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夜话 上-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瘸隼吹陌伞�
皇帝虽找不出反驳林致远的话,可是叫他将幽州这样的重地交给一个尚未到弱冠之年的小子手中,皇帝心中还是有些不放心。“年轻人,幽州不是翰林院,朕相信你能在翰林院里做的风生水起,几十年后你的成就甚是会高过很多人,但是为官之道。。。。。。你知道的还太少。朕会派你到地方历练历练,可不是现在。”
林致远锲而不舍的说道:“陛下忧心天下安危,微臣怎敢只念及在京城享受这荣华富贵?幽州清苦,又是荒蛮之地,可臣为国之心可鉴,臣愿为陛下,为天朝赴汤蹈火,搏击西南。”
笑话,皇上要是没有叫他去幽州的意思,今日也不会急匆匆的叫他过来,这在座的除了荀晟睿,都是在朝廷里说得上话的人物,林致远一个小小的四品侍读学士,凭什么和众位大人在一处议事?
林致远甚至开始怀疑,说不定皇帝早就有了将他派往西南的决心。
四品的侍读学士。。。。。。幽州知府也是从四品的品级。
从京城清苦的翰林院到地方掌握实权的知府衙门,或许有些人不愿意,但是林致远是非常希望自己此次能够成行。
京城风云变幻,他能升迁的机会有些小,再加上是皇上赏识,往往就碍着别人的路。不如到最艰苦的地方闯荡一番。
何况,林致远正想去幽州看看三皇子的势力大到什么程度,也好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打算,和未来有可能成为储君的人对着干,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
林致远的表决心叫皇帝听的身为悦耳,往常也不是没人说这样誓死效忠的话,可皇上总觉得那些人是迫于无奈,或是看中了事情背后潜在的利益。林致远就不同了,他已经是从四品的侍读学士,根本没必要往西南那种荒蛮之地去,在京城里,在自己的身边呆上几年,大好的前程谁还敢挡他?
不过,林致远要真是那样做,皇上又该觉得自己看走眼了。
皇帝点头说道:“你能有这份心意就好。朕记得前幽州知府是治国公的女婿吧,瑾瑜,你明日也去祭拜祭拜,权当是给前辈的一个礼数。幽州知府身边或许还能有几个得用之人,放在你身边,怎么说也能在紧要关头顶点作用。”
现在的皇帝看林致远,就像是叔伯辈对侄孙辈似的,他的一席话也基本是认同了将林致远调往幽州。
此番连礼部尚书也没了脾气,他还能说什么,他还敢说什么皇上就差没立即提笔写圣旨了,难道自己还找这个没趣儿?
“不过,朕也不亏待你”皇上叫住了坐在最末的荀晟睿,“你是文官,朕就给你加个帮手,叫晟睿与你同赴西南。郑将军不是从前线回来了嘛,这西南还缺了个宁远将军,正好叫晟睿补上。与你一般驻扎在幽州,一文一武,朕有大好少年安邦护国,百年后也算是一桩美谈”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谁也没料到皇上会将荀晟睿一同派去,还一上来就是五品的将军。
郑善本去瞧那个自己根本没放在眼里的国舅。
郑家的女儿嫁的是三皇子,郑家的根基在西南,可以说,西南就是三皇子的势力范围。皇上突然安插了皇后的哥哥去幽州,这算是什么意思?
与郑善本的心思不同,大司马和昭武侯的关系一向不错,皇后娘娘一诞下七皇子,大司马的心就活泛了几分,但不敢明显表露。
大司马笑道:“皇上圣明,早就听说国舅爷在东南就曾是老侯爷的左膀右臂,这要是一去了西南,也会一展宏图的”
荀晟睿面色平静,是否早就知道皇上的意思,还是其定力深厚?这就叫人不得而知了。荀晟睿道:“臣定不辜负皇上信任”
皇帝极为喜悦,心中大事算是了结了一半,尚有另一半也在筹谋中,他便道:“姜幂,你且拟旨。”
大学士姜幂忙立在龙案一侧提笔,沈修杰见周遭也没个研磨服侍的,于是上前去帮忙,姜幂颇意外的瞧了瞧皇上的这位说不上得宠的外甥,而后感谢的笑笑。
“朕登基四载,天下昌盛,物阜民安,今有羌夷蛮部前来和亲,朕愿与邻邦结百年安好,故将公主嫁与羌夷八皇子。命林致远为和亲团总使,全权负责和亲事宜,封荀晟睿为和亲团副使,协理总使,钦此”
姜幂、邵灿等人早就知道这件事儿,所以下笔的时候也没哆嗦,至于和亲的公主是谁,皇上没说,他们也不好再问,反正出征的那日,自然就会见分晓。
皇帝的女儿是不少,可姜幂等人相信,陛下是舍不得将女儿们嫁过去的。
御书房外一个小太监轻手轻脚的往外走,临出门的事儿还嘱咐其他伺候的人:“戴公公要是出来问我,就说我去御膳房取茶点了”接话的人奉承道:“这是大事儿,皇上议事这么久,早该饿了,快去吧这儿有我们守着呢”
小公公闪出御书房,人不是往御膳房,而是直奔了广宁宫。
。。。。。。
现在的小七皇子与刚生下来时候简直就是两个样子,白白净净,葡萄粒大的眼睛滴溜溜乱转,看见人就笑,不是那种咯咯的傻笑,而是很腼腆的轻笑,看的皇后娘娘的心都软了。
今儿广宁宫很热闹,三皇子的侧妃郑氏前来请安,三皇子还没有娶正妃,这个郑氏勉强就算着皇后娘娘的儿媳妇吧,来给母妃请安,这是才寻常不过的道理。
郑氏很会说话,句句都是在夸小皇子,但是听在人耳朵里,不觉得生涩与巴结,反而很是悦耳。
皇后待郑氏也算和善,不过二人的年纪到底相差不多,隔着辈分说话还是有些尴尬。
姜公公进了正殿,趁着郑氏瞧小皇子的工夫,附在皇后娘娘的耳边说了什么,只见荀皇后面无异色的点点头。
郑氏一直注意着这边的情景,忙笑道:“臣妾打扰母后已久,小皇子也累了,臣妾还是改日再来探望吧”
荀皇后叫姜公公去送郑氏,“好孩子,你回去叫三皇子殿下好好的养着病,天说变就变,伤风也不是个小病,可别硬熬着,本宫稍晚的时候叫姜公公给你们送药去,那是我们东南的秘方,很管用。”
郑氏笑着应了。姜公公将人送到殿外,郑氏便不敢再劳烦这位大总管,好在侧妃的身边也有些宫中的老姑姑们照料着,走哪条路,出哪个门而她们都知清楚。
等一行人出了广宁宫,郑氏身后的一位姑姑上来悄声道:“娘娘,奴婢刚刚瞧着,站在殿外的那个小公公好像是戴权戴公公的干儿子。”
郑氏脚步一顿,脸色阴沉的问道:“你确定?”
“奴婢确定,咱们皇子没出宫的时候,他还曾经去磕过头。”姑姑坚定不已。
别看郑氏才十七出头,可脑筋灵活,她立即想到今早进宫前母亲派人去皇子府,说是父亲才被陛下召进宫,莫非两者有什么关联?“快,回皇子府。”郑氏话刚出,又急急的否决,“不,先去将军府,派人回与殿下此事。”
暂且不说郑氏的急迫,只说广宁宫宫中荀皇后正问着小太监:“你没听错?皇上真的封国舅爷为宁远将军?”
“奴才不敢妄言,是皇上口述,姜大学士拟的圣旨,还封了国舅爷为和亲团的副使。”
荀皇后打发了小公公,姜大总管迟疑道:“娘娘,皇上这是何意?先是将郑家绑到了三皇子的身边,现在又将咱们二爷送往西南。。。。。。二爷在那里没有人照应,必将处处受制于郑家啊”
“这可未必,”荀皇后随手抱起了正噗噗吐泡泡的儿子,“二爷不好出面做的事儿,林侍读却做得。本宫总觉得这位状元公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皇上将他与哥哥放在一起,就是在考验,成功了,他们回来就会加官进爵,不成功,很快就会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
荀皇后爱怜的亲着小皇子肉肉的脸颊,逗得小家伙直挥动莲藕似的小胳膊:“母后的乖宝宝,你父皇是害怕了,忠顺王事败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就越来越不听话,你的父皇要开始为我们小七打算打算了。。。。。。你啊,就是我们荀家的小福星”
朝堂风云变幻,这位年亲的皇后,其实精明不吝于其父。。。。。。昭武侯
PS:有木有猜到和亲的是谁呢??~(≧▽≦)/~
正文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世子存惑纠问其因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世子存惑纠问其因
出了宫门,沈修杰一把拉住正要上马的林致远,低喝道:“你今儿发什么疯?皇上不过是想找你帮忙出个主意,你倒好,直接上了钩,幽州是什么地方?不敢说是天朝最荒僻的地方,但也差不多了,好好的侍读学士你不做,去做什么知府?我看真该叫唐欣给你好好扎一针,叫你清醒清醒。”
对于好兄弟沈修杰的责怪,林致远不但不生气,反而笑道:“别急啊,我这不是打算和你慢慢解释嘛?你看,连国舅爷都二话不说的跟着去幽州,难道我的身份还能比人家娇贵了?”
“别在这儿左言右顾的,荀晟睿是荀晟睿,你是你,他连个功名都没有,一下子被封为五品的宁远将军,高兴还来不及可看看你,大少爷,”沈修杰无奈的要命,“你是从四品的侍读学士啊,不是什么编撰,编修,你是翰林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侍读,陛下日日把你带在身边,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你倒好,想什么就说什么。”
沈修杰一肚子火气,又不能真的拿好友怎么样,他就闹不明白了,这幽州有什么好的?致远要是去什么扬州、杭州一带,他绝不拦着,可幽州明明是是非之地,有前任知府为鉴,人是怎么死的,地方有多乱,致远他不是不知道。
林致远瞅了瞅四下,打神武门走出来的可不就是大学士邵灿和兵部大司马?
“你先和我去趟贾府,这儿不是说话的地儿,咱们先把我妹妹接回来。”林致远一拽沈修杰,各自上了马背。
大司马远远的瞧见了这二人,便与身边的邵灿道:“我初见林如海的时候是在八年前,他好像刚出任巡盐御史的职位,是先帝的宠臣。大学士知道,先帝尚文轻武,我们这些粗人总是往后靠。林如海当年的威风就叫好多人眼红”
邵灿调侃道:“不知道大司马可算是其中之一?”
也许是大司马原先在边疆呆过几年,脸色都晒成了紫黑色,邵灿的话并未叫他感到不好意思,反道:“这个自然,你瞧瞧,人家住着暖阁,穿的华服,做的是江南油水最肥的没差,和我们这些拿脑袋卖命的人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林家百年基业,到底不是虚传,林如海的这个侄儿,将来的成就小不了。”
邵灿正色道:“到底还是这年轻人自己闯荡的好,大司马瞧瞧,京城里百年传家的勋贵门第还少了嘛?只拿四王八公来说,跟着太祖打江山的时候也都是英雄人物,可现在的子弟,远的不说,就看荣宁二府,败落的是迟早的。”
邵灿的话是说到了大司马的心底去了,他那两个儿子也是不成器的,当年要是自己狠狠心,也不至于将老大老2留在京城,被母亲和妻子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子,可惜那个什么桐花书院都招十一二的孩子,他们家的都错过了好时辰,或许。。。。。。可以将老大送到幽州去?跟着林致远历练历练?
这个念头一产生,大司马就好像着了魔似的,越想越觉得靠谱。
邵灿见对方愣神,好笑道:“大人,你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邵大人,你说。。。。。。我跟林侍读说一说,叫我那不争气的大儿子跟着一起去幽州呆几年?怎么样?”
邵灿先是一愣,继而眼前一亮:“这主意好啊府上大公子也不求走文官的路子,到军队中,有你在身边,想来人人都让着,也学不到什么真东西,不如就叫林侍读指点指点。皇上这次是下了狠心整治幽州,不但送了个四品状元去,还钦点了荀家二爷。看来,西南这回是热闹喽”
大司马拉住邵灿:“走,到我府上小酌一杯,叫你嫂子做她拿手的潮州菜。顺便帮我想想怎么和林侍读说这件事儿。”
二人一个坐轿,一个骑马,出了神武门直奔大司马府。
这边林致远二人到了贾府,已是午后时分,酒席尚未散,可也有不胜酒力的人被家仆们抬了出去。门口的几个家丁见林致远、沈修杰去而复返,忙往里面通禀消息。
贾母处,太妃和王妃一早就走了,女客中也不剩多少人,都是贾政门下清客们的家眷,奉了老爷们的令来捧贾母。酒席撤了重上,邢夫人、王夫人也能得个空喘口气儿坐在一边,连薛姨妈和李婶都上了台面。
贾宝玉一身大红的四处敬酒,口中姐姐妹妹的叫个不停,贾母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还与李婶道:“我们宝玉就是待姊妹们亲热,不像别人家,亲的反弄得疏远。”
李婶能嫁进李家,年轻的时候也是知书达理的,更因为是进士的女儿,身上总有点傲骨,可惜这点傲骨随着李家的没落而逐渐消失殆尽。李婶本看不起贾母这样的世家贵妇,无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口上敷衍着:“老太太说的是,这样的好孩子可没几个了”
等林致远进门的时候,就见薛姨妈和邢夫人的嫂子正在老太太面前没羞没臊的夸奖贾宝玉呢
贾宝玉本听的高兴,一看见林致远,便道:“表哥,你来的正好,我和宝姐姐才说,要去探望薛大哥呢,不如咱们同行?”
林致远没在意对方天真的话语,而是直奔主题,对贾母说道:“老祖宗,致远此番去而复返,是想将妹妹接回去。”
“不是说好了吗,等二丫头回门之后再走”
林致远一副苦瓜脸色,说道:“不满老太太,皇上刚刚下了圣旨,封致远为和亲团总使兼幽州知府,不日离京赴职。莲花胡同事务繁忙,非要妹妹亲自回去查看一下。”
“去幽州?”贾母慌得摆手,“不行不行,幽州是苦地方,要去赴任你一个人就够了,我要将我的外孙女儿留在身边。”
贾母是高高在上习惯了,什么事儿都要合她的心意,有个半点的不如意都不行。林致远没精力和这老太太胡闹,不得不搬出一个压制她的人:“老太太,皇上特地下了口谕,叫致远一家赴任,不得延误。致远也知道那地方清苦,可不叫妹妹随同,就是对陛下的不敬。这。。。。。。”
贾母眼圈一红,叫了黛玉坐在自己身边,“好孩子,贾母进宫去求一求元妃娘娘,无论如何也不能叫你去那种地方。”
黛玉笑道:“外祖母放心,玉儿一点也不觉得清苦,再者说了,哥哥还能叫我受了委屈不成?”
林致远接了黛玉的话茬道:“老太太放心,幽州是清苦了点,但是比凉州要强百倍”
贾府那位老姑奶奶就是被嫁到凉州去了,人家还不是好好的,甚至教养出个得意的将军儿子
贾母气馁的说道:“罢了罢了,既然不领这个情,将来有得你们后悔的时候。玉儿是我看着长大的,西南都是些蛮夷,这才是我不想叫玉儿与你同去的原因。。。。。。既然林哥儿将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我再拦着也不好。”
贾母话音刚落,贾宝玉炸了锅:“老祖宗,不能叫林妹妹走啊妹妹要是去了幽州,我也跟着”
“宝玉”王夫人立喝道:“又在说胡话去前院看看你父亲有没有吃多酒,劝着点儿”
贾宝玉嘟囔着嘴巴,不情愿的说道:“父亲早就回外书房歇着了,林管家说的,还不叫别人伺候,哦,除了金。。。。。。白姨娘。”
这才叫哪壶不开提哪壶,王夫人刚刚好点的心情又沉了下来。白姨娘就是金钏儿,她本就这个姓儿,自打将金钏儿送到老爷的身边后,老爷基本没回过内院。贾母这个老不死的还将自己的月例拨了银钱,专门给金钏儿那小蹄子做私房,还说是金钏儿将老爷照顾的好。按照宝玉说的,老爷这个时候去外书房,傻子都猜得出是干什么去了真是伤风败俗
王夫人喝道:“叫你去你就去,磨磨蹭蹭的,当心明儿叫你父亲处罚你”
贾宝玉何曾被母亲这样申斥过,于是不知所措的向贾母求救。
当着李婶、薛姨妈、邢夫人的面儿,贾母可是半点情面都没给王夫人留:“行了,宝玉说的又没错,他老子喝多了酒,难道这个时候还叫宝玉去讨打?你这个当娘的不心疼,我还心疼呢”
王夫人想为自己辩解辩解,可贾母根本不给她这个机会,转而与林致远说道:“什么时候启程?”
“皇上还未有定期,说是要找钦天监看,再者,和亲的公主也没选出来,这一来又要耽误些许工夫差不多入冬之前吧”
贾母奇道:“选和亲公主?我听东平侯世子的意思,不是羌夷送人来和亲吗?怎么咱们还要选人?”
“听皇上的意思是有这样的打算”林致远微微一笑。
贾母在史家做姑娘的时候,她娘亲就与她说过,皇家要和亲,多是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儿。好一点的就是在同姓王爷的家眷里面寻个相貌、品行均属上乘的女子,赐个公主的封号就完了。差一点的时候,随便寻个什么人,只要能叫蛮族满意就好。
羌夷人的和亲,对贾母来说是个机会,她还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孙女呢无论是哪一个去和亲,看起来都能给她姐姐元春带来大大的好处
PS:55555555求大家的包*啊~~~别抛弃可怜的惊荷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 下周大封推,目标四更
第二百四十章 下周大封推,目标四更
林家的小花厅里有些怪异,沈修杰端端正正的坐在上手主位,曹先生伴在右侧。正经的主人林致远却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似的坠在客位上。
沈修杰将手中的茶碗重重一放,就开始数落起林致远看似任性的行为。
“曹先生,你快劝劝致远吧,这小子不但不听我的,还全是歪理非说那幽州是块宝地,经了他的手,能叫五湖四海的商人都聚集在此。”这话要是别人说出来,沈修杰保管得大笑对方几声,可,当从林致远口中说出来的时候,他就只剩下无力了。明明不可能的事儿,怎么林致远这小子就能说的跟真事儿似的。
曹先生思忖了半晌,才问道:“瑾瑜,你是真的这么想?”
“自然,先生该知道,致远从不说大话,我既然这样讲了,心中就有一定的把握,事实上,我在一年前就开始关注着西南的走向。”林致远命小厮六安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地图。
这张地图不是天朝全貌,而是西南细览,画的极为细致,曹先生从没见过这样精致的地图,忙问:“瑾瑜,这东西哪儿来的?”
“一年前,我请江南的老友帮我寻人刻画的,我曾嘱咐,要多细致就有多细致,苏杭的能人不少,只要肯花银子,这种事儿不愁办不成。”林致远指着画布上的朱砂圈画的部位,“这里就是幽州。”
沈修杰将头探过去,道:“巴掌大的地儿,也值得你看?”
曹先生神色与往常不同,多了几分的肃杀之气,抬头就问:“这图是何人所绘?”
沈修杰看了半晌,也没看出不同,值得曹先生这样问。林致远笑道:“还是曹先生识货,这图纸是苏杭三位制图高手在商队的护卫下前往西南,雇佣了当地五十年以上从军经历的老兵六人,熟手猎户十人,翻山越岭一载,才制得此图。西南于此。。。。。。尽收眼底。”
曹先生大笑:“怪不得瑾瑜信心十足,此图在手,堵截羌夷散众,或是设陷布局,都是易如反掌,我想就连军中的沙盘都没致远手中的这个好吧”
军中的东西怎么能和林致远手中的这个想比?不说林致远花了多少银子请人带路,就是那三位制图高手就不是一般二般的人物。
沈修杰才有点明白过来,便道:“皇上派你去做知府,莫非你还想插手军中事务?”
“幽州知府最大,当时皇上要是叫荀家二爷照着常理驻守在凉州,我也不说什么了,可偏偏是安插在幽州。。。。。。这不是摆明了叫我来使用嘛原驻扎在幽州的是大司马的亲信,现在皇上也降了他的职,虽还在留守,但是实力大不如前,只要荀晟睿肯与我合作,幽州繁盛,指日可待”
林致远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打动了沈修杰和曹先生,可还有个问题难解决,沈修杰便问道:“荀晟睿擅水战,这西南皆是崇山峻岭,加上原宁远将军的部下都是郑将军的亲兵,怕是荀晟睿不好带吧”
林致远大笑:“这可就不是咱们发愁的事儿了,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荀家靠什么走以后的路子?”
曹先生极为赞同林致远的话:“兵书大抵是一个道理,知此即知彼,荀晟睿能成为老侯爷的左膀右臂,这就说明不全是靠家世上位,心中必定是有锦绣。再者,皇上封了荀家长子任都指挥使,三少爷出任都指挥佥事,就是没荀晟睿什么事儿,别忘了,那三少爷还是庶出呢这说明什么?”
曹先生笑望沈修杰。
沈修杰眼珠一转,低声道:“说明荀晟睿的本事要远远高于其兄长,侯爷忌惮,所以才将二儿子弄到了京城?”荀家现在要韬光养晦,而不是锋芒毕露,为了长远大计,还是叫稍逊色的长子承袭爵位更好。
曹先生指着沈修杰对林致远说道:“这小子还算是开窍”
林致远大笑,为好友维护道:“先生,修杰聪明着呢,要是你肯多多指点,将来这也是国之栋梁。”眼色一瞄,叫沈修杰赶紧说好话。
沈修杰立即会意,忙起身一拜,“修杰愿意拜在先生门下,潜心学习”
曹京身为当世高人,因为与林致远有一段渊源,所以才来了林府。现在林致远决心阖家远赴幽州,计划里并没有带上曹先生的打算,京城中还是要留守个能分析状况的人才好。
而曹先生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精通兵书,占卜的本事不下于钦天监的高手,修杰行事到底有些鲁莽,若能得曹先生提点一番,这也算是他的造化。
林致远劝道:“先生也该将夫人接过来,幽州清苦,我不想先生跟我去受罪,不如就留守在京城,一有风吹草动也可为我们传个讯息。您说呢?”
沈修杰跟着附和,就想将曹先生留下来。
“也罢,那我就临危受命,跟在世子身边做两天的军师,不过什么拜师的话今后且不要再提,世子和瑾瑜都是沈先生的得意弟子,我不敢争人之功,将来你二人功成名就回了姑苏,沈先生会很高兴的”
曹先生上次探亲归来,家中女眷们就想跟着同行,可他没应允。自己自在惯了,又是借居林府,不好拖家带口的上门。如今林致远一走,自己到东平侯府去不算做客,就当是用一身的本事换沈修杰的敬重吧
。。。。。。
后院黛玉就等林致远说完话过来议事,去幽州是临时定下来的事儿,带多少人,谁留守看宅子,京城里亲戚们的拜别走访,黛玉都要事事斟酌。
严嬷嬷见忙的黛玉满头汗,忙拉着她坐下,亲自浸了帕子给黛玉:“姑娘别急,咱们俩先好好商议商议,等大爷过来的时候再拿主意。不知道姑娘想带多少人去?咱们院子里总是要留下个管事儿的”
黛玉沉声道:“我回家的路上也想过,不如就叫碧蝶留下,她干事麻利,能压得住人。”
严嬷嬷听是碧蝶的名字,极不赞成:“碧蝶的厨艺功夫好,幽州不比京城,谁知道缺了什么,短了什么?姑娘一时间要是水土不服,她还能给熬个水,煲个汤。”
“我想哥哥此番会带着管妈妈,有她在,吃食上不用担心。”这也是黛玉苦思良久的结果。雁蓉是一定要带着的,有她在自己身边,什么都事半功倍。雪雁也落不下,黛玉到底存了私心,再怎么说,雪雁也跟着自己这些年,小丫头长大了,该是找个稳妥的人嫁了,哥哥身边的小厮们都不错,将来肯定要接管事们的位置。她和哥哥不知道要在幽州呆上几年,不想因此拖累了雪雁的婚事。
严嬷嬷想来想去,还是拿不定主意,似乎三个大丫鬟少了谁都不行。她只能暂且放下,又问:“那剩下的呢?”
“嬷嬷,我想着,小丫头们一个不要,免得路上拖沓,这又不是出去游山玩水,非要三年五年的功夫才能回来。二等丫头里。。。。。。只带着香卉和香珊,剩下的就算了。”
黛玉本想加上一个灵珊,可是想想又算了,听雪雁说,这孩子每到休沐的时候就回家看望父母,小小年纪,叫她大老远的跟着自己去幽州,到底不忍。
她又道:“人看着少,但是加上雪琪那边伺候的人便够用。哥哥是出去办差,大抵会将香萱留下,只带着个慕蕊,让香萱和碧蝶一起帮着罗大娘看守内院,我最放心”
灵珊在门外甜甜的回道:“姑娘,大爷进院子了”
黛玉忙起身去迎,远远的就见林致远笑盈盈的走上回廊:“哥哥和曹先生的事儿说完了?”
很自然的挽住林致远的胳膊。
林致远心中一笑,这丫头,以前也和他这个堂哥亲,但是很少表现出亲密的动作,兄妹之间总像少了点什么似的。
二人进了屋,严嬷嬷忙见礼。林致远笑道:“嬷嬷也在,正好,我还想去请呢想来妹妹已经将事儿说了,我们兄妹想跟嬷嬷面前讨个主意,嬷嬷看,这回去幽州带什么人合适?又留下谁?”
严嬷嬷在林致远面前不敢拿大,她知道大爷不过是谦让两句,内宅的事儿他不好管,但是又不能不去过问,恐怕自己的妹妹吃亏。严嬷嬷只笑道:“姑娘聪明能干,早就将名单拟好了,只等大爷瞧瞧”
林致远听到没有碧蝶,果然紧皱眉:“不好,碧蝶跟妹妹有些日子,妹妹喜欢吃什么她最清楚,比管妈妈得用。况且,咱们去了幽州,来往打点的军中要员不少,常常会有酒筵,管妈妈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叫碧蝶去打打下手也是好的。这样。。。。。。三个大丫头都去,我打算留香萱在家,赶在咱们出门前叫她把婚事儿办妥,咱们一出门就进来做管事妈妈,和罗大娘学手艺。”
黛玉拍手赞道:“好啊好啊,我明儿就叫东大街上的金铺子来定首饰,算是我送给香萱姐姐的陪嫁。”
林致远一副悭吝小人的模样,“人家夫婿可是绸缎庄子的大掌柜的,难道还稀罕咱们这点小玩意儿?”
黛玉嗔道:“哥哥小气,我可不做这守财的,香萱姐姐人缘最好,只消吩咐一声,咱们园子里去恭贺的客会排成排”
林致远与妹妹调侃了两句,才说了来此的大事儿:“哥哥这会儿来还真有件事儿和妹妹商量,我身边的小厮六安年纪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