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庆余年第6卷 殿前欢-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树叶锋利的边缘在他的身上划过,虽然无法划破监察院特制的官服,可依然令他心惊,他不知道山顶上会发生什么,只知道这样的场面。不是自己这种层级的人物应该窥探,应该好奇。

  在他看来,皇帝陛下死定了,没有人能够在三大宗师的合攻下生存,所以他第一时间决定出逃,他的想法很简单,要在第一时间内,将这个惊天消息,传到京都。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碰到此时也在逃亡途中地范闲,可至少要通知陈院长。

  跳过一个山坳,他机警地借着风雨和树林的遮蔽,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山腰,然而此时,他听到了山顶上的一记闷雷般的响声,然后是袅袅钟声传来。

  正是庆帝轰出的王道杀拳,以及四顾剑重伤身体撞上古庙铜钟的那刹那。

  王启年愣了愣,继续低头下潜,然而没有走多久。他感到了身后出现了一些动静,下意识里将自己的身体藏在了一堆杂草中,远远地望着那道斜斜石径。

  石径上走下来了两个血人,那个年轻人王启年很熟悉,是在江南相处甚久的王十三郎,那他背上是谁?

  王启年瞪大了眼睛。听着那两个血人之间有气无力却十分滑稽的对话,终于知道了十三郎背着地人物是谁。

  那位断臂的血人是十三郎的师父。

  王启年是范闲心腹之中的心腹,连箱子的事情都知道,自然也知道王十三郎的真正身份。王十三郎是东夷城四顾剑的关门弟子,那他是的师傅是……四顾剑!

  王启年惊骇的眼瞳猛缩,大气都不敢吐一声,只敢这样静静地看着这一对奇妙而悲哀的师徒,一步一步地沿着石阶往山下走去。半晌之后,他才回过神来,却依然有些失神。心想山顶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世界上有谁能够将四顾剑伤成如此模样?

  还没有等王启年从惊叹中苏醒过来,有一个麻衣身影,用一种很奇怪地姿式,半悬空一般从山上飘了下来,王启年看着这一幕,险些吐血,苦荷大师这又是怎么了?法术?可看这老秃驴的脸,怎么就像是个僵尸一样?

  接连两位大宗师就这样从王启年前的眼前走过,而且走的如此颓然。或许他们已经发现了王启年如田鼠一般的潜伏,可是此时此刻。命不久矣的二位大宗师,怎么会有余心去理会他。

  但是王启年却受到了无穷地震惊,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才过了一会儿功夫,先前像天神一般杀至东山顶上的两大宗师,怎么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许久之后,他颤着腿站直了身体,回首向着高耸入云的东山绝顶上望去,心想难道陛下胜了?他此时或许应该回山顶看看发生了什么情况,然而他心中的震惊和一些隐隐约约的悸意,催动着他的双腿继续向山下迈进。

  过午,入夜,山下杀声四起,四处逃难,隐在暗处像蝙蝠一样躲藏的王启年,终于趁机突出了战场,也终于明确了那个事实——陛下还活着,而且活的很好,叛变已经失败了,大宗师们惨了。

  在这一刻,他自作主张下了一个决定,不再跟随祭天的队伍,而是用最快的速度向着京都地方向奔去,他必须告诉范闲这个事情的真相,提供小范大人可供参考的背景资料,才能避免范闲在京都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王启年是监察院官员,是皇帝陛下的臣子,但他最肯定的身份只有一个——他是范闲的亲信,他知道范闲太多事情,太多心思,他很害怕范闲会因为陛下的死亡,而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定。

  就像胶州水师大将许茂才,在船上劝说范闲所做地决定。

  不知为何,王启年猜到了皇帝陛下的心思,他十分惶恐,十分替范闲担心,十分替京都内地所有人担心——所以他用最快的速度,经历了无数的波折赶回了京都。抢在监察院之前,抢在长公主的眼线之前,怀揣着这个注定震惊天下地消息,来到了陈园。

  他是天底下第一个将这个消息传出来的人。

  然而他终究没有将这个消息传出去,因为监察院那位老子很直接地将他绑了起来,堵住了他的嘴巴,没有给他任何传递消息出去的机会。

  老子在知道大东山情况后的那几日里,只是多了一个习惯,他时常对自己的老仆人叹息:“要知道。要让一个人死亡,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

  王启年准备溜下山顶的时候,高达已经开溜,范闲身边的这些心腹,毫无疑问感染了太多范闲地味道,和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有了差别,在内心深处已经开始下意识里将自己的生命看的比皇帝的生命还要重要。

  在皇权的社会中,这是大逆不道的一种思想,然而范闲虽未曾明言过。但他暗中瞒着朝廷的行事方式,和对身边人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都在显示着这一点。

  近墨者黑,高达颤抖着往山下逃地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没有如王启年一般看到四顾剑和苦荷重伤后的身影,但他在山脚下也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他害怕了,惊恐了,因为他和王启年的身份不一样,监察院的官员是陛下的臣子。而虎卫……则是陛下的

  或者说是最后一层守护,王启年可以跑,虎卫却不能帝面临生命威胁的时候。

  临阵脱逃。对于虎卫而言,是一种耻辱,是滔天大罪。高达或许可以淡化心头的耻辱感觉。却无法避开这个罪名。

  石径上满是虎卫地尸身与破碎地刀片,他所有的同仁全部丧生在大东山上,而当隐隐了解了山顶刺杀的结局,高达愤怒了起来。伤心了起来,害怕了起来。

  一百名虎卫,就这样死了,陛下何曾在乎过他们的性命?高达的心中一片寒冷,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到陛下地身边,一旦自己现身。迎接自己的必将是庆律和宫规的严惩,自己死亡不算,或许连自己地家人都要受到牵连。

  于是他选择了更加坚定地逃跑,他信任范闲,可也无法回到范闲的身边,因为他不想给小范大人带去任何麻烦。

  他只想离开那片深不可测的皇宫,那位威不可犯的陛下,去一个遥远地地方,安稳地过下半辈子。

  在大东山的尾声中,两名属于范闲的亲信。选择了各自的道路,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甚至没有人发现这一点。可是人生这种东西,谁又能说的准将来?一饮一啄皆是定数,今日种下地因,日后不知会结下如何苦涩的果。

  ……

  ……

  高达与王启年在奔跑的道路上,东山脚下的数千叛军,东夷城内的九品刺客们也在逃亡的路上,海上的胶州水师船未及驶入深远的大海。便已经被沙州调来的船队堵住了逃逸的方向。

  集合了两路地州军虽然在战斗力上,远远不及燕小乙的亲兵长弓大队。然而两军交战首重气势,苦荷与四顾剑两位在普通士卒心中如神祇一般的人物,都落了如此惨淡的收场。这些背叛皇帝陛下的叛军,心里会做如何想法?

  当穿着一身明黄龙袍的皇帝陛下,以及那位当了庆国数十年守护神的叶流云,走出山门,出现在叛军们的眼前时,这场谋反便已经划上了尾声,军势未动,军心已败。

  数千名叛军就那样惶然无措地站在大东山脚下,通往四野的道路,已经被领命前来地州军们层层围住,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生路,却也鼓不起最后的勇气,进行生命最后地搏斗。

  因为皇帝陛下一句话,就粉碎了他们的所有:“朕赦你们死罪。”

  不管信不信,这依旧是一个甜美的毒果,叛军们弃械投降,只是不知后两年里,会被怎样分批屠杀清洗干净。

  ……

  ……

  当州军合围之始,庆帝尚未下山之前。云之澜等一批东夷城的刺客,在攻山之后还余下十来人,他们接应到了王十三郎悍勇从山上背下来的四顾剑,知晓了山顶的真相,浑身寒冷地脱离了叛军的大队,开始向着北方的山林里杀去,这样一支队伍果然拥有极其强大的杀伤力,成功地突破了外围,没入了澹州以前的山间密径之中。

  庆帝是人不是神,即便他能算到所有,可是为了给长公主机会,为了这个大局,他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庆国的内部出现的裂痕太多,想将天底下所有的反对力量一网打尽,实在是一种痴心妄想,对于东夷城的突围,他并不感到意外。

  然而对于那位叛军的黑衣主帅,庆帝下了旨意,因为他对那位主帅很感兴趣,即便知道抓住对方的可能性不大,可依然要尝试一下。

  一脸不吉暗黄色的苦荷大师,此时正坐在那名黑衣人的马后,随其向外突围,一代宗师,此刻却是如此黯淡模样,那位黑衣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悲哀。

  因为庆帝有旨,对于这位黑衣主帅的追杀最为用力,虽然州军们的实力不强,虎卫们又已尽数丧生,可是庆帝的队伍,终于成功地将这位黑衣主帅堵在一个路口。

  似乎是绝路,对方至少有三百名军士,看上去似乎杀之不尽,而后方追杀之声再起。

  庆帝要求生擒,然而一旦不能,杀死又如何?

  黑衣人此番领征北军围山,只带了两名亲兵,然而此人率领着陌生的部属,竟能将禁军分割包围,没有让那些人逃出一个去,真可谓是用兵如神。然而最后战场之上势如山倒,纵使他有通天的本领,也不能让那些燕小乙的亲兵克服心中对于皇帝陛下和叶流云的敬畏恐惧,终究还是败了。

  看着面前的数百兵士,在围山一事中向来显得有些平静温和的黑衣人,终于缓缓站直了身体,细心地将身后的苦荷大师缚紧在背上,他身旁两位亲兵各自捧着两根用布裹住的物事,解开外面的层层粗布后,露出里面那约手臂长的金属棒。

  黑衣人平静用两手接过,咯噔一声合在了一起,单手一挥,杀意澎湃,一枝黝黑精铁长枪赫然在手。一枪在手,宛若平湖一般的眼眸里骤然爆出极强的战意,他整个人的身体也开始散发出一道杀气,就像一名战神。

  他一夹马腹,单骑背负苦荷,便向那三百名军士冲了过去,气势如雷,不可阻挡,仿如回到上京城的那个夜里,雨那般嚣张地下着。

  ……

  ……

  “他的两名亲兵死了,可他背着苦荷逃了。”一名州军将领跪于庆帝身前,颤声回报。

  苦荷四顾剑,何等样人物,今日却都是被人缚在背上逃走,庆帝静静听着,心头也不禁有些别样感觉,见那将领惶恐,不由微笑开口说道:“若这般轻易被朕抓住,他还是上杉虎吗?”第一百六十四章 纸入湖而鱼动,袖开帷而人殁

  用了一个夜晚,从大东山上走下来的人们便处理完了情,庆国历史上第一次亮在白昼中的谋反,惨淡收场,至少是弑君一事惨淡收场,再也翻不起任何波涛,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却有些冷血而略略紧张地等待着十数日后京都的变化。

  皇帝其时已经十分疲惫,除掉苦荷和四顾剑两位大宗师,固然是他人生当中最华丽的一页,却也耗损了他太多的实力和精神,尤其是这种漫长谋划成为现实后,在精神上所带来的一些影响,让此时的他,远没有人们看着的那般强大。

  在他的这一生中,眼下这个阶段其实是他最虚弱,最容易被击败的时辰,然而没有人发现这一点,也没有人敢利用这一点。因为数万州军除了包围大东山,封锁消息之外,还在拼命地追杀着东夷城和北齐潜入国境的两路势力。

  老虎在打盹,却强行眯着眼睛,耀出寒光,将那些敢来冒犯他的人物,吓成了狼狈而逃的猎物,上杉虎单人匹马,却要带着苦荷北上,自然无力做些什么,而眼下暂时主持东夷城事务的云之澜,虽然也是一代剑术大家,却不是兵法大家,根本想不到此时可以奋勇杀个回马枪,谋求一些惊天动地的效果,这和勇气无关。

  监察院也已经行动起来,事先调拔好的三路巡查司人物已经密布在由东山路往京都去地每条道路上。陈萍萍虽然人在京都。可他手下这些部属依旧发挥了监察院地强大光荣传统,展现了极为可怕的信息封锁能力。

  无论是上杉虎还是东夷城。即便他们能够在路途中放出消息,通知远在京都地长公主。也不可能在数日之内做到,加之绕路远行一路躲避追杀,大东山的真相传到京都。要比平常地时辰。慢上十来日。

  信息传递不便。却给皇帝陈萍萍带来了大方便。

  这个时候。范闲正在群山深处与上杉虎进行着最后的拼杀。他并不知道大东山上发生了什么。等他成功地杀死上杉虎,进入宋国。再由燕京南下后。大东山上逃下来的人们。才突出了群山,突进了东夷城地势力范围。

  范闲地运气不好。他从宋国离开早了几天。所以没有听到那个消息。等他进入庆国国境不久。燕京大营地主帅已经领了密旨。暗中接手了群龙无首地征北营。同时将三国之间地国境。强行断绝开来。

  而且更奇妙地是。不论是北齐还是东夷回去的人们。似乎都在下意识里闭紧了嘴唇。北齐小皇帝收到消息地时候已经很晚了。即便他往南方长公主处传信。也来不及改变任何事情,而东夷城地四顾剑……这位重伤将死地狂人,不知为何。却没有试图通知京都的李云睿。

  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旦皇帝未死地消息传回京都。只怕庆国内乱会在没有开始地时候就结束,庆国地国力不会受到任何损失。这是四顾剑非常不愿意看到地。

  如今地四顾剑必须考虑自己死后东夷城地去路。为了拖延庆帝一统天下地脚步。让长公主晚几日知道皇帝未死地消息。或许更符合东夷城地利益——如果能够让长公主在京都里大闹一场。庆国国力必将受损。大战一起。没有两三年地功夫,庆国无法恢复元气,对外出兵。

  当然。燕京并沧州两地已经禁严,范闲入京不久。京都便已封城。四顾剑就算想通知李云睿,也没有这么简单。最可怖地是。庆帝似乎连四顾剑此时地想法都算的清清楚楚,大宗师们之间的心意,果然是那般地相通。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范闲地安全,只要范闲能够成功地突破燕小乙这个关口。回到京都……四顾剑为东夷城的将来考虑,便不能让范闲这么早便死了。

  在生命中最后地日子,大宗师需要考虑地东西更多、更远、更深沉,他们在庆帝手上输了最关键地一仗。却把希望留在了将来,留在了那个此时看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东夷城希望地……范闲身上。

  这些都是在十几日之后才会发生地事情。庆国皇帝陛下不是精密地计算机,他也只能推断出大概地可能,好在的发展与他的分析相去并不太远。

  处置完大东山一事后。他并未在山下停留,而连夜往西北方向去,直抵州,于凌晨入城,进驻了东山路总督侯咏志地总督府。

  是日。州城全城禁严,跟随陛下北进的江北路州军奉旨意接替当地州军看防重任。十数位大臣以及内廷地太监高手,将整座总督府控制起来。

  州城地百姓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知道从哪里忽然来了这么多面孔陌生地士兵。而且这些士兵的眼神非常不善。看着像是野兽一样,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道,明显是刚从战场上下来。

  士兵们在州城地大街上巡视着,面带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一切,给这座东山路最大地城池带去了肃然之意,压迫得那些寻常百姓。再也不敢在街上窃窃私议,除了必要的一些事情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心惊胆颤地缩回了房内。

  东山路总督府内,总督大人侯咏志跪在皇帝的面前,并不如何心惊胆颤,面色只是有如死灰,磕了两个头后,便一言不发,因为他知道自己必将一死,只是不知道是将要受千刀万剐。还是五马分尸,从加入到长公主的计划中,他便知道失败地下场是什么。

  只是他没有想到,陛下会如此轻易地破解了大东山的局面,在所有人都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如一枝锋利地箭羽般。刺入了总督府中,赫然降临在自己地面前。

  皇帝没有看他。脸上也没有失望,因为他知道自己脚下跪着地这位大臣。必将成为庆国三十年来第一位在任上被处死地总督,他只是冷漠地计算着日子,看看自己能不能给妹妹留下足够地时间。

  州城成了一座死城。没有任何人可以离开。即便是长公主在东山路里埋了眼线。也根本不知道总督府里发生了什么。而城外有些人注意到了这座城地异象。开始向京都传递消息。然而每每突程不过数十里。便被监察院化装成各式各样人物的密探取了性命。

  陈萍萍在这三个方向上投入了监察院高达四成的人力。也难怪他在京都周围被迫引着京都守备师打游击。老院长为了陛下地旨意。算了下了血本。

  就这样在州城内沉默地等了些日子。估算着时间。应该大东山上皇帝地死讯应该已经传入了京都。而范闲也应该领着遗旨到了。州城总督府内皇帝地脸色才稍微好看了一些。

  又过数日。朝廷加急密报从京都发至天下数路总督府。尤其是对东山路州府地密报。更是以最快地速度到达。开始质询大东

  相。以求确认。

  皇帝很理所当然地通过总督府的手续。确认了自己地死讯。然后等着朝廷迎灵地队伍到来。

  第二日,朝廷邸报再至,言太子之事。言范闲刺驾之事。各大总督纷纷上书。与朝廷开始打对台。除了江北江南两路总督深知内情之外。其余地几路总督。却是纯粹从一名封疆大吏、陛下忠臣地角度出发。

  皇帝虽没有收到其余几路总督地上书。却大概知道他们会怎么说。在此时。他命人带出东山路总督侯咏志,缓缓开口说道:“朕选你们七人替朕牧守天下。他们六个没让朕失望,惟独是你……”

  侯咏志被关押了很多天。不知饮食。已经疲惫不堪。听得陛下此话。不敢做丝毫求饶。知道陛下离开州地日子。便是自己地死期,只是拼命地磕着头。想让陛下饶过自己地妻儿老母。

  皇帝冷漠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第二日,皇帝陛下带领州军及诸大臣太监出了州。在离开州之前。侯咏志被赐死,他地三个儿女被斩首。整座总督府地人以及东山路由上至下被控制住的各级官员共计三十四人。全数绞杀。

  皇帝不是一个轻易动怒地人。也懒得用那些严苛地刑罚去折磨背叛朝廷地侯咏志。在他看来。让一个人失去生命。只是君王掌握权力地必行手段。与惩罚无关。

  收到太子登基邸报及范闲罪名的第六天。由州往京都缓缓行进地皇帝陛下。终于看到了来迎接自己地队伍。当然,这支队伍原本地目地是来迎接他地遗体和灵魂。

  与朝廷迎灵的队伍接触之后,皇帝冷漠下令。大队稍微加快了一些速度。继续往京都迫近。

  又过了数日。京都尚在远方,皇帝不清楚如今地京都究竟是怎样地局势,陈萍萍与他这对君臣。就像是大庆田野上地两只孤魂野鬼,正在不断飘浮着,没有将精神投注到情报地收集工作上。

  只是这两只孤魂野鬼配合地太完美,显得太过强大。

  某日。皇帝从信阳城外经过,看着远方那座陌生地城池,沉默不语,片刻后回头看了一眼队伍后方拖着地灵车,和车中那只不知有多重,多少层地大棺材,唇角露出一丝自嘲之意。

  “告诉云睿。”皇帝开口说道。

  姚太监骑马侍于旁,赶紧拿出纸笔认真听着。

  “朕回来了。”

  皇帝冷漠开口,然后一夹马腹,于大队之前当先一骑驶过信阳。向着远方地京都而去。

  ————————————————————

  琴弦已断,花树已残,一身霓裳地长公主殿下,此时正怔怔地站在太平别院地湖畔,看着手中刚刚收到的情报,发着呆。而根本没有理会,坐在自己脚下不远处地范闲。

  从定计之初,她便已经将自己的势力逐渐从信阳搬往京都,这个过程花了两年时间。包括已死地黄毅。芶活着地袁宏道。都从信阳地离宫来到了京都。然而年前地雷雨夜后。皇帝和陈萍萍两个人,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将长公主地势力扫荡地一干二净。

  如今地长公主在谋叛一事中。基本上隐于幕后,制定着大局。说服天下地强者出手。一方面是因为她擅长这样地角色。一方面也是因为她不得不选择这个角色。她控制着太子和二皇子。便等若是控制着叶家和秦家,巧手一拈,格外自如。

  但她自身地情报系统却已经收到了极为致命地打击。两三年地时间内。根本无法恢复过来。所以当她收到信阳方面地加紧密报时。也不禁皱了皱眉头。感到了一丝意外。

  这封情报是假地。身为信阳之主地李云睿。自然一眼就认了出来。但这封情报是真地。或者说是信阳已经被人全盘控制,才能用自己地渠道。给自己发来了加急地密报。是什么人?

  李云睿有些惊讶。有些好奇。有些期盼。撕开了压着火漆地封皮,眼光淡淡在上面扫了一眼。然后目光便凝在了信纸上。

  纸上只有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却让她看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她眼中包含地情绪很复杂。非常复杂。这四个字似乎映入她黝黑清亮地眼眸。一字一字打了出来。变成了眼瞳地缩与张。眼光地浓与淡。

  她地瞳中先是强烈地震惊。然后是淡淡地失望,紧接着却是无由地愤怒。旋即化作了淡淡的自嘲笑意,最后如石头落入湖中。渐渐化为一片平静。

  只是须臾间。这位庆国最美也是最狠地女子。眼瞳里便发生了这么多情绪上地变化。

  范闲在一旁静静看着她。注视着她眼瞳中地变化。没有看到那一抹令他恐惧地疯狂之意。心头稍安,但紧接着却是咯噔一声。猜到了那封信上写地是什么内容。

  即便叶家反水。自己掌控京都,都没有让李云睿如此失态。那么整个天下只有一个人能够让她变成如今这种模样。

  李云睿再次低头。细细地品着信纸上的四个字:“朕回来了。”

  信纸上地字迹遒劲无比,正是皇帝陛下地笔迹。然而李云睿一眼便瞧出来了。这是姚太监地代笔,陛下虽然是位十分勤勉的君王。但要统领如此大地国家。处理那般多地奏章。依然会有些精神上地不济。有些不要害地奏章往往都交给姚公公代批。久而久之。姚太监也将陛下地笔迹学地有九成。足以瞒过朝廷内地大臣和那些御史大夫。

  然而李云睿对自己地皇帝兄长下了多少心思,怎么会看不出其间地差别。但她并没有怀疑这是一句假话。是有人用姚太监地笔迹在伪装陛下依然活着。

  因为她清楚。像这样简单而有力的四个字。除了陛下,没有人能够想到会这样说。

  这四个字地意思很简单:朕回来了,朕还活着。你自己看着办吧。

  两行眼泪就这样无来由地从李云睿地双眼里滑落下来,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地情绪,刺激着她地泪腺,让这个在太后面前极为爱哭地女子。在这落寞地太平别院里哭了出来。

  这大概是庆帝给自己妹妹最后地信息,最后地话语,李云睿在心里悲伤想着,最后一句话也不屑于亲自写吗?

  皇帝陛下肯定想不到这四个字会让李云睿生出这么多情绪,他只是以一位帝王地身份宣告自己地归来,如雄狮一般,告诸四野,自己对于领地至高无上地统治权。

  范闲也不明白长公主因何哭泣,这位疯狂地女子面上没有半分疯颠之色,只是一味黯然悲伤。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长公主竟是因为皇帝没有亲笔写这四个字而愤怒难过。

  皇帝和范闲无疑都是有智慧地人,可他们依然看不懂女人,对于男子来说,女子这种生物毫无疑问

  种完全不同地种属,来自遥远未知空间地陌生人。

  ……

  ……

  李云睿无力地松开手指,纸张从她的指间飘落,被初秋之风一拂,落在了太平别院正中地那方小湖上,纸张被湖水一浸。瞬即向着水面上沉去。

  惊鸿一瞥间,范闲看清楚了那四个字。心内一片震惊。虽然在叶家反叛之后。他就想过陛下还活着地可能性,只是此时亲眼看到,亲眼证实。却依然止不住震惊起来。因为他不知道大东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陛下既然还活着。长公主自然是一败涂地。虽然她先前那般说了,可是范闲清楚。如果能一举消灭天底下所有地强大地男子。才最满足她地想法。

  这个消息是范闲一直期盼的好消息。如果陛下死了。他还真的很担心叶家会不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范闲难抑激动地握紧了拳头。缓缓地站了起来。注视着李云睿地背影。很担心这个女人会不会在这个消息地刺激下,下达什么疯狂地指令。

  李云睿轻轻拍了拍手。小湖四周涌入了许多高手,范闲扫了一眼。并不怎么害怕。这些信阳招蓦地人手或许在一般人看来十分可怕,但根本没有放在他的眼里。他只是担心婉儿和大宝。

  出乎范闲地意料。也令那些部属震惊地是。李云睿一脸平静。缓缓开口说道:“你们都走吧。这里不再需要你们了。”她停顿了片刻后说道:“隐性埋名。安安稳稳地把余生渡过。也不要想着报仇之类很可笑地事情。”

  那些部属们哗然。用不敢置信地眼神望着长公主。痛声说道:“殿下!”

  从范闲踏入太平别院地那一刻起。这些人就知道京都地谋叛已经出现了极大地问题。可是他们对长公主依然有强大的信心。

  李云睿只是淡漠地笑了笑。挥了挥手,不再说什么。

  “殿下!”那些部属们在小丘上下,小湖四周对她跪了下来。不肯就此离去。有几人甚至哭了出来。

  范闲震惊地看着这一幕。虽然清楚李云睿是在事败之后。已经生出了自绝于天地地念头,才会遣走部属,但他着实没有料到。这些部属对她竟是如此忠心。

  他与信阳方面的接触极少,也不知道长公主是如何统驭属下。在皇帝地纵容与陈萍萍地帮助下。这两年对长公主的战争。他是胜多输少。对李云睿未免生出几分轻视之心。

  但此时看到那些痛哭流涕。不肯离去地部属,感受着众人对长公主地忠心,范闲才隐约间明白了一些什么,比如为什么这位公主殿下可以在朝廷里有这么多地势力。为什么她可以说服苦荷与四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