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在扎住阵脚以后,还可以逐节抵抗撤回京城,再集合京城宋献策率领的十多万大军和牛金星收拢的京城附近的大顺军。不敢说一定会扭转战局、保住京城,起码也能安然后撤,到西北几省再去经营一方天地。

而李自成又是怎么做的呢?从极端自信到极端悲观,只用了清军一个冲锋的时候。他立刻自暴自弃了,只想着逃跑,丧失了争夺天下的信心,立刻恢复了自己流寇的本色。

八月初五日,大顺军的玉门战役中惨败,李自成带着残军于八月初七日逃回京城。一回到京城,李自成就下令火速拆除关厢民房和羊马墙,这说明当时的他,曾一度考虑过固守北京,但只过了两天,李自成却毅然决定在北京举行即位典礼后立即向西撤退。

而这个决策是痛苦的、无奈的,但也是正确的。当时大顺军在距北京不远的地方虽然有不少驻军,但不可能组织起一支足以挡住清军(包括已经投降清方的吴三桂部)的武装。而京城外城内还有杨如松的汝宁军。李自成根本不可能在京城内外城的内斗之时,再守住千辛万苦夺来的北京城。

八月初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由牛金星代行郊天礼,六政府各颁赦书一道。典礼草草结束后,即吩咐全城百姓都出城避难,同时放火焚毁了明代宫殿和各门城楼,开始撤离北京。并且还通知南路田见秀的大顺军尽快北上,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主力汇合。

在决定撤出京城的同时,大顺军终于撕下了虚伪的面具,在京城内大肆抢掠,开始了一场末世般的狂欢。接着大顺军就屠杀遗留在外城的一批保持中立的官绅,并裹挟投降大顺朝的官绅和城中百姓西逃。

可是当李自成出城百里之后,大顺军就像是雪崩一般崩溃了,各营人马纷纷溃逃,当李自成等人逃至山西境内以后,他身边的遗留的兵马已经不到一万人。顺便说个小花絮:一些如白广恩这样的大顺军溃兵也逃入到了通州城中,使得通州城的兵力一下子膨胀到了六万多人。

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李自成的大顺军就像是流星般在明末璀璨了一下,最终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在玉田战役获胜当晚,皇太极承制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正式把关宁铁骑纳入到清军的序列之中。并且清军还在玉田整军三日,把大批投降的大顺军士兵剃发,补充到了关宁铁骑、汉军旗和三顺王部队中,清军的实力也一下子膨胀了起来。

在洪承畴、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之下,清军就以吴三桂为先锋,以“奉太子即位”的口号开往京城。八月十日晚,清军进抵蓟县,得到了大顺军已撤离北京的消息,于是皇太极即命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人统率精锐急速追击,自己则带领一部分军队赶往北京。

而身处外城,并不十分了解玉田战役实际情况的,太子朱慈烺等人和城中的原明朝官员和勋贵,还有以汝宁军为首的守城部队,顿时发生了一片混乱。

第886章 最后的挣扎

田见秀骑马站在坡顶上,看着三面的敌军大营都是层层叠叠。一群飞鸟从远处的树丛中惊起,燥热的空气呛得人口鼻发疼,可田见秀仿佛是浑然未觉,眺望着远处的大地,眺望着远处的天空,仿佛是怎么也看不够。

现在的田见秀可以称得上是弹尽粮绝了。二十三万大军,现在留在身边的还不到六万人。可田见秀却依稀感到有些骄傲,他已经在这里拖了吴屠夫的部队十三天了。

这是怎么样的十三天啊!田见秀简直是不堪回首。现在的他才知道吴屠夫有多么的兵强马壮,他的部队有多么的战技娴熟。要不是田见秀竭尽全力,要不是将士们齐心,都听从了闯王大哥的话顶在这里,说不定早就被吴屠夫突破了防线。

田见秀忍不住苦笑了一声。一直以为自己的大顺军是天下无敌,可当吴屠夫的部队尽情展示的时候,才发觉自己有多么的坐井观天。

不过现在的田见秀已经是问心无愧了。能在这样的强军面前挡住了十三天,那也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最多到时候自己就倒在这里,对得起闯王大哥,对得起顺军的兄弟就行了。

田见秀回顾了一下前几天的战事,发觉自己的指挥并没有什么大错。大顺军的二十三万兵马,对吴屠夫不到二十万人,自己还摆出了一副守势,应该说是相当谨慎了。而吴屠夫的获胜,无非是仗着他火器犀利,一步步推了上来。

只是没想到吴屠夫的火器威力是如此巨大,能击溃自己如此多的部队;更没想到有这么多投诚的原明军再次反水,造成了现在自己这种被动局面。想到这里,田见秀就忍不住在心中咒骂道:“这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唯一庆幸的是,还有这五万多弟兄愿意跟随自己,而且其中还有一万老营的边军。有着他们在,怎么样也要想办法再拖上吴屠夫几天。

不过放弃了获胜的幻想以后,田见秀也感到浑身轻松下来。他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了微笑:“无非一死,老子也活够本了。就是可惜了这些生死与共的兄弟了。”

“田大哥!官狗出营了。咱们也要做好准备。”一旁的一位顺军将领说道。

“把咱们的部队也都带出营吧。别留守营的人了。今天熬得过去就熬,熬不过去就向这个方向的官军突围。都要听我的号令,咱们一起突,到时候能跑掉一个是一个。”田见秀指了指余子琏的黑云军方向说道。

到了最后,田见秀还是不愿意让遗留下来的顺军弟兄都葬送在这里,所以还是寻找了一个战斗力较弱的方向突围。不过田见秀也并没想着向北往京城方向逃。到了这时候,他还是想要打乱汝宁军的部署。如果能让吴屠夫他们混乱一些时间,拖延一下他的脚步。这也是田见秀为自己的闯王大哥所做的最后贡献了。

……

“记住!都别急!不差这一两天。欲速而不达,稳着点打!”吴世恭对出营指挥的军官们反复叮嘱道,可他的心中已经是心急火燎了。

此次北上京城,说实在话汝宁军上下都有些轻敌。毕竟北上的兵马是兵强马壮,而且总兵力超过了十七万,可谓是汝宁军首次集结了如此庞大的兵力。就是面对了二十几万大顺军依然如此。

本以为能轻松拿下田见秀部,没曾想到他相当顽强。所以在一开始的战斗中,汝宁军就打得有些急躁,着实遭受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再加上刚投诚汝宁军的一些部队也急于建功,这仗也就打得更乱了。要不是战斗力和装备相差得确实悬殊,说不定现在的汝宁军就会陷入到僵局之中。

还好,吴世恭、薛永利等人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向部队做出了要求,就是要他们——慢!

而这一慢下来,反而让汝宁军连连得手,因为步步为营的汝宁军就露不出什么破绽了,这让田见秀根本难以应对。等到余子琏的黑云军又赶到,双方的实力差距也就更大。到了最后,许多大顺军的部队终于坚持不住了。

有的部队就发生了大溃逃,而更多的部队则投降了汝宁军和黑云军。到现在为止,汝宁军的总兵力不降反升,已经是超过了二十五万。连余子琏的黑云军都有近七万了。

可让吴世恭他们惊讶的是,田见秀率领着这不到六万的残军依然在坚持,他们即不逃,也不投降,就是要拖住汝宁军和黑云军的脚步。这也让吴世恭的心中忍不住在冒火。

而且现在的汝宁军也不可以不顾这支残军,绕过他们,直奔京城。因为这也是军事上的一个最低级的错误,绝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扔下一支在野战中对峙的敌军。

因为三十几万大军对六万大军,和三十几个人对六个人是两个概念。六万军队可做的事简直太多了,汝宁军绝不会在后路上留下这么大的一个隐患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前在河间的时候,汝宁军和清军一发现对方,就要靠近作战。而在徐州时,清军为什么一定要消灭野战的书墨部,才肯全军进入归德。

如果还不明白,那就再举个例: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五万对袁绍的二十万。为什么袁绍不留下十万大军与曹操对峙,其他十万兵马绕过去直击曹操的老巢——许昌呢?

这兵无常势,真的这么打倒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可是这样一分兵,更大的可能会被曹操给各个击破,平添诸多变数,导致获胜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所以袁绍绝对不敢去这么做的。

敢这样出险招的,除非是疯子,要不然就是艺高人胆大的绝世名将了。很明显,吴世恭既不是疯子,也不是名将,所以他绝对不敢冒这个险的。

不过这里还要注意一点:这是针对敌军敢于野战的时候说的。如果敌军只敢龟缩在城池中,他就是有百万大军那也无所谓,照样可以任意行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清军的每次入关,都是那么的横行无忌,因为清军早已看穿明军是不敢出城野战的。

而吴世恭又不敢派小股部队去北上增援杨如松部。现在的京城附近,有着大顺军和清军这两支强军,汝宁军派的人太少,很可能被他们一口吃掉。派的多了,又害怕以上的事情发生。所以这让吴世恭是两头为难。因此,现在的汝宁军也只能等完全消灭了田见秀的大顺军以后,再北上京城了。

如今的汝宁军和黑云军已经是三面包围住了田见秀。其实战局在这时候已经到了尾声,无非是看田见秀还能坚持多长时间罢了。

不过出乎吴世恭他们意料的是,今天的大顺军不再是据营死守,而是出营列阵,这让吴世恭他们都是松了一口气。吴世恭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对薛永利说道:“陕贼困兽犹斗了。”

薛永利也笑着点了点头,接着他就大叫道:“都提起精神!准备今天结束战斗!在这里拖的时间也太长了。”

汝宁军依然很谨慎地不让炮兵突前集中射击,防止大顺军骑兵对炮兵的反冲锋。他们维持着紧密的步骑炮阵形,一步一步地向着大顺军压去。

田见秀望着压过来的十几个方阵,苦笑了一声,说道:“吴屠夫还真的看得起我,把他的家底全拿出来了。”

接着田见秀就拔出了马刀,他一指黑云军的方向,大声地下令道:“都向这个方向冲!”

今天的大顺军已经不讲究什么阵形了,一听田见秀的命令,他们都是嗷嗷叫地向着黑云军就冲。

黑云军的方阵可就不如汝宁军许多了,排的很不整齐,所以走上几步就要停止排队。可这么一来,他们前进的速度就比较慢,反而给了他们较为充裕的准备时间。

于是一见大顺军的冲锋,黑云军后面的士兵立刻把大车推到了阵前,排成一排大车阵,接着所有的弓箭手和火铳手也都跑了上来。

“呯呯呯——!”

“嗖嗖嗖——!”

枪声不绝,箭如雨下。一片片大顺军士兵先后倒下,可是他们依然在亡命地冲锋。冲不出去就没有活路,所以所有的大顺军士兵都是在拼命向前。

终于有人冲到大车边了,他们开始搬开大车,想要冲入黑云军的阵中。这使得许多黑云军士兵一下子慌乱了起来。许多弓箭手和火铳手就停止了射击,向着后面跑,想要让开之后白刃战的空间。可他们这一跑,却误导了有些黑云军的士兵,让他们跟着往后跑,这让黑云军的阵势顿时混乱了起来。

今天大顺军的亡命,根本出乎了黑云军的意料,所以也让他们有些进退失据。于是在后方督战的黑云军亲兵,他们立刻上前砍杀了几名不听号令的士兵,要让他们转身投入到战斗中去。

第887章 都一样

但是这群红了眼的大顺军将士确实是势不可挡,他们不断地冲入大车阵的缺口,打得黑云军是节节后退。很快,黑云军最前方的几个方阵就要挡不住大顺军的攻势了。

看着前面的战局不利,余子琏无奈地摇了摇头。接着他低声向身边的亲兵队长吩咐了一句。黑云军中军处立刻摇起了旗号,而全部由老兵组成的黑云军威武营开始上前,开始投入战斗。于是激战顿时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了。

由三千老兵组成的黑云军威武营是余子琏手中的王牌部队。而这些老兵其实并不是原明军中的老兵,他们都是较早加入到黑云军,是能切实体现出黑云军的“作战风格”的一群士兵。

而黑云军的“作战风格”是与汝州军一脉相承的,其中最主要的风格,也同样是——亡命。

所以当威武营与大顺军相碰在了一起时,两军是亡命对亡命,斗了个旗鼓相当。而被激起勇气的其他黑云军部队也都是寸步不让,战局也就一下子僵持了起来。

可是黑云军僵持得起,大顺军可僵持不起。汝宁军的方阵已经逐渐地压上,已经快要对大顺军形成合围之势了。

而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刻,田见秀也顾不得保存实力了。他对率领老营的将官下令道:“你带人上去吧!想办法开个道,让弟兄们能多冲出去一些!”

于是大顺军一万老营兵卒就跃出阵中,开始投入到前方的激战中。而这支经验丰富的部队一加入战团,立刻让黑云军变得是岌岌可危了起来。他们不仅亡命,而且善于相互配合,所以在战技和小组配合上,黑云军都是远远不如这些老营的士卒。

“再加把力,把这些官狗打垮!”田见秀身边的将领们都是兴奋地大叫,也不管这叫声能不能传到前线。而田见秀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微笑。

“轰轰轰——!”

突然传来的这一阵炮声,完全打破了田见秀他们的美梦。汝宁军的步骑炮阵形终于进入到了火炮的射程里来了。

随着纷纷点点的炮弹落下,大顺军士兵也纷纷溃逃了起来。而抵御着大顺军老营的黑云军士兵也是士气大振,在一阵呐喊冲杀以后,他们甚至把老营士兵都打退了好几步。

田见秀看到远处有一队吴屠夫的骑兵截住了自己北去的归路,又看了看前方混乱不堪的部队。他苦笑了一声,对四周惶恐不安的将领们说道:“晚了一步,咱们被包围了。真可惜!如果一开始就用上老营的弟兄,可能咱们还来得及吧!”

“田大哥!咱们又不是没有流年不利过。带着咱们冲出去吧!多少带出去一些弟兄,咱们还能回闯王那里东山再起。”一名将领劝道。

“哈哈!那好!集合所有人马,排好锥形阵,咱们就向着这里冲!”田见秀突然乐了几声,接着他拔出了马刀,指向了吴世恭帅旗所在的方向。

今天的田见秀已经对突围不抱有任何希望了,所以他就想碰一碰汝宁军最强的部队。而死在这样的敌人手中,也不会辱没自己的一世英名吧!

“好!早就想杀杀吴屠夫的威风了。一起冲!一起冲!”

“最好能砍了那狗娘养的。”

“让他也看看天下豪杰。”

“老子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

众人一听要进行这自杀性的冲锋,顿时都兴奋了起来。残留的大顺军骑兵也立刻排好了锥形阵,在田见秀的号令之下,开始提速向着汝宁军冲锋而来。而在他们的身后,更是紧随着一群癫狂的大顺军步卒。

“火炮!射击!”

“四排轮射!准备!射击!”

“霰弹!一窝蜂!准备!射击!”

“列枪阵!稳住!稳住!”

……

硝烟终于散尽,而在汝宁军方阵最前方的枪花阵上,只挂上了十几具大顺军骑兵的尸体,其余的人马都被汝宁军强大的火力击倒在了阵前。由于锥形阵前面的战马被汝宁军火器大批打倒,使得后面大量的大顺军骑兵也被绊倒。许多人都被摔死、踩死,只有几位幸运儿在堆成一堆的肉山中嚎哭惨叫……

随着这样一支自杀性部队的全军覆没,在战场上遗留下的大顺军士兵,也就失去了战斗下去的勇气,除了少部分部队发起了自杀性冲锋以外,余下的人终于都投降了。

崇祯十六年七月初,北渡黄河的汝宁军遭遇了南路田见秀的大军,在一番试探之后,两军与七月十三日都展开了部队,紧接着双方就发生了激战。

七月十七日,黑云军也开到战场,加入到了对大顺军的战斗之中。双方激战十三天,一直激战到七月二十六日,田见秀部二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而田见秀本人也在最后向汝宁军的自杀性冲锋时阵亡。

而这次的全军覆没,使得李自成的大顺军再次丧失了一支主力,而汝宁军在北上的道路上也就没有任何阻碍了。

一群汝宁军的军官簇拥在吴世恭的身边,他们都饶有兴致地看着地上田见秀的尸体。

“这民匪中还是有勇猛之人啊!”一旁的魏锋感叹道。年纪较轻的他还是有些英雄情结的。而他的话引得众人都微笑了起来。

“那该怎么处理田贼的尸体?”薛志农问吴世恭道。

“都埋了吧!辛苦一下,把那些陕贼的尸体都埋了。他们在这些天确实打得不错。”吴世恭回答道。

“那要不要找副棺木给田贼?”薛志农又问道。

吴世恭沉吟了一会儿,摇摇头道:“一视同仁吧!就把他单独埋了,做好标记。哎——!其实都一样!都一样!”

出于尊重,吴世恭就要求,不能让这些大顺军的尸体遗尸荒野。但是他也不会对田见秀采取什么特殊对待。毕竟田见秀的阻截让吴世恭浪费了不少时间,而这时候的吴世恭,对于自己在京城家人的安危,就更为担心了。

第888章 解决黑云军

田见秀部的全歼,让汝宁军重新恢复了“视野”,因为再也没有大顺军阻挡,让汝宁军的侦骑可以向北探察情况。

可是现在的北直隶还是散步着大量“打野食”的大顺军部队,所以汝宁军的侦骑就不能靠近京城,于是打探情报的唯一方式就是捕俘和审俘,只有从俘虏口中得知京城的情况。

一开始,吴世恭他们就得知了京城已被李自成攻破。不过让人惊喜的是,杨如松的部队已经占据了京城外城,而吴世恭的家人也在外城内安然无恙。

可是当北上的大军来到石门时,却意外地得知了山海关的关宁铁骑已经发出了檄书,而李自成也将要率领大顺军主力离京,去平定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而一得知这一消息,吴世恭前世的记忆立刻捡了起来。他知道此次李自成的出征平叛是凶多吉少,清军将会与关宁铁骑一起歼灭大顺军的主力。

此外,京城也将很快地落到清军的手中,汝宁军将要面临的大敌,就立刻变成了清军和关宁铁骑这两支强军。

可这么一来,汝宁军就将要面临一个选择。因为无论未来的情况将会如何发展,明朝的覆灭已经变成了事实。这时候的吴世恭可以去改朝换代,也可以立一个藩王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无论做了一个什么样的选择,身边的友军——余子琏的黑云军,就立即变成了一个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万一赶到京城以后,余子琏抢到了太子朱慈烺呢?万一汝宁军立了一个藩王,而余子琏却立了另一个藩王呢?万一吴世恭改朝换代,余子琏却来个反戈一击呢?吴世恭不敢去冒险,所以他决定首先要解决身边的黑云军。

七月三十日晚,吴世恭派使者相邀余子琏过来商议“军情”,可有着防备的余子琏不肯随意进入到汝宁军的大营。在使者来回交涉几次以后,俩人同意在第二日上午,在两营中间搭建一个帐篷,并携带幕僚和少量护卫在帐篷内会面。

八月初一日,石门,汝宁军和黑云军大营中间的帐篷内。

“余督师!你是否得知京城已被陕贼攻破,而皇上和皇后都已丧生陕贼之手?”一见面,吴世恭就开门见山地问道。

很明显,余子琏也从自己的探子口中得知了此消息,他皱着眉说道:“不管怎么样,咱们还是要去京城。万一几位皇子有幸,那大明朝还是能延续下去。”

“难道现在的你,还认为大明朝的国运会长久吗?”吴世恭不屑一顾地说道。

“吴将军!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余子琏身后的左吟立刻插话道。一听吴世恭这样大逆不道之言,余子琏他们浑身也都紧张了起来。

吴世恭没回答左吟的话,他开始自顾自地说了起来:“我说丰谷!咱俩也相识了有十六、七年了吧!当年都是年少气盛,有些事也说不上谁对谁错。但后来我还是对你的一个优点比较欣赏。是什么呢?就是你心怀天下、心怀百姓。我还记得你在运河旁对我的冷嘲热讽,我身为薛侯家的人,当然也不会对你客气。但我也知道魏公公不是个好人,有些话你说的也没错。说实话,如果你没这点优点,现在也开创不了如此大的局面。”

“而丰谷你也在宁陵县做了这么多年的县太爷,也肯定知道这大明朝廷是个什么叼样,把一个好好的江山弄得千疮百孔,百姓都被祸害得活不下去了。既然朱家的人当不好皇帝,那就该换个人来。反正现在京城已破,皇上已驾崩,有句话说的好,就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嘛!今天我跟你说这些,就是要听你一句爽快话。要么就跟着我干,要么就不跟,别婆婆妈妈的浪费时间,现在京城那里还有陕贼和鞑子呢。”

“跟你怎么说?不跟你又是怎么说?”余子琏板着脸,神色严肃,不过他也没反驳吴世恭的话,想要先听听条件再说。

“不跟我,也没什么。我也不想坏了咱俩的交情。你带着你的兵立刻回返到黄河以南。你留在河南府也好,去江南、西北也好,都随你的意。不过这次别过,也算是断了咱们的香火情,下次见面,可就要兵戎相交了,得罪之处,你也别在意。”吴世恭明明白白地说道。

看到了余子琏他们一脸思索的表情,似乎还在消化着吴世恭的话,吴世恭就停顿了一下,让他们思考一下。

余子琏想了一会儿,没有做任何回答,只是向吴世恭点点头,道:“你接着说!”

“跟我!那你现在就要放弃你的黑云军,把黑云军交由我来指挥。你的部队要打散,我将会派一些军官到你军中去指挥,你们留在我的大营中,作为幕僚,共同去往京城。”吴世恭说道。

可听到如此过分的条件,左吟立刻是跳了起来:“吴将军,这你就欺人太甚了吧!让我们手无寸兵,再留在你的营中?你说谁会这么大胆,敢做如此蠢事呢?”

“哼!”吴世恭做了一个不屑的表情,接着说道:“我说过不会要你们性命,就不会来取你们的性命;我说过让你们来去自由,你们就能来去自由;我说过让你们有个好前程,就会给你们好前程。我说的话就是一字千金,有谁能质疑吗?”

一旁的杨廷麟立刻打圆场道:“吴将军!莫动气!确实,我们黑云军不如贵军甚多,可也不是没有一搏之力。而吴将军所言也有些太过,似乎根本不让我们与您能商讨,就让我们全军归顺。说句逆耳的话,左兄也只是担心,将军会食言而肥啊!”

“我的言行公诸天下十几年,会否食言,根本毋须他人相信!”面对着杨廷麟软中带硬的话,吴世恭的回答是十分狂妄,“其实现在就是你们自己在选择:一条就是带着你们的黑云军离开,去做那一方军阀;一条就是放弃军权,与我们汝宁军一起携手,共治这泱泱中央帝国。何去何从,其实都在你们手中。”

第889章 京城中的杂音

见到了气势上已经占到了上风,吴世恭立刻放缓了语气,苦口婆心地规劝道:“余督师!杨先生!左先生!三位都是饱学之士,本应该在朝廷上指点江山,没曾想在今日操起了兵戈。而在这饿殍遍野的乱世中,三位能心系百姓,操持起如此局面,像什么人品高洁、卓拔超群等恭维话,我也不多说了。可三位真的想把一身所学浪费在同胞相残之中吗?”

“难道你们不想海晏河清?难道你们不想普济万民?难道你们不想开疆拓土?难道你们不想名垂青史?只要我们携手,文治你们来,武功我来做。还一个清平世界,还一个强汉盛唐。”

“莫说我要夺你们兵权,咱们换个位置想一下,如果你是我,你们能安心让黑云军待在身边吗?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也就是以前多少有些交情,我才把话坦白了说。虽说这话听起来不怎么动听,可都是我的肺腑之言。三位先生!你们为天下苍生就交出兵权吧!”

听完了吴世恭一番长篇大论,余子琏他们都是沉默不语。虽然这番话很动人,也很有道理,但这三位也都是成熟的政治人了,不会随意地被他人的话语给打动。所以过了好一会儿,余子琏才开口说道:“长敬!此事甚大,让我们回去商议一下吧!”

吴世恭点点头,站起身,做出一个恭送的手势,接着他说道:“那就给三位三日。京城贼虏横行,不能在此地多留。望三位海涵!不过说句丑话:如三日后无音,你们既不回豫,又无消息,我汝宁军将立刻向你等开战,非我心狠手辣,只是无奈之举。抱歉!抱歉!”

一听这话,余子琏他们停了一下脚步,接着都拱手向吴世恭行了一礼。吴世恭也同样的拱手还礼。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之前,双方最后还是以礼相待。

当吴世恭相邀余子琏,并向他传达了最后通牒以后,两军之间的气氛是骤然紧张,都是厉兵秣马,防备对方的突袭。而两军的使者却是穿梭不止,吴世恭和余子琏之间的谈判,进入到了艰苦的拉锯战,双方都是寸土必争,要为自己获得一个较好的条件。

其实对于吴世恭来说,只要余子琏他们肯谈就好。这起码证明了,余子琏没有愚忠已灭亡的大明朝,也不会不顾一切地率领黑云军与汝宁军发生大战。

而现在如果两军交战,对汝宁军北上京城就相当不利。毕竟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清军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呢。就算是汝宁军能迅速地歼灭了黑云军,也将人困马乏,在以后的作战中也将处于一个不利的局面。所以说,就算是谈判破裂,汝宁军离开此地南渡黄河,也会比现在就爆发两军大战好上许多。

更别说现在的谈判虽然很艰苦,但起码还在讨价还价。只要吴世恭做出足够的让步,也是有着让余子琏归顺的希望。

不过有一点条件,吴世恭是绝对不会让步的,那就是一定要余子琏放弃兵权,全军都接受汝宁军的指挥和改编。从汝宁军成军伊始,就一直掌握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所有的部队只能由吴世恭一人来掌控。

所以现在的吴世恭,他绝对不会同意余子琏名义上的归顺,使得余子琏还是能独立指挥着黑云军,以至于形成军中之军这样的情况的。再说,如果以后余子琏即有文官的权利,又在军中有着一定的势力,那对汝宁军的将来必定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现在的吴世恭情愿放弃一些眼前利益,也要未雨绸缪,把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可是谈判的焦点也正是僵持在这一条件。余子琏他们提出:暂时保留黑云军,要等到到达京城后再交出军权和接受改编。其实这也就是余子琏他们对没有了兵权以后,对自己的安危不放心的缘故。很显然,吴世恭也绝对不可能答应他们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