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皇帝李治-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犬上君,你今天没能随我们一起去,却是着实可惜了。虽然,如今的大唐皇家军校还没有彻底竣工,但已经建成的‘水木清华’藏书楼,较之藤原京最高的议政大殿还要雄伟华美数十倍。其中更是包揽了东西方各国的典籍,古今著作孤本,让人眼花缭乱。若是能留在这里学习上几年,惠日此生是真的无憾了,只可惜,现在我们竟不被允许借阅。”
听了惠日君的话,犬上御田锹的眼神寒光一闪,随后恢复平常,心头却也露出一丝苦涩的味道。
“惠日君,还有诸位,这一路看来,犬上心头是既恨且哀啊。
惠日君口中的大唐皇家军校,固然令人叹服,但真正让犬上心中苦涩的是大唐的通商码头港口。
我已多年没有踏上中原的土地了,一切也都出乎我的预料。仅仅才十来年,大唐竟发展如斯。
那括州港口乃本君平生所见过的最大的运河码头,港口上堆积如山的盐堆,远远望去就像富士山的积雪一般洁白纯净。另一边则是堆满了刺人眼球的七彩绫罗绸缎。
还有从各地运来的各色蔬菜水果,美轮美奂的衣物、工艺品。
河面上的商船夜市往来川流不息,每一艘都不在我倭国来使之船之下。
而且听一个叫做吕清的商人说,那些盐和蔬果都是要运往北方草原的,然后船队再从上游的山地运来各种矿产和来自草原的羊毛。
但。。。但就是这样的码头商港,在大唐却是排不上名号的,据说最繁华的南方广州番禺港,要比这括州港大上数十倍。
唉,真不愧是天朝上国,不但物博,疆域更是广阔得望不到边际啊。
这次我们带来的,准备向大唐皇帝陛下敬献的一张白鹿皮、三张弓、八十枝箭,现如今,即使是以本君的面皮,也有点拿不出手了。”
犬上御田锹说到这里,啧了啧嘴,苦的,却再也说不下去了。
而厢房内一干遣唐使臣们,眼中随着犬上御田锹的诉说,和一路来的见闻,不由的流露出了贪婪和惊慕之色。
如此丰厚的物资同时出现在一个码头,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就这样的码头,还是排不上名号的。
这中原大陆的富庶与文明,让这些游历学习的东瀛倭国之人,又是仰慕又是嫉妒。
而眼前这几人中,有三人更是从一开始就报着极其明确的目标。
这其中有东瀛大族苏我家的苏我入鹿,藤原京皇商三井雄一以及藤原京名士佐藤仁康。
在此三人之中,以苏我入鹿出身最为高贵。
这苏我氏是日本从古坟时代到飞鸟时代,代代都出大臣的大氏族。
其中的苏我稻目、苏我马子、苏我虾夷,都在相当长时期里控制了日本的政局和天皇的废立。
而随着苏我马子过世,苏我虾夷继任大臣。
很巧的是,李治出世的时候,日本的第一代女皇推古天皇驾崩,皇嗣未立。
于是乎,苏我虾夷很想自己定嗣位,又怕群臣不服,倒向圣德太子。
于是苏我虾夷捏造遗诏,拥戴田村皇子为皇,是为舒明,新皇对苏我虾夷那是感激涕零,言听计从啊。
如今的苏我氏,在东瀛倭国气焰万丈,大兴土木,征徭役、筑私宅、修陵寝,出入招摇过市,排场不亚于天皇。
苏我虾夷继任大臣后,儿子苏我入鹿掌握国政,称“代理大臣”。
而苏我虾夷甚至私自将紫冠授予入鹿,按照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冠紫者乃一品大德。
这种授权只有是天皇,这苏我虾夷明显是光明正大的僭越皇权,横霸于世之姿,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说,眼前的年轻人苏我入鹿在东瀛的地位,可谓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在其父亲苏我虾夷和天皇之下,尊贵至极。
而另一位三井雄一,虽是商贾,然则如今的东瀛,被大唐操控经济,倭国商人,特别是拥有巨额财富,对财政有巨大贡献的商人,在整个社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都有点“商人挟诸侯以令天下”的味道在里面了。
不过,使团中真正负责商务洽谈的还是苏我入鹿,没办法,苏我入鹿的地位实在太高了,即使三井雄一是大商,也不放在眼里。
相比其他二人,佐藤仁康最是潇洒。
作为倭国京都藤原京少数几个研究汉学的学者,佐藤仁康早年一直是笃信孟子学的,不过这些天的接触,让他心中对于汉学又有些新认识了。
此刻,听了犬上御田锹的话,不由跃跃欲试地向一旁的三井,问道:“三井君,听说你的船队去过大唐的东都洛阳,且不知那里又如何?”
佐藤仁康话一出,一直闭目不语的苏我入鹿,也睁开了眼,众人一起看向了三井雄一。
“那里啊”三井雄一尝了尝杯中的美酒,好像在回忆,良久才道:
“那里是我见过最繁华的城市,一百个藤原京也抵不上一个洛阳,那里是大唐的商业之都,全国所有的商人每年都会在那里开各种各样的商会,听说大唐最大的商会天下会的总部,就设在洛阳。
洛阳没有长安这么多的高官贵人,南来北往的商客是那里的主流,是我们商人最为梦想钟爱的圣地。
其实啊,如今大唐的南方城市也是很繁荣的。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在长安、洛阳这样北方城池,处处透着豪爽的朝气,不像南方那些世家,生活糜烂,而且很难和他们打交道。
他们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倭人,或者说是对所有非汉人的民族,都是瞧不起的。
虽然北方的汉人也有很多看不起我们东瀛商客的人,但一般不会表现出来,但那些南方世家却不。
他们表面上谦逊待人,但骨子里却藏着东方世家特有的桀骜不驯,那种骄傲让他们从来不会隐藏对我们东瀛商客的蔑视。
但说来可笑,即使是他们讨厌、厌恶、讥讽我们,那些世家子依然能够表现出卓然不群的大家气度。
隐隐间竟让人觉得,好似我们真的是不知礼仪的蛮人。
不过,说实话,南方唐人的脂粉气太重了,没有北方唐人那么剽悍英武,同样也比不上我们东瀛武士。”
三井雄一晃了晃杯中的大唐名酒“五粮液”,幽幽地说道,一脸的平静,但说话时不经意间握杯子的手却偶尔间青筋绽露。
“是啊,似乎从古至今,一直是北方的汉人打败南方的汉人,最后称雄天下。”佐藤仁康忍不住插嘴道。
“但不管怎么样,北方的汉人也是汉人,不是吗?总归不是我们东瀛人。”三井雄一不以为然的道。
三井雄一的话,让众人沉默了下来,佐藤仁康也是一脸唏嘘。
虽然喜欢孟子学,但和许多倭人一样,佐藤仁康在心目中还是更倾向于匈奴、突厥那等强者。
因为在许多时候倭人心目中中原王朝是强大无比的,而能打败这样的民族,是值得瞻仰的。
“依本君看,大唐之所以能够如此兴旺富庶,是因为他们有发达的先进技术,能织成美轮美奂的丝绸,能酿出清醇的美酒,能造出最大的战船,相比之下,还没有拥有完整制度的东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是苏我入鹿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直指大唐兴旺的核心。
不同于后世的日本人,苏我入鹿和东瀛倭国许多年轻贵族一样,对拥有强势武力的大唐军队充满着敬意与憧憬。
想像着有朝一日东瀛的武士也能拥有那样的力量,但他却比一般人看的远,知道东瀛和大唐的差距,不是一代、几代人能够弥补上的。
“苏我君说的对。我以前以为孟子学已是中原学术的最高境界了。
而今看来中原的学问是浩大精神啊。不可否认,中原的学问和西方那些大食人的伊斯兰学有共通之处,但中原的的学问却更为严谨。”佐藤仁康也点头附和道。
大唐近年来的通商,不可避免的将许多现阶段大唐能够接受的跨时代知识,传播到东瀛去了。
“不错,大唐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两任皇帝都崇尚实学,虽然那太宗皇帝最后服食丹药而死,但在世之时,却不曾做出秦始皇那种荒唐之举。
而今困扰东瀛的正是佛释乱神,惑世诬民的种种旧俗陋习!如果不早日废黜,将民众从释家的鼓惑幻想中解脱出来。那东瀛永远也别想强大起来,永远愚昧懦弱下去,东瀛的百姓永远不能够像大唐百姓一样,穿上丝绸,露出如此的笑容。”苏我入鹿豁然起身,愤然的指着窗外热闹的闹市道。
“苏我君说的极是,我东瀛倭国虽然屡屡派遣唐使向中原学习,也曾不止一次引入中原的儒学。但没有一个人能正真掌握唐人的本领。却只带回了佛释之类使人消极颓废的夷学。
因此当务之急应该重拾我倭国的武道精神,并认真向唐人学习经营技术之道。如此重任也只有苏我君能够承担了。”佐藤仁康拍掌赞道,语重心长的对苏我入鹿道。
作为苏我家的继承人,不少人眼中的贤明之主,他此次隐瞒身份来大唐,就是想切身考察一下中原天朝的实力,而且话中也有对那在东瀛很受欢迎的辩机的不满。
“诸位还请放心,入鹿必百倍努力。当然,这还要靠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行。”苏我入鹿猛然点头道。
现在的苏我入鹿虽还未继承家业,但作为一个未来权倾天下的重臣,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家族,也不管他心里如何作想,他都需要向大唐学习。
说到这,苏我入鹿不由的转头向三井雄一询问道:“三井君,大唐的皇帝陛下同意见我们了吗?”
“苏我君,看来会晤的事还会拖几天,而且情况不是很好,大唐的皇帝派来了高表仁。”三井雄一说到这里,浓浓的眉毛皱成一条线,神色凝重的能滴出水来。
好像想起什么了,紧接着三井雄一对苏我入鹿沉声嘱咐道:“苏我君,不知为何,自从如今这位新皇登基后,现在的唐人也不比从前了,他们对所有的遣唐使都提防得很厉害。
所谓的学习,如今看来似乎也成了个冠冕堂皇的幌子,只是借阅一本书籍而已,竟然也被拒绝,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说以前的大唐总是在做赔本买卖的话,那么现在的唐人开始精明了,已经不会无缘无故的给我们好处了。”
虽然以苏我入鹿的身份根本不必正眼瞧三井雄一一眼,但这位东瀛倭国炙手可热势绝伦的第一贵公子,却还是极为恭敬的向对方深鞠了一躬道:“三井君的忠告,入鹿谨记。”
眼见苏我入鹿如此深明大义,佐藤仁康也是颔首道:“我们这次是肩负任务而来,哪怕是唐人再瞧不起我等,我们却也不能像高句丽人那样流露出不满之情。
唐人如今虽好利,但汉人的心肠一贯是很软的。
汉人不是有句古话吗,叫‘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们孔圣人的《论语》第一句话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只要我们谦卑与顺从,总会有机会博取他们信任的。”
说到这里,佐藤仁康也不由的将目光转向了窗外,看着夜市中的繁华和唐人眉宇间的笑意,那是东瀛倭人所没有的,就为了这个,再苦也认了。
一种难以言喻的屈辱感始终萦绕在众人的心头。
再遥想这几日的所见所闻,三井雄一不由长叹一声道:“真怀念大唐前任皇帝在位之时啊。如今大唐的新皇登基,十五岁的娃娃,怎会如此小气,也胡闹的紧。这义秉《春秋》,性继《中庸》的华夏上国,何以堕落至此焉!”
三井雄一叹完后,就连苏我入鹿也是心头一滞,沉闷不语。
“但愿,辩机的承诺,不是骗我们,否则,我们只有用兵驱逐大唐在东瀛的商人了,到时候,免不了和大唐一战。”犬上御田锹喃喃的低语声,却让所有的人都是心头大震。
一个小国想要崛起,太难了,真是太难了啊。
※※※※※※※※可爱的分界线※※※※※※※※
第二更,求推荐收藏,支持小妖,谢谢各位大唐的兄弟了。
大唐皇帝李治。。。 第二十二章 史上最彪悍的外交官,高表仁
作为如今大唐新鲜出炉的礼部侍郎,高表仁最近可谓是春风得意,就连走路都是如风一般,风风火火,飘飘悠悠的。
整个大唐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新皇对高表仁的欣赏,而这一切都源于昔年高表仁在东瀛倭国的强硬态度,这就不得不让低下的人开始琢磨帝心了。
那犬上御田锹们所遇到的待遇,也就可以解释了。
而新官上任的高表仁第一件事就是接待这东瀛倭国的遣唐使,对于高表仁来说,这可是老对手,也是老冤家。
这些年来,赋闲在家的高表仁不敢去怨愤李世民,那一肚子火如今可就准备全部烧在这东瀛遣唐使们身上了。
尤其是知道这位年轻的小陛下对这些东瀛蛮子很是不爽,这就更让高表仁底气足足了,有皇帝撑腰的感觉,就是爽。
悠闲的骑在马上,好似奥运会盛装舞步般,不急不慢的赶往鸿胪寺东瀛遣唐使的驻地,坐在马上,高表仁回想过往,却也心头感慨连连。
话说这高表仁,乃隋朝重臣高?第三子。
这高?,可是有隋以来的重臣,文帝时是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首席宰相啊,即使炀帝时,那也是太常卿,总理级别的。
和房玄龄一样为相近二十年,不过这高?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好好的宰相,硬充御史,而且还没有认清杨广老大外表骄傲,内心更是雄霸的本质。
不同场合大谈杨广荒淫侈靡,人家杨广本来纳宣华夫人就挺心虚的,这一下好了,捅了马蜂窝了,又加上这高?和杨素关系莫逆,结果理所当然的悲剧了。
所幸杨老大难得手上留情,没有彻底团灭高家,让高老头几个儿子徙边去了。
而那时的高表仁,尚年幼,不过凭借自己大隋知名二世祖的身份,却也混了个渤海郡公的头衔,被迁徙至了蜀郡。
后来,隋被唐代,高表仁左迁为新州刺史,也算守的云开见月明了。
李治四岁时,也就是“李宫霸”之名扬威大明宫之时,高表仁此时却正好奉命持节出使日本,结果一生第二次挫折降临了。
民族使命感很强烈的高表仁,因与天皇争礼,闹了矛盾,所幸不宣朝命,直接回来了,之后被李世民狠狠的罚了,让他回家卖红薯去了。
本来以李世民的性情,非是大错,是不会罚的如此之重的,而史官也是一笔带过,仅仅说他“无绥远才”,也就是没有大局观,一切看似都很轻描淡写的。
但事实上,当初为了让天皇面北而跪,接李世民的圣旨,高表仁甚至直接和天皇当场互殴起来,掐的天皇是眼红脖子粗的,确实是大失礼仪了。
这让一贯爱好面子的李世民收不了了,很是难堪,觉得丢了面子,男人最重要的有时候就是面子,为了面子都敢拼命的,所以一怒之下,哪来的回哪去。
哪怕当时李治想为他说两句好话的念头,也放弃了,这丫的,实在太彪悍了,极品啊。
话说,如果后世的天朝外交官有这气势,被踢回家卖红薯那是肯定的,不过铁定会被被所有的网友评为“史上最彪悍的外交官”?
从这一点上说,高表仁很有他老头高?的牛脾气。
不过,数年的布衣岁月,让高表仁倒是成熟了许多,即使如今被李治欣赏,脑袋也还算清楚,要是以前,估计尾巴早翘上天了。
“大人,鸿胪寺到了。”身边的一个小官拔马上前恭声提醒道。
高表仁身子一怔,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点点头,抬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鸿胪寺”牌匾,红字黑底。
这三个字也是出自李世民之手,铁笔银钩,倒是颇具沙场征战之气。
一个人影出现在鸿胪寺前,高表仁一看,心中一惊,马上下马,大步上前,拱手惊讶道:“哎呀,真是愧煞高某了,有劳唐大人亲自迎接,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啊。”
圆圆的脸,颇有喜相,八字胡说话时,一颤一颤的,未曾言语,就让人感觉大有亲和之意,这就是唐俭。
有从龙之功,凌烟阁二十四臣之一,定襄大战的功臣之一,同时慧眼独具,一开始就站在李治一边,是大唐政堂上有名的“好好先生”。
但却像一棵不动苍松,历经风雨仍旧屹立在大唐朝廷上,朝廷上下对这位声音和和气气的唐俭,都是大加好评的。
同时作为李治的智囊团之一,也将是组建在即的大唐内阁七宰相之一,三朝元老。
这一系列的头衔,确实也能让高表仁受宠若惊了。
呵呵的就是一笑,唐俭上前拱手道:“非也非也,如今这大唐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高大人是陛下眼前的大红人,唐某就是架子再大,也不能唐突了高大人啊。”
一听唐俭如此一说,性情耿直的高表仁脸就是一红,嘿嘿的笑了笑,头却摇的如拨浪鼓一般,“红人不敢当,这可不敢当,只不过以往年少轻狂做了一些无礼之事,可当不得陛下厚爱。”
听的高表仁如此,唐俭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高表仁想起当初痛殴天皇,也是不由跟着笑了起来。
这年轻时的荒唐事,却成为如今自豪的成本了,人生之事,却也离奇。
唐俭笑意盎然的看着高表仁,嘴上却若有所指的凑趣道:“高大人这股赤子心怀可是陛下最欣赏的,可不能就此一去不复返啦。”
愣了愣,高表仁会意的点了点头,给了唐俭一个善意的叫他放心的眼神。
唐俭侧开身子,摆手做了个请,道:“高大人,入内,今儿个您可是主角。”
高表仁听唐俭说的有趣,仰天哈哈大笑,朝唐俭再次拱手,大笑道:“既是这样,那高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哈哈大笑中,当先入内。
唐俭微微一笑,也不在乎高表仁丝毫没有推辞,紧跟着入内。
高表仁去找犬上御田锹的麻烦去了,而李治此时却是找辩机小和尚和玄奘老和尚,两个老和尚的趣了。
※※※※※※※※可爱的分界线※※※※※※※※
长安城南凤栖畔,在山岚深浓的山顶上,气魄恢宏的庙宇盖得古色古香,庄严肃穆,大唐护国兴教寺就座落于此。
远眺护国兴教寺,高踞于险峻突起的孤峰之上,与曲江隔江对峙,近看又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拾级而上,晨游山寺,李治看到那幽静的竹林和清澈的水潭。
这座古老的寺庙掩映在几棵苍劲的银杏树下。
李治自进入院落后,但见游人寥寥,院内一派幽静、肃穆气氛,古木参天,松柏森森,秀竹郁郁,哪怕已是初冬时节,仍有一股青翠之气弥漫在空气中。
寺庙周围,有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峦,像正在开屏的孔雀那艳丽迷人的尾巴,环抱着护国兴教寺。
长长的一道红墙,墙内翠竹绿树中隐现出闪闪发光的塔尖,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也是时隐时现。
如此清幽的环境,却能使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
李治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和尚喜欢出家,为什么那么多公主王爷的也没事出个家,这那是出家啊,这算是渡假消暑啊,私人顶级别墅住着。
就这园林布置的,套用一句装。逼的话,这叫天人合一啊。
看着远处的禅门,就是自己这次行来的目的地了,那禅门中人,也是李治待会要见之人。
面对这两人,李治却着实不知怎么处理,心一乱,这思维就不由的发散了出去。。。。。。
※※※※※※※※可爱的分界线※※※※※※※※
第一更,求收藏和推荐,打赏可以有吗?
大唐皇帝李治。。。 第二十四章 本性难移啊,你个淫僧
漫无边际的想了一通,李治有点自嘲,自己越来越像个政客了,一边许诺人家玄奘、辩机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一边又在考虑怎么灭了人家,实在谈不上地道。
但没办法啊,虽然李氏皇族高攀人家李耳,扬道抑佛,但佛门依然很坚挺,那土地还有殿中的金晃晃的大铜佛,可是让李治颇为心动啊。
虽然这几年自己一只在提高大唐白银利用率,未来建立银行,发行纸币,这就是储备银,但现阶段,通宝仍旧是紧俏的硬通货啊,哎呀,李治擦了擦嘴角,都流口水了都,自己这也算是助人成佛了,让这些和尚能够舍己为人,割铜割地割人喂“自己”啊。
“吱呀”声,禅门开启的声音,将李治从YY中提溜了回来,抬头一看,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站在面前,后面跟你一个小白脸和尚,这是玄奘和辩机。
看着眼前的玄奘,李治心中嘀咕,天耳通?要不然怎么就突然开了门,看见自己,还一副高人模样,淡淡然的,就差朝自己拈花淫笑了。
不过,这老和尚,李治可从来没有小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老家伙没事屁颠屁颠的提溜到天竺,路上风风雨雨的,不仅毅力惊人,这一路上的见识和锻炼出来的应变之道,也是罡罡滴,至于拳头上功夫,三五个蟊贼更是不在话下。
这一点那孙思邈也是如此,貌不惊人,但却有一身的上好功夫,这老家伙,可不是《西游记》中,一阵风吹来,都能东倒西歪的唐僧唐三藏。
话说,李治也蛮同情这老家伙的,千里迢迢赶往天竺,到了那里,人家是大肆欢迎他了,这点和史书上记得倒是分毫不差,但这背后的原因就很让人纠结了。
老和尚到了天竺之时,那是佛教已经不是天竺的主流了,那些印度阿三自认为对佛教经义已经融会贯通,于是产生高手寂寞之感,自以为是独孤求败了。
为了让人生更有追求,转而去研习新起的的教派婆罗门,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信徒大量流失,而玄奘的时机却是刚刚好,那些天竺佛徒正在纠结,这个在玄奘身上看到了希望。
看看,看看,人家东土大唐的高僧都前往我西天取经,这难道不是我佛门经义的伟大之处吗,深深的将人不惜万里的召唤而来。
于是戒日王为他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他们把玄奘放在最装扮最华丽的大象身上,游街示众,像一块移动宣传牌一般,当然不得不承认,在佛学经义上,玄奘几乎就是独孤求败。
他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历尽千辛万苦回来,那佛门经典却被一伙歹毒的贼人,抢了去,说也奇怪了,那些歹毒的贼人,让老和尚日日夜夜不停的化成大巫,不停诅咒的丧尽天良的贼人们,为什么不要金银,偏偏要一些对他们没用的佛家经典呢,这个老和尚到如今也没有想清楚。
不用猜,这自然是李治的注意。
李治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啊,历史上玄奘不远万里去印度留学。
回国后,李治家老头非常重视,安排了数千人参加玄奘大师的佛经翻译事业。也因为玄奘大师的弘扬,使印度后期佛教的哲学和大、小乘佛教的经典,在中国得到广泛地传播。
这一传可不得了,后世的中国人之所以那么麻木不仁,不敢反抗,已经被帝王和文官士大夫们改变的畸形的儒家,是一把刀;这玄奘带回来的大乘佛教经典也是一把刀,两把刀,一起阉割了中国人。
至今,佛教起源地印度,还在佛教的影响中呢,没听说过一句话嘛,法国的女人不能娶--太浪漫,印度的兵不能要--太软蛋。
这佛教人家印度都抛起了,中国这儿还要再捡起来,至少李治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李治却又朕为玄奘感到可悲。
不得不承认,玄奘是一个伟大的行者、信仰者、学者。
在他身上,有一股执著求真的精神。
去印度之前,就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他们互相矛盾,用已有的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有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
因此,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感”,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十七年,译经用了十九年。
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还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如今知道玄奘,还多亏了吴承恩,否则莫非宗教和对历史有喜好的人,谁知道他是哪根葱啊。
不过,这一切,都被李治毁了,还是那句话,领导决定一切啊!
“阿弥头佛,不知陛下莅临,有失远迎,善哉善哉!”
老和尚双眼黯淡无神,眼角和身后的辩机一般,通红,看来刚才师徒俩抱着痛苦一场的,只不过在看到李治的时候,眼角怨气很重啊。
李治心头也有点酸,上前拍了拍玄奘老和尚的肩膀,一副语重心长的感伤的道:“玄奘大师啊,你也不能怪朕啊,做皇帝无奈,做一个好皇帝,不仅无奈,还要无耻啊。
朕真的不能让你那个大乘佛经在我中原大地传播啊,哪怕他再有哲理,再能引人向善也不行,他的憋处比好处要大多了,那些普通老百姓无法分分辩其中善恶该如何自处,不会调节自己,最后也只能“愚善”,朕只能一狼牙棒灭了。你别说话,我知道你不相信朕说的,朕也不想和你辩论,要说辩论,以前还是晋王之时已经和你辩论不下数百次了,那是我还威胁你万一把这事告诉我父皇,就火烧佛经呢。
大师很聪明,不敢和朕赌,即使父皇知道了,也拿朕没辙,总不会杀了朕,那朕母后还不跟父皇拼了。那是朕和你约定,会在登基后,让你传经的,如今你弟子辩机完成了任务,我也来兑现诺言。
这佛经现在倒是可以传传了,但朕有言在先,只能在倭人、高句丽人中传播,抑或是那些西方的满身毛的白猩猩,以及大食,都可以,但唯独大唐,还是免了,朕会派人盯着的。一经发现,到时可不要怪朕心狠,让朕再次行那灭佛之举。”
老和尚听李治一席话,好似得了羊癫疯一般,浑身抖得厉害,双眼中更是泪光一片,眼袋越发的红肿了,“噗通”一声,跪在李治面前,额头重重的触地,也不说话,只是不起。
后面的辩机也跟着跪倒在地。
“顺便告诉你一句,那些佛经朕都已经找了天竺高僧翻译,译成汉文了,你就一边传教,一边修改修改,嗯。。。至于首批的教徒,就是那被驱赶而来的五十多万三韩之人,想必也够你们忙活一阵了。”
李治是对玄奘真的很有歉意,想当初经书失了,李治可是亲眼看着这老和尚,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差点自杀殉佛的痛苦模样。
至于那些天竺高僧是怎么来的,嗯,天下会驶到天竺的商船上几个坏小子绑架来的,真的不是李治暗地里嘱咐的。
这一句话后,玄奘老和尚干脆抱着李治的大腿,大声哀嚎,李治摆了摆退,无奈道:“大师,您的鼻涕。”
经李治提醒,玄奘老和尚尴尬的擦了擦,好像孩子一般,眼泪共鼻涕齐飞,后面的辩机看到师父如此,也是一阵欣慰。
“好了好了,老和尚,赶紧闪一边去,朕要和你家小徒弟聊聊,你在这儿碍着朕事了。”李治说出的话很不客气,一点也没尊老爱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