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非这又是一次仁安羌之围?
  两年前的4月17日,远征军与英军分别于东西两城抵抗日军于平满纳时,西路的英军第1师及其装甲第7旅约7000余人,100多辆坦克,竟被日军的一个大队(约3000人)截断后路,困在仁安羌以北大桥附近束手无策!我新38师113团孙继光部接电后在师长孙立人的带领下,星夜从200里外的乔克巴当赶到英军被围前线,仅几个猛烈冲锋即将敌击溃,英军之围,焕然冰解!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亦脱离日军羁糜,重获自由,是为远征军历史上著名的“仁安羌之围”。
  中国远征军以不足1500人的兵力,救出了5倍于已的友军。英伦三岛为之轰动!全世界为之轰动!此后,蒋介石授予孙立人以四等云贰拢谟杷锛坦饧坝ざ嗳艘郧嗵彀兹昭拢宦匏垢J谟杷锪⑷艘浴胺峁Α毖隆S⒒是侵瘟涝蚴谟杷锪⑷艘浴暗酃玖睢毖拢锪⑷顺晌竦谜庵盅碌牡谝桓鐾饧欤�
   。 想看书来

又一个“仁安羌之围”(2)
这一次接到美国人的求援电后,新38师当然不敢大意,因为在这满目所及全是莽莽苍苍的森林之地,围攻美军的日军到底有多少兵力,一个联队?或最少一个大队?谁也说不准!孙立人干脆牙关一咬,从他身边的3个团中抽出112、114两个团,用一昼两夜的急行军火速将部队运到了开米河谷。
  一到战场,山姆大叔的窘态让中国人又气愤又可笑:急如星火、兴师动众赶来的中国人看到的却只有两个中队的日军,这2000日军前后一夹,封住河谷的南北,竟让美军进退失踞,困以待毙!
  这股子敌军实在不值得中国人大动干戈,新38师的援兵仅用了半个团的兵力就将日军消灭殆尽,两个小时即为美军解除了“险情”。
  这是“仁安羌之围”的真实再版!
  不过,经此一战,史迪威对中国军官的看法大有改变,原来他对新22师、新38师的指挥权是全部收归在自己手上的,自此他慨然允诺:这两师师长在战场上有自行决断之权。
  中国人以自己的勇略再一次赢得了西方人的尊重。
  解救美军之后,112团和114团又带着美军迅即南向,一天一夜赶到了瓦鲁班。时我军正与敌18师团激战于瓦鲁班和秦诺两地,中美新生力量的到来一下子改写了战场上的胶着局面,日军全线大败,失瓦鲁班,丢秦诺,弃间布本山隘,向南溃退近150公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打了2个月的密支那围攻战(1)
收复胡康河谷之后,新1军继续朝孟拱进军。孟拱是缅北重镇,与密###、卡盟互成犄角,孟拱河、南英河绕城而作天然屏障,每逢雨季,山地泥深过膝,平地一片汪洋,如此地势自是守易攻难。
  时重庆方面为增加驻印军的攻击力量,特将原54军的第14、第50师空投至缅,协助新1军作战,因而到1944年4月4日新1军与敌18师的114联队、敌56师团的146联队争夺瓦康及英开塘时,不仅得到了英军第77旅及陈纳德少将的第14航空队的支援,更得到了来自国内的这两支生力军的大力配合。
  5月下旬,雨季又来到了缅北丛林,新1军不畏险阻,冒雨进攻,一举攻克卡盟,歼敌5000余名。穷寇宜追,新1军跟着又乘山洪倾泻,敌疏于戒备之机,偷袭孟拱成功,拿下了这座水中孤城,中国驻印军的炮口最终摆到了缅北另一军事要地——密###对面的山上。
  其实,早在5月初,攻打密###的主力——第14师的42团、新30师的88团、第50师的150团及美国G字团——就已采取了行动。按照史迪威的命令,这些部队统一组织成一先遣支队,支队长为米尔准将,支队下辖两个纵队,第一纵队长(简称K纵队)为开利生上校,第二纵队长(简称H纵队)汉得上校。史迪威的意图很明显:缅北战役你中国人抢关夺隘,攻城拨险,打得势如破竹,这一次密###之战就看我美国人露一手吧。
  但美国人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眼光来看待中国人,他们既不了解中国士兵的特性,又不愿放权给中国军官,他们只相信大炮和飞机的威力,因而打起仗来让人大跌眼镜。
  和缅甸的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密###也座落在一平原地带,且四围多山,山多森林。接受以前中国官兵善于在密林中开路前进,奇袭攻城的教训,日本人在其城外的雷班隘口和瑞里要道很早就派出了部队,加强了警戒。密###的西面和北方各有一处空军机场,日本人也加固了周围的工事。
  战斗是5月7日打响的。当日K纵队以大炮猛轰雷班,然后以步兵强攻,但日军工事坚固,美国人的大炮只是伤其皮毛,因而当步兵向关隘发起冲击时,他们突然开火,我42团因此死伤惨重。
  相持到第3日,我88团得当地向导指点,攀悬崖绕至敌之后背展开攻击,险关雷班才被攻下。雷班一失,密###城北的阿兰机场亦随之不保,K纵队又很快占领了翁卡,前锋直指丁克路高。
  美国人见攻势顺利,便急着充当先锋起来。不料,在丁克路高,美G字团一营的官兵与日军两个中队遭遇后,苦战一日不仅不能破敌,反而被敌人围了个严严实实,许多士兵已写好遗嘱准备牺牲,幸我88团及时赶至,向敌猛攻,美军之险方才解除。但令人气愤的是,美军脱身之后,88团为保证大部队的行动安全,主动留一营官兵把守丁克路高,而美军指挥官只顾自己夺路逃生,而对该营竟忘了空投给养,致使该营官兵忍饥挨饿达8日之久,仅靠采摘山果野菜裹腹!
  5月17日,H纵队向密###的城西机场发动进攻,守敌退入市区后,我150团亦追击攻入市内车站。由于后援不继,150团陷入重围,遭敌炮火猛袭,通讯联络全被切断,而美方联络官孔姆中校则借故脱阵,逃出城外,结果该团外无援兵,内无主官,坚持一天,损失大半,车站得而复失,敌军甚至冲出城外,扩大战果,将先遣支队几乎赶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
  形势亟变,使史迪威和鲍德诺等人大感窘迫,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同胞交上的竟是这样的“战果“!不得已,他们撤掉米尔支队长的职务,规定华军均由其所在师的师长指挥,第14师由龙天武师长、新30师由胡素师长、第50师由潘裕昆师长自行指挥。
  

打了2个月的密支那围攻战(2)
次日,史迪威因事回重庆。史迪威走后,鲍德诺一意孤行,仍以临时指挥部的命令强令各部全面进攻。
  这时候雨季已经开始,各部在鲍德诺的督催下拼死强攻,敌则依据房舍、大树、竹丛死守硬顶,我死伤枕藉,而进展缓慢。
  6月中旬,占领卡盟、孟拱的新1军南下,加入攻打密###的队伍。鲍德诺见指挥无效,也听由各部队视情选择作战方略,这就使密###战场出现了新的转机。
  7月初,郑洞国来前线视察,深感各部胶着不动,拖延时日,只会徒增伤亡,遂决定全线加强攻击。此后,各部采取挖壕沟的办法接近敌人工事,空军及炮兵也不停轰击日军据点,日军不支,再次缩进城内,潘裕昆的第50师则组织敢死队,分组潜入城内,配合大部队正面进攻。8月5日,密###城门被攻破,日军除少数逃脱之外,多数被围的顽敌都用手榴弹自杀而亡!
  

热带丛林中的一对连体兄弟
鉴于入缅部队增多的事实,驻印军奉命整编所辖部队,将所部重组为两个军
  2个月的密###攻坚战后,缅北作战中的中、美军队均感疲乏至极,部队亟需整顿。同时,在攻取日军驻缅甸的最后一个据点——八莫之前,休整队伍也非常必要。因此,自1944年8月中旬开始,攻入缅甸的中美军队进行了为期50余天的整训,在此期间,鉴于入缅部队增多的事实,驻印军奉命整编所辖部队,将所部重组为两个军,即新1军和新6军,一对连体“兄弟”由此诞生在了缅甸丛林之中。
  新1军(军长孙立人)下辖38师(师长李鸿),新30师(师长唐守治),第50师(师长潘裕昆);新6军(军长廖耀湘)下辖新22师(师长李涛),第14师(师长龙天武)。原新1军军长郑洞国升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的副总指挥。
  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就美方援华物资的分配、驻印军的指挥权等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其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地步。结果,在蒋介石的再三要求下,罗斯福于10月19日从中国战区召回史迪威,换上个性温驯的魏德迈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驻印军总指挥一职则由萨尔登中将接替。魏德迈长期住在重庆,跟随在蒋介石的身边,萨尔登则不谙驻印军情况,因此缅甸方面后期的战事几乎由郑洞国独立主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东方隆美尔”传奇(1)
孙立人这个个性独特,言行不拘又满脑子西化思想的人对国民党军队的这宗那派、尤其是仗势凌人的黄埔系横竖都看不惯,因而造成了他在国民党官场中的孤傲而又孤立的局面。
  继任新一军的军长孙立人一生都写满了传奇。
  孙立人1900年出生于皖中名镇舒城。父熙泽,光绪甲午科举人,历任登州知府,登莱青胶道台,山东审判厅长等职,为段祺瑞皖系的重要文职人员。后从事教育,曾任北平中华大学校长。舒城是个文采风流、辉耀江左的人文胜地,年少时的孙立人志不在武,而是幻想当一名建筑工程师,因而通过努力于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工程师的摇蓝——清华庚子赔款留美预科。预科共八年,孙因病休学一年,因而他总计在清华呆了九年。求学清华期间,爱好体育活动的他擅长当时中国并不普及的蓝球。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中国蓝球队先打败前四届远东运动会的蓝球冠军队——菲律宾队,后又打败东亚新霸王日本人,夺得了本届运动会的冠军,身高米的孙立人即是当时中国队的后卫队员。说来可笑的是,孙立人本人魁梧结实,相貌堂堂,他后来在军中选拨军官时,也依此作为提拨、任用下属的一项标准,不少身材,矮小,相貌一般的人失去升迁的机会,因此对他生出一肚子的怨气。
  清华毕业后,孙立人考取官费留学资格,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一年后,获理学学士学位。令人不解的是,此后的孙立人放弃了自己所爱的专业,而改行研习军事,入弗吉尼亚的西点军校专攻军事指挥。学理科的人学习军事起来同样认真。两年间,西方的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特别是各种武器和车辆、坦克的运用,他都烂熟于胸。阵地战和武器决定一切的观点成为支撑他的作战理论的支点,只是恐怕他未曾想到,武器优胜确实对打击侵略者起过较大的作用,但以之对付革命力量却无多大收获。此是后话。
  1927年孙立人从西点军校完成学业后,因国内政局动荡,遂取道西欧,往英、法、德等国考察军事,2年后绕道日本回国。
  归国后,孙立人先在中央党务学校军训队任学生大队队副。开始将其所###用于训练学生。不久请调陆军教导师,任上尉排长。因其表现出众,很快又升至少校连长、中校营副、中校营长。1930年,孙调入宪警总队任上校第1大队长,随即在德国顾问的推荐下调至蒋介石的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但孙热衷于带兵打仗,对卫队无甚兴趣,这一年,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部长宋子文成立税警总团,以司稽私之责。宋子文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待人处事全然西化,这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位西式作派的蒋家大舅子很快就将目光集中到了孙立人的身上,孙立人乐于从命,由此当上了税警总团的第4团团长,驻防江苏海州。
  这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内其它各派系将领的惊疑和不满。国民党的军队向有保定系、日本士官系、中央官校系、黄埔系等派别,以蒋家门生黄埔系来说,到1930年他们追随“校长”6年之久,爬升快的也不过为“上校团长”,他孙立人纵使有天大的本事,可他回来1年还不到哇!再说,缉私是个肥缺,人人欲得而怀揣,现在轻而易举地落到了无党无派的孙立人手里,旁人能不妒嫉?何况税警团为财神爷所办,装备、待遇自不用说,且身居闹市,无餐风露营之苦,更无捐命疆场之虞,这一切哪一点不让人艳羡眼热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东方隆美尔”传奇(2)
他孙立人得到了,孙立人从此就成了众矢之敌!
  而孙立人呢,这个个性独特,言行不拘又满脑子西化思想的人更是对国民党军队的这宗那派、尤其是仗势凌人的黄埔系横竖都看不惯,因而造成了他在国民党官场中的孤傲而又孤立的局面。他亲近美国,他同二战中成为西方名将的校友们,如艾森豪威尔、马歇尔、麦克阿瑟、史迪威等建立起了不一般的关系,蒋介石则依据他和美国之间的亲密程度来选择、弃用他这个在西方受到追捧的人,后来到台湾后爆发的“孙立人事件”,孙立人被解除兵职,软禁家中,就是这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当然,孙立人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军功一步步踏上后来的位置的。
  1937年淞沪会战时,蒋介石将其精锐几乎都投入上海战场,税警团亦在其列。温澡浜一战,孙立人身先士卒,近前迎敌,负伤13处,生命一度垂危,幸亏一支前学生献血相救,才脱离危险,并转香港疗伤。
  自香港伤愈归队时,税警团几度扩编,改名,后于1941年11月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38师,孙立人任少将师长,就此步入了国民学高级将领的行列。
  英国人奏军乐,呜炮10响,毕恭毕敬地将新38师迎进了印度
  远征军成立时,新编38师被编入66军张轸部。真正让孙立人崭露头角,声名大震的就是入缅后不久发生的仁安羌之战;随后,由于远征军的指挥混乱,孙立人部和远征军的大部只得分途朝西、北撤退,第5军的第200师等损兵折将回到祖国,而新38师则完整地撤往印度列多。令人回味的是,当孙立人率部到达印度边境时,英印边防军竟要求新38师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不久前刚救过他们的命,现在他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孙立人的愤怒可想而知!
  “加强警戒,准备战斗!”孙立人下达了作战命令,英印军也陡地紧张起来!
  刚巧被新38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1师师长正在该地住院疗伤,听说此事后,这位师长立马告诫他的同胞:“这是一支能打仗的中国军人,不信你们看看吧!”英国将领将信将疑地来到新38师的营地,孙立人则摆开架式迎候他们:营房门前,一支由200名精壮士兵组成的仪仗队齐刷刷地如两堵墙壁立在道上,军装虽破却干净齐整,枪械虽差却擦得铮亮,队列前面的2门迫击炮和4挺重机枪更是威风凛凛地张着大口看着英国人!英国将领大为惊异:他们见过的那些从缅甸溃败的英军官兵,别说枪炮,就连衣服裤子也都扔在了逃跑的路上,不少人只穿着裤衩逃回,而中国人硬是将迫击炮重机枪都扛了过来!
  “你们怎么把这些都扛了回来?“一个英国将领指着迫击炮不解地问。”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就在!“中国士兵挺胸答道。
  英国人这一下子彻底信服了:武器是他们的生命,你要他解除武装,放下武器,他们能答应吗?
  英国人的态度因此大变,第2天,他们奏军乐,呜炮10响毕恭毕敬地将新38师迎进了印度!
  《泰晤士报》为此专门发文赞道:“从第一次缅甸战役开始,第38师及其才华横溢的师长应运而生,建立了他们的声望。除了仁安羌之役外,英勇能干的孙立人还有另一次卓越的成就,就是率领第38师越过青岭,成为完整的战斗队伍,纪律和军心士气丝毫不受损折”。隆美尔是希特勒的名将,在北非战场上曾让盟军吃尽苦头,他善于利用武器装备之便快速作战,奇正并用,有“沙漠之狐”之称,《泰晤士报》则将“东方隆美尔”的桂冠送给了孙立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东方隆美尔”传奇(3)
如此战绩,加之盟军方面的赏识,孙立人担任新1军的军长自是水到渠成的事。从国民党的军史来看,孙立人的提升速度是惊人的,即便在黄埔系中也是不多见的。从留学归来任排长至军长,孙氏用了14年的时间,这与黄埔系中升官第1号种子选手胡宗南担任军长时所经历的时间完全一样!
   。。

畹町会师与落日辉煌(1)
当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皱着眉头对身边的人说:“这些狗杂种!把他们交给交际处审一下,凡到过中国的,一律枪毙!”
  10月初雨季刚过,中国驻印军在英、美军队的协作下,分3路南下,合围中印公路上的战略要地八莫城。
  八莫为敌侵犯我滇西的后方基地,进退得失事关缅北及滇西全局,弃守密###后,敌即集中残部加强此城的防备,总计麕集在八莫城周围的敌军有第2师团的全部和第18师团及第56师团的余部,大约3万余人。因而八莫郊外,沟壑纵横,城内街巷,遍布堡垒。
  10月16日,新38师发起攻城战。不料一交上火,敌即以猛烈火力立体顽抗,新38师激战竟日而寸土未得。汲取密###攻略战零敲碎打、指挥摇摆的教训,孙立人以果敢决心,利用“飞虎队”的69航空大队的绝对优势,次日调整部署,陆空协同,步炮协同,然后,以战车掩护步兵逐点歼灭敌人,一举将敌压迫至城内。退入城内之后,敌负隅顽抗,一室一舍的争夺都至为惨烈,“飞虎队”则以500磅甚至1000磅的重型炸弹日夜狂炸日军阵地。20天后,敌军阵地几成齑粉,八莫城终于被攻破,日军除少数窜逃南坎之外,大部被歼,一部被俘。
  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化,日军官兵甚为死顽,战败之时或以刀剑切腹,或以炸弹自爆,活俘仅百余人。而当这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皱着眉头对身边的人说:“这些狗杂种!把他们交给交际处审一下,凡到过中国的,一律枪毙!”交际处是新1军对外联络的翻译机构,第18师团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是日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其官兵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现在落到孙立人的手上,自然在劫难逃。
  攻克八莫之后,新1军和新6军乘胜追击南坎之敌,日军如惊弓之鸟,相继放弃南坎、畹町,缅北失地遂为我军全部收复。
  此前的1944年,为配合缅北战役,驻守在滇西的另一支远征军在卫立煌将军的指挥下,于5月11日强渡怒江,一个月后占领龙陵,并继续向南横扫龙陵至芒市一线的敌人。
  1945年1月27日,滇西远征军与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部会师于畹町附近的芒友,至此,中印缅公路全线打通!浴血苦战的远征军终于实现了战前的预定目的!数以千计的载重汽车,装载着大批的军需物资,终于能够通过这条用4万多官兵的血肉筑成的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内地,支援中国人民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有趣的是,这条中印缅公路打通之后,蒋介石却取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名字:史迪威公路。远在美国的史迪威得到这一消息后,一脸鄙夷地说:“我不同意!”
  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此后,新1军和新6军勇猛南进,3月8日攻下腊戍,3月23日占领南图,24日轻取细胞,27日克复猛岩,日本人惊呼:“###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缅甸战役至此大获全胜,全部结束。
  不久,湘西雪峰山地区战云密布,日本第20军欲在此地孤注一掷,与我作殊死一搏,新6军因而被调回国内作我军总预备队,而新1军则留在腊戍直到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后,人们对新1军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的战绩作过一次详细统计,得出的具体数据是:
  击毙日军联队长以下官兵33000余人,打伤日军75000余人,俘虏日军大尉以下的官佐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占公路646英里(约1140公里)。
  

畹町会师与落日辉煌(2)
新1军则伤亡17000人。
  这种战绩是抗战期间中国所有军级编制单位中最为优秀的,新1军以其煌煌战功赢得了“天下第1军”的美誉。
  孙立人则被称作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新1军错过了一次避开覆灭的绝好机会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1军回到祖国,驻在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这时,欧洲战场硝烟不再,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为宣扬英美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果,特邀一些反侵略国家的代表前往欧洲参观各战场。作为西点军校的校友,作为4年来一直与美国人并肩作战的名将,孙立人自在被邀之列,其间,他辗转飞行奔波于欧洲大陆,视察了一个又一个战场,对现代战争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和感悟!
  这次欧洲之行,是他孙立人的荣耀,也是他新1军的荣耀,全体中国军人的荣耀!当然,抱着别样眼色和心态看待孙立人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当孙立人返回国内时,日本人已经宣布投降,新1军被指定前往广州受降。9月7日,新1军进入广州,孙立人作为广州地区受降主官、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将军的助手,接受了日军第23军、第129师团、第130师团等部的投降。
  10月,美国人商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点名要求派孙立人的新1军去,但这时“关内小打,关外大打”,蒋介石正准备把新1军派往东北打内战,他不愿分兵去占领日本。
  新1军因此错过了一次避开覆灭的绝好机会。
  

急先锋首吃败仗(1)
毛泽东把东北重任交给了黄埔4期的林彪,蒋介石把东北的希望放在了黄埔1期的杜聿明身上,东北之争似乎就成了两个黄埔学生、两个抗日名将之间的较量
  1945年8月8日,按照《雅尔塔会议》的精神,百万苏联红军如排山倒海之势,在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率领下进入东北与日军作战,很快歼灭了日军关东军的主力67万人。
  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宣布投降!
  日本投降了!东北,这块被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长达14年的黑土地一时成了权力的真空,成了国共两党都想得到的焦点地区。
  就共产党而言,东北北靠苏联,东南与朝鲜相邻,西南与冀热辽解放区接连,隔海与山东解放区相望,兼之这里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非常有利于共产党率先控制。共产党如能占领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将更便于与苏联往来。而东北一旦落入国民党之手,蒋介石将在接收丰富物产的同时,更能以南北两处的国民党军队对地处中原的共产党形成夹击之势,战略上占尽主动。
  因此,日本人投降前后,中共中央先后从冀热辽、延安、山东等解放区抽调了10多万部队、2万多党政军干部和各种技术人员前往东北,成立了以林彪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东北民主联军,白山黑水的城镇乡村相继建立起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
  与此相比,蒋介石的反应则明显慢了一拍。
  抗战后期,蒋介石的军队大多留在西南后方。1945年8月14日,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后,国民党外交部长王世杰在莫斯科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按照这一条约的规定,苏联承认中国在东北三省的完全主权和领土行政的完整;苏军进入东北后,中方派军政代表驻苏军司令部,以资联系。
  蒋介石想得很天真,以为有了这一纸条约,他就可以直接从苏联人手中毫不费力地把东北接收过去。
  9月1日,蒋介石在长春设立军委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任命熊式辉为行营主任,下设政治与经济两个委员会,以熊式辉兼任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银行家张嘉敖为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在长春设立外交部东北特派员公署,以蒋经国为外交特派员。
  熊式辉,字天翼,江西安义人。黄埔军校创立时,曾任军校教官,也从此与蒋介石结下渊源。1932年蒋委任熊为江西省主席兼南昌行营办公室主任时,熊大力推行保甲、保卫、堡垒的三保政策,以配合蒋的剿共政策,颇得蒋的赞赏。熊极善察颜观色,蒋居南昌百花洲时,对湖上环境不满,熊即用红石砌岸,沿湖植树,除浊引流,并设管理处专司其责。文人遂作联语曰:“半世姻缘兼两顾,一生事业在三湖。”两顾——指熊的两位夫人,顾毓筠和顾竹筠姐妹;三湖——指百花洲的东湖、南湖、北湖。后来,熊为拍蒋的马屁,还将蒋的大公子蒋经国任命为赣南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这一次到东北,他再次把蒋大公子拉在身边,用心不谓不深。
  10月初,当苏军开始部分撤离东北,蒋经国代表国民党外交部与苏军统帅华西列夫斯基接洽国民党军队从大连进入东北的事宜时,华西列夫斯基睁大眼睛,连连摆头:“大连为运输商品而非运输军队的港口,怎能让军队在那里登陆呢?”
  蒋经国大吃一惊,他气咻咻地走出苏军司令部大门,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他的父亲。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急先锋首吃败仗(2)
蒋介石也吃惊不小:“这北极熊不是明显阻拦我军进入东北吗?”
  两天后,华西列夫斯基回国述职,蒋介石让熊式辉再与苏方联系。
  熊式辉带着张嘉敖、蒋经国找到了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可马氏对熊式辉等提出的海运登陆、交通运输、行政机关接收等几个关键问题均以“无权”、“须请示”为借口推得一干二净,熊、张 、蒋三人碰了一鼻子的洋灰。
  苏联人的态度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蒋介石气得咬牙切齿:“娘希匹!看来我要打了!”
  原来,在确定东北的行政官员之后,蒋介石对那里的军事首脑人选却一时举棋不定。他先是将昆明防守司令部改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任命关麟征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后由于熊式辉对关麟征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极表不满而又迟疑不决;加之那时《双十协定》刚刚签订,他不好立马拉下脸面与共产党干起来,因而迟迟下不了手。而这时恰好龙云下台,被他“请”出了云南,龙云逢人便骂原昆明防守司令长官杜聿明而欢迎关麟征到云南去,这样他就将计就计,调关麟征为云南警备总司令,而让杜聿明去当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的军事首脑有了着落,蒋介石打内战的决心也就坚定了下来。
  这样,毛泽东把东北重任交给了黄埔4期的林彪,蒋介石把东北的希望放在了黄埔1期的杜聿明身上,东北之争似乎就成了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