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天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国家实力的限制;意大利军队的装备特别是陆军十分落后;其装备水平甚至还不如英国人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殖民地军队。这也难怪意大利军队在1935年入侵阿比西尼亚时被整个欧洲嘲笑;他们最后不得不依靠飞机和毒气弹才击败海尔·塞拉西皇帝手下的那一帮“土著军队”。其实在得到英、法和德国人的武器援助和在英官训练和指挥下的阿比西尼亚军队可真不比意大利军队要差;至少他们手里的武器要比意大利人要好。
意大利人提出了空战理论;而且在飞机制造技术上有许多发明;但意大利空军装备的飞机却让人不敢恭维;他们装备的br…20全金属轰炸机居然能让冰雹都砸坏。
这样的军事实力和他们的领袖墨索里尼的野心毫不相趁;1934年在第一次德奥合并期间;墨索里尼同志扬言要派出十个师去消灭德队;居然逼迫他的法西斯理论崇拜者希特勒不得不屈服;推迟了合并奥地利的时间。
这让“伟大领袖”的自我感觉越发良好;现在自以为是的老墨同志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成了与英、法等国平起平坐的“欧洲领袖”之一。
意大利最大的问题是墨索里尼虽然被称之为最大的独c裁者;但却不能完全掌握国家权力;军队效忠国王;并不完全听从于墨索里尼的指挥;法西斯一党独大的局面让被取缔的社会党人和共c党人联合在一起;造成国内民心焕散。
墨索里尼还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这个自不量力的家伙偏偏还喜欢到处惹事生非;在德国人吞并捷克和斯洛伐克后;这位不甘人后的“国家领袖”下令意大利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这次倒很顺利;意大利人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赶走了索古国王;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在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拥戴”下;顺利地兼任了阿尔巴尼亚国王。
这让本来就对意大利人怀有戒心的希腊人彻底倒向了英国。
方浩明现在正在位于的里雅斯特的海军造船厂进行参观;这里意大利最新建造的维内托级战列舰首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已经快要完成舾装。另外还有两艘建于一战前的加富尔级战列舰正在进行现代化改装;这方面共和海军对于缴获的法国布列塔尼级战列舰的改造经验还是值得意大利人学习的地方。
维内托号战列舰于1934年10月28日开工;这艘标准排量超过41000吨的巨型战列舰拥有不错的设计;在防护方面采用了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设计理念还是比较先进的。意大利人的火炮制造技术相当先进;维内托号的381毫米主炮拥有超过44公里的最大射程;这要比共和海军装备的380毫米火炮要好一些;而且在火炮的装甲能力方面相当出色。
但意大利人不太合格的冶金技术和造船厂低下的生产效率极大地拖累了这级军舰的建造工期;相比于共和海军战列舰不到三年的建造工期;意大利人居然拖拉了将近四年半的时间还没有完工。
意大利人的装甲钢技术引进自中国的汉阳钢铁集团;两国的钢铁工业都有一些相似之处;铁矿石含硫量过高;如何去除这些杂质成为一个难题。
战列舰显然不是方明浩关心的目标;他这次专程赶到的里雅斯特是为了协助解决正在亚得里亚联合造船厂建造的天鹰号航空母舰的建造问题。
由于共和海军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出色表现;各国已经意识到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在意大利海军的强烈要求下;墨索里尼最终同意海军方面的航母建造计划;并且下令先将两艘罗马级大型邮轮改建成航空母舰。这位首相虽然对于军事知识一知半解;但还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别的国家拥有的玩具“伟大的罗马人”怎么能够没有;虽然他基本上不知道航空母舰到底有什么用途。
罗马号邮轮虽然不是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但这种曾获得“蓝飘带奖”;标准排水量为23500吨的高速邮船为避免发生类似于泰坦尼克号那样的灾难;使其拥有类似于军舰一样的隔舱设计;并且有着不错的抗沉性。
意大利人的改造计划相当不错;除了加固水线以下的隔舱和加装装甲外;另外将其动力系统也更换为两台轻巡洋舰装备的蒸汽轮机;使得其最大输出功率接近140000马力;这样意大利人改建的两艘天鹰级航空母舰就拥有了30节以上的高航速;这点和一般用邮轮改造而成的航母绝不一样。
天鹰号航空母舰的改造计划是由意大利海军造船局的西格蒙德上校负责制定和实施;意大利人从中国方面得到了“广东级”航空舰的设计图;这是用菲亚特公司的发动机技术进行交换而来的;意大利人在发动机技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现在海军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空军方面的阻挠;这一点我们的境遇和德国人相似;空军方面不肯给海军的航母拨付足够的飞机;他们认为海军方面除了水上飞机不应该再拥有**的航空队。”西格蒙德上校说道:“海军参谋长卡夫尼亚利将军正在竭力与空军方面交涉;但是首相总站在空军的立场上。”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倒还是有个变通的解决办法。”方明浩说道:“可以转告卡夫尼亚利将军;航空母舰需要一种专门设计的海军飞机;让他去找你们那位领袖单独批准”
第六章潜航 十一、乌迪内
方明浩独自驱车前往乌迪内去看望岳承宗;他们在那里正帮助意大利人训练一个刚组建的装甲师。
“路上怎么样;没遇到麻烦吧?”见了面之后;岳承宗问道。
“能遇到什么麻烦;就这几十公里公路?”方明浩说道;“不过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今天路上遇见的意大利人看到我时的神情都很奇怪;似乎没有了以往的热情。”
“那是让吓得;你没看今天的报纸?”杨海鸣上尉在一旁说道:“我们的轰炸机部队昨天轰炸了日本数座城市;使用的是最新研制的燃烧弹;四分之一个东京全被烧毁;报纸上说仅在东京就最少有十万人在轰炸引发的大火中丧生;另外还有大约十五万人受伤。一会给你看报纸上的照片;确实惨不忍睹。”
“我早晨就出来了;还真没看今天的新闻。一次轰炸能有那么大的效果;不会是瞎编的吧?”方明浩说道:“意大利人和他们的领袖一样;喜欢对一些事情进行浮夸。”
“这可能是真的;英、美等国在一至谴责我们违反《日内瓦公约》;对平民使用武力1岳承宗说道:“我在内蒙服役的时候见到过h…6进行过燃烧弹投掷训练;那样燃烧弹好像是用凝固汽油加上助燃剂制造的;用普通的办法根本无法扑灭。而且日本的建筑大多是用木板或竹板搭建的;很容易引起大火。”
方明浩想了一下这才说道:“看样子是总部特意安排的;也就是针对日本这样的国家很有效的一种战法。昨天的新闻里说到海军方面在济州岛登陆;今天有什么新的进展?”
“已经有两个陆战师成功登陆;估计也就是几天的时间就能消灭岛上的日军吧。”岳承宗说道:“日本人缺少反坦克武器;即使是陆战队使用的35式两栖坦克;他们也毫无办法。”随后他又笑着说道;“这次安萨尔多内燃机制造公司与我们合作生产的从28式坦克改进的p38式坦克装备后;让意大利人算是开了眼界。”
“他们还想要35丙式坦克呢;巴格纳尼团长在我国时见过这种主力坦克;对其性能是赞不绝口。”杨海鸣说道:“不过我想国内是不可能向他们转让这种坦克的技术吧。”
“这可不一定。”方明浩笑道:“任何英国人的潜在敌人都是我们帮助的目标。”
几个人正在说话间;第2骑兵师装甲团团长巴格纳尼正好经过;看到方明浩之后马上过来热情地打着招呼:“嗨;上校;在海军那边的日子过得还顺利吗?”
“很不错;祝贺你升职;上校1方明浩笑着与这位装甲兵上校握着手;“看来到中国的运气会不错。”
“谢谢;确实不错1巴格纳尼笑着说道:“从中国回来我成了装甲兵方面的权威;包括装甲兵总监费雷里多将军时不是都要向我请教一些问题;哈哈1这位上校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一会儿我请你们吃饭1
方明浩笑着说道:“他们说意大利人说请客不要太当真。”
“我说的可是真的1巴格纳尼连忙说道:“要不现在就走;前一段我们沿着边境进行了一次行军拉练;可把斯洛文尼亚人吓得够戗。这让首相十分开心;我不光得到了一枚勋章;还有一万里拉的奖金;这可得感谢你们1
意大利人的饭菜算是欧洲最可口的了;这方面倒和中国人很象。酒席间大家聊得还是很开心;意大利军队加快了装甲部队的组建速度;第2骑兵师被改组成了装甲师;这倒是跟中国人学的。…;
。
n
第六章潜航 十二、受伤
方明浩愁眉苦脸地坐在驾驶座上;他所开的那辆阿尔法前轴架在了岩石上;断了。他好象也受了伤;左侧下腿的胫骨处传来一阵阵钻心的疼痛。
他痛苦地皱着眉头;脸上沁出几颗汗珠;满心渴望地望着公路上;希望有车辆经过。这是一条很偏僻的道路;其实前面不远就有一座不大的小镇。小镇的建筑带有浓重的奥地利风格;站在这山顶的公路上能远远望见那些蓝色的屋脊和小镇教堂那混合着哥特式和巴洛克两种建筑风格的红色圆形尖顶。
这一切都会让人联想到这里曾长时间地被置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
十几分钟后;终于有一辆汽车驶了过来;方明浩用一只脚站在地上;一只手扶着车身;吃力地挥着手。一辆红色的菲亚特旧敞蓬汽车停了下来;开车的是位年青的姑娘;留着一头黑色的卷发;戴着一幅很大的墨镜。她的身旁坐着一位相貌英俊的酗子;收拾的很整齐的棕色短发;穿着一身得体的黑色西装。
“您怎么啦?”那年青男子下了车问道。
“好象受了伤;能将我送到前面的小镇去吗?”方明浩皱了一下眉头;用结结巴巴的意大利语说道。
“不要动;你可能真受了伤;我来给你检查一下”姑娘跳下了汽车;并制止着方明浩的动作。
“你是学医生的?”方明浩看到那姑娘熟练地给他检查着腿部的伤势;于是问道;刚说完突然感到一阵剧痛;不由地惨叫了一声。
“我不是医生;但我可以肯定你的骨头断了”那姑娘说道;“我们把你送到小镇上去吧;我的祖父在那里开了一家诊所。”说完她回头对那酗子说道:“雷卡迪;请帮着找几根树枝过来。”
酗子似乎很不情愿;但还是按照吩咐从路边撅了几根树枝回来。
“你叫什么名字?”
“叫我索菲好了;索菲·伦巴蒂娜。”索菲说道;她看到雷卡迪把着几根树枝走了回来;于是问道:“你带着刀没有?”
“你用刀干什么?哦;做夹板;我的腿真断了吗?”方明浩说道。
“我想是这样。”
“在车后座上面有个背包;里面有刀子;还有个急救包。”
索菲从后座里拿出一个军用背包;从里面拿出一把多用军刀;并从急救箱里拿出绷带。雷卡多也过来了;他们两人忙着用刀子削出了几根夹棍。
“你是军人?”索菲一边给他绑着绷带一边问道。
“嗯;是的。”
“那你是中国人啦。”
“是;你怎么知道的。”
“最近来意大利的中人多了;都不用猜。”索菲说道;“好了;我们扶着你到我们的车上去。”
方明浩在雷卡迪和索菲的搀扶下用右脚一跳一跳地挪到了索菲的车后座上;“要拿什么东西吗?”
“在车前座有个公文包;还有那个背包;就没什么了。”
梅拉茨是个很德意志化的名字;小镇并不大;伦巴第先生的诊所位于小镇的西部路口不远。这是一栋两层的小楼;蓝色的瓦屋顶;一层向外伸出一道用四根巴洛克式立柱支起来的走廊。在楼房的东侧有一个楔园;里面立着几个沾满泥污的黄色石头雕像。
索菲他们将方明浩送到诊所之后就离开了;伦巴第医生仔细检查了一下他的伤势;确定为左腿胫骨骨折;需要重新用石膏固定。
“你有电话吗?”等伦巴第先生给他处理完伤势;方明浩说道。
“有一部;但是在楼上;你有什么事?”伦巴第医生个头不高;他已经有六十多岁;脸色红润;说话时声音洪亮;不过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出现了一些浅淡的老年斑。
“这是一个电话;请您告诉他们我受了伤;没法赶回去了。”方明浩要了一张白纸;用铅笔在上面写了一个电话地址;他需要把情况通知海军造船局的西格蒙德上校。
“的里雅斯特联合造船厂军事代表处;这么说你是个军人啦;我马上就打给他们。”伦巴第先生说道;“听说你们是帮助我们的;中国人不是很落后吗?”他一边念叨着一边到楼上去了。
过了一会儿;伦巴第先生从楼上下来;神色间变得恭敬了很多;“啊;长官;我已经打通了电话;他们说马上就会派人过来。我不知道您是很尊贵的客人;实在报歉;您是不是饿了;我这吩咐他们去给您准备晚餐。”
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他这么一说;方明浩还真觉得饿了;于是说道:“那就麻烦您啦。”
过了会儿;小镇仅有的两名警察也过来了;他们问了一些情况;然后又离开了;说是要帮方明浩把车先弄回来。临走的时候告诉伦巴第先生要照顾好方明浩;国防部那边马上就会派人过来。
伦巴第医生让人在方明浩的床头支了一张桌子;然后把饭菜端了上来;他要陪方明浩一起吃晚饭。饭菜很简单;有一盘熏牛肉和一盘炒的蔬菜;另外就是汤和白米饭。伦巴第先生拿了两只玻璃杯;往里面倒了半杯红酒;“喝点红酒吧;这有利于您的伤势恢复。”
方明浩点了点头。
伦巴第先生坐在了他的对面;先喝了一小口葡萄酒;然后说道:“您是一名军官?”
“嗯;是海军军官。”方明浩说道。
“哦;最近怎么有那么多中官;难道意大利又要打仗了吗?跟着你们后面与英国佬作对?”伦巴第先生说道。
“也不一定;和平时期每个国家也都需要整理军备和国防;同时拟定如何应对各种理论上的威胁。”方明浩说道。
“也许真的要打仗了;我曾经参加过欧战;当时是做军医;现在的情况多象欧战以前的样子;我能感觉得出来。”伦巴第先生说道;“我们的军团在阿尔卑斯被奥地人击溃了;死了很多人;我真的不愿意在看到那种场面。”
“这种东西有时候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的;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战争;虽然英国人现在正在被打败;但事实上战争是他们先挑起来的。”方明浩说道;“在战争之前如果他们能知道现在这个结果;肯定会选择妥协。但是大多数时候那些自以为是的政客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妥协和谈判;而是选择了战争;他们精力过人;总是迷信强权。”
“是的;正是这种情况;希特勒正是靠着炫耀武力;才赢得了整个奥地利和苏台德的;”伦巴第先生说;“而且整个过程中没有放过一枪;他们这样做正是在鼓励使用武力;这早晚会引发一场战争。”
第六章潜航 十三、文明战争
整个夏季就要过去;希特勒在咄咄逼人地向波兰发出战争威胁;甚至公开表明它要用武力的方法来解决它同波兰在但泽走廊问题上的纠纷;想以此逼迫波兰人屈服。英法两国在加紧行动;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被派往莫斯科;想与一战前一样;缔结一个英法俄三国一起的军事同盟;以对付德国日益严重的军事威胁。
朱亚什维利担心如果公开缔结一个军事同盟条约有可能使苏俄遭到来自东方的入侵;共和中国在中亚地区显示出来的军事实力让他感到恐惧。但他还是同意缔结一个共同对付德国的秘密条约;前提是波兰人同意苏军进入波兰进行防御。
华沙的领导者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在他们看来;俄国人是比希特勒还更为可怕的敌人;这么做绝对是引狼入室。
朱亚什维利对于波兰人在1920年让他遭受屈辱的失败一直念念不忘;而且对于波兰人所占据的那一大块原属于帝俄时代的领土垂涎三尺。最终在8月22日;里宾特洛甫与苏俄外交部长在莫斯科签订了秘密瓜分波兰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波兰人的再次被挂角的悲惨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其实谁都明白重新崛起的德意志帝国必将发动一场战争;《凡尔赛条约》后;德国人就一直为这一天准备着;他们要用武力解决被不合理地肢解了的德意志领土问题。
在希特勒眼里;英法两国不会真的会为波兰人而对德国大动干戈;德国人对于西部边界也没有什么不满。自从莱茵兰问题解决后;德法之间其实并没有根本性的矛盾;除了两国领导都妄图主导欧洲的野心。
整个德国的军备计划都指向了1946年;这时候德国会进攻苏俄;把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从俄国人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在希特勒的计划里;建立一个受德国控制或是与德国结盟的大乌克兰;把德国的领土与俄国彻底分开;这对于保障今后大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安全犹为重要。而把手伸到黑海;对获取外高加索和中东地区的能源也极为有利。
当希特勒忍气吞声地同意与俄国人签订了瓜分波兰的秘密条约时;他确信英法两国不会为了波兰而与他宣战;于是他在还没有完成战争准备的情况下;下令军队越过了德波边境。
欧洲的战争开始了。
在德军进攻波兰的第三天;也就是1939年9月3日上午;德国元首面无人色地听着外交部送来的英国政府最后通牒;当他见到这份文件时;实际上已经过了上面规定的时间;由于英国外交人员的刻意耽搁;英德两国实际上已经处于了战争状态。
这位不可一世的帝国元首沉默了很久;这才抬起头来问他的外交部长:“这意味着什么;一场战争?”
“这意味着也许一小时之内我们就会收到法国人的宣战书”里宾特洛甫毫不犹豫地说;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后退。
唐宁街;张伯伦坐在首相办公室里;看着站在他面前的外交大臣艾登:“你们赢了;正如你们所愿;整个欧洲都被你们拖进了战场。”
“内维你;不用担心;丘吉尔刚从法国前线回来;德国人不可能突破坚固的马其诺防线;战争会限定在法国境内。”艾登说道;“罗斯福总统已经同意为澳大利亚和我们在新几内亚的属地提供安全担保;美国从很快就会被卷入战争。”
“有多少人会死在你们的野心之下;这个世界就那么容易被统治吗?”张伯伦低声说道:“大英帝国会在这场战争之后彻底没落。”
“那有什么关系;只要说英语的人继续统治这个世界;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或者是澳大利亚人;地球的财富和命运就会掌握在我们手上。记住我们入会是所发下的誓言;在这个星球上说英语的人越多;我们的统治越牢固。”
&文&“以那么我的死亡为代价?”
&人&“这不好吗?他们互相打的越惨烈;死亡的人越多;就会更接近我们的目的。”
&书&“也许有一天我们揭露你们的;这让我的灵魂不得安宁。”
&屋&“他们会杀了你的;你的话永远不会让世人知道;你知道他们的势力多么庞大。”艾登说道;“为了家人的安全;什么也不要给他们透露。”
“你们也许会成功;但也许会失败;在对待共和中国的问题上;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张伯伦说道:“他们的人口基数太大了;我们已经成功地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所谓的人口经济学家;不断地鼓吹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巨大障碍和危害。实际上在共和中国;每年的议会提案中;都有关于限制人口出生的法案提出;有几年这些限制中国人口出生的法案几乎要被通过。可是因为这场战争;我们之前的努力都几乎化为泡影。”
“可没看到他们的总统却一直在否决着那楔案吗?我们需要一场战争去推翻那个人的统治;由于长期战争所造成的经济问题;最终会让他倒台。”艾登说道。
“至于花费那么大代价吗?也许一次刺杀就能解决问题。”
“这很不容易办到;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我们所期待的结果。”
“但我现在看不到任何希望;我们已经失去了印度;也许用不了三十年;我们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在印度所做的成功努力就会消失。”张伯伦说道;“如果美国不参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印度的英语地位。”
“不会等那么久的;这一切只是暂时的;到时也许我们能顺利地把中国人也变成顺从的印度仆人;让他们也忘记怎么说母语。”艾登停了一下说道:“也许到那一天;我们所追求的地球帝国就会真的出现了。至于中国人;他们只配做最下等的奴隶;为我们创造财富。”
“但愿如此;但我的心里总有一种不好的好感;似乎我们几百年来所奉行的准则正被打破;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所能控制的地步。”
“我们会很快把美国人拉进来的;到那个时候;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艾登说道;“即使我们失败了;只要还有美利坚、加拿大和澳洲;就永远都有机会;没有一个国家会永远强盛;我们只要等到他们最衰弱的那一刻;没有一个集团会象我们一样坚持数百年;他们虽然有时比我们强大。法国人衰落了;俄国人也衰落了;我们会再次毁灭德国人;到时候只要限制中国的发展;我们也能绞死他们。他们民族的精英到时会以说英语为荣耀;等到那个时候;这个庞大的民族就会从地球上消亡。”
第六章潜航 十四、拉开的大幕
//
林铄笑的很开心,在这个时空中被自己搞得乱七八糟的历史终究还是出现了与原来的历史交汇之处,英法等国正如他所愿的那样选择了与德国人宣战,很快整个欧洲都会被卷入战火之中。
“波兰人很快就会再次亡国!”林铄轻轻地重复着军情局报告里最后所做出的判断,这不免让他心生感慨,而且还伴随着些许得意。德军的推进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计,在面对数量庞大而且十分顽强的波兰军队时,依然以每天超过七十公里的速度在狂飙突进。毕竟在长期中德军事合作的基础上,这个时空里的德国陆空军实力要远比另一个时空中同一时期要强大的多。
“以目前德军的行动速度,估计在20天之内这场战争就会结束,到时英法会不会与德国人达成另一个慕尼黑协定?”林镕问道,他出身福州名门,自幼就极负才名。当年他这位在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的高才生却转而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改学陆军,当年在上海一个小小的赌约,让他这一辈子都在死心塌地地追随着林铄。
当年林镕与董云堂、蒋承渝、李之梁等都是准备进入日本陆士第六期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当时去日本的留学生都滞留在上海,等待去横滨的客轮。日子久了,这些准备留日的学生们都混得比较熟悉,大家经常聚在一起。
“可惜了……,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林铄当时望着停在上海外海进行食品补给的俄国舰队叹惜道。
“你怎么会认为俄国人会输?”当年的林镕年青气盛,很不以为然。
“我们打个赌怎么样?”林铄说道,一旁的董云堂等人看着直笑,又一条傻鱼儿上钩了。
最终的结果林镕成了林铄的“学生”,在中国人眼里,门生弟子如果背叛师长,几乎如同背叛父母一般是令人不齿的大逆不道行径,总统当年就是靠着这些小手段网罗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他忠心耿耿的“门生弟子”。当然跟着林铄至少也没亏吃,如今这些人中很多人都已经成为“党G国”的栋梁。
“你以为希特勒会吐出吃进嘴里的肉吗?他当然会向英国人提出和平建议,前提是英美等国默认他吞并波兰的事实,罗斯福现在眼都绿了,他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这种和平。”林铄笑道。
“罗斯福的眼本来就是绿的,但是目前美国突然宣布为澳大利亚提供安全保障,但英国人仍然以澳洲为反击基地,我们也不能光挨打不还手吧。”海军总参谋长李国堂上将说道。
“罗斯福这是在逼进攻澳大利亚,他好找到参战的借口,不用理他们,就英国在澳大利亚那一点海军,难道他们还真能象喊叫的那样反攻兰印不成?”林铄说道,“目前的情况我们要抓紧做好进攻中东和北非的准备。”
“目前英国人在中东地区集中了大约150万的殖民地军队,同时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王国还有近五十万的仆从军,阿拉伯人对我们可不怎么友好,他们更愿意听英国人的。”董云堂说道。
“主要的困难是什么?”林铄问道。
“还是后勤,我们的铁路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修到战役发起地点,即便如此,也只能保障三十万军队的供应,机械化军队的消耗实在太大。”林镕说道,“海军方面现在由于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日本人身上,无法在印度洋方向集中足够的兵力,尚不能掌握这一地区的制海权。”
“最新一级的航空舰的情况如何?”林铄问道。
“前期的设计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国会批准的建造数数量在1940财年为6艘,但我们认为这些数量远远不够用。”海军总司令陈绍宽说道,“若想达成全部的战役目的,每个战役方向都要部署最少两个航空舰队,以每支航空舰队4到6舰航空舰计算,我们在三个方向,即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少需要6支航空舰队,也就是说是需要装备最少30艘主力航空舰。目前包括已经快完成舾装的6艘天津级航空舰,共和海军的航空舰数量只有18艘,而且广东号和广西号两艘加起来也只有一艘的战力,数量远远不足。”
“数量我会替你们向国会去争取,另外我会从特别费用里给你们拨付一部分资金,可以给舰船装备局下达下一年度共10艘的建造任务。”林铄说道,他名下的庞大的产业有很大一部分红利能供他自由支配,他可以当成捐款转拨给军方,其中自然也包含了一多半将要缴纳的所得税款,他这种做法让国家税务总署十分不满,认为其这是在变相逃税,以躲避国会的预算审查。
“德国人下一步的目标肯定会转向法国,根据情报部门的分析,德军将会在完成波兰战役后将重点转向法国,预计在明年六、七月间德国人就会完成战争准备,会对法国发起攻击。”林镕说道,“马其诺防线十分坚固,德国人会不会遇到和一战时相同的情况?”
“不会的,法国人会在战役开始后三个月内就全线崩溃,要不要再赌一下?”林铄笑道。
“我已经发誓再不各您打赌。”林镕说,“不过您所说的也不完全准确,德军在波兰战役中并没有使用您所倡导的“闪电战”战术,他们并没有象我们在中亚战役里一样大规模集中使用装甲力量,而是按照传统把装甲师配署到步兵集团,其战术并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咦,古德里安在干什么?”林铄有些好奇。
“古德里安只是一个装甲兵中将而已,他的上面还有伏劳希契、凯特尔和龙德斯泰特等一大批老式军官,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装甲兵使用新式战术。德国国防军有一大守旧的官僚,他们的固执和死板程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