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宋第一册·十字-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括沈大人。〃石越微笑说道,〃臣只要陛下让沈大人每十天来上三天课即可,臣自当奉上相应的薪酬。〃
〃准奏。〃赵顼笑道,〃好个石子明,朕也想问问你,叶祖洽的学问如何?〃
〃状元的学问自然是好的。〃
〃那卿看看这几篇策论。〃赵顼随手递给他几篇策论。
石越连忙接过来细看。这几篇文章文辞甚佳,颇有汉风,但语气激切,都是些鼓吹变法,呼吁采取强硬政策推行新法的话语。他也不知道是谁人所作,只好委婉地说道:〃这几篇文章写得极好,不过作者似乎年纪尚轻。〃
〃写这些策论的也是个进士出身,是王介甫的爱子。〃赵顼笑道。
〃王雱王元泽?〃石越吃惊地问道。
〃石卿也认识他?〃
〃臣并不认识王雱,只是听说过他的一些传闻。〃石越笑道,他无意得罪王安石,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噢,有什么传闻?〃赵顼好奇地问道,这时候石越才可以看到皇帝始终也是个年轻人。
〃听说王雱小的时候,有个客人把一只鹿和一只獐关在笼子里送给王公,恰好王雱也在旁边,客人因问道,哪一只是鹿哪一只獐……〃
〃那王雱如何回答?〃皇帝对这些小故事显然很有兴趣。
〃王雱回答,鹿旁边的是獐,獐旁边的是鹿。〃石越笑道。
〃哈哈……这个王雱,倒真有几分聪明才情。〃赵顼见他回答得如此狡狯,不禁开怀大笑。
〃臣听闻王雱自小便有神童之名,一生不肯做小官。皇上若要用他,还须宠以馆阁之职。〃石越这是顺水人情。
虹←桥←书←吧←BOOK。←
第49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7)
戴楼门旁边张八家园宅正店,是汴京里数得着的七十二家酒楼之一。门外依例是彩楼欢门,此时天色已晚,灯烛荧煌,然而客人依然不少。张八家的掌柜张有福乐呵呵地站在柜台前招呼着客人,茶博士和酒博士穿梭往来,忙得不可开交。
张有福眼见一个穿着锦袍,身材高大的青年官人走进店来,身后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穿着一件黑色袍子,眼睛透着灵光的小书僮。他见惯了各种世面,一眼就看出这主仆二人气度不凡,连忙亲自迎了出来,招呼道:〃这位官人,可是第一回来小店?小二,楼上上等雅座一间侍候……〃
小书僮眨了眨眼睛,稚嫩地笑问:〃掌柜的,你怎么知道我们要的是雅座?〃
〃哟,你看看,小兄弟,你家官人这气质,小的还能认错吗?〃张有福笑呵呵地说道,眼光往青年的腰间无意识地瞟了一眼,几乎吓了一跳……金鱼袋!
戴楼门边不比景灵宫边的长庆楼,也不比州桥、土市子、潘楼街的酒楼,那些地方官宦云集,别说金鱼袋,就是亲王侯爵、宰执大臣,也有光顾的。张八家地处开封城西南,位置略偏了一点,来个金鱼袋,就是个大官了。而这个官人竟如此年轻,不过二十来岁,定是哪家亲王勋贵子弟无疑,否则不能有这个恩宠……当下张有福巴结得更加殷勤起来。
书僮一边走一边笑道:〃掌柜的,你这回却猜错了,我家公子喜欢热闹,不要雅座。〃
张有福也不敢怠慢,应了一声,亲自引着上楼给收拾了一张桌子,茶博士马上泡一壶上好的茶奉上。却听青年官人对书僮说道:〃侍剑,去把桑五给叫上来,一起吃吧。〃这主仆二人正是石越与侍剑。
〃公子,桑五叔无论如何不肯来的,您让他在大堂里吃就行了,这上下有别嘛。〃侍剑轻声解释。
〃我不爱立这么多规矩,让你去叫你就去叫,什么上下有别,大家都是人,桑五赶车比我们坐车不辛苦?〃石越微皱着眉头说道。
〃是。〃侍剑连忙答应着跑下楼去,不一会儿便拉着桑五上得楼来,在一张桌上坐下了。张有福看得目瞪口呆,瞅着这三人一桌而坐,实在不伦不类。他几时见过这样的官?便是读书人,也不乐意和一个车夫一起吃饭,可眼前这个公子倒丝毫不介意,反倒是那个车夫坐立不安。
石越要了一盘葱泼兔,一碟西京笋,又要了一壶老酒、两盘紫苏鱼、签鸡,以及各色水果,便招呼着桑五和侍剑一起吃起来。桑五开始有点拘谨,慢慢地便也放松了,一面吃一面和石越聊些家常,又听侍剑说些老家河北的乡土人情,石越竟觉得这桌饭吃起来比在皇宫里吃要自在得多。
张有福从没见过这种怪事,虽告了罪回到楼下,过一会儿就忍不住借故往上来跑一趟,一心想瞧这个稀罕。不料刚上得楼,就听人招呼他:〃大掌柜的,请过来一下,打听个事儿。〃他连忙循声望去,却是几个年青的儒生,想了一下,才记得是从潭州来京的读书人。他也不敢怠慢,赶忙上前问道:〃几位公子有何吩咐?〃
便听一个儒生说道:〃我们几个是潭州的举子,因出来游学,听说京师西南有座白水潭学院,是石公子明亲自讲学,便想请问一声,这白水潭学院该怎么走?离这里又有多远?〃
张有福笑道:〃几位公子,这可不巧了,那石大人是大宋少有的人物,听说他老人家要开堂授课,十多天便招齐八百学生,便在九月二十一日,白水潭学院已经开学了。〃
〃这倒不妨,我辈兼程赶来,想那石山长也不能拒我们于千里之外。〃
〃只听说学院的校舍已满,几位公子如果能在白水潭村民家租间房子住,亦是可以随班就读的。不过小的听说因学生太多,这石大人已是忙不过来了,他们肯不肯再收人,非小的所能知。〃张有福倒是一番好意。
一个茶博士过来笑道:〃听说白水潭学院山规森严,学生不读满三年,不能卒业。〃
那几个读书人显是头一回听说这规矩,有人便笑问:〃茶博士是否弄错?这个规矩却从未听说过。〃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50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8)
茶博士见他们不信,便摇头晃脑地卖弄道:〃几位公子想是外地人,不知道石大人多大的名声。那是皇上屡召不起的人,崇政殿对答,赐进士及第,紫金鱼袋,可以随时出入禁中侍读,这白水潭学院五个大字,亦是当今亲手所书,规矩自然不是别处可以相比的。〃
张有福听他说到〃紫金鱼袋〃,心中一动,不禁向石越望了一眼,回头又听茶博士说道:〃便是白水潭学院的考试方法,亦是别处不能比的。〃
那几个读书人见他所说与传言相合,不禁信了几分,便有人问道:〃它的考试方法,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茶博士勾起他们兴趣来了,却又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它,不肯就说。那几个读书人出外游历久了,自然知道套路,便有人拿了几文钱塞到他手里。茶博士把钱一捏,笑着道了谢,方继续说道:〃小的有一个表亲正巧也在白水潭学院读书,故于他们的山规也略知一二。听说那个学院先生不称先生,而称教授。每学年结束,由教授出问答题二十道,答对十五道方能通过。〃
〃这也平常。〃一个书生不以为然地笑道。
〃这还没完呢。这二十道只是普通的问答,通过之后,教授便会出五道更难的题目,当面对答,答对三道,称为〃及格〃。这算是第二关过了。第三关则是由同窗出题,考试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出三道题,由教授核准,如果某人出的题目太容易,则罚他劳作一周,责令重出……几位想想,都是心高气傲的读书公子,哪个能丢得起这个脸?因此出的题目必是难的。而后便于这些题目中,每个人随便挑出二十道作答,答对十五道,便算通过第三关。〃那茶博士口沫横飞,引得一众客人都倾耳相听,石越见他说得如此明白,心里也觉得挺有意思。
旁边不免有人搭话:〃茶博士,你说得也太繁琐了吧?听说过四道考试三道考试,无非是诗赋文章,哪有这样的?〃
茶博士不屑的看了那人一眼,说道:〃这不难能显出白水潭的高明来?这并非小的胡吹,他们山规上写得明白的。若是不信,可自己去看。〃
〃依我的看法,这是石山长故意如此,众位想想,他学院考试方法如此困难,那些能够卒业的学生,能有多大的声誉呀?便是比太学,也要强许多。〃
〃那不能比,太学的那是直接可以做官的。〃
〃你知道个屁,太学做官好还是考进士做官好?这白水潭学院出来的学生,考个进士还不容易?〃
〃非也……〃
……
一众旁观的食客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侍剑是小孩脾气,几乎想去搭话,石越赶忙给挡住了。桑五只是一边听着一边憨笑。三个人正埋头喝酒吃饭,忽听有人在旁边说道:〃这位公子请了。〃石越愕然抬头,却见一个人正抱拳朝自己说话,此人三十来岁,中等身材,白衣长袍,面容清矍,只是眼帘低垂,好似没有睡醒的样子。
〃这位兄台是叫我吗?〃
〃正是。〃那人嘴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不知道怎的,石越一看这笑容,心里就下意识的想一个词……〃奸笑〃,手不自觉地摸了摸钱包,一面笑道:〃不知有何赐教?〃
〃在下潘照临,草字潜光,真定府人。因见公子气度不凡,故此冒昧打扰。〃
〃原来是潘兄,在下便是开封府人,石越,草字子明。〃石越连忙起身抱拳还礼。
潘照临似乎并不太意外,眼角有意无意地瞟了石越的金鱼袋一眼,笑道:〃原来是名动天下的石公子,在下真是失礼了,我从杭州游历至此,本想明日去白水潭拜会,不料今晚在此邂逅。〃
〃不敢。〃石越连忙谦道。当时士大夫邂逅相交,倾盖如故,本是平常之事,侍剑极会察言观色,早已让人给潘照临置了座,请他坐下。因听到潘照临刚从杭州过来,石越便笑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风物想是极好的。〃他却没注意当时尚无这句民谚。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人柔夷,才士风流,如此而已。〃 潘照临似乎永远是没有睡醒的模样。
〃哦,如此而已?那么不知天下何处可当潘兄一赞呢?这汴京城如何?〃石越看他神色,颇觉有趣,一面亲自给他满了一杯酒,一面笑道。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51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9)
〃汴京城外表繁华似锦,却是一只大蛀虫。举国税入,全聚于此,就为了繁华似锦四字。燕云已为敌有,所幸者,契丹无雄主,大宋无大灾,一朝有变,此地必为他人所有。〃 潘照临冷笑一声,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这一番话却让石越听得暗暗惊心,对这个潘照临也顿时刮目相看,只不知这个人是何来历,有何用意。便试探着问道:〃若真如此,以潘兄之见,可有何良策?〃
潘照临见石越并不反驳自己,心中暗暗点头,口里叹道:〃自古书生空议论,食肉良臣少奇谋。便有御敌之策,又能如何?〃
〃当今明主在上,布衣上书,一朝便可为天子近臣,何忧报国无门?〃石越越发不知道他的来意了,二人相交未深,此人说话却句句带着禁忌,让石越摸不着头脑。
〃庆州大败,数名大将以身死国,韩大人亲赴陕西,皇上亦亲自主持武举,此国家用人之际,足下大有为之时也。〃
〃潘某非有韩信之材,在下所学,是张良、陈平一路,不遇其人,终是无用。〃 潘照临听石越劝他赴军前效力,不由哑然失笑。
〃那……〃
潘照临略一迟疑,他见石越言语之中小心谨慎,也知道此时二人交浅言深,多有不便,便说道:〃此处非说话之处,潘某今夜就此告辞,改日必当登门拜访,再谈今日之事。〃说罢长揖到地,告辞而去。
潘照临数语之中,就说出大宋几处关键的弱点,几乎道出了宋朝的未来,给石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石越内心也非常盼望与他再次相会。不料此后几天,潘照临却似乎是就此消失。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立冬。石越回到宋代,也有足足一年了。这段时间里,白水潭学院又多了沈括、范镇等几个老师。沈括对于石越的〃石学〃,早有研习,与石越相见甚为投机,兼之又是奉旨讲学,且白水潭学院客座教授的薪酬颇为丰厚,因此对于到白水潭学院上课非常积极。石越有了这个好助手,压力顿时大减。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短短几天之内,沈括又向石越推荐了如苏颂③等一大批科学素养非常深的人前来兼课,白水潭学院已渐渐称得上人文荟萃了。
这一日因为皇帝下诏要大宴群臣,因此石越一大早就赶到尚书省,在宰相的带领下,和文官们一起给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上寿,然后一起去大相国寺祈福。石越对这些礼仪繁多的活动毫无兴趣,只是循规蹈矩地跟着众人一起参加而已。
此时朝中局势风云变换。九月十三日推荐王安石的宰相曾公亮辞职,十月份另一位宰相陈升之的母亲也因病去逝丁忧。眼见宰相职位全部空缺,一方面是王安石踌躇满志地等待着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名正言顺地推行政策主张;一方面却是朝中大臣对王安石的专断越发不满,许多原来支持王安石的大臣一步步走向新党的对立面,紧张气氛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情况下,石越非常不愿意参加朝廷的任何活动,生怕不小心被卷入新旧党的政治斗争之中。
从大相国寺回来后,石越正准备去尚书省都厅赴宴,不料立时便有中使来传,说皇帝召见。疲惫不堪的石越也只得强打精神去见皇帝。
他跟着宦官从右掖门进宫,不料刚走到右长庆门,便碰上王安石和曾布,此外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官员,和王安石边说边笑,看样子也是去见驾的。石越心里暗叫一声〃倒霉〃,却也只好恭恭敬敬地向王安石行礼参拜。王安石对他却格外客气,热情地把他扶起来,笑道:〃子明不必多礼,是皇上召见吧?〃
〃下官正是奉诏见驾。〃石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答道。
那个四十多岁的官员却走到石越跟前,行了一礼,笑道:〃原来这位就是名满天下的石子明石大人,下官宁州通判邓绾,这里有礼了。〃
石越却不知这是何人,只得虚伪地应承道:〃久仰。〃
曾布知石越必然不知邓绾此人,便在旁边笑道:〃邓大人言时政十多条,很受皇上嘉纳的。〃
却不防旁边杀出一个程咬金来,冷笑着道:〃不知是皇上嘉纳,还是参政嘉纳?〃
◇欢◇迎◇访◇问◇BOOK。◇
第52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10)
石越不料有人竟敢当面讽刺王安石,循声望去,认得是开封府知府刘庠,他与王安石一向不和。在刘庠后面,还跟着苏轼等几个开封府官员。
王安石青着脸向他望去,刘庠随随便便地给王安石行了一礼,说道:〃今日佳节,参政不必如此作态,刘某比不得邓大人,一心只想做馆阁,下官大不了不当官,有话却是要直说的。〃
〃刘大人,你辱人太甚了。〃邓绾脸上也挂不住了,禁不住发作道。
〃是吗?我有什么辱人的?邓大人不是说〃笑骂随人,好官我当〃吗?在下不过笑骂而已,不会妨碍邓大人做好官的。〃刘庠夹枪带棍的骂了回去。
邓绾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身子气得发抖。王安石勃然大怒:〃刘庠,你面辱大臣,太放肆了。我要参劾你。〃
刘庠满不在乎地一笑,昂首抱拳说道:〃悉听尊便。〃说罢便扬长而去。
石越第一次亲身体会这些大臣水火不容的感觉,心里不由挺佩服刘庠这份胆识,但表面却只能不动声色,他故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跟着怒气冲冲的王安石向集英殿走去。
进到集英殿中,只见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正笑呵呵地和几位大臣说话;石越又用目光寻找刘庠,却发现他一脸从容地站在文官行列之中。
众人给皇帝行礼完毕,王安石便厉声奏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赵顼见他脸色不豫,不由怔道:〃参政有何事?〃
〃陛下,臣要弹劾权知开封府刘庠无礼,面辱大臣。〃王安石声色俱厉。
赵顼未及答话,刘庠已出列说道:〃陛下,臣也有本上奏,臣要弹劾宁州通判邓绾谀事执政,参知政事王安石青苗法扰民不便!〃声气高亢,毫不退让。
眼见一个欢欢喜喜的宴会,就要变成大臣相互攻伐的廷辩,年轻的皇帝心里不痛快到了极点。他沉下脸说道:〃刘庠,你不是御史,邓绾是不是谀事执政,不必你来说。〃转过来又对王安石说道:〃参政先说,刘庠怎么个无礼法?〃
王安石便将右长庆门之事说了,邓绾早已出列跪倒,哭道:〃请皇上为臣做主。〃
刘庠冷眼看着他哭闹,重重哼了一声,骂道:〃小人!〃
〃刘庠,你说什么!〃 赵顼不敢相信地看着刘庠。
〃臣说邓绾是小人。〃刘庠昂然答道。
〃看来王安石说你面辱大臣,没有冤枉你呀!〃 赵顼气得站了起来,厉声问道。
〃回陛下,若是邓绾这种人也配称大臣,臣羞与之为伍!〃刘庠硬生生顶了回去,让许多人为他暗暗捏了一把冷汗。
〃好啊,他不配称大臣,你配是吧?你倒说说看……他怎么个不配法,你又怎么个配法!〃 赵顼怒极反笑,他已认定邓绾是支持新法的能臣,这件事不过是反对派借故生事,所以格外生气。
〃陛下,邓绾上书言事,说什么王安石是伊尹,已是可耻。庆州之败,朝廷重边事,他上书本是言边事,因王安石不在,宰相陈升之、参政冯京拟让他去边疆,材有所用。邓绾不乐,有人问他想当什么官,他自谓当为馆阁,甚至于想做谏官,因此媚事王安石。臣闻参政王安石轮值,立刻改授其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公事,过两日就会宣布。其乡人笑骂,邓绾竟笑说,笑骂由你,好官我自为之。此无耻之尤也。〃
石越此时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心中也觉得邓绾实在有点无耻。正想着这事要如何收场,却见翰林学士范镇出列奏道:〃陛下,邓绾其人如此无耻,宜贬斥之,不可使列于朝廷。前者,邓绾上书,云青苗法在宁州实行以来,百姓欢欣鼓舞,他说以一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全国皆然。实则青苗法扰民不便,天下咸知,邓绾其人,所说实不可信。请陛下明察,早废青苗法,则国家幸甚。〃
他话一说完,殿中哗啦啦跪倒十多人,一起请皇帝废除青苗法。
石越在心里暗暗叹息,这些人不懂权谋至此,全不知道步步为营。如果全力攻击邓绾,想办法撕开一道口子,只要证据齐全,不怕扳不倒邓绾。打赢这一仗后,再趁着撕开的口子,慢慢攻击不迟。此时把事情扩大到对青苗法的攻击,王安石肯定死保邓绾,这是把向一个大臣的攻击,扩大到对皇帝亲自确立的〃变法〃这个大方针的攻击,无论是皇帝还是王安石,肯定不会退让,一退让就前功尽弃了。这邓绾的前途,算是也因此保住了。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53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11)
他在那里感叹,却没注意十多人跪下之后,他站着特别扎眼。这是表明立场的时候,苏轼等人都直勾勾地看着他,恨不得起身来拉他跪下。王安石和曾布脸上却有赞赏之意。
王安石扫视一眼跪下来的诸人,厉声说道:〃刘庠所言,皆子虚乌有之事,邓绾上书,陛下亲口嘉奖。除邓绾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公事,是臣与宰相、参政商议的结果,其意在为朝廷爱惜人才。刘庠不是御史,仅凭流言,就敢面辱大臣,无礼骄横,请陛下令有司治其罪。青苗法执行以来,虽小有不便,然而国库收入增加,农民得其资助不误农时,亦是不争之事实,诸臣工奈何听信流俗之言?况此事纵有不便,亦当在朝堂上辩论,今日议论此事,亦属失礼,翰林学士范镇沮议新法,臣亦请陛下治其罪。〃
他说完之后,出乎石越的意料,却没有跪倒一片,而是一些大臣分别出列,各自陈辞,围绕王安石的中心思想,对范镇、刘庠大加攻伐。石越想了想,才明白新党比起反对派跪倒一片的作法,实在聪明许多……至少〃朋党〃的印象,就没那么明显,倒似乎他们是〃君子群而不党〃一样。
只是集英殿里的大臣并不太多,此时石越一不跪倒,二不发言,那更是加倍的碍眼了。王安石见他默不作声,冷笑道:〃石大人,你的意见如何呢?〃顿时,整个集英殿几十人的目光,全集中在石越身上。石越心里暗暗叫苦:自己居然这么倒霉,参加一个皇家宴会,也会被卷进政治旋涡之中。
赵顼也正在为难之中,范镇一向声名极佳,皇帝对他颇为优容,刘庠素有直名,他也不愿意轻易贬斥,但如果不处置他们,将来新法推行起来,未免千难万难。正没主意的时候,听王安石问石越,心里不由一动,也问道:〃石卿,卿有何意见?〃
石越迫不得已,只得字斟句酌地缓缓说道:〃陛下,微臣对于青苗法的利弊知之甚少,此事不敢妄议。然臣以为,本朝自太祖皇帝以来,未曾以言罪人,陛下是不世之英主,自然当优容之,以免阻塞言路。翰林学士范镇,一向忠直,其建议废除青苗法,姑不论是非对错,其心则是至诚至公,陛下不宜以此加罪,王参政亦当有宰相之度量。如此则天下皆知陛下是纳谏之主,执政有宽容之度。至于知开封府刘庠辱骂通判宁州邓绾一事,臣以为刘庠或是听信流言,亦未可知,但此事不必深究。若深究起来,民间必有种种传闻,无论有此事无此事,于邓大人脸面上皆不好看,也失了朝廷的体统。但是刘庠扰乱宴会,其罪难免,当付有司定其罪。〃
他话中帮着范镇、刘庠脱罪,这殿中之人全是久经宦海,哪有不知之理。王安石铁青着脸正要驳斥他,不料石越又说道:〃陛下,臣于青苗法,并无成见,不过今日说到此事,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若陛下肯恕臣妄言之罪,臣当条陈于陛下面前。〃
石越自知对于礼仪、法令,绝对没有王安石熟悉,王安石如果引经据典,定要穷治范镇和刘庠之罪,他一来不愿意和王安石当廷辩论,重重得罪新党;二来肯定也辩他不过,所以故意转移话题,抢在王安石开口之前转移话题,引到王安石最关心的新法上去。果然,他一提到青苗法,殿中之人,尽皆关心,都想听听这个名满天下的石越的意见。曾布听他口气,以为他要说青苗法的坏话,急得不断地抛眼色,几乎直想跺脚,石越却只作没有看见。
赵顼也是怔了一下,才笑道:〃卿但说无妨。〃
石越环视众人一眼,说道:〃陛下,以臣之资历,在此殿上,是最浅的一个,况且臣本来也无意于功名,朝政得失,也不是我应当说的。但是臣感激陛下知遇之恩,痛心于朝臣纷扰,故有一肺腑之言,敢陈于陛下之前……青苗法得失利弊,臣未曾亲自去各州县调查,没有事实之根据,没有统计之数字,臣不敢妄言其好坏。然而臣读过青苗法的条例,从条例观之,王参政与司农寺诸人,全是为国为民之心,其立法之意,一则解民之困,再则顺便增加国库收入,平心而论,青苗法,良法也。〃王安石听到这话,面色稍霁,赵顼也点了点头,以示赞许,曾布更是长舒一口气。而那些跪倒的官员,脸色就不好看起来。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54节:第三章 集英殿风波(12)
不料石越的话并没有说完:〃然而,纵是良法,执行还需要良吏。王参政虽然才学高识,人所不及,却终非古之圣人,一部青苗法,由几个大臣坐在一间小屋之内,闭门造车,难免不能够尽善尽美,虽然此法过去曾经在一路施行过,但是各路与各路,民情风俗、官吏贤良不肖皆各不同,在此路为良法,在彼路则未必不扰民;在彼路扰民,在此路则未必不为良法。法虽相同,然后果不同,故天下有人说青苗法好,有人说青苗法坏,此并非有人想欺瞒陛下,沮议新法,实是所见未广故也。〃
赵顼点了点头,又听石越继续说道:〃古时有盲人摸象,摸大象之腿者,以为大象类柱子;摸大象之身者,以为大象类城墙;摸大象之鼻者,以为大象类蛇。今人之言新法,正是盲人摸象。因此以臣之见,则陛下既不可以因为某大臣言青苗法不便,便仓促废除青苗法;亦不可以因某大臣言青苗法善,便加罪反对青苗法之人。青苗法虽是王参政所倡,亦当做如此想,否则的话,臣恐怕唐代党争殷鉴不远矣。〃
石越这些话表面上各打五十大板,做持平之论,但是内里却实在是偏向旧党的。然而这些深意,朝臣中能体会的也并不太多,因此未免把新党旧党,多多少少都给得罪了。只是他的话却不易驳斥,王安石听得满不是滋味,直恨吕惠卿这时候偏偏不在,否则以吕惠卿的辩才,当可和石越辩上一辩。他正准备亲自反驳,突然听见有人厉声说道:〃陛下,臣以为不然!〃王安石顿时大喜。
说话之人名叫唐坰,只听他声色俱厉地说道:〃若依石越所言,则朝廷威信尽失,青苗法名虽不废,其实则废矣。青苗法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行,朝廷正当诛一二异议者,岂可鼓励异议者反对新法?〃
石越知道此人以父荫得官,上书言事受皇帝赏识,主张以强硬政策推行青苗法,很受王安石的欣赏,因此推荐给皇帝,赐同进士出身,为崇文殿校书,是新党中的青年才俊,少年得志,做事最是慷慨激烈。他却不愿意与唐坰争论,只向赵顼说道:〃陛下,臣言尽于此,陛下英明,自有决断。〃说完便退到一边,不再说话。唐坰不料遭石越如此轻蔑,气得满脸通红却又无可奈何。
赵顼沉着脸想了好久,忽然叹了口气,默默起身离去。一场欢欢喜喜的大宴会,竟就此弄得不欢而散。
石越满腹心事回到赐邸,刚下了马车,就听石安来报:〃公子,有一个姓潘的客人来拜访,他一定要等您回来,小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