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争鼎-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刘夏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当即出面祭奠这些死去的百姓,场面宏大。引来了数百万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刘夏的这一举动,赢得了民心。
尽管吴三桂杀了那么多逃亡的百姓,但仍旧制止不住百姓们逃离南方四省。相比较一下吴三桂和刘夏的行为,所有人都不会认为吴三桂是个明君。残暴的人始终不会得到民心。
于是乎逃亡也捕杀成了平北军与南方四省之间交界处就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旦百姓们逃到了平北军治下,那么吴三桂的士兵就自觉地不去追杀,但若是没有逃过来,平北军也不会过去帮忙。毕竟刘夏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发动全面战争,因此必须遵守一些规则。
时间飞逝,一六五一年已经成为了历史。一六五二年的春天已经到来。这八九个月过去,平北军活动相对稳定。
西域的准格尔汗国还未平定,九州岛已经完全攻下。朝鲜半岛南部正式成为了水军的基地。多尔衮带着那些鞑子汉臣逃到了黑龙江科尔沁等地。实力大减。沈阳以西全部被收复,至此,鞑子之乱算基本上平定。
南方的吴三桂和刘夏仍旧僵持着。除了吴三桂控制的福建,广西,广东,海南,还有半个江西之外,其他地方都被刘夏完全控制。猛兽军团和缅甸王的战争已经结束,猛兽军团大获全胜,将缅甸北部的数个省全部占据。并且在刘夏的指示下,将当地的罂粟销毁。当然不可能全部销毁,而是扩出一块地种植,平常的百姓不准许接触。将鸦片制作好之后,再卖到西方。
鸦片实际上在唐代的时候就成了贡品。在明朝的时候不少的皇帝和大臣都吸食鸦片,不过由于鸦片价格昂贵,所以一般的百姓买不起。但是刘夏可是知道鸦片的危害。
这是一个可以将一个民族变成病夫的毒品。虽然鸦片的确有一些药用价值,但是必须慎用。
接着刘夏开始明令禁止平北军中和政府之中的任何官员吸食鸦片,一旦发现直接撤职。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在百年后会发生令中国人屈辱的鸦片战争。
于是乎,刘夏开始想着怎么将鸦片运送到西方。赚取金钱。
四月,忠义广场建造完毕,随后刘夏亲自前往忠义广场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没过两天,那押在监狱中的洪承畴被拉了出来,他将会成为忠义广场上第一个斩头之人。
忠义广场的中央是一个断头台。断头台的北面是三皇五帝和历朝的抗掳英雄,南部是跪着的买过汉奸。
这几个月来,洪承畴每天都遭受着身体和心里上的折磨,现在已经不成人样了,不过他脑袋还是很清醒的。
今日洛阳城中的百姓们闻讯而来,将那偌大的忠义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再加上刘夏的亲自到来,更加使得百姓们争相恐后的前来。至于是看杀汉奸呢,还是想目睹一下刘夏的英姿,那就不太清楚了。
“洪承畴,大汉奸!”
“洪承畴,大汉奸!”
“杀了他!”
“杀了他狗。娘养的。”
当洪承畴被压了上来的那一刻,顿时间无数的讨伐声响起,那当真是震耳欲聋。
洪承畴被后面的士兵一脚踢中了后腿,然后重重的跪在了那断头台的台子上。旁边站着一个吃着肥胖,袒胸露乳的表头大汗。那大汉旁边另一个人端着一碗酒正给他漱嘴。
那手中的一把锋利的砍刀在阳光下刺眼。
刘夏走上台子,身边几个亲卫将其围住,严密的保护着。只听他走上前去,看着跪在地上的洪承畴,道:“洪承畴,你可想过有今日的下场?”
刘夏冷笑一声,鄙夷的扫视了一眼那浑身散发着恶臭,披头散发,浑身上下长满了疙瘩,眼神已经浑浊的洪承畴。
那满是皱纹的脸慢慢的抬起,眼神中闪着悔恨,看向刘夏又显得有些害怕和不甘,干裂的嘴唇重重的吐声说道:“既然到了如此地步,如何处置,随便王爷。”说罢,洪承畴便低下了脑袋,闭上了眼睛。好像一副无所谓而淡泊的样子,这让刘夏相当不爽。
刘夏心中却在想着:“你不过一个汉奸,如今却表现的如此凌然大义,好像本王无道昏君一般。”
想到这里,刘夏更加的不爽。斥道:“你背叛了民族,背叛了百姓。自甘堕落,助纣为虐,杀害同宗无数,双手沾满了民族百姓的鲜血,即便是杀你千万次都不足以祭告那死去的亡灵。如今上天明察,使得你这般无耻之徒落到了本王的手中,实在是大快人心。是百姓之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灭不足以聚民心。今日午时三刻便是你魂归地府,承受十八层地狱万年惩罚之时。”
说罢,刘夏便拂袖而去,等着那刘夏走远后,一直闭着眼睛的洪承畴方睁开了眼睛,脑袋更低。竟流出了两行血泪。雪白的头发风吹过一阵抖动。刘夏的话深深的刺中了他的内心,这些天,每日他都能梦见有无数的冤魂前来找他索命。又梦到在地府中承受折磨。这让他经常噩梦中醒来。
如今天色还早。忠义广场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被闻讯前来的百姓围住,刘夏见出不去,也索性不再出去,准备等到行刑结束。
慢慢的午时三刻终于到来,在刘夏一声令下之后,洪承畴旁边的刽子手森然一笑,道:“下辈子投个好胎,做个好人!”说罢,还未等看清动作,那洪承畴的脑袋便已经飞到了空中,脖子处的鲜血如同喷泉一般,四射而出。将那刽子手满脸满身都沾满了滚烫的鲜血。
场外无数的百姓们呐喊起来。
第三百七十三章 进谏
洪承畴这个大汉奸被杀,可谓是大快人心。各种新闻争相报道。也成了各地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骂着无数,就算是那洪承畴下了地狱,估计也不得安息。
郑芝龙很快在台湾站稳了脚,荷兰人则被赶走。不过郑芝龙的兵马也损失很大,几乎一半士兵都在收复台湾中战死。还好有着海峡的阻断,使得吴三桂无法进攻台湾。要知道郑芝龙的水军力量可是很强大的,虽然在和荷兰人战斗中损失了不少。但是即便剩余的其中一半也要比吴三桂的水师强得多。
接着在七月份,水军带领着朝鲜兵攻打到了日本本州岛,很快本州岛的一半都相继占领。那大和民族不断的向东部退缩,北海道很快成为了他们的最后基地。
朝鲜半岛也被直接收复,朝鲜王族被罢免,理由便是投降鞑子。这个理由足够让那些朝鲜贵族没有理由反对。随后张远向黑龙江攻去,准备一举歼灭鞑子。张扬则是带领着他的火凤卫驱逐科尔沁草原部落的蒙古人。那些蒙古人迫于张扬的武力,不得不向漠北退去。在漠北他们又碰到了前来的俄罗斯人,于是两者发生了战斗。俄罗斯人虽然已经装备上了火枪,但是在众多蒙古骑兵的冲锋下,根本不够用。那些俄罗斯人直接被灭。
多尔衮一边率领兵马与张远这个东北行都司指挥使对战,一边准备着继续向东逃离。多尔衮到了如今这般田地,仍然没有放弃过想要一统天下的心思。那权欲好像毒品一般不断的腐蚀着多尔衮的内心。
张扬的火凤军团在将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人驱逐之后,便开始前往张远驻军之地,和张远合兵一处,对鞑子再一次大举进攻。争取一次解决了这个后患。
在士兵们将边界不断的向外推的时候,刘夏也源源不断的将自己手下的官员派往新占领的土地上。由此宣示着主权。
东北土地上汉人并不多。原因是满人不让汉人过去住,再加上之前鞑子的杀虐,那东北原本的汉人早就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但是东北的土地可是出了名的肥沃,若是丢掉实在是可惜。于是刘夏开始鼓励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们向东北迁徙。只要在东北用自己的双手开的土地,就归属谁。这个命令顿时间在各个地方都掀起了一轮移民潮。
不过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土地的流民前去。那些有土地的人并没有多少人去。毕竟相比于遥远的辽东。还是中原比较好。前往辽东实在是太远了,说不定都能饿死在路上,倒还不如留下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只要能吃饱就行了。
由于刘夏这个命令,使得历史上的闯关东提前百年时间发生。
现在来看,全国基本上大部分都已经收复,只有偏远地带的一部分还没有掌握在平北军的手中。看似天下即将统一。于是乎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响起。
“应该迎回某某王为皇帝,那可是太祖嫡系。”
“应该迎回某王为皇帝,这可是贤明之主。”
顿时间一些明朝遗臣又开始到处游说起来,刘夏自然不能让人不管。毕竟这天下可不是他一个人打出来的,还有那些将领大臣们。若是刘夏就这么迎回来一个某王做了皇帝。那么那些大臣们岂会愿意?若是刘夏做了皇帝,他们便是开国功臣。就算再低也能封爵,就算不封爵,也能得到很多的赏赐。但若是随便找一个王来等级称帝。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得到好处的肯定都是那些四处流散的明朝遗臣,这些明朝遗臣算是有拥立之功。而这些打了天下的将领们顶多不痛不痒的赏赐一下,至于以后的下场会如何,谁也不能保证。
“绝对不能迎回某某王为皇帝。”
“对,这天下乃是郑王殿下打下来的,应该让郑王殿下登基称帝。我等也算是开国功臣。”
“说得对,咱们这就进王府面见王爷,请求王爷登基。”
很快洛阳城中无数的大臣们浩浩荡荡的向王府走去,那一路上指教那百姓们看的惊呼,还以为又出了什么事情。很快百姓们闻讯跟着过去,想要看个究竟。顿时间那洛阳万人空巷。
王府中,刘夏正在暖香阁中陪着卞玉京,旁边的刘兴在几个侍女的陪伴下认真练习写字。刘夏现在正想着怎么让这些孩子认真学习。虽然他们不过六岁。但是作为刘夏的孩子,刘夏不得不考虑他们的以后。
“我一手打下来的江山绝对不能让一个无能之人继承。就算不能千秋万代,但是也不能传二世就完蛋了。”
这时一个亲卫慌忙的跑进屋内,对着刘夏跪道:“回禀王爷,大事!”
“大事?”
刘夏疑惑道。
那亲卫擦了擦汗,道:“王爷,王府外上百名大人们跪在地上不起,请求王爷答应他们。”
刘夏顿时皱起眉头,心想:这帮人到底又要干什么。难不成有反对本王的哪个意见?
“他们让本王答应什么?”
那亲卫结巴道:“他们——他们要王爷称帝!”
“啪!”
旁边一个侍女将刘兴桌子上面的砚台碰掉。显然是震惊不已。
别说那侍女了,刘夏也非常的震惊,因为在之前这些大臣可是一点都没有给他商量一下。今天突然来这么一下,实在是让他大为吃惊。
不过刘夏知道现在还不是称帝的时候,虽然看上去天下太平,就要一统。实际上暗波汹涌,稍有不慎这打下来的地盘就有可能四分五裂。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刘夏不可能称帝。
刘夏道:“你告诉他们,让他们都回去。不准再做这般大逆不道之事。”
那亲卫有些疑惑的偷偷瞄了一眼刘夏,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刘夏不愿意称帝,但他还是称职的去完成刘夏交给他的任务。
不过一会儿,那亲卫跑到门外面,对着跪在地上的大臣们道:“各位大人都起来吧。王爷让各位大人请回。以后不准再做这种大逆不道在之事。”
“什么!王爷不同意!”一个大臣不敢相信的惊呼道。不过他随即反应过来,心道:古代的帝王称帝,都是在臣子的再三请求下才同意的。如今我们才请求了一次。王爷肯定不会同意。现在只要我们再多做几次,王爷定然同意。
实际上在场的其他人和他的想法都一样,于是他们仍旧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除非王爷答应,不然我等长跪不起。”
这些大臣说罢,直接叫那亲卫弄得不知所措。他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这般事情。在场的大臣们并没有芮俊爱等几个重臣,因为他们比这些人要了解实际情况,也知道刘夏的心思。所以并没有跟着来。
当亲卫将消息反馈给刘夏的时候,刘夏自知自己不能亲自出面,道:“你快速去叫芮俊爱芮大人前来,让他全权处理。”那亲卫听罢,不由得大松一口气。心道:不让我处理正好,那帮人打不能打,骂不能骂。不能动不能说,实在是憋屈,扔给芮大人正好轻松。
片刻,芮俊爱在亲卫的带领下来到了王府外,在这些人浩浩荡荡的来王府的时候,他芮俊爱便知道了,但是他知道刘夏肯定不会同意,于是便没有跟来,不想趟这般浑水。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些人都是猪脑子,刘夏都说了让他们走,竟然还不走。
第三百七十四章 帝国皇家学院
芮俊爱刚刚到来,顿时引起了那些跪在地上的官员们的注意。
芮俊爱的身份在这些民政官员们心中可是很高的,大部分人都是唯他马首瞻前,而且芮俊爱深受刘夏的信任,身份也很高。所以一般事情都会找到他。
这次也有官员去请芮俊爱前来,但是芮俊爱委婉拒绝没来。这让这些人有些不解,不过当时他们也没有多想,既然芮俊爱不愿因带头,他们就自己过来了。
但是现在芮俊爱又来了,这让他们更加的迷惑。
就在他们想着为什么的时候,只见那芮俊爱说道:“各位大人都先起来吧,别跪在地上。都起来吧。起来吧。”芮俊爱抚了抚胡子,脸色露出笑容。
既然芮俊爱这么说,那些官员们也都疑惑的站了起来,毕竟芮俊爱的身份可不是刚才的那一个亲卫所能够相比的。芮俊爱让他们起来,定然有他的理由。
说着,芮俊爱便带头走进了王府之中,那些官员们也都紧紧地跟着走了进去。一般情况下,王府可不是谁想进去谁进去的地方。只有获得刘夏的同意,或者是刘夏亲近的大臣才能进入。不然擅自闯入很有可能别当做刺客抓起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官员们跪在王府外面的广场上,而不是跪在暖香阁门口外面。
当官员们都走了进去之后,那广场旁边占满了的百姓们脸色纷纷露出失望之色,带着不甘慢慢的退去。
“诸位大人可知为什么本官将你们叫进来?”
芮俊爱走进王府的大殿前的空地,转过身来,对着后面的那几十个官员们道。
那些官员纷纷摇头晃脑,他们还以为芮俊爱是带着他们去面见刘夏呢,刚才心情激动的要死。但是看芮俊爱的样子显然不可能见到刘夏。
芮俊爱随即给他们讲了刘夏的话,那就是现在还不宜称帝,让他们暂且回去。当然也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奖励。让他们不要失去希望。之后芮俊爱又私下的讲了一下利弊,那些官员们听过之后,恍然大悟。于是一个个的脸上露出了喜色跟着芮俊爱走出了王府。
除了这些嚷嚷着要拥立刘夏称帝的人之外,刘夏还派出调查处的人员开始对那些要拥立某某王的官员们进行清查,这些人刘夏不打算要。攘外必先安内,要想自己下面不乱不必先将这些二心之人铲除。
于是乎一场抓捕风暴开始。当然抓捕他们的理由自然不是因为不同意刘夏称帝,而是贪污罪,通敌罪,杀人罪等等。只要是死刑的罪,能添加的都加上。
这些只是在官场上发生了一场地震,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并没有影响。
在洛阳到胶州的铁路还没有贯通的情况下,从洛阳到信阳的铁路已经修建好了。物资开始能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了信阳州。到达哈密的铁路也快要修建好。那洛阳到胶州的黄河大桥已经开始建造,估计再过两年就能够修建好。这毕竟是修建的第一个特大的桥梁,必须谨慎。一旦这个桥梁修建成功,那么对于后修建长江大桥就有了很大的经验。
刘夏几乎调用了一切可以调用的人力物力修建铁路,如见天下逐渐被他收复,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加强统治,如何加强统治呢?首先必须要修路,只有道路畅通,才能够快速的传达命令,快速的增派人手。因此,只要是监狱中的犯人,现在都可以被铁路司调用。堂堂万万人的华夏,犯人不在少数,这些可谓是免费劳力。既对他们劳动改造,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还能节约成本。
也正因为如此,直接导致的问题是,犯罪率大大的降低。
犯罪率降低,劳动力就减少了。于是铁路司开始出钱雇佣一些流民或者当地的百姓进行施工。当到达信阳的火车道修建完毕之后,铁路司又开始筹建从洛阳到北京的铁路。这个铁路只需要修建黄河以北的部分就行了。因为从洛阳到胶州的那一段可以共用,然后经过黄河大桥通往北京。
北京现在已经拿下,反叛势力基本扫平。铁路修建便提上日程。
接着刘夏又在洛阳城中王府旁边建造了一座学府,准确的说这座学府应该包含在王府之中。虽然现在这座府叫做王府,实际上已经和紫禁城差不多的规模。从刘夏占领洛阳开始,就开始对王府进行整修,到了现在,王府规模已经很大,四周都修建起坚固的城墙。
这座学府刘夏命名为【帝国皇家学院】名字和【帝国报刊】一样,都是帝国开头的,至于是哪个帝国并没有明说。但是皇家两字却说明刘夏的野心。
这个帝国皇家学院的职务就是教导王子们和公主们的学习,也就是刘夏的孩子。现在刘夏的孩子已经超过了十个,最小的现在孩子吃奶,最大的已经六七岁。还有一个快要出生。
刘夏不想让自己拼命打下来的江山两代就完蛋了,那么必须让自己的后代成为睿智明君。
至于帝国皇家学院的校长,刘夏就让芮俊爱担任了。并且聘请了朝中数十位地位崇高的博学之人担任教授。还邀请了一些刘夏亲密的大臣的子孙一同来学习。
于是乎帝国皇家学院在那些大臣们心中变得非常的重要,他们自然明白这个学院是干什么的。这可是储君学习的地方,若是让自己的孩子送入其中。以后和储君搞好关系,对以后的发展自然非常的好。
毕竟从小到大的玩伴更能得到信任。
很多人开始托关系试图让自己的子孙进去学院。接着刘夏又发出去了一部分名额给平民百姓。这部分名额官员后代一个不能动。
刘夏此举也是为了能够对以后朝中补充新鲜血,不能一直让这些大臣们把持朝政。
很快帝国学院就开学了,刘夏亲自出席了开学典礼。四岁以上的王子和公主全部送到了学院中来,同时而来的还有各位大臣的子孙二十人,还有平民百姓子孙二十人。
虽然不少的官员对于刘夏将这么贵重的名额分给那些平民百姓不满,但是他们也不敢反对。于是那些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便成为了那些大臣们拉拢的对象。
任谁都明白,一旦进入帝国皇家学院,以后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这学子不是太笨,都能学的非常好。这可是一流的师资资源。现在学院一共招收人员不到五十人,可谓是少很多。有人预测,那招收进来的四十人以后的前途将会非常高。
而帝国皇家学院分为两个科,一个是文科,一个是武科。皇子们必须学习文科和武科,公主们则可以学习文科,武科看自己兴趣。至于其他人则是只能选择一个。武科主要学兵法武艺,排兵布阵,谋略等等。文科要学诗经礼仪,算数,地理,历史以及如何等等。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东海舰队
又过了一年,到了一六五四年春,休养生息一年的平北军发力对吴三桂再一次全面进攻。吴三桂虽然也休养生息了一年,对于平北军的来势汹汹显得有些不在意,其下的将领们一个个的嚷嚷着将平北军灭了,统一中国。
去年李定国正式加入平北军中,情切亲在前来洛阳面见了刘夏,当李定国看到刘夏真人的时候,不由的被刘夏的年轻所惊讶。心里同时更加的佩服起刘夏来,如此年纪轻轻都能有如此事业,其实一般人?
李定国正式在军中挂出暴风军团的称号,实际上李定国手下的兵马除了没有挂上正式的名字之外,其下的编制和人员都是按照军团来建造的,其中不少的军官都是出自军备学堂。现在整个军中都是,军备学堂出来的军官遍布各个军中,他们成为了一种新的派系。
当南方的奎狼军团,狮鹫军团,暴风军团准备着攻打吴三桂的时候,北方的青龙军团和朱雀军团这十万大军则开始向北继续推进。前些年刘夏让张扬进入蒙古草原,张扬同时在蒙古草原上画了一幅精细的地图,于是乎现在这份地图得到了用场。青龙军团和朱雀军团开始拿着地图对蒙古草原漠北的鞑靼人发起总攻。同时为了保证后勤顺畅,后勤司联合铁路司随着两个军团不断的向被推进,也将铁路向被推进。只要军队走一步,铁路就推进一尺。
虽然黄河大桥还未修建完成,从洛阳发的火车到达不了北京,但是在黄河上一艘艘船却忙碌了起来,他们从黄河南岸接到物资和人,然后运送到黄河北岸的火车上。如此就可以很快的将物资运转到北京。
同年,日本本州岛被全面占领,大量的日本人沦为了劳力,无数的日本女人被源源不断的送入中国青楼。刘夏不准让任何人叛卖本族本国百姓,于是青楼的发展很快就萎缩了,毕竟青楼中的女子,大都是被非法的买卖进去,或者因为朝中犯事被充入教坊的。但是刘夏停止了因为犯事而让女人充入教坊,而是让她们进入工厂干活。所以现在青楼补充不了新鲜血液,萎缩是在所难免的。于是乎开始有一些人去蒙古草原上逮捕鞑靼女人和鞑子女人。这两个族的女人并不在保护之列,但是想要通过政府的审核也不容易。毕竟想要分辨出来到底是汉人还是鞑靼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虽然看似语言不通,一说话就知道了,实际上有些黑心的人贩子,从小就教一些汉人女子说鞑靼话,导致长大了不会说汉语,指挥说鞑子满语或者蒙古语。
但是从日本传来了好消息,那就是人本好多的女人可以出售,大量的人贩子得知后都争相恐后的前往日本寻找优良的品种购买。这些年从日本引进的妓女们以及不少都红遍了一方。比如洛阳城萃香坊的武藤兰。怡红院的苍井空等。
还有一些反抗的日本人则是被步步紧逼之下退入了北海道,还有一些坐船去了海外岛屿。整个本州岛都落入到了水军的统治之下。接着刘夏宣布成立日本府下辖本州,四国,九州三地。并且派遣大量的官员前去。还带去了不少的百姓。而日本人则被运回来进行建造铁路。
接着刘夏又修建了三座大型的钢铁厂,其中两座分布在辽东。一座在唐山,两座在鞍山。由于钢铁的逐渐充裕,造船厂又开始建造钢甲军舰。那被拖延建造的几艘水军的钢甲铁舰又被提上了日程。很快在年底两艘二十丈大的军舰交付给了水军使用。还有五艘三十丈的木质军舰也交付给了水军使用。
于是刘夏成立了东海舰队,从北海舰队拨了过去两艘铁甲舰,四艘木质军舰再加上二十多艘小型船只组成了平北军第二只水军舰艇。刘夏担心台湾的郑芝龙的威胁,于是让遇明君离开北海舰队,前往东海舰队的驻扎地松江府。东海舰队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北海舰队调过去的,战斗力并不弱。不过比上郑芝龙的舰队数量,东海舰队还是显得很少。不过在军舰威力上,郑芝龙的军舰是没法和刘夏的军舰想必。
现在刘夏的军舰已经已经开始了用蒸汽机驱动,两侧都安装了精致威力巨大的钢制火炮。就算一艘铁甲舰对上同样大小郑芝龙的三帆船军舰,也有把我战胜。
北海舰队抽掉了七成人前往了松江府,进入了东海舰队的序列,很快北海舰队缺少的人数也被找齐。东海舰队人数是两万人,暂且不设舰队指挥使,由遇明君兼任。因为现在东海舰队的职责太大,一般人刘夏信任不了。
水军当中也只有遇明君深的刘夏的信任。一直以来,遇明君看上去军衔挺高,但是他手下一直都不过两万人罢了。比着那些行都司的总都指挥使相差很远。一般情况下行都司指挥使手下一般都是两个军团,每个军团初开始是两万多人,现在提高到了五万人,也就是说行都司指挥使手上握着十万大军。
但是他水军总督同样级别的,手中才两万人。如今东海舰队建立,遇明君手下的兵马总量到达了四万,虽然也不多,但是相比于之前好多了。毕竟一个挂着车骑将的人手中的兵马还没有一个越骑将的一半多,实在是有些不太好看。
接着应遇明君的请求,刘夏将鹰扬卫这个特种部队一分为二。其中选拔了三成人进入海军系统,成立了水军鹰扬卫,剩下的七成为陆军鹰扬卫。水军鹰扬卫又再水军中选拔出来了剩下缺少的七成人。于是水军的第一支特种部队总算完成建设。水军鹰扬卫仍旧是卫级别的编制,直属于水军总督府领导。如此遇明君再一次担任上了鹰扬卫的上司,这激发了不少的陆军斥候想要进入水军系统。毕竟遇明君的名气摆在那里的,崇拜之人不再少数。
自从解决完长江上吴三桂的威胁之后,前往奎狼军团帮助马彭的北海舰队副指挥使李大白也带着军舰返回了北海舰队。同时他出任东海舰队副指挥使,北海舰队现在的任务便是保护好运往辽东旅顺的航线,和联通朝鲜、日本府。同时保障他们之间的安全。
而东海舰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应对台湾的威胁。遇明君在建立东海舰队之后,就对东海舰队的主要将领们阐述了刘夏的安排。随即,整个东海舰队都进入了备战阶段。因为龙组收到情报,说是郑芝龙打算用水师攻打运往辽东的物资船,而东海舰队必须在郑芝龙水军未到达渤海之前,将其拦截并且就地消灭。不然一旦让他们进入渤海,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损失大量的物资是小,损毁几十艘数百米的运输船那就亏大了。要知道刘夏现在也没有多少那么大的船只。
虽然现在整个沈阳以西的地盘全部被平北军占据,但是水上运输毕竟节省人力成本,同时速度还快。所以现在大部分运往辽东的物资都是走海路。而海路的目的也不再是旅顺,而变成了鲅鱼圈。并且一条从北京到达沈阳的铁路正在加快的修建当中,一旦修建完毕,便可以从洛阳直达沈阳,从以前的几个月一来回,便可缩短到十天之内,时间节省了很多,对于辽东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百七十六章 西南行都司
一六五四年中,云南的猛兽军团也腾出来了手开始对广西发动进攻。这两年吴三桂虽然也在广西布置了不少的士兵,但是他们这些士兵大都没有参加过战斗,战斗力可想而知。
在猛兽军团不断的攻伐下,广西各个城池相继沦落。很快吴三桂广西的兵马收缩到了桂林,在桂林与平北军僵持了下去。另一边,奎狼军团联合李定国的暴风军团闪电般的速度将江西占据。开始想福建攻去。
至于狮鹫军团已经开始从浙江向福建推进,福建的一些偏远城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