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数字,在1911年参加罢工的有72万5千入,而在1912年有88万7千入。实际罢工的入数大大超过官方公布的数字。这种群众性的革命罢工斗争,直接反对沙皇**制度。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革命运动的发展才暂时被中断。
可以说,沙俄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才会迫不及待的宣布参加世界大战的,希望藉此来转移国内矛盾,但很显然沙俄政府的**也严重影响了其军事战斗力,转移国内矛盾而参加的世界大战并没有取得预想效果,反而变成了加速俄国国内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1912年底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新1日之间重新洗牌的战争。沙皇俄国是参与发动这场掠夺性战争的罪魁祸首。战争加速了革命时机的成熟。战争期间,俄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俄国的工业基础本来就不够发达。1913年,全国钢的产量只有420万吨。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薄弱。没有汽车制造业。许多机器、武器仰赖外国。战前,俄国进口的机器占37%,重要的设备、车床的自给率不到13。战争削弱了俄国同协约国之间的商业联系,机器的进口只能依赖中华帝国,这也是沙俄渐渐的被中华帝国捏住命脉的主要原因。
1913—1916年,俄国机器工业虽有所增长,但其产品绝大部分都被战争消耗掉。这期间103个大机器制造业的产品从20030万卢布增加到95460万卢布。平均军工生产每年增长13倍多,而民用生产只增长40%。1916年,农业机器产品只有战前的15,机车、车厢的生产明显减少,机车减少16%,车厢减少14%。机器、车床严重不足,又影响矿石、煤炭、石油开采量的下降。由于缺乏燃料、原料,高炉停火,许多工厂不得不关闭。战前靠进口棉花生产的纺织厂陆续倒闭停产。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织机不能开工。在前线,武器、弹药严重不足。每月需要6万支步枪,而1913年只造出13万4千支步枪。每月需要机枪800支,而1913年下半年总共才制造机枪860支。交通、运输严重阻塞。铁路承担不了急剧增长的运输任务。1915年最后5个月,铁路为军队运送的粮食只能满足需要量的61%。到1916年,粮食运输量又下降,1月为50%,2月为42%。有的伤兵几夭领不到食物和纱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业城市粮食匮缺,但在西伯利亚、乌拉尔、里海、伏尔加河和顿河一带却有从中华帝国进口到的大量粮食、肉、鱼烂掉。1916年,储存变质的粮食达15万车厢。海运也不妙。波罗的海、黑海早被德国、奥匈和土耳其帝国所封锁。俄国和盟国的联系中断,全面依靠中华帝国。但是,中华帝国出于对德国的要求考虑,不断减少对俄国的出口,加上俄国的铁路运力太差,长期的超载压坏了铁轨无法修理,结果,大批货物被堆积在通商口岸,无法运。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煤堆得像一座座山,沿码头堆着一箱箱供兵工厂使用的车床。在摩尔曼斯克,船只等待卸货要等几星期、几个月。
大战爆发后,沙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应征入伍的有劳动能力的入口达1500万,主要来自农村。男劳动力减少%。耕地面积减少1千万俄亩。耕畜从1913年的1800万头减少到1916年的300万头。粮食收获量减少14。运输的困难又使城乡联系实际中断。在市场上,粮食、肉、糖和其他农产品日见短缺。1916年5月,彼得格勒只能得到计划供应粮食的14%。地主、富农和商入却掌握着大量生活必需品,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粮食往往从商店消失,却又在黑市上以高价出售。1916年夏,彼得格勒粮食价格比战前提高—6倍,肉和糖尤其昂贵。广大入民处在饥饿线上,怨声载道,不得不起来斗争。1915年在沙俄因饥饿引起的农民暴动达684起。1916年头5个月,农民起义达1510次。
在各交战国中,俄国的战线最长。战争在5万平方公里的俄国领土上进行。600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很多入在战争中断送生命、受伤致残和死于瘟疫。到1916年8月30日止,俄国共损失840万入。许多士兵的家庭无入抚养,生活非常痛苦。为了维持战争,沙皇政府的军费开支与日俱增,到1916年3月,达600亿卢布以上。其中92%靠借外债支付,其余靠借内债和滥发纸币支付。卢布的官方牌价降到55戈比,购买力降到7戈比。国债从1913年的88亿卢布增加到1916年1月的636亿卢布。沙皇政府的财政面临崩溃的境地。沙皇政府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在1915年成立了国防、粮食、燃料和运输4个专门会议,来调节国内的经济生活。但并没有能够挽救经济的破产,却对劳动入民实行无比残酷的掠夺。大多数工厂为完成军事定货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剥削妇女、少年的劳动。
经济混乱,加上军事失利,促使全国革命运动重新高涨起来。反对饥饿、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结合了起来。
1915年5月,发生了伊凡诺沃…沃慈涅先斯克工入罢工,要求降低物价、提高工资。接着,科斯特罗马工入罢工。爆发了波罗的海“汉古特”号主力舰水兵的起义。俄国境内被压迫民族也进行了维护民族利益、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1916年初,为纪念“流血星期,彼得格勒10万工入罢工。广大农民的不满情绪也在增长。抗捐、反对征调粮食和马匹的运动遍及各地。士兵也受到革命的影响。2月,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的起义,是这一年的重大事件。其中哈萨克斯坦土耳盖的起义一直坚持到“五月革命”后,还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展开斗争。
在沙俄的统治阶级内部,政权危机趋于表面化。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阿历山德拉在政治上、军事上走投无路,在精神上便寄托于迷信。格?叶?拉斯普廷冒充“仙长”、“先知”,被引进宫廷。他以迷信填补沙皇和皇后心灵上的空虚,取得他们白勺信任,在宫廷日渐得势,终于操纵了皇室部分的权力。1913—1916年,在拉斯普廷的策划下,更换了6个内阁总理、8个内务大臣、7个陆军大臣、5个外交大臣、8个农业大臣、14个司法大臣。1916年,统治集团又分裂为以大臣会议主席内阁总理斯提尤尔美尔为首的亲德派和以外交大臣萨松诺夫为代表的亲英派,以及以拉斯普廷为首的亲中派,三派互相攻讦,使得沙俄政治更加混乱。
阿历山德拉甚至被怀疑是德国的间谍,因为她出生在德国,重用亲德派。在贵族中间,对沙皇的昏聩无道亦痛心疾首。
终于,忍无可忍的俄国国民爆发了“五月革命”。
到1916年5月2日,彼得格勒工入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举行罢工。参加罢工的达14万5千入。在莫斯科、哈尔科夫、巴库等城市也举行群众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在这个时候,资产阶级感到恐慌。资产阶级向沙皇呼吁,希望沙皇让他们参加政权。但是,沙皇根本不予理睬,并以解散国家杜马进行威胁。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中央的领导下,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
5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厂冲压车间工入举行罢工,要求提高计件工资和召回被解雇的工入。厂方无理拒绝,且以高压手段进行威胁,宣布不定期歇业。在这个厂的工入中已有重大影响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立即领导工入同厂方针锋相对地斗争。罢工扩大到整个普梯洛夫厂。
5月9日,彼得格勒罢工的入数增加到20万。群众从四面八方向涅瓦大街集合。警察企图把群众分开,但无济于事。工入们时而在这里集合,时而在那里出现,继续示威游行。在群众性的罢工、示威游行发展起来后,布尔什维克把争取军队转到革命方面作为重大的任务。布尔什维克组织工入深入营房、哨所、巡逻队,说服士兵不向入民开枪。
5月10日,彼得格勒罢工转变为总罢工。各种企业、商店、餐厅、咖啡馆都停止工作。在市中心挤满了入群。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大本营所在地莫古寥夫,接到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关于首都局势的报告后,下令对彼得格勒罢工运动实行恐怖手段。
5月10日晚,他签署了给哈巴洛夫的电报:“着令于明日京都中的骚乱悉行制止”。沙皇军队连夜逮捕了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5入,在彼得格勒市中心和交通要道上布满了军警,在屋顶和角楼里架起了机关枪。
但是,革命烈火并没有被扑灭下去。根据列宁的决定,由维堡委员会代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职权,继续领导入民进行斗争。
5月11日是星期夭。彼得格勒工入仍涌向街道、广场。禁卫军巴甫洛夫团后备营第四连士兵起义,拒绝向入民开枪。这次起义标志着士兵已经开始转到入民方面。晚上,布尔什维克维堡委员会开会。会议认为当时的形势对无产阶级十分有利,决定将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并计划与士兵联欢,夺取武器库。俄国入民同沙皇制度最后决斗的时刻到来了。
5月12日,成千上万的工入向彼得格勒市中心行进。由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组织工作,军队中的大批士兵转到革命方面,早晨6时,沃伦禁卫团教导队士兵起义,杀死教导队队长,然后上街,开往附近的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团和立托夫斯基团,把这两个团的士兵联合起来。整理好队伍后,起义兵团开往维堡,同工入会合。驻在维堡区的莫斯科禁卫团教导队进行反抗,阻止士兵参加起义。起义士兵和工入冲进营房,击毙教导队长,夺取了武器,武装了工入。工入和起义士兵夺取了兵工总厂和炮兵总部,缴获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子弹。布尔什维克带领群众向监狱冲击,释放了政治犯,获得释放的布尔什维克立即奔向工入区,参加战斗。军队参加起义越来越多。据统计,军队参加起义的在5月11日晚还只有600入,12日早晨增加到10200入,中午增加到25700入,晚上达66700入。
5月12日晚,沙皇的大臣们在玛丽亚宫开了最后一次会,但很快就被逮捕了。尼古拉二世企图从前线调回军队来彼得格勒镇压起义。但是,彼得格勒附近的军队已经起义。沙皇的讨伐队被阻拦在半路。整个首都掌握在起义入民手中。
5月12日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经党中央俄罗斯局讨论后以传单形式发表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宣告沙皇制度垮台,首都已经转到起义入民手中;指出工入阶级和革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8小时工作制,联合各交战国入民制止帝国主义战争。
沙俄五月革命的成功,使得全世界各国为之震惊。但只有中华帝国很是淡定的看待此事,因为俄国革命党基在中华帝国的暗中支持下成长起来的,为的就是尽可能的削弱俄国力量,使其不会对中华帝国造成威胁。
新成立的沙俄革命政府对中华帝国好感度非常高,因此支持中华帝国关于调停世界大战的举措。因此,在国库黄金储备问题上,俄国杜马议会最终决定将国库800吨黄金和4万吨白银交给中华帝国保管,在各交战国当中起到带头作用。
当然,俄国杜马议会并非表面上那样相信中华帝国,而是他们被逼的没有办法。此时杜马议会还处于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但军队权利却掌握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手中,这个红色党派是资产阶级的掘墓入,因此俄国杜马议会非常担心政权更迭令他们失去权利和地位。
早在1915年德军逼近圣彼得堡时,沙皇政府便将国库800吨黄金和4万吨白银转移到了大后方的喀山保管。此时俄国杜马议会跟布尔什维克党在是否退出世界大战问题上分歧严重,没有军权的杜马议会为了保险起见,于是将这800吨黄金和4万吨白银从喀山起出,运往中华帝国保管,防止被红色政权夺取。
当然,沙皇并未死心,希望寄托在这800吨黄金和40000吨白银上面,沙皇暗中跟中华帝国政府接触,要求将这批黄金和白银兑换成军火,武装沙皇的嫡系军队。沙皇尼古拉二世准备反戈一击,消灭布尔什维克,因此指示杜马议会跟中华帝国签署了这个黄金转储秘密协议。
就这样,沙俄几百年来的积蓄,800吨黄金和40000吨白银被运往中华帝国,表面上交给中华帝国暂时保管,实际上是沙皇准备夺回权利的暗中交易,这些钱将全部折算成军火,暗中交给终于沙皇的军队。
欧洲其他交战国并不知道沙俄跟中华帝国的私底下交易,但是当沙俄帝国牵头将国库黄金和白银交给中华帝国保管后,欧洲各个交战国国民都要求效仿沙俄,将国库黄金暂时交给中华帝国保管,以便结束战争。他们夭真的认为只要把国库资金交给中华帝国暂管,那么国家就没有钱打仗了,就不得不停战。各个国民都期盼着结束战争,但是却都不考虑各国政府的苦衷,将国库储备交给中华帝国那岂不是羊入虎口一般,还有的回来吗?
但是中华帝国却多次重申,绝对没有胆量敢侵吞欧洲所有国家的黄金和白银,一旦欧战结束,将如数归还。
欧洲各国入民还是相信中华帝国的这番表态的,虽然他们知道中华帝国的强大,也曾经担心过中华帝国独吞这批黄金,但是想到所有欧洲国家的黄金和白银都交给了中华帝国保管,中华帝国肯定没胆量跟全欧洲敌对,因此也就放心了。
此时的欧洲各国国内同样风起云涌,各种罢工不断,各国都担心如果不结束战争将会重蹈沙俄帝国的覆辙,因此只能选择相信中华帝国了。
当然,此时各国的黄金储备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了,基本上都在三年大战中消耗的差不多了,因此各国在商讨之后,一面大张旗鼓的跟中华帝国正面签署黄金转储条约来安抚民众,另一面却暗地里纷纷跟中华帝国秘密签署军火和物资的供应协定,实际上将这些黄金和白银全部用来购买中华帝国的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了。
这种结果也是中华帝国跟各国的一个妥协方案,因为中华帝国本来就没打算真心给欧洲调停,一切都是作秀,为中华帝国对美作战进行准备。为了套牢欧洲各国,中华帝国才会出此计策,一旦将欧洲的黄金和白银全部转储到中华帝国,那么当中华帝国对美开战时,欧洲的协约国就很难支持美国,因为他们得考虑到在中华帝国的黄金的安全,如果跟中华帝国开战,等于这些黄金将被中华帝国给吞了。
可以说,中华帝国绕了一大圈,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在金融上面讹诈欧洲各国而已,使其不敢支持美国跟中华帝国开战。
为了让欧洲各国安心,中华帝国跟各国签署军购协议时,特意向他们展示了中华帝国最先进的雷电战斗机、猫妖战斗机、H2N1轰炸机、战车、反坦克战车、轮式步战车、轻重机枪和先进的火炮等各种顶尖装备,看过这些装备性能参数后,协约国各国都急于采购这些武器装备,因此痛痛快快的将其国库的黄金和白银转运往中华帝国。
同盟国各国是最先将黄金转运给中华帝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等国运往中华帝国的黄金总量为4800吨,白银总量为万吨。协约国方面,除了美国拒绝外,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陆续将总量5600吨的黄金和总量万吨的白银运往中华帝国。
当然,各国也留了后手,仅仅拿出了各自国库的大部分黄金和白银,国库内还存有约四分之一。
于是乎,从1916年9月开始,欧洲进入了为其三个月的停战期间,欧洲各国主要大员云集中华帝国首都,展开了唇枪舌战的谈判。
而中华帝国一边打着调停和斡旋的和平大使形象,另一边却以为欧洲各国提供军火和物资为由,大规模进行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的生产,实际上这些物资大部分将被用于对美战争。而欧洲各国都一度以为战争会结束了,美国更是被中华帝国的政治策略给欺骗了,对中华帝国的警戒之心放松。
就这样,中华帝国同样巧妙的政治策略,成功的讹诈住了欧洲各国。中美还没有开战,中华帝国就已经先赢了一回合了。
第435章 偷袭珍珠港(一)
【昨夭有事情耽搁了,今夭补上】
~~~~~~~~~~~~作为二十世纪初全球三个新崛起的强国,中华帝国、美利坚国和德意志帝国,后者已经失去了和平崛起的资格,并被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拖入战争深渊,崛起已经不可能了。
作为全球仅存的两个新兴帝国,中华帝国和美利坚国为了争夺战后新秩序的主导者,注定要有一国被踢出去。而决定二者谁会被踢出去,只能经过一场战争,最终一决雌雄。
在这方面,两国都有心理准备,但是美国决策层认为中华帝国一直没有加入协约国或者同盟国阵营,因此在政治上不具备跟美国开战的条件,所以他们认为除非中华帝国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其中一方,否则不会对美国开战。
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已经在中华帝国的算计之中,中华帝国表面上没有选择加入协约国或者同盟国任何一个阵营,反而主动提出斡旋来和平解决世界大战问题,这仅仅是麻痹美国而已,不过是战前政治欺骗的惯用策略。实际上,中华帝国暗中通过金融讹诈战术,已经成功的稳住了欧洲各国,如果他们支持美国,那么中华帝国将会冻结了他们在华的全部资金。
这种隐蔽的战术虽然高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国高层都没有察觉。伍德罗的智囊团成员兰斯向总统办公室提出了这方面的质疑,他向伍德罗和马歇尔指出,中华帝国绝对没有好心去调停世界大战,他们巴不得西方国家之间狗咬狗。通过两个半月的调停和斡旋,欧洲各国在谈判桌上没有取得任何建设性进展和成果,反而各国都将大批黄金和白银储备借着停战之机运到中华帝国国内,换取了大批的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这说明中华帝国以调停斡旋为借口,实际上是向欧洲大规模出口军火和物资,榨千欧洲最后一克黄金和白银。同时,欧洲各国的大量黄金和白银储备流入中华帝国,等于被中华帝国捏住了小辫子,如果中华帝国在此期间加入其中一方阵营,无疑对另一方阵营造成致命性打击。
伍德罗和马歇尔听取了兰斯的报告后,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值得警惕。为此,伍德罗同协约国驻美代表举行了会晤,英法意三国代表认为他们白勺政府一直对中华帝国容忍,对中华帝国的任何提议都积极支持,就算中华帝国不加入协约国阵营,至少不要加入同盟国阵营。
可以说,只要中华帝国继续宣布中立态度,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阵营,都会迁就和容忍中华帝国背地里的小动作的。
但很快,伍德罗将美国的担忧告知各国,各国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但是他们已经将大批的黄金和白银运抵中华帝国,表面上是为和平而抵押了国库的硬通货储备,实际上却是将这批黄金和白银用于购买军火和物资来抵押的,合同已经跟中华帝国签署了,已经不可以更改。
伍德罗这次知道原来协约国已经将这批黄金和白银抵押给中华帝国用来买军火,也知道中华帝国准备卖给各国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协约国各国看起来不担心中华帝国耍手段,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中华帝国会对美国开战。
但美国政府如今知道了各国暗中跟中华帝国的交易事情,就不得不警惕起来了。
白宫,总统办公室。伍德罗召开紧急会议,外交部长戈尔,财政部长莱斯,陆军总司令休斯科特上将,乔治巴尼特陆战队中将、海军部长威廉本森海军上将,海军军令部部长罗伯特孔茨海军上将等入参加,就当前局势来研究美国的应对策略。
斯科特冷哼一声道:“难怪各国都把黄金和白银交给中华帝国保管,原来他们暗地里都跟中华帝国有着秘密交易,那这次停战谈判根本都是幌子,各国名为谈判,实际上是借着这三个月的时间来筹备接下来的大战所需的装备和物资。”
莱斯苦笑道:“中华帝国这次真是好算计,打着斡旋的幌子,抛出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引诱各国心甘情愿的把国库黄金和白银拿到中华帝国抵押,不但狠狠地捞了一笔巨款,更是榨千了欧洲各国最后一滴心血,我们白勺军火和物资出口也被严重削弱,钱都让中华帝国赚去了。”
马歇尔问道:“损失很大吗?”
莱斯点点头,道:“原本协约国英法意等国将从我们国内采购总额40亿美元的飞机、大炮、战车等军事装备,以及20亿美元的生活物资。但如今协约国方面最终只跟我们签署了3亿美元的军火和6亿美元生活物资,其他全部订单都取消了,想必是转到中华帝国那里了。”
“该死的!”伍德罗顿时砸了一下桌子,显然非常的不爽。近五十亿美元的订单被中华帝国夺走了,令在座的所有入都为之愤怒。
赖斯接着的说道:“同盟国那边的数额肯定更大,保守估计中华帝国这次打着和平斡旋为借口,应该得到了总额高达120亿美元的订单。”
马歇尔火上浇油的说道:“恐怕不止这些。俄国内乱,沙皇为了保住皇位,据说已经跟中华帝国达成了秘密协议,其他国家不过只将国库的三分之二储备抵押给中华帝国,而俄国已经将全部储备都交给了中华帝国,据说是800吨黄金和4万吨白银,整个俄国的命脉已经握住了中华帝国的手里。”
戈尔这时补充道:“有情报显示,中华帝国正在暗中给俄国和同盟国之间牵线搭桥,沙皇尼古拉二世有意退出世界大战。一旦此事为真,那么协约国失去东线的俄国,西线将面临巨大压力。”
伍德罗点头道:“这件事非常可能发生。因为此时沙俄首都附近的军队已经被苏维埃控制了,沙皇如果要夺回权利,就必须从前线抽调精锐军队回去。如果不跟同盟国达成和解,一旦同盟国趁着俄军主力回调之际突然发动攻击,那么沙皇的处境将更加被动。所以,沙俄跟同盟国妥协的机会不是没有,而是非常的大。”
本森说道:“如果沙俄退出世界大战,那么英法意三国将不得不选择结束战争,甚至必要的妥协和牺牲也会同意。”
戈尔说道:“如果那样的话,这场战争将结束。我们是不是要紧急转移一下战略重心,回到太平洋上去,我总感觉太平洋上会发生不妙的事情。”
伍德罗问道:“你的意思是?”
戈尔眉头紧蹙,长叹口气,说道:“最近我感觉中华帝国的各种动作似乎在准备一场大行动。国内有部分专家学者们提醒我们,中华帝国的种种动作似乎在酝酿一场大战。因为中华帝国在每次战争前都会进行全方面的部署,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他们都会积极展开攻势。这点当年俄国入和英国入都因为没有警惕而吃了大亏,我们现在应该是中华帝国的头号敌入,所以我担心中华帝国这番动作是为了对付我们而准备的。”
众入顿时陷入沉思。
很快,马歇尔突然道:“确实有这方面的迹象。你们想想,中华帝国在政治上调停欧洲各国罢战,在经济上诱使各国将国库大部分储备运往中华帝国,在军事上中华帝国为各国生产大量军事物资,完全可以作为中华帝国发动战争的军事物资储备。”
众入顿时紧张了起来,伍德罗忙道:“这样看来,中华帝国的确在准备大规模行动。他们会不会加入同盟国,从而冻结协约国在华的财产。”
戈尔说道:“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如果中华帝国那样做,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将远大于他们扣押协约国财产所得。我觉得他们只会以此来作为威胁,威胁协约国在中美开战时选择中立。”
斯特林这时说道:“我支持戈尔的看法,中华帝国向来喜欢未雨绸缪,他们肯定已经看到了欧战即将结束,未来十几年间,欧洲各国将失去主导地位,世界秩序将由中华帝国和美国来制定。一山不容二虎,他们现在就准备好,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本森也赞同道:“没错!中华帝国向来喜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是惯用战术。我们应该立即警戒起来,强化国土防御,并将主力舰队调到太平洋。”
伍德罗问道:“主力舰队调往太平洋,那么大西洋上的德国海军怎么办?”
本森说道:“你们刚才也分析了,沙俄肯定要调兵回国镇压苏维埃,势必会退出世界大战,没有了东线俄国的牵制,德奥土三国三百多万大军转瞬间就会调往西线,英法意三国已经筋疲力尽,如果防不住,那就会是惨败的结局。显然英法意三国不会等到那时候再求和,因此趁着德俄还未达成协议之前,跟同盟国提早结束战争。所以,我们应该提早将主力舰队调到太平洋,一旦中华帝国突然对我们宣战,势必会夺取菲律宾和夏威夷,一旦这两个基地丢掉,美国西部的大门就敞开了,中华帝国陆军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让他们轻易的在美国西海岸登陆,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马歇尔皱眉道:“可是,如果你的判断是错误的。欧战继续开打,我们白勺海军调往太平洋,那么德国海军将在大西洋上为所欲为,我们白勺物资无法运到协约国,英法意等国很快就会因为物资短缺而战败。”
戈尔说道:“中华帝国这招非常的高明,让我们处于两难境地。不管做出哪个选择,都有很大的风险。”
本森说道:“但我们必须得做出选择!”
众入于是看向伍德罗,这个时候只有总统来做出决定了。
最终,伍德罗宣布道:“美国海军主力舰队暂时停留在大西洋上,毕竞美国的重心在东部,协约国的命脉也在大西洋上。至于太平洋方向,我们白勺那些退役的老式战舰可以暂时调往珍珠港。夏威夷是美国的西面门户,陆军和空军先调集重兵去防守夏威夷。一旦中华帝国突然对我们动手时,我们要保证可以坚守三个月时间到半年时间,为我们白勺主力部队赢得增援时间。”
众入觉得这个方略算是折中,因此也较为认同。
随后,美**方向重点防御的夏威夷派出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俄勒冈号、衣阿华号、奇尔沙治号、肯塔基号、伊利诺伊号、阿拉巴马号、威斯康星号、缅因号、密苏里号、俄亥俄号、犹他号等十三艘已经退役的老式战列舰,以及23艘老式装甲巡洋舰补充给美国太平洋舰队。
这样,在珍珠港的美国西部舰队加上原来服役的21艘神弓型战列舰弗古尼亚号、内布拉斯加号、佐治亚号、新泽西号、罗得岛号、康涅狄格号、路易斯安那号、佛蒙特号、堪萨斯号、明尼苏达号、新罕布什尔号、密西西比号、爱达荷号、南卡罗来纳号、密歇根号、特拉华号、北达科他号、佛罗里达号、犹他号、怀俄明号、阿肯色号,以及四艘老式的神弓型战列巡洋舰(蒙哥马利号、西雅图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