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克快。
不甘心的墨索里尼下令菲亚特公司重新研发,于是菲亚特公司很快提出fiat3000b(1928年型),该坦克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核心的发动机从中华帝国进口,马力达到250,这样其最高速度达到61公里每小时,采用中华帝国的先进的履带,使其最大行驶距离达到300公里。
虽然进口发动机和履带后,fiat3000b的成本还是有些高,但是已经达到意大利陆军的承受范围内了,同时,这款坦克将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先进的轻型坦克,因此墨索里尼批准大规模采购这款坦克。
而中华帝国之所以敢出口给意大利比出口给其他国家还先进的坦克发动机和履带,是因为意大利没有这方面的工业基础,其逆向仿制能力也不行,不会对中华帝国造成威胁,反而中华帝国通过出口关键零部件可以控制意大利的装甲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令中华帝国没有想到的是,意大利这个国家是不可信任的。墨索里尼为了赚钱,一边向中华帝国示好,从中华帝国进口相对价格优惠的先见发动机和履带等坦克关键零部件,却没有都装备给意大利的fiat3000b坦克,反而转手卖给了苏联,从中收取利润差。
苏联在军事技术方面,一直被中华帝国和欧洲英法德等国封锁,可以说苏联想要得到国际先进的军事技术已经快想疯了。此时的苏联发展很快,作为国家资本主义代表的苏联,集中所有力量办大事,花费大量资金从意大利获得了来自中华帝国的先进的发动机和履带等坦克关键装备,然后苏联红军不断对其进行拆解研究,试图获得其中关键技术。
于是乎,很快苏联的第一款坦克t…24坦克出现,令全世界为之震惊。
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当然谈不上坦克制造了,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国干涉下风雨飘摇的红色政权又迫切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红军的战斗力。1924年5月6日,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系统中,成立了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的部门,它在1926…1929年间被称为ordnancearsenaltrust总设计局(gkboat)。这个设计局的任务就是研制履带战斗车辆并协助工厂建立生产线,使图纸成为实际的产品。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和设备,gkboat的早期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效。
尽管如此,gkboat仍与国内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机械制造厂合作(其中包括哈尔科夫机车厂),组织技术力量和生产设备,建立坦克生产企业,为国产坦克的诞生做着准备。
哈尔科夫机车厂在1923年设计并制造了共产主义履带拖拉机,该厂拥有生产履带车辆的生产设备和一定的经验,这为建立坦克生产线奠定了良好基础。苏联关于正式研制和生产坦克的官方文件最早出自1927年12月1日动员委员会的决议。根据这个决议,1927年12月,哈尔科夫机车厂挑选了几位拖拉机设计师组成了坦克设计小组(tankdesignteam),由一位年轻的机械工程师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这个设计小组最初的任务是与gkboat密切合作设计一种坦克,项目代号1…12…32,同时向工厂提供设计图纸并参与建立坦克生产线的筹备工作。
随着设计工作范围的扩大,1928年初,哈尔科夫机车厂获准扩大设计小组的规模,再招入8名设计师。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雏形就此建立起来。
1928年夏天,哈尔科夫机车厂赢得了制造一辆快速坦克的原型车(1…12…32项目)。这辆快速坦克原型车就是t…12坦克。t…12坦克是一种双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个小型的机枪塔,可独立旋转。主炮塔装有1门45毫米火炮,火炮两侧的球状机枪座上各安装1挺毫米机枪。坦克安装了一台苏联研制的m…6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从意大利走私得来的中华帝国阿德尔kmx型发动机的山寨货。同时,苏联对中华帝国的履带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履带装甲的寿命达到了120公里。这样一来,该坦克的速度和行程都大幅度得到提升。
当年年底,t…12坦克原型车完工并开始测试。由于t…12坦克原型车的车重超出了方案设计时的要求(实际车重20吨,超标4吨),并且在结构和机械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坦克设计小组不得不在紧迫的时间下参考测试结果进行重新设计。这个推倒重来的方案实质上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坦克重量和单位压力被降低,而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坦克速度都得到了提高,坦克前部驾驶舱左侧安装了第4挺机枪,并设置了机枪手座位(由此,坦克的火力分成了三层,这是坦克发展史上的创新)。新的坦克设计方案被命名为t…24坦克。
如果说德国的一号坦克、法国的charb1中型坦克、英国的马克(mkiv)型a13e2巡洋坦克令中华帝国陆军在装甲战车方面稍感不安的话,苏联t24坦克的出现则是令人紧张了。
原因很简单,中华帝国可以一定程度的控制英法德等国,而且他们离中华帝国很远,他们的坦克对中华帝国而言不是什么大的威胁。但苏联不同,作为中华帝国的邻国,跟中华帝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割让的仇恨,苏联的坦克直接可以越过边境线攻入中华帝国本土。
在得知苏联的t24坦克研发成功后,中华帝国陆军委员会再次给正在研发当中的m28战车下达了新的任务,那就是全面压制苏联的t24坦克。
第521~522章 【二代】陆军装甲部队三剑客
【万字更新】
受西方列强新一代主战坦克的刺激,以及对苏联T24坦克的忌惮,中华帝国陆军最新型的M28系列主战坦克历经多次改进,直到具备全面压制各国最新型的主战坦克的性能才获得陆军委员会的批量采购订单。
考虑西方列强国家的新型主战坦克的主炮口径已经达到75毫米,M16战车的30毫米装甲已经无法对其有效防护,因此M28A1主战坦克被要求采用75毫米以上的主炮口径。负责研制75毫米主炮的北洋兵器重工开发出了多款坦克炮,最小22倍径,最大40倍径,但最终考虑到大口径、大倍径的坦克炮给战车整体结构和重量造成严重负担,令火炮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大幅度提高,这影响战车的整体机动能力,和对履带的承重和寿命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最终北洋兵器重工经过跟陆军委员会的协调,研发出65毫米口径45倍径的MK…34坦克炮系统,重量和体积适中。该主炮的口径虽然比法国的CharB1…bis主战坦克的75毫米主炮的口径小,但是拥有45倍径的M28A1坦克炮的炮口初速达到630米每秒,炮弹在一千五百米内效击穿57毫米装甲,在两千米上击穿30毫米以下装甲,威力反而比CharB1…bis坦克的75坦克炮强很多,因此得到陆军委员会的同意,采用这款坦克炮作为M28A1战车的主炮。
备弹方面进行了改进。考虑到帝国陆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最大规模最激烈的坦克大战期间,平均每辆战车消耗40发~60发炮弹左右,而考虑到采用了65毫米的大口径炮弹。备弹太多影响战车的安全性,增加战车的负重,并影响了战车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因此M28A1战车的备弹数量再次下降,比M16战车的备弹数量少了15发只有45发。采用B71穿甲弹,最大射速8发/分(装弹机),人工手动情况下2发∕分,正常战斗状态下,经验丰富的射手可以控制在5发/分左右。整个炮塔采用了电动/手动混合驱动方式,炮塔旋转范围360度。车长有效控制角度为270度,火炮俯仰范围在…6度~13度(炮向前状态)和…3°~16°(炮向后状态)。
战场上,坦克的主炮仅仅是作为对抗敌人坦克和坚固工事的武器,真正杀伤力最大的不是战车的主炮,而是战车的机枪武器系统,大量射杀敌方有生力量。而M16战车上的一挺毫米的M2型重机枪。被证明拥有强大的杀伤力,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杀伤战果。因此。M28A1主战坦克继续采用M2重机枪武器系统,备弹增加至850发,威力惊人。成为M28A1战车上的大威力杀伤性武器。
主要武器除了MK…24型主炮和M2重机枪外,防空武器系统首次被中华帝国军方重视,因为在沙漠风暴行动当中,中华帝国空军出动地狱火战斗机,使用空射火箭弹武器对亚美尼亚军的装甲部队实施了猛烈的打击。相当一部分敌军坦克被火箭弹摧毁。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南非战场上,联合**空军对南非共和国的装甲部队的打击行动中,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遭到俯冲下来的地狱火战斗机的火箭弹猛烈袭击,损失惨重。
这些实战例子表明,战车的威胁不仅仅是来自地面的炮火和坦克炮的威胁,空中的威胁同样是致命的。因此,为了提升M28A1战车的战场生存能力,军工专家们将M2重机枪进一步改良,使其拥有对空射击的能力,作为一定角度上的防空高射机枪使用。但M2重机枪的对空射击能力还是有限的,为此另一款防空武器很快被研发出来。
军事专家们从中华帝国特种部队的作战演习当中发现,特种部队在使用装甲战车时,常常采用烟幕弹来制造遮蔽区,令对手无法看清战车的位置,从而成功的机动到指定位置对敌实施反击。
军事专家们从中吸取了经验,在M28A1战车两侧安装了6具烟幕弹发射装置,用来发射烟幕弹制造掩护区,令敌人无法锁定战车的位置,从而提高战车在进攻或者撤退时的生存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装载MK…24坦克炮武器系统、M2重机枪系统,M28A1式战车在M16战车的基础上,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炮塔变得扁平,降低被敌方直射火炮击中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M28A1战车全长米,得益于中华帝国军事装备工业技术的进步,各种战车用装备的体积大幅度缩小,使得M28A1战车比M16战车整整短了米。不过,因为搭载了高达45倍径的MK…34主炮系统,使得该战车炮向前达到米,炮向后达到米。
为了提高战场生存率,M28A1的整个车高降至米,比M16战车的车高整整降低了米。火线高度在米左右,车底距地高米。
由于国际主战坦克都在进步,M28A1主战坦克需要与时俱进和保持领先地位,因此战车内加装了很多用来提高战车的火力强度、战斗速度、操控性能、稳定性、舒适性、电子通信等方方面面的先进装备,比M16战车里面增加了十多种先进装备,于是为了安装这些装备,M28A1战车在降低高度的同时只能靠加宽战车宽度来实现了。最终设计定型后,M28A1战车的车宽增加到了米,带裙板后达到米。
M28A1战车拥有强大的火力系统。对敌人来说是致命性的威胁,但敌人的火力系统也不是纸老虎,同样威胁着M28A1战车的生存能力。仅仅靠降低车高和安装烟幕弹是不足以大幅度提高生存能力的。真正的战场生存能力还得靠战车自身的装甲防护。
装甲防护永远是战车的第一生命保障,也是第一战场生存法则。因此,M28A1战车继续走M16战车的装甲防护路线,采用高强度中华特种钢,全面重装甲防护,车体正面前上部是75毫米厚的倾斜22度的镍铬合成的硬化装甲,前下部是倾斜30度的70毫米厚均质中华特种钢。侧部是8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后部是7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炮塔正面是100毫米厚倾斜60度的均质特种钢。侧面是80毫米厚的垂直均质装甲,重点防护驾驶舱、供弹舱和油箱,三者除了有整体装甲保护外,额外增加了30毫米厚的防二次爆炸的防护装甲。
采用倾斜装甲是帝国皇帝王辰浩的特别指示,因为同等厚度和强度的装甲在受到同样炮弹的攻击时,采用倾斜放置的装甲要比采用垂直放置的装甲更耐打(斜角边大于直角边的原理)。有着更强的防护能力。因此,M28A1战车的防护能力十分强悍。可以有效抵御100毫米以下火炮的攻击,成为M28A1战车大幅度提升战场生存能力的最有效的保障。
同样,保证同等防护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倾斜布置方式,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的装甲重量。因此M28A1战车的战斗全重只有42吨,比M16战车重了12吨,但火力和防护能力却提高了数倍。
为了能够推动这个庞然大物,M28A1主战坦克的推进系统采用迪塞尔25式六缸六冲程大功率水冷柴油机。功率达到450马力。强劲的发动机使得M28A1战车的最大速度达到公路时速62千米,越野最大时速35千米,燃料储备1600升,公路最大行程达到500公里。
而能够达到500公里的行程,得益于中华帝国材料工业技术的大幅度进步,使得履带的寿命大幅度提升。采用最耐磨的特种合金钢作为履带连接滚动式轴承,轴承间增加了一个内嵌的凹槽,里面装填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橡胶和润滑油,因此大幅度增加履带连接区间的耐磨度,使履带的使用寿命增加到1500公里,对于M28A1战车来说,大幅度降低维护费用和后勤保障压力。
不过,中华帝国此时的履带技术还是无法跟21世纪的技术相比,为了能够把滚动式的轴承安装到履带连接处内部,M28A1主战坦克的履带宽度不得不加大宽度,达到580毫米,而履带着地长度也增加到了425米。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战车专家们发现,拥有各种先进的传动装置,承重轮、诱导轮和拖带轮,并且在承重轮和车体间安装了弹簧悬挂减震系统的战车,里面的作战人员更加能够迅速的适应千变万化的战场,寻找到有利的射击位向敌方坦克攻击。
因此,M28A1战车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进,传动装置改为电动式/机械式双侧变速箱,前进档七个,倒档数一个。转向装置增加离合和制动装置(一或倒档),低速时增加侧变速箱降档装置(二至七档),悬挂装置由最原始的弹簧悬挂减震系统改为,扭杆高低变距式减震系统,这个系统的安装使得M28A1主战坦克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证战车的平稳前进。
在电子设备方面,M28A1战车安装了光电测距系统来提高炮手的瞄准能力。在天色好的情况下光学瞄准具正常发挥作用,在天色暗的情况下,会发射一到光束来补偿光线的不足,令炮手可以继续瞄准目标。
另外,M28A1战车配备有可以同时发射和接收的无线电装置,每辆坦克乘员可以直接跟指挥官进行联络,甚至可以越级直接跟最近的指挥部联系。这项改动是中华帝国陆军在对美战争期间总结的经验,当时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经常性的会呼叫空中支援,而冲在最前面的战车往往需要先上报连部、营部。再由营部、团部跟空军联系,再经空军指挥部对各航空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进行依次下达命令,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很长。经常性的贻误战机,甚至传达错误造成己方人员的误伤。
战后经过多次的总结经验的会议,帝国皇帝王辰浩提出空地协同作战理论的研究方案,最后空军和陆军成立了空地协同指挥部,战斗时,陆军最前沿的连排级部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直接用军用频道呼叫最近的空军战斗机支援,接到支援请求的空军小队或者中队直接跟前线部队通过无线电核实身份后投入战斗,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贻误战机的几率,提高战斗效率。
于是。在新一代M28A1主战坦克上面,直接安装了以前只有连排级以上的指挥车才有的无线电联络系统。总指挥部或者帝国皇帝陛下甚至直接可以越级将命令下达给最前线的基层部队和人员,大大提高了总部对战场前沿的指挥能力。
另外,M28A1战车还有其他一些性能。例如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的涉水深度也达到了米,有准备的情况下,潜渡深度可达5米。爬坡度达到60%。侧倾坡度达到40%,攀垂直墙高可达米。越壕宽达米,最小转向半径为米。
综合而言,中华帝国陆军的M28A1主战坦克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成为国际领先的代表。其火力之猛,防护能力之强,速度之快,综合作战能力之高,全面压制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强大的背后也带来了及高昂的成本。早在多年前的M16战车刚刚投产时,其成本就达到了35多万龙币,随着中华帝国战车制造工艺的进步,到光华28年时,M16A2升级型战车的造价就已经降低至12万龙币了。如今M28A1战车的造价再次飙升至45万龙币,帝国国会虽然也不太痛快这个价格,但是想到M16战车的成本随着工艺的进步很快就降下来了,认为不久的将来,M28A1战车的成本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因此最终还是批准了首批生产300辆M28A1式战车的国防预算。
除了M28A1外,帝国陆军还申请生产了150辆M28A2战车和100辆M28A3战车。其中M28A2战车的发动机等关键性设备额外安装了用来防护沙尘的空气过滤系统,作为在沙漠地区执行作战任务时的主战装备,主要配备给在中东地区的科威特军事基地和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区的帝国驻军部队使用。而M28A3战车则是水陆两栖战车,加装了船壳式的装甲和水密舱,使其可以在不高于5米的海浪环境下实施抢滩登陆作战,主要配备给帝国海军陆战队的装甲部队使用。
由于此时全球还处于条约时代,帝**方对于M28A1主战坦克的全面服役时间的要求不高,根据生产线的需要,全部550辆战车估计最快在五年后才能全部交付帝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也就是说中华帝国每年才生产M28战车一百辆左右,因为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中华帝国现有的M16战车还可以继续服役五六年甚至十几年也没有问题。
作为对装甲三剑客的全面替换,中华帝国陆军现役的W16轮式步战车和Z16反坦克战车自然也要有替代产品。
战后的世界各列强国家虽然没有更多的经费生产装甲战车,但是他们对于中华帝国的装甲三剑客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当中。英法德意等国陆续推出了他们自己研发的的“装甲三剑客”装备,虽然他们在主战坦克上面进步斐然,但是在轮式步战车方面迟迟拿不出像样的产品出来,这是因为他们都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在橡胶轮胎方面一直研究不出来可以防弹、防雷的高强度车轮。而中华帝国在材料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使其一直垄断着全球的橡胶技术、生产和销售。各列强国家使用天然橡胶根本无法达到步战车的轮胎要求水平,而人工合成高分子聚能橡胶只有中华帝国有这个技术,原因是所有西方国家在人工合成橡胶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基本上一夜消失。不是去了中华帝国高就,就是失踪、死亡,中华帝国用各种手段保证了其对高分子聚能橡胶的绝对垄断地位。令西方国家无法生产出可以用作轮式步战车上面的轮胎。
因此,在条约时代里,中华帝国的W16轮式步战车依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西方列强只能发展履带式步战车,或者从中华帝国进口军用车轮作为他们的轮式步战车的车轮使用。
尽管W16轮式步战车依旧领先,但是帝国陆军委员会还是要求相关军事科研单位研发用以替代W16的新式轮式步战车。研发单位还是福特汽车工业集团、北洋兵器重工等负责。
帝国陆军委员会给他们下达了指标。要求新的轮式步战车的路面和越野行驶有较高机动性;无需准备,车辆能浮渡并能空运;具有较大的抗弹能力;有多种变型车,能完成各种战斗任务;训练、保养简单;成本低廉等。
新的轮式步战车被命名为W30轮式装甲步兵战车,依然采用W16式的优秀布局方式。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前置、乘员舱后置的总体布局方案。这样的优点是可为战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布置弹药和乘员工作位置。
W30轮式步战车在光华二十八年便已经定型,但之所以定位为W30轮式步战车,而不是W28,是因为陆军委员会没有想在光华二十八年生产这款步战车,因为W16没有退役的必要。所以计划在光华三十年以后再视情况生产,因此暂定W30。日后还有改动的情况存在。
W30步战车的原型车有两种,分别是战斗全重为吨(6x6)的W30A1和战斗全重为13吨(4x4)的W30A2,乘员都是2名。能载10~12名步兵。
W30步战车的车体分成3个主要部分。前部有2扇侧门及2个顶舱盖。驾驶员在左侧,旁边装有滤清器(主要是防毒气弹),车长(兼机枪手)在右侧,他可根据不同车型使用不同武器。在他们前面,安装有两块抗弹挡风玻璃。必要时它可用铰接于顶部的挡板盖住。中间部分的左侧安装有发动机、1个容量为300升的主油箱和灭火系统。进、出气百叶窗位于车顶,排气管位于车顶右侧。有1条沟通前后舱的通道。中间部分还有专门隔板,用来隔音、隔热。后部载有10~12名步兵。车体两侧各开3个窗口,当窗口打开时,步兵可使用轻武器进行射击。车内空间为立方米,几乎占车体容积的一半。它有3个顶舱盖、2扇后大门并有8个观察窗(每侧3个,后门各1个)。后载员舱长米、宽米、高米,总面积为平方米,可载2000千克货物。
动力原是福特汽车工业公司研制的D23HM12型6缸直列水冷柴油机,总排量升。当发动机在2200转速时,最大功率为320马力,在1600转时,最大扭矩为984。冷却风扇由带恒温控制的液压泵和马达驱动,能减少风扇消耗功率,保证发动机起动时预热迅速。从光华27年起,改用北方发动机工业公司生产的MIKS丙型650马力的6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取代了福特公司的发动机。
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位于发动机的前方,包括液力变矩器和具有1个离合器与5个前进档、1个倒档的电动/机械变速箱内的离合器,使液力变矩器和变速箱连接起来。这款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的特点是,变速箱操纵杆同时也用来操纵离合器。换挡时,驾驶员只要操纵1根气压助力的变速杆就可以了。因此,W30步战车首次取消了离合器的踏板机构,防止战斗时驾驶员紧张踩错了位置造成失误。
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万向轴,向后传到前、中、后3个车桥(6~~…更新首发~~x6)。所有车桥都是二级减速,减速比为”并装有标准卡车用差速器。在困难的地面上行车时。可将差速器气压驱动闭锁,以减少车轮打滑。在分路行驶时一般可断开前面的1个(6轮型的断开前面2个)差速器,使车辆变成后轮驱动。以减少轮胎磨损。轮毂内装减速器,减速比为3:1。
W30步战车采用气动助力盘式制动器,前后轮**制动。停车制动器由操纵杆控制。转向机构是液压的,并实现了液压助力转向。
W30车装有摆动半轴式驱动桥**悬挂装置,这在同代轮式装甲车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与车轮**悬挂和整体桥悬挂相比,优点是车轮行程大(上、下行程均达120mm),结构简单。每个车轮借助纵向固定的扭杆能**弹跳。因此在起伏地上车辆高速行驶性能良好。
步战车的轮胎是中华帝国在这方面保持垄断地位的最大优势,W30步战车的车轮采用14x20L泄气保用轮胎,内装VP…PV式防弹内胎。因而在战斗中保持极高的安全性。另外,内胎体积要比外胎小得多,内外胎中间形成空间,该空间与中央气阀的3根管相通,可充气或放气。这样,胎内气压可根据行驶地形进行调节。
W30步战车有多个车在水上有足够的浮渡能力。水上行驶时。竖起车前防浪板,并靠在车后两侧的喷水推进器推进。动力是通过短轴和斜齿轮由后桥引出。喷水推进器都安装枢轴罩(导流板),可改变水流方向,能使车辆在水中转向。驾驶员通过小操纵杆控制喷水推进器。车底部还有电动排水泵2个。
武器方面,安装在车长上方顶甲板的CB52型旋转枪塔和1挺毫米重机枪。机枪俯仰范围为…15°~+45°,对空时俯仰范围可为…20°~+80°。车体由钢板焊成,能防距离800米内的毫米枪弹和弹片,100米内可防口径以下的步枪弹。
综合而言。W30轮式步战车乘载人员(2+10)人,最大公路时速120公里,水上7公里,越野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350公里(公路),水上100公里,越垂直墙高米,越壕宽2米。
由于W30步战车没有得到军方的大量订单,因此在此后的时间里,陆续演变成多种型号和变型车。整体而言,不管怎么变形,只有(4x4和6x6)两种基础底盘。
最终服役中华帝国陆军的轮式步兵战车型号是W30A2,有(4x4)和(6x6)两种车型。车上除驾驶员、车长和炮手外,可载8名步兵。(4x4)车上装单人炮塔,武器为M33型20毫米机关炮和1挺毫米重机枪。炮塔360°旋转、火炮俯仰范围为…8°~+55°。炮弹基数700发,机枪子弹2000发。
最终服役帝国陆军炮兵部队的是W30A6C型火箭弹发射车,该车为(4x4)车型,有乘员4名,车装雷神系列火箭发射架和雷神7型火箭弹12枚(其中4枚在发射架上,8枚在车内)。火箭弹射程为15公里,发射架能360°旋转,俯仰范围为…10°~+10°,两个方向均为电动控制。瞄准速度是高低向为5°/s,水平向为30°/s,车前右侧有1挺毫米重机枪,两侧各有烟幕弹发射器4具。
最终服役于帝国天军第二炮兵部队的是W30A5BM型导弹发射车,该车为(6x6)车型,有乘员4人。车载毫米重机枪一挺和V系列导弹发射架,发射V系列导弹。车上有待发导弹2枚,车内贮存导弹发射燃料箱。
装备给帝国陆军中高级军官的是W30B5/PC指挥车,W30/PC指挥车是专为满足帝**方指挥官的需要而研制的,有(4x4)和(6x6)两种车型,乘员6人(指挥员2人,电台报务员2人,电台军士和驾驶员各1人)。车内有对外通信设备和作战绘图桌等。车上枪塔或旋转枪架上安装有1挺毫米重机枪或者毫米轻机枪,作为该车的自卫武器。
同时,W30B5PC战车也用于安装地面监视雷达、炮兵雷达。也可安装通信系统部件。还可作为远程导弹系统的中继指引站,作为导弹攻击指挥中心(W30…FDC)和前线观察车(W30…FOO)来使用。
W30D2/VA型战车则成为帝国陆军炮兵部队雷击炮的牵引车,有装载120毫米雷击炮和80毫米雷击炮的两种车型。采用(4x4)或(6x6)底盘,乘员6人。迫击炮装在能360°旋转的圆盘上,可在车内进行全方位射击。80毫米雷击炮的射程为5000米,120毫米雷击炮的射程为7000米,俯仰范围为+45°~+90°,水平旋转360°。两种雷击炮的弹药基数均为120发。此外,车上还有1挺毫米或毫米自卫机枪。
同样,W30步战车的出色性能,还成为帝国国内的安全车辆。型号为W30P1/VMO,该车为(4x4)车型,可载12名武装人员(包括驾驶员)。枪塔上安装1挺毫米重机枪、榴弹发射器和烟幕弹发射器。车体两侧和后部开有观察窗和射孔。车内装扩音设备,车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