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 上-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叫他小小的年纪就去参加童子试遭那罪。

    王夫人听了也是不太高兴,这分明就是有意贬低她们家宝玉嘛!

    这王氏心中不忿,便想叫唐管家出丑,她可不认为那林家少爷十七八的年纪就能来京城参加会试,八成啊,是个废物,只是想借她们贾府的名头来京城闯闯,找个借口骗人。

    像林家少爷这种人,王氏自觉在当姑娘的时候就见多了,便状似漫不经心的问道:“唐管家这话倒叫我们这些人糊涂了,今年的秋闱还未开始,那可是要等到八九月份的时候。难道你们家少爷就这么有信心能进京参加春闱?”说罢,再在座的几位太太奶奶都跟着抿嘴乐了。

    贾母也是一脸的劝慰:“就告诉你家少爷,让他带了姑娘立刻到京城来,那孩子不是想读书吗?我们贾府的宗学里就有好先生,必定比他自己在苏州学的要好。况且,我们家宝玉是个极好的孩子,书也读的好,到时候提携了你家少爷岂不是美事?我那二儿子最喜欢这样好学的书生,到了京城就住到我们这儿,一应吃穿用度皆不用你们花销,只是万万要将我那玉儿带来。”

    唐信见这群老女人胆敢这样嘲讽他们家少爷,气的恨不得上去揍她们几拳,但是一想到来时少爷的嘱咐,便又堆起笑脸,要说这小唐管家也是个人才,如今又显出一副巴结上贾府好办事的样子,笑眯眯的对贾母说道:“我们少爷姑娘能得老太太这样的赏识当然是好的,小的一回苏州就向两位主子禀告老祖宗的好意。”唐信故意一顿,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只是老祖宗说叫我家少爷到宗学读书的事情,可能是不成的。”

    贾母见自己的好意竟被一个奴才给做主拒绝了,脸上便不禁露出寒色。

    王熙凤见老太太不高兴,也不耻这林家的下人是个不会说话的混账东西,“我说你这奴才真真是不识好歹,我们老祖宗抬举你家少爷,你个做奴才的岂是要作反了不成?”

    王熙凤又笑脸奉承着贾母:“老祖宗别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就看在咱们林姑娘的面子上,饶了他吧。”

    “都是小的没说清楚,惹怒了老祖宗,是小的该死。”唐信连忙跪倒在地,向贾母请罪。

    “罢了罢了,我是好心没处使,干替我那可怜的外孙女着急啊。你也起来吧,到底不是我们家的奴才,这样跪着也是不好看,若是你们家少爷知道了,还不怪罪我的玉儿!”

    要说唐信在江南那富贵乡也是见过不少做戏的,但是却没见过像贾府这一家子一样不要脸的,他暗想,自己还太年轻,怪不得父亲总说要自己好好历练着。他躬着身对贾母说道:“小的嘴拙,没能说清楚,还望老太太、太太们别怪罪。我们少爷在江南便听说过贾府宗学的大名,那每年都是出过不少举子老爷的。”

    原本贾母等人就是想借机出出气,杀一杀那位林家少爷的威风,也是变相的想要显示一下宝玉的才学。只是没想到这位唐管家竟说他们贾府宗学的大名传遍了江南,这一张张老脸也止不住的通红,还什么年年出举子老爷呢!这整个宗学里就那教书的贾代儒是个有功名的,其余的竟没一个是秀才出身!林府的管家这样说岂不是在臊她们一干女眷。

    唐信仿佛未见到贾府女眷们的窘态,继续说道:“我们少爷在三年前就中了乡试头名,是苏州的解元,只因为要替我家太太守孝,便未能参加第二年的春闱。只是少爷才气出众,少爷的老师也是对他给予厚望的。小的之所以说可能去不了贵府的宗学,也是因为少爷恩师的名气太大,若是进了别家宗学,拜了别的老师,也是对沈先生的无礼。还请老太太、太太们见谅。”

    今天唐信的一席话就像是一个个炸弹一样掉在贾府众人的心头,真叫一个刺激。先是请七公主教导林姑娘,让她们惊讶这位林家少爷的人脉广博,现如今又说他是苏州的解元,就连贾母此刻也不由得上身微倾,盯着唐信问道:“你家少爷师从何人?”

    “正是尼山书院山长,沈傲风沈大学士。。。。。。”

    。。。。。。

    袭人正在房中收拾宝玉的一应穿着,就见宝玉气冲冲的进了屋,一歪身倒在床榻上,吓了袭人一跳,也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

    “这是怎么了?谁给你受气了不成?倒叫我们二爷这样气鼓鼓的!”袭人一推宝玉,也不见他理睬自己。袭人也不恼,见晴雯麝月跟着进了屋,便又问这两人:“你们不是跟了二爷去老太太那吗?怎么就这样子回来了?”

    晴雯和袭人一项不对付,也不答话,倒是麝月跟在袭人身边忙前忙后,俨然将袭人当了二等主子,她一努嘴,指向宝玉:“还不是咱家的二爷,恼了林家少爷。自己回来生闷气了。”

    袭人猛然想起,刚刚院子里出吵嚷着什么林家来人了,自己也未曾理会,难不成是林。。。。。。林姑娘回来了?一想到这些,袭人便心头涌上一股子苦意。

    原本趴在床上不理众人的宝玉,一听见麝月的话,翻身爬起,带着哭腔的骂道:“再也不准提那个什么林家的少爷,他算是哪门子少爷,不过是强盗罢了,他不叫林姑娘回咱们家,实在是可恶至极,可恶至极。。。。。。”

    袭人听了林姑娘不会回来,心情又立刻好了起来,也有心思去安抚宝玉了,“二爷这是干嘛?到底是亲戚,你这样做,林家的下人回了苏州一告诉他们主子,林姑娘的处境岂不是更艰难?那里到底比不上在咱们家自在。”

    “对,对,对,我怎么这样糊涂,那个什么林少爷就是个心狠手辣的,指不定怎么样对待林妹妹呢,我要赶紧找祖母去,一定要将林妹妹带回来,万不能在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呆着。”宝玉说完便风似的跑了出去。恨得袭人直咬牙,怪自己多什么嘴,叫他们家二爷又去惹是生非。。。。。。

    PS:新的一章~~哈哈,这两章都是写贾府的事情,大家不要着急,马上我们的黛玉就出场啦!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大家踊跃的投票票!收藏“我”!点击“我”!!!

正文 第十八章 初掌家事除夕放恩(双更)

    过了林如海的五七,这新年就到了,苏州城里上上下下,家家户户到处是张灯结彩的喜庆劲儿。小商铺的掌柜们也在二十九这天关起了门,煮起年夜饭,店铺里的小伙计们或得了掌柜的给的红包,或拎着店里发的年货,也是欢欢喜喜的归家去。

    苏州府里的大户人家更是人人忙碌,为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做最后的装点。只单是林府却与别家不同,宅子里看着冷清些,但仔细看便会发现,林家的仆人们皆是身着颜色素朴的新衣,井然有序的打扫庭院,擦拭年祭的礼器。。。。。。

    林家今年与往年大不同,这第一,是老宅迎来了两位小主人,理应有一副新气象,这第二嘛,老主人刚刚逝去,却不应大肆操办,就是年下走亲戚这一遭也省下了。

    黛玉这些日子一直跟着严嬷嬷学规矩。这位严嬷嬷便是七公主推荐来的教养嬷嬷,人如其名,是一位甚是严厉的人。她知道黛玉体弱,便只选巳时初刻到午时初刻这段时间讲解一二,过了午后便叫黛玉自行安排时间。

    黛玉在以前从不知道,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还需要了解这么多:什么年节准备什么物,见什么样客穿什么样的衣着,唐亲表亲送礼各有不同,宴请酒席摆何种品级的酒馔。。。。。。这还只是大的方面,更有细枝末节需要学习的。。。。。。总之是琐碎的要命。

    紫鹃等人见了也不禁咂舌,她们在贾府的时候哪有这种规矩?还不是整日的由大奶奶带了众位姑娘学习些针线女红,品赏些诗词歌赋罢了。

    黛玉经历了这些才发现,自己以前的视野竟是那么小,看到的天地也只不过是荣国府那一座方宅。

    用过早膳,便有等候的婆子来玲珑馆禀事。致远早些时就将玲珑馆的正房留给黛玉做管家议事的地方,省的那些婆子丫头一个劲儿的往访梅阁去,倒显得闹哄哄的。如今,黛玉只在学规矩前的这段时间呆在玲珑馆里,后宅中的大小事都在这里解决。

    罗大娘是罗管家的媳妇儿,如今做了内宅的管事妈妈,是个心细能干的,也是每日最早来给黛玉请安的人。

    罗大娘一早拿了人名单子交给黛玉去瞧:“姑娘,这是你叫我写出来的单子,咱们府里的下人一共一百零六,其中家生子四十二个,另有扬州带回来的三十一个,剩下的三十三个是从人牙子那里买来的。只是没算姑娘身边的紫鹃、春纤两位姑娘。”

    “这是自然,紫鹃和春纤到底是从我外祖母家带来的,卖身契也不在我的手中,大可不必算。”黛玉细细的看了单子,“这里面又有多少是家在苏州,但只孤零零的卖到府里的?”

    罗大娘也不必细想,便说道:“这样的人共有二十六个,都是小厮和半大点儿的小丫头,那些年纪稍长的也大多在府中成家立业了。”

    “这样便很好,烦请罗大娘安排妥当,叫这些丫头小厮排好班,除夕那天能让这些人回家过个团圆年。”

    罗大娘笑呵呵的奉承起黛玉:“都说姑娘心善,便是别人家,哪能在过年的时候还放下人们回家团聚?实在是主子的恩典。”罗大娘的话音未落,便早有一旁等候回话的婆子丫头随声附和着。这些人心里都很高兴,过了年,两位小主子也不大操大办,做下人的也省了很多麻烦事儿,少爷又多发了两个月的月银,赏了过年的新衣,虽说颜色素气,但到底是主子的恩典。

    黛玉见这些人面带喜色,不由得想起了二嫂子王熙凤,在贾府的时候她和迎春探春她们常笑凤姐儿是个辣子,一日得闲的空儿也没有,还净干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在贾府就没几个下人不咒骂凤姐儿的。

    黛玉那时在深夜无人的时候也常想,便是将来自己有了家,绝不会像二嫂子一样,落得个孤雁似的。扪心自问,黛玉着实不赞同凤姐儿,觉得她待下人过于刻薄,对钱财斤斤计较,府中早就传过琏二奶奶放高利贷的事情,虽说只是捕风捉影,但到底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咱们家今年要为父亲守孝,人情往来也少,哥哥也要安心读书,那些小丫头小厮们闲着也是在家淘气,还不如让他们回家团聚去。都是离了父母兄弟的人,我是最能体会的。。。。。。”黛玉想到了以前,便不由得出了神儿。

    罗大娘见黛玉不出声,就知道这位多愁善感的小姐又是想心事儿了。还记得少爷对自己说的话,要她时常劝解姑娘,找些不劳心劳力的事儿转移姑娘的主意力。一想到少爷对他们夫妻俩的信任,罗大娘便更加坚定了要开导黛玉的想法。“姑娘少爷对我们的好,我们是铭记在心的。姑娘放心,我已经将剩下的人排好了班,谁负责打水送茶,谁负责打扫庭院,谁负责年祭上贡。。。。。。事有专管,绝不会出了岔子,失了东西,姑娘还请放心。”

    黛玉见罗大娘事事想得周到,心里也赞叹哥哥找了这样一个好管事,她对罗大娘说道:“罗大娘做事我放心,那些回家团圆的就明早放出去,初一晚间关门之前回来便可。剩下不轮班的便叫他们回各家欢聚,叫咱们府里的厨下多做几个菜,不拘荤素,大家都可去领。若是明日有当差的,也只叫他们晚饭时在水心亭摆几桌,也算是个年吧!不过,还要记得哥哥的那句话。。。。。。”

    黛玉话没说完,罗大娘便笑着接道:“不准喝酒!”下面的婆子听了这主仆俩的话也是一阵大笑。“姑娘放心,少爷和您的话啊,我们记得牢牢的。”

    到了巳时,黛玉和雪雁便赶回访梅阁,严嬷嬷正在教导紫鹃雁蓉等人收拾房间。黛玉在门口站定,几个大丫鬟早就鬓角冒汗,被严嬷嬷训示的团团转,便是叠衣服的动作就重做了好几回。

    雪雁在黛玉身边俏皮的吐舌头,小声的说道:“姑娘不知道,我算是逃过了今天这劫,严嬷嬷是个真厉害的主儿,她担心姑娘身子弱,也只教些闺中训话。不像我们,学错了一样就是受罚,严嬷嬷也是个有趣儿的,她也不打手心儿,只是叫练不好的人站在院子里。咱们访梅阁虽不像玲珑馆那边人来人往,但丫鬟婆子们也不少,站在那里给人看,就都知道了她是练习不用心的,还不羞臊死了。”

    黛玉最信赖紫鹃,但是对这个从小就陪伴自己远道京城的雪雁也是极为喜爱,她一看小丫头俏皮的样子,心情也不由得好起来:“那你可是也受过罚?”

    雪雁也不隐瞒:“这是自然,姑娘也知道,咱们这位严嬷嬷是个多厉害的主儿,院子里的姐姐们都是挨过罚的,就连紫鹃、雁蓉姐姐也不例外,只是到底雁蓉姐姐是学的最好的,严嬷嬷也最喜欢她。”

    黛玉一向敏感,哪能听不出雪雁嘴中浓浓的酸味儿。她心里清楚的很,雁蓉是哥哥给自己的丫头,就像是当年老祖宗将紫鹃赏给自己一样,都是因为两位亲人体贴自己。所以,在外祖母家的时候,黛玉更加器重紫鹃,而不是从老家跟来的雪雁,一是因为雪雁到底年纪小,不更事,二是因为紫鹃乃是贾府的家生子,和府中的丫鬟婆子关系密切,黛玉为了尽早的融入到贾府,就必须有个尝尝指点的人。三嘛,也是因为长者赐不敢。

    如今的雁蓉和当初的紫鹃一样,这点恐怕就是紫鹃自己也想到了,而且雁蓉更加漂亮,才艺出众。紫鹃处处为黛玉着想,自打雁蓉她们来了,好的东西也都是先分了那三个,也不因为跟着自己时间最长而傲慢,黛玉身边的事儿必定要和雁蓉商量再办,不肯争锋。

    黛玉心里感念紫鹃的好,便越发觉得该回报点什么。姑娘和丫鬟讲付出与回报似乎有点不妥,但其实黛玉向来将紫鹃当做自己的姐姐。黛玉心知紫鹃想念远在京城的爹娘,但自己此时又离不了她,便只好希望明年哥哥进京的时候再说吧!

    屋内严嬷嬷见座钟钟摆指向了九,便知巳时已到,姑娘该是回来了,再去看几个丫头叠的衣衫也有模有样了,便开恩似的放了她们,紫鹃雁蓉几个心中不禁想:莫非是太阳打西边升起来了?严嬷嬷今天竟没罚人,实在是难得。

    雪雁扶黛玉进了内室,严嬷嬷见了姑娘便上来见礼。黛玉初见严嬷嬷这个样子时就说过,她们家不用这样的礼数,严嬷嬷年纪大了,更是不必拘束。只是这位从宫里出来的老人儿到底不同意,还说礼不可废,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不但如此,还强制黛玉身边的丫鬟们学习礼仪,说将来姑娘和各府的小姐们见面,若是丫鬟们不知礼数,便会被人耻笑,黛玉听了这话就不好再说什么。只是请罗管家多多的买了活血化瘀膏给紫鹃她们,后院的小厨房里也总是备着热水。

    “姑娘,今日老奴要讲的是,初见长辈时该怎么做。。。。。。”严嬷嬷是个久经历练的人,见过的达官贵人无数,能在宫廷中活下来并有幸陪伴公主出嫁,如今又被推举出来做黛玉的教养嬷嬷,显然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严嬷嬷的话实用易懂,让黛玉长了不少见识,严嬷嬷还告诉黛玉,等年后春暖花开,便会有侯府里的小姐们宴请,到时候姑娘所学的东西便能派上用场了。

    PS:今天双更新。。。。。。刚刚看完《夏家三千金》58集,气死我了,严格啊严格,套句俺们东北最流行的话“你可长点心吧。。。。。。”^_^

    多谢大家的支持,收藏我呦!!!

正文 第十九章 赵家庄里闲谈赏赐

    三十儿一大早,林家的西边角门便打开,里面陆陆续续的出来了一批年岁不大的小丫鬟、小厮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往出走,林家宅子外面等候着他们的父母、兄弟。

    宅内宅外的两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来的穿着新衣,一个个腰间坠着沉沉的荷包,手里还拎着包裹;等候的人大多衣衫破旧,脸上是日经月累劳作后留下来的晒伤。

    罗大娘亲自在角门的地方嘱咐着众人:“今儿是少爷、姑娘的恩典,叫你们在家里过个团圆年,到明天晚上酉时初刻(五点钟)关门前必须回来,若是因为贪玩误了主子家的事情,仔细你们的皮。”

    小丫鬟和小厮们诺诺的称是,那外面等候的家人们也早就凑上来,讨好的和罗大娘说:“大娘放心,我们看着呢,必定在明天正点的时候给送回来。”还有的不断说林家少爷姑娘是活菩萨,一个劲儿的阿弥陀佛。

    这次放回家过年的共有二十六个,年纪不大,家里大多是庄户人,姊妹们又多,听说林少爷家带下人极好,不打不骂,年节赏赐又多,女孩子到了年纪,愿意赎出去的也就是给几两身价钱,不会多难为。这些家计艰难的见这么好,便上赶子的求了管事的妈妈,或是与林家常来往的牙婆,就盼着给家里的孩子找个活路。

    这些孩子们欢欢喜喜的归家去,林家的角门又严严实实的关上了。

    只说这二十几人中有一个女孩子叫香卉的,今年只十三,年岁不大,但依稀能见是个美人胚子。今日来接她的是香卉的大哥,头两天得了这好消息,今日天还未亮便被母亲打发了出来接妹妹。香卉家在苏州城南的赵家庄,本名叫赵大梅,因管事的妈妈嫌这名字粗俗,便改了叫香卉。这丫头还挺高兴,觉得比自家爹爹起的要好听多了。

    赵家庄上上下下六百来口人,都是靠种田为生,偶尔也有那进城做小买卖的。香卉家就在庄子的当间儿,一个大院子,五间正房,远远的就见两盏大红灯笼挂在院子前。

    就这么看,她们家也不像是日子过不下去要卖儿卖女的样子。其实,香卉的表婶在林家做灶上厨娘,和罗大娘关系极好,她婶子知道林姑娘的院子里要添置三等丫头的事情后,便想到了自家外甥女儿,忙打发了儿子去香卉家,香卉的爹娘自是乐不得的。签的是活契,只在林家呆到十七岁,若是得了姑娘少爷的法眼,将来跟着姑娘陪嫁也是好的。林家给了十两银子,每月还有五百钱的月例,吃穿用度都不是在家里能比的,香卉一家子自是感谢她婶子的情谊。

    一进家门,香卉的爹娘和几个妹妹便围了上来。“姐姐,你这身衣服可真漂亮。”“姐,你这簪子是银的吗?”“姐,你的包袱里是什么啊?”三个妹妹一齐围上来,叽叽喳喳的吵的香卉有些头晕。

    她娘一见大姑娘的样子,呵斥了几个小的:“没眼力的东西,看不见你姐姐累了嘛?一边去站着,让你姐歇歇。”

    香卉透了口气,笑着看几个害怕她娘而站到墙角的三个妹妹。

    “娘,大过节的,干什么说妹妹们,来,都到这里来,姐姐给你们带好东西了。”说着就拿起床上放着的那个大包裹。

    “娘,这是姑娘赏给我的桂花糖,给妹妹们吃吧!”香卉将糖果给了三个妹妹,这些小姑娘得了东西便乐的跑了出去给街坊伙伴们炫耀。气的她娘在后边喊:“作死的小蹄子们,那样的好糖,要留着给客人的。”

    香卉忙拽了娘回来:“娘,这是干什么,妹妹们一年也吃不到几次这样的好糖,留着给客人干什么?”

    香卉的娘见屋中就只剩下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一点香卉的额头,笑骂道:“你这丫头也不学好了,才进府里面几天就学的这样大手大脚!”

    香卉也不理会娘,只是咯咯地笑:“爹娘,你们看看,这是府里发的月钱。”说着就拿出了一大串的铜钱,足有一千,看的香卉的娘眼睛都直了。

    “我的姑娘,怎么这么多的钱啊?怕是能有一两银子了吧?”

    “恩,正好是一千文,哪天叫爹进城换了银子。”

    铜钱到底不如银子值钱,有的时候甚至还会贬值,当然是兑换了心理安稳些,别看香卉年纪小,但是这些事情却是早就懂得了的。

    香卉的爹诧异的问道:“你上个月回来的时候不是带了四百个钱了吗?这才一个月怎么就攒下了这么多?”

    “少爷姑娘看过节,就每人多发了一个月的月钱,加起来正好是一吊。”

    其实林府是多发了两个月的月银,只是香卉平日里还想买点儿针线荷包的东西,便没和爹娘说实话。

    “这是少爷单给我们每人一个的银裸子,娘你收好。”

    香卉的娘从没见过这种富贵人家的东西,仔细的掂量掂量,怕是能有一两重,又想到那一吊钱,脸上笑开了花。“香卉,这银裸子是只单给了你?还是府里的人都有?”

    “娘,你想什么好事的呢?这银裸子是什么东西?一两银子一个呢,就是那些侯爷府里也未必人人都得啊。这就是少爷单给我们几个伺候姑娘的三等丫鬟的。”

    香卉的娘不禁咋舌:“乖乖,你们三等的就有四个呢!一等和二等丫鬟也是这个?”

    “当然不是,我们屋子里一等的姐姐有四个,是跟着林姑娘从京城来的紫鹃姐姐和雪雁姐姐,还有少爷给姑娘的雁蓉、碧蝶姐姐,每人都得了一套银镏金的头面,最难得的是那步摇上还有一颗珍珠,我和香雪她们羡慕极了。”

    香卉说的时候神采奕奕,她爹就觉得自己的姑娘不是一年前那个什么事儿也不懂的傻丫头了。

    香卉的娘听了倒是觉得理所当然:“你也不用羡慕,那是因为一等的姑娘做的多,也得少爷的器重,你就好好努力,将来指不定也能得那样一份头面呢,就是将来出嫁也是个体面的物件。”

    香卉听了脸羞得通红,急忙转移话题:“二等的姐姐只有春纤和春蕾,少爷给了她们每人一个金裸子,还有一根碧玉的簪子。对了,爹、娘,这次我们院子里就只有我和香雪回家过年,紫鹃姐姐她们知道了,就给了我们好些的吃食带回来。喏。。。。。。”

    香卉又拿出了一个纸糊的盒子,“这是姑娘赏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早上厨下的妈妈来送吉祥果,姑娘也让我们带回来几个,晚上的时候咱们吃这个,比自家做的要好百倍。”

    香卉的娘忙接了过来,细细的打量。这小果子一个个上面刻着吉祥如意的图案,景致可爱,实在叫人不忍吃它。

    “还有,这是姑娘往年穿剩下的衣裳,我们四个三等的丫头都得了七八件,我带回来三件,娘就给妹妹们改了大小,出门穿也是体面的。”

    香卉的娘早就见到那包裹里的衣裳了,全是绫罗丝绸,上好的绣功缝制而成,她还只当是香卉带回家串门时要换洗的,没想到是给家里那三个小魔头的,便嗔怪道:“想着她们做什么,这林姑娘的衣服件件都是好的,你留着穿,林姑娘见了也是喜欢的。白给你妹妹她们遭尽!”

    香卉的爹是个老实的,见了也是劝说:“你娘说的不错,若是三等的丫头里只有你穿的不好,人家见了也爱说闲话,还是带回去。”

    “爹娘,你们放心,好的我都收拾了起来。紫鹃姐姐说了,姑娘每一季都要二十件衣服的例,少爷又总给料子绸缎,做了好些也总是穿不完,今后赏给我们的还多着呢,再加上林姑娘屋子里的丫鬟和别处的不同,每年做的新衣服也多,你们啊,就别为我操心了。反正我也是够穿,还不如给妹妹们也换件新的。”

    香卉她爹见女儿真是长大了,不但自己得了主子的赏,还能惦记着家里。原本香卉的婶子来时,他不太愿意闺女去府上做工,到底是卖女儿,庄子里说出去也不好听,再说,他们家也还没到那个地步,他和香卉的娘手艺好,种的庄稼收成也行,香卉的哥哥又在城里的铺子上学管账,就是女儿多了些,想要攒嫁妆还是艰难了点。一听想香卉的表婶说林府要招工,条件如何的好,若是得了姑娘的法眼,将来少不得要送笔丰厚的嫁妆。香卉的娘便动了心,说到底还是想着闺女能嫁个好人家,体体面面的出门。

    如今,香卉进府差不多小半年了,算今天也只回来过两次,但是每次见到女儿都是变了个人似的,再也不是庄户里各家闺女能比的,香卉的爹不禁想,就是他们庄子里赵老爷家的那位小姐,现在和他们香卉一比,穿着打扮也是差不多的,而且仔细那么一看,闺女身上现在还有那么一种叫。。。。。。叫什么气质的东西,莫不是大家子出来的都是这样?

    。。。。。。

    赵家见姑娘回来一次,又是大包小包的拎着东西,人人心里高兴,少不得念叨林家兄妹俩的好。

    PS:新的一周开始了,惊荷会更加的努力!!请大家支持我,我申请了下个月的PK,但是现在人气还是太低~~~什么时候《红楼夜话》也能进青云榜?也能有封面推荐呢?唉~~~~

正文 第二十章 除夕夜林家祭宗祠

    林家上下,各色齐备,府第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林家老宅的家祠在宅子的东面,进了棂星门,大门上绘有彩绘门神,家祠左右建有两碑亭。等到黛玉跟着哥哥穿过仪门,便见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面悬一匾,写着的是“林氏家祠”四个字。旁书“前翰林掌院士佟君浩书”,两边有一副长联,也是那位佟太傅所书,写道:

    忠厚近鲁愚,毕竟传家在是;

    勤俭似艰苦,须知奋进由斯。

    进了大殿,大殿又名“善厅”,里面供奉着祖先神位,也是整个家祠的精华所在,殿内梁头、驼峰、脊柱、平盘斗等木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并且都绘有精妙绝伦的彩绘,以青绿、土黄为主调,间以橙、赭、玫瑰红等对比色,图案清晰艳丽,实乃罕见。大厅两端设有楼梯,可登临二楼,里面珍藏着历代皇帝赏赐的诰命文书,品级朝服。

    黛玉跟在致远的身后,大殿中已有青衣奏乐,正前方是林家老祖的遗像,两边也有几位列祖的遗像,其中就有致远的父亲及林如海。

    兄妹俩站在供桌前,致远便示意管家祭祀开始。众小厮站在殿传菜,到了门口便将酒馔交给里面的丫鬟,一人一人的传递,交给主子时便跪着抬高托盘,恭恭敬敬的交给致远。

    致远将供品放在供桌之上,黛玉站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哥哥供放。不大一会儿,桌面上便排满了四荤四素四供果,黛玉和致远各执香烛,恭恭敬敬的跪在宗族牌位前祭拜祖先。

    礼毕,黛玉站在一旁,见哥哥从托盘中拿出了族谱,上面有他们这一脉的列位先人。

    致远用红色朱砂笔将家谱中“林如海”的名字轻轻一钩,表示长者已逝。黛玉看了满心的酸楚,但是她告诉自己,在祖宗牌位面前决不能哭,至此,父亲才真的离开了她,成为了林家已故的先人之一。

    恭恭敬敬的将家谱放回到金盘中,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