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世恭没有作声回答。吴世恭知道:乱民的大营就在去归德府城的必经之路上,根本就没有可能绕过乱民的大营。

这时候在他的心中,仿佛有一个个电影画面呈现在他眼前。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的相貌;李自成进入京城以后烧杀强掠,清兵入关以后的大屠杀;还有孩子……

“大不了就是死了吧。”吴世恭光棍脾气上来了。

吴世恭回身对所有的护卫说道:“准备一下,然后马上冲锋。就用三角阵形,我来做那个角尖。”

听了吴世恭的话,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书墨甚至都感到自己的脚发软,差一点就坐在了地上。

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面对敌人的步兵阵形,还是面对敌人的骑兵阵形,骑兵的冲锋都是要排列成阵形的。

而在骑兵冲锋阵形中,最常用的,也几乎是所有骑兵可能在一辈子采用的,只有一种阵形。

这种阵形,就是骑兵排列成几排,分隔一段距离,依次冲锋。当第一排骑兵没有冲开敌人的阵形时,第二排骑兵接着冲,接着第三,第四排……

这种阵形很象一层层的海浪拍打着海岸,所以,就有一种别名叫“浪击”。

为了加深印象,给朋友们介绍一部比较有名的电视剧——《亮剑》。在这部电视剧中,骑兵连长面对日本鬼子一个骑兵联队(也就是一个团),他就把自己一个连的骑兵,排列成这种阵形冲锋的。

直到最后,整个骑兵连,只剩下了被砍断一只手的骑兵连长,他都要一个人排好阵形冲锋。这也体现出这位骑兵连长十分优秀的骑兵素质。因此,这个电视剧的导演也一定是懂骑兵战术的。

而在骑兵学习阵形的时候,他们还会学习第二种阵形。不过,基本上没有什么骑兵会用到,也没有什么骑兵想用到这种阵形。这就是吴世恭刚才所讲的——三角阵形。

三角阵形,顾名思义就是骑兵组成一个三角形的队形,向敌人冲锋。在另外的一部影片——《指环王》第二集,《王者归来》中,骑兵就是采用的是这种阵形。

可是,三角阵形还有一种别称,叫做“永别了”。这个别称的意思是什么呢?

当骑兵采取三角阵形开始发动冲锋的时候,整个骑兵队列将不能够停止。如果前面的骑兵一停止的话,后面的骑兵就会撞到前面骑兵的马上。

所以,只要一有阻碍,整个三角阵形中的骑兵,将会前赴后继地堆在一起,全军覆没。

不过,由于三角阵形的骑兵密度很大,对于敌人阵形的冲击力也是巨大的。只要三角阵形冲开敌人阵形的一个缺口,将会沿着这个缺口,迅速的把敌人整个阵形撕开,给敌人造成重大的伤亡。

因此,“永别了”的意思就是,当组成三角阵形的骑兵发动冲锋以后,将会一锤定音。也就是说:敌我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但是,三角阵形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在组成三角阵形的骑兵发动冲锋以后,在这些骑兵冲锋的道路上,不能够有任何阻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组成三角阵形的骑兵冲锋时,在他们的前面拉上几道绊马索,或者挖上几个陷马坑的场景。

所以在战斗中,只有当己方的部队快要失败的时候,才会让自己的骑兵发起这样的冲锋。也就是说:是在绝望的时候发起的死亡冲锋。

当然,吴世恭也是看到圣灵会大营四周并没有栅栏,大营里面也没有几顶帐篷,对于骑兵冲锋并没有什么阻碍。所以才会采用三角阵形的。

看着身边的护卫那难看的脸色,吴世恭平静地说道:“永利叔,各位兄弟。都是一家人,兄弟我就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薛家现在是什么个情况,各位兄弟也都清楚。冲过去了,薛家也就保住了。如果我们不冲,薛家倒了,那薛家里的妇孺怎么办?我们这些大男人就算是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沉默了一会儿,薛永利开口说道:“姑爷说的是个理。也没啥说的,各位兄弟就冲吧。不过,姑爷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你在,薛家就不会倒。那个角尖还是我来当吧。”

“那可不行。”吴世恭连忙拒绝道。

可没等吴世恭再说什么话,一旁的薛强说道:“你们俩都别争了。薛家少了姑爷和利爷都不行。那个角尖还是我来当吧。反正我爹生了六个儿子,我还有五个兄弟呢。”

薛强并不好笑的话,却让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气氛也一下子轻松了起来。薛永利拿下了套在自己脖子上的哨子,扔给了薛强。

所有的人立即散开,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们都拿出黄豆喂给自己的马匹,让马再进一次食,积蓄一下马力。

吴世恭他们几个就开始穿上了棉甲,接着在身边护卫的帮助下再穿上环臂铁甲。为什么这么穿呢?除了可以多增加一道防御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铁甲都是这么穿的。

铁甲当然是铁做的。铁的传热比较快。如果夏天穿铁甲的话,人在里面可能会被烫伤;如果冬天穿铁甲的话,人在里面可能会被冻伤。所以,要在铁甲里面穿衣服。就是穿一层棉布衣也是好的。人毕竟不是午餐肉。

可是,当吴世恭他们快要穿好环臂铁甲的时候,前面突然传来一声尖叫声。接着,几名护卫连拉带拽地拖过来一个小姑娘。

这小姑娘不知怎么搞得,跑上了这个小山坡,发现了吴世恭他们。而小山坡下的大营中,因为听到了尖叫声,已经有人向着小山坡上张望了。有几个人甚至已经走上了小山坡。

吴世恭看着那个小姑娘,那小姑娘张着惊恐的大眼睛,也看着吴世恭。吴世恭突然抽出腰间的武士刀,一下子捅了过去。在一声惨叫声中,小姑娘倒在了血泊中。

吴世恭摇了摇头,对身边的护卫解释道:“他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只能够选择一个。”接着吴世恭把武士刀在一旁的小树上,擦了擦血迹,再把武士刀放回了刀鞘中。

吴世恭走到自己的马匹前翻身上马,所有的护卫也开始上马。骑到马背上以后,吴世恭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小姑娘。只见那小姑娘失神的大眼睛望着天空。吴世恭自言自语道:“这年头不好啊!”

现在已经没有隐蔽的需要了。薛强吹出一阵短促的哨声,接着,所有的人,以薛强为角尖,排好了三角阵形。开始向前驱马前行。

这时候的马,走的很慢,仿佛象是郊游散步一般。这主要就是为了排列好阵形,调节好马匹的步伐。

吴世恭刚走了没几步,惊讶地听到一旁有人在吹口哨。那口哨如果好好吹也就罢了,可是那口哨声显得十分地渗人。让吴世恭都感觉到下体有些发沉。

吴世恭转头一看,原来是书墨在一旁吹着口哨给自己壮胆呢。吴世恭抬手就在书墨后脑勺来了一下,书墨那恐怖的口哨声也终于停止了。

乱民大营中的人也发现了吴世恭他们,乱民们都发出惊恐地叫声,乱民大营这边就开始乱了起来。

这时候,吴世恭他们已经走到了半山腰,薛强发出了一声长哨。所有的马匹开始提速,都快步走了起来。马队中所有的人也都抓起了骑矛。

没有多大功夫,马匹就快步走到了小山坡下,前面就是一块平地,离那乱民大营也只有一百五十步左右了。

薛强又发出了一声长哨,所有的马匹再次提速,所有的人也举起了手中的骑矛,开始冲刺了起来。

马蹄声有节奏的在地面上敲击着,所有的人都有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吴世恭的脑中是一片空白,浑身上下是感到热血沸腾。

整个马队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向前冲锋着。他们发起了永别了冲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第108章 踏过去了那就是路

骑兵的速度很快,大营边上的乱民有的刚刚发出警报,有的还是听到了警报以后四处张望着呢,吴世恭这些骑兵已经冲锋到了大营边上。

大营边上的那些乱民,根本就来不及躲避,更不要说拿起兵器了。他们有的被马蹄给一下子踢飞了,有的直接被马蹄踩成了泥。

大营稍稍靠里的那些乱民,见到这种情况,就迅速让开一条道,没有任何乱民敢挡在吴世恭他们冲锋的线路上。所以,吴世恭他们跑了一段距离以后,马匹的速度也没有降下来。

这时候,薛强已经在大营中发现了一个目标,他调整了一下马匹的方向,向着这个目标冲了过去。后面的护卫,也跟着薛强的马,依然排列成为三角阵形冲锋了过去。

那牟大法师听到大营中有动乱声,就推开了昨天晚上被他折腾了一晚上的,大户人家的女儿,钻出了帐篷,跳到一辆大车上,向动乱声发出的方向眺望了过去。

不要说,那牟大法师还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的,也是职业着装很规范的。就是他钻出帐篷,跳上大车这么短短的时间里,他已经披好了身上的袈裟,带上了那顶唐僧的帽子。

吴世恭冲锋的方向是由西向东的,而现在正是在清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那初升的阳光虽然让吴世恭他们有些晃眼。可是,那阳光也照射在牟大法师身上。无论是牟大法师黄色的袈裟,还是他头上唐僧的帽子,都在阳光下显得耀眼夺目。

这样明晃晃的一个目标,那薛强不去找他,还去找谁呢?

其实,那牟大法师刚刚跳上大车的时候,吴世恭他们这些骑兵离他还有一段距离。可是,当牟大法师凝神看到了吴世恭他们这些骑兵,并且看到了吴世恭他们这些骑兵向着自己冲过来的时候,吴世恭他们这些骑兵离牟大法师的大车,已经很接近了。

惊恐之下,牟大法师连忙跳下大车,想要逃跑,立刻被骑兵洪流踩成了肉泥。

牟大法师那光辉的形象,不仅是被薛强看到了,而且也被附近的圣灵会乱民看到了。这些乱民看到牟大法师被踩成了肉泥,都惊慌地大声地叫道:“大法师给官军杀死啦!”

这些叫声让整个圣灵会乱民的大营,是彻底乱了起来。所有的乱民就象无头苍蝇一般,四散逃跑。

这时候,吴世恭他们的三角阵形,其实也有些散乱了。牟大法师所处的位置,是乱民大营中,帐篷和大车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圣灵会的头目居住的地方。而且为了保护牟大法师,圣灵会的护教队大师兄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个地方。

吴世恭他们这些骑兵冲过去了以后,虽然也把圣灵会的头目和护教队的那些大师兄杀死了大半,但是,由于帐篷和大车的阻碍,还因为杀那些头目和大师兄,所以,吴世恭这些骑兵的速度也降了下来。

看到了四周的乱民虽然在乱窜,但是没有一个乱民敢靠近吴世恭这些骑兵。薛永利索性从薛强那里接回了指挥权,让骑兵们停下马,再次整理好队形。这次排列的队形就是骑兵常规的“浪击”队形了。

吴世恭他们也就二百多人马,当然不可能中心开花,四散开去向着逃跑的乱民追杀过去。他们就排列成了三排,向着一个方向的乱民冲了过去。

第一排的骑兵,首先驱马高速冲入逃跑的乱民人群中,手中的骑矛甚至可以一下子捅穿三、四个乱民。接着,他们扔下骑矛,抽出马刀,对着身边的乱民乱砍乱劈。

等到马的速度降下来了以后,第一排的骑兵就向两侧散开,回到骑兵阵形的最后面排好。

而这时候,第二排骑兵也驱马高速冲入了乱民人群。接着是第三排……

吴世恭也抡着武士刀乱砍乱劈,感到有种虎入羊群的感觉。而这些乱民只知道逃跑,就没有一个有勇气拿起兵器,来抵抗那么一下。

而这些乱民逃跑的路线前面,正好横着一条河流。会游泳的乱民当然跳下河流,游到对岸去。可是,不会游泳的人,都挤在河岸边。但是,他们身后的乱民又被吴世恭他们追杀了过来。后面的推前面的,前面的不断掉入河中。没有多大功夫,河流上密密麻麻地漂满了尸体。

聚集在河岸边的乱民越来越密集,惨叫声和哭喊声是响彻云霄。也不知道乱民中的谁,首先喊出了:“官军爷爷啊!饶命啊!”

随着他的求饶声,一声,两声……渐渐地,吴世恭他们面前是一片求饶声。薛永利看了看吴世恭,吴世恭就对薛永利点了点头。薛永利就和骑兵们一同高声喊道:“跪地投降不杀!”

没有多大功夫,吴世恭他们面前跪满了密密麻麻的乱民。

所有的骑兵都兴奋不已。他们高声叫着,呼喊着:“我们活过来啦!”,“我们都活着啊!”

在这次战斗中,除了几名骑兵在砍杀乱民的过程中,用力过猛而造成扭伤以外,没有其它的任何伤亡。

吴世恭也很兴奋,连他身下的战马也很兴奋。那战马突然一声长嘶,前蹄离地,直立了起来。还好,吴世恭也经受了这么长时间的骑术训练了,他勒紧马缰,配合着这匹爱现的战马,来了个很酷的造型。

等到战马四脚落地,吴世恭跳下了战马。而那匹战马还是兴奋地绕着吴世恭撒着欢。吴世恭拍拍自己战马的脖子,笑道:“看你这么疯,以后就叫你人来疯吧。”

这时候的吴世恭,浑身上下都湿透了。那些乱民的鲜血透过了吴世恭身上环臂铁甲的缝隙,把里面的棉甲都浸透了。吴世恭感到身上粘乎乎的,十分地难受。

吴世恭看到旁边有一间茶棚,就在几位也跳下马的护卫陪同下,向茶棚走了过去。当碰到了跪在地上,有些挡路的乱民时,吴世恭挥起手中的武士刀,接连砍了几个。其他的那些乱民连忙向两旁爬开,给吴世恭他们让出一条道来。

吴世恭这时候听到在跪着的乱民中,有小孩的啼哭声,就向着那个方向看了过去。一看到吴世恭的眼神看了过来,那小孩的母亲连忙惊恐地用手,捂住自己小孩的嘴巴。

吴世恭看了看,也没有理睬他们,他走到了茶棚里,找了块干净的步,又脱去了上身的环臂铁甲和棉甲,光着膀子擦起上身的鲜血来。

一边擦着鲜血,吴世恭一边高声叫道:“这世上本没有路,踏着人头过去了,那就是路。”

就在吴世恭进入茶棚的时候,齐县令又把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召集起来一起商议。他们商量的议题肯定是:吴世恭走了以后,县城的防御该怎么办的问题。

齐县令他们一致认为:吴世恭这次去救援归德府城,肯定是凶多吉少的。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吴世恭只有二百来个骑兵,要面对圣灵会乱民几万人。吴世恭率领的又不是天兵天将。

齐县令他们判断:吴世恭最好的结局也就是,看到圣灵会的乱民势大,萎缩不前,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但是也就没有完成救援归德府城的任务。

现在,齐县令他们反而不怎么担心县城的防御问题了。因为,现在县城的第二道围墙已经建造好了,第三道围墙也开始进行了建造。

另外,县城里的青壮,也开始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补充到守县城的兵丁和壮丁中去了。齐县令他们心中已经有了底。就凭圣灵会乱民的那种攻城能力,肯定是攻不下县城来。

商议着商议着,商议的议题就跑了题。他们就商议到:关于这次参加圣灵会乱民的本县乱民的土地没收问题上。

虽然这些乱民的土地,肯定是会被官府没收的。但是,官府没收土地以后,也肯定会向民间发卖。当然也就是向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发卖了。而且,只要孝敬到位,这土地发卖的价格绝对不会高。

这时候就有士绅提出了:是不是给吴世恭的公田少一些。那样的话,他们这些士绅所得的发卖土地也就可以多一些。

但是也有士绅提出了反对意见:吴世恭毕竟在这次县城的防御作战中出过力,而且,吴世恭也已经很士绅们达成了协议。这推翻协议的做法,是不是有些不讲信誉?

齐县令这时就毅然地做出了决定:只要这次吴世恭是灰头土脸地回来,那吴世恭最多也就是功过相抵。吴世恭也就不敢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了。而且,既然要做,就做个彻底。索性一亩地也不给吴世恭了。所有没收的土地都发卖给这些士绅。

那发卖土地,齐县令肯定是可以大捞一票。他也准备着在临走时发一笔横财呢。齐县令在心里冷笑着。他鄙视着吴世恭的天真。齐县令的心中想道:“就没看到过官府和什么人讲信誉的。”

如果吴世恭知道现在的齐县令的想法和他在京城做兵马司指挥的时候,对董允所说的话是一模一样的话,不知道他会不会气得吐血。

不过,齐县令这些人就根本没有想到,吴世恭不光获得大胜,把这次圣灵会乱民的造反给平息了。而且,吴世恭带去的这二百多名骑兵,也几乎是零损伤。

第109章 环顾九州

在这里,也不提吴世恭在茶棚内,光着膀子擦着身上的鲜血,很黄很暴力了。也不提齐县令和姚员外他们在吴世恭背后搞小动作,嘲笑吴世恭很傻很天真了。

我们先把吴世恭这里的镜头停一下,来看看当时整个大明朝的情况。

吴世恭这次遭遇的圣灵会乱民造反,虽然有圣灵会煽动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就是:崇祯元年的这次旱灾。

而这次旱灾,不仅仅只限于河南一地,而是席卷明朝整个北方地区的大旱灾。这次旱灾,是影响及其深远的。而在这次旱灾以后,一个个影响明朝灭亡的人物都开始行动了起来。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对准陕西:

先让我们看看这时候的高迎祥吧。就在崇祯元年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光吴世恭这里发生了圣灵会乱民的造反,高迎祥也在陕北安寨举起了反旗。而在这个时候,整个陕北的造反也是此起彼伏。高迎祥也是最早举起造反旗帜的首领之一。

高迎祥是马贩子出身,善于骑射,膂力过人。他后来被造反的三十六营共同推举为闯王,成为明末农民造反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也就是李自成这个闯王的前身。由此看来,高迎祥无论在军事才能上,还是为人处世和做人上,都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还是高迎祥刚刚点起星星之火的阶段。

再让我们看看这时候的李自成吧。这个时候,李自成做驿卒的驿站已经被裁减,李自成已经失业了好几个月了。而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李自成无奈向本县的举人艾诏借了印子钱。

而利滚利的印子钱,李自成到了年底肯定还不出来。所以,在这年年底,李自成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当然是帮艾举人的,就把李自成带栅游街示众,要置李自成于死地。幸好,李自成的亲属出钱把李自成给营救了出来。

被营救出来以后,李自成又知道了自己老婆和他人通奸的消息(李自成的男人魅力可能有所欠缺,他的前后两个老婆好象都和别人通奸)。一不做,二不休,李自成索性把艾举人和自己的老婆都杀了。

在崇祯二年,两件命案在身的李自成,带着侄子李过只能够投军,并且由于李自成个人的武勇,很快被提拔为把总(明朝低级武官,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带领一百多名兵丁)。

但是没过多久,又因为欠饷问题,李自成发动兵变,把他军中的上司和当地的县令都给杀死了。就这样,李自成举起了造反的旗帜。并且投入到高迎祥造反的队伍中去。

李自成作为第二任闯王,成为明末农民造反后期的主要领导人,并且他率领的造反大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掘墓人。那他的军事才能,还是为人处世和做人上,肯定也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从李自成造反的原因和他采取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来,李自成是个恩怨极其分明的人,他报复的手段也是十分残暴的。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造反领导人中,唯一没有接受明朝官府招安的领导人。他对明朝的仇恨是刻骨铭心的,完全是不共戴天。当然,李自成也是完全被明朝官府给逼上梁山造反的。

而且,聚集在李自成身边的主要将领和以后他得到的一些文人幕僚,他们对明朝官府的仇恨也是刻骨铭心的。因此,他们制定出来的政策,是和整个士绅阶层是绝对对立的。这也是李自成打下了江山,但坐不了江山的主要原因。

接着我们来看看张献忠。这时候的张献忠已经从延安府捕快岗位上,因事被革职。他这时候也投了军。

后来,他在军中犯法当斩,可是他的上司看到张献忠状貌奇异,只是在重打一百军棍后,把张献忠除名了事。张献忠也从此便流落乡间。由此看来,长的比较怪的人也是有前途的。

也是生活所迫,张献忠在崇祯三年拉起队伍造反了。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很快便成为了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

从张献忠两次被老板炒了鱿鱼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张献忠是个漠视法规,胆大妄为的人。

张献忠在农民造反首领之中,并不是以军事才能闻名的,而是以多谋善断闻名的。张献忠也是这些首领中,最狡猾,最残暴和最凉薄的一个。

最后我们来看看罗汝才。这时候的罗汝才的情况不详。但是因为他也马上要造反了,所以,他的生活过得肯定也不怎么样。

罗汝才在明末的农民造反首领之中,是特点最鲜明的人。他是军事才能最杰出的;也是对造反事业最摇摆不定的;还是流寇气息最为浓厚的。

不过,罗汝才这个人,性格豪爽,江湖义气很浓厚,一副演义中英雄豪杰的模样。可是,他这种性格,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在明末时,那疯狂的年代中,就注定是个悲剧性人物。这也证明了现在的一句流行话——性格决定了命运。

接下来把我们的目光对准关外。

皇太极即位已经两年了。在他高超的政治手腕的使用下,以及皇太极的几位兄弟,尤其是二贝勒代善的配合支持下,皇太极已经坐稳了汗位。可是,皇太极还是面临着内忧外患。

女真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满族,并不是一个游牧民族。女真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而当时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后,建立的后金政权,就是以熟女真为主的。

那生女真还保留着渔猎的传统。可熟女真却是以耕田种粮为主的。因此,这一次席卷整个北方地区的大旱灾,对皇太极管辖的后金地区的损害也是极其巨大的。基本上造成了整个地区,粮食几乎绝收。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面临着三面环敌的窘迫状态。在南面的大明朝军队就不用说了。在皇太极的东面,有明朝的铁杆藩国——朝鲜。

虽然在皇太极一即位以后,后金就向朝鲜发动了第一次的征伐,但是,朝鲜虽然和后金签订了条约,却还是明里暗里和明朝暗送秋波。并且向驻扎在东江的毛文龙军队运送了大量的物资。

尤其是在东江的毛文龙,只要后金军队一不注意,就趁机对后金进行骚扰性地进攻,牵制了后金大量的兵力。可是,因为毛文龙驻扎在皮岛上,没有水师的后金军队对毛文龙的军队也无可奈何。只有派遣两个旗,也就是后金军队四分之一的兵力(后金军队是有八个旗的兵力)牢牢地看住毛文龙的军队。

而在皇太极的西面,有着具有成为另一个成吉思汗美梦的林丹汗。

虽然在努尔哈赤的时期,后金军队就不断地打击和拉拢蒙古部落。但是,作为整个蒙古部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林丹汗的影响力也是极其巨大的。

一山容不下二虎,一个草原也是如此。林丹汗和他的察哈尔部落屡次三番地和后金发生了战斗。虽然后金军队屡屡获胜,但是也被林丹汗的蒙古军队搞得不厌其烦。

就在崇祯元年的二月,皇太极派出了后金军队向支持林丹汗的蒙古部落发动了猛烈地进攻。虽然获得大胜,但是,林丹汗的元气并没有得到很大的伤害。因此,皇太极就准备在秋季,向林丹汗再一次发动进攻。

因此,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在左右两侧都有敌军的情况下,现在的后金军队根本就没有能力,也不敢向明朝内地发动进攻。

从上面所说的,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在崇祯刚即位的时候,明朝的局势根本就没有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应该说,明朝整个朝廷,手中还握有着满把好牌。只要明朝的朝廷按部就班地把问题一个个解决掉,其实明朝的局势还是很稳定的。

所以,在这里也要纠正一个错误的看法:崇祯皇帝是接下了前面几位皇帝留下的烂摊子,虽然他十分勤政,但是最后还是无奈地亡了国。

当然,明朝的亡国也不能够怪到崇祯皇帝一个人身上。但是,作为当时的明朝皇帝,他是肯定要负最主要的责任的。

因此在最后,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京城。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了一位众望所归的大臣。

在之后没几个月,崇祯皇帝就和这位大臣进行了一番交谈。而就是这次普普通通的交谈,却对明朝以后的局势,尤其是辽东关外的局势,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这次交谈就是崇祯皇帝和袁崇焕进行的——平台召见。

第110章 平台召见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即位半年多了。他已经过了刚即位时的兴奋期。又因为崇祯皇帝秋风扫落叶般的清除了魏忠贤一党,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是完全掌管了朝政。他也是信心百倍地想干一番大事,成为尧舜之君。

崇祯皇帝对传位给他的哥哥——天启皇帝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和天启皇帝之间的兄弟感情相当的好。要不然,天启皇帝也不会在当时的信王成年以后,不把他赶到地方上去就藩,而把他留在京城。也不会后来很爽快地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崇祯皇帝。

不过很奇怪的是,明朝所有的皇帝,对自己家人的感情都十分得深厚,一点儿也没有体现出——“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的含义。甚至有的皇帝还是“气管炎”。更夸张的是,有些皇帝还把服侍自己的太监,当成了亲人来看待。这也是造成明朝宦官横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崇祯皇帝又从心底里,对天启皇帝的所作所为是深恶痛绝。所以,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他就要杀掉魏忠贤;天启皇帝做木匠,不理朝政,崇祯皇帝就要勤理朝政;天启皇帝派出太监去征收商税和矿税,崇祯皇帝就要召回这些太监,取消商税和矿税。

可是崇祯皇帝不知道,他所作的这些事,都是他从小从教他读书的那些文官嘴里听来的。

这些文官教得对不对呢?从道理上来讲,都对。而且他们教授崇祯皇帝的大部分做法,也绝对是正确的行为。

但是,这些文官教授给崇祯皇帝的内容中,是夹带着自己的一部分私货的。因为这些文官的背后,都是有自己的利益集团的。这些利益集团当然要通过这些文官来反映出自己政治上的诉求。而国家制定的某些政策,可能是有利于这些利益集团,而不利于整个国家的。比如说是商税和矿税的征收。

没有政治经验的崇祯皇帝并不知道,有些事虽然要在天下万民面前大义凛然地说,但完全可以说一套,做一套的。

而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平静了下来。他发现前面的几任皇帝确实遗留下来很多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