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世恭立刻是哈哈地大笑了起来,这个小妻子还是那么天真可爱啊!吴世恭就立刻解释明白了:“有你的地方那就是家了嘛。”

没想到这句话却让薛雨霏是大为感动,她再也忍不住了,立刻嚎啕大哭地扑到了吴世恭的怀中。吴世恭爱怜地抚摸着薛雨霏的背,心中是万分感叹:自己的这个小妻子,在婚后和自己聚少离多,还独自拉扯着长子,还真是苦了她啊!

马车外裘嬷嬷轻轻地咳了几声。薛雨霏立刻收住了自己的失态。她把身上收拾了一下,接着说道:“进来!”

裘嬷嬷把布帘掀开了一条缝,放进一套干净的衣服,说道:“这是小姐给姑爷带过来的新衣服,都是小姐亲手做的。姑爷还是快些换了吧。别惹了风寒。”接着裘嬷嬷立刻很识趣地退了出去。

吴世恭笑着对薛雨霏说道:“你倒想的很周全。不过我常年在野外,没这么娇贵的。”说到这里吴世恭的眼角撇到薛雨霏的神色似乎有些担忧,就立刻改口道,“不过娘子的话我总是要听的。多谢娘子啦!”

听到吴世恭用戏台上的腔调说起了话,薛雨霏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接着她对吴世恭白了一眼,说道:“夫君就是会作怪。”

吴世恭又哈哈笑了几声,一边换着新衣,一边对薛雨霏说:“唯一可惜的就是没看到麟儿。他长得多大啦?”

“都长到这里啦!”薛雨霏用手在自己的胸脯比划了一下,“就是每天都是皮,妾身都有些管不住他啦!不过他也挺可怜,每天就是想着爹,就想着和你在一起呢。你……你看什么呢?”薛雨霏立刻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胸脯。

刚才吴世恭就盯着薛雨霏的高耸来看呢。见到吴世恭有些蠢蠢欲动,薛雨霏就有些害怕了,她哀求道:“别在这里,让外面听见可会闹笑话的。”

吴世恭是眉毛一扬,说道:“谁敢?外面都是我的人,谁敢乱嚼舌头啊?说实话,我就是放个屁,都没人敢说是臭的。”

吴世恭这句粗鲁的话,让薛雨霏有些反感地皱了一下眉头。犹豫了一会儿薛雨霏说道:“夫君一直和那些厮杀汉厮混,妾身每天都是心惊肉跳的。还是让侯爷想想办法,早日把夫君调回京城吧。”

又听到了这个话题,吴世恭也只好打个哈哈了:“皇命难违啊!再说吧!反正这次你来了以后就住下吧。不给我生两个、不!三个,不!四个……”

薛雨霏的小拳头立刻捶打了吴世恭几下,不过她的眉目含春,娇艳不可方物。

吴世恭也知道这里不是适合的地方,接着他又躺下说道:“在这里再等上一会儿。我在登州收了一个佛郎机的小妾,等她的马车赶到以后,我们也不随大队人马前行了。”

“汝宁军按规矩不能够进城,跟他们走也吃苦。我们加速回家,回到家以后,我们好好地在家中休息一阵子!”

第358章 内宅风波

吴世恭是等了良久,汝宁军的大队才姗姗来迟。他们没办法行走得快啊!因为汝宁军所携带的大包小包的东西太多了。

这次和汝宁军同路的陈中之和江澄部,以及燕定山的漕兵部队,凭着吴世恭手中的那张朱大典的手令,在这一路上是吃得满口流油。

也许是朱大典疏忽了,他并没有收回那张手令。可吴世恭可不会忘记这张含金量极高的神器啊!他在归来的路上是拼命在沿途州县使用,毫无顾忌。反正不用也会过期作废的。

而这次到了济宁以后,吴世恭准备在济宁最后大捞一票。而且有着燕定山这个已经升任为副将的本地武官带领,吴世恭肯定能够捞到大量的好东西。

在明朝,为了保证漕运的安全和及时运输,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把凤阳卫和扬州卫合并成为了漕运军队,设总兵一名,副总兵若干率领,归漕运总督指挥管理。

而明朝的漕运总督其实是个兼职。而主要的官职是地方巡抚。巡抚着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四府,滁、徐、和三州。衙门设在淮安。

当然,这位身兼两职的巡抚大人是掌管本地相当多的卫所军户和战兵的。不过负责漕运的漕兵,却都是凤阳卫和扬州卫的军户。

在明朝开国的时候,这个安排很妥当,因为当时明朝的国都就是南京。但当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城以后,漕运的重心就迁移到了大运河上了。

因此,象燕定山这些凤阳卫和扬州卫的军户,也迁移到大运河各个要道上长期驻扎了下来,几代人繁衍,他们也就在各自的驻扎地落地生根了。就是前文出现的那名漕帮的堂主唐六,他也是这些军户人家的后裔,只是因为他是旁支,没有抽调到他当漕兵罢了。要不然,唐六也根本不可能在大运河上这么吃得开。

当然,燕定山、唐六他们的祖籍还是在凤阳或者扬州,他们的老家、祖坟和族中亲属许多还遗留在了当地。

而燕定山的驻扎地就在济宁城附近。作为地头蛇,这里有多少官仓,哪个官仓里有什么值钱货,他都是门清。因此这次就由他领路,大家一同去发此次出征的最后一批横财。

而看到汝宁军大队的到来,四海商行济宁分号的掌柜,也带着手下十几位伙计出现了。其实他们早就到了,也要迎接吴世恭和汝宁军。

只是薛雨霏的那种豪门排场,让他们不敢靠近。而吴世恭一出现以后,又钻到了薛雨霏的马车里再也没有露面,所以他们只好耐心等待着,直到看到汝宁军的旗号以后才过来拜见。

四海商行过来也是为了处理汝宁军带回来的货物的。而处理那些货物的琐事吴世恭也就不再多管了,他只是接见了一下那位掌柜,简单地和他交待了一下:什么货物运到京城发卖;什么货物用船运回汝宁;还要准备多少大车和人手在汝宁的官仓里搬运……

接着,吴世恭把朱大典的那张手令转交给周巡,与燕定山、陈中之和江澄道别以后,立刻带着杨如松新抽调的近百名护卫,连同薛雨霏这些人,离开大部队先行一步回汝宁去了。

见到吴世恭动身,杨如松也立刻安排了几名护卫快马回汝宁报信,让汝宁军本部的文武官员和吴世恭的内宅做好迎接的准备。

杨如松派出去的那个领头的报信护卫,是名办事稳重之人。应该说,这名信使是位很好的报信人选。可是没想到却出了一个问题了,而这个问题正是这位信使办事太稳重了。

当这位信使到达汝宁以后,只是禀告了吴世恭大约的归期和回来的人员数量,其他的东西他全部闭口不谈。尤其是在向内宅禀告的时候。

这信使并不是吴世恭从京城里带出来的护卫,而是吴世恭到了河南以后招募和提拔的。所以,他并不知道大户人家的规矩。

其实这位护卫也是有道理的。按照他小户人家的理解,男主人从外面带回来其他的女人,那又何必去向内宅多嘴去当那个乌鸦嘴呢?

于是,内宅的李馨她们,也只是从先期归来的兵丁那里得知,吴世恭又收了一名佛郎机女子,并不知道薛雨霏这位主母也一同归来了。

而吴世恭把卡蕾利带上以后,离开大队人马开始了返乡的最后一旅。薛雨霏看到卡蕾利倒很惊讶,她根本没有想到吴世恭的口味竟然是如此独特。

想了半天,薛雨霏也只好把这种独特的口味理解成了:吴世恭是不是把卡蕾利当作了自己的替身。为此,薛雨霏在暗地里还得意了好几天。由此可以看出,在明朝当时,外国人在中央大国里真的太遭受歧视啦!

而卡蕾利也感受到了薛雨霏对她的善意,俩人交谈以后,卡蕾利又听闻了明朝贵族妇女的各种轶闻,因此,两女的关系倒也相当的融洽。

在这一路上,吴世恭除了在归德府城短暂停留,拜访了侯老太爷以外,其他各处都未作停留,直奔汝宁府自己的家。

当吴世恭的车队进入汝宁军大营自己的内宅时,薛雨霏和裘嬷嬷都相当的惊讶。她们根本没想到吴世恭的内宅不在汝宁府城内守备衙门里,却建造在军营中。但是,此时的她们也并没有机会向吴世恭提出这个疑问,因为内宅已经到了。

邓启帆带着的汝宁军的文武官员和常猛带着的内宅奴仆已经在内宅门口迎接。行礼以后,吴世恭就对邓启帆他们吩咐道:“等用过晚饭以后,邓先生和永利叔到我书房商议一下。其他人先散去吧。”

邓启帆他们也是知道吴世恭旅途劳累的。所以今日的迎接也只是出于礼节。因此,他们也就很快散去了。而吴世恭就立刻兴奋地带着薛雨霏走在前面,想早些看到自己的几位夫人和孩子们。

一转入后宅的照壁,李馨他们已经身着盛装,笑吟吟地带着孩子们过来迎接了。夫人们都是深深一福,而几个已经能够行走的孩子都是向父亲磕头。

吴世恭笑着虚扶道:“都是一家人,还用这么多的礼数干什么啊?都过来让我好好看看,都出门一年多了,真想你们啊。”

李馨笑着站了起来,她首先走向了吴世恭,还没说话,就看到了吴世恭身边的薛雨霏。于是李馨做出了大妇的样子,亲热地拉住薛雨霏的手说道:“夫君新纳的就是这位妹妹吧!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几位姐姐,别害怕,她们都是很好相处的。”

而薛雨霏被李馨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搞得是不知所措。她从小娇生惯养,也根本没有机变的能力,所以这时候的薛雨霏也只能够目瞪口呆了。

吴世恭一进门的时候,内宅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吴世恭的身上。不过当李馨对薛雨霏说话的时候,那几位夫人才开始打量薛雨霏。

一发觉进来的是吴世恭的原配夫人、侯府千金薛雨霏,认识薛雨霏的竹韵、梅韵、绣竹和琼娘立刻都是跪下口称:“夫人!”“小姐!”磕头行礼了。

而且还没等李馨反应过来,跟在后面的裘嬷嬷也绕过了照壁,她一看到听到李馨那无礼的举动,立刻是勃然大怒,呵斥道:“放肆,见到夫人还不跪下行礼?还懂不懂规矩啊?”

一见到气氛有些紧张,吴世恭立刻脸上堆笑,打圆场道:“都怪我不好!都怪我不好!忘了向你们介绍了,这位就是夫人薛雨霏。”

这时候的李馨是最尴尬了。她的眼圈已经有些发红,不过她一咬嘴唇,也跪下向薛雨霏磕头了。有了李馨的带头,所有的夫人和孩子也都跪下了。

没想到在行礼称呼完后,裘嬷嬷依然是不依不饶。因为吴世恭的那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薛雨霏,所以他们只是磕头并没有作声。

于是裘嬷嬷就对孩子们厉声说道:“你们都要叫母亲大人。”

虽然明朝当时的规矩就是如此,丈夫所有的孩子都要叫正妻为“母亲”的。而小妾生子,就算是亲生母亲,也只能够称呼为“姨娘”。可是在以前,吴世恭根本没在自己的内宅实行过这个规矩,所有的孩子也都叫自己的生母为“娘”的,所以这时候那些孩子也就傻眼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场面就有些凝重了。孩子都是很敏感的,那几位刚出生的,还被奶妈抱在手中的婴儿,立刻是嚎啕大哭起来,而一听到哭声,吴世恭的这些孩子就演奏起大哭交响乐来了。

吴世恭立刻是心疼了,他捏了捏薛雨霏的手,用求助的眼光看着她,希望薛雨霏来缓和这个气氛。而薛雨霏本来也有些不知所措,见到吴世恭那哀求的眼光,她就说道:“都起来吧。等会儿等妾身安顿好了,再和夫君一起与众位妹妹和孩子们见面。”

见到自己的小姐就这么轻轻地放过了,尤其是放过了那名最不知轻重,挑战薛雨霏大妇地位的李馨,裘嬷嬷也只好在薛雨霏的身后轻轻地摇了摇头。

内宅里的丫鬟,连同薛雨霏从京城里带来的丫鬟一起把薛雨霏的屋子和行李收拾好,也给卡蕾利安排好了自己的屋子和随身丫鬟。所有的人都安顿了下来。

不过经过了这一场的迎接风波,内宅里迎接吴世恭的喜庆气氛是荡然无存,吴世恭也心想道:“看起来老婆讨多了还真够麻烦的啊!”

第359章 财政紧张

在晚饭之前,一系列拜见主母,奉茶和主母赠礼等仪式进行得很顺利。起码在表面上是礼数周全、一团和气。见此情形,吴世恭也稍稍有些宽慰。

可是到用晚饭的时候,裘嬷嬷又出妖蛾子了。她要求按照大户人家的规矩,只有家主和主母可以在主桌上用饭,而所有的小妾都要站立在一旁服侍,等到家主和主母用完饭以后,再各自回屋用饭。当然,裘嬷嬷也没把事情给做绝,对于吴世恭的那些孩子们,她还是变通地在主桌旁另开一桌,让他们在那张桌上同时用饭。

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憋着一肚子火气了。他知道裘嬷嬷说的规矩确实如此,吴世恭也不是个妄图挑战明朝伦理规矩的人,可是他的心中依然堵得慌。吴世恭少年的时候,在恭顺侯府中所受的歧视是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吴世恭压根从心底里反感这种行为。

可是吴世恭又不能够出言拒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内宅中也是如此。如果吴世恭立刻反驳了裘嬷嬷安排的话,那就是根本不给正妻薛雨霏一点儿面子了。而且,吴世恭的行为也将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他的那些小妾,尤其是李馨,很可能将会倚仗吴世恭的宠爱,去挑战薛雨霏正妻的位置。

不提薛雨霏的背景能够为吴世恭的事业带来多大的助力,也不提阳武侯全家给于吴世恭的关爱,更不提吴世恭对薛呈麟小朋友从小缺少父爱的内疚。光是吴世恭对薛雨霏的喜爱,他就做不出任何动摇薛雨霏位置的举动来。

因此,吴世恭就心里很不痛快地默许了裘嬷嬷的安排。不过这饭就吃得别扭了,吴世恭的那些小妾,一长溜地排在吴世恭和薛雨霏的身后,身着青衣(即奴婢穿着的衣服),看着吴世恭和薛雨霏吃饭。

薛雨霏胃口小,很快就用完了饭。一旁的竹韵、梅韵和绣竹连忙端起小丫鬟们早就准备好的,放在一边的漱口茶水和热毛巾,就要上前来服侍。

可这时候裘嬷嬷又阻止了她们的动作,她向站在排首的李馨一福道:“李姨娘,现在该您来服侍了。”

李馨的眼顿时红了,她看了看吴世恭那张铁青的脸,等了一会儿发觉吴世恭没有反应,立刻鼻子一酸,流下一串泪珠,接过毛巾走向了桌子。

感觉到李馨的靠近,吴世恭再也忍不住了。他把手中的半碗饭往桌子上一顿,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扔,就想拂袖而去了。

看到吴世恭变了脸色,薛雨霏也慌了神,她的眼也红了,在桌子底下用自己的小手紧紧地拽住了吴世恭的裤腿,不让吴世恭离开。

吴世恭看了看薛雨霏那张楚楚可怜的脸,又看了看李馨那张委屈求助的脸。身上仿佛是立刻消失了力气一样,长叹了一口气,端起饭碗,也不吃菜了,大口地往嘴里扒着饭。

这顿接风宴吃得可真憋屈啊!用完晚饭来到书房以后,吴世恭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地反省:“看样子以后在外面多采野花不要紧,再收女人可是要注意啦!”

邓启帆和薛永利早就在书房等待了,见到吴世恭的到来,他们立刻站起行礼,吴世恭也回礼寒暄了几句,在把服侍的丫鬟都赶出去了以后,三人开始密议。

结束了客套话以后,吴世恭就开门见山地把自己在登州设想的军事改革计划简单地叙述了一遍。接着就问道:“邓先生和永利叔对这个计划有什么看法吗?”

薛永利当然没有什么看法,任何扩充军队实力的做法,对于薛永利这个汝宁军的二把手来说,都是有利的。

而邓启帆就为难地指出了一点:“大人,这么扩充,又拿着汝宁军这样的高饷,学生怕银子不够啊!”

吴世恭是眉毛一扬,有些奇怪地反问道:“刚才我不是向邓先生说过,这次本官从登莱带回了价值近二十万两银子的财物,其中光现银就有四万多两,加上家里的储蓄,又怎么会不够呢?”

于是邓启帆开始详细地向吴世恭介绍汝宁军现在的财政状况来。现在吴世恭铺得摊子也太大了。首先就是屯田。当时吴世恭的设想是很美好的,也通过组织抗旱收获了一定的粮食,但是毕竟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有想到已经连续三年大旱了。

而今年开春以后,又是显示出全年大旱的样子来,所以汝宁军虽然又低价购入田地,甚至许多灾民带田无偿投靠到汝宁军中,使得现在汝宁军中的屯田又扩充了十七、八万亩。新投靠的灾民又增加了四、五万之多。

但是救济这些新投靠灾民的粮食,以及投放到那些需要开垦抗旱的荒地上的人力物力,甚至使得汝宁军还稍稍有些亏本。要不是汝宁军花费了大量的银子,通过唐六的漕帮去购买湖广的粮食的话,汝宁军自己的粮食供应可能也会遇上问题。

军队的开销依然庞大。一系列堡垒和寨子的修建;新军械的研制、制造和装备;马匹的购买;新兵变老兵以后军饷的提高,使得崇祯五年的军费暴涨了近四成。要不是赫飞他们在南阳自谋财源,汝宁军的军费开支将会更高。

盐货的收入,也因为大批难民的逃难而下降了近一成半。不过随着吴世恭从登莱新盐场搞来的便宜盐货,这个收入下降的情况将会好转。

铁矿和铁料工坊虽然已经投产,但是这两个工坊已经占用了汝宁军大量的投资和银子。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花费了大量的钱,建造了昂贵的固定资产,和占有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当然,只要铁矿和铁料工坊大规模生产以后,它们就会变成两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唯一的亮点就是四海商行。由于粮票的坚挺,使得四海商行发行的粮票,在民间建立起了很高的信誉。因此,很多百姓开始愿意储存粮票到四海商行开设的商栈里购买货物。这也使得四海商行收入大增,也加开了很多分号。不过,相对于汝宁军的支出,四海商行的收入也填充不了这么多的缺口。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其实汝宁军只要支撑上两年,如果到了两年以后,汝宁军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但是为了将来的自给自足,现在的汝宁军就要投入大量的银子。再加上这次吴世恭提出的汝宁军的扩军,这银子还真的不太够啊!

邓启帆还告诉了吴世恭一个问题。这次之所以银子花的那么狠,还是有一个其他的原因的。因为以往吴世恭的每次出征都会带回大量的财物,所以汝宁军的上下都对吴世恭有着一种盲目地信任。

他们认为,自己的大人这次也绝对能够大发战争财,所以汝宁军上下花销银子也就有些大手大脚了。而因为保密,汝宁军的实际财政情况只有邓启帆这么几个高层核心知道。当邓启帆他们看到汝宁军的花销有些不太对,想要踩刹车的时候,储存的那些银子已经被浪费掉不少了。

而现在如果吴世恭想要立刻银根收紧的话,很可能造成疑虑和恐慌,最可怕的就是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使得汝宁军彻底崩溃。所以邓启帆恳请吴世恭千万要慎重。

听完这一切,吴世恭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没想到自己几次出征的巨大收获,却让自己的军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汝宁军的扩军不可以改,汝宁军实力的增强也不可以改。但是该如何克服眼前的财政困难呢?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的。反正有了吴世恭从登州带回来的现银,短时间内汝宁军中的现银应该不会缺的。

于是吴世恭又问起了一个他所关心的问题:“那个赫飞他们抢下的新铁矿怎么样啦?”

邓启帆立刻把新铁矿的事又介绍了一遍。不过与邓启帆当时写给吴世恭的长信中所说的内容差不多。不过到了最后,邓启帆向吴世恭禀告道:“那个叶矿监得知大人将要回来的消息以后,天天来大营等候着大人归来。要不是大营不能够放外人进入,可能他就要睡在大人的宅子外了。不过现在他就住在汝宁府城内,天天都要派人来好几趟呢。”

吴世恭笑了笑,说道:“这铁矿还给他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可以给他一些好处。宫中的公公们能量可不是一般的大啊,这次本官差一点吃了一个大亏。要不是侯爷援手,这下场还真的是不可想象啊!也不多说了。本官刚回来,先休息上几天,派人把我的帖子送到那个叶矿监那里,告诉他一声,过几天本官亲自去拜访他。”

犹豫了一会儿,邓启帆还是对吴世恭说道:“大人,学生还是想着一些节流的法子的,望大人定夺!”

邓启帆的话立刻让薛永利的眼睛给瞪圆了。

第360章 野心初露

吴世恭一察言观色就知道邓启帆所说的法子肯定是损害汝宁军部队的法子。不过吴世恭做了一个手势让薛永利稍安毋躁,点头示意邓启帆接着说下去。

得到了吴世恭的鼓励,邓启帆就说道:“大人,我们汝宁军在修造寨子上和建造道路上花销的银子太多啦。有些寨子根本没必要建造。比如:龙眼寨。南阳营已经有了罗家镇的大营了,何必再造座寨子多此一举呢?”

“还有恶虎寨(就是当时土匪李鹞子所在的那个寨子),这材料都要从山外往里运,那人工的花销就让人咋舌,难道不能够用以前的寨子凑合着用吗?而道路的平整加宽更没必要了。很多地方其实可以让一辆马车通过的,为什么要一定修建成可以容纳两辆马车交错通过的道路呢?”

“其实学生也知道这样对以后可能发生的战斗最好。不过这不是还没有遇上战斗吗?有些事不急,可以慢慢来。等到将来周转得过来的话,我们汝宁军可以再建造嘛!”

看到邓启帆好不容易说完了,薛永利立刻抢过了话头,说道:“这些地方怎么不重要呢?”吴世恭又向薛永利做了一个手势让他稍等一会儿,接着从书架上拿出一副地图铺在书桌上,三人围在地图旁,仔细地听着薛永利的解释。

“看这里龙眼寨吧。可以有效地遏制住敌军进入铁矿的咽喉。可是罗家镇大营也很重要,一方面可以保住叶县,另一方面可以和龙眼寨一起构筑起一条防线,顶住敌军的侧翼进攻。要知道,万一敌军绕路的话,并非不可以从叶县方向威胁到铁矿的。”

“还有,这道防线就可以在南阳成为汝宁军的前沿防线,防止敌军进入汝宁。要知道,汝宁府可是我们汝宁军的根本。”

“而恶虎寨。它和千户所堡垒一起,就象两个门神一样挡住了北面敌军的威胁。而且这里也是联络汝宁和归德的关键,也绝对不能放弃。至于这里、这里、这里的那几条道路,都是连接各堡垒,各寨子的交通要道。这所有的一切,都将在我们汝宁军的外围组成一条完整的防线。万一有战事,我们汝宁军也将依托这条防线,把战场推进到外府,这样才不会伤到我们汝宁军的根本。”

吴世恭点了点头,知道薛永利说的很有道理。不过邓启帆的建议也不是无的放矢。应该说,他们俩的分歧也无非是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现在也就需要吴世恭来调和俩人的观点。

吴世恭仔细地考虑了一下,说道:“龙眼寨和罗家镇大营绝对不能够放弃。我们在铁矿投入的银子太多了。绝对承受不起失去铁矿的损失。而恶虎寨先缓建吧。”

“大人,恶虎寨可是我们连接归德府的关键啊!”薛永利立刻发急道。

吴世恭知道薛永利担忧的是什么。虽然汝宁军直接间接控制了汝宁府和归德府。但是其实这两个府在明朝并不相邻,相隔它们的一小块地方还属于开封府呢。虽然这个相隔的距离很近,在平时的交通也很方便。但是万一有变,再加上万一管辖开封府的文武官员使个绊子的话,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可测的后果。所以有着恶虎寨的威慑也就相当重要了。

吴世恭就向薛永利解释道:“现在我们汝宁军最大的威胁就是黄河以北在山西肆虐的陕匪。一旦陕匪渡过黄河,开封府因为是河南各大衙门的所在,又是周王的藩地,所以肯定是重兵防御,再加上通过黄河调兵也快,陕匪从这个方向打过来的可能性不大。”

“反而是南阳,陕匪基本上会走这条路。所以我们肯定要在南阳重点准备。至于恶虎寨嘛!调过去一整个民团防御,再把这次我从登州带回来的三眼火铳和鹰铳分一半到那里,再加上架设四门一磅的火炮,应该会无忧了吧。城墙不坚固就用火器顶嘛。”

“而且,那个民团团长就调一个最有能力的连长过去。我这次也考虑过了,汝宁军中连长以上直接就是团长了,中间好象隔了一层官职。所以各个民团的民团长和副民团长都由连长提拔过去。补上这个升迁的空档。要不然,孩子们上位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打击。而恶虎寨的民团长,再加上雷鹰升为副民团长,这领兵的事我们也就不用担心了。”

“至于道路,我们再好好合计一下,有哪几条特别重要的,我们牙缝中挤出来也要修,其他的也只能够先缓缓了。”

对于吴世恭的决定,薛永利虽然不是完全满意,但是他也知道了这是当前最好的方案,所以薛永利也就不再争辩了。

不过薛永利有些不满意,邓启帆也是有些不满意。他刚想开口再劝说吴世恭,吴世恭又做了一个手势让邓启帆等等,解释道:“这次我到登莱打仗,感慨颇多啊!见到了明军中最强的关宁铁骑和来自辽东的叛贼作战,让人都有些坐不住啦。”

“要对付他们,我们汝宁军一对一还行,可是我们的人数太少啦,只要他们大军一压上,我们只有落荒而逃的份。所以这次不扩军不行。你们还想想,我们还要面对什么军队呢?陕匪中的三边兵、鞑子兵、明军中的九边兵,还有南北直隶守卫的精兵。要对抗他们,我们不努力可不行啊!”

这话就说的太直白了。这是吴世恭首次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流露出自己的野心。所以邓启帆和薛永利立刻都是瞪大了眼睛。

邓启帆还有些结结巴巴地说道:“大人!难道,难道大人想要……”邓启帆犹豫着是否该把“争霸天下”这四个字说出口。

吴世恭就笑着立刻打断了邓启帆的话:“有些话可做不可说。此话也就我们三人心知肚明,也不要再外传了吧。不过这大争之世,大丈夫必要有所作为。否则愧对了来这世上走一趟啊!”

邓启帆和薛永利都是满脸兴奋,他们最怕的就是自己的主公优柔寡断和没有野心。因为,哪一个男人的心中没有野心呢?

吴世恭接着安排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吧。事很多,接下来的这些天我们要好好参详一番。也派人去通知所有副统领以上的军官和所有的文官集合,等到周巡领着的部队归来,我们一起把汝宁军今后该走的道路拿出一个方案来。”

离开书房以后,吴世恭又走向了后宅。当他心想到又要面对妻妾暗斗的时候,心中就忍不住有些烦躁。吴世恭有些自嘲地想道:“这宅子内外心情是如此变换,还真是考验我的心脏啊!”

一走进后宅,吴世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