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沙漠枭雄萨达姆和他的王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拉姆斯费尔德访问伊拉克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在那之后的五年时间里,美国为伊拉克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为了给伊拉克从世界各地购买武器创造便利条件,里根政府还实施了一个代号为“巩固”的秘密行动计划,从而确保伊拉克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武器,同时美国千方百计地阻止伊朗获得武器。此外,里根政府对美国公司向伊拉克出口军民两用物资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参议院在1994年调查发现,美国的情报和后勤支持对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起了关键作用,里根和现任美国总统布什的父亲老布什曾授权向伊拉克出售大量生物制剂,其中包括变种的炭疽和鼠疫病毒。这些都成为伊拉克制造生化武器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如果说今天的萨达姆是“一只吃人的猛虎”的话,那这只老虎也是美国给喂大的! 
美国媒体的报道说,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伊拉克同美国的亲密关系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两国之间的合作包括情报分享,美国通过智利的公司向伊拉克军队提供集束炸弹,和为伊拉克采购生化用品等。美国还不断偏袒伊拉克,打击伊朗。在1988年萨达姆动用芥子气和沙林毒气等化学武器剿灭北部的库尔德叛军时,里根政府竟然将此嫁祸于伊朗,后来在民主党国会议员的强大压力下才不得不承认是伊拉克军队干的,但当时里根政府也仅仅在形式上对伊拉克进行了抗议。为了帮助伊拉克抑制伊朗,美国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在1987年,伊拉克的一枚导弹错误地击中了美国停泊在波斯湾的一艘驱逐舰,造成3 7名美军士兵死亡,美国竟破天荒地没有怪罪伊拉克,牵强地说这枚导弹原来的目标是伊朗军舰。美国反而指责伊朗扩大战争范围,使两伊战争进一步升级。随后,美国就开始轰炸伊朗的石油钻井平台。到了1988年,美国在波斯湾的军舰“意外地”击落了伊朗的一架“空中客车”民航飞机,结果造成200多名平民丧生。一直到了1990年,美国还在源源不断地向伊拉克提供情报,化学原材料也源源不断地流进了伊拉克。 
由此可以看出,萨达姆一度是美国在中东的一颗重要的“棋子”,伊拉克当时绝对是美国一个不折不扣的盟国。  
                  
 反目成仇
 《新闻周刊》的报道指出,美国对伊拉克的支持和援助,极大地膨胀了萨达姆的欲望和野心。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自我感觉良好,当时的西方世界同他打得火热,称他为“中东栋梁”,美国和欧洲争相和伊拉克建立贸易关系,美国堪萨斯州和怀俄明州的州议员还亲自拜访了萨达姆,萨达姆的欲望一天天膨胀,他开始想办法从美国购买制造核武器的原料。19 90年,美国海关发现几家伊拉克机构试图购买一种电子设备,而这种设备可以用来引爆核弹。不久,萨达姆又狂言要“让以色列死无葬身之地”而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在发现伊拉克试图从美国购买可用于制造核弹部件的高科技锅炉后,五角大楼的分析家因此警告说,萨达姆很可能会成为美国的威胁。但当时的老布什政府和国会还有不少人认为,萨达姆尽管有威胁,但还是一个有用的地区强人,因此继续纵容他。其实老布什在他任期的第一年就曾签署了一份秘密文件,准备与伊拉克建立更密切的关系。直到1990年8月,萨达姆悍然下令军队入侵科威特之后,老布什政府的一些官员还为萨达姆说模棱两可的辩护之词。一些美国外交官认为,如果萨达姆不是太贪婪,他完全可以在侵略科威特后全身而退。美国驻中东某国前任大使曾说过:“如果萨达姆当时把军队撤回到俯视科威特城的姆特拉山脉的话,他现在还可以在那里。” 据说萨达姆在1990年7月左右就做好了侵略科威特的打算。为什么要入侵科威特?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且科威特在1896年曾沦落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在2001年访问埃及时曾狂言:的伊拉克人都认为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科威特拒绝了萨达姆在两伊战争后提出的要求贷款100亿美元的要求。众所周知,伊拉克为了跟伊朗打仗而欠了一屁股外债,外债总额高达200 0亿美元,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而萨达姆认为科威特一直在受到伊拉克的保护,所以应该慷慨“表示”一下。此外,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在伊科边境大肆开采属于伊拉克的石油,而且科威特违反石油输出国组织规定的出口限额而超量出口石油,给伊拉克造成了不利影响。总之,种种原因促使萨达姆决定入侵科威特。 
难道萨达姆在入侵科威特前就没有考虑到美国会如何作出反应吗?他当然考虑到了,而且还同美国方面进行了接触。根据有关记载,萨达姆接见了当时美国驻伊拉克大使格拉斯皮耶。当萨达姆告诉这位美国大使他决定入侵科威特时,格拉斯皮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对你们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比如伊拉克同科威特之间的边境冲突,根本不感兴趣。而美国国务院当时也曾转告萨达姆:华盛顿对科威特并没有特殊的防务或安全承诺。这不是在默许萨达姆侵略科威特吗?这不是给萨达姆侵略科威特开了绿灯吗?
历史将永远记住发生在1990年8月2日晚9时许(伊拉克当地时间)的那一幕:成千上万的伊拉克军队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举入侵科威特,仅用了不到12个小时就将科威特全部占领。萨达姆的这一悍然举动让200多万科威特人在半天时间之内变成了亡国奴。 
但也许这是美国给萨达姆设下的一个巨大的“陷阱”,但萨达姆还真跳下去了。结果,老布什后来组成了一支人数多达50万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军队进行了39天的狂轰滥炸后,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仅用了四天时间就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伊拉克军队,取得了海湾战争的彻底胜利。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断散布“萨达姆威胁论”而继续在海湾地区驻军:除了在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国都有驻军和军事基地外,美国第五舰队也常驻波斯湾及附近海域。海湾战争让美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在海湾站稳脚跟的梦想,从而在同前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争夺海湾地区丰富石油资源的斗争中明显占了上风。美国早就对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垂涎三尺,因为全世界约67%的石油储量和31%的天然气储量都集中在海湾地区,美国进口石油的60%来自海湾地区。预计在21世纪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一半仍将来自海湾地区。美国就是通过萨达姆,通过海湾战争,实现了自己在海湾的战略利益。  
                   txt电子书上传与分享
 暗杀老布什
 老布什虽然在海湾战争中把萨达姆打了个落花流水,甚至把萨达姆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出于种种考虑,美国决定放弃攻占巴格达,让萨达姆继续留在台上,这一部分原因是老布什发动海湾战争的初衷是解放科威特,而不是推翻萨达姆,另外美国担心在伊拉克问题上如果陷得太深会得罪阿拉伯世界,从而在阿拉伯世界不得人心。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担心伊拉克如果陷入动荡和分裂,伊朗的势力会乘机崛起,而在那时候美国最仇视的是伊朗而不是伊拉克。 
老布什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CNN)采访时说过:在海湾战争后萨达姆政权简直是风声鹤唳,摇摇欲坠,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和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都纷纷揭竿而起反对萨达姆,但令他吃惊的是,萨达姆竟然残酷地动用化学武器和坦克等重型武器对付起来反叛他的库尔德人,结果这些叛乱被萨达姆迅速镇压了下去。但即使那样,美国当时也没有确立起“倒萨”的兴趣和决心。在老布什之后,美国白宫的主人换成了比尔·克林顿,但萨达姆依然大权在握。 
有消息指出,克林顿曾一度考虑改变对伊拉克的政策,考虑与伊拉克改善关系,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3年发现了萨达姆与一起暗杀老布什的阴谋有关后,克林顿对萨达姆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9月26日说过:“这家伙(萨达姆)曾试图杀死我爸爸。”原来,老布什在1993年4月前往科威特访问时,当地官员及时破获了一起汽车炸弹的阴谋,并声称这起阴谋与萨达姆有关。事隔近10年后,他的儿子布什在家乡得克萨斯州举行的政治筹款会议上仍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为了报复这起暗杀阴谋,克林顿下令向伊拉克情报机构大楼发射了巡航导弹。 
尽管萨达姆是否确实与暗杀老布什的阴谋有牵连尚需考证,但美国中央情报局多次密谋暗杀萨达姆的计划倒是经常见诸报端。据美国媒体报道,克林顿曾于1997年1月19日亲自批准了由中央情报局制定的暗杀萨达姆的计划,并将计划提交给了美国国会批准,而国会很快就批准了这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公开暗杀一个国家元首的计划。美国为此拨巨款在波斯湾建立了“魔鬼训练营”,专门训练从事暗杀萨达姆的特工,但最后仍陷入失败。中央情报局后来又进行了几次暗杀和推翻萨达姆的计划,但这些计划要么漏洞百出,要么半途而废,没伤着萨达姆半根毫毛。 
除了搞暗杀,美国还使劲资助流亡国外的伊拉克反对派,美国国会还在1998年通过了“伊拉克解放法案”,并拨款9700万美元给伊拉克反对派从事颠覆萨达姆的活动,还不断纠集伊拉克反对派来华盛顿开会。由于有美国的撑腰,伊拉克反对派也的确搞了一些活动,但由于他们太不争气,不但帮派林立,而且内讧严重,他们发动的叛乱对萨达姆来说如同“蚍蜉撼大树”,每一次叛乱都遭到萨达姆的残酷镇压。也许他们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萨达姆就是靠发动政变上的台! 
克林顿政府对萨达姆似乎是“黔驴技穷”了,后来干脆制定了要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政策目标,并在1998年12月以伊拉克不同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合作为由,联合铁杆盟友英国对伊拉克发动了为期四天的“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最后在全世界的一片谴责声中草草收场。美国要推翻萨达姆的“目标”也基本成了一句空话。 
等萨达姆又送走了克林顿,迎来了下一个对手、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萨达姆发现现在的这个布什比他爹要棘手得多。布什在2001年1月入主白宫,在2001年2月16日就迫不及待地下令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空袭。这是自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以来美英对伊拉克发动的又一次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军事行动,也是布什上台以来采取的首次军事行动。布什授权的首次军事行动就把目标对准了伊拉克,可见布什以后对萨达姆的政策会有多强硬。布什当时还警告萨达姆:必须遵守在海湾战争后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否则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将会更多、更严厉。  
                  
 9·11,萨达姆异常兴奋
 2001年的9·11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促使布什下决心要对一些恐怖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而美国要打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伊拉克。 
在9·11事件发生后,萨达姆则显得异常兴奋,憋了10多年的这口恶气总算出了。在2 001年9月15日,我们接到伊拉克新闻部通知:马上来新闻中心,有重要活动。我们赶到新闻中心才知道,萨达姆发表了一份“致美国和西方国家人民的公开信”,总共有十几页之多,内容长达一万多字。但新闻中心只有一份文本,需要复印出来才能分发给各家媒体,记者们于是一拥而上,争抢复印出来的这份“公开信”。等公开信的第一张复印出来后,霎时间伸出了十几只手来抓抢这张纸,以致这张纸最后被扯成了碎片!新闻中心的人员终于发火了:你们这么抢来抢去,最后谁也拿不到!最后怎么办?有人提议排队,于是大伙排起了一个长队,复印出来的纸张按排队的顺序先后传送下去,我最后也拿到了这封“公开信”的英文译本,总共有13页。一拿到文字材料我们就马上驱车回分社发稿。 
这一回萨达姆没有像以前那样的讲话中全用的是哲学语言,起码能让人看懂大部分内容。萨达姆说,美国在遭到恐怖袭击后准备对某个###国家发动新的侵略战争,试验他们的新式武器,“在狂怒、贪婪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推动下,摧毁一切他们想摧毁的东西”。萨达姆还斥责一些###国家在恐怖事件发生后匆忙附和美国。萨达姆说,美国遭到的恐怖袭击,根本无法与伊拉克人民10多年来遭受的苦难相提并论,因为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遭到彻底破坏,而多年的经济制裁及美英不断的军事打击更已造成了150多万伊拉克人死亡。 
过了三天,新闻中心又来通知,要我们去取萨达姆“致美国和西方国家人民”的第二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又是洋洋洒洒一万多字。萨达姆在信中称,美国已经宣战,但尚不清楚确切的敌人是谁。美国威胁要发动战争,只不过是为了清算同那些不听美国支配的穆斯林或阿拉伯国家的“旧账”,如阿富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他指出,美国对某一国家发出指控,必须得有证据,但现在美国根本没有确凿的证据。“美国根本无视本国人民的观点,根本无视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观点。” 萨达姆还不断发表谈话“损”美国,如他说美国遭恐怖袭击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更让人叫绝的是,萨达姆说过,美国人在9·11事件发生后抢救伤亡人员不得力,在这方面应该向伊拉克学习,伊拉克在这方面还可以向美国提供帮助。这都是因为美国飞机不断轰炸伊拉克,所以伊拉克在抢救生命财产方面的“经验”要比美国丰富得多! 
萨达姆的副手们也轮番上阵对美国发动抨击,如副总统拉马丹说美国遭到恐怖主义袭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恶果,他同时抨击一些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恬不知耻地”附和美国。而伊拉克复兴党机关报《革命报》在一篇社论中说,“美国现在就像一头受伤的公牛,盲目地寻求报复。”伊拉克对美国遭恐怖袭击竟持如此立场在全世界可谓独无仅有,我在中国公司的一位朋友忧虑地说:萨达姆,求求你,别再“满嘴放炮”了,这不是在招打吗? 果然不出人们所料,布什对萨达姆的口气越来越硬,而且不断在采取外交行动:同当年海湾战争前的情形一样,布什也像他爹当年那样先征得了美国国会两院对伊拉克动武的授权,为了安抚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布什还煞费苦心地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了演讲,最后使安理会通过了恢复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1441号决议,而且在决议中埋下了“一旦出现伊拉克实质性违反决议的局面就可以对伊拉克动武”的伏笔。布什和他的助手们还不断发表讲话,一会儿表示要推翻萨达姆政权,一会儿又说要通过暗杀等手段干掉萨达姆,“一颗子弹就能解决问题”,后来好像改为美国要解除萨达姆的武装,后来又好像给自己找台阶下似地表示:只要萨达姆及其家人选择流亡就可以避免战争。虽然美国的言论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搞不清美国“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似乎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萨达姆得下台走人!  
                  
 想当年,本·拉登……
 但美国的霸道行径遭到了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等国的反感,尤其是法国和德国,他们虽然是美国的西方盟国,但这一回就是不买美国的账,不但明确表示反对对伊拉克动武,而且德国坚决表示不会派一兵一卒参加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原因是你美国迄今没有提交出伊拉克与9·11事件有任何牵连的证据,而且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自2002年11月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后根本没有能查出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使你美国要打伊拉克也得经过联合国授权。除了俄罗斯和法国,在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应该给联合国武器核查更多的时间,以便查出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反对归反对,美英两国一直在进行着对伊拉克战争的准备,不断往海湾地区调兵遣将,战争虽然还没有打响,但海湾地区已经是一片杀气腾腾:科威特三分之一的国土已经全驻上了美国兵,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国家的美国兵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多,美国的航空母舰也是一艘接一艘地往海湾调动,对萨达姆政权构成了强大的威胁。面对此情此景,萨达姆说的一句话可能会让布什有点恼火。萨达姆说他睡眠很好,每天脑袋一挨枕头就能睡着,根本用不着安眠药。萨达姆还说过:即使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他也不会流亡,也不会烧油田,搞“焦土”政策,但他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甭管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以后会不会打起来,也甭管萨达姆以后还会不会再次逃过眼下这一劫,用“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来诠释美国同伊拉克之间的恩怨情仇是再恰当不过了。想当年在两伊战争时期,美国跟萨达姆的关系是多么热乎,美国对萨达姆曾经是多么袒护,甚至默许伊拉克进口可用于制造生化武器的生物病毒,对萨达姆使用生化武器也是熟视无睹,但如今生化武器却成了伊拉克对付美国的“杀手锏”。恐怕让美国最胆怵的就是伊拉克的生化武器吧?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完全可以推翻萨达姆,甚至让萨达姆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但美国丧失了这一机会。但“过了这村就没有了这店”,美国以后倒是想把萨达姆除掉了,但要暗杀萨达姆简直比登天都难! 
从萨达姆可以联想到阿富汗的本·拉登。想当年,美国为了在阿富汗对抗前苏联而大肆培植过本·拉登,又是进行军事训练,又是提供武器弹药,关系不能说不密切,但现在拉登却成了困扰美国的一个幽灵,他被美国指控主谋制造了撞毁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的惊天惨案,成了美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头号通缉犯。有专家分析指出,拉登和萨达姆都是“冷战”的后遗症,当美国需要对抗前苏联的时候,这些曾被美国利用的势力在美国大量美元的“喂养”下成长、膨胀。而当美国最大的对手消失后,这些势力最终成了美国都难对付的脱缰野马。因此,冷战是停止了,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表面上是结束了,但冷战的“后遗症”,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残渣余孽还将存在很长时间,将受到最大冲击的仍将是全世界无辜的平民百姓。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已经使很多百姓白白送命,而美国一旦对伊拉克开战又不知道会使多少生灵惨遭涂炭之灾。 
                  
 全民公决?誓师大会?
 处顺境时你须开怀享受, 
不必为灾难降临而悲叹哀愁, 
因为和平中往往孕育着战争, 
宁静的夜晚随时会变得乌烟瘴气。 
天空中虽然布满了无数的星辰, 
但太阳月亮中却时常出现日蚀月晕。 
……摘自《一千零一夜》 
在2002年的10月16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伊拉克全民公决监督委员会主席易卜拉欣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在10月15日举行的全民公决投票中,现任总统萨达姆获得了100%的支持率,获得了为期七年的总统任期连任。易卜拉欣说,伊拉克所有1144万零5638名有资格的选民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们在“是否支持萨达姆再连任七年伊拉克总统”的选择上都选择了“是”。 
这也就是说,自1979年就当上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的总统宝座还要继续坐下去。萨达姆本人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投票站,不过他的大儿子乌代则亲自投了票。乌代驾驶着一辆红色的“劳斯莱斯”轿车前往巴格达市中心的一个投票站,他在保镖的护卫下填完选票后将选票交到一个小男孩手中,小男孩走进投票站将选票塞进了投票箱,乌代本人则立即驱车离开。   
萨达姆在全民公决结果揭晓后发表了讲话。他说,他应该感谢美国,因为美国对伊拉克的武力威胁使伊拉克人民有了表明他们真实立场的历史性机会,最终使他获得了100%的支持率,这也表明伊拉克的领导层和伊拉克人民是一致的。他在全民公决两天后举行的就职仪式上还没有忘记警告美国一番:如果胆敢入侵伊拉克,就将遭到彻底失败! 
当然,对于伊拉克这次全民公决的结果,美国是不会承认的。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说:很显然,这并非一次非常认真的全民公决,因此没有人会相信它的结果。 
不管美国相信与否,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倒萨”的势头,伊拉克针锋相对地发起了一场“保萨”运动。在这次全民公决前一个月,伊拉克复兴党就开始发动其遍布社会各阶层的基层组织为公决营造气氛,包括首都巴格达在内的大街小巷和各种建筑物上都贴上了标语和横幅,全国各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写着“那姆,那姆(是),萨达姆”和“萨达姆,我们的选择”等字样的条幅。伊拉克政府还利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宣传机器,长篇累牍地宣扬萨达姆在过去执政20多年里为国家和阿拉伯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伊拉克电视台除了整点新闻外,其他节目都是关于萨达姆的纪录片和歌颂萨达姆的歌曲,呼吁伊拉克人民在美国要威胁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情况下支持萨达姆。伊拉克内阁和国民议会还多次召开会议,表示他们对萨达姆的效忠。 
在10月15日举行的全民公决与其说是一场全民公决,倒不如说是一场彻头彻尾地对萨达姆表示效忠的誓师大会。在各个投票点,人们高举着萨达姆的肖像载歌载舞,高呼已经喊了千万遍的“我们的心,我们的血,都献给萨达姆!我们的心,我们的血,都献给萨达姆”的口号。不过这一次又多了一个口号,那就是“那姆,那姆(是),萨达姆”的口号,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更是热闹非凡,因为伊拉克早就发起了一场口号为“向萨达姆总统说‘那姆’(是)”的运动。面对记者们的摄像机和照相机,有的选民甚至用事先准备好的针头刺破手指,用鲜血来表示对萨达姆的忠诚。结果,萨达姆不出意料地以100%的支持率再次当选连任总统。 
其实早在2002年5月份,伊拉克就开始筹备10月份的全民公决了。在5月19日,官方的伊拉克通讯社播发的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条消息说,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当天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在2002年就伊拉克总统职位举行一次全民公决,因为现任总统萨达姆的任期于2002年10月届满。易卜拉欣和革命指挥委员会的成员们讨论了举行全民公决的程序、在各省设立投票站及相应的保安措施等事宜。易卜拉欣还表示,举行全民公决是“伊拉克实行民主的体现”,“人民可自由表达他们的意愿”。但他又强调,伊拉克人民应该像上一次在1995年10月15日举行的全民公决那样,“充分表达他们真诚的民族和爱国热情”,“向全世界表明他们紧密团结在伊拉克领导人周围的决心”。在1995年10月15日举行的那次全民公决中,伊拉克官方宣布萨达姆共获得了的支持率,因此连任总统,任期7年。当时是伊拉克首次就总统职位举行的全民公决,也是第一次确定总统任期,但不限制连任。在此之前,萨达姆自1979年开始担任伊拉克总统,根本没有任期或连任限制。
也许有人会问:萨达姆为什么要在1995年搞个全民公决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名堂?那就让我给你一一道来吧。  
                  
 女婿举家叛逃
 萨达姆搞全民公决的直接起因是他的两个女婿在1995年8月8日突然携妻带子出逃约旦,从而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萨达姆的大女婿和二女婿分别是侯赛因·卡迈勒和萨达姆·卡迈勒,他们是兄弟俩,分别娶了萨达姆的大女儿拉黛和二女儿拉娜,他们因此备受萨达姆的信任和器重,侯赛因·卡迈勒曾担任伊拉克国防部长、工矿部长和军工部长,一度是伊拉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在伊拉克的地位仅次于萨达姆。而萨达姆·卡迈勒权力也不小,是总统卫队队长。当时伊拉克不论多么重要的官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才能去见萨达姆,而这兄弟俩却可以腰里别着手枪去见萨达姆!虽然他们后来选择了叛逃,但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要利用他们的有利条件来杀掉萨达姆,因为这在宗族意识十分浓厚的伊拉克这样一个阿拉伯国家所不允许的。 
萨达姆的两个女婿为什么要叛逃?这是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有的分析说是由于他们和萨达姆政见不合,也有分析说他们是受到了萨达姆长子乌代的威胁,因为乌代在1995年8月在和萨达姆的同父异母兄弟瓦特班发生争吵后,竟然开枪把自己的叔叔打成重伤。这起袭击事件直接导致两兄弟携家眷逃亡约旦避难。 
兄弟俩到达约旦后,美国政府兴奋异常,立即对当时还在世的约旦国王侯赛因接纳卡迈勒兄弟避难的行为表示高度赞赏,并立即派高级军事人员赶到约旦与他们会谈。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以叛逃的卡迈勒兄弟为核心,联合伊拉克国内外一切反对派势力共同反对萨达姆,并积极做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工作,试图恢复两国对约旦的石油供应(这是由于约旦在海湾战争中支持萨达姆,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因此切断了对约旦的石油供应),以便阻挠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和同外界的联系,从而达到进一步封锁和孤立伊拉克政权的目的。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伊拉克反对派对美国的想法反应冷淡。 
卡迈勒兄弟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批评萨达姆政权缺少民主,对萨达姆统治国家的方式表示不满,甚至公开表示支持推翻(但不是暗杀)萨达姆。他们还向美国和联合国负责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联合国特委会透露了伊拉克生产违禁武器的计划,这使伊拉克当局非常被动。当时有消息说,联合国特委会对伊拉克在武器核查方面给予的合作表示非常满意,正准备打报告向联合国安理会提议取消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呢。由于这兄弟俩捅的大娄子,伊拉克只好极为被动地向联合国方面数次递交了有关伊拉克武器计划的大批材料,伊拉克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同联合国积极合作”的态度受到质疑,国际社会对解除伊拉克制裁的进程明显放慢。  
                  
 “负荆请罪”及“大义灭亲”
 但卡迈勒兄弟叛逃出去后发现事情的进展并不如他们想像的那样发展。刚逃到约旦时,他们受到约旦当局的保护,更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欢迎,但好景不长,美国和西方国家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