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夜话 上-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玉又想到了自己的祖父,当年就是宠爱小妾,也就是致远哥哥的亲祖母,所以才导致正室不满,后来祖父逝世后,那位姨奶奶郁郁而终,大伯家和自己家断了联系。
黛玉知道哥哥极为信任身边的几个人,所以对慕蕊也是客客气气的。“慕蕊姐姐也请。”众人进了书斋,黛玉便见哥哥正在书案后写东西。
致远抬头一笑:“妹妹先坐,我将这文写完就罢。”
慕蕊亲自端了上好的碧螺春给黛玉,又问她近几日的身体可好。两个人正说着,致远已然停笔,细细的审阅一番,并无什么错处。
黛玉笑道:“哥哥今日可是又完成了一篇时文?可否借妹妹赏读一番?”
黛玉见哥哥心情不错,便知是又写了一篇好文。致远和黛玉也没什么藏掖的,黛玉文采极好,又善作诗,致远为了不叫黛玉每日蜗居在访梅阁,便时常叫她来看山楼爬爬石阶,自己写的一些应试的时文也与她看。别看黛玉年岁小小,还不到十四岁,但是却能品评一二。
黛玉一看,是《论语。颜渊》中的一段话:百姓足,孰与不足。
“这可是先生新出的题目?”黛玉问道。
致远接过了慕蕊送来的茶,说道:“是啊,先生说,当今圣上登基两年,今年可是他要行的第一次科举,选择的题目必是慎而又慎,方不能错失人才。从《论语》中出题,想来也是应该的,只是还要看今年的乡试。”
黛玉听了心中也暗暗赞同,便接着往下看去: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哥哥的文章写的真真是好。”黛玉笑眯眯的夸赞哥哥。说起来这一段时间黛玉的性格也越加的开朗,有了致远的开导,也渐渐的从失去父亲的阴霾中走出。
致远道:“我啊,也就这点儿本事,写这时文还行,要是叫我像妹妹那样作诗,可是万万不能。”
黛玉将文章还给哥哥,她知道,这文章是要送去给书院先生看的。“黛玉写的都是些闺阁中的嬉戏之作,哪里上得了台面,哥哥总是谦虚,你的文章写的极妙,连我这不懂得傻丫头都看得出,更何况我的哥哥还能画的一手好丹青。”黛玉一指书案后面挂着的《虾趣图》,“谁还能像我哥哥这样画的一手好虾?”
致远听了黛玉的恭维也是哈哈大笑。
致远前世的时候就跟了父亲学画,直到父亲去世,才停了画笔,那时自己最喜欢的就是齐白石先生的大作,也曾模仿过,父亲的老师曾夸奖过自己在这方面天分极高,但是后来家中变故,也放弃了学画。
这一世,致远答应过母亲林夫人,定要圆了父亲的梦,金榜题名。后来致远想,自己不但要做官,而且要做大官,要讨得皇帝的喜爱,那么自己除了要有学识,还要有点儿出彩的地方,擅长丹青绘画便是自己的优势。
这几年,致远因为画的一手好画,江南的名人雅士都喜欢和他交往,自己的画作在外面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但是致远从来没买过任何一幅画,只是送给至交好友,且数量极少,又幅幅皆是精品。外面的买卖人便越发的追捧起自己的画作来,价格自然也是越来越高。可是,与致远交好的人,又哪里舍得卖掉这些画作!如今,也只是有价无市罢了。
惊荷:点击率啊~~~推荐啊~~~~疯狂的砸向我吧~~~~
正文 第十五章 事事精心面面俱到(双更)
致远站在桌后,将几张纸递交给黛玉。
“哥哥,这是?”黛玉一见,是礼单子,上面写着各色礼品,有如意玉寿星一尊、观音五彩瓶一只、福禄寿瓶一对、满绿翡翠佛珠一串、丝绸二十匹、锦缎二十匹、苏州的碧螺春、太仓的肉松、太湖的银鱼、熊掌十对儿、鹿斤二十斤、海参二十斤、大对虾五十对儿,金银裸子若干,苏州绣娘的绣花荷包,另有苏州百年老店生产出来的文房四宝各四份儿。
致远笑笑:“这些日子咱们太忙,我差点忘记了,马上就要到新年了,我准备了些礼物,以你的名义送到了京城荣国府,现在估计已经是到了。年年过节,二伯也没忘了送东西过去,不能因为今年就咱们俩而大意马虎了。”
黛玉听了致远的话,又仔细的看看这份很薄,但是分量沉重的礼单。
苏州到京城就是走水路也要走大半个月,那还是要在天气好的时候,哥哥说现在就到了京城,那么他是在父亲刚刚去世的那几天就已经安排了礼单。
黛玉心里暖暖的,哥哥在那么紧张忙碌的时候还能想着自己,她知道,外祖母家里有些人最懂得趋炎附势,黛玉去京城时父亲给了些现银,贾府里每月又比照三位姑娘给自己发月钱,老太太时常给些散众的银钱给自己屋内的丫鬟们。即便是这样,黛玉手中的钱也是越来越少。几年间,这钱就跟流水一样,可是,即便这样的散钱,贾府里还是有些人对自己小有非议。
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这些事儿黛玉根本不过问,也用不着自己来烦恼,后来去了外祖母家,父亲到了过年过节就会派管家送了丰厚的礼物去京城。
今年,若不是哥哥心细,自己恐怕早就忘记了,那时候,贾府的一些人免不了要说些不好听的话。
黛玉郑重的向致远行了一个大礼:“哥哥,你对黛玉的恩情黛玉永远不会忘记。”
致远笑着接受了妹妹的道谢,他知道,自己的这些努力都得到了黛玉的认可,黛玉已经真正开始将自己当做自己最亲的亲人了。
致远忽然想起了什么,于是转身又拿起桌上的另一份纸单交给黛玉:“这些是咱们家和苏州扬州交好的人家,每年的礼单子都是我来写的,从今年开始这些事情都交给你来打点。”
“可是,哥哥,我以前,从来没做过这些。。。。。。”黛玉有些不知所措。黛玉今年到底也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小姑娘而已,忽然间就要挑起这样大的家当,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致远也知道这个理儿,但是他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
“妹妹别急,我早就想好了。咱们家人口单薄,就更应该齐心协力。妹妹年纪也不小了,虽未及笄,但是也应该开始学习料理家事。我听了雪雁说,在京城的时候你们姊妹几个跟着贾府的大嫂子,每日里也只是说些诗词歌赋这些事情,是吗?”
黛玉点点头,的确是这样,而且似乎京中的闺中小姐都是这样度日的。
致远一看黛玉迷惘的样子,就知道根本没人教导黛玉这些事情,“女孩子之间谈些诗词歌赋也是正常的,但是长大了,将来嫁了人,再说这些就会不合时宜。无论心气儿多高的女孩子,也免不了如此。所以,我才希望你现在就开始学习管家。”
黛玉在父亲走后就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似的,致远的好意她能明白。“我知道哥哥都是为了黛玉好,我会努力管好这个家,绝不给哥哥添麻烦。”
“我们兄妹俩还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哥哥只是希望你能长大,将来能称得起你自己的家!”
致远的一席话说得黛玉直脸红。
致远继续说道:“七公主嫁到江南的时候带来了宫中的侍女嬷嬷。”致远微微一笑,似乎带了点儿嘲讽,“皇宫是天下女人斗争最激烈的地方,那里出来的嬷嬷也是不可小觑的人物。七公主虽然不受宠,但是身边还是有些得力的人。江南的一些大富人家都希望能给家里的女儿请这样的教导嬷嬷。我去求了公主殿下,殿下就将一位严嬷嬷借到咱们家,专门教导你这些事宜。不过别担心,她不会耽误你太多的时间,在妹妹及笄之前,你啊,还是要享用你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慕蕊进来禀报:“少爷,罗管家在外求见。”
黛玉急忙起身,欲回避,致远说道:“妹妹不必,罗管家跟了我十几年,我很信任他,以后若是我不在家,你有了什么事情也可以找他。”
慕蕊听了少爷的话,笑笑就转身去唤人。
不多时,就听见外间传来噔噔噔的脚步声,一中年男子走了进来,那人乍一看就只是普通人而已,但黛玉发现,这位罗管家的眼神很犀利,一看就是能干的人。
罗管家见黛玉站在屋内,也没有任何惊讶,仿佛在这里见到她再正常不过了,“少爷,姑娘。”
致远叫慕蕊给罗管家看座,罗管家推让了一番还是挨着椅子边坐了。
“少爷,姑娘,我这次来是来找两位主子商量过年的事宜。”他从袖子中掏出两份单子,却不递给致远,而是交给了黛玉,弄的黛玉有些犯糊涂,“姑娘,这是少爷叫我拿给您的。是咱们府里面所有下人的名单。共计一百零六人。还有一份,是今年咱们府里采买的各色年礼。”
黛玉细看了下人的名单,有一部分是从扬州跟来的,还有大部分,应该是哥哥家原本的仆人。上面条理清楚的写着每个人现在在做什么,月例是多少。
罗管家说道:“少爷,姑娘,咱们家今年的年礼已经买下了,如今就只剩下按礼单子往各家去送。”
“这事儿由姑娘来安排,过几天她会派人给你送去的,还有一件事儿。”致远对黛玉说:“咱们家今年为了二伯守孝,新年就从简了。也不放什么烟花,请什么戏班子,只是我们兄妹俩吃顿家常便饭。只怕就是苏州的这些朋友,知道咱们家守孝,也不会派人来宴请。”
罗管家便说道:“那正好,少爷还可以在家安心备考,省了些麻烦的交际应酬。小人已经请了碧云观的师傅来家里为少爷和姑娘做全素宴。”
黛玉刚刚一直没出声,她和哥哥要为父亲守孝一年,这一年要进行斋戒,这也是哥哥告诉自己的。她那时听了很难受,并不是因为哥哥的话,而是在京城中的时候,外祖母家谁也没告诉她自己要为母亲斋戒的事情,她心里虽念着母亲,但在京城的第一年,每日里还是和姊妹们吃酒玩耍。
初进贾府的时候,姊妹们一同吃饭,她生怕被人小瞧了去,连平日里的饮食习惯也改了。林家教女一向惜福养身,每饭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黛玉的身子本就不好,但见贾府中的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改了。
现如今黛玉才越发的知道,女儿家有个人提点是多么的重要,知礼守礼,方是她林家的女子的典范。
一想到这些,黛玉便赶紧说道:“多谢罗管家的想着,罗管家是哥哥身边的得力之人,黛玉今后少不得要叨扰罗管家了。”黛玉又一看致远哥哥,“只是如今我们兄妹二人守孝便可,家中仆役们本就清苦,若是过节也不能赏顿酒菜,到底显得咱们家刻薄了些。依我说,除夕那日,府里不必大肆庆祝,只是多给下人们添两道菜,也算是我和哥哥两人的一点心意吧!”
致远笑着点头,看来,黛玉已经明白自己的苦心了,但愿她真的能承担家中的诸多事务,管理家中的琐碎。“这很好,家里的人一年也辛苦了,有些人又是第一次回苏州过年,罗管家,按姑娘说的,除夕那日多加几个菜,不拘荤素,只是不准他们喝酒。”
罗管家忙笑道:“这是自然,我们都知道少爷最恨做事时喝酒,巡夜时聚赌。这些事儿都不会犯的。”
“再来,这是咱们在老宅的第一个年,虽冷清些,但是也要好好过,家中所有人皆赏赐新衣一件,姑娘房里的丫头每人两件。还有,除夕那日,每人多赏两个月的月钱。”致远觉得家中即不请戏,又难宴客,过年时应该很清闲,还不如叫下人们多得点赏赐,过个富足年。
罗管家听了眼睛笑得眯成了一道弯,“我可是要代我们这些老家伙谢谢少爷,姑娘了。”
黛玉听了罗管家的话,心中一乐,这人还真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乍一看平凡无奇,仔细瞧又是个精明的,现在又好像是个识时务,不墨守成规的人物。
黛玉见自己的事情说的差不多了,而且那罗管家还分明有事要回禀哥哥,便站起身:“哥哥,黛玉先回去了,这两份礼单我会好好看的,必不会叫哥哥失望。”
致远起身送黛玉出了看山楼,“虽急于用,但是你还是要保重身体,否则岂不是得不偿失?我刚刚叫人送了新的燕窝、雪蛤过去,让紫鹃每日里服侍了你吃,不可间断!我今日还有事和罗管家商议,你只管在访梅阁里用膳,我晚些时再去看你。”
致远一直将黛玉送到台阶下,天色渐暗,园子里起了冷风,他又叫四个婆子抬了小竹轿,雁蓉春蕾在前面打着明瓦的宫灯,眼见黛玉等人走远了才折身返回书斋。
PS:刚刚一看,惊荷冲进了新人周潜力榜第一页,排名四十,开心啊~~~所以多更新的了一章,请大家继续投票啊~~~
正文 第十六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只说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已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这一日,荣宁二府的庄户头儿正赶着车马往前走,偶遇了林致远派去的送年货的车马,说来也巧,天寒地冻的,那贾府的一辆年货车马翻了个儿,十几只活鹿被压在马车下,正好堵住了去路。
林家来献礼的是小唐管家,一见这个样子,便命人上去帮忙,两方人一交谈才知道都是往贾府去的,便结了伴同行。
小唐管事今年才二十三四,正是能干的年纪,否则也不会被林致远派来送礼。这小唐管事和庄户头儿一攀谈,就将贾府里的事情打听出了个四五六来,不禁暗暗记在心头,等回去了禀报少爷。
且说荣国府里的管事者正是嫁过来没几年的琏二奶奶王熙凤,自三日前接到了丈夫派人送来的快信,王熙凤已经是上火了好几天。贾琏在心中告诉老太太、太太们,林家姑老爷已经逝世。
他和黛玉表妹到达扬州之后才知道,姑老爷已经让一个叫林致远的侄子继承了家业。信里面说的也是模模糊糊,只道这林致远是姑老爷庶出大哥的嫡子,也是他唯一的亲侄儿。
贾府上下各位主子一听这个消息也是震惊不已。原本都在心里美滋滋的想着此次贾琏回来能带多少银子,自己又能分到多少?如今得了信儿,恐怕是都叫那个什么林致远的分了去。众人岂有不恨的!
于是乎,到了年末,荣宁二府的奴才们却不敢面露喜色,生怕撞上怒气中的主子。
且说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看似随意,却是仔仔细细的听着彩明念着年下的节礼单子。一会儿又有厨下的管事婆子来领对牌,一会儿又有采买来取姑娘们过年时胭脂水粉的银子,或有宝玉房中的袭人来拿过年穿的新衣,一桩桩都要凤姐儿亲自过问。
平儿撩了帘子走进来,凤姐儿便知她是有事要禀,一摆手叫彩明下去。“出什么事儿了?”
平儿见屋内只剩下她们主仆二人,便说道:“奶奶,刚刚林之孝家的来取采买年货的银子,我已经暂且将她打发了出去,只是如今这一项的银子从哪里挪动?”
王熙凤叹了口气:“你先看看咱们账上能挪用的银子又多少?”
平儿心里一核算,“大约只剩下了两千两的现银。”
“这么少?”王熙凤身子猛的一挺,她是知道账上的银子不多,但是最近忙着应付各种事情,却不想只剩下了两千两左右!平儿见奶奶的脸色不好,便劝道:“奶奶莫着急,咱们家的庄户也该将年下的节礼送来了。只怕就是这两日。”
“那点儿银子能有多少?咱们家现如今只准备了除夕那日的用度,银子便花了一千来两,这还是因为荣国府那边出了大头,祭祖的酒筵都是他们准备的。初一家里的老太太、太太们又要到宫里朝贺,少不得又要准备一千两给那些太监老爷们。初三开始各府的王妃奶奶们又要来做客,这一应节礼只要不丰厚就要被人家小瞧了去,两千两,怎么能够用呦!”王熙凤愁得直上火,恨不得将那钱掰成两半儿来花。
平儿知道奶奶最近的火气大,不由得出起了主意:“奶奶莫急,这笔钱往年也是有惯例的,都是到了年根儿末,林家的姑老爷送来五千两的银子,想来今年是因为雪大,才迟了些日子。”
平儿的这话倒叫王熙凤气乐了:“我说你是个傻子,一点儿也不假。咱们家二爷的信上是怎么说的?那林家的姑老爷如今让侄儿承了家业,那人还怎么会送银子来京城?往年是因为林姑娘住在咱们家,姑老爷送来银子也是常情常理,现如今,林姑娘回去了,她自己能不能保得住还不一定,给咱们家送东西?亏你想得出来。”
自打王夫人知道林黛玉今后要留在了扬州,心里既欢喜又生气,欢喜的是那狐媚子丫头终于离了她们家宝玉,没了那小妖精的拐带;生气的是历年林如海送来的银子怕是要打了水漂,再也没有了。因为这事儿,王夫人这几天没少和王熙凤念叨。说念叨还是好听的,其实就是王夫人咒骂林如海临死了还不省心,非要弄出个什么侄儿。王熙凤又是个晚辈,自然不敢在嫡亲姑妈前面说些什么,只得附和。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王熙凤向王夫人说银钱短缺的时候,王夫人却一声不吭,只叫王熙凤自己想办法,倒叫凤姐儿气个倒仰。
王熙凤平儿两人正为年礼的事情犯愁,就听丰儿在帘子外面禀报:“二奶奶,外面林家送年礼的车马到了。”
二人对视,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讶,王熙凤忙将丰儿唤进来问道:“人在哪呢?可听清楚了?是林家的人马?咱们家二爷是不是也跟着回来了?”
丰儿哪里知道,她正去李纨那里送贾兰读书用的纸墨,却遇见了急匆匆往二太太房里去的周瑞家的。那周瑞家的一见丰儿便告诉她,林家来人了,已经去了老太太的房里,自己正要去回京二太太,叫丰儿也回了琏二奶奶去。
主仆二人一听,便忙整理的衣装,直奔老太太那里去。
此时贾母的屋内已是聚了一群人,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宝玉并三位姑娘。
自贾宝玉知道了黛玉不再回京城而是跟着她的堂哥过活,便日夜难眠,心心念念的都是黛玉,恨不得自己生了翅膀飞到扬州去,又恨那林家的少爷不叫黛玉回来,生生拆散他们一家骨肉团聚,着实可恨。
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听了消息也是心中惴惴,不知道黛玉是不是能回来,几个人一起住了两三年,彼此间都有了情分,黛玉虽说有点儿爱使小性儿,但是对待姊妹们还是好的,所以大家还是希望她能回来。
等王熙凤到了贾母屋中的时候,李纨带着姑娘并身边的丫鬟们已经躲在了碧纱橱后,只隐隐约约能见到一个个儿穿红着绿,戴宝插金。
贾母穿着青丝绸一斗珠儿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邢夫人、王夫人坐在两边的椅子上,宝玉站在他娘身后,王熙凤便赶紧请了安,立身到自己婆婆的身后。
贾母见屋中人到的差不多了,便吩咐了林之孝家的将那年轻的后生带了进来。
小唐管家一进门便对贾府行了大礼。贾府众人仔细瞧这人,不过二十上下,却英气十足,贾母心中暗想:他们荣宁二府上上下下的奴才加起来,也未必能找出这么一个干练的,这哪里像是个奴才,倒是个主子似的相貌。
“小人唐信见过老祖宗,给老祖宗和各位太太少爷小姐请安。”
贾母笑着受了礼,便礼貌的叫人看座。那唐信推让了一番也不肯座,只是站着,贾母也不计较。她笑呵呵的说道:“唐管家好相貌,不知道是我们家姑爷身边的什么人?看往年似乎送年礼的并不是这位唐管家?”
小唐管家心中冷笑,自家女婿没了,你还能笑得出来,关心这些没用的,怪不得少爷说贾府的人都是冷的,只知道自己的利益,惯是会做戏的主儿。
虽这样想,但是面上却不显:“小人原不是跟着林老爷,只在我们少爷身边做事,如今奉了少爷的命,来替少爷姑娘送年下的礼。”说罢便掏出了礼单子递了过去,贾母身边的婆子忙上前接了。
贾母微微打量了一下礼单子,眼泪便涌了出来,“我苦命的玉儿啊,娘没了,爹又去了。如今只叫我这个老婆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天实在不公!”
老太太一哭,屋子里上上下下便都开始抹眼泪,个个儿哭得像没了亲娘似的。只是小唐管家看的分明,这些人都是光打雷不下雨的主儿,一块绢子摸来摸去,没一个真哭的。哼!
这个时候自然要由王熙凤出面劝住了老太太,免得大家都在外人面前漏了馅儿。贾母倒是真出了几滴眼泪,鸳鸯赶忙用水绞了帕子,替老太太净了脸,又趁机狠狠的打量了唐信几眼。
“我那二孙子已经来了信,说是我们家姑爷将家业传给了他嫡亲的侄儿,可就是你家少爷?”
唐信回答道:“回禀老祖宗,正是我家少爷。”
贾母说道:“我这女婿也是个糊涂的,这种继承家业的大事也不和我们商量商量,倒叫我这个老婆子吃了一惊,他们林家什么时候还出了个庶出的长子?哼,瞒的我们好苦!”
唐信一听便不喜,只是贾母到底是姑娘的长辈,自己不好辩驳,只得和和气气的说道:“主子们的事儿,我们下人不敢非议,不过少爷的确是林家的长房所出,是记载在家谱之上的。”唐信见贾母脸色依旧不善,便赶紧转移话题:“老爷刚刚去世,但是少爷说礼不可废,便打发了小的来送年礼。另有银票五千两,是姑娘孝敬老祖宗的。”唐信故意不说他们家少爷,只单说是姑娘孝敬的心意,就是怕他们将来真将少爷当成是他们家的晚辈,今后到了京城,便肆意的使唤他们家少爷,哼,没门。
PS:今天发文有点晚,^_^,出去了一趟,看到我的名次已经进了新人周潜力榜前二十,心里开心啊~~~大家有票票的就投给我吧!惊荷在这里多谢各位啦~~~
正文 第十七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下)
贾母都是个快活成精的人,又怎能听不出来唐信的语病?只是不愿意显露出来罢了。她问道:“我那苦命的孙女儿可有信带来?”
“我走的时候姑娘伤心欲绝,每日里只守在老爷的灵边,也提不起笔来,只是临来的时候嘱咐小的一定问候老祖宗。”唐信说谎话也不带打个草稿的,他哪能见到内宅里姑娘的面儿!
贾母听罢又是一番感叹:“还是我的玉儿念着我。”她又一看邢夫人王夫人等人,“你们也莫怪我多疼玉儿,连这个时候还能想到我,不是玉儿还能有谁?”邢、王两位夫人赶紧诺诺的称是。
一旁的宝玉早就急的要蹦起来了,此时也顾不得什么场合,也顾不得他娘的脸色了,大声问道:“我且问你,林妹妹什么时候回家?”
唐信回答道:“这位怕就是宝二爷了吧!林姑娘回了苏州,自是到了家,如今算算日子,两位主子怕是已经到了姑苏。”
宝玉辩驳道:“林家早已经是没了人,林妹妹就应该回来,这荣国府才是她的家。你们凭什么不让林妹妹回来?”
“宝玉!”贾母王夫人等人厉呵到。
唐信心中大怒,他早就听少爷说了,这贾家的宝二爷有点儿傻,不学无术不说,还说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实在可笑。但这个时候唐信可不好说什么,便当做没听见一样。
贾母见唐信是个知趣儿的,便故意岔开话题:“你带我谢过你家少爷照顾我们玉儿吧,只是我还是希望玉儿能到我的身边来,我听我孙子说,你家少爷也是孤雁一个,身边没什么人扶持,我的玉儿毕竟还小,应该有人教导她。这些还是我来操心吧!”
唐信来时早就和少爷想好了应付贾府众人的对策,便说道:“老祖宗倒不必担心这些,我们少爷已经请了宫中的嬷嬷给姑娘做教养嬷嬷,如今,七公主殿下也应允会指点林姑娘闺中礼教。”唐信一抬出七公主,贾母等人听的是目瞪口呆。她们根本不了解这个林致远,可以说以前听都没听过,现如今,人家连七公主都能请出来,这到底是什么来头啊?
王熙凤惯是个会看脸色的,听了小唐管家的话,立刻转身去奉承贾母:“哎呦喂,老祖宗,听到没,咱们家林姑娘是个有福的,能得七公主的照拂岂是一般二般的福分?”
贾母听后,转念一想,便有一计涌上心头,她也见过远嫁姑苏的七公主,虽不得宠,但到底是皇家血脉,更何况她嫁的又是那位极得先帝赏识的东平侯,听说他们家有位年纪正相当的世子爷,贾母不由得回身看了看碧纱橱中的倩影,在她眼中,家里的女孩儿都是个顶个儿的好,最让她得意的元春已经进了宫去服侍皇帝,剩下的这三位若是能成了世子妃,给公主殿下做儿媳妇,那也是美事一件啊!一想到这些,贾母见手中的礼单子便也越加的顺眼。
唐信心中虽不齿这贾府众人的嘴脸,但是还是说道:“小的来时,我家少爷也说了,老太太、太太们必定是惦念我们家姑娘的,大家且放宽心等些时日,我家少爷明年进京时就会亲自携林姑娘前来拜会。”
“哦,你家少爷还打算来京城?”王夫人一直没开口,一听说林黛玉和那个什么林家少爷要来,急的出了声。可不是嘛!好容易送走了那小妖精,怎么这会儿又要回来了?
与王夫人不同,宝玉一听说林妹妹要进京,高兴的一股脑儿的窝在了贾母的怀里,就是贾母听了也很高兴。
唐信一想到自家少爷,那股子骄傲劲儿就冒出来了:“可不是嘛,少爷要来京城参加明年的会试,临来的时候还嘱咐我说,到时候一定来给老太太、太太请安。”
唐信自己倒是挺高兴,但是他的一席话倒叫贾府众人的心里不是滋味儿。
贾宝玉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在那个时候,早就应该开始为家中分担生计,若是农家的孩子,就该是个重要的劳动力了;若是个读书的少年,也应该有功名在身,至少是个秀才了。可惜贾宝玉哪样也没占,只是跟着姐妹们在府中厮混。贾母心疼孙子,不愿意叫他小小的年纪就去参加童子试遭那罪。
王夫人听了也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