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共和国大将:粟裕传-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宣(城)芜(湖)路封锁线了,陈毅才和粟裕挥手告别。
先遣支队编成极为精干,下辖司令部、政治处和三个侦察连,成员全是经过十年内战的骨干。干部实行高配。侦察员都是干部。三个侦察连挑选的都是各支队武器装备最好的连队。
先遣支队向敌后开进愈深入,战争的气氛愈紧张、愈浓烈。自从出征以来,粟裕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列,每天出发时都要集合大家讲话,明确当天的任务和要求。一到宿营地就抓紧时间了解社情民情敌情,勘察地形,做群众工作。夜深了,部队休息了,粟裕还在和各级领导研究情况,部署第二天的工作。粟裕这一年刚好30岁,每天都是满负荷工作,始终精力旺盛,斗志高昂。
再次受命抗日先遣(2)
先遣支队到达南陵县城时,受到当地百姓热烈欢迎。部队在东门外宿营。连日行军疲劳,指战员们很快进入了梦乡。子夜时分,粟裕突然下令紧急集合。指战员们站好队,粟裕讲话说:“同志们,我们是负有光荣任务的部队,群众所以欢迎我们,是因为我们不是从前方溃逃下来的,而是向敌人开进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定受到了敌特、汉奸的监视。这里离敌控的芜湖很近,说不定我们的行踪已经被敌人发觉了,敌人很可能对我们发动突袭。因此我们决不可高枕无忧,必须立即转移。”
天刚破晓,敌人的飞机果然来了,在南陵城东门上空盘旋,狂轰滥炸,俯冲扫射。全城群众都在为先遣支队担心。而这时先遣支队早已平安转移到离南陵不远的麒麟桥一带山村宿营了。队员们被炸弹的爆炸声惊醒,望着东门外腾起的滚滚烟尘,由衷地佩服粟裕料敌如神,指挥英明。南陵群众发现先遣支队安然无恙,由惊转喜,议论纷纷,都说这支部队是神兵。国民党东北军部队也称赞说,新四军指挥员有远见,敌人飞机炸了个空。
先遣支队深入敌后,沿途受到很多不应有的阻碍,特别是那些一心只想抢地盘的所谓“游击队”,更是处处刁难,不让通过。直到5月19日徐州失陷那一天,先遣支队才正式进入苏南敌后战场。
粟裕这时更忙了。每到一地,他部署好部队的宿营与警戒,就亲自动手调查研究,找当地有名望的人士和村长、商人、农民谈话,了解情况。经常一夜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为了迅速弄清敌情,粟裕不仅派出便衣侦察,还派出三个组进行武装侦察:一个组去丹阳一带侦察常州方向的情况,一个组去龙潭、下蜀一带侦察南京方向的情况,一个组从溧水县以北的乌山越过京杭国道,经句容天王寺,到了茅山的乾元观,后又经宝堰到上党,侦察镇江方向的情况。武装侦察组迂回于南京近郊,出没于铁路沿线,游击于敌人后方,侦察敌人军事部署和行动,并且测绘了地形图。
进入江南敌后以后,粟裕几乎天天都要把部队行动和侦察得到的情况发电报告新四军军部,亲自动笔写了一份综合报告,派专人送回皖南。粟裕根据战略侦察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江南敌后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形势和经济情况、社会情况、地理地形、群众条件等,作了极其详细的分析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决策参考。
粟裕的汇报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粟裕从全局上分析新四军挺进江南战场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江南处于日寇侵略我华中内地的主要后方。新四军进入江南,能够大量地牵制日军的兵力,对全国的抗战局势有利。南京、芜湖失陷以后,江南战场在战略上降到了次要地位,日寇下一个进攻目标是徐州,抽调了最强大的兵力到津浦线去作战,包括京沪杭、京芜、京杭在内的整个东战场地区,兵力相对不多,这就有利于新四军在这一带站住脚跟,发展壮大,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粟裕从政治方面和军事方面对敌我双方作了详细对比,实事求是地指出,从江南整个情况来看,敌人处于优势,我们处于劣势。粟裕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大量事实说明,敌人的优势和我们的劣势都是暂时的,是可以转变的。
政治方面:
敌人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气焰嚣张,骄傲蛮横,肆无忌惮,三五个士兵,甚至徒手士兵,也敢到远离据点十里、八里的村庄横行。这就孕育着“骄兵必败”的历史必然。日寇在占领区内到处建立伪政权(维持会),培养了许多汉奸、护路警。这些民族败类死心塌地为日寇效力。人民遭受敌人烧杀淫掠,敢怒而不敢言,一时毫无抵抗的能力。
军事方面:
敌人占领了一批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更便利其继续向我们进攻,特别是控制了交通线和掌握了交通工具,往来顺畅通行,毫无阻碍。但敌人兵力不足,在交通线上相距五六十里地才有一个据点,每个据点多则20余人,少则仅3人或4人。但他们的兵器及技术条件都占了优势。江南的(江)宁镇(江)丘陵地带也有利于敌人机械化部队和骑兵展开。粟裕分析我们各方面所处的暂时劣势,着重汇报了江南人民的情绪,指出:京、沪、杭、芜等地相继失守,给江南人民的抗日情绪以极大的打击。南京失陷以后,江南已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人民感到无所依恃,政府的抗日国策也无法传达到人民中间。江南老百姓已有半年多没有见到中国军队了,渴望有一支能打日寇的军队。而那些留在沦陷区的所谓“游击队”,其成分最大部分是流氓、地痞、土匪,还有吃了败仗的散兵游勇。他们不仅不抗日,还和日寇互相默契,互不侵犯,却对新四军先遣支队百般阻碍,不让通过;对老百姓敲诈勒索,奸淫抢掠。群众恨之入骨,咒骂他们是“小日本”。有些地方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武装自卫,和这种“游击队”对抗。江南人民不了解新四军,看见他们穿和国军一样的军装,误认为也是这种“游击队”。这样增加了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侦察和发动群众的困难。
再次受命抗日先遣(3)
粟裕在报告中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提出,在苏南敌后广泛开展发动群众的工作,在当前至关重要。他说,上海、南京失陷后,中共江苏省委虽然在群众中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仅仅局限于上海周围一些地区。对老百姓提出的一些现实问题,一时也很难使他们得到信服的答案。如不少老百姓提出:“既然你们说抗战一定会胜利,敌人力量在削弱,为什么徐州又撤退了呢?”这些都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去解决。
粟裕还详细汇报了先遣支队在苏南敌后开展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做法和已经取得的效果。
粟裕率先遣支队走到哪里,就把宣传工作做到哪里,全体指战员人人都是宣传员。先遣支队在乌溪镇召开群众大会,粟裕站在一张方桌上对乡亲们说:“我们新四军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来到敌后南京城下,为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解放江南人民而战斗到底!新四军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队伍,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收复失地,希望各界人士大力配合。”在小丹阳、薛镇,粟裕召开地主士绅、民主人士座谈会。在亭头,粟裕接见了安徽当涂青年抗日救亡团负责人朱昌鲁。救亡团成员主要是学生和小学教员。朱昌鲁向粟裕详细汇报当涂青年抗日救亡团的情况,并提出参加新四军的要求。粟裕赞扬救亡团的抗日举动,接受了他们的要求,派政治处干部陈雨笠负责指导救亡团的工作。薛镇地区的刘一鸿是当涂县采石镇邮电局长、国民党员,毅然决然带了队伍投向新四军。他激动地对粟裕说:“我为何要投奔共产党,道理很简单,蒋介石不抵抗,国民党太腐败!我是中国人,不甘忍受日寇的蹂躏欺侮。我要抗日,所以我到新四军来了。我要把鲜血洒在疆场上!”
粟裕率先遣支队在敌后作战略侦察,特别强调部队一定要严格执行铁的纪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表明新四军是民众的队伍,取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江南群众不了解共产党、新四军。先遣支队初进江南时,群众不让他们进村进屋,队伍一靠近村庄,群众自卫组织就开枪。粟裕命令大家不准回击。有时无法进村做饭,便以干粮充饥,在野地露宿。有时还饿肚子。遇到下雨,没有地方躲避,个个都成了“落汤鸡”。但是从支队司令粟裕开始,大家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十项注意”。粟裕反复强调,对群众不能直呼“老百姓”,要亲切地尊称“老乡”。先遣支队终于以秋毫无犯的模范行动赢得了江南群众。长久以来,江南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出门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现在大家把这句话改成“遇到新四军,亲如一家人”。
新四军的美名很快传遍江南。乡亲们把战士们请到家里做客,协助先遣支队送信、带路、打探消息、捕捉敌探、破坏敌人交通,还出现了牺牲自己生命救护新四军伤员的动人事迹。先遣支队与江南人民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
粟裕率先遣支队深入江南侦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向新四军军部的汇报有事实有分析,既充分看到了在敌后活动的种种困难,又提供了怎样在不利条件下做好工作、开创局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电示新四军:“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① 5月中旬,陈毅率一支队由皖南东进,沿着先遣支队开辟的路线向敌后挺进,通过宣(城)芜(湖)路封锁线,6月3日抵达苏南的高淳。粟裕闻讯立即赶去。8日,一支队与先遣支队在石臼湖东的溧水会师。粟裕根据敌后侦察20天的情况,向陈毅汇报了长达5个小时。陈毅对粟裕卓有成效的工作极为满意。
再次受命抗日先遣(4)
陈毅向粟裕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向敌后进军,发动广泛的游击战的“五四”指示精神。粟裕结合亲身的实践,更深刻地领会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粟裕还同陈毅就江南形势、新四军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二人看法完全一致。
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的任务至此已圆满完成。粟裕在新四军波澜壮阔抗日战争历史的开卷,就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韦岗处女战(1)
粟裕考虑问题从来都是走一步、想几步,预作谋划。深入苏南敌后的所见所闻,引起粟裕许多思考,一个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日本侵略军步步进逼,国民党正规军节节败退,老百姓对抗战胜利缺乏信心。粟裕和先遣支队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江南人民逐渐了解了新四军,但他们心中仍在嘀咕:“新四军好是好,可是队伍少,武器差,能打败鬼子吗?”江宁铜山镇叶家庄一个叫叶文明的士绅,有一次直言不讳对粟裕说:“你们讲的抗日大道理非常正确,你们这支部队作为抗日宣传队是无可非议的。如果你们真要同日军交战,就不那么简单了。国军百万大军,还有飞机、大炮、坦克支援,在上海、南京都遭到惨败,何况你们……”粟裕认为,苏南的形势和群众的情绪已向先遣支队提出了一个责无旁贷的问题:尽快打一个胜仗!江南百姓需要用打胜仗来激发抗日热情,鼓舞胜利斗志;新四军指战员们渴望用胜仗来杀一杀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他们的不可战胜神话,同时显示自己的战斗威力。几天来,粟裕一有空闲就对着作战地图凝思:新四军深入江南敌后的第一仗必须打胜,不许打败!这一仗怎样打,选在哪里打呢?粟裕的目光渐渐停留在地图上一个名叫“韦岗”的地方,前几天他率领先遣支队侦察敌情到过这里,他随手拿起一根火柴棒,在地图上量出韦岗到南京、镇江的距离,计算日军增援部队到达的最快时间。利用韦岗有利地形出敌不意打一个伏击战的方案在粟裕脑海里愈来愈清晰。
恰在此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于6月11日下达命令,要新四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务于三日内完成任务,否则严厉处分”。新四军军部当即决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队及一支队各一部,共四个连,携带电台一部,由现地出发,务于三日内到达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铁路的任务。
任务来得突然、急迫。经过短促动员和紧张准备,当日下午4时粟裕便率先遣支队两个连和一支队两个连由溧水县李家山出发了。同时,陈毅率一支队向东到竹箦桥,再向北折宝堰、白兔,相机策应。
粟裕本来准备在当晚通过天王寺与溧水间公路,部队刚到新桥东北5里地的王庄,就为国民党军七十六师警戒部队所阻,一直被拖延到12日午后才由王庄继续前进,连续三个雨夜急行军100公里,15日拂晓前进抵句容至下蜀公路以东的徐家边隐蔽。当日下午4时出发,晚10时到达下蜀,按预定计划开始破击铁路。粟裕一边指挥,一边和大家一起奋力干,四个半小时破坏铁路40米。此时已近凌晨3点钟,粟裕命令警戒部队向火车站之敌发起攻击,进行袭扰,同时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虚张声势,扬言要在数日内攻克句容县,造成敌人恐慌,引诱敌人增援,以便寻机歼灭之。16日黎明前部队全部安全撤至下蜀以南20公里的东谢村隐蔽休整。京沪铁路交通被迫中断数小时。
新四军胜利完成破路任务,大大激发了官兵的斗志。下蜀与韦岗相距不远。积极作战是粟裕一贯的作战指导思想。他决定立即奔赴韦岗,按预想的方案打一场伏击战。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相对江南平原、水网地形来讲,这一带是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从这里蜿蜒通过。在韦岗以南的公路东侧有标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标高455米的高骊山,公路夹在两山脚下,形成一条弯道。敌人的汽车南来北往,每天有五六十辆,通行时间以上午8时至9时和午后4时前后最多。粟裕把干部召到一片竹林开会,宣布在韦岗伏击敌人车队的决定。他说:“为了求得秘密,伏击队必须在夜间急行军出发,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采取突然行动。”他亲自给部队作战斗动员,说明首战的重要意义,向指战员提出吃苦耐劳、迅速、隐蔽、灵活、勇敢等战斗要求,最后从各连挑选精干人员百余名,组成6个步枪班、1个机枪班、1个短枪班,参加战斗行动。
。。
韦岗处女战(2)
午夜以后,粟裕下令部队从下蜀后山出发。天正下着大雨,能见度极差,周围是黑糊糊的一片。粟裕率参战部队消失在茫茫雨夜之中,沿着曲折泥泞的小路,向伏击地点韦岗急行军。部队到达赣船山与高骊山之间的预定地点后,粟裕立即布置大家隐伏于公路一侧有利地形,准备截击日军汽车队。
17日上午8时20分,由镇江方向开来的日军第一辆汽车逼近伏击区域。先遣支队机枪班迎头射击,击中汽车,车上敌人弃车逃命。也许是天雨有雾,也许是公路弯道,后面的敌人没有发现前面的情况,没有听到枪声。六七分钟后,第二辆汽车进入伏击区,又遭到新四军机枪、手榴弹一阵猛击,翻入公路北侧水沟中。车上坐的都是军官,驾驶员和日军少佐土井被当场击毙,大尉梅泽武四郎潜伏在车底下,用刺刀刺伤近前搜索的新四军战士,当即被击毙。又过了约五分钟,敌第三、四、五辆汽车接踵而至,车上约有日军30余人。粟裕命令已经全部进入阵地的战士们猛烈射击,第三、四辆车被击中。第五辆车见势不妙,紧急刹车停在伏击火力射程之外,车上日军全部跳下车,潜伏在公路两侧,以密集的火力抵抗。一场激战过后,日军只抢了一部分伤兵和死尸上车逃走了。粟裕命令部队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及焚毁日军汽车,然后迅速分路撤退。很快自镇江开来17卡车日军,还有1辆坦克,赶到战地大肆轰击,又飞来3架飞机低空盘旋侦察。而此时粟裕早已率部安全撤离了。
韦岗伏击战激战半小时,击毙日军10余名,伤数十名,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10余支,日钞7000余元,以及车中满载的军需物品。
韦岗伏击战的胜利证明:日军的暂时优势并不可怕。新四军在江南敌后完全能打胜仗。粟裕兴奋之余,作五言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陈毅司令员喜闻新四军深入苏南敌后首战告捷,在宿营地又看到几百名乡亲兴冲冲前来围观战利品,当即口占七绝一首,抒发心中的欣喜:“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军部盛赞:“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基础”,并“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向新四军军部发了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1938年6月17日,也就是韦岗战斗结束的当天,粟裕给新四军军部写了一份长达五六千字的报告,题目就叫《卫(韦)岗处女战》。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汇报奉命破坏铁路的全部情况,第二部分汇报韦岗战斗经过。报告特别强调了韦岗战斗胜利的意义,指出:“(1)这是本军出动江南的处女战,这一胜利真是旗开得胜,因此大大地提高了战斗情绪及本军的政治影响。(2)自南京失陷后,江南广大人民未见过中国军队的胜利,这次战斗大大的振奋了群众。(3)战区司令长官给我们的任务只是破坏京镇铁道,但我们不仅完成了破坏铁道的任务,而且更加倍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使本军提高了在抗战军队中的地位。(4)打击了日寇横行无忌的行为。”①
由于韦岗战斗的这种特殊作用和意义,粟裕在报告中以政治家、军事家的睿智和眼光,详细论述了敌我双方的优点和弱点,为新四军军部制定深入江南敌后的战略战术,为兄弟部队正确吸取经验教训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极其有说服力的战例作佐证。
韦岗战斗的特点是伏击日军的汽车。日军依仗其机械化优势,在江南平原地区作战机动性很强。伏击敌人运兵车将是新四军在江南作战的一种重要形式。粟裕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点,在报告的最后部分专门列出一节,论述今后伏击敌汽车应注意之事,从打汽车之地形选择、火力配备、截获后的处置等十个方面,分别加以详细阐述,连一些细节都介绍得很周到,如投掷手榴弹的提前量应为多少米,为兄弟部队提供了克敌制胜的许多好经验新招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韦岗处女战(3)
韦岗战斗结束没几天,国民党第三战区某游击司令部派人来找粟裕,向新四军要日本步枪2支、手枪1支、军刀1把、望远镜1具、军大衣1件、军帽1顶、皮鞋1双等,并且提出要以1挺机枪换1支日本步枪。粟裕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要,我们可以送给你们,只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打个收条给我们。”来人灰溜溜走了。对粟裕此举很多人不解,问道:“粟司令,人家出高价同我们交换,赚钱的生意你不做,还要白送给他们?”粟裕笑眯眯地说:“你们都是小傻瓜,如果按来人的意思做了,我们就上当了。他们若得到这些日本武器装备,就可以拍出照片,到处吹牛皮,说这仗是他们打的。”经粟裕一指点,大家豁然开朗。
6月下旬,临时组建不到两个月的先遣支队光荣完成了历史使命,几个连队各归原建制。新四军军部来电称赞:“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基础。”①
。 想看书来
小丹阳反“扫荡”(1)
新四军第一支队进入苏南,杀敌攻城,捷报频传。他们首次生俘日军,首创攻入县城,摧毁伪政权,火烧京沪铁路重要据点新丰车站,全歼日军80余人,南京、上海为之震惊。第二支队奉命也于6月中旬从皖南出发,先后到达(南)京芜(湖)铁路以东(南)京杭(州)公路以西的江宁、溧水、高淳及安徽的当涂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新四军军部指示:“二支队主力到达指定地点后,归粟指挥。”② 完成先遣抗日任务的粟裕回到二支队。不久二支队司令部移驻当涂塘南阁。
6月中旬,国民党军同日本侵略军进行的新一轮武汉会战已经开始。南京失陷以后,武汉实际上成了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随即大规模向武汉进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集100余万兵力,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抗击日军进攻,保卫武汉。23日,新四军军部指示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目前中心任务是,开展胜利的游击战来配合各方执行保卫武汉的总任务,同时使本军在全国政治地位提高。”③ 然而,在交通发达、人口稠密、日军驻有重兵的江南丘陵、平原和水网地带,能不能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除了韦岗战斗外还缺乏更多的作战实践。在共产党内部,甚至在新四军高层,看法也不一致。新四军官兵打惯了山地游击战,能不能在日军占有极大优势条件下进行丘陵、平原和水网地区游击战,并且取得胜利,谁都心里没有底。从作战对象讲,同国民党军较量过十年,对他们摸得比较透了,但对付日军将是怎样呢?大家都缺乏了解,心中没有底。粟裕认为,八省健儿走出深山野林,汇成新四军的抗日铁流,只是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成了转变,至于军事上的转变只能靠军事实践来完成。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精神,粟裕率领二支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更加广泛的丘陵、平原、水网地区敌后游击战和发动群众的工作。
7月初,二支队三团一营伏击当涂至芜湖之间的火车,击毁敌军车一列,缴获大批军用品。8月5日,第二支队一部在芜湖以东永安桥与日军遭遇,首次俘获日军1名。8月中旬,二支队司令张鼎丞率第四团从南陵出发,通过封锁线,到达第二支队司令部当涂县塘南阁。后来张鼎丞根据上级安排去延安。
国民党当局对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一方面玩弄“借刀杀人”诡计,企图借日军之手消灭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另一方面又实行“画地为牢”,规定江南新四军活动的区域,只能在京沪铁路以南,东西长不过百余公里、南北宽只有五六十公里的一块狭长地带作战,倘若“越界”,就要被视作违反“军令”、“政令”处罚。
粟裕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冲破国民党当局设置的“牢笼”,领导和指挥二支队迅速展开于京芜铁路以东、京杭公路以西地区,独立自主地游击江南,打击日本侵略军。
此时,正面战场的武汉会战正酣。国民党当局迫切需要深入江南敌后的新四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更多地牵制敌人一些兵力。新四军不负众望,以一系列的战斗行动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这是日军万万没有料到的。日军立即调整兵力部署,采取防御性的攻势反扑。8月22日至26日,日、伪军出动步兵4000余人,骑兵500余人,并有轰炸机20余架配合,兵分八路,水陆并进扫荡,企图一举聚歼初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于小丹阳。
粟裕敏锐地注视着敌情发展,筹谋应敌良策,决定采取敌进我进游击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分散袭击敌人后方。粟裕命令二支队三团一部进袭当涂,造成敌之恐慌;一部进击南京以南的陶吴,牵制敌兵力;另选精兵一支,奔袭南京近郊,夺取雨花台制高点,袭击中华门内外日、伪军事目标。此时一支队已动员广大地方武装及人民群众将京沪、京杭、镇句、句丹、京镇各公路彻底破坏,并派部队进袭麒麟门,给南京敌人以极大威胁,有力地配合了二支队的作战行动。日军到达小丹阳,不见新四军踪影,却连连收到后方告急电报,慌忙撤退回防。粟裕抓住战机,命令部队勇猛追击,连克小丹阳、薛镇、护驾墩、博望等村镇,毙伤敌50余人,粉碎了日军的合击计划,自己无一伤亡。
。 想看书来
小丹阳反“扫荡”(2)
粟裕指挥的敌后游击战节节胜利,打得日军胆战心惊。日军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地说:“新四军是个神,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1939年1月,粟裕亲自组织指挥了奇袭官陡门,在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抗战史上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
官陡门位于安徽芜湖附近,驻有伪军200余人,据点四周河沟交叉,离飞机场6里许,离铁路仅3里,南面8里的永安桥、北面10里的年陡均有日伪军驻守。可供进攻官陡门的路线有两条,都要通过几条深不可徒涉的河流,并且必经敌人之青山、黄池据点。官陡门有什么风吹草动,西、南、北三面各据点派出的增援部队,在半点钟内都可以赶到。出动飞机不到两分钟就可以飞临上空扫射。官陡门的街道建在河两岸的堤埂上,不到100米长,全是砖瓦房屋,河上只有约1米宽的木板桥贯通。敌人认为这是最安全的地方。粟裕却在这样的地方导演了一幕出奇制胜的活剧。
1月18日,粟裕在二支队司令部驻地狸头桥对参战的三团作了简短动员,便率队北进,25公里路只一次小休息就走到了,当天下午便停止行动宿营。第二天上午部队继续原地休息。下午,粟裕组织队伍悄悄地上船,突然转向西开,划到丹阳湖西岸。部队翻过堤埂,改乘早已预备好的几只装肥料的船,继续由水道西进,午夜以后到达预定地点隐蔽集结。这里距攻击目的地还有35公里。20日下午5时,粟裕带领部队冒着寒风向西疾进。21日凌晨2时行进到离官陡门差不多20里的地方,前面还需渡过一条河。如果再走水路,敌人可能已经封锁渡船。粟裕当机立断,多绕5公里地改走陆路,一定要抢在天亮前发起攻击并结束战斗。部队跑步前进,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头道桥据点,4时许隐蔽到达敌据点前沿。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粟裕率主力过桥,从西向东打;另一部留在河东岸打。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声响成一片。突击队迅速冲破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敌人来不及从掩蔽部里跑出来,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