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百家到一家-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录
前言 5
  第一章 百家争鸣,泽被后世 7
  第一节 周公——上古时期的人文思想家 9
  第二节 儒家 12
  孔子 ——圣人的真实生活 13
  孟子 ——傲岸善辩的亚圣 18
  荀子 ——博学多识,最为老师 22
  第三节 道家 25
  老子 ——道法自然第一人 26
  庄子 ——千秋一梦迷蝴蝶 30
  列子 ——御风而行,风神飘逸 35
  第四节 墨家 38
  墨子 ——孔子的第一个挑战者 39
  第五节 法家 42
  商鞅 ——为改革而献身的第一人 44
  韩非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47
  第六节 阴阳家 49
  邹衍 50
  ——阴阳家的杰出代表 50
  第七节 纵横家 51
  第八节 名家 56
  邓析 ——我国最早的职业律师 56
  第九节 杂家 58
  吕不韦 ——经营政治生意的商人 59
  第十节 兵家 62
  孙子 ——中国兵家之祖 63
  第十一节 其他学派 66
  农家 66
  小说家 66
  易家 67
  第二章 百家衰退,儒术独尊 67
  第一节 法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结合 67
  李斯 ——最后的法家 68
  第二节 外儒内法 70
  贾谊 ——风华绝代悲情才子 71
  董仲舒 ——公羊大师,汉代孔子 74
  刘向 ——中国目录学之祖 78
  王充 ——中国最早的无神论者 80
  第三节 道教的兴起 83
  第三章 儒道佛思想的碰撞交融 84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儒、道、佛纷争 84
  嵇康 ——博学多才的音乐家 85
  陶渊明 ——“桃花源”中的田园诗人 88
  范缜 ——杰出的反佛斗士 90
  第二节 道家的复兴与儒学的官学化 92
  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 93
  柳宗元 ——“歧黄大师” 96
  第四章 佛儒合一,理学大昌 100
  第一节 思想家辈出的时代 101
  欧阳修 ——“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101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3
  三苏 ——“一门父子三词客” 107
  王安石 ——思想深邃的激进派 110
  司马光 ——资于治道;鉴于往事 113
  叶适 ——温州“商圣” 116
  第二节 心学的起源 119
  陆九渊 ——自创“心学”成一家 119
  第三节 程朱理学的发展 121
  二程 ——北宋理学奠基人 121
  朱熹 ——南宋理学的开山祖师 124
  第四节 “元朝一人”:吴澄 128
  吴澄 ——家居授徒的大师 128
  第五章 在斗争中奔放的思想 131
  第一节 明初的思想家 132
  刘基 ——亦人亦神的先知 132
  第二节 思想界的批判斗争 136
  李贽 —一狂人与奇士 136
  第三节 明末心学的发展 138
  王阳明 ——特立独行的心学泰斗 139
  第四节 东林学社 142
  顾宪成 ——东林名联传天下 142
  高攀龙 ——当之无愧的东林领袖 146
  第五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三巨头 147
  王夫之 ——南国儒林第一人 147
  黄宗羲 ——倡导民主论的思想家 151
  顾炎武 ——天下共亡,匹夫有责 154
  第六章 冲破思想的禁锢 158
  第一节 晚清的思想启蒙 159
  魏源 ——无双国士长沙子 159
  龚自珍 ——三百年来第一流 161
  严复 ——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最敏锐的人 164
  第二节 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166
  康有为 ——维新主帅 166
  梁启超 ——少年中国之少年 169
  第三节 新儒学 172
  梁漱溟 ——最后的儒家 172
  冯友兰 ——新理学的创始人 176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前言
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如浩瀚夜空,群星闪烁。思想史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如夜空中的银河,更是璀璨夺目。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家不断地思索探求,著书立说,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教育、历史、自然、生活以及人类思想等诸多方面,用自己的思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思想所闪现出的光辉汇聚到一起,形成了星空中最耀眼的区域,而他们的学说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沉淀、洗涤、吸收、融合,化作了华夏文明的精髓,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纽带。
  思想家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当今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趋势下,我们重拾这些被人们漠然遗忘于史书中的思想家,搜集他们的思想火花,以及他们个人奋斗的经历,汇编成这本《从百家到一家》,希望于当今的人们有所启迪。倘若能够借助他们的智慧点燃更多人的思想和人生,则是对于编者的最大安慰了。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幅员广阔,人杰地灵,能够青史留名的思想家不胜枚举。编者着重筛选了各个时代比较有典型代表性且有教育意义的思想家四十余人,以各个时代典型的思想学说和思想流派为向导,广泛搜集资料,整理这些思想家的生平事迹,串联起他们的成才轨迹,结合他们的生活足迹,本书还收集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人文景点,增强了趣味性。诫于以往很多这方面书籍由于罗列思想成就和思想理论太多而枯燥乏味的情况,编者对于他们的主要思想观点和思想成就采取浓缩的方式,并添入了一些思想家宣扬学说时所运用的例子,旨在展现他们的主要的思想观点,并尽量用简洁,平易的语言进行叙述,增强了可读性和知识性。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古代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周公是上古时期最杰出的人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他对后世诸子百家的学说有着巨大的影响,被奉为奴隶社会的大圣人,他的思想对后来成为古代学说主体的儒家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故本书将他列为开篇第一人。
  经过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的积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学派,形成了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时期,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宣扬自己的观点,广泛招徒讲学,著书立说,各种学说不断出现,形成了百花竞放的壮观。
  这个时期出现了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九流十家”。各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思想巨匠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秦代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出现了文化的断层,故和汉代并在一起。李斯是秦朝的丞相,也是法家思想的最后代表,故作一节。
  汉代由于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思想的复兴,但远不及“百家争鸣”时期的繁盛。后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成为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其他学说逐渐衰亡或被兼并了。汉代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正是因为他对儒学的发展和改造,奠定了后来两千多年的儒学统治地位。刘向是中国经学大师,开创了中国的目录学。儒生贾谊是位风华绝代的千古悲情大才子,他的文学造诣极高,思想上也有著名的论断。王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神论者,也是中国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先驱。他们都一一在列。
  三国至唐,这段时间政治上十分复杂,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也兴起发展,这二者跟传统的儒家思想相互碰撞交融,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三国魏晋时期的嵇康的玄学,陶渊明的“自然”哲学,以及反佛斗士范缜的唯物思想,都在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到了唐代,李唐王朝因为有个姓李的先人“李耳”,对道家颇为关照,那个时候的文士,遍读百家,尤好寻仙访道。
  后来唐太宗命令在太学内建孔庙;630年,他又命令学者们准备出儒家经典的官方版。皇帝以命令颁布这些经典正文及其官方注疏,在太学里讲授。以这种方式,儒家又被重新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教义。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宗教——佛教也有较大发展。这时期的思想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柳宗元崇信佛教,而韩愈是排佛派的中坚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中国的儒学思想发展至宋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了佛、道的某些思想观点而形成的唯心主义的新儒家哲学。因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故称为“理学”。以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也称“程朱理学”。理学在南宋时期,又分化为“理学”和“心学”两个系统,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
  宋元时期是中国儒学最为繁荣的时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十分重大。该一时期的儒学流派众多,大师辈出,阵容庞大,新说迭出,著名的有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三苏、叶适等。元朝由于外族统治,思想遭到禁锢,本书只着重论述一人,即吴澄。
  明朝前期,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很流行,在思想领域处于统治的地位,主要代表人物有刘基。至明朝中期以后,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兴起,一时影响极大,后来的李贽,东林学社的高攀龙、顾宪成,以及明末清初三巨头——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也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清朝时期可称得上思想巨匠的凤毛麟角,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激起了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他们勇敢冲破思想的禁锢,开始了学习西学和改革维新的探索,涌现了一批爱国思想家,以魏源、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随着中国局势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更多的思想家着力于总结近代中国思想的变迁,他们把传统思想和外来文化归纳总结,形成了中国的现代思想系统理论,梁漱溟和冯友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的古代的思想家有如繁星密布,一本书的篇幅实在难以一一详述,故本书只摘选了有突出影响的大师巨匠四十余人。由于资料有限,错误和纰漏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来信来函批评指正,或者共同探讨。同时感谢很多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的专家学者。本书还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资料学说,由于复杂繁多,无法一一署名,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曲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思想流派的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先前夏商周三朝的发展,古代的自然经济有了飞速跃的发展。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数学有了新突破,医学、地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社会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大变革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他们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积极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推销自己的主张,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了,私学兴起,士被解放了。春秋战国以来,私学兴起,在私学中培养出一大批士,原先文士、武士不分,现在从士的队伍中分化出一大批文士。齐稷下学宫是齐威王、宣王时期东方各国文士聚集活动的场所。齐宣王喜欢文学游说之士,十分尊宠他们。先后来学宫的著名学者就有邹衍、淳于髡、田骄、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荀子也曾游学于稷下学宫。这里盛況空前,学士可达数百千人。
  这些士从武士分化出来专门从文,他们著书立说,集中精力探讨学术问题,有了这样一支专门队伍,有利于当时的学术繁荣。过去的士没有自由,必须忠心听从于自己的主人。按宗法等级制规定:“大夫臣士”,士必须隶属于大夫。现在的士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新情況,他们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周游列国,可以选择与自己政见相投的新主子,文士队伍空前壮大。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养士著名的“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魏信陵君无忌因礼贤下士,士从各个地方过来争相投靠他的门下,他供养的门客达到三千人。赵平原君招纳天下的豪杰勇士,身边有敢死之士三千人。齐孟尝君田文接纳各地有本事的志士,养门客千余人,此外还接纳天下的豪侠甚至奸人到自己门下。秦吕不韦招士,养食客三千人。编撰《吕氏春秋》,也以文士为主。这些文士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周游列国,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知识分子中涌现出了许多不同学派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现象,史称“百家争鸣”。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他在40岁以前,主要活动是教书。42岁那年,带着车子数十乘、侍从弟子数百人游说齐、魏等国。晚年回家著书立说,今存《孟子》7篇就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体现。孟子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主张“法先王”。他说:“仁政必自经界始”,就是说实行“仁政”首先要恢复周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他认为古代比当代好,要人们“遵先王之制,守先王之法,行先王之道”。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著《荀子》一书,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他对孟子等的陈旧学说有过激烈的批判。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
  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要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子提出“兼爱”的理论,使强者不欺负弱者,人多势众的不掠夺势单力薄的,富足的人不欺辱穷困的人,出身尊贵的不鄙视身份低微的人。他认为社会应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这种抹煞阶级界限的抽象的人类之爱,在阶级社会里,只能是幻想。
  代表墨子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说学,虽然主流是进步的,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但存在软弱改良的一面。如他把政治革新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身上;提出“明鬼”学说,相信鬼神,鼓吹鬼神的作用,反映出他的思想局限性。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是研究道家思想的珍贵资料。在《老子》一书中,提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柔弱胜刚强”这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非常可贵的。由于老子站在没落奴隶主的立场上,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有为”措施,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反动的、倒退的主张,反映了奴隶主阶级对前途丧失信心的思想倾向。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都不再做官。《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庄周对老子唯心主义的“道”解释得更加神秘。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道”。“道”是无限的东西,它生出天地万物,连鬼神也是“道”生出来的。只有“真人”才能得“道”。他认为事物变化无常,没有什么是非标准。庄周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演化成相对论,这是道家思想的大倒退。他认为如果要社会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毁灭,人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只不过是一场大梦,不如死了痛快,死了才是最大的觉悟。这种厌世思想表明奴隶主失掉政权后的绝望。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秦始皇读了《孤愤》、《五蠹》这些文章,曾感叹地说:如果我能和这样的人交流,让他为我所用,我就死而无憾了。不久,韩非来到秦国。李斯妒其贤能,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了韩非。然而,韩非的学说却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他认为“法”是根本,就是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策、法令是社会的准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使之深入人心。“术”是###的策略手段,包括按照人的才能来派定官职,对群臣暗中考察。“势”是指君王的地位和权力。韩非认为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第一节 周公
——上古时期的人文思想家
  人物介绍: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
  思想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个哲学家,儒家思想的启蒙者,上古时期的人文思想家。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忠良贤臣,留下了“握发吐哺”的典故,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有人尊奉他为奴隶社会的大圣人。周公对后世儒学的形成和影响。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学说的主干,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周公被尊为儒家道统的始祖。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周公对后世其他百家思想的影响也很大。
  生平:
  周公生于岐邑;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周文王时,他就十分的仁爱孝顺,多才多艺,因而不同于其他兄弟。
  文王驾崩后,他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但为了辅佐武王他没有去封国而是继续留在都城。武王灭商后,他帮助武王建立了周王朝并建议武王就地安置殷人以争取殷人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武王对此十分的赞许,把殷之故地(大都在如今的河南境内)分别封给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周朝暂时得到了安定。
  周朝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就患病死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而那时候周成王才13岁,难担大任,商朝的旧贵族又准备复辟,刚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于是由周公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受封在东方监视武庚的管叔和蔡叔,对周公摄政很不满意。按照兄弟间排行,管叔排行三,周公排四,管叔是兄,周公是弟,不论是继承王位,还是摄政,管叔都比周公有优先权。管叔不服。蔡叔虽然行五,但他的态度是支持管叔。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想谋害成王,篡夺他的王位。
  灭商后的第三年,管叔、蔡叔鼓动商朝旧势力的代表武庚和他们一起反对周公、发动军事叛乱。面对国难,周公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并说服太公望和召公。周公说:“我不回避困难而主持政务,是担心天下背叛周。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季王、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的。”周公赢得内部支持后,第二年举行东征,###管、蔡、武庚的叛乱。出征前,他讲了一番话:“殷人刚刚恢复了一点儿力量,就想乘着我们内部的混乱,起来造反,重新夺回他们已经失掉的权位,说什么他们‘光复旧业的机会到了’,想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属国。这是白日做梦!我告诉大家,殷人里头有一伙人,愿意出来帮助我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平定叛乱,一定能保住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又说:“我们小小的周邦,是靠了上天的保佑才兴盛起来的,我们承受的是天命。为了这次出征,我又占卜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来帮助我们了,这是上天显示的威严,谁都不能违抗,你们应该顺从天意,帮助我成就这个伟大的事业!”这是动员,也是命令,臣子们听了,众志成城,随同周公一起东征。周公的这番话,史官记了下来,这就是《尚书》里的《大诰》。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东进,消灭了参与叛乱的50多个大小国家,把周朝的统治地区延伸到东部沿海。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佐成王十分的尽心尽力。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临行时,周公对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去接待贤能之士。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怕失掉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的典故。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概源于此。
  周公无微不至的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很厉害,周公万分焦虑,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求:“现在成王还不懂事,如果有错,都是我的错,让我代成王去死吧。”不久成王果然好了,周公执政七年,成王长大,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臣子的位置。
  后来有奸臣向成王进谗言污蔑周公篡权,年轻的成王听信了流言,对周公起了疑心,周公十分忧心害怕。
  后来为表###迹,周公写了一首诗,名叫《鸱鸮》,这首诗就收录在《诗经》中。在诗中,周公一面表示对周室、成王的忠贞;一面把那些散布流言的人比作“鸮鸱”警告他们“无毁我室”。
  周公将这首诗送给成王,成王读了诗,还是不相信周公。据《尚书》和后来的许多儒家著作讲,由于成王仍然怀疑周公,引发了天怒。一年秋天,在庄稼成熟还未收获的时候,天突然刮起大风,雷电交加,田里的庄稼全部被吹倒,连大树都被连根拔起,全国上下一片恐慌。
  成王认为天发怒,是由天下人事关系的异常引起的。那些制造流言的家伙,这时又在成王耳边说:“天变是不是警告您,要防止周公篡权?不然,怎么这么厉害呢?”
  听了流言,成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决定打开收藏中央文书的金匮,希望从中找到对付周公篡权的方法。
  但在金匮中,成王却意外地发现了武王生病垂危时,周公祈天,请求自代武王的疾病的册文——克纣次年,武王身体不适,群臣恐惧。周公于是以自身为质,设立三个祭坛,面北站立,捧璧持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之灵祈祷愿意用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第二天,武王的病居然就痊愈了。
  成王这才知道,周公对王室的忠诚是丝毫不用怀疑的。他请来周公,诚恳地说:“叔父,你一直尽心勤劳王室。小子我年幼无知,听信流言,以致引起了天怒,请叔父原谅我。”
  后来又有人说周公的坏话,这次周公没办法,只好逃亡到了楚国。好在成王又看到自己生病时,周公写给河神的那则祷文,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之后,成王也变得成熟起来,再也不怀疑周公了。
  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宗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宗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成王执政后,按照周公规定下来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在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