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脚大干了起来。
农民军先向洛阳虚晃一枪,吓唬住洛阳城内的王绍禹部,让其不敢出城趁火打劫。之后先后攻占光州、霍丘。而在这两地获得了大量的物资、人员补充以后,这三支农民军也恢复了元气。接着,高迎祥等农民军开始南下,也想着通过南阳府,进入湖广。
从此次河南的战斗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身在陕西的洪承畴的主力根本就是在做壁上观。如果洪承畴派出一部分明军主力尾随着农民军进入河南,加入到对农民军的围剿中来,可能战局马上得到了改观了。
当然,这也不能够全怪洪承畴,我们的主人公——吴世恭,他的汝宁军不是照样按兵不动吗?这也只能够说,明末的明军各自为战、保存实力的作风太普遍了一些啊!
农民军这一南下,首先遇上的就是陈中之、江澄这两只愤怒的小鸟。当他们遇上了农民军的先锋部队以后,立刻冲上去迎战。陈中之、江澄在此场战斗中发泄着胸中的怒气,并且砍瓜切菜般地消灭了农民军千人的先锋。也是获得一场大胜。
而这场大胜让农民军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高迎祥他们就有些想不通了:为什么前方又出来一支战斗力惊人的明军了?
可是清醒过来的陈中之和江澄立刻感到了一阵阵后怕,他们怎么也不敢挡在农民军的去路上,于是他俩立刻返身而逃,就害怕农民军主力追来。这两只愤怒的小鸟现在就差着向农民军高唱:“我是一只小小鸟了!”
而见到了前方敌情解除,高迎祥他们这才明白只是虚惊一场,于是他们集合部队依然向着南阳府前进。
陈中之、江澄一边逃,一边把农民军的动向向汝宁军通报,在叶县的周巡部立刻就做好了准备,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周巡带着汝宁军的六千八百多兵丁前去与陈中之、江澄部汇合。
而这时候的吴世恭,正带着商业镀金团向着叶县而来呢。
因为都是在自己的地盘活动,所以吴世恭这次只率领着自己的亲兵队护送着商业镀金团。而有机会参加这次冬令营的归德官绅子弟也相当兴奋,整天是嘻嘻哈哈,一点儿也没有上战场的觉悟。
为此,吴世恭只能够让自己的亲兵人盯人训练那些官绅子弟,怎么样也要让他们学会几招保命、逃跑的功夫吧!
“长敬老弟!你在叶县都安排好了吗?”赵铭老神在在地问道。
“你倒好!完全当起了一个甩手掌柜!”吴世恭一见到赵铭就气不打一处来,不过见到赵铭依然微笑着捋着胡须,修炼着铁脸神功,吴世恭也就泄气了,“都安排好了,先到龙眼镇,之后集合那里的军队外出剿匪三天,然后立刻返回,把那些小祖宗平平安安地送回归德。”
本来吴世恭的安排,就是让那些官绅子弟观光旅游一番,可是那群热青却不干了,硬要见识一番战争的场面。
无奈之下,吴世恭就准备先到龙眼镇,接着带一个设在龙眼镇的步兵团到南阳铁矿那里去转一圈。
现在盘踞在南阳铁矿那里的都是些变成山匪的原矿工了。因为山区地势复杂,山匪的人数也不多,所以汝宁军暂时还没有顾得上那里。不过这次就可以到山脚下找几个倒霉的开开荤,给那些官绅子弟找上一些军功了。
“老弟!你说就这两张纸,真的能够赚银子吗?”赵铭这时候最关心的还是他在汝宁的投资。
到达汝宁以后。那些官绅子弟可以玩乐,而那些家族中的管事就投入到商业活动里去了。反正是达成了一系列商业合作的协议。而赵铭这些与吴世恭关系较好的人,就在吴世恭的指导下,到证交所购买了一些新发行的股票。
可是对于股票这种新生事物,赵铭他们毕竟心中没底,到底是白花花的银子变成了几张薄纸,所以在这一路上,赵铭询问了吴世恭已经N多遍了。
“这商行、工坊有好有坏,这股票当然是有涨有跌,哪儿有包赚不赔的好事啊?最坏的结果就是发行股票的商行倒闭,那你手中的股票就是废纸一张了。不过怕风险,你可以把银子存入我们的四海钱庄啊?那里可以吃利息,又稳当,也不用我再看你这苦瓜脸了。”吴世恭被赵铭搞得厌烦了,所以就在话语中刺激了一下赵铭。
不过又见到赵铭五官挤着,脸色红一块白一块的,又害怕这个小老头被自己刺激得太深当场隔屁,于是吴世恭接着叹道:“唉——!你那股票的底细我总知道吧!给你透个底,长远不说,五年内总没问题的。”
“再给你说一声,上半年首批发行的股票现在是什么价啦?都涨了一倍了。我在给你送钱你还不知道吗?”
“真的啊?”赵铭立刻瞪大了眼睛活了过来。
“当然是真的。要不是我们汝宁军的人手头都太紧了,还轮得到你们这次来买吗?这样吧!你买的那些股票都归我,那些银子算我借你的,每年我给你两分利怎么样啊?”
“凭什么啊?”赵铭顿时神气活现地说道,“你以为老哥我是承担不起风险的人吗?”
就在这时,几匹传讯的快马飞奔到队伍前。陶辛拿着那些急信送到了吴世恭的跟前,吴世恭拆开一看,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对于农民军的任何动态,汝宁军都有相应的预案,所以这次送来的急报也就是通报给吴世恭消息的。可是吴世恭在这个急报中,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自成。
“是不是借机干掉李自成这个大敌?”
“是不是要改变行动啊?”
“那该如何改变汝宁军的行动啊?”
……
一时三刻,吴世恭完全静不下心来。于是他大声下令道:“全军停行!就地扎营!”
第541章 心血来潮
当穿越到明末,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崇祯年间,吴世恭最担心的就是李自成和满清。
按照吴世恭那可怜而又错误百出的历史知识,知道明朝的最后历史就是:先是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再是李自成抢了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接着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满清进入山海关;最后就是满清建立清朝。
但吴世恭也很肯定:他所在的明朝历史和原先的明朝历史肯定有所不同。因为吴世恭很自恋的判断,自己的汝宁军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实力了,所以历史没改变的话,那怎么样也不会在历史书上漏掉自己——吴世恭的名字。
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势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斩断以上的历史链条了。而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把李自成和满清这两大势力完全消灭。
所以说,干掉李自成对吴世恭来说,一直是有着很大的诱惑力的。只是以前李自成一直在陕西活动,没有到河南来,使得吴世恭没有机会去碰碰这个大敌。
而现在,李自成就在自己的面前出现了。吴世恭就怎么样也按捺不住出动主力的冲动。可这么一来,也将完全改变汝宁军对农民军制定的剿灭总战略。
本来汝宁军是准备用:不断蚕食,直到建立了绝对优势,最后一鼓而灭的战略消灭农民军的,可是如果吴世恭这么一改变,很可能成为偷鸡不成折把米。
要知道,现在的李自成可是在农民军的大军环绕护卫中的。而凭着汝宁军现在的实力,也肯定不可能把农民军全部吞下,所以出动主力后的最好结果,也就是多蚕食掉一点农民军。
可是吴世恭真的有这么好的运气,在蚕食掉的农民军中就有着李自成吗?另外,等到吴世恭动员完了主力后,还抓的住流窜不定的农民军吗?还有,当主力出动以后,真的可以保证自己的控制区不被其他各营的农民军侵犯吗?所以这怎么样看,也象是一场冒险。
可权衡到最后,吴世恭觉得这个险还是值得冒。虽然这次干掉李自成的机会很渺茫,但是怎么样也要去尝试一番。就是为了试试李自成部农民军的实力,也值得去那么做。
为此,吴世恭此次将不动用汝宁军团和归德军团。有着这两个军团,再配合民团,可以勉强守住汝宁军的外围防线。而吴世恭将把本部虎吼镇的三个军团和直属炮兵团全部带上,寻机向农民军发动攻击。
一有决定,吴世恭就准备把那些归德官绅子弟送回归德府,这次可是要动真格的,吴世恭已经没那些闲工夫去保护那些官绅子弟了。
可是吴世恭没想到那些官绅子弟一听到有大仗要打,他们反而更是热情高涨,他们在侯方域的率领下,集体向吴世恭请命,要求参加这场战争。连有些较老成的官绅子弟,都在这种群情激奋中,有些难以退缩了。
无奈之下,吴世恭只能够向他们约法三章 :让侯方域他们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命令。不可随意行动。并且,吴世恭还准备动用一个步兵团保护住他们的安全。
之后,吴世恭就派出信使向本部和周巡处报信。他要把大营中虎吼镇的一万多人马全部带出。然后从汝宁府的北部进入开封府,接着向西,经过汝州攻打农民军的东侧。
“大人这是怎么啦?老家哪儿有什么事吗?”周巡奇怪地问道。
“没听说。大人就是这样下令的!”来传令的亲兵也对周巡是实话实说。
“草!”周巡顿时是暗骂了一句。要不是有着上下尊卑,周巡可能就会直叱吴世恭:“胡闹!”了。
按照周巡部原先的作战任务,他将率领着两个军团,在保障叶县安全的基础上,随时支援可能受到农民军攻打的汝州城和南阳府城。并且寻找战机突袭蚕食掉一部分农民军。
因此,这种作战是有限可控的,作战的半径也不会很大,周巡有信心圆满地完成这个作战任务。
可是按照吴世恭的新命令,那周巡率领的南阳汝宁军就一定要配合着吴世恭的虎吼镇作战了。可是在战前又没有计划,又没有事先联络过,所以很容易产生配合失误而形成的破绽。万一被农民军寻找到了战机,汝宁军反而可能连战前最低的目标都达不到了。所以,周巡在内心里是很抗拒吴世恭这道心血来潮的命令的。
不仅是周巡,连留在汝宁的邓启帆、薛永利都有些纳闷。吴世恭所知道的情报,留在本部的文武官员也都知道。可这些情报都是战前所意料到的,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危险的情况发生。
可吴世恭突然来了一道总动员的命令,于是邓启帆、薛永利一方面按照吴世恭的命令集合部队;另一方面派快马到吴世恭这里,去了解到底有着什么新的情况发生啊?
吴世恭当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他只能够向邓启帆他们解释道:自己发现了一个良机,可以给予农民军伤筋动骨的打击,所以才会临时决定动用虎吼镇的。
对于吴世恭的解释,邓启帆、薛永利依然不是很信服。可是由于吴世恭长期在军中竖立起了极高的威信,所以到了最后,虎吼镇还是按时从汝宁军大营出发了。
不过因为是临时动员,那动员的速度肯定不会最快,当虎吼镇准备完一切,行军至吴世恭扎营处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天。所以在崇祯八年的腊月五日,吴世恭才率领着虎吼镇、亲兵队和官绅子弟正式出发。之后经过五天的行军,在十日,汝宁军主力按照预定的线路进入汝州。
而为了配合吴世恭主力的行动,周巡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佯动。他们不断地逼近、后撤,利用节奏的变化给农民军造成恐慌,并且把农民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第542章 崇祯九年
而这时候的高迎祥等农民军首领就有些象是惊弓之鸟了,见到又有一股上万人的明军在自己身边不断骚扰,他们不敢怠慢,一方面农民军向着周巡部的方向派出了精锐老营来防御;另一方面就加快了脚步,要尽快通过南阳府,流窜到南阳。
可这么一来,农民军是一快,而汝宁军是一慢,这就导致了吴世恭这次精心策划的行动,却只能够抓住农民军大队人马的尾巴了。
“我亲手杀了一个贼人啊!”一名官绅子弟兴奋地大叫道。虽然那名子弟手臂受了一些轻伤,可是他依然挥舞着手中的宝剑,而一群官绅子弟也簇拥在他的身边,也在一起欢呼。
在刚才的战斗中,一小群农民军恰巧逃窜到亲兵队前,被做好准备的亲兵队轮射消灭。而见到了农民军基本上都被打倒,那些官绅子弟也就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趁着吴世恭的不备,带着自己的家丁就冲了出去。
可那种战斗也就是补刀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事。只有这名子弟恰好遇上了一名躺在农民军尸首中装死的农民军兵丁,见那名士绅子弟过来,那名农民军兵丁立刻跳起反抗,虽然这次偷袭使得那名官绅子弟受了伤,但农民军兵丁最后还是被那名官绅子弟给杀死。于是,这名唯一亲手杀人的官绅子弟得到了所有子弟们的羡慕和欢呼。
见到侯方域也是一脸羡慕地看着那名官绅子弟,吴世恭就笑着说道:“朝宗老弟!你这学万人敌的还用得着羡慕一人敌的啊?”
侯方域连忙向吴世恭躬身道:“往日只是书中所读,今日方见战场。唉——!”侯方域接着长叹了一口气。
“是不是很残酷血腥啊?”吴世恭笑着把侯方域想说的话补完,“一点儿也不浪漫!”
“浪漫?”侯方域乍听这个新词汇就愣了一下。不过他的理解能力确实很强,刹那间就明白了“浪漫”的意思,于是侯方域也笑着对吴世恭道:“是不浪漫!是不浪漫!”
吴世恭指着满地的尸首,接着对侯方域说道:“没有人喜欢杀人,都是爹娘生养的。可是朝廷做不到让他们安居乐业啊!我也只能够动用霹雳手段了啊!”
侯方域也点点头:“长敬兄所说极是。小弟十年寒窗,正是想要报效朝廷。待他日小弟如登朝班,必扫清妖孽,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虽然吴世恭对侯方域这种不通世情的豪言壮语有些不以为然,但吴世恭也没必要点穿,他接着说道:“朝宗老弟,终有一日你可以在朝堂上所舒心中之志。可战场之上确实非你所长,这次你和诸位才俊已开眼界,是否将会归去归德啊?”
经过这段日子的军营生活,侯方域这些官绅子弟早就知道军营的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只是拉不下脸面离开,才让他们坚持到了现在。因此,在有了这次战斗的经历后,他们已经可以向所有人交待了。
所以,侯方域就回答道:“也就不麻烦长敬兄了。长敬兄下步又往何处啊?”
“我也回汝宁。这剿灭陕匪的事,也非一日之功,所以也要回去休整,防止着陕匪卷土重来。你放心,回汝宁的路我们一起走,之后我再派兵护送着你们回归德。”
既然吴世恭也要收兵,那侯方域也就更无顾虑了。他点头答应道:“那就多谢长敬兄了。”
“这次你回去,带上我给太公和侯大人的年礼。再向太公致歉,我真是军务繁忙脱不开身,要不然,我将亲临归德向太公磕头请安。”
“长敬兄太客气了。”侯方域连忙代表侯府向吴世恭施礼。
“我们两家要客气什么啊?”吴世恭笑着说道,“哦!这次朝宗老弟回去以后,可是要闭门苦读啊?”吴世恭与侯方域聊起了家常。
“乡试还早。所以等开年后,小弟想要到金陵游学。”侯方域答道。
“那你回去时,再带上一份程仪。别说什么客气话,我可不爱听啊!”吴世恭开起了玩笑,接着他又对侯方域说道:“金陵好啊!那里的烟花也不错。我就记得有两个叫做顾横波和柳如是的大家,老弟去可有艳福了啊!”
说完以后,吴世恭向侯方域眨了眨眼,露出个“是男人都懂的!”的表情。
侯方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不过在暗地里,他就把顾横波和柳如是的名字记在了自己的心中了。
当汝宁军的主力突然出现在农民军的后队时,农民军是大乱。可还没等农民军做出反应,周巡部就连同陈中之、江澄两支明军杀入了农民军东侧腰部。
在这两支精锐的汝宁军夹攻下,农民军立刻失去了抵抗,高迎祥他们扔下了后队的人马,带着自己老营的精锐加速向南逃离。而被农民军后队纠缠住的汝宁军也停止了追击。
之后的战斗就是一面倒了,也没什么好说的。汝宁军从俘虏的人数就超过了三万,而且把农民军留在后队的骡马、辎重都留下了一大半。
可是对于这样的战果,吴世恭却很不满意,因为汝宁军所俘虏的都是农民军安排在后队的老弱妇孺,许多还是农民军兵丁的家属,把他们带回汝宁府以后,还要看管着使用呢。
最为主要的是,这次出击连李自成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而且也根本没有与李自成老营的人马战斗过,没达到试探李自成实力的效果。所以说完全失去了吴世恭动用主力的目的。
可是在外人看来,吴世恭俘虏的农民军人数又不少,而且留下了农民军大部分的骡马和辎重,清点以后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吴世恭动用主力以后的支出,所以再次证明了吴世恭是万分英明啊。
对出现了此种哭笑不得的结果,吴世恭当然不会去澄清。他也无心带兵追击,老老实实地在腊月二十二日,带着虎吼镇和亲兵队返回了汝宁。
而在农民军的南逃途中,南阳府城中的唐王朱聿键在上次尝到甜头以后,再次下令自己招募的兵丁出击。
可是这次南阳知府可不敢放任自由了,他让孙伟带着城中一部分兵丁与唐王的部队联合出击。而在惊吓之余,农民军也避让开了这支出击的明军,使得这支明军小有斩获。
而见到了自己招募的军队又有战功,唐王朱聿键的自信心就更加膨胀了,他悄悄地把自己的部队招募到了三千人。
惊魂未定的农民军直到逃入了湖广才安定了下来。此次进入河南,除了老回回马守应的部队以外,农民军的各营都是连受重创,而崇祯皇帝和朝中重臣也以为这样的战果是因为分设两总督之功了。
汝宁军也都退回到了自己的防区,开始旁观着明军与农民军在湖广的战斗了。
由于一开始湖广只有卢象升的天雄军和祖宽的辽军,使得集中起来的农民军占到了上风。他们避开了明军的主力,连连在明军防守的薄弱区域流窜,在城池和乡野间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补充,很快就弥补了他们在河南的损失。
可是好景不长,在崇祯九年正月过后,左良玉部和余子琏的汝州军相继开赴到了湖广,于是高迎祥等部开始分兵行动,又开始四处流窜,想要把明军给拖垮。
而在农民军的流窜中,他们几次想要流窜到安徽,可都被等待在淮河边上的汝宁军出击打败,使得信阳——武昌一线成为了农民军的禁区。
因此在这个时空中,由于多了汝宁军这个变数,农民军的活动区域小了许多,他们的实力也小了不少。
但农民军的生命力毕竟是十分顽强,在湖广等地,他们还是肆意流窜,甚至趁机消灭了几支来围剿的明军,连明将汤九州都死于了与农民军的战斗中。
因此,明军与农民军在湖广的战斗就处于了一种胶着状态。直到崇祯九年的三月,这情形才有所改变。
首先,就是孙传庭就任了陕西巡抚。对于陕西原巡抚甘学阔的失职,崇祯皇帝已经是忍无可忍了,因此他就顺应民心,提拔孙传庭接任了陕西巡抚。
孙传庭一上任,就开始整理陕西军务。他不断扩充自己的军力和粮饷。而西安周围原屯积的军队和田地,原先都落到了以秦王为首的豪门手中,孙传庭就铁腕整治,让豪门把那些肥肉都吐出来。虽说得到了些非议,但得士卒一万一千,年收税计银十四万五千两,米麦一万三千多石。
接着孙传庭就立刻动兵,令副将罗尚文率明军进击商洛地的起义军,并诛杀了整齐王。在短时间内,孙传庭就掌握住了一支强军。
而就在此时,关外的皇太极觉得自己已经羽翼丰满,他下令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即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并且把女真改为了满族。终于是完全露出了争霸天下的野心了。
第543章 满清建国
“尔等不跪,把我大清置于何地?汝不怕千刀万剐,朝鲜不怕大清悍卒来征吗?”多尔衮大声地对朝鲜来使斥责道。
那朝鲜来使虽然吓得是嗦嗦发抖,可是他依然站立不跪。要知道,在来贺前,朝鲜国王及摄政王可是向这位来使千叮咛万嘱咐的,千万不能向大清下跪,因为朝鲜还要维持着明朝藩属国的地位。
如果这位来使失仪的话,那他将会被灭族。而现在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自己被后金这些蛮夷杀死,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使得那名来使还可以支撑着身子站立着。
见到那名朝鲜来使依然站立,后金的文武官员都看向了皇太极,就等着他的示下。可是皇太极虽然脸色铁青,最后还是挥挥手说道:“把他赶下去吧!”
在崇祯八年(天聪九年),皇太极派遣多尔衮、岳讬等往收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及其部众。多尔衮意外地获得了元朝的传国玺。之后,诸贝勒大臣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
其实关于这个“未允”,如果熟悉历史的肯定都知道这一套,无非是要那些贝勒大臣反复几次,显示出皇太极勉为其难接受尊号的样子。反正古代的帝王就喜欢玩这一套。
果然,后来萨哈廉让诸贝勒检讨过去,表示今后忠诚效力。于是,皇太极答应可以考虑了。然后皇太极又以“早正尊号”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
萨哈廉又召集诸贝勒各书誓词,向皇太极效忠。“外藩”诸贝勒闻讯也请求上尊号,皇太极终于同意了。上尊号的准备活动至崇祯九年(天聪十年)三月末大体就绪。
崇祯九年(崇德元年)的四月五日,满洲诸贝勒、固山额真,蒙古八固山额真,六部大臣,孔、耿、尚,外藩蒙古贝勒及满蒙汉文武官员齐集。多尔衮捧满字表、巴达礼捧蒙字表、孔有德捧汉字表各一道,率诸贝勒大臣文武各官赴宫门跪下。
之后就是一系列繁复的礼仪活动。之后决定选择吉日四月十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届时正式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从此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清朝诞生了。皇太极下令国中之人皆称满洲原名,禁止称诸申,一个少为世人所知的满族因而扩大为举世闻名的中华民族重要成员了。
皇太极的称帝建国,不仅仅表现出其与明朝平起平坐的野心,而且在后金政权的完善上,也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首先就是把后金四大贝勒议政的状态完全废除,增加了皇太极的中央集权。
皇太极即汗位以后,他废除了三大贝勒按月分直的制度,削弱了诸贝勒的特权,使自己任命的官吏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后金贵族议政制,改变成为皇太极独断的官员任命制。在所有的人都不能和他争衡的情况下,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为此,皇太极也对挑战他权威的行为进行了大力地制裁。例如:在其称帝前半年,代善和哈达公主曾有轻视他的举动,皇太极大怒,召集诸贝勒大臣,让他们“别举一强有力者为君”,靠了他们的跪请,才出朝听政。
而对于其他怠慢皇太极的行为,他也分别做出了剥夺牛录、削爵等处罚。等到崇德年间,就再也没有后金贵族敢向皇太极的权威挑战了。
而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多尔衮。他对皇太极的态度是万分恭敬,从来不敢失去礼仪,以致于最后多尔衮的地位节节高升,逐渐升到了满清贵族中,仅次于皇太极的地位。
皇太极当然知道多尔衮是对其一脉最有威胁的人物,可他依然给予多尔衮封赏。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皇太极是一位很成熟的政治家。万事处置都不是出于自己的好恶,而是遵循着规矩来。当然,皇太极的成熟给后世影视剧的编导带来了很大的福音,因为多尔衮和大玉儿的故事,给予了他们极大、极大、极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就是满清建立了完整的国家政治体系。
满清入关前虽然没有内阁的名称,但是皇太极统治下的大清已初具内阁性质的内三院。虽任职者均为大学士、学士,但分工更明确了,有的负责编考历史,有的起草敕谕及注释古今政事得失,还有的向皇帝进讲。崇德以后内三院的大学士、学士们对皇太极的决策有了更大的影响。
此外,在机构设置上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皇太极对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机构作了调整,议政王大臣会议从此有了固定的程式,也更成了专制主义皇权的工具了。
皇太极又成立了都察院,给他们稽察一切官员的大权。为了处理蒙古事务曾设的蒙古衙门,现改为理藩院。合原有的六部、都察院,构成了有名的八衙门。
皇太极更定八衙门官制,每衙门只设满洲承政一人,以下酌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由二等变成五等。这就强化了以他为首的国家统治权力。
第三就是完善满清的军制。
皇太极的统治还继续利用了八旗这个军政合一的组织。他使八旗通过变革越发充满生机。而八旗旗主的很大一部分权力,也被皇太极逐渐剥夺了。
为此,皇太极做了两个重要的步骤:
一是对满洲八旗不断补充新的成员。皇太极对黑龙江等地多次用兵,带来大批少数民族加入满洲共同体,被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皇太极把新满洲编入八旗。由于这批少数民族大多数处在渔猎氏族的时代,他们还保留着很强的野性,所以很快成为了满清军队的主力。
二是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尤其是蒙八旗和汉八旗都是由皇太极直接指挥的,这又增强了皇太极在满清之中的军事地位。
这种扩大满洲八旗和建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既增强了满清的武装力量,也对满蒙汉的广大人民实行了深一层的控制。尤其是为了夺取全中国统治权,皇太极创立的汉军八旗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是内政的完善。
为使国家统治久远,皇太极虽没有改变掠夺财富的手段,但却更注意发展本地区的生产了。他称帝后立刻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规定下来。以后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一再强调搞好农业生产。
所以在此后,满清的粮食就不太缺乏,这与这种努力是分不开的。而且满清的手工业生产也大有进步,再加上俘掠了大量明朝的工匠,所以满清的军事装备,农具家用器物的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使得满清逐渐地可以做到自己自足了。当然,可以做到不等于会去做,满清那种抢掠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此外,皇太极还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在境内有之,与明及朝鲜也均有之。而在这种贸易活动中,晋商的八大家迅速地发展壮大。他们源源不断地给满清“输血”,而且把关内大明的情报也告知给了满清,晋商八大家为了财富都成为了令人不齿的汉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