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俏神探-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有李贞的维护,生死状的威胁大大降低了,但是赵大人的案子不破,就始终会梗在她的心里。而千秋银究竟与这案子有没有关系?他是否又使用“雷神之泪”返回了21世纪?还有父亲,这么久了,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他究竟去了哪里?
她好想去破解这些迷团,但在越王府却寸步难行,去什么地方,都不是自由的。别说出门了,就是在府内随便逛逛,她都被拦了好几次。最后,她只得把闷气发泄在盛宣煜头上,如果不是他,她又怎么会向李贞提出离开大理寺的请求,又怎么会被李贞关进王府。
可是越是气他,越是恨他,就是越是想他。五天了,他一点消息也没有,也不说来越王府看看她,他是不是生她的气了?他是不是跟新城公主好上了,顺带把她给忘了?他那天在醉仙楼,究竟是被何人暗算,下了*药?他没有找公主解毒,而找上了她,是不是觉得她比较好欺负啊?
还有伊贺音,他现在一定是恨死她了。一想起他,她的心里便充满着内疚。在莲花山上,伊贺音为了她,与盛宣煜大打出手,结果身上受了伤,她不仅没有感激他,还要在他的伤口上又捅了一刀。虽然她的本意是希望他们停止争斗,伊贺音不应为了她而背负起杀人的罪名,可是她的那句“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
还是伤得他不轻。回想着他临去前忿恨嘲讽的目光,她突然感觉很痛,仿佛失去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
这一日,她屏退了下了,独自一人出来透气,在可活动的范围内,来到了后院一处假山上的小凉亭内。落寞的她孤寂地坐在凉亭的边坐上,眺望着天空瞬息万变的云彩,心头烦闷而忧伤。盛宣煜与伊贺音的影子交替地出现在她的脑中,这些日子来与他二人发生的点点滴滴慢慢涌上脑海,只让她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中部:初露端倪 第七十一章:被迫订亲
第七十一章:被迫订亲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年轻女子温婉的声音:“这位便是任姑娘吧?”
她强行收回暇想,转首望去,见是一位宫装**和她的婢女。那宫装**约二十出头,云鬓高耸,两边各有一个精致的镶嵌着珍珠玛瑙的发钗,一朵黄色的冰凌花恰到好处地插入额上的发内,显得美艳动人。一双眼角微微的上扬的凤目簿雾朦胧,似泣非泣,我见犹怜,而挺直的鼻梁和圆润的唇让人感觉不可挑剔。唯一令人遗憾的是她的面色有点苍白,似有血气不足之症。人又偏瘦,在唐代宽大的衣衫里,显得单簿了些。
**身边的婢女大约十五六岁年纪,长得到也干净顺眼,额前整齐的刘海和伊贺雪奈一样可爱,但比起那**来自是差远了。
这二人均面生的很,但任倚婕从那**的华贵衣裙及打扮来看,大约猜出了她的身份。如果不出所料,眼前这位宫装美人,应该就是李贞的王妃杜氏。
“小婕参见王妃”她立即屈膝行礼。在王府这几日,她也算是领教到古代人的烦琐的礼节,这里可不比大理寺,规矩严格得多,稍有差池便会被人挑理,惹祸上身。像上次在大理寺门口,她竟敢不对新城公主行礼,还口出狂言,就差点被掌嘴,这样的错误无论如何是不能再犯了。
“任姑娘无需多礼,快快请起”宫装美人伸手轻轻地扶起她,娇嫩的玉手上一块粉色的丝绢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对于任倚婕称她为王妃,她没有做任何的解释,显然是默认了这一身份。
虽然早就听说杜王妃为人和善,但这乍一遇见,还是让她有些惶恐。她是李贞带回来的女人,而且李贞似乎对她还有点意思,这杜王妃该不会有什么意见,来寻她的麻烦吧她心虚地想着。
然而她的担心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生,杜王妃亲热地拉起她的手,一起在亭子正中的石凳子上坐下,笑mimi地打量起她。看得她心中一阵狂乱。
“早就想来看看妹妹了,想不到竟是如此不可多得的绝色佳人,难怪王爷这么欣赏你。”
“呃……”杜王妃的夸奖让她百感拘束,而那声“妹妹”更是让她浑身不自然,强行吞了口唾沫,定了定神,她讪讪地回答,“王妃谬赞了,小婕姿色平庸,哪及得上王妃之万一啊王爷心地仁善,见我寻父来京,又不幸被大理寺诬来凶手,所以暂时伸出援手,救我一命。过些时日,等赵大人的案子一结,小婕还是要返回家乡的。”
她急着摆明立场,生怕卷入古代女人那种男人之争中。却不想,杜王妃一听说她要走,顿感失望,急急地说:“妹妹难道还要走?这……王爷怕是会失望的。”
“王妃您千万别误会,小婕只是一介草民,自有自知之明,暂居王府并无非份之想,何况王爷也是知道的,小婕迟早是要离开的。”
其实她确实有和李贞说过,案子一结束会离开这样的话,不过李贞笑而不语,不置可否。此时她回想起来,总觉得自己当时答应来王府暂住,过于鲁莽,以后要想脱身怕是有些难度了。
杜王妃暗暗叹了口气,自任倚婕入住王府后,一切行动她都了如指掌,或许这个丫头对王爷确无心意,但是凭她与李贞多年的夫妻,她又怎么会看不出李贞的心思。如今那两个侧妃自持有王爷的宠爱在府内是越不越不像话,自己也正急需有一人来分散王爷的视线。看得出王爷对这任丫头甚是上心,而这丫头又似乎心不在王爷身上,如果自己为其促成好事,一来可以得到王爷的欢心,二来也可以顺势治治那两个侧妃。
心念至此,杜王妃微微一笑,心想着,即使你千方百计想逃,但进了这王府,怕也是由不得你了
杜王妃此刻的心思,任倚婕自是猜不到,但是敏感的她,面对着王妃那别有用意的笑,还是感到如坐针毡。果然,她担心的危险来了。
只听得杜王妃说:“妹妹何出此言,其实王爷对妹妹的心意这王府内又何人不知。也怪姐姐平日里太过大意,光顾着治理这一大家子,而忽略了王爷和妹妹的事。妹妹虽是平民出身,但凭你在王爷心目中的份量,自也不能做个没名没份的侍妾。这样吧,改明儿,姐姐就进宫向天皇天后讨旨,怎么的也要为妹妹讨个侧妃的名号,这样也不至于辱没了你。”
此话一出,任倚婕的脸顿时就白了,急得立即跪倒在杜王妃面前,大呼:“王妃,此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她至少可以说出五种理由来说明自己不能嫁给李贞,可偏偏是一条也说不出口。
她能说她是来自未来,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吗?如果说了,估计无人会信
她能说她的心里不爱李贞,是李贞一厢情愿吗?如果说了,估计自己会得罪李贞,当然也没有好果子吃。
她能说她不能接受一夫多妻的制度,在她那个时代都是一夫一妻制?如果说了,估计会被当成大逆不道之人,拉出去仗责。
她能说她要的是自由自在的日子,而不是一天倒晚勾心斗角争宠?如果说了,估计杜王妃会立即掌她的嘴。
她能说她已经和另一个男人有了夫妻之事,已非完璧之身,实在配不上李贞?如果说了,不用估计了,自己一定颜面扫尽
冷汗一滴一滴地往下淌,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拒婚也是这么考验她智商的事。总算是机灵如她,思维敏捷,在这危急关头,还能想到一个绝佳托词。
“王妃,赵大人的案子一日不结,小婕就一日是这案子的嫌疑犯。王爷身份尊贵,如果娶一个疑犯做妾,不仅会被朝中佞臣耻笑,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赵大人同僚的不满。这些人只道是王爷包庇于我,定会联名在天皇面前参责王爷。到时万一凶手抓不到,王爷就会百口莫辨,而小婕也会被推到风尖浪口上,成了凶手的替罪羊。”
说完,她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前些日子还在为了盛宣煜说她是疑犯生气,如今却还要借用他的这套说词来力挽狂澜。这是不是在告诉她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盛宣煜在指责她是疑犯时,会不会也有其他什么目的呢?
杜王妃一听这话,面色当即一变。这确是她考虑不周详之处,为了对付两个侧妃冒然为王爷纳妾,怕是真的会惹上什么祸事不成。如果真这样,那自己反成了害王爷之人了。
杜王妃毕竟也是明事理之人,仔细思虑后,也就不再勉强于她。即便真要利用她,也要等这案子结了再说,于是她顺驴下坡,说:“唉,想不到妹妹如此为王爷着想,姐姐真是汗颜了。也罢,就依了妹妹,此事暂且不提。不过妹妹啊,姐姐听说赵大人的案子大理寺正在积极查办,一旦寻得凶手了,妹妹可就不能再以此来搪塞姐姐了。”
“这……”任倚婕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这杜王妃真是厉害,话说得这么漂亮,但其实把她给将死了,也就是你躲得了一时,却休想躲得了一世。咬牙,难道自己的终身大事就这么被人操纵吗?可此刻她似乎也别无选择,权宜之计她只得先应承下来,过了今日再说,等案子破了,她再想办法脱身。于是她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杜王妃见她不情不愿地答应了,心里有丝得意,这丫头果然还比较嫩,以后好好调教一番,自可以为她所用。她再次伸手将她扶起身,说:“好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这时,忽听身边有人说道:“什么事说定了?”
众人转目望去,竟然是李贞,众人立即向他行礼。
李贞今日应该是刚下了朝,换了一身淡黄色衣服,一改往日雪白胜雪的样子,但仍然飘逸似仙,他温和的面容总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惬意。然而这时在任倚婕眼里不仅没有惬意,更感觉惊慌失措。她连连向杜王妃打眼色,想阻止她,但已经晚了。
不知杜王妃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像是故意没看到她的眼色,嘴快得不得了,直接就说:“王爷您来得正好,妾身擅自做主为王爷订了一门亲事。任姑娘已经答应了”
“哦?”李贞略感意外地朝任倚婕望去,火热的目光中带着欣喜。
任倚婕的脸顿时红到脖子,尴尬得转过身去,不敢面对众人,只恨不得立即挖个地洞钻进去。“王妃,你……”她不满地想责怪杜王妃,可是转念一想,对方是正牌越王妃,地位高高在上,自己算个什么,只得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可是这订亲的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不要说是做侧妃,就算把正妃的位子给她,她也不能接受这种强加的婚事。她得找个机会和李贞说说清楚,她相信李贞应该是个讲理的人,不会来强逼她。
中部:初露端倪 第七十二章:六道散人
第七十二章:六道散人
然而可恨的杜王妃还来了劲儿,故意把她的不满当成是害羞,笑着对她说:“妹妹你就别害羞了,王爷又不是外人,这事迟早也是要让他知道的啊。”
望天,任倚婕真是欲哭无泪啊
望着两个女人的样子,李贞抿嘴一笑,心下已了然。他又怎么会不知道杜王妃和任倚婕的心思,特别是任倚婕,他明白她对他无意,她的心在盛宣煜那儿,这些日子来,他看在心里,却不想点破。如今说她答应亲事,想想也猜得到定是被杜王妃给设了套。然而他也不想点破,潜意识里他更希望着杜王妃推波助澜,让她最终还是成了他的人。虽然以他的个性,他从不喜欢去勉强什么人,但是对她,他却想破个例。
“雅儿,你就别取笑小婕了。”见杜王妃还可能继续,他真担心任倚婕会受不了,然后爆发。这丫头并不受世俗管束,说不得又会迸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所以他挥手阻止了杜王妃,算是给她解了围。接着他转移话题,对着她说:“赵大人的案子听说有些进展了,这不盛宣煜刚刚到王府了。小婕,本王知道你对此案很是上心,你要和本王一块儿去听听吗?”
一听盛宣煜来越王府了,刚才来阴霾满布的她,顿时来了精神。她猛然转过身,直视着李贞,兴奋地说:“好啊”似乎发现自己的失态,马上又收敛了一下情绪,说:“我太想知道案子的进展了”
这句话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李贞当然知道她关心案子进展不假,但她更关心的却是某个人。
李贞的心一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痛让他充满了挫败感。原来在她的心里,自己堂堂一个尊贵无比的大唐王爷,竟然就这么比不上一个盛宣煜。刚才还在为嫁给他一事不高兴的她,可转眼一听说盛宣煜来了,就立即忘乎所以,喜形于色。他这一生遇到的女人中,怕也只有她任倚婕会如此不识好歹了。
本来他来找她一块去见盛宣煜,是想听听她对案情的分析,但此刻,他却另有了主意。他李贞这一生要得到的东西,是决不会轻易放弃的
不露声色地带着她一路来到越王府的前院,那里是李贞日常办公,休息,接见访客,商议政事的地方。在他的书房里,任倚婕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盛宣煜。
盛宣煜仍然是绯色的官服,端正的帽子,笔挺的腰板,冰冷的面容,此刻立于书房内,等待着李贞的接见。虽然只是相隔短短的五日,但她仿佛感觉有五年不见他了。心不由地狂跳起来,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矛盾。一方面,她好像恨他恨得要死,只想着从此跟他不再相见,可另一方面,她又万分思念他,总是在想着他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来看看她。
这种矛盾的心理都快让她成了双面人,明知道这很不快乐,可偏偏不自不觉中就会这么去做。
“见过王爷”盛宣煜向李贞行官礼,目光低垂,看都不看她一眼。李贞示意他免礼起身后,他仍然目不斜视,仿佛她是不存在的人。
书房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异样,有那么一刻,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变成隐形人了,他怎么就能这么无视她的存在。心里的那把天平,因着他的无视,而越来越偏移到憎恨的那一面。怒气在心中滋生酝酿着,她的目光从最早的热烈慢慢变得冷淡,直至冰透。
“宣煜,听说案子有进展了”李贞开口先问,然后绕过书桌,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坐下。一边亲热地示意任倚婕站在他的身边。任倚婕二话不说,顺从地过去,站在他的身后
并不算宽大的书桌就这样将盛宣煜和她隔开了,以前她都是和他站在一边,与李贞说话,而今日她却是站在了李贞这边,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距离已越来越大?
对于李贞的话,盛宣煜点了点头,应声道:“是”他努力不去看任倚婕,以防止点燃心中的那把可能会令他失控的火。在李贞的面前,他必须时刻提醒着自己做好臣子的本份。皇上将督办大理寺查案的重任交给了李贞,那么他来越王府只是为了公事而来。
赵大人被害已过了一月有余,自己一直无法将真凶擒获,实在有负赵大人的栽培,如果再为了一个女人而误事,那么他就更没有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恩师了。
自那日从莲花山回去后,他就将自己的心冰封起来,他是个内敛的人,就算是再受伤,他也决不会露于形色,让他的下属看出任何端倪。任倚婕的离开,不正是他曾经希望的事,或许一切回归到最初的样子,他才能真正做回自己。只是他却不知,心中的那个烙印已不是他想去掉就能去掉了。
将长孙冲送回驸马府后,他在第二天又去找了他一趟,这一次因为他有救命之恩,无论是长孙冲还是长乐公主,都对他礼让有加。从长孙冲的口中,他得知那晚他之所以会去莲花山就是为了那尊黄金度母佛像。
长孙冲在两年前意外遇到一位神人,此人方外人士打扮,却非僧非道,年纪四十有余,操京城口音。那一日,长孙冲在天香琼楼里饮酒作乐时,此人不请自来,为他掐指一算,说他三日之内必有大凶之兆。当时长孙冲并不在意,只当他是个骗财的神棍,根本不去理他。却不料,两日后,竟然真的发生遇刺事件,若不是有人突然赶到,救他一命,只怕他早就死于四个月前了。救他之人不是别人,正在后来成为他贴身侍卫的司徒炎凉。
经此一事后,长孙冲对于这位神人就上了心,四下打听他的下落。通过天香琼楼老板娘花烛影的口中得知,他们遇见那一日,这人是怎么进来的都不知道,更别说是他的身份下落了。这样的结果让长孙冲越来越好奇,想见这神人的心也越来越强烈。
终于在遇刺事件后的十日,他又一次见到了这位仙风道骨之人。这一次他再不像上次那样傲慢无礼了,而是尊那人为恩人,并准备去京城最有名的醉仙楼摆下酒席宴请于他。哪知,那人却拒绝了,只说他淡泊名利,那些王公贵族去的地方并不适合于他。于是最后,到是长孙冲去了这神人常住的莲花山。
在莲花山上,这位神人自称为“六道散人”,看透世情,能未卜先知。像上一次他就是看长孙冲印堂发黑,却又贵气冲天,命不该绝,才出言提醒。一听这六道散人有此能力,长孙冲又惊又喜。之后,这六道散人所言之事确实事事兑现,无一例外,比之京城著名的司天监上官宏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他更是视其为天人。
六道散人与他见面有一规矩,就是他不能向其他人透露六道散人的身份与下落,否则他便会再也不会与他相见了。长孙冲自认遇到仙人了,当然点头允诺,保证连自己发妻长乐公主也绝不会有丝毫地泄露。
于是这两年里,长孙冲每逢十五便会上一次莲花山与六道散人相见一次,每一次六道散人都会透露一些天机给他,指点着他行事,也因着他的指点,长孙冲一改往日碌碌无为的形象,在朝廷里混得风生水起,不仅是天皇天后对他刮目相看,便是他的父亲也觉得他近日的表现令人欣慰。
就这样,他过得又滋润又惬意,直到三个月前一天,六道散人突然让他寻找一件宝物,便是这黄金度母佛像。根据六道散人的说法,这度母佛像乃是一件上古神器,后来被北魏皇室所得,一直供奉于宗庙中。然而有一天,不知是哪个皇室子孙亵渎了神器,致使这度母佛像失去了她原有的保护力,最终使得北魏灭亡。而如果拓拔氏的后人能再次寻回这度母佛像,重新筑庙供奉,那么天下又会回到拓拔氏手中。
因着六道散人这番话,长孙冲的心又乱又慌。因为长孙氏正是北魏皇室的后裔,如果六道散人此话不假,那么如何他长孙冲能找回这黄金度母佛像,是否就意味着他可以改朝换代了?
这大逆不道,要灭族的想法,吓得他三日不敢出门,仿佛他一出门就会立即被人发现他的叛逆心思。然而这时六道散人竟亲自找上了他,这是以往这一年多里绝无发生的事。
六道散人语重心长地劝说他,应该振作起来,寻找这尊佛像,根据他的推算,这度母佛像此刻正在大唐皇宫里,而长孙冲又正是保管这些贡品的宗正寺少卿,等于是上天把这样好的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因此他夜观星像,见紫微星异动,正是帝王更替的先兆,如果长孙冲能将度母佛像偷出,那么拓拔氏必将重掌天下,而如果度母佛像一直任由李唐皇室保管,那么只怕拓拔氏亵渎神像一事的后果,将报应在长孙家。
中部:初露端倪 第七十三章:六道散人2
第七十三章:六道散人2
听了六道散人的话,长孙冲犹豫不决,最后左思右想下,决定冒险一试,虽然他没有造反的念头,但是不能让厄运待续到长孙家头上。无论如何,他将佛像偷出来,也只是去供奉的,不做造反的事就行。另外偷一个佛像,即便真的被人发现了,凭他长孙家的实力,也挺能摆平这件事。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又买通了皇宫中两个管事太监,终于将这佛像偷了出来。事后,他又暗中给了那几个太监一大笔钱,让他们找个理由告老还乡了。
佛像偷出宫后,他便连夜赶往莲花山交与六道散人手中。六道散人告诉他,度母佛像毕竟是突厥朝贡之贡品,它的遗失,定会引起朝廷的调查,如果让它散落在民间,万一被查到,只怕要坏事,不如就由他去放在一个朝廷永远想不到的地方。然后在那个地方好好供奉供奉,净化它的神力。
长孙冲自偷了这佛像后,早就心乱如麻,什么事也不管了,全听他安排了。当时他并不知道原来佛像被送到了吴王府旧址,直到大理寺的人偶然在那里发现佛像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朝廷永远想不到的地方便是指的吴王府旧址。
之后,武后果然发现了佛像的遗失,责令大理寺调查。赵擎宇手下那个能干的徒弟盛宣煜多次来宗正寺核实情况,并且还亲自去了那几个太监的老家找他们。事件的发展越来越让他不安,当他感觉自己就快暴露的时候,他的三弟长孙浚找上了他,说是看中了赵擎宇的千金赵芷誉,托他上门提亲。他当时正愁没有合适的理由约见赵擎宇,于是一口就答应了。
在赵府,他见到了老谋深算的赵擎宇,以他对赵擎宇的了解,当然知道官场上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赵大人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角色。因此在去赵府前,他便多方打听了赵擎宇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重金购得一些宝物送上门去。表面上看来,他是为了三弟长孙浚的亲事上赵府提亲,而实际上,他是想贿赂赵擎宇,让他在这贡品案上放他一马。
不料赵擎宇却不吃那一套,不仅拒绝与长孙家联姻,还绵里藏刀地暗示长孙冲,他早就知道了贡品案与他有关,劝他回头是岸,尽早将贡品送回,不要继续被人利用,否则他就要公事公办。长孙冲毕竟是长孙无忌的长子,又是长乐公主的驸马,何曾受过如此奚落,顿时大怒,才说那一句“赵大人如此不识好歹,只怕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结果被门外的赵芷誉听到,差点又惹祸上身。
那日从赵府回来,他越想越担心,就连夜赶到莲花山找六道散人。六道散人听了他的话后,劝他无需担心,还说他已掐指算过了,赵擎宇不久便会有一场大劫,不会在贡品案上为难与他了。他听后,心才放了一下来。当他正准备告辞时,六道散人又突然把他叫住,然后拿出一张图纸,对他说,这是一位东瀛朋友的配刀,因不慎遗失了,所以想重新打制一把。但是在长安平民百姓是不能打制这样的刀具的,因此才想托他帮个忙。对于长孙冲来说,打制一把短刀,根本就是小事一桩,他也没多想,便应承了一下。
他当然不知道这把他让打制的短刀,竟然会在后来成了杀害赵擎宇的凶器。
之后没过几日,他便听说了赵擎宇被害之事,他又惊又喜。惊的是六道散人又算对了,赵擎宇真的遭了难,而喜的是贡品案的阴影终于烟消云散了。
当他正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六道散人又来找他了。这一次六道散人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大理寺的人已找到了那两个协助他偷盗度母佛像的太监,但那二人均被人割破了喉管。从尸体上,大理寺的人搜出了印有他长孙家徽印的银子,这矛头只怕他想躲都躲不了了。
他一听这事,顿时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地求六道散人教他化解之法。六道散人又掐指一算,说是救他之人可能会出现在天香琼楼里,让他今晚去天香琼楼里,摆下酒席,静待那人的出现。
他又问,这人是何人?可六道散人笑而不语,最后以天机不可泄露为由堵住了他的嘴。
无奈之下,他只得听从六道散人的建议,去了天香琼楼。那一日,正是竞选花魁之日,楼里热闹非凡,可是他却心事重重,一点风花雪月的兴趣也没有,甚至前一天他包下的头牌姑娘紫嫣,他也懒得去看。
他就这么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走过他身边的人,他都仔细观察一番,可是很失望,这里的人几乎都是寻花问柳之人,他实在是看不出谁才是能救他之人。当他有些心悔意冷后,任倚婕的突然出现点燃了他的希望。
当任倚婕告诉他,李贞和盛宣煜正在暗中调查他时,他几乎没有任何怀疑地就确认了她就是那个六道散人口中能救他之人。于是他着急地就带着她离开了天香琼楼,去了长孙别院。原本他把任倚婕也当成六道散人那样可遇不可求的神人,然而一路上,当他打听她的来历时,她的那套说词实在太让人生疑。
在她的口中,她只是一个卖身青楼的苦命小孤女,这怎么可能?一个在社会最底层,最令人轻视的女子又怎么可能会是拯救他的人呢?于是他不露生色地观察着这个有些古怪的丫头,渐渐的他发现了她的一些破绽,于是他决定试她一试。
当任倚婕对着那四个精致华贵的羊脂玉瓶感兴趣时,他故意提出送她一个。如果是一个出身青楼的女子,一定会表现出受宠若惊,爱不释手的样子。可是这丫头却出奇的冷静,清澈的眸子中全没有一般青楼女子面对珍宝时浮出的贪婪。因此他基本肯定了自己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她决不可能会是一个青楼女子,她的来历绝不简单。然而她接近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他默默地揣测着,突然这丫头竟然提到“北魏时期的古董”,不知为什么,他敏感地觉得她指的就是那尊度母佛像。而之后,她又表现出这个问题只是随便问问,这欲言又止的样子,更让他坚信她的话中并有另一层意思。
这一刻,他对她的兴趣不再是停留在六道散人的预言上了,他发现她似乎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接近他,那么他不如将计就计,将她收为自己的女人。一来,今日在天香琼楼里唯一让他感觉是接近六道散人口中之人,收了她,不仅可以让她对自己死心塌地,而且也可以利用她为自己化解凶厄。二来,也可以查明这丫头背后的目的。于是,他趁她不注意时,偷偷在茶水中下了“软经散”。
这种药无色无味,混入茶饭中绝不会被人发现。一般中了此毒之人,就算武功再强两个时辰内也会浑身无力。果然这丫头在毫不知情下中了招。只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贞居然会突然来访,这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那一日,他在李贞和新城公主的双重夹击下,被骂得狗血喷头,而任倚婕又离奇失踪,想来定是李贞派了人暗中救走。事后,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小丫头故意接近他,难道是受了李贞的指使?
为了搞清楚任倚婕究竟是不是李贞的人,他暗中派人监视越王府。得到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这古怪的俏丫头并不是越王府的人,却是杀害赵擎宇的重要嫌犯。
这一发现,让他头脑有些发胀,怎么都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