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庆余年第6卷 殿前欢-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安侯家的小公子痴痴看着这一幕,心想先前骂自己小屁东西的胖子兄……到底是什么人?

  ……

  ……

  范思辙和卫华说话的空儿,用余光瞥了一眼席下,发现长安侯居然带着他那个不成材的儿子来了,心想老东西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生出这么小个儿子,别不是戴了帽子吧……他一面腹诽着,一面朝着长安侯笑了笑,打了个招呼。

  今天这次宴会是他发起的,没有请外人,全部是北齐皇室国戚的成员,目的也很简单。南朝那边消息清楚,李云睿已经垮台了,庆国内部似乎再也没有可以威胁到自己兄长的人,那自己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把整个生意的盘面再扩大一些。

  而和北齐做生意,其实就是和北齐皇帝家的人做生意。所以请来了卫家的所有人,同时又请海棠和姐姐来帮自己压一下台面。

  范思辙怕什么?所有南边的低价货都在他的手上,内库的出品源源不断由夏明记交到他的手中,卫家的人想发财,就得依赖他。

  他笑眯眯望着面色有些变化的长安候家小公子,眨了眨眼,意思很清楚,老子那对玉狮儿呢?第一百章 愈沉默愈快乐

  宴会进行的相当顺利,至少从表面上讲是这个样子,尤其是当范思辙皮笑肉不笑地从长安侯上接过那对玉狮儿后。

  只是身为主人的范思辙总习惯性地把眼光往抱月楼大厅外瞄。今天抱月楼被他包了下来,没有其余的客人,坐在他身旁的卫华微微皱眉,心想还有谁要来呢?为什么事先自己都没有收到风声?

  看范思辙的表情,可想而知马上要到来的宾客身份不低,不然他不会有压抑不住的期盼和紧张,可如果来客身份不低,为什么不等客到,便已开席了?

  卫华下意识里摇摇头,唇角浮起一丝自嘲与苦涩的笑容,他心里明白,对于范家的这两兄弟,都不能以常理判断。他如今是北齐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接替的是当年沈重的职务,北齐大部分的特务机构都在他的掌控下,北齐小皇帝对他的信任不可谓不厚,他的权力不可谓不大,可是一旦对上南边来的范氏兄弟,卫华依然有些隐隐的紧张。

  范闲管的是监察院,和卫华乃是明正言顺的“同行”,只是卫华清楚,自己不如范闲在这一行里钻研的久,北朝的锦衣卫也没有南朝的监察院那般大的权力,所以真要两个人隔着国境线拼将起来,自己根本不够对方捏的。

  至于范思辙,卫华看着身旁招待客人们的微胖少年,微微皱眉,对于这个人物。他承认自己两年前确实有些看走眼,本以为只是范闲借助手中权柄,送自己弟弟到北齐来逃难。不曾想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范思辙隐在幕后。竟是把老崔家地线路把持的牢牢实实,暗底里的事业做地也是风生水起。

  完全不是一个少年郎所应该拥有地商业敏感度和能力。

  卫华拍了拍额头。微笑与范思辙对饮一杯,说了几句笑话。范思辙今天请客地目的很清楚。南边地私货到北路来总要有人接手,总不可能让一个南庆人在北齐明着卖。往年都是由卫氏家族特别是长宁侯接手,如今范思辙的胆子越来越大,自然有些觉得长宁侯一家吐货速度太慢。这才把长安侯也绑了进来。

  卫华并不反感这个安排。不是因为长安侯是自己地亲叔叔。而是他清楚,卫家只是皇帝陛下摆在台前的傀儡,大头地利润通过这门生意源源不断地充入了陛下的内库房与国库。

  而且范思辙再能折腾。他毕竟是在北齐的国土上,卫华有足够地能力监控他。一旦事有不谐。锦衣卫可以轻松地将范思辙底下地商行打捞干净。

  只是事情不到最后一步。卫华是断断然不敢做这种事情地。连请旨都不敢。因为北齐需要范闲从南庆内库里吐出来的货。卫华害怕范闲的阴狠手段,卫华害怕范闲地不讲道理。

  抱月楼门帘微动。两名姑娘联袂而入。卫华端着酒杯的手一抖,险些洒了出来。

  那两位姑娘他都认识,这也正是卫华一直对范闲深深害怕地原因之一。

  海棠与范若若。

  卫华站起身来迎接,回身佯怪了范思辙数句。请二位身份尊贵地天一道嫡传弟子坐到了上席。

  场面一时间有些尴尬。

  因为北齐人人皆知,皇太后地意思是让海棠嫁给卫华,但是海棠却和范闲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地关系。

  卫华苦笑一声。对海棠说道:“范二少请客,你就这般来了。倒也是真不给我面子。”

  海棠笑了笑。接过范思辙递过来地玉狮儿把玩着。说道:“你这人就是喜欢说嘴。”

  卫华哈哈一笑。不再说什么。从很久以前,他就清楚。这个女人不是自己能碰的。当初太后有那个意思后,他第一时间就进宫婉拒,只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太后对于自家后辈地疼爱总是那般地不讲道理。

  太后不讲道理,范闲不讲道理,卫华可没有那个胆量——这事儿太得罪范闲了,再说娶个九品上的绝世高手回家,夫纲何以振?再说这海棠姑娘虽然兰质慧心,可长的实在很一般……

  然而去年卫华的妹妹随狼桃远赴江南,路过梧州时,与范闲起了争执,卫华知道范闲那种小气性子,一定在记仇,迫不得已修书说了多少好话,才让范闲消了气。

  思绪飘荡在这几年地岁月里,卫华忍不住失态的长吁短叹了起来,范闲啊范闲,你小子也太不给我面子了,什么事儿都把自己压了一头,本是同行者,相煎何太急?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怎么就没有监察院提司过的顺心呢?

  ……

  ……

  自从海棠与范若若进入抱月楼以来,厅内地宴席便变得安静了许多。卫氏家族那些老辣的长辈摆足了长辈地模样,与二位姑娘家各自攀谈着,心里却在想,本是想在此次地谈判中,替陛下多吃些好处,这二位一到……尤其是海棠姑娘,她地胳膊肘子究竟是往哪边生地呢?于是对于范思辙的进攻便缓了下来。

  范思辙面容平静,微笑说着话,于闲谈中,便将来年地利润分成和交接细则说了个清清楚楚,今日让海棠与姐姐来此,便是为了给自己加个筹码,至少要乱一乱北齐人地心。

  名义上是他与卫家的谈判,实际上范闲与北齐皇帝的勾当,席间众人虽不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主导卫家地长宁侯父子却是清楚的。

  酒过三巡,议事毕,双方尽欢而散,只是卫华的脸色并不怎么欢愉,很明显,在这新一轮的分赃协议中,依然被范思辙夺了大头。

  夜色渐深,海棠拿着那块温润的玉狮儿,用一种似笑非笑的眼神望了范思辙两眼。便自离去,将这抱月楼留给了他们姐弟二人。

  ……

  ……

  “我不喜欢海棠。”在抱月楼上京分号地一间房间内,范思辙皱着眉头说道。

  “你现在变得越来越老气沉沉了。”范若若习惯性地用手拍拍弟弟的脑袋。微笑说道:“师姐有什么不好?你不是还记恨拿你当驴使地事情吧?”

  范思辙摇摇头,说道:“那是哥哥地意思,是让我吃苦,我明白。”

  范若若有些惊讶地看着弟弟,偏着脑袋,说道:“真的越来越老气了。真不像个孩子”

  范思辙自嘲一笑。说道:“在这么个地方,一个信得过的人都没有,想不小心些也没办法……对了姐,你说老气……”他的精神忽然振奋了起来。问道:“是不是说。我越来越像哥?”

  范思辙兴奋地问着,因为在他的心目中。长兄范闲乃是人生偶像,如果能和兄长的形象靠地越近。他自然越是得意。

  范若若掩唇而笑。说道:“是越来越像父亲才是,父亲当年那么打你,看来果然有些效用。”

  她顿了顿又说道:“你先前说不喜欢海棠师姐,到底为什么?”

  范思辙静静看着姐姐地眼睛,半晌没有说话。

  范若若也平静地看着他。

  “姐姐。你应该明白的。”范思辙认真说道:“我们已经有嫂子了。”

  范若若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叹息道:“是啊。”

  范思辙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其实哥哥都不知道,这一年多里。嫂子给我写过不少信。”

  范若若微微一惊。问道:“嫂子在信里说什么?”

  “能说什么?还不是家里如何,父亲如何。母亲如何。”范思辙叹息道:“我这个小叔子一个人在异国。嫂子肯定不放心,说实话吧,我这一年里但凡有些什么摸不清头脑的事情。都不愿意去信麻烦哥哥,都是嫂子帮我出了主意。”

  范若若渐渐消化掉心头的震惊,她也是第一次得知此事,品咂半晌,品出了许多种味道。黯然道:“嫂嫂……是个很可怜地人,你也知道,长公主现下被陛下幽禁在别院里,哥哥又在江南。”

  “哥哥只知道把我踹到北边来。”范思辙语带不满,“虽然知道他是在锤练我,可是他有没有想过,我才多大点儿?这么大个摊子,我怎么弄地过来?只知丢手。哪里像嫂嫂想的那般周全。”

  范若若皱眉斥道:“哥哥在南边何其不容易,如果不是他站地稳,你在北边又如何能够站的稳?他又哪里是丢手了?庆余堂地掌柜们都在暗中帮衬你,监察院在北齐地网络也都在为你服务,为了栽培你,他可是下了大心血……至于说到锤练,你又不是不清楚哥哥是个怎样的人,他自幼一人在澹州长大,不知怎样艰辛才有了今日的地位,他信奉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就是这样对待自己,我们是他地弟弟妹妹,他当然也会选择这种方式。”

  ……

  ……

  一连串地训斥出口,范思辙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的京都,其时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就怕姐姐手中的铁尺,一下子就软了下去,语塞半晌后喃喃说道:“反正……我不喜欢海棠。”

  范若若叹息道:“海棠姑娘暗中帮了哥哥多少忙,你又不是不知道。”

  “只是利益地交换罢了,北齐人除了死掉地庄墨韩,又有几个是真正外物不系于心的圣人?”范思辙冷笑道:“如今别看你拜入苦荷门下,我是首屈一指地大老板,可如果哥哥对北齐再无用处,我们只怕马上就会被人踩到脚下,到那时,我可不指望海棠会替我们出头。”

  范若若认真说道:“我地看法与你相反。”

  范思辙摇了摇头,半晌后幽幽说道:“什么事情……总有个先来后到吧?”

  范若若沉思良久,缓缓地点点头,她的心里对那位可敬可亲习惯沉默与伤害的嫂嫂也是无比怜惜,承认了弟弟地这个看法。只是忽然间,她的心中涌起一丝荒谬的念头,如果说先来后到……自己才应该是最早到哥哥身边的那个人吧?只是命运捉弄……她地唇角浮起一丝苦涩,旋即将这股不应有的情绪压了下去,与弟弟一道为嫂子林婉儿的命运担忧。

  “哥哥肯定不是那种薄情寡幸之人,只是如今嫂子处在长公主与哥哥中间,真是不知如何自处。”

  “别想那么多了。”范思辙耸耸肩,“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哥哥在南边的状况。”

  “我看你今晚大宴宾客,以为你已经得意忘了形。”

  “长公主垮台,我自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多挣些钱。”范思辙说道:“只是朝中如今只是大哥这一派独大,总觉得会有些问题。”

  “想的或许太远了些,独大倒是称不是,不过站在风口上了。”范若若微笑说道:“不论是家事还是国事,似乎都不是我们这些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能够操心的。”

  范思辙一怔,心想以姐姐往常地态度,应该十分焦虑范闲安危才是,怎么却表现的如此淡然,但他不敢批评家姐,下意识问道:“谁的诗?”

  “哥哥。”

  “他不是做诗了?”

  “是在外人面前不做了。”

  “嗯……我们真不管?”

  “我们能操什么心呢?”范若若的面色平静之中带着一份对兄长的信心,“他辛苦万分将我们送到北齐来,就是不想让我们参合到这些事情当中,如果我们真地想为他好,那就一定要在这里好好的生活,不要让他操心。”

  “如何是好好地生活?”

  “做老板快乐吗?”

  “还成,虽然有时候比较麻烦。”

  “我明天就要去医馆了,我也觉得这种生活很快乐……哥哥说过,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

  “我们既然已经寻找到了,就要好好的继续下去。我们活的越安全,越快乐。”范若若下了定语,“哥哥就会越心定,我们对家族也就越有贡献。”第一百零一章 清茶、烈酒、草纸、大势

  由江南路通往江北路,有三个方便的途径,但不论怎么走,总是要越过那条浩浩荡荡的大江,如今的天下,没有范闲熟知的那些水泥桥梁,便只有靠两岸间源源不断的渡船来支撑水畔繁忙的交通。

  内库三大坊在闽北,转运司衙门在苏州,而小范大人却在杭州,看似内库的控制处于一种松散之中,但只有有机会接触到这一部分的官员商人,才清楚,监察院与内库衙门联起手后,对于遍布江南的货仓、专门通路控制的是何其严格。

  尤其是往北的那条线路,刻意往西边绕了个弯。从沙州那处渡江往北,再越过江北路荒山。沧州路的草甸,再绕经北海。源源不断送入北齐国境之内,再为庆国带回丰厚银两,以采购旁的所需。

  行北路货物。大部分在夏明记的控制之下。夏栖飞在范闲的帮助下标了几个大标,又暗中整合了江南一带小商行和帮派。已经渐渐成势。

  而他之所以选择在沙州渡江。从官员们眼中看来。自然是因为江南水师驻在沙州。但只有范闲和他清楚,选择沙州是因为江南水寨最雄厚的实力在此,这些内库货物虽然可以让朝廷派员督送。可是……里面夹那些东西。却不放心全部让朝廷看着。

  夏栖飞坐在沙州城门外茶铺里。一面喝着茶。一面看着平缓大江上来往运输货物船只。微微眯眼。北边的二少爷忽然加大了要货的胃口。但还不至于让他接不下来。毕竟现在内库门。对于他们这些范闲亲信来说是完全敞开。只是要在这么短时间内。把所有货运到那边。同时还不能让朝廷起疑。这就需要很细致安排了。

  好在朝廷惯例。监察内库运作,由监察院一手负责。时至今日。当年朝堂之上大臣们担忧终于成为了事实,范闲自己监察自己,这怎么能不出问题?

  夏栖飞将茶杯放下,缓缓品味着嘴中苦涩滋味。心里却没有丝毫苦涩。回顾这一年半时间,他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是在做梦。自从攀上钦差大人大腿后。像毒蛇一样咬噬着内心十余年家仇一朝得雪。明家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自己身份也从见不得光的江南水寨大头目。变成了监察院官员。名震江南的富商。

  这人世间的事儿,确实有些奇妙。

  只是他也清楚。如今的明家早已不是当年明家,虽然朝廷没有直接插手其间。可如果小范大人真发了话,自己也只有全盘照做。

  想到此处。他把自己满足目光从江上舟中那些货箱处收了回来,微微皱眉,想不明白有些事情——向北齐东夷走私内库货物,毫无疑问是当世最赚钱的买卖。可是以小范大人身份,他何至于要如此贪婪?小范大人当年解释过,长公主之所以贪银子。是因为她要在朝中谋求权势,为皇子们铺垫根基,在军中收买人心。

  可是小范大人本身便是皇子。归了范氏后又不可能接位,他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呢?更何况陛下当年就是不喜欢长公主暗中将自己内库搬差不多空了。难道陛下现在就能容许小范大人这样做?

  ……

  ……

  自长公主李云睿失势以来,这个不大不小的冲击波淡淡在天下贵人们心中扫拂了一遍,便没有再激起任何波涛。当然,这只是表面上平静,暗底里人们究竟在想些什么,没有人清楚。

  只是如今人们都知道南朝那位权臣范闲。是如何深得庆国皇帝的宠信,手中权力究竟有多大。不免群生警惕,群生期盼——不论怎么说。范闲在天下人的心中,依旧还是一个读书人,尤其是这些年来在舞台上表现,让人们清楚,他和一般的庆国权贵子弟有些许不同,至于没有那么热血。那么好战。

  北齐和东夷,自然希望范闲能够长长久久。北齐小皇帝就算再想把范闲拉到身边当亲王。可他也清楚,范闲还是留在南庆对自己好处最大,他希望范闲权力越大越好,圣宠越深越好,最好能够强大到可以影响庆国皇帝的决定。

  然而这只是奢望和理想主义,没有那位帝王会愚蠢到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异国一位臣子身上,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终究还是体现在实力上,国家实力,自然就是军力!

  自开春以来,燕京之北,沧州之东那片开阔

  之中,北齐一代雄将上杉虎被解除了软禁,空降南线时间内树立起了自己在军中的绝对权威,开始日演演兵整练,保持着对南朝军队强大的震慑力,压制着南庆人的野心。

  与上杉虎正面相冲的是庆国一位大将,征北大都督燕小乙。这样两位牛人对撞在了一起,怎么可能没有些火花与血腥味渐渐升腾。虽说边境线上无战事。可是一些小的摩擦,一些刻意营造出来紧张气氛,渐渐弥漫。

  夏栖飞主持夏明记往北方运送内库货物。之所以在沧州南便要往北海方面绕。其实便是因为沧州那边局势一直有些紧张。

  然而这一切在这个月里完全改变了,不知为何。上杉虎忽然收兵回北五十余里。调兵遣将。摆出了不防守不突进懒洋洋态势。似乎毫不在意燕小乙正领着十万精兵在燕京与沧州中间一带。像牛一般瞪着眼睛。时刻想上来咬一口。

  紧张忽然变成了休闲,两国列兵摆谱忽然变成了郊游,瞬息间变化。让南庆的军方感到了无来由恼火与愕然。

  北齐人究竟在想什么?

  燕小乙清楚北齐人在想什么,他取起杯子喝了一口北海再北草原上产烈酒。酒水微微打湿他胡须。眼中寒芒渐渐盛了起来。

  自从京都消息传到沧州后。燕小乙便清楚自己面临着一个危机。在自己的亲信夜间压低声音出主意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平静。不发一语。

  当上杉虎领着北齐军队缓缓撤后。摆出一副赤裸娘们斜倚榻上姿态时。燕小乙既不吃惊。也不疑惑。只是一味冷笑。

  北齐人自然也知道了长公主失势的消息,知道皇帝必然要拿下自己。所以在此时此刻。上杉虎刻意示弱,将赋予燕小乙身上所有压力撤下。就是为了让他能够保存全部力量与精神。

  保存这些做什么?自然是要对付自家皇上。

  燕小乙缓缓放下酒杯。唇角浮起一丝冷笑。如果此时北齐皇帝忽然要对上杉虎下手,他也会这般做。敌国内部有问题。身为己方。当然要袖手旁观。并且给敌人尽可能多空间与实力,如此这般才能让对方自己折腾起来。自相残杀之后。坐收渔人之利。不可谓不快哉。

  可燕小乙似乎没有做什么准备。他似乎只是在等待着那一天。等着几个老皮深皱太监骑马而来。疲累而下,声嘶力竭。满脸惶恐,却又强作镇定对自己宣布陛下旨意。

  “燕小乙……着……”

  长公主倒下了。他身为长公主亲信心腹,在军中最大助力……陛下自然不会允许他依然掌管着征北军十分精兵。燕小乙很清楚这一点。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没有将自己亲信们满脸愤怒看入眼中。然而出乎他意料。陛下旨意却是迟迟未到,忧虑浮上了他脸庞。心想那位皇帝究竟想给自己安排什么样罪名,居然迟缓了这么久?

  烈酒烧心,烧燕小乙的心好痛,难道陛下真对自己如此信任?可是陛下清楚,当年自己只不过是山中一位猎户,如果不是长公主。自己只怕会一生默默无闻。

  更何况范闲与自己有杀子之仇。虽然燕小乙一直没有捉到证据,但他相信,在庆国内部,敢杀自己儿子。除了陛下,就只有两个疯子,除了长公主以来,当然就是疯狂范闲。

  陛下总不可能杀了自己的私生子为自己儿子报仇。这便是燕小乙与皇帝之间不可转还最大矛盾——而燕小乙凶戾性格。注定了他不会束手就擒,从此老死京都。

  但他也不会率兵投往在北方看戏北齐君臣,因为那是一种屈辱。

  燕小乙再次端起盛着烈酒酒杯。一饮而尽,长叹一声,真真不知如何是好,然后他收到了一封信,而写这封信人,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位人物。

  看着这封信,他捏着信纸手开始抖了起来,那双一向稳定如山的手。那双控弦如神手,那双在影子与范闲两大九品高手夹攻时依然如钢如铁的手。竟抖了起来。

  —————————————————————

  庆国尚是春末,而遥远南方的国境线上,已经是酷热一片,四周茂密的树林都高空的太阳晒有气无力,搭软在山石之上,而那些山石之上藤蔓却早被石上的高温洪烤快枯了。

  热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密林里湿度,南方不知怎么有这么多暴雨。虽然雨势持续时间并不长。可是雨水落,还未来得及渗入泥土之中,便被高温烘烤成水蒸气。包裹着树林。动物与行走在道路上人们,让所有的生灵都变得艰于呼吸起来。

  一行浩浩荡荡队伍。正懒洋洋行走在官道上。负责天国颜面的礼部鸿胪寺官员都扯开了衣襟。毫不在乎体统。军纪一向森严。盔亮甲明数百禁军也歪戴衣帽。就连围着正中间数辆马车宫廷虎卫。眼神都开始泛着一股疲惫与无赖感觉。

  正中间马车,坐着庆国太子殿下。

  此时距离他出京已有一个多月时间,南诏国

  十分顺利,在那位死去的国王灵前扶棺假哭数场,又个小孩子国王说了几句闲话,见证了登基的仪式后。太子殿下一行人便启程北归。

  之所以选择在这样的大太阳天下行路,是因为日光烈时,林中不易起雾。而南诏与庆国交界处的密林中。最可怕就是那些毒雾了。

  太子李承乾敲了敲马车的窗棂,示意整个队伍停了下来,然后在太监的搀扶下走下马车,对礼部主事官员轻声说了几句什么。

  一位虎卫恭谨说道:“殿下,趁着日头走。免得被毒雾所侵。”

  太子微笑说道:“歇歇吧,所有人都累了。”

  “怕赶不到前面驿站。”那名虎卫为难说道。

  “昨日不是说了,那驿站之前还有一家小的?”太子和蔼说道:“今晚就在那里住也是好的。”

  那名先前被问话的礼部官员劝阻道:“殿下何等身份。怎么能随便住在荒郊野外?天承县的驿站实在太破。昨夜拟定大驿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殿下。”

  太子坚持不允,只说身边的随从们已经累的不行了。礼部官员忍不住微惧问道:“可是误了归期……”

  “本宫一力承担便是。总不能让这些将士们累出病来。”太子皱着眉头说道。

  便有命令下去,让一行数百人就休息。今夜便在天承县过夜应该能赶得及。那些军士虎卫们听着这话,顿时松了一口气,对太子谢过恩。便在道路两侧布置防卫,分队休息。

  众人知道是太子心疼己等辛苦,纷纷投以感激目光。只是不敢让太子看到这丝目光。这一个多月里,由京都南下至南诏。再北归。道路遥远艰险,但太子殿下全不如人们以往想像那般娇贵。竟是一声不吭,而且对这些下属们多有劝慰鼓励。说不出的和蔼可亲。

  一路行来,所有人都对这位太子殿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觉得殿下实在是怜惜子民,不仅对于陛下旨意毫无怨意,竟还处处不忘己等。

  太子领旨往南诏观礼,这样一个吃苦又没好处的差使。落在天下人眼中,都会觉得陛下就算不是放逐太子。也是在对太子进行警告,或者是一种变相的责罚。然而如今的这些将士官员们都有些纳闷,这样一位优秀太子,陛下究竟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

  ……

  林间拉起一道青,供太子休息,其实众人都清楚,主要是为了太子出恭方便,虽说一路上太子与众人甘苦相共,但总不可能让堂堂一位殿下与大家一排蹲在道路旁光屁股拉屎。

  李承乾对拉青的禁军们无奈笑了笑,掀开青帘一角走了进去,然而……他却没有解开裤子,只是冷静而略略紧张等待着。

  没有待多久,一只手捏着一颗药丸送进了青之中。

  明显这样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太子直接接了过来嚼碎吞了下去,又用舌尖细细舔了舔牙齿间的缝隙,确认不会留下药渣,让那些名为服侍,暗为监视太监发现。

  “为什么不能把这药提供给那些军士?”太子沉默片刻后,对着青外那道淡淡影子说道,语气里有些难过,“这一路上已经死了七个人了。”

  南诏毒瘴太多,虽说太医院备了极好的药物,可依然有几位禁军和太监误吸毒雾,不治死去。

  青外影子停顿了片刻后说道:“殿下,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你了。”说完这句话,王十三郎摇了摇头,悄无声息消失。

  太子蹲了下来,微微皱眉,他知道王十三郎是范闲派来的,但他不知道范闲这样小心翼翼保护自己究竟是为什么,不过范闲代话很清楚,自己也不需要领他什么情,只是他有些不喜欢一个高手远远缀着自己的感觉,也曾经试探过,让那个人将药物全给自己。

  只是他日日就寝都有太监服侍,如果让人发现太子身上带着来路不明的药物,确实是个大麻烦。

  只是身边没药,便不能救人,一想到那些沿途死去的人们,太子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这段日子他表现的非常好,好到不能再好,因为他清楚,父皇是个什么样的人,父皇在寻找一个理由,一个代口废了自己,如果找不到一个能够不损皇帝颜面借口,父皇不会急着动手。

  父皇太爱面子了,李承乾微笑想着,站起身来,将用过的纸扔在了上,心想面子这种东西和揩屁股纸有什么区别?

  不过确实很需要,至少因为这样,李承乾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他的脸上浮现起一丝倔犟的神情,父皇,儿子不会给你太多借口的,要废我,就别想还保留着颜面。

  他拉开青走了出去,看着天上刺目的阳光,忽然想到南诏国王棺木旁的那个小孩子,微微失神,心想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