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共和国大将:粟裕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指示表明,中央军委已经确认苏中为主要作战方向,并接受了粟裕的建议。陈毅也于8月8日复电,“同意以一、六师、七纵及五旅集中东(台)海(安)间待机歼敌”④。
  中央军委决定,华中野战军主力仍留苏中作战一个月。8月9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指示南线三支野战军负责人刘伯承和邓小平、陈毅、粟裕:8月10日至9月10日一个月内,“如我粟裕军能在苏中歼敌二至三个旅,陈(毅)宋(时轮)军能在徐蚌线及其以东歼敌二至三个旅,刘(伯承)邓(小平)军能占领汴(开封)徐(州)线及豫东、淮北十余城,并歼敌二至三个旅,共歼敌六至九个旅,则于大局有极大利益。一则蒋军向苏中、苏北之进攻必受顿挫,二则新黄河受我军威胁,这两点均将迫使蒋介石从我中原军方面抽调至少数个旅向东向北增援。如嗣后我军有更大胜利,中原军面前之蒋军被调向东向北者必愈多,因而使我中原军能在陕南、豫西、川东、鄂西、鄂中、鄂东、皖西等七八处地方站住脚跟,即是战略上一大胜利”⑤。
  三天以后,李堡作战胜利。当时把宣泰、如南两次作战称为第一战役,把海安、李堡两次作战称为第二战役。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第二次大胜利。”
  8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宋时轮的电报,指出:“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⑥
  

智撤海安 奇袭李堡(7)
8月19日,中央军委一天连发两电:一电给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宋时轮,指示:“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① 一电给粟裕,再次询问:“你部以西移淮南作战为有利,还是以在苏中利用群众地形等有利条件再打一仗然后西移为有利?”②
  8月14日,粟裕和谭震林联名答复中央军委的询问,认为在苏中作战有多种有利条件,较去淮南作战更为有利。8月15日,毛泽东为军委起草复电指示:“所见很对。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你们能在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继续歼敌二三个旅,则对整个局势助益极大。”③ 8月20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进一步指示:“粟谭主力留在苏中作战暂时不要西移。待苏中作战任务彻底完成而淮南方面又有十分必要时再行考虑西移。”
  陈毅也于8月13日电告粟裕、谭震林:“宜就地继续开展局面,而不必忙于西调,军委亦有此指示,望照办。部队宜争取数日休息,再求新的机动,反较西调为更有力配合各方。”④
  不同意见的争论,随着李堡作战的胜利而告一段落。通过战争的实践和不同意见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奇兵险棋顿收奇效 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1)
从7月13日到8月12日,在一个月时间内,华中野战军连续四次作战,歼敌三万余人,打破了蒋介石三个星期解决苏中问题的迷梦,使苏中战局出现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
  这时苏中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难以继续全面进攻,不得不调整部署:东面重点扼守南通经如皋到海安的公路干线,西面由扬州沿运河北上进攻邵伯、高邮,正面加强海安至泰州线以南占领区的“清剿”和防御。南通、如皋一线兵力比较薄弱,是其暴露的侧翼。
  粟裕设想,如果避开正面,攻其侧翼,在南通、如皋之间打开缺口,必将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基地,打乱敌人的部署,造成歼敌良机,寻歼敌人于运动之中。
  8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蒋介石8月25日将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粟裕、谭震林决定立即南下作战。他们在给中共中央和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的电报中说:“我为争取二十五号顽庐山会议前,给顽一个严重打击,决以一、六师及五旅南下,攻占白蒲、丁堰、南通、海门一线,以使顽主力南援时,求得歼灭一个旅至两个旅。”⑤
  中央军委和陈毅于8月20日复电,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南下行动计划。中央军委随后又发电指出,在攻占丁堰、白蒲、南通、海门之线以后,海安、如皋之敌也有固守原地不敢南下的可能。“此种情况下,请考虑第二步是否可以攻占磨头镇、张黄港、加力市,并相机攻占黄桥,调动或迫退海、如之敌。”强调指出,“将这些敌后市镇上之敌军,哪怕每处一营一连予以歼灭,均有极大意义”。①
  粟裕认为,中央军委的指示来得及时,十分正确。当即决定从丁堰、林梓打开缺口,以黄桥为进攻方向,插到敌人侧后去打。
  这个敌人侧后,是国民党军队在其占领区构筑的东西百余里、南北数十里的封锁圈。它南临长江天堑,东、北、西三面是许多据点构成的封锁线。黄桥位于封锁圈的中心地带。
  用三万多主力部队插到敌人封锁圈里去打仗,这是一着奇兵,也是一着险棋。粟裕说:“这个行动好比孙行者打牛魔王的办法,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带有危险性。”他敢于走这步险棋,是因为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做后盾。
  所谓敌人侧后,实为新四军的老根据地。这个地区的人民经过六年抗日斗争和反顽斗争的锻炼,又刚刚进行了土地改革,参加和支援自卫战争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虽然暂时沦入敌手,但一刻也没有停止斗争。
  华中野战军主力大部分战士成长于苏中解放区,与苏中人民有着亲如骨肉的联系,不仅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而且时刻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积极支持土地改革。
  在如南作战以后,粟裕部署下一步作战,同时决定“大力加强敌后游击战争,并争取时间解决土地问题,以便有效地巩固解放区”。在进入敌占区的时候,粟裕和谭震林、刘先胜、钟期光又连续发出“爱惜民力”的指示和告全体指战员书,指出“爱惜民力、物力,在今天争取战争最后胜利,是决定的因素”,规定了节省民力的七项措施战军,要求部队使用民夫(除担架外)不得超过部队人数的四分之一,号召全体指战员“正确使用民力,爱护群众切身利益”。
  人民的军队爱人民,人民的军队人民爱。地方党政机关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要人有人,要物有物。据不完全统计,在苏中战役期间,有15万民工随军行动,50万群众直接为支援前线服务,仅第一分区就提供军粮360多万石,柴草70多万担,其他物资无法计算。支前的民工肩挑车运,输送弹药,供应粮草,护理伤员。部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的支援就到哪里。民兵、游击队站岗放哨,封锁消息,打击“还乡团”,并且直接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展现出一幅人民战争的壮丽画卷。
  华中野战军三万多主力部队进入敌后,如鱼得水,行动自如。夜间行军,军民都习以为常,连犬吠之声也难以听到。国民党军队更是蒙在鼓里,对华中野战军的行动一无所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奇兵险棋顿收奇效 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2)
8月20日下午6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发出攻击丁堰、林梓的作战命令。21日夜间发起战斗。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主力部队,犹如三把钢刀,一齐向蒋军一字长蛇阵的腰部砍去。
  丁堰、林梓是(南)通如(皋)公路上的两个集镇,位于国民党占领区东面封锁线中部,驻有交通警察总队的6个大队和第二十六旅1个营约3700多人。
  交通警察总队号称国民党的“袖珍王牌军”,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忠义救国军”和上海税警团改编,名义上属交通部,实际归“军统”指挥,由美国特务梅乐斯和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合作训练,拥有美械装备,每人配备长短枪各一支。这支部队政治上极其反动,配合地主武装“还乡团”血腥镇压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恨之入骨的凶恶敌人。
  华中野战军突然发起攻击,国民党军队仓皇应战。经过一夜一天激战,一、六两师全歼丁堰、林梓之敌。五旅乘胜扩大战果,攻占了丁堰以北的东陈镇。这一仗,歼灭交通警察总队5个大队和第二十六旅1个营共3500多人,生俘少将总队副以下2000多人,解救出许多被捕的地方干部、民兵和土改积极分子,实现了预定作战目标,打开了突入敌后向西作战的大门。
  这次作战,缴获了大批军火物资,包括美国制造的十轮卡车、机枪、卡宾枪以及堆满几间房子的标有“USA”字样的手铐脚镣。
  华中野战军部队换上美械装备,恰似如虎添翼。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笑逐颜开,议论纷纷:“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给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我们来多少,收多少,欢迎再来!”从此以后,蒋介石就以“运输大队长”这个诨号名播中外。
  丁林作战结束的第二天,粟裕来到第六师第十八旅驻地,停留在村头一架风车旁,目光凝视西方,思考着下一步作战部署。他要参谋把旅长饶守坤找来,一见面就问:“现在部队情绪怎么样?”
  “部队连续打胜仗,装备也换了,从干部到战士情绪高得很。”饶守坤回答。
  粟裕说:“我现在可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虑下一仗怎么打。我们打下丁堰、林梓后,威胁到如皋的敌人,他们很可能调兵增援。你们要准备连续作战。”
  果然不出粟裕所料,李默庵判断华中野战军部队将要进攻如皋城,急令黄桥守军增援如皋,同时命令黄百韬率整编第二十五师向邵伯进攻。这时北线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淮北睢宁,正准备向华中首府两淮进犯。李默庵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集中在如皋东南,如要增援邵伯,从北面绕过他的封锁圈,需要不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他就可以攻下邵伯,沿运河北进,配合北线蒋军进逼两淮。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既救了东头,又拣了西头,东西呼应,一举两得。
  粟裕的对策,出其不意,高敌一筹:攻黄(桥)救邵(伯)打援,一举三得。
  粟裕认为,蒋军如果攻占邵伯,将会威胁苏中侧翼和两淮,邵伯势在必救。如何救法?要出奇制胜。东线敌军连吃五个败仗,已经一蹶不振。他留下第七纵队控制海安、贲家集以北一线,在海安、姜堰之间发动钳制性攻势。西线,他要已在当地的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部队共5个团坚守邵伯,阻止敌军北进。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和特务团则按照原定计划向敌人封锁圈中心挺进,进攻黄桥、泰州,用“围魏救赵”的战法来调动敌人,寻歼敌人于运动之中,并解除邵伯之围。
  第一师副师长陶勇接到西进的命令,把侦察科长找来,给他交代任务:“你马上出发,向西,一直穿过如黄公路到泰州,沿途侦察敌情。发现有不好过的河流,要架桥。大部队马上就要进去。”
  “不是要去救邵伯吧?怎么不朝北,反而插到敌后去?”侦察科长疑惑不解地问。
  陶勇说:“现在朝北绕圈子还来得及吗?我们也是去救邵伯,而且是走近路。”
  

奇兵险棋顿收奇效 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3)
王集成副政委补充说:“泰州是黄百韬二十五师的后方。黄百韬倾巢出犯邵伯,泰州空虚。我们这么一插,如果拿下泰州,黄百韬就要陷于前后受敌、进退两难的地步,必然回兵救泰州。这样一来,不光解了邵伯之围,更重要是可以造成在运动中歼敌的良好战机。”
  8月23日夜间,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和特务团一齐向敌占区开进。部队刚刚穿过如黄公路,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前进。原来“四中队”截获了敌人的重要情报:李默庵判断我军将攻如皋,急令黄桥守军九十九旅增援。九十九旅怕在运动中受到打击,迟迟不敢轻进,反而要求如皋守敌接应。计算时间,两路敌军恰好与我军撞个满怀。
  送上门的礼物,如何不收!粟裕立即下令,要部队在行进中严密注意敌情,准备在如黄路上打一场预期遭遇战。
  陶勇回忆当时情况说:“我们几个人研究了命令,觉得野司这一决定真是高明。表面看来,这一仗似乎可以不打。因为一来敌军增援如皋是李默庵的一着空棋,无足轻重,可以置之不理;二来为了策应邵伯而攻泰州,事在紧急,也应该避开途中敌人,以免延误;况且敌后作战,也须慎重。但是野司现在决定打这一仗,又应该棋看三着:如黄路上的九十九旅就像‘掌中之蛹’,一击就毙;这里一打,又可调动敌人,再歼来援之敌;敌人东线一乱,黄百韬怕他老窝被捣,围攻邵伯也会动摇。一举而赢得三着!敌变我变,真是个机动的、大胆的决定。”①
  这个预期遭遇战在8月25日打响。黄桥守军第九十九旅刚刚进至黄桥东北之分界,就与华中野战军第六师部队遭遇,并被团团包围,展开激战。
  这时,李默庵才发觉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急令如皋守军第一八七旅加第七十九旅1个团、第九十九旅1个营增援。结果,在加力、谢家甸之间被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五旅包围。国民党军实有兵力远比华中野战军原先侦察得知的兵力要多,又采取集团固守的战法,经过一夜激战,分界和加力两地都未能解决战斗。
  这时西线邵伯的战斗正激烈进行,国民党军队已经突破华中野战军在乔墅的阵地。粟裕认为,我军主力如果在如黄路上拖延时间,邵伯一旦失守,战局将发生不利于我的变化。要想歼灭当面之敌,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可是他手中兵力不多,又没有预备队可调。怎么办?他使出他擅长的绝招:在战场上及时转用兵力。
  粟裕当机立断,立即调整部署,堵住敌人后路,同时隔断东西两路敌军联系,采取在战场上转用兵力的办法,造成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各个歼灭分界、加力之敌。
  粟裕打电话给陶勇,命令第一师第一旅西调,配合第六师歼灭分界之敌第九十九旅,并要第一旅旅长张震东当面接受任务。
  张震东到达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时,看到粟裕正在盯着地图沉思,就轻轻地走过去。
  粟裕指着地图说:“老张,敌人已经被我们包围在加力、分界两地,如果两地同时打,我们兵力不足,不能迅速解决战斗。你们那边敌人是3个多团,如皋还有两个团。你们和五旅是9个团,9比5。如果如皋的两个团出援,打起来要延长时间,形成僵局。不如干脆把一旅加到六师那边,来一个雷公打豆腐,先集中兵力歼灭分界的九十九旅,然后再转用兵力歼灭加力的敌人。你们旅立即奔赴分界,协同六师歼灭九十九旅。”
  “是,坚决完成任务!”张震东向粟裕敬礼,飞身上马赶回部队。
  8月26日,第六师和第一师第一旅、特务团以5比1的绝对优势兵力,向分界之敌发起进攻,只用两个小时就解决战斗,全歼蒋军第九十九旅两个团3000多人,活捉少将旅长朱志席、少将副旅长刘光国。然后向东转移兵力,把第六师、第一旅、特务团调到加力,造成15个团对3个团的绝对优势,将加力突围之敌一举歼灭。数百名国民党军队在向如皋逃窜途中,恰好被第五旅截住去路。第五旅着黄色军服,与苏中部队的灰蓝色军服不同,而与蒋军的黄绿色近似。蒋军误认为援兵到来,顿时欢呼跳跃,在兴高采烈中当了俘虏。
   。 想看书来

奇兵险棋顿收奇效 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4)
驻守黄桥的蒋军第一六○旅5个连此时已孤立无援。粟裕命令第五旅乘胜扩大战果,夺取黄桥。第五旅一夜急行军到达指定位置,将黄桥团团包围,军事压力、政治攻势并举。敌人突围无望,于8月31日全部缴械投降。黄桥再次回到人民手中。
  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歼灭蒋军两个半旅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一次作战歼敌数字的新纪录。
  新四军原新二师副师长成钧率领第五旅参加了这次作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和第五旅的几个领导同志巡视周围的地形,展望那纵横交错的水沟、稻田和芦苇荡,我们几个人当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深感华中野战军首长‘攻黄救邵’的作战部署十分英明、正确。”①
  在如黄路战斗进行过程中,粟裕同时密切注视着邵伯保卫战的态势。
  在半年前的高邮邵伯战役中,粟裕曾经亲临前线指挥。苏中战役前夕,他又视察第十纵队的阵地,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就在那次视察中,粟裕对邵伯的兵力部署和作战方针作了详尽指示,强调指出了防守乔墅的重要性。乔墅位于邵伯以东5公里。蒋军前两次进攻邵伯,都是正面攻击,未能得手。这一次可能同时进攻乔墅,以迂回邵伯。他要第十纵队充分考虑这种可能性。
  视察结束时,他明确提出保卫邵伯的作战方针,对第十纵队指挥员说:“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的部队,总共只有六个团的兵力,第八十二团、第八十四团是才上升的地方武装,火器配备尚待加强,只有第八十七团、第八十九团和第二军分区的第四团,战斗力比较强。除担任正面防御的部队以外,你们顶多只有三个团的机动兵力。进攻邵伯的敌人是黄百韬的整编第二十五师,下辖第四十旅和第一○八旅。以你们三个团的机动兵力,要歼灭来犯之敌是困难的。因此,应当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方式,依靠阵地,作短促的反突击以击退敌人。这样才能坚守邵伯。”②
  果如粟裕所料,黄百韬这次进攻邵伯兵分三路,而以战斗力较强的第四十旅进行乔墅,迂回邵伯,在飞机、炮艇配合下,向邵伯、乔墅、丁沟三地猛烈进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两个团,按照预定作战方针,适应水网地带正面狭窄的地形特点,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战法,顽强防守,英勇反击,坚持四天四夜。一直打到8月26日黄昏,阵地岿然不动,毙伤蒋军2000多人。黄百韬得知九十九旅已在如黄路上被消灭,他的侧后受到严重威胁,再打下去凶多吉少,急忙撤回扬州。邵伯保卫战胜利结束。
  中央军委8月15日要求苏中在“今后一个月内再打二三个胜仗,继续歼敌二三个旅”。华中野战军从8月21日到31日连打三仗,三战三胜,其中如黄路一仗就歼敌两个半旅,提前半个月超额完成了中央军委给予的任务。
  苏中战役,从7月13日到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人对付国民党军12万余人,七战七捷,首创一个战役歼敌万余人的纪录,歼敌总数为华中野战军参战兵力总数的6倍,打出了人民解放军的神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苏中战役也是两种战略思想的较量。在战争初期,华中野战军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③ 蒋介石也有一句名言:“无都市即无政治基础,无交通就无政治动脉。”④ 他的指导思想是首先攻城略地,然后消灭解放军。苏中战役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战略思想对蒋介石战略思想的胜利,证明粟裕提出的内线作战方针和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法是正确的。粟裕的对手李默庵回忆苏中战役,认为“毛泽东的战略很高明”,“特别是粟裕卓越的战斗指挥艺术很值得总结”。他说:“粟裕集中兵力打我一点,而且有时是集中五六倍的优势。这样,我的部队就吃不消了。这样的打法确实很厉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奇兵险棋顿收奇效 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5)
作为苏中战役的策划者和指挥者,粟裕受到了苏中军民的热烈拥护和颂扬。
  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这是苏中地区广泛流传的民谣。几十年来,这首民谣被改编为歌曲、鼓词、故事,至今仍在群众中流传不息。
   。。

苏中战役经验的科学总结(1)
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南线战略试战,具有战略侦察性质。初战胜利,不仅解决了对美械装备的蒋军打不打得胜的问题,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树立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信心,而且初步探索出解放战争,特别是战争初期的一些特殊规律,在实践中形成了内线作战的正确战略方针,创造了一些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作战经验。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发给全军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推广华中野战军的经验。
  中央军委指出:
  我粟谭军从午元(7月13日)至未感(8月27日)一个半月内,作战六次(注:当时中央军委尚未接到第七次作战报告),歼敌六个半旅及交通总队五千,造成辉煌战果。而我军主力只有十五个团,但这十五个团是很充实与很有战斗力的,没有采取平均主义的补充方法。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未宥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未感集中十五个团打敌三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①
  苏中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和彭德怀等在刘少奇住所聚会,热烈庆祝这一胜利。刘少奇是新四军原任政委,回到延安后仍负责指挥华中方面的工作。朱德在后来的一次会议上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他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延安总部发言人8月29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指出:“我粟裕将军所部在广大民兵配合之下保卫苏中,自7月13日至8月27日七战七捷”,“这一事件对于今后的战局的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我中原大军之突围胜利,及苏中保卫战胜利,已奠定解放区军民之胜利信心。”9月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取得定陶战役胜利以后,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蒋军必败》的社论,进一步指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8月31日,即苏中战役结束的当天,粟裕在华中野战军排以上干部会议上作题为《四十五天自卫战的简述》的报告,着重从战略指导上系统总结了苏中战役的经验。
  他指出,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在政治上来说,我们是自卫,是为了消除内战、保卫和平民主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战争,得到解放区人民全力的支持,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民主人士、广大人民的同情拥护,特别是有党中央与上级的正确领导”。在军事上,“首先是由于我们没有机械地教条主义地运用战略指导原则”。针对“我们在军事上是胜利了,在战略上是失败了”的错误说法,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撤出如皋、海安是否战略上的失败”问题。他说,“表面上看,我们撤出海安,是违反了‘在所必争’的原则,其实不然。如果机械地教条主义地执行这一原则,当然是违反了;如果用辩证的眼光,客观地针对当时当面的具体情况,就会了解到在当时海安是需要撤出的。革命的战略指导原则要求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要地,但更要保存有生力量,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大家知道,如果我们死守海安,敌人以七个师的优势兵力,集中在狭小的正面向海安进攻,即或我们能守住海安但不能歼灭敌人,而在海安一点拼消耗,把有生力量消耗了,那么海安仍旧要放弃的。那样,就与我们主动撤出大不相同,正中敌人的毒计。海安撤出后,不但我们的有生力量保存了,而且转入了主动,待机作战,对我们是有利的”。他强调指出:“我们对进攻苏中的敌人作战,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胜利,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形势,除了上述政治军事原因之外,主要是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大家要记住:谁保存了有生力量,谁就会胜利;谁消耗或者丧失了有生力量,谁就会失败。”
  

苏中战役经验的科学总结(2)
这个报告,与他在9月25日所作的《苏中战役总结》,特别是其中的理论部分,内容基本相同。
  在苏中战役刚刚结束的时候,粟裕就对实践经验作出科学的概括,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不是偶然的。早在十年内战时期,他就认识到探索和掌握战争规律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于作战指导,探索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作战对象、不同区域战争的特殊规律,多次成功地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在苏中战役中,强敌的压迫、内部的争论,促使他深入探索解放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或提出建议,作出了具有独创意义的贡献。
  苏中战役的全过程,也是不断探索解放战争客观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不同意见的讨论。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在实践中,在争论中,逐步明确和完善,不断深化和发展。这种在实践中探索战争规律以指导战争的经验,是苏中战役歼敌数字以外的另一重要收获。
  37年以后,粟裕回忆苏中战役,特别看重的正是这种歼敌数字以外的意义。
  他说:“为了迅速准确地探明并掌握新的战争的特殊规律,以指导战争并赢得胜利,运筹帷幄的最高统帅部密切注视着战争初期的作战,并且用心组织和诱导战区指挥员对初期作战中若干问题进行反复深入的讨论。在苏中战役过程中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和争议,正是积极探索新的战争特殊规律的求实精神的表现,也是高度的战争责任感的体现;然而,只有作战的实践才可以把不同的意见统一起来,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中战役所提供的具体经验,有的将会失去它的作用。但是,这种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以指导战争的经验,对我们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军事思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