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火河山-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库茨克到彼得格勒哪条道路最近,比如彼得格勒市内的各条街道的地形,毫不隐瞒的说,我都了如指掌,有了我的帮忙加上中国无敌于天下的军队,也许要不了几个月,尼古拉二世就不得不在投降书上签字!”

王琦站了起来,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两个酒杯,满满倒了两杯酒,将其中一杯递给了卡尔文斯基:“这是中国的茅台酒,你尝一尝比起你们的伏特加来味道怎么样。”

好久没有闻到酒味的卡尔文斯基贪婪的将满满的一杯茅台酒一饮而尽,纯厚的酒味让他的表情看起来回味无穷,他讨好似的看了眼中国军官,王琦笑了又为他倒上了一杯。

“卡尔文斯基上将,我很高兴看到你的态度。”见时机已经差不多了,王琦慢慢地说道:“中国人是宽宏大量的,我们非常乐意看到过去的敌人变成现在的朋友。我想您一定知道立见尚文中将这个人吧,他曾经带着军队攻击过我们,但当他向中国投诚以后,您完全可以看到现在他享尽了富贵,对待你,上将,我们的态度也是一样的。欢迎你在不久的将来和中国军队一起并肩战斗,你和你的家族的一切利益将得到我们充分的保障。”

卡尔文斯基兴奋的一连喝了几杯酒,到最后干脆丝毫不顾礼仪的将茅台酒一把拿了过来,大口大口的灌下肚子,对于这样失礼的举动,王琦倒也没有责怪,只是饶有兴趣的在一边看着。

不一会,茅台酒的后劲涌上,卡尔文斯基双颊通红,舌头有些不灵光地说道:“将军,请您尽管放心,一个月之内我就可以在战俘营中组建一支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只要你们允许,随时都可以进入俄罗斯战场,把尼古拉从他的皇座上拉下来,狠狠地踹他的屁股!”

要是尼古拉二世知道他一门心思想要搭救的将军居然是这种态度,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第二天一大早,卡尔文斯基上将就兴致勃勃的做起了组建军队的工作,但是一开始进行的并不是非常顺利,遭到了加坦达基上将的百般阻饶,俄国战俘们也一个心寸疑虑不敢轻易加入到卡尔文斯基招募的队伍当中,两天下来募兵处只有可怜的十几个人报名。

就在卡尔文斯基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人再次帮了他的忙,加坦达基上将以破坏战俘营规矩,不服从管教的名义被强行带走,从此后再也没有知道加坦达基上将的下落了。而第一批响应卡尔文斯基的战俘,则得到了中国方面的善待。中国人为他们提供了精美的食物和醇香诱人的美酒,阵阵食物的香味和酒气惹得其他的俄国战俘们大口大口咽着口水,眼睁睁看着那些聪明的同伴大口吞咽着食物和美酒。

接下来的征兵工作就顺利了许多,战俘们踊跃报名参军,谁不愿意早日离开这肮脏的战俘营。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远远超过了卡尔文斯基的预计,他整整征召到了接近二十万的军队。

卡尔文斯基剔除了一部分人,组建了一支十五万俄国人组建的军队,并由中国人给这支队伍取名叫“俄罗斯忠勇挺进军”,任命卡尔文斯基上将为总司令,中国党卫军军官刘军为中国军事总督导。

俄罗斯挺进军正式参加战斗的时间为1917年的5月份,这支被中国军队重新武装起来的部队在俄罗斯的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凭借着对俄罗斯的熟悉,屡屡打击着曾经的同胞军队。尤其是卡尔文斯基上将,凭着自己在俄罗斯的声望,争取到了很大一部分俄罗斯上层阶级和普通民众的支持,为帝国在俄罗斯的战争发挥了莫大的作用,曾被中国的元首李国勇亲切地称之为“俄罗斯的田中建四郎”。

战后,卡尔文斯基被任命为中国外籍军团上将,授予帝国一级服务勋章,授予俄罗斯大公的至高爵位,这对于卡尔文斯基来说也足够光宗耀祖的了。

在俄罗斯遭遇到安加拉河大会战的惨败之后,德国和奥地利军队又在极度苦难的情况下对俄罗斯边境发动了几次攻势,虽然都不是非常成功,但大大加深了俄罗斯国内的恐慌情绪。

为了减轻俄罗斯的压力,在达达尼尔登陆战失败后,协约国在1917年3月底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了第二次攻击。这次英法联军的准备更加充分,他们总共出动了英军35万人,法军17万人,希腊军队10万的庞大联军,并出动了以两艘无畏级战列舰、六艘战列巡洋舰为主力的舰队协助进攻。而这次协约国依然将主攻目标选择在了曾让他们遭到惨败的达达尼尔海峡,只不过这次协约国的准备更加充分。他们完善了特尼多斯岛和利姆诺岛这两个海军补给基地,并且战前尽量做了最完善的战争工作。

这个时候的伊斯坦布尔却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稳固了自己的王权的穆罕默德五世,越发变得骄横荒淫,而自从协约国在达达尼尔遭到惨败,俄国人被中国和德奥军队牵制,无力对奥斯曼帝国发动大型进攻之后,奥斯曼帝国一下子成为了同盟国中最太平的国家,它们前有德国和奥地利的保护,后有中国这个稳定强大的后盾,似乎战争已经远离了他们。至于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大臣恩维尔,则更加乐意于争权夺利,军队的组建和训练已经不再是他主要要考虑的东西了。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团长曼·冯·桑德斯上将为此忧心忡忡,他几次劝告恩维尔必须小心敌人有可能发动的进攻,但都被恩维尔置若罔闻,到了后来,实在受不了桑德斯将军罗嗦的恩维尔,竟然建议德国将桑德斯上将调回国内。当时在欧洲战场焦头烂额的德国人,为了同盟国内部的稳定,不得不采纳了恩维尔的建议,将桑德斯召回了国内。在桑德斯上将离开的时候,他曾经叹息着说过:“奥斯曼帝国从苏丹到大臣都是这样,总有一天他们会吃到天大苦头,那时除了中国直接出兵,否则谁也救不了他们!”

随着桑德斯上将的离开,中国军事顾问团也陆续撤离了奥斯曼帝国,现在这个国家所有的防卫工作将由他们自己的军官来独力完成。

恩维尔大臣当然非常高兴,随着中德两国军官的离开,奥斯曼帝国的军政大权终于真正落到了自己的手中,现在整个帝国将由自己说了算,那个穆罕默德五世在他看来完全只是个漂亮的摆设而已。

但恩维尔没有想到的是,桑德斯上将的预言很快就要成真。

1917年3月30日,英国舰队突然出现在达达尼尔海峡土尔其人的阵地外的海面上,仅仅两个小时不到的炮击,土尔其的滩头要塞就被轰成了废墟。接着在海军炮火和海岸爆破组的相互配合下,协约国军队陆续对奥斯曼帝国的岸防力量进行着摧毁性的破坏。

奥斯曼帝国的岸防军队对协约国的突然攻击没有任何的防备,在英国海军第一轮的攻击之后,慌了神的奥斯曼帝国的士兵一轰而散,少数一些勇敢的士兵奋起反击,但人数和炮火上的巨大劣势,已经准备上的不足很快让他们淹没在不停顿的炮火轰击之中。

到了3月31日中午,奥斯曼帝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要塞炮火被协约国全部摧毁,六万五千人的英国士兵做为先头部队开始登陆作战。在第一的战斗中他们就击溃了土尔其两万人的部队,并迅速稳固了登陆阵地,大批的英法希联军士兵陆续登陆。

惊慌失措的军事大臣恩维尔急忙调集奥斯曼帝国最精锐的第7军投入战斗。在一天一夜的战斗之中,虽然第7军的士兵表现得非常勇敢,但在人数上远不如联军士兵的他们,尽管给了敌人重大杀伤,但很快就不得不因为大量的消耗而集中力量,固守一些主要据点。

4月2日上午,联军对第7军把守的阵地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在几乎炸平了第7军的所有工事之后,联军开始进攻。

战斗打得相当的惨烈,有些阵地上甚至打到一个土尔其士兵也都看不到了这才丢失。到了2日下午,第7军几乎阵亡了一半以上的士兵,他们不得不退出了阵地。

第434章 远征军团

随着奥斯曼帝国主力第7军的撤退,达达尼而海峡阵地全部被联军占领,第7军被迫撤退至巴勒克艾希尔进行防御,但随后在英法希联军强大攻势下只能再次撤退。

慌了神的恩维尔临时拼凑起来一支三十五万人的军队,在苏苏尔卢河依仗地形优势与联军决战,企图阻挡住敌人进攻的脚步。

但让恩维尔没有想到的是,这支部队竟然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被联军击溃,联军士兵顺利渡过具有很高战略价值的苏苏尔卢河,接着连续攻克阿克希萨尔、艾斯基谢希尔,向伊斯坦布尔挺进。

当联军再次攻克布尔萨的时候,伊斯坦布尔已经近在眼前。伊斯坦布尔乱成了一团。此时城里的士兵不足两个师,根本无法抵挡联军的进攻,城里的居民们纷纷逃出伊斯坦布尔。

4月7日的时候,在伊斯坦布尔的城外已经能够听到联军炮火的爆炸声,穆罕默德五世也终于知道了恶劣的战况,苏丹在严厉斥责了恩维尔的无能之后,穆罕默德五世亲自做出了一个果断或者说是贪生怕死的决定:放弃伊斯坦布尔!

这个决定下得快,行动起来也快,穆罕默德五世调集第7军的残余力量,连同近卫军一起做为护卫部队在当天下午就逃离了伊斯坦布尔。由于行动过于匆忙,不光是王宫内的财宝,甚至连他大大小小的女人都全部遗弃在了伊斯坦布尔的王宫之内。

在穆罕默德五世前脚刚刚离开的时候,联军就对伊斯坦布尔进行了攻击,4月8日负责伊斯坦布尔守卫战的奥斯曼帝国的将军宣布投降,伊斯坦布尔沦陷。

伊斯坦布尔的沦陷不光让奥斯曼帝国的军心民心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更加让同盟国的盟友保加利亚受到了最直接的威胁。

1917年4月11日,一路逃窜到迪亚巴克尔的穆罕默德五世宣布迪亚巴克尔为奥斯曼帝国的临时帝都,同时向同盟国请求紧急援助。

德国人和奥匈帝国现在都无力援助奥斯曼帝国,因此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甚至连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亲自向中华帝国元首李国勇拍去了请求中国紧急向奥斯曼帝国出兵的请求,一旦奥斯曼帝国彻底战败,整个同盟国的战场形式将发生彻底改变。

此时才经历过安加拉河大会战惨败的俄罗斯竟然也不安分起来,他们库塔伊西派出了两个军的兵力进入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企图从两面夹击奥斯曼帝国,尽早结束在这的战争,奥斯曼帝国的形式岌岌可危。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中华帝国国防军最精锐的部队,从曾经的失败中浴火重生的百战雄师,名将云集的帝国远征军团,在不败军神、中国传奇名将柳波成的指挥下,即将踏上异国的领土,为了中国的利益,为了同盟国的胜利进行浴血奋战。

这是一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部队,他的前身民族独立军第2师遭受过帝国军史上最惨痛的失败,整个师都被打垮。但他们没有倒下,而是象个男子汉一样战了起来。

与北洋军一战他们打出了勇气,洗雪了失败的耻辱。东北大决战中他们所向披靡,日本百万大军被他们风卷残云一样一扫而空。

这支部队有着最精良的武器,有着最优秀的元帅,全国防军一半以上的军事人才集中在了这里;这支部队是国防军的骄傲,是中国的自豪!

不过在进军奥斯曼帝国之前,最先行动起来的并不是军人,而是帝国的情报部门。

中国的情报部副部长唐衍亲自召见了被中国特工营救出来的奥斯曼帝国的马哈茂德亲王,陪伴着亲王的还有中国的高级特工罗玮。

自从从穆罕默德五世的手里侥幸逃生之后,马哈茂德亲王就一直居住在中国,靠着中国人的庇护苟延残喘到现在,他早失去了争夺苏丹位置的梦想,他现在只想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

但中国的情报组织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马哈茂德亲王比穆罕默德五世更加容易控制,而且随着伊斯坦布尔的沦陷,穆罕默德五世的声望已经降到了最低点,现在需要一个新的苏丹来重新振作奥斯曼帝国军民的士气,而马哈茂德亲王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马哈茂德亲王有些惊恐地看着唐衍和罗玮,他不知道中国人叫他来做什么,难道中国人终于对他厌倦了,准备除掉自己?

看着马哈茂德亲王害怕的样子,唐衍笑了一下:“亲王,不用紧张,我想你也知道伊斯坦布尔已经落到了协约国的手里,穆罕默德五世已经仓皇逃到迪亚巴克尔的消息了吧?”

“是的,我已经从报纸上看到了。”马哈茂德亲王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这是奥斯曼帝国的不幸,也是整个同盟国的不幸。”

“幸运不幸运的我不知道。”唐衍很随意地说道:“不过我们中国认为穆罕默德五世已经不再适合担当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奥斯曼帝国需要另一个强有力的苏丹,经过我们的研究,认为新的苏丹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你,马哈茂德亲王!”

马哈茂德一下张大了嘴,他无法相信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自己只是一个亡命的亲王,能够太太平平的活着就已经很好了,现在中国人竟然提出要重新扶植自己为苏丹,这是在做梦还是中国人无聊时候的一个玩笑?

“怎么,马哈茂德亲王,你不愿意当苏丹吗?”唐衍的话打断了马哈茂德亲王的思绪。

马哈茂德慌乱地说道:“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在想我刚才听到了什么。尊贵的唐部长,请允许我大胆的问一句,您确信您不是在寻一个可怜人的开心?”

唐衍微微笑了笑:“中国人从来不说没有根据的事情。亲王,护送你回国的队伍已经准备好了,当我们军队开拔的时候,也是你启程的日子。我们将为奥斯曼帝国而战斗,也将为你而流血牺牲!”

马哈茂德亲王终于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他既兴奋又惶恐地站了起来,几乎用哭声说道:“中国人先是救了我,接着又对我付出了如此深厚的友谊,甚至为了这份友谊不惜让伟大的中国士兵现出生命,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报道中国的友谊!”

唐衍挥手让他坐下:“亲王,你自己也说了,我们为了你将付出无数中国士兵的生命,希望你牢牢记住今天在这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亲王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他知道中国人想要什么:“请尽管放心吧,部长。只要我能够登上苏丹的宝座,奥斯曼帝国境内从此将只有中国势力的存在,中国可以在土尔其无限制的驻军,甚至我可以将一部分的土地双手奉献给中国,当作中土两国伟大情谊的见证!”

唐衍对亲王的态度非常满意:“好的,具体的事宜我已经交给了我们的罗玮先生,他将负责你今后的一切行动,请让我说得不客气一点,你要想成功的当上苏丹,就必须什么事都听罗玮先生的。”

马哈茂德亲王和罗玮是老相识了,他感激地说道:“我一定会的,以真主的名义发誓!”

……

中国国防军远征军团。

帝国最年轻的元帅,今年才刚刚三十出头的柳波成紧张忙碌地布置着出征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向欧洲进军的命令已经下达到了远征军团,全军团盼望已久的时候终于到来。

最先挺进奥斯曼帝国的将是王牌十三师,这支全机械化的部队担负的使命是以最快的速度开拔到迪亚巴克尔,稳定当地局势,并坚守到大部队的到来。

十三师的师长杜龙是柳波成信任的将领之一,这人虽然屡次违犯军纪,身上背的处分恐怕数上一天一夜都数不过来,但要说全军团最能打仗的,恐怕还是非他莫属。

要是按照杜龙的军功来算的话,现在的杜龙最起码应该是军长一级的人物了,但他的不良纪录却阻止了他的升迁,现在的杜龙是全国防军唯一抗着中将军衔担任师长职务的一个另类。要不是柳波成元帅为他据理力争,恐怕这个中将军衔都没有。

不过杜龙倒并不在乎这个,军衔的大小对他来说影响不大,只要有仗可打那就足够了。

“杜龙,这次做为先头部队进入奥斯曼帝国,动作一定要快。”柳波成冷着脸说道:“按照我们的估计,在迪亚巴克尔的穆罕默德五世将坚持不了多久,联军的部队目前已经打到了埃尔吉亚斯山,在几天内将兵临迪亚巴克尔城下。现在全城只有奥斯曼帝国的第7军的半个军和近卫部队在那防守,他们面对几十万联军士兵凶多吉少,所以你和你的部队将成为关键。而奥斯曼帝国的生死存亡将直接关系到帝国远征军团能够顺利的开进欧洲战场。十三师的任务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抵达奥斯曼帝国的临时帝都并坚守该城一直等到援兵的到来。哪怕全师官兵打到了最后一个人,哪怕整个迪亚巴克尔只剩下了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你和十三师也必须给我牢牢地守住!”

“是!”杜龙爽快到回答道:“当大部队来到的时候,就算我已经战死,我的尸体也一定在迪亚巴克尔的最高处,迪亚巴克尔也一定还在十三师的手中!”

第6集团军总司令牛大力上将拍了拍爱将的肩膀:“杜龙,你的形式非常不容乐观,正面是联军几十万人的进攻,后面是俄国人两个军的压迫,你以一个师的兵力想要守住迪亚巴克尔,要做好付出惨重代价的准备!”

杜龙忽然笑了起来:“司令,要是我能守住,求您以后别踢我屁股了成不,现在我好歹也是将军一级的人物了,您还老踢我屁股,咱着面子上过不去啊!”

柳波成和牛大力一起笑了,但笑容中却带着几分心酸。杜龙这一去生死不知,谁都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活着见面。但这就是中国的军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所畏惧。

柳波成掩饰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这次除了侦察飞机,我们无法派战机从空中支援你,所有的飞机除了在俄罗斯的,目前全部另有用处。在没有空中和地面炮火支援的情况,你的处境将会非常困难。不过我已经命令谢辉的装甲师派出两个连的坦克跟随你一起行动。”

得到坦克增援的杜龙大喜,正想说些什么,忽然看到一名军官匆匆走了进来,在柳波成的耳朵边说了几句话,元帅的脸色马上变了下,他压低声音悄悄说道:“元首和总参谋长来了。”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帝国最高元首李国勇和国防军总参谋长蒋百里就走了进来。

几位军官正准备行礼,李国勇阻止了他们:“不用敬什么礼了,能打胜仗就行。我和方震在南京实在呆不住,贸然跑来这里来看你们。”

蒋百里看着柳波成说道:“波成,这次你肩膀上的责任很重,不光是要击败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协约国军队,还要顺势进军欧洲,彻底打败协约国,迫使他们在战败协议上签字。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同盟国,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都担在了远征军团的身上!”

柳波成沉稳地说道:“请元首和总参谋长放心,中国国防军远征军团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我们有信心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使命!”

“波成打仗是有把握的。”李国勇笑着说道:“从台儿庄到东北,波成在亚洲是百战百胜,现在轮到波成到全世界面前去证明自己的时候了!”

年轻的元帅有些不好意思,边上的牛大力和杜龙却因为自己的总指挥受到元帅的夸奖而得意地笑了出来。

“刀来!”李国勇忽然大声说道。

一把做工精美的唐刀递到了李国勇的手里,他端视了良久,才缓缓拔出了战刀,立刻,一股凛冽的寒气从刀身上冒出。

第435章 铁血国防军

李国勇爱惜地抚摸着这把唐刀,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炙热,象是在抚摸着一件全世界最珍贵的宝物一样:“这是我让人按照松坡的那把刀精心打制的七把军刀之一,赠给你们这些为祖国奋战的元帅们,连同我的那把,我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铁血八刀’。它将陪伴着你们在异国他乡奋勇作战,它将亲眼目睹你们取得的荣誉,它将记载你们的一段段光辉的历史。松坡,带着它,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让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传统的古老国家在全世界迸发出最灿烂的光辉!”

柳波成庄严的接过了这把宝刀,刀身的一面刻着“铁血”两个字,另一面刻着“中华”两个字。不知道为什么,这刀一到手里,身经百战的柳波成竟然觉得沉甸甸的,这一刻内心也充满了为国效命的神圣感。

“去吧!”蒋百里深深地注视着他:“全中国都是你的后盾,整个中华民族都将倾全民族之力为你呐喊助威。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强国的风采,向全天下展现一个铁血的民族!”

十三师已经准备完毕,他们集结在一起,只等着最后的命令下达。坦克已将炮口对准了欧洲的方向,卡车上站满了上着刺刀的士兵,几架侦察机静静地停在远处展翅欲飞。

中华帝国终身元首、党卫军全国领袖李国勇,国防军总参谋长、各线战场总指挥蒋百里、帝国元帅柳波成、第六集团军上将牛大力,第十三师师长杜龙一起出现在了士兵们面前。

士兵们并没有因为元首和总参谋长的到来而发出任何的躁动,他们的表情庄严肃穆,他们在等待着那一神圣的命令。

不管是李国勇还是蒋百里,在这都成为了配角,唯一的主角就是这些即将踏入欧洲战争的英勇的国防军士兵。

站在他们面前的柳波成意气风发,他的军服笔挺,肩膀上的元帅金星闪闪发亮,柳波成右手按着军刀,大声对他的部下说道:

“西南军团已经在俄罗斯取得了安加拉河大捷,现在轮到我们了,中华帝国国防军远征军团的将士们!我们的盟友在等待着我们出兵欧洲,我们的国家在期盼着我们取得胜利,现在,这一光荣时刻已经来到!

擦亮你们的刺刀,燃起你们的热情,我们从这里出发,必将带着荣誉再回到这里!也许等战争结束后我们当中有许多人不再会回来,有许多人将永远地献身于陌生的国度,但中国永远不会忘记,世界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曾经立下的功勋!

让欧洲在我们的面前颤抖,让世界在我们的面前颤抖。让我们的盟友,我们的敌人,看到一支真正的铁血之师!”

柳波成拔出了那把铁血宝刀,泛着幽幽蓝光的刀身指向了欧洲方向,柳波成用每个人都能听见的声音响亮地说道:

“刀名铁血,显我决心;百战百胜,唯我中华!”

“百战百胜,唯我中华!”

这是国防军士兵的回答,这是无数优秀的中华儿郎发自内心的呼唤,他们代表着中国的骄傲,他们代表着中国的荣誉!

百战百胜,唯我中华!

杜龙向着元首李国勇、总参谋长蒋百里、总指挥柳波成和司令牛大力端端正正的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跳上了一辆军车,手臂高高向前:

“目标,欧洲,十三师,出发!”

十三师带着国防军和全中国的梦想,踏上了那一条充满了铁血和死亡的道路,踏上了一条大国崛起的道路!

前面是坦克的轰鸣,后面是携带着步兵的军车高速行驶,头顶上侦察机不时地掠过天空。军旗高高飘扬,士兵们热情高涨,歌声象宣扬着国防军的决心刺破天空: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李国勇就一直站在那看着士兵们远行而去,他的眼光就这么痴痴地看着,久久都不愿意收回……

……

这时候在奥斯曼帝国的形势已经相当危急,4月15日联军士兵跨过安纳托利亚平原,4月16日与27万从各地赶来增援的土尔其士兵在埃尔吉亚斯山激战,4月18日土尔其军队被联军击溃,27万人中伤亡11万,被俘8万,奥斯曼帝国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

与此同时,趁火打劫的俄罗斯两个军接连攻克防卫虚弱的阿尔特温、萨勒卡默什、埃尔祖鲁姆,距迪亚巴克尔已经不足百公里。

迪亚巴克尔城里乱成了一团,现在全城可以动用的兵力仅仅为第7军的半个军近卫军总计不足五万的士兵,加上一些警察部队和临时征召的部队,总兵力勉强达到了八万人。所幸的是第7军和近卫军有着很高的忠诚心,战斗力上也是可以值得期待的。

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和军事大臣恩维尔在亡国的关头,暂时将个人恩怨和相互指责抛弃到了一边,难得的携手组织迪亚巴克尔的防御战。

但这样微薄的兵力是不足以抵挡联军和俄军两面夹击的,现在奥斯曼帝国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国人的援军尽快到达。

最后悔的就是恩维尔,自己不该刚愎自用,赶走德国军事顾问团,这牵连到自己最大的靠山中国军事顾问团也负气而走。还好中国人并没有计较这些事,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问题是在中国军队到达之前,迪亚巴克尔能够坚守多久。

已经无路可退了,前面后面都被敌人突破,天然屏障埃尔吉亚斯山的失守,让迪亚巴克尔已经无险可守,等敌人的大炮到了城下,恩维尔无法想像将面临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

“恩维尔大臣,迪亚巴克尔防卫战准备得怎么样了?”穆罕默德五世无精打采地问道。住在迪亚巴克尔的苏丹绝对不舒服极了,这里没有精美的食物,没有美妙的歌舞,甚至连他睡觉的床苏丹也总觉得里面肯定有虱子的存在。说实话,现在的苏丹对恩维尔厌恶到了极点,本来好好的有中国和德国的军官帮他指挥军队,可偏偏他们全部被恩维尔气走了,要不然也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现在是特殊关头,穆罕默德五世还需要利用恩维尔,一旦中国军队抵达,战局稳定下来,自己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这个人!

恩维尔悄悄地打量着穆罕默德五世,揣摩着苏丹的心思,小心谨慎地说道:“尊贵的苏丹,我已经把所有的部队都编成了迪亚巴克尔守卫部队,交由阿卢比将军统一指挥。在城外我们设立了三道防线,主要由警察和新征召的士兵组成。城内将交给第7军和近卫军一部防御,一旦这些防线全部被突破,由近卫部队为主力将在内城展开保卫战。现在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中国军队能否准时赶到。如果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军队才经历过失败,士气不是很高,而且缺乏弹药补给,悲观的说我们可能坚持不了多少时候。”

说到这个穆罕默德心里就有气,他装作茫然的样子问道:“恩维尔大臣,我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在过去我们在达达尼尔海峡打败了强大的英法联军,在对俄国人的战争中也取得了胜利,收复了很多失地;但这才过了多少时候,我们居然连帝都都放弃了?”

恩维尔有些恼怒地看了眼苏丹,这是在明知故问,让自己下不了台。这都已经什么时候了,现在居然还要互相拆台脚。

中国的情报人员已经和自己联系过了,准备废除这个无能昏庸的苏丹,改由他的兄弟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