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凡的重生日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齐家一家四口带着大包小包终于回到了老家。
爷爷奶奶早就等在了村口,看到几个人的身影,远远地就迎了上来,忙不迭地接过齐晓和小弟手里的东西,带着他们往家里走。一路上,都有村人亲切的问候:“回来过年啦?”“能过了十五吧?”“孩子又长高了,到路上都不敢认啦!”……
爷爷奶奶满脸的笑容和骄傲,和村人们打着招呼,爸妈也不时地停下来,跟熟悉的亲戚朋友聊上两句,虽然很累,但是很温暖,大家都还记得你这远行的游子,还都乐意亲近你,这就是故乡。就这样走走停停地回到了家,他们回家的消息也就传遍了全村。
下午就会有小伙伴来找齐晓和小弟出去玩,晚上也会有叔叔伯伯来找齐爸爸出去喝酒。
齐奶奶是一个特别勤快、特别爱干净的老太太。早在齐晓他们回来的前几天,奶奶就把齐爸爸和齐妈妈卧室的炉火烧上了,这样屋子就会暖烘烘地。他们要盖的被子也都提前晾晒了,并且换上了干净的被罩。枕巾和床单也都是刚换的干净的,屋里的桌椅板凳也都擦拭干净了,水泥地儿也扫了、墩了。一切的一切都干干净净,就等着孩子们回来了。
过年需要吃的、用的,也都准备的听听当当地,而且,每天晚上睡觉前,奶奶都会给大家烧好洗脚水,说是城里的人儿爱干净,怕冷,烫烫脚,暖和。
齐晓在家里是不用做任何事情的,因为奶奶不让。吃完饭,奶奶就把大家都赶到屋里看电视去,她自己在厨房洗碗、收拾桌子,谁劝也不听,特别坚持,让齐晓和妈妈特别无奈,经过多次交涉,也没有办法,最后只好由她了。
终于又躺进了暖暖的被窝,闻着太阳的味道,周围没有了汽车的喧嚣,也没有了霓虹灯的晃眼,一切都是那样地静谧,让人是那么地舒服。
早上不是被汽车鸣笛声惊醒,也不是被闹钟叫醒,而是自然醒来,能隐约听到奶奶扫院子的“呼啦”声,和爷爷剁肉的声音。
新的一天,腊月二十七,奶奶生日。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九章 生日快乐
更新时间2010…1…3 19:47:01 字数:2139
奶奶的生日是年前家里的一件大事,这一天,姑姑家里的都要来给奶奶祝寿,同时把年节的礼物带来,到初二那天回门,就可以基本上空着手,只拿一点伴手礼就可以了。而奶奶也会把自己准备的过年的东西给姑姑们拿走一些。
奶奶做的最好吃的就是枣豆包。齐晓家的院子很大,有大约半亩地,种着七八棵枣树,四个品种,每年打了枣,奶奶都会精心挑选没有虫蛀鸟啄的,晒干,收起来,留着过年前蒸枣豆包。别人家的一般是“豆包”,只有几颗红枣,而齐晓家的可以叫做“枣包”,只有几颗豆子,所以吃起来特别甜,全家人都特别爱吃,每年奶奶都会蒸上很多,每家都可以分到一些。
冬天天比较冷,姑姑们一般在上午十点左右才会来到。齐晓的三个姑姑都是特别孝顺的,这在村里都传为美谈,妈妈也经常称赞她们,姑嫂关系也特别好。大姑姑嫁的最远,有四个孩子,两女两男,大姑父是退伍军人,有一门打铁桶的手艺,冬天时也做一些简易煤炉卖,家里地比较多,生活虽然辛苦,还比较宽裕,齐晓和大姑姑长的最像,脾气也最像。二姑就在本村,和奶奶住的最近,脾气也最相投。三姑长得比较娇小,嫁在邻村,倒也不远,儿子和齐小弟同岁,女儿却刚够一周,三姑夫在镇上公路边开了一家电气焊门市,生活相对最为宽松,齐晓和三姑姑关系最好,三姑夫也最疼齐晓,两家也走得最近。
在姑姑们到来之前,齐晓和爷爷、妈妈他们要把中午的饭菜准备好,一大家子,二十口人,到时会非常热闹。这还是孩子们都大了,要是前几年,那真是会鸡飞狗跳、人哭猫叫,等人都走后,屋里院里都是一片狼藉。不过,过生日,大家难得聚在一起,不就图一个热闹吗?这也是老人们的乐趣,看着儿孙满堂、承欢膝下,自己再累也觉得高兴。
二姑一家是最早来的。因为住的近,二姑一般会早些过来帮忙,二姑夫就进屋去和齐爸爸聊天,家里的收成啊,老人们的身体等等。
屋里正忙着,就听外面有摩托车的“突突”声,挑帘子出去一看,是三姑一家到了。咦,怎么只有小表妹在车上?表弟呢?齐晓很纳闷!
“晨子(齐小弟名晨)早早就去叫我们了,跟小飞(三姑家的表弟叫刘飞)在后面慢慢走呢!”三姑好笑地说着。
“怪不得吃完早饭就没看见他了,原来跑去找小飞了。”齐妈妈一边说着,一边把三姑让进屋里,“赶紧进来烤烤,看外面冷的。”三姑夫则加入到齐爸爸他们聊天的行列。
“这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三姑也进了厨房,一看,满桌子的菜,凉菜已经拌好,热菜也只等着人到齐了就可下锅炒了。三姑帮着一起将厨房收拾利落了,大家就都出来,准备去屋里歇会。
这时,外面听着好像又有人进来,大家干脆就一起迎了出去,估摸着是大姑一家到了。出去一看,果然是大姑家的六口人。他们人比较多,离得又比较远,所以每次都是大姑父开着一辆三轮车来,也比较暖和。
这样,人就都到齐了。大家都进了屋子,三个姑姑拿来的东西也摆满了一地。其实大家都不是特别富裕,村里也没有什么稀罕东西,一般就是拿些自家喂的鸡和下的鸡蛋,新磨的小米儿、麦仁(这个齐晓最爱喝)之类的土产,但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尤其是土鸡蛋,在后世根本就买不到真正的,齐晓想给孩子吃点儿,还是自己老公亲自去附近村子里一个个收的,差不多两块钱才一枚。哪像现在,齐晓爱吃炒鸡蛋,一顿就能吃四五个,十块钱啊!太奢侈了!
“发礼物了!”齐晓一边吆喝着就进了屋子,手里抱着一堆袋子,后面跟着同样拿着一堆东西的小弟。
“发礼物了!”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
“别急,别急,都有,都有!”齐晓把东西一股脑扔在了床上。先把爷爷奶奶的羽绒服挑出来,帮两位老人换上,都挺合身的。
齐晓扶着奶奶在屋子里转了一圈,问大家:“怎么样,我挑的?”
“精神!至少年轻了十岁!”大姑说道,还上来摸摸料子。
“人家孙女买的,哪能不好呢,看咱妈脸上都开了花了!”二姑一边打趣,一边围着奶奶又转了一圈,嘴里还“啧啧”有声。
“看咱爹,穿上这衣服,人都显得挺拔了。”小女儿跟爹比较亲近,三姑姑看老爹在一旁没人理,赶紧说道。
“晓儿,我们的呢?光想着你爷爷奶奶可不行。”大姑拉过齐晓问道。
“就是,赶紧的,我们还等着呢!”二姑也凑趣道。
“看你们说的,忘了谁,也不能把我美丽的姑姑们忘了啊,这就帮你们拿。”齐晓现在拍马屁的功力明显见长。
“大学生就是会说话!”小姑姑说,“说的还都是大实话。”
“哈哈……”大家都被小姑姑逗笑了。
齐晓把给姑姑们的礼物拿了出来,三种颜色,也比较符合三个姑姑的年龄。给孩子们的,也都让小弟拿了过去,不过,孩子们明显对那一堆零食更感兴趣,不一会儿,好几个袋子就空了,急的奶奶赶紧把他们都赶出去玩了。
“这帮孩子,还没有过年呢,就把东西都吃完了,看他们过年吃什么!”奶奶无奈地说,带着宠溺。
“没事儿,还多着呢。”齐妈妈赶紧说。
“晓儿,就没有我们的?”看着床上已经空了,三个姑父有意见了,三姑夫作为代表问了出来。
“你们都是大老爷们,还用我给你们买礼物?我还没有找你们要礼物呢!”齐晓也不是好糊弄的。
“呵呵,丢人了吧?”二姑夫打趣三姑夫道,“看我就不问,那个,晓儿,明年记得你二姑夫啊!”
“哈哈!”爷爷奶奶、老爸老妈看着大家在那儿互相取笑,也不禁被逗乐了。
一家人在一起,和和乐乐的,比什么都珍贵。
看了看时间,快到中午了,女人们起身到厨房开始准备把菜炒一下就要开饭了。
“都在呢?这么热闹?”有人挑帘子进来。
齐晓扭头一看,怎么是他们啊!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章 不速之客
更新时间2010…1…4 21:15:38 字数:2369
其实只有齐晓认为他们是不速之客。
进来的是同村的王有生一家三口。他们住在村里靠东一些的地方,距离奶奶家也不远。有生媳妇一只手提着一篮子鸡蛋,一只手牵着自己的儿子,十一二岁的样子。进门就冲着奶奶笑着说:“大娘,给您祝寿了,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看样子是知道今天奶奶过生日,特意来祝寿的。
“是有生啊,快进来坐,人来就行了,还拿什么东西啊,过来,这是柱儿吧,来奶奶这里,奶奶给拿糖吃。”齐奶奶很热情地把他们三个让进屋里在炕边坐下。
齐爸爸有些纳闷,没记得通知外人啊?姑父他们也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村里人特有的朴实好客的性格使他们还是很客气地递烟递水,招待他们。
几个人就在那里闲话家常,气氛比刚才有些沉闷。奶奶表现得倒很是热情,而爷爷则显得有些沉默了
不一会儿,厨房通知饭好了,大家就都转移阵地。
另一个屋子里已经摆好了桌子,一共开了两桌:一桌是男人们坐的,准备了烟酒;一桌则坐女人和孩子们,准备的是饮料。因为快过年了,各种食物准备地都很丰盛,但是,人多力量大,架不住这么多半大小子,很快,有孩子的这一桌,盘子就基本见底了,小家伙们吃饱喝足,又跑到放年货的小仓库各自抓了一大把零食,才在奶奶的笑骂声中跑出去玩儿了。不用说,带头的肯定是齐小弟。
女人们也很快吃完,又将碗筷收拾干净了。有想睡一觉的,就自己找地方猫着去了,齐爸爸他们几个吃完饭就凑了一桌打麻将,反正是肉烂在锅里,谁赢谁输也都无所谓了,事实上,基本是爷爷赢。齐晓和姑姑们都不觉得累,把奶奶劝得去休息了之后,她们就凑一块儿打起了升级,一边玩儿,一边说些村里的闲事儿,谁谁娶媳妇儿了,谁谁嫁到哪个村了,谁家添了个小子,谁家生了个闺女等。有生媳妇也在旁边坐着看,时不时插上一两句,齐晓爱搭不理的,姑姑们看齐晓这样,也就不怎么热情地招呼她。
就这样,说说笑笑地玩到了下午四点种,齐奶奶准备好了让姑姑们带回去的东西,齐妈妈又给大家下了一大锅面条,热了点儿包子,让他们吃点饭,好热热乎乎、暖暖和和地回家去。
很快就会到初二的,大家就又能聚在一起了,一年也就这两次可以把大家都聚齐了。再过几年,各家有了出嫁的女儿,娶媳妇的儿子,就不能这么齐整了。前世,齐晓结婚后就没有办法过年前后回老家了,只能是趁着暑假时间比较长,回来看看爷爷奶奶。说起来,有两个出嫁比较早的妹妹,齐晓也有好几年没有见过了。
送走了姑姑们,这一天也就热热闹闹地结束了。
如果不是中间有一个小插曲,这一天堪称完美。
原来,下午,小家伙们玩的时候,王有生的儿子看到大家都带着很漂亮的手套,就也吵着要一双,奶奶看了看几个孩子,就想让小超把手套让给他,因为大姑家的小超是这几个男孩子中最大的。小超当然不愿意,可是奶奶对孩子劝了又劝,大姑姑也不好驳了奶奶的面子,就劝小超,说“乖孩子,先给他,回头让姐姐给你买更好的”,小超很懂事,就想把手套给那个孩子,正在这时候,齐晓看到了,马上制止了小超,没好气地说:“这手套,我们家的孩子每人一双,他是谁,又不是我们家的人,凭什么给他?小超,收起来,我买的,我不许你给别人。”
奶奶有些生气,说:“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平时挺懂事的,这是怎么了?不就是一副手套吗,回头再买不就行了?什么我们家、他们家的,柱儿又不是外人。”
“不行,我说不能给,就是不能给。”齐晓非常坚持,让奶奶也没有办法。
“别为难孩子了,柱儿不要。”有生媳妇儿赶紧在中间打圆场,劝自己的孩子,但柱子也还是个孩子,还有点不讲理,就开始撒泼,哭闹不休,甚至把屋里的爸爸们都惊动了,出来看是怎么回事儿。
齐爸爸和齐妈妈了解了情况之后,也跟着劝齐晓,但是这次齐晓一点儿妥协的意思也没有,让老爸老妈也很郁闷,大姑姑当然是向着自己的孩子的,也不多说话,奶奶也没有办法劝得了齐晓,有生媳妇就有些尴尬,最后,只能是找了个借口家里有事,和王有生两个把孩子死拉活拽地弄回去了。
事后,齐爸爸和齐妈妈问齐晓今天是怎么回事,齐晓只是回了一句,他王有生是咱们家什么人,凭什么为了他的孩子就让小超和大姑姑不高兴?还有,你让爸爸去问问奶奶,为什么那么向着他们?今天咱们自己家里过生日,他们来凑什么热闹啊?
至于齐爸爸问出什么没有,齐晓就不知道了,反正之后就再没有人提起过那天那件事和那一家子人。只是在当天晚上,齐晓因为超强的听力,“不小心”听到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各自的谈话。
“孩子们好像都不喜欢有生他们啊,你说这事怎么办啊?你说,晓儿今天是怎么回事啊?她是不是知道什么啊?”
“我本来就不同意这事儿,咱们自己孩子好好的,你非要收什么义子啊,你就是要瞎胡闹,幸亏没有说透,我看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吧!”
“我这不是觉得家里没人嘛,矿上地方就那么点儿,我又不愿意过去!”
“回头我好好说说孩子,让他多回来看看不就行了,这次听我的,就这样了,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睡就睡,哼!”
这是爷爷奶奶的对话。
“你说晓儿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平时挺懂事地孩子今天怎么处处针对有生他们啊?”
“谁知道,她现在越来越有主意了,谁劝也不听了,这脾气随你!”
“呵呵!我今天去问妈,她支支吾吾地,好像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爸妈今天是有点怪,不过,他们不说,你也没办法,估计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儿,要不肯定会告诉你的,他们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不和你说,和谁说去!”
“也是,不想了,睡吧!”
“嗯!”
这是齐爸爸和齐妈妈的对话。
齐晓也很满意的睡了,因为她今天化解了一场家庭危机。
前世,齐奶奶真的收了王有生为义子,这件事情还是瞒着齐爸爸的,是齐妈妈有一次从邻居那里听到了,回家告诉了齐爸爸,齐爸爸因此很伤心,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也变得很差,没事都不怎么回家了。这次,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至于解决根本的房子问题,齐晓也会很快解决地,因为她已经想到了一个发家的好办法。
ps:新人新书,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喜欢的收藏个啊,以后会越来越精彩的,求推荐啊!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一章 准备过年(上)
更新时间2010…1…5 22:36:30 字数:2850
其实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过年的习俗都是一样的。有民谚:“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不过,齐晓老家这里的“扭一扭”,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扭秧歌”,而是“打扇骨”,这是一种和迷信紧密相联的活动。而过年的前一天,照例还要贴对子。
这一年没有腊月三十,二十九晚上就是除夕夜了。
二十八一早起来,打过一趟拳后,齐晓到库房把灯笼提了出来,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它拾掇出来。
这对灯笼有半人高,仿的八角宫灯,纯铁的架子,是齐晓的大舅舅做的。
齐妈妈那边亲戚也不少,齐晓有三个舅舅和一个小姨。大舅舅因为小时候发烧注射庆大霉素导致耳聋,而一个人一旦在开口说话之前耳聋,那么就再也开不了口了,哪怕他的声带是完好的。但是,我们也常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聋哑人因为对事情更为专注,所以往往是能工巧匠,齐晓的大舅舅就是这样。很多东西,他只要看过一遍,就能很快地自己做出了,甚至有时还想得更周到,做的更精致,他们家的沙发就是他自己做的,也是用纯铁焊接的架子,恐怕用上一百年也不会坏。
这对灯笼就是齐妈妈拜托大舅舅专门给做的。架子很结实,只是上面糊的绸子和吊的穗子用上两年就会显得陈旧,需要经常更换新的,电线和灯泡也需要检查。齐晓今天的任务就是让它重新焕发光彩,工具和材料奶奶都提前准备好了。
齐晓需要先把灯笼上原来的东西解下来,再用布擦拭干净,将稀释的浆糊,均匀地平刷在骨架表面,将剪好的大红色的纱布轻附在灯架上,再换一个干净的刷子将浆糊刷平,否则,灯面将是一片脏乱。同时,裱糊的绸布也必须糊得没有接缝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用彩纸扎好吊穗,挂在伸出来的八个像龙头的挂钩上,就算完成了。工作简单,但是比较琐碎,忙活了一上午,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齐爸爸搬来梯子,将两只灯笼挂在临街的大门口,拉上闸试了试,可以亮,至于糨糊,自己会慢慢阴干的。这样一来,晚上送上电,门口就会照出一大片光亮来。而且,到时候,各家各户的灯笼亮成一条线,再亮成片,在村子里,无论你走到那条胡同,迎接你的都会是火红的光明和温暖。
这些灯笼也是形式各异,千奇百怪,从中也可以看出各家人的用心与否。有的门口就只是一对买来的现成的大红灯笼,有的就是完全自己亲手扎的。有鲤鱼形状,代表“年年有余”;有当年的生肖形的,就需要年年更换新的;等等。
这些灯笼要一直挂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以,大年初一早上赶早起来拜年的,也不会无聊,这些灯笼会给他们平添许多乐趣。
这时候,不只是孩子,连大人们也都喜欢在晚上呼朋引伴,走街串巷。
有的比较文雅的人家甚至还会挂出灯谜,过路的任何人都可以去猜,只要猜对了就会有瓜果或是小玩意等礼物奉上。这样的人家门口,到了晚上,往往就会聚上许多人,有猜的,有看的,凑个热闹,也为主人家添了许多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也不知道是从那一年开始,挂灯笼,看灯笼,也成了村子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甚至吸引了临近村子的人来凑热闹。有的初二带孩子回门的,孩子们为了能看到灯笼,都非要呆上一晚上甚至几天才肯回家。
下午;齐晓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件事是齐晓和两个要好的伙伴一起做的,已经坚持了好多年。后来,齐晓上了大学,那两个好朋友也陆续出嫁,这件事就终止了。这次,齐晓决定带着小弟把这件事继续下去。
原来,离齐奶奶家不远的胡同里住着一位孤寡老人——王奶奶,是村里的五保户。每到过年,村里也只是送些米面蔬菜之类的东西,老人一个人过年就显得有些凄凉。有一年过年,齐晓和伙伴们串巷子经过王奶奶的家门口,发现只有她家门口没有挂灯笼。回到家,向奶奶一打听才知道,王奶奶竟然是一位老红军,而且她的丈夫和儿子也都是烈士,在村里有很高的威信,现在一个人住。
齐晓她们几个当时听了就觉得王奶奶好伟大,也好可怜,于是决定自己动手扎一个灯笼去王奶奶家里陪她过年,这一次决定就做了近十年。
从第二年开始,三人就改在三十之前先去帮王奶奶准备年货,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到了初一上午,再去帮王奶奶包饺子,放了鞭炮再各回各家吃饺子。
近十年了,当年的懵懂孩童也已长大成为花季少女,王奶奶也逐年地衰老了。
去年,因为两个伙伴都出嫁了,不在家,齐晓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去,就想要不就算了吧!现在想来,王奶奶一定殷殷期盼了一整年,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此挂怀,实在是自己地不对。所以,齐晓才决定从这个年节开始,再继续下去,毕竟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天下午,吃过午饭,早早地齐晓就带着小弟出门了。
“姐,我们这是去哪儿啊?”小弟被姐姐硬拉出来,没有睡成午觉,还不知道要干什么,真是满肚子的怨气。
“问那么多干嘛?又不会把你卖了,到了你就知道了!”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教育。
“我就是怕你把我卖了!”小弟嘀咕着。
姐弟俩先从家里拿了些比较稀罕地物事,又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对红灯笼,就提着径直朝王奶奶的家走去。
进大门的时候,王奶奶正在打扫院子。
两年没见,老人家更显苍老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背也驼的更厉害了,精神都是很好,看到齐晓他们两个进来,非常高兴:“晓儿来了?来看看我这个孤老太婆?”
“奶奶,快过年了,我们来看看您!您身体还好吧?”齐晓连忙过去把王奶奶扶到一旁地凳子上坐下,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笤帚,一边说。
王奶奶还想再夺回去,但齐晓拿的很紧,王奶奶只好由她:“我身体挺好的,还没有到动不了的地步。你们能来看看我,我就很高兴了。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长得虎头虎脑的?小红和小虾怎么没有来啊?”
“哦,她们俩嫁到外村了,到初二了,我再和她们一起过来看您。这是我弟弟,我让他过来听您讲讲革命故事,小晨,叫奶奶!”齐晓一边答着话,一边利落的扫起了地。
齐小弟倒是即来之,则安之,小家伙为了逃避劳动,就跑到王奶奶面前,很亲热的喊道:“王奶奶好,王奶奶,我给您捶背吧?”
“呵呵,好孩子,跟你姐一样乖,来,坐奶奶面前,奶奶给你讲故事。”王奶奶非常高兴地拉过齐小弟,坐在她面前,“咱们今天讲个粮票的故事。”
齐晓在旁边听了,一头黑线。
“奶奶,什么是粮票啊?”齐小弟倒是好奇宝宝。
“粮票啊,有一个时期啊,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困难。诶,好多东西都要票啊!你说做件衣服吧,得要布票。想吃点肉吧,还要肉票。买粮食啊,就要粮票。奶奶年轻的时候去过好多地方,所以见过各地的粮票。诶,你等着,奶奶这儿啊还有呢,当时奶奶自己一个人,吃不完,就留着做个纪念。”说着,王奶奶起身从屋子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打开一看,呵,里面全是各种粮票,有全国的,还有各地的。
齐晓凑近一看,一大堆粮票底下还压着一摞信封。
“这些呀,都是当年你王爷爷和叔叔给我寄的信,我都留着,当个念想。”王奶奶看齐晓对那些信很好奇,就把信封拿了出来,解释道。布满老年斑的粗糙的大手摩挲过那泛黄的纸页,略有些颤抖,口气也有些伤感。
咦,这是什么?齐晓拿起其中一封信。
Ps:刚下晚自习到家,今天更的晚了,抱歉!
虫虫也要票票啊!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二章 准备过年(下)
更新时间2010…1…6 22:38:22 字数:2138
在齐晓手中的是一帧已经泛黄的信封,令人震惊的是信封上的邮票,赫然是那张“祖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上的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背景是“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和工农兵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上方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金字,是8分面值地邮票。
前世,齐晓在网上看到过这张颇具传奇色彩的邮票,据说,这枚邮票在1968年11月25日首先在北京发行,发行时间不到半天。一位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发现这枚邮票上中国地图画得不准确,没画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他便通过组织向邮电部反映,邮电部发现问题后,急令全国各地邮局停售,邮票要全数退回。但已有个别邮局提前售出了这枚邮票,致使有少量邮票流出。因此,其存世数量非常少,成为新中国邮票中著名的珍邮,并名列世界珍邮之中。在1996年就曾经拍出3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而全新50枚一整版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堪称”国宝”级的珍邮,市场价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正因为这枚邮票的珍贵,所以后世假冒的也就很多,不过这时候,在这个比较封闭的小园子里,齐晓相信自己手中的这枚邮票是真的。
“晓儿,喜欢这个邮票?奶奶给你剪下来,等着。”可能是齐晓发呆的时间比较长,王奶奶看她对这枚邮票如此关注,就想起身去屋里拿剪子。
“别,奶奶,我只是好奇,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您一定要好好保存。”齐晓赶紧阻止老人家。
“呵呵,晓儿现在不要,奶奶给留着。”王奶奶微笑着说。
齐晓只是当作玩笑,并没有往心里去,别说是现在,就是前世,齐晓也不会拿老人家如此贵重的东西,更何况那些信件都是老人家的珍贵记忆。她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后,王奶奶去世之前,将这一大盒子的东西都留给了齐晓,其中就包括那枚珍贵的邮票。那时,齐晓已经再次结婚生子,并坐拥亿万身家,她将王奶奶的馈赠当作珍贵的记忆郑重地保留着,连同对这位老人的敬意和怀念!
就这样,齐晓帮老人家打扫卫生、贴对子、挂灯笼,一边听着那过去年代的故事,还有齐小弟不时的插科打诨,很快地,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过去了……
“怎么样,今天下午过得开心吗?”告别了老人,在回家的路上,齐晓问小弟。
“王奶奶很好,她讲了好多故事,都很有意思,下次我们还来,好不好?”齐小弟这个下午表现很好。
“喜欢听故事?那我们初一早上去给奶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