和疏离,甚至连房子也住不上的境遇。没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在敌占区活动就如同在黑暗中乱撞,打吧,不行;不打吧,也不行。
“民心?”小全并不明白孟有田的意思。反倒觉得他有些多虑了,有些低估群众对敌人的仇恨之心,他怎么也不愿相信。群众的心会不向着他们,会不希望把日本鬼子打跑。
“抗战还要打多久?”孟有田突然问起了一个令小全瞠目结舌的问题。
小全眨着眼睛想了一会儿,咧了咧嘴,说道:“我说不上来,但咱们早晚能打败鬼子,没这个信心也就不扛枪拼命了。”
“连你都不知道要打多久,老百姓们会怎么想?”孟有田苦笑着说道:“如果你认为思想工作会比敌人的残酷烧杀更有效。那你可就太幼稚了。抗战,抗战,抗了五六年,倒把鬼子抗到炕头上来了,群众心里没底。不悲观失望才怪。”
“可,那不打鬼子,鬼子也不能自己走?”小全皱起了眉头,说道:“鬼子杀了那么多人,这口气谁也忍不了。”
“打是肯定的,但你准备怎么打?”孟有田语重心长地说道:“去群众基础不大好的地方打?老百姓会埋怨你们惹麻烦,把鬼子招来就跑。担惊害怕的群众会跑到敌人统治严密的地区去,仗打多了会导致人口大量流失;在群众基础好的地方打,老百姓会支持,可打完以后你们要转移吧,鬼子就会回来残酷地进行报复,烧光杀光抢光,把群众祸害得很惨。”
小全沉默了下去,停顿半晌才沉声说道:“那怎么办?打不行,不打更不行,真是让人头痛。”
“先在这附近与敌人战斗,等青纱帐起来,形势就会有很大的改观。人心呢,会象你说的那样,群众怎么会不希望把鬼子打跑呢?”孟有田不能够把话说得太透,什么太平洋战场,什么斯大林格勒转折点,他说出这些会把别人吓到的,但他希望小全能够听进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1943年啊,形势大改观,白洋淀的炮楼就端了多半边,呼咳呀……”这首歌谣孟有田只记得这么几句,但茫茫长夜已露出了黎明的曙光,百姓们苦难深重的家也象国家一样,会显露出否极泰来的迹象。
小全似乎是听过去了,但并没有立即表态,毕竟这样的行动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现在庙小菩萨多,区长、县长、县委、行署的干部不少,谁知道会定出个什么计划。
“有田哥,你可能不知道,咱们的土地雷让敌人很害怕,比兵工厂弄回来的还要管用呢!”小全岔开了话题,笑着说道:“放冲的臭雷倒更让敌人传得神乎其神,你说怪不怪?”
孟有田当然知道土地雷由于是作坊式手工制造,质量不高,“放冲”总是时不时地出现,但臭雷更让敌人害怕,这倒是他所不知道的。
所谓“放冲”的地雷,就是由于火药所用木炭质量不好或配比不恰当,未能把雷壳炸开。炸药点燃之后,从地雷装药口喷出几公尺、十几公尺的火焰、浓烟,颇象个大花炮。
踩上这种地雷的敌人会处在火焰的包围中,全身被烟熏的漆黑,身体会被烧伤,特别是下体被烧伤后,因为剧烈疼痛而发出凄厉惨叫,给周围敌人的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比制式地雷要大得多。若是这种地雷被敌人的军马踏上,军马被烧伤后乱蹦乱跳,把敌人的行军纵队搅得乱七八糟,并踏伤许多士兵。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种雷壳拣回来装上药,还能使用。游击队反而误以为臭雷威力特别大,鬼子和汉奸也传得神乎其神。
孟有田更不知道,不光是臭雷令敌人害怕,就是用瓦罐、陶瓷罐做的爆炸力更差的地雷,也令敌人胆战心惊。为了加强杀伤力,游击队会在土造的罐子雷里放一些废铁片、钉子、碎石等,既不规范又没个大小。这些废铁片、钉子被炸药抛起来,发出吱吱的怪声,从敌人的头顶上飞过,吓得鬼子和汉奸半天缓不过劲来。其实它的威力、杀伤力和根本看不清的高速飞行的制式雷弹片根本无法相比。但它崩飞的弹片就是让鬼子和汉奸看见了,而且是在他们头顶上飞过去的。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对敌策略
错进错出,意外的事情招致意外的结果,土造地雷竟然对敌人的心理压力比制式地雷大,这是孟有田未曾料到的。
土造地雷一般个子较大,声音又响,加上爆炸时冒出巨大的黑烟团,确实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地雷威力很大。另外,因为土地雷爆炸不均匀,每片弹片比制式雷大的多,不象制式雷弹片小而均匀。所以,土地雷虽然杀伤力有限,但一旦击中人体,造成的伤口却特别大。同时,由于弹片速度慢,所以很难造成贯穿伤,也就会给皮肤、肌肉、骨胳造成很大损伤,伤者非常痛苦。
听小全讲述完毕,孟有田不禁有些好笑。说起土地雷的质量,他一直很不满意,有些土地雷的杀伤力只有一比一,也就是一颗地雷炸死炸伤一个敌人,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效果。当然,这也令他很欣慰,敌人越害怕地雷,推广地雷战的意义便更重要,杀伤力不够就不够吧,反正可以用数量取胜。
“虽然现在敌占区的情况咱们并不是很了解,但也不见得就非常恶劣,很多村子的地道都已经小有规模,这本身就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小全的心思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又强调起地道这个有利因素。
孟有田淡淡一笑,不在这个问题上与他纠缠,谁对谁错,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游击队挺进敌后,也未必不能站稳脚跟。相应的战略战术,之前游击队便掌握得很好,与武工队相比,只是差了个名称,差了些宣传工作而已。
其实,孟有强调等待,也有一部分担心小全等人安全的原因。越等形势越有利,安全性越高,这是可以预见到的。
岗村宁次在华北各地区发动大扫荡。受到打击的可不只是八路军,太岳、冀中、冀南、鲁西、豫东、豫北的抗日军队都损失惨重。比如在冀南的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也被打散,高树勋司令长官带着新八军和六十九军残部逃过黄河、跑到后方去躲了起来。
相对而言,逃跑的高树勋还算是好的。更多的国民党军队在岗村宁次的面前选择了投降,华北的孙良诚、吴化文、庞炳勋、赵云祥、孙玉田、荣子恒、孙殿英、杜淑等等,一大堆上将中将少将都当了汉奸。从这以后。河北敌后战场上就基本上见不到正规建制的国军部队了。而伪军部队则一下子膨胀起来,成为日军抽调兵力增援南洋之后作战的主要力量。
打伪军总要比打鬼子容易,打鬼子新兵总要比打老鬼子简单,这就是等待的好处。但这个好处却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一旦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事情,孟有田必然会有所保留,害怕别人因此而怀疑自己。
“鬼子在土门村使用毒气弹。这是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孟有田岔开了话题,提醒着小全,“要把这个事情反映给上级,再传达给其他作战部队,要特别提高警惕。”
“确实要提高警惕。这是鬼子在本地区第一次使用毒气弹进行攻击,便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小全皱起了眉头,担忧地说道:“其他村的地道在防毒这方面做得显然不够,如果把地道作为群众大规模避难的场所,没准会出大问题。”
北瞳惨案——孟有田的脑海里一下子蹦出了这四个字。虽然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警惕性不高,以为地道有了规模便行了,防毒措施不到位。这里面基层干部应负重要责任,未能积极地督促群众改造地道。特别是当地道改造和农忙争劳力、争时间时,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仍未能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仍存在侥幸心理。
“土门村、十里村和良岗庄的地道还是不错的,我亲眼看过,其他村子就不是很了解了。”孟有田说道:“恐怕你也不知道更详细的情况,只有各个村的干部才最心中有数。”
“这倒是,我见过的到底是个别村子,但已经足以使人警惕。”小全点了点头,说道:“其实不光是地道,在野外作战时,也要加以密切注意和防范了。”
“所以要在基础好的村子与敌人周旋。”孟有田很巧妙地继续坚持着自己的判断,“依靠十里村和土门村的地道设施,这几次作战我们占了多大的便宜?要是换个地方,可就不能如此容易了。”
小全抬头看了孟有田一眼,笑道:“现在还有良岗庄没有利用,你是不是在打这个主意?”
“差不多。”孟有田点了点头,说道:“从地形地势,以及所处的位置来看,良岗庄比土门村还要优越,也是最有希望被光复,并最有可能被咱们长期占据的地方。它与土门村可以形成战斗的两极,使敌人顾此失彼,被来回调动。”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确实如此。”小全赞同道:“只是咱们的作战人员不足,恐怕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作战人员不足只是表面现象,而且,这是可以解决的。”孟有田扳着手指头分析道:“敌人在山里的封锁松动了,或者说大部分解除了,短时间内也没有力量再在山里展开军事行动,担任警戒和保护干部群众的武装人员便能解放出来一大部分。其他村子,比如说康家寨、小娄庄等地方,民兵和群众也都进山躲避了吧,如果能找到他们,并与之会合,最少又能增加百八十人的队伍吧?”
“人员能够补充,但作战能力却很难一下子提高。要是李铁、小赵他们那些战斗骨干能够伤愈归队的话,倒是有很大的助力。”小全对此并不乐观,他若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另一处火堆旁的人员,那里大部分都是新加入的民伕,他们的战斗力实在不让人放心。
“敌人可不知道这一点。”孟有田微笑着说道:“扛枪的人多了总归是好事,可以虚张声势,可以分队袭扰,让敌人摸不清头脑。”
……
第二百一十三章 脱险会合
太阳升了起来,因为有雾气的关系,显得不同寻常,好象一个人,有五官,有感觉。但鬼子宪兵队长山木却没有这样的闲情来欣赏,他站在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举着望远镜在四下瞭望,心里却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应该说,山木的思路是敏锐的,他一赶到土门村外,便通过营地里被杀死的留守伪军,以及地上残留的痕迹判断敌人已经跳出了包围圈。而那些又炸又挖,面对着小坟地里几个黑乎乎的洞口发狠的日伪军,则被山木骂得狗血淋头,整队开始追赶。
突围的队伍夜过冰河时,山木率领的追击队伍已经距离不远,但山里突然的枪炮声却使山木产生了错误判断,他认为突围的对手钻进了山里,正与堵截的部队进行战斗,想要夺路而逃。
错误的判断产生了行动方向的偏差,山木的追击功亏一篑,对孟有田等人构不成威胁。等到山木带着前后夹击的美梦,率队与堵截部队会合后,才觉察到这个严重的失误,可也失去了追击消灭对手的机会。
对眼前这股骚扰袭击,使他产生误判的敌人,山木恨得直咬牙,发狠地猛打猛追,想挽回些面子。直到天亮,山木方才停下了脚步,脑子开始清醒起来。
敌人离得不远,在望远镜中甚至能看到他们逃窜的身影,但继续追击却已不可能。从土门村出发追赶时,为了行动快捷,山木命令士兵轻装,现在终于显出了后劲不足。没有干粮,没有被褥,深入冰天雪地的山林,山木的脑袋还没彻底傻掉。
“阁下。敌人损失惨重,狼狈逃窜,差不多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山木的助手藤泽很适时地上前说道:“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要继续深入山林,物资装备都要进行补充。”
山木知道自己的助手在夸大战果,给自己找个收兵的理由,事实如此。他也无可奈何。而且,他这一路上的观察,已经发现了很多弊病。难怪在土门村能为敌所乘。该是回去向小泉司令官报告了,弊病不除,以后还会付出血的代价。
“藤泽,你率一部分队伍去土门村,争取摸清这个地道的秘密。”山木暗叹了口气,走下大石头,缓缓说道:“我带队驻扎十里村。随时接应土门村和良岗庄,敌人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良岗庄。”
“阁下的判断很准确,良岗庄从地形、位置上来看,确实会吸引敌人的目光。”藤泽半是恭维半是建议地说道:“这片地区一直是匪寇占据的核心地带,我们虽然占领了。但一些设施并不完备。比如”
“道路和通讯。”山木赞赏地看了藤泽一眼,说道:“天寒地冻,施工不易,但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发挥交通和联络的优势,把这片地区的村庄连接起来。另外,据点的修建也不能再拖延了,本地区的支那人苦力不够,就从别的地方征集。”
“阁下的判断精僻透彻,敌人正是利用我们地方初定,尚有漏洞和弊端没有弥补,才能屡次偷袭成功的。”藤泽钦佩地低下了头,说道:“而且,敌人的正规部队似乎已经从外线返回,我们以后要多加小心。”
山木沉吟了一下,把目光投向远处的山林,幽幽地说道:“看来,从外线返回的敌人与躲藏在山里的敌人已经会合了。我们分兵守卫各个村庄,是不是容易为敌人所乘?”
“在道路未修复使用之前,确实有这样的担心。”藤泽赞同地点了点头,“这三个村子距离很远,相互支援起来有些困难。”
“让我再好好考虑考虑,作战策略要有所改变啊!”山木皱起了眉头,有些苦恼地摆了摆手。
……
孟有田等人当然不知道山木已经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把他们当成了从外线返回的八路军部队,但脱险过的轻松,以及会合后的喜悦此时正占据着他们的心。
“听着土门村方向又是枪,又是炮,打了多半天,估计就是你们让敌人缠上了。”张队长嘴上说得热情,眼睛却不时瞟着队伍里的装备,特别是多出来的歪把子机关枪,“紧赶慢赶想去支援你们,前面又有敌人挡着。秦同志和我都急得不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一下子再说,也不知道帮没帮上忙。”
“肯定帮上了,要不我们撤得不会这么顺利。”小全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这顺水人情还是会还的,“敌人在山里的封锁好象撤了啊,是全部,还是就这面空虚?”
“不是全部,敌人不可能让咱们轻松地打出山去。”秦怜芳笑着说道:“不过啊,或许是因为你们闹腾得太凶,敌人抽调兵力去合围你们了,很多地方便显得空虚了。”
“咋还或许呢?”郭龙海开玩笑地说道:“看看俺们这队伍,再看看这装备,闹腾得不凶,鬼子能把这好武器白送俺们哪?”
秦怜芳微笑不语,猫眼四下瞅着,只在会合时见了孟有田一面,此时不知道他躲在了哪里。
“行动还要继续,不能让敌人消停下来,安心的修路设点。”小全郑重地说道:“只是以后怕是不会那么容易了,敌人应该会警觉起来,并且采取相应的策略。我想尽快召开会议好好商量研究一番,把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和方式定下来。”
“孟大哥怎么说?”秦怜芳很自然地询问,这似乎成了她的习惯,“外面的情况你们最了解,应该由你们先提出行动方案,大家再商议决定。”
小全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说道:“有田哥主张先在这一带活动,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深入敌占区活动,牵制敌人在这一地区的兵力和行动。”
秦怜芳目光闪烁,并没有轻易表态,虽然都有道理,但她在心里还是比较信服孟有田。
“先在这一带活动也是可以的。”张队长沉吟了一下,表示了态度,“大扫荡时,主力部队为了保存实力而跳至外线,现在敌人的主力撤了,主力部队很可能会重新返回,争取恢复原来的根据地……”
……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能等待的理由
岗村宁次策划指挥在华北各地的大扫荡是非常残酷的,但大扫荡之后的残酷却更厉害,青纱帐撂倒、寒风吹刮的冬季,让人感到彻骨的冷意。
外线部队重新返回,恢复原来的根据地,这是可以肯定的事实,但在时间上却不会那么快。孟有田判断着至少要一两个月之后,主力部队才会分批返回,以什么挺进支队、武装工作队的名义,多则一个营,少则一个连,不会有太大的规模。
等待是被动的,困难只能越来越大,特别是土门村、十里村、良岗庄这三个村子,敌人的设施还不完备,就更要积极行动,使敌人坐不稳屁股。能光复一到两个村子自然好,即便光复不了,等正规军从外线回来,再恢复起来也会容易许多。
出门登公路,抬头见炮楼。如果等下去,就会是这样的结果,再收复回来,要多流很多的血,牺牲很多人的生命。孟有田非要带着人冒险出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先打出个样子来,振奋下士气。大扫荡的残酷肯定会让很多人的心理发生变化,不打破这样的障碍,不树立起应有的信心,就不会有更积极的行动。
别的沦陷区姑且不论,首要的是这三个村子。不赶跑敌人,怎么耕种?没有耕种,就没有收获,怎么供养这躲在山林里的群众?而且这老天已经让孟有田感到了压力,冬天只下了这么一点雪,春天再少雨的话,干旱就会象预料中那样接踵而至。
天灾**啊,在这抗战最艰苦,最残酷的年月,不但要与敌人战斗,还要与天斗,与地斗。肚子都吃不饱,又怎么有力气扛枪打仗。饥荒,孟有田是知道那个滋味的。
就是不说饥荒年月,在粮食稍微欠产的年景,山里也普遍闹春荒,家家没有隔宿米,户户没有当天粮;麦苗、麸子搅苦里,这是上好的饭;榆钱、谷糠熬野菜粥,这是可口的美食。
不论多么硬的汉子,五天不吃饭,就得饿眍瞜眼,见块糠饼子也馋得流口水,拿起来吃得比蜜甜。只要一天有两餐,环境再残酷,也能坚持下去,打出个局面来。
孟有田想得深远,却没有全部告诉别人。毕竟那还是预测,在没有成为事实前,他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神棍,他只能用实际行动来改变人们的想法,带动人们的行动。
只是,孟有田现在只能躺在草堆里,不光腿疼得难以行走,脑袋也昏昏沉沉的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夜过冰河不是闹着玩儿的,寒气入骨,再加上奔波转移的疲劳,他得病了。
“还烧吗?”昏沉中一个关切的声音响了起来,孟有田迷迷糊糊的只觉得熟悉,脑袋里却乱糟糟一团,根本想不起来是谁。
小勺子贴近了孟有田干裂的嘴唇,他本能地张开嘴,温热的水喂进了嘴里,一勺一勺,让干渴的喉咙得到了滋润,虽然味道很苦,他却没有再挑剔的能力。
“送到山里去吧,那里安全,条件又好,还有孙大夫……”轻声的却有些焦虑担心的女声又响了起来。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形势下的新战略
岗村宁次上任之后,借助于短期内的兵力富裕,在华北“扫荡”、“清乡”、“蚕食”与“治安强化运动”短时间内反复、交替的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多位一体的“总体战”也全面铺开。
勿庸讳言,这一时期以来对华北抗日武装的打击是沉重的,大片抗日根据地沦陷,华北三百九十八个县,已有三百七十六个县建立了日军的傀儡政权。但深究一步,这一成绩又含有相当大的水份,县城沦陷并不意味着日军能够切实控制整个的地区。
以冀中为例,由于敌强我弱,八路军主力跳至外线,在表面上是全部丧失了根据地。但为了坚持当地斗争,鼓舞军心士气,有三个团奉命留在了当地,继续与日军在平原地区作战。而这三个团真的就在冀中坚持了下来,日军屡次试图捕捉并加以消灭,却因为无法掌握其行踪而失败。但刚一松懈,某个防范不周的汽车队,又会被打个人仰马翻。在日军眼里,行迹飘忽的敌人成了冀中平原上的“幽灵部队”。
按照日军想法,一个团,总要有个团部,有各个部门、直属队、勤务兵、参谋、电台、辎重……带着这种框框去找,那永远也找不到这样的团的。因为一两千人的整个团,都以连排,甚至以班为单位分散在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各村地道中,只在有战斗任务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