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夜话 上-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能顶大用场。”

    原来,贾母一接到圣旨就命令鸳鸯打开箱子,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体积拿出来五千两,她明白那个道理,宫中无钱难行走。为了贾家,这钱是必须要花的。王夫人也准备了五千,便一起装进了绣囊中。

    元春不多推辞,她正愁没办法将缺钱的消息传给母亲,现在好了,真是瞌睡遇上了枕头。

    看着元春将东西收好,贾母忽然问道:“对了,这小陵子是不是刚刚领你大伯母出去的小太监?此人是否可信?”

    “就是那人。祖母不必担心,我早些年曾经救过小陵子一命,他对我感恩戴德,忠心耿耿,这次我晋了妃位,就求皇后娘娘叫小陵子来服侍我。如今,他和抱琴都是我的心腹之人。”

    贾母点点头,“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抱琴你也不能全放心。这个小陵子老家在什么地方?还有无亲人?这些公公们最在乎家中有个过继香火的。叫你琏二表哥帮着去打听打听,要真是帮了他们家,还不怕这个小陵子死心塌地的对你?”

    元春听着听着眼眶又红起来,伏在贾母的身上低声啜泣:“老祖母,母亲,这宫里面除皇上,无一个真心与我相待的,只你们来了,我才能放肆一回。”王夫人听了酸楚不已,也在一旁抹眼泪。

    祖孙三人又痛哭了一场。直到外面抱琴来回禀,时辰要到了,贾母等人这才稍解。

    PS:现在难受的很,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码字了头晕晕乎乎的,祈祷老天不要叫我感冒

正文 第八十四章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下)

    第八十四章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下)

    (今晚还有一更,O(∩_∩)O哈哈~,惊荷努力码字去明天如无意外,依旧是两更)

    元春领着贾母、王夫人往外走,“老祖母,我听皇上的意思,是要准我们这些入宫多年的妃嫔们回家省亲。这也是咱们向皇上示好的一个机会,祖母和父亲、大伯他们商量一番,看如何打算。”

    “这事儿可是准了?”贾母高兴的问道,要是真的能成,那可就太好了。元春刚刚封妃,皇上就恩准省亲,别人都会明白,这是陛下给贾家的恩典,其他妃子不过是沾个光,凑热闹罢了。

    元春笑道:“虽不十分准,但也有七八分,你且叫父亲他们瞧着吴贵妃家的行事,还有,叫咱们家人暗暗打听,看看吴家是不是在寻访名医,若吴贵妃真的有孕,我也要早做打算。”

    贾母和王氏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明了。

    小金公公言笑靥靥的上前,“贤德妃娘娘。”元春身边的小陵子知情知趣的将一只小荷包塞到了小金公公的手里。直看到广宁宫的小太监收起荷包,贾母和王夫人才松了口气,这么说,皇后娘娘那里也不是铁桶一个啊谁不喜欢钱呢?太监也是人

    此时日头渐落,漫天的余晖将紫红色的宫城印染的更加绚丽夺目,贾母不由得回头张望凤藻宫,虽然已经渐行渐远,虽然只能看见宫殿的轮廓,但是贾母还是满怀崇敬,这里面住着贾家的女儿,这里面是贾家未来的希望所在,这里是小皇子的诞生地。。。。。。

    众人紧紧的跟在小金公公的身后,行至昭阳殿时,拐角处来了一拨人马,领头的四个太监抬着一顶软轿,上面的人。。。。。。贾母不曾戴那幅玳瑁的老花镜,只能问身边的王夫人,“你瞧前面的是不是皇后娘娘的妹妹?”

    王夫人稳住脚仔细的辨别,“老太太,好像是那身衣裳。”

    小金公公笑着解释道:“老夫人、贾宜人没看错,那就是青霞郡主。皇后娘娘体恤郡主年幼,特将自己平日所坐的软轿赐予郡主。怕是申时要到,郡主赶着出宫呢”

    青霞郡主的软轿果然是和她们同个方向,均是往神武门去,这两拨人马不得不打了个照面。

    软轿上的少女也未起身,高高在上的稳坐,看向贾母等人,说道:“这几位是贾妃的娘家人吧?刚刚在皇后娘娘那里见了,也没大细瞧,老太君教导出个了不起的孙女啊手段了得,只是老话说的好,夜路走多了,总有绊脚的时候,记得叫你们家娘娘小心点,别到时候装出一副娇滴滴的可怜相,没人理睬”

    王夫人等一口气险些没提上来,这小丫头,不过是个莽夫的女儿,说话怎么敢如此嚣张?难道皇后娘娘也不管管?任由外戚专横?

    “青霞郡主大约是听了什么人的闲话,才对贤德妃娘娘有所误会。老身乃是先皇钦点的一品夫人,虽位不及郡主,但行事也遵从着长孙皇后的《女则》,三从四德,不敢有丝毫大意。贤德妃乃是皇上钦点,德行端谨,品格卓越,还请青霞郡主明鉴。”

    贾母说起这话来铿锵有力,只青霞郡主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只瞧得这位小姑奶奶秀眉一挑,冷哼一声,“这种好话谁不会说?只是不能听而已,听来听去还不都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算了,我这个‘好心’表的不是地方。”青霞郡主一拍软轿的横梁,“走吧,我们快出宫,省的在这里生闲气。”

    几个小黄门复又抬起轿子,徒留贾府众人于原处,快步往神武门而去。

    小金公公低眉顺眼的站在原处,也不催贾母等人,竟像是没听到青霞郡主那般话似的。

    邢氏和王氏难得这样合拍,两个人同时将贾母扶住,语气中难掩落寞,“老太太,还是归去吧这里不是我等久留之所。”

    贾母听两个儿媳的话,长叹一声,刚刚进宫时的喜悦少了去了大半,剩下的是无尽的悲凉,同是外戚,但是皇后娘娘家的女眷就可以任意践踏她们,怪不得天下的女人都想做皇后,做了皇后又拼了命得想去做太后。

    她们家元春是没希望封后了,只是这太后的位子,还要拼一拼

    就冲着今日昭武侯的女儿这样羞辱宁荣二府,贾母也不会善罢甘休。

    。。。。。。

    神武门外贾府的老爷、奴才们焦急的守着,贾政一身的官服,进宫谢恩后出了门就见大哥、侄儿们在外面候着老太太,他心里高兴,元春是自己的女儿,也是全家人的体面。

    “是老太太”赖大眼神好,一瞧见贾母的身影忙喊道。贾赦、贾政、贾珍上前去迎。

    贾母走了大半个皇宫,早就筋疲力尽。贾珍一弯腰,顺势将老太太背起往大轿的方向而去。

    这几个老爷别看行事胡闹,但是对贾母的孝心绝对无话可说,贾赦、贾政就在一边扶着,贾蓉在前面殷勤的打着扇子,贾母趴在侄儿的背上,心里稍感欣慰,这才是大富之家的本分伯埙仲篪、埙篪相和,这才是人伦之道。

    彼时,神武门外也有些出宫的大人,看到这幅画面,也有暗暗点头称赞的,也有不屑一顾的,更有心生羡慕的。

    总之,随着贾元春的晋封,贾府的声势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回到宁荣街,林之孝远远的见着自家的车马,领了下人们打开中门,丫鬟婆子们纷纷出门迎接。

    有过路的好奇者还向左右打听,这贾家是来了什么贵人,今日这样隆重,平日里可是难得见中门开一次

    回答的人往往先带着三分鄙视,又有七分羡慕的告诉过路者,这是贾家的大姑娘晋封为贵妃娘娘了,老夫人带着女眷们进宫谢恩回来。

    鄙视的是那人竟不知道这样大的消息,羡慕的是宁荣二府交了华盖运,出了个好女儿

    贾府诸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什么回来的这伙人脸上不见丝毫的喜色,反倒疲惫不堪。

    贾母尤甚。

    王熙凤本准备了一筐好听的话,生生的憋在了嗓子眼儿里。

    黛玉几个小姊妹躲在暖纱橱里不敢出大声,就是宝玉也看出了几分颜色,悄悄静立在美人榻旁。

    贾母勉强用了半碗稠粥,又吃了个鹅肝脯子,在鸳鸯的服侍下洗个澡,再也撑不住的睡下了。

    众人直等着老太太就寝才各回各房,黛玉和迎春几个同路。

    探春说道:“你们可看到了?老太太、太太们回来时,那脸色可不大好看。”

    迎春胆子小:“快别说了,听的我怪吓人的。老太太是一品的诰命,咱们大姐姐又刚刚封了贤德妃,谁还敢下绊子,必定是你看错了。”

    黛玉不愿意掺和这里面的事情,遂找个借口与迎春等人分道扬镳。

    她和紫鹃回到西跨院,守门的婆子忙道:“姑娘可算是回来了,大爷刚刚还派人来问呢竟是去了这么久”

    果然,林致远正坐在院子当中的大石墩上听荣泽背三字经。荣泽小手往后一背,背的滚瓜烂熟,声音如同黄鹂般清脆,廊下的鹦鹉跟着捣乱附和,一会儿一个“昔孟母,择邻处”,一会儿一个“融四岁,能让梨”。荣泽嫌它聒噪,孩子气上来,抓起石桌上的榛子撇了过去,鹦鹉被吓得嘎嘎直叫,若不是腿上栓了链子,怕早就上来挠荣泽的小脸了

    “姐姐”刚刚背完的荣泽一回身就看到黛玉,欢喜的跑过来。

    林致远笑着问道:“回来了?知道今日贾府忙,你定不会在老太太那里用饭,快坐吧,今日咱们就在院子里乘凉。小家伙闹腾了一下午,非要吃那个素菜的包子,还偏偏要等你回来才肯用。”

    荣泽拉着黛玉,扬起大大的小脸,“姐姐,我今天自己摘的野菜,香卉说都是能吃的,大姐在里面帮忙,说是给荣泽做包包。”

    黛玉讶然的问道:“怎么,雪琪也去帮忙?”

    厢房的严嬷嬷走出来,说道:“姑娘别见怪,是我告诉碧蝶带着表姑娘的。表姑娘也不小了,该是学学这些东西,女红不能放下,但是这些厨下的手艺也要拿出手,将来长辈们见了也不至于手生。”

    严嬷嬷说的在理,虽然心疼雪琪那么小的年纪,但是黛玉也不好反驳。

    兄妹俩拉着严嬷嬷同坐,平日里她是绝对不肯逾越的,只是今日听了香卉说的野菜包子,心里也有点想念,再加上两兄妹的美意,严嬷嬷顺势坐在了黛玉的身边。

    这包子果然是热气腾腾的刚刚做好。

    碧蝶、香卉各端着个大大的莲花式琉璃盘,上面摆着十几只包子,白嫩嫩,软嘟嘟的惹人爱。

    两个丫鬟细心的用月季装点了托盘,深红、浅紫、月白……趁着雪白的包子更增显食欲。黛玉捏起一朵红fen的,问道:“难为你们两个了,这是在哪里采来的?”

    碧蝶笑着说道:“亏了香卉,这丫头摘野菜的时候见到府上种着许多的花儿,就厚着脸皮求了人家管事的婆子,摘几朵回来给姑娘瞧瞧。”

    香卉怯生生的看了眼林致远,见对方并无怒色,才壮着胆子说道:“姑娘,我是想摘点这月季花回来给姑娘做月季脯子吃以前在乡下的时候我娘教过我们,等腌好了,味道难讲的甜美。我们姐妹小时候就盼着娘能多做些。”

    PS:先来一张,晚上加更可乐说下周会有小封推,所以惊荷也不能懈怠,今天要多写几章,好存稿,希望下周能大爆发,多多的加更

正文 第八十五章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上)

    第八十五章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上)

    (求推荐票票,各种票票~~~)

    碧蝶端着盘子,脸上挂着笑容,但是心里却是打了个机灵。这个香卉年纪轻轻就能会看人脸色,讨姑娘、大爷的欢心,怪不得雁蓉叫自己多多的注意点呢今日她和春纤两个带小主子们去外面玩,回来就捧着满满一笸箩的野菜。碧蝶小时候家里也不富裕,没少吃这些东西,所以看着也不眼生,她还以为是小姑娘贪玩,弄了这些打打牙祭,尝个鲜儿。

    没料到表少爷跟着就进到了砌着小炉子的厢房,非要看着香卉做包子。碧蝶这才知道原来是姑娘嘱咐了香卉弄这些。她初时也有些不大好受,这些事情本是她该做的,姑娘就是想吃什么了,只管派人吩咐一声就好,包个野菜的包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今,偏偏只叫了香卉。。。。。。

    黛玉对着荣泽说道:“这回可是称了你的心,快坐下吃包子吧,不是叫了一天了嘛?”

    林致远选的这个地方实在是好,听着鸟鸣,吃着包子,喝着凉茶,的确是件舒心惬意的事情,

    黛玉先夹了一个让与严嬷嬷,严嬷嬷难得的露出笑容,“今日我也借了姑娘的光,好久没吃到这东西了,原先在江南的时候,公主殿下也会去乡下的佃农家,那些人家常吃这种东西,公主一时好奇尝了一次。”严嬷嬷说道这里的时候,掩不住的骄傲,“殿下不是那种娇贵的人,吃了这些野菜包子还说是难得的美味,老奴沾了光也跟着吃了两个,那味道现在还记得,老人们常说‘三月三,满街荠菜香’,竟是比咱们吃的那种鲜肉的还好。”

    黛玉听入了迷,也忘记让与荣泽,只说道:“嬷嬷说的好生的有趣,我虽知道有些人家穷困些,但是没想到他们也能找出这种美味。”

    严嬷嬷不愿黛玉将来成为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千金小姐,有意说道:“荠菜这东西不畏严寒,山野、田头、垄边、旮旮旯旯不分南北,土不论肥瘠,到处都有它的踪影。每年雨水前后,野地里的荠菜,经春雨浇洒,开始舒枝展叶,长得更粗壮有力,蓬蓬勃勃。穷人家虽吃不起好东西,但是这样的东西是管饱的。我记得还没进宫的时候,常去京郊的法华寺,那边山坡上从春到秋都有吃不完的野菜,附近的老百姓都说是法华寺香火鼎盛,佛祖不愿百姓受苦,特降下福祉。”

    这是黛玉第二次听到“法华寺”的名号,原来严嬷嬷也知道。

    她在京中这些年也渐渐发现,外祖母十分信奉这样的事情,家里供给着水月庵、清虚观、铁槛寺三地的香火,日日不断,年年打赏。

    但是她从来没听老太太说过贾家在法华寺有供奉,这就难理解了,若是法华寺真的那么灵验,老祖宗没有不去祭拜的道理啊?就算府上有家庙,那也是两说。

    黛玉问道:“嬷嬷,这法华寺的香火果真十分鼎盛?”

    “这是自然,”严嬷嬷点头道:“宫里面的娘娘们最是信奉这里的菩萨,先帝也常准了各位娘娘们出宫去祭拜。”

    两个人正说得有来有往的,那边小荣泽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野菜包子,不过他还没忘记先让致远和雪琪。

    致远吃了倒是香甜,没吃过,尝鲜可以,但是总吃怕是受不住,他微微摆手,悄悄唤来立在一边的碧蝶:“去给小少爷做点他爱吃的。”

    碧蝶先是一愣,继而笑着应诺。大爷这是怕表少爷吃下去,又怕他挨说,所以才让自己准备了东西吧碧蝶嘱咐了香卉在这里好生的伺候,转身去小厨房做碗蛋羹,这东西软嫩嫩的,表少爷喜欢的很。

    雪琪咬了一口,眼色怪异的看看荣泽。

    荣泽托着小下巴,满怀期待的问道:“好吃?姐姐,好吃吗?”

    雪琪良久才说道:“好吃你快尝尝吧”

    荣泽欢喜的“哎”了一声,用筷子插起白嫩的菜包子吭哧一口,小嘴太小,只咬到了外面的皮,囫囵吞枣般将其咽下去,没什么滋味,再咬第二口。

    荣泽像是被点了穴一样,呆呆的不动,小嘴里填满了包子馅,痛苦爬满了小脸。

    好难吃啊,有心想要吐出来,但是看到姐姐和哥哥紧紧的盯着自己,荣泽只得将其含在嘴巴里。

    他年纪小,但是记性不差,刚刚姐姐还说了,这是自己叫着要吃的,不能反悔。

    荣泽的小脸几乎别憋得通红,眼里含着泪珠儿,举着着小包子,可怜兮兮的模样逗坏了大伙儿。

    就连严嬷嬷也说道:“快吐出来吧,难为这孩子还能憋着。”

    黛玉故意逗弄他:“怎么样?好吃吧可是你自己闹着要香卉给你做包子的”

    香卉早就看出来表少爷不喜欢吃了,但是又不敢吐出来,直着急。她明明记得这野菜包子好吃的很啊,怎么表少爷这副表情?难道自己的手艺没娘亲好?不会啊?刚刚出锅的时候自己还试吃了一个,味道鲜美,满口余香。

    荣泽一挺小胸脯,把眼睛一闭,颇有些江湖豪侠的感觉,小腮帮子左鼓鼓,右鼓鼓,一狠心,将嘴里的野菜包子给吞了下去,然后连忙端起石桌上的凉茶要狠狠的灌下去。

    黛玉怎敢让他这样喝东西,忙夺了过来,“这么吃着喝着,早晚是要闹肚子的,叫香卉去给你冲杯蜜茶,喝下也不伤脾胃。”

    荣泽小,平日里也不敢叫他喝这种东西,只吃些凉的水果。

    小家伙早就眼馋这凉茶,今日本想来个混水摸鱼,却被姐姐逮住正着。

    香卉沏了蜜茶,荣泽颇不情愿的喝了下去。再看看剩下的大半个野菜包子,实在是难以下咽,他先是小心翼翼的看看致远,见哥哥没有注意自己,转而满脸委屈的瞧瞧黛玉,不说话,但是小模样甚是怜人。

    只是众人都不理会,荣泽就觉得自己很伤心,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哽咽的就要吃包子。黛玉到底没忍住,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严嬷嬷强忍笑容,但是脸色怪异的很,上来轻拍黛玉的后背;致远笑着抱起荣泽,手指一弹他的小脑门,忙又心疼的帮着他揉揉。

    雪琪年纪小,不知道众人在笑什么,只觉得该是哥哥和姐姐喜欢弟弟吧她不由自主的跟着扬起笑脸。

    吃过晚饭,院子里只剩下兄妹俩,小不点们跟着春纤、春蕾去内室洗澡,总算是能安心的说会儿话。

    黛玉不复刚刚的和颜悦色,一脸的庄重:“哥哥,咱们家还是速速离了这里吧越是这样待下去,我心里越是发慌。”

    院子里寂静的很,不知道为什么,就连稍早啼叫的八哥也乖乖的伏在笼子上,一边喝着水,一边小心的梳洗自己的羽毛,就是不再说一个字,生怕打扰这兄妹二人似的。

    致远与黛玉截然不同,他反而笑着安慰黛玉:“妹妹竟说胡话,现在这府上的大小姐封了娘娘,荣宁二府最是尊贵显赫的时候,咱们此时说要走,难保老太太会不高兴。”

    黛玉诧异的瞧瞧致远,她知道哥哥一向不大和外祖母家的男子来往,就是琏二表哥亲自下了拜帖也被拒之门外。这事儿她还是听王熙凤说的,凤姐儿说这话的时候可有点酸,言语中不难听出责怪的意思。

    “哥哥说的在理,只是黛玉虽然年幼,却明白一个道理,盛极必衰,外祖母家如同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我越看越是心惊,哥哥是自家人,我也不说外道的话,若是黛玉现在去劝老太太,怕是老太太反而怪我多事,心里也嫉恨,再者,这也只是我的浅见而已。”

    林致远收起刚刚的懒散,正色道:“妹妹看得清楚,难为你有这个心。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妹妹能想到的,老太太未必能想到,即便是想到了,有时候人就是这样自欺欺人,他怎么会承认自己已经是穷途末路?贾家的大姑娘进宫这些年,忽然间后来居上,除了运气以外还有什么,你且仔细想想就不难明白。我听外面议论纷纷,说是皇家决定叫各宫的妃子们回家省亲,十一月又是皇上大寿,今年的喜事接二连三,看着风平浪静,可实际上却是叫人胆战心惊。”

    黛玉听到这里,不能免俗的在心里暗暗的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如此说来,哥哥就更应该听听妹妹的话,我心里惦记着外祖母,只是搬了家随时都能来看望,住在这里万事有限,就连荣泽想要玩耍也没个朗阔的地界儿,我瞧着不忍。再过一阵子她们两个大了,也该有自己的院子,不能总是和咱们两个混住着。哥哥若是担心外祖母不准,这事儿就我来提,外祖母不会难为妹妹的。”

    黛玉此番可是下了大决心,此次搬出去或许还能给哥哥博得一个好名声,将来也不会有人认为致远是靠着贾家入仕,说些难听的闲话,影响了哥哥的前程。

    她记得父亲曾经说过,这些士子们最重风骨,如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史书上也讲过,那些投靠了蛮夷的汉人学子,虽然做了大官,但是最终还是遗臭万年。本朝惯例,从没有皇室外戚做过做过一品文官

    哥哥为人正可用“明月入怀” 来比拟,他有鸿鹄之志,怎可因为自己的任行而耽误前程?

    所以,搬离贾府,势在必行

    PS:^_^,明天继续

正文 第八十六章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中)

    第八十六章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中)

    (求订阅,顺便求粉红票票哦O(∩_∩)O哈谢谢大家对惊荷的打赏,今晚依旧双更)

    不多日,果然传出了皇上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外,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

    消息一经传出,满城哗然,众外戚之家纷纷商量该如何操办。

    最先有动作的是周贵人家,她父亲已经在家里动了工,准备修建省亲别墅;另有吴贵妃家,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领了十来个小厮去城外寻地方,被贾家的下人瞧个正着。

    或是孙美人,或是许美人,但凡家里有点根基的,莫不想尽办法盖上个园子,请了自家的姑奶奶回门省亲。

    只皇后娘娘不动声色,娘娘本是国母,轻易不能离宫;她们家又远在东南,京中虽有宅院,只是也没什么人住着,倒是有个妹妹来瞧她,如今也不过住在姑妈家。

    这种体面的事情怎么能少得了贾府,贾母召集了众儿孙,一起商讨修建省亲别墅的大事。为了给娘娘争口气,不至于被那些小小的美人比下去,荣国府是下足了血本,贾珍身为族长,这种事情更是责无旁贷。

    一时间,人人脸色红润,脚步坚实,说起话来也是掷地有声,向别人说起自家大姑奶奶来,那可别提有多自得了

    贾赦是那种只懂享受,成不了事得人;他弟弟贾政呢,也是个腐儒,不通世故,倒是贾珍交友广泛,他又是晚辈,这修建园子的事情自然就落到了贾珍身上。贾赦担心贾珍偷偷隐匿钱财,叫了贾琏给他打下手,其实就是变相的监视。

    一个院子修下来,至少也要十五万两左右,没瞧见林家买个园子还二十万吗?那里面可是没什么家具古董的,贾府就不一样了,事事都要精美细致,样样都要巧夺天工。这钱自然就如同流水一般。

    贾母狠狠心,自拿出了五万两的体积银子,又叫王熙凤从宫中的份例中挪出三万两,余下的几家凑一凑。

    贾赦忍着心痛抠出了一万两的银子,就想着将来从哪个地方找回补来。贾政和王夫人一商量,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才这样的大张旗鼓,若是拿的少了,怕是面子上不好看,不如拿三万两,老太太知道也会欢喜。

    贾政从来不管家当,只懂得花钱,他那点子的饷银还不够清客们去惠斌楼打打牙祭,钱自然是王夫人掏。

    王夫人听了三万两这个数字,几乎没厥过去,她攒了这这些年,不过是十万而已,可这些都是给宝玉、宝钗将来成亲用的,她怎么舍得动分毫?

    但是不拿,怕是连一向和自己作对的邢夫人都会啐她一口。

    王夫人有心打林家兄妹俩的主意,只是老太太明白这些人的贼心,一开始就说好了,向亲戚们借钱可以,但是不能拉上林家兄妹,那俩兄妹本就不容易,还是叫他们安生一些吧

    瞧瞧老太太的这话,向亲戚借,又不准找林家,这不就是在给自己说嘛

    贾家的亲戚,谁最有钱?自然是薛姨妈家。

    叫王夫人开口向嫁入商贾之家的妹妹借钱,这位“菩萨心肠”的二太太实在是难开口

    可见,贾母虽然有些偏心,但是对黛玉的好绝无二话。

    粗粗算起来,几房加在一起的银子大约有十三万。贾珍身为族长,自然要出上一笔,凑个十五万的整儿。

    这时又有薛姨妈主动来找贾母借出银子三万两,不用打字条,只是亲戚们的情分。薛姨妈这招棋高妙的很,她和王夫人是一个娘的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会不知道姐姐想什么?若是真的将银子借给王夫人,怕是王夫人悄悄的就能让这三万两销声匿迹。

    莫不如就大大方方的来找贾母,当着众人的面让她们看看薛家的财势

    将来宝钗做了当家的主母,别说是三万两,就是三十万两,只要娘娘稳坐宫中,还怕捞不回来?

    众人议定,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盖造省亲别院。又请了贾政一清客名山子野裁量制度,或是堆山凿池,或是起楼竖阁,或是种竹栽花,都由他说了算。

    府中不日开工,刚刚忙完秦氏丧事的贾府又热闹起来,只这一次和上次不同,欢声笑语,满府皆是。

    黛玉找了个机会来给贾母请安,自从府上开始决定修建院子,她出来的机会就更不多了。贾母正和宝玉商量买戏子唱戏的事情,娘娘归家,理应买个小戏班子,宝玉就说南边的丫头灵气,学起曲子来必定是快,娘娘听了也高兴。贾母笑着应允,在她看来,宝玉懂得这些非但不是玩物丧志,反而觉得心肝宝贝长大了,知道学着办事了

    黛玉进了贾母的上房,先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一招手,将黛玉唤到自己的榻边,摩挲着黛玉的头:“这么热的天,有什么事儿只管吩咐了小丫头来就好,做什么亲自动一动?仔细中了暑气,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跟着你的奶娘呢?”

    贾母尚且不知道王嬷嬷已经归家养老去了,贾府最近事情多,也没来得及问一问。

    “外祖母,今日黛玉来这儿,是有件事想和外祖母说。”黛玉顿了顿,看着一旁的宝玉和身后服侍的鸳鸯。

    贾母会意,“宝玉,你前儿不是说那糖蒸酥酪好吃吗?我叫厨下做了,让鸳鸯服侍你吃了”

    贾宝玉瘪瘪嘴,不情愿的被鸳鸯拉着出了屋子,到底去什么地方吃酥酪可就不得而知了

    “玉儿有什么就直说好了,咱们祖孙俩还有什么不能讲的?”

    黛玉正正衣衫,极规矩的跪倒在贾母面前,行大拜之礼。贾母忙道:“好孩子快起来,你这样祖母担心死了,有话好说。”

    “外祖母对黛玉的恩情,黛玉永生不忘,只是今日说的话必是要伤老太太的心,黛玉先行大礼,请外祖母饶恕。”

    贾母迟疑片刻,道:“孩子,你是不是要和你哥哥搬出去?”

    黛玉一惊,但是并不否认。

    “我的玉儿,我已经算到了你要来。只是没想到如此之快。好孩子,先起来,外祖母答应你。”贾母将黛玉拉到身边,“我看出来了,林哥儿是个好孩子,你跟着他过活将来也差不到哪里去。你别奇怪,我老婆子眼睛不坏,你那个两个舅妈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