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其实不懂经济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学中很重要,它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基本规律,只有遵照这个规律,我们的社会资源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

消费者会将某一物品按照自己的意图划分为几种用途,并按重要性分成等级。随着所占有的该物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会将其逐次用到不重要的用途上去,这也是一种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比如水,按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分别有饮用、洗浴、洗衣、浇花等多种用途。在水很少时,我们按照可产生最大满足效用的条件将它用于最重要的用途——饮用。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加,我们除了可得到足够的饮用水外,还有很大剩余,于是它会被逐次用到洗浴、洗衣、浇花等相对越来越不重要的用途上。假若我们并不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且水资源被统一调配,就可能在水资源仅够饮用时却被调配到浇花上,结果就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灾难——人类都被渴死了。由此可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人反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举出反例来证明它并不可靠。比如某铁路工程队要用10000节铁轨来铺一段铁路,那么,铁轨铺得越多,这段铁路对工程队来说自然就越重要,即边际效用越大。这岂不是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悖?再具体来讲,假设工程队只铺了一节铁轨,供应商便宣布铁轨因缺货而涨价50%,这时工程队在计算成本收益后很可能会放弃该工程,这说明第一节铁轨对工程队的边际效用是非常小的,甚至可有可无。而当他们已经铺完9999节铁轨后,供应商宣布铁轨涨价50%,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付账收货,就算供应商宣布铁轨涨价100%甚至1000%,估计他们也不会拒绝购买铁轨。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没有最后一节铁轨,前面的9999节等于全部白费,这说明最后一节铁轨对他们是最重要的,即边际效用最大。因此,对工程队来讲,铺铁轨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

如果仅从这个例子本身出发,它是无可反驳的。但举例者忽略了一点,实际上铁路才是一个完整的消费品,工程队实际上相当于生产者,他们是在生产“铁路”这个消费品,铺铁轨只是中间的生产过程而已。就像饭店里卖炒土豆丝一样,仅把土豆削了皮、切成丝是卖不出去的,只有将土豆丝炒熟端上桌,消费者才肯为此付账。所以,转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只有铁路铺成,它才是有价值的消费品,才能产生效用,而且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假设工程队铺就的是连接两个城市的第一条铁路,每个需要去往另一个城市的消费者都会排队买票,其效用是最大的。而假设在消费者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两个城市间铺就第二条、第三条铁路,第一条铁路对消费者的效用就会下降,消费者此时就不会再挤在一个地方买票了,肯定有会会去人少的地方买,于是三条铁路之间产生竞争,甚至会竞相降价来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由此可知,铁路同样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提醒我们在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一定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坏习惯。

27。禀赋效应: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话说小狐狸因为个子矮吃不着葡萄,就对每一个吃得着葡萄的人心生妒忌,所以到处对人说:葡萄都是酸的,谁吃谁倒霉。这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由来。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讽刺得不到某样东西就对他人心生嫉妒者。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心理,即得不到某样东西心理上就会降低其价值;或者反过来说也可以,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估价偏高,可称为“吃得着的葡萄都是甜的”。

也许有人会说,人们不是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吗?你这种说法肯定不对。但经济学家却非常系统地证明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吃得着的葡萄都是甜的”的心理,它被称为“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禀赋效应是由经济学家泰勒于1980年提出的。通过禀赋效应可以知道,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会索要过高的价格。

为了证明禀赋效应的存在,1990年,泰勒还做了一个实验。参加实验的是44名大学生,他随机抽取其中一半的人,给他们每人一张代币券和一份说明书,说明书上写明他们拥有的代币券价值为x美元(x的价值因人而异),实验结束后即可兑付,代币券可以交易,其买卖价格将由交易情况决定。泰勒让卖者(得到代币券的学生)从0到8。75美元中间选择愿意出售的价格。同样,也为没有得到代币券的那一半学生指定因人而异的价值,并询问他们愿意为购买一张代币券支付的价格。代币券交易完成后,他又先后用杯子和钢笔做了相同的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代币券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交易情况大不一样。在代币券市场,买卖双方的预期价格是大致相同的。而在杯子和钢笔市场上,卖家报出的卖价的平均值却达到买价平均值的两倍多。即使交易反复进行,买者和卖者依然无法达成一致的价格。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比较代币券和消费品的不同之处:代币券的价值是事先确定的,因此非常精确;而人们对消费品的偏好则可能会使其价值变得模糊,即消费者难以对一件商品确定一个唯一的货币价格。因此,当购买者购买商品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转手卖出,而不是自己使用时,其对损失和赢利就有明确的衡量,就不会有禀赋效应,如购买股票。可一旦人们得到可供自己消费的某物品,人们赋予该物品的价值就会显著增长。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常常会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而且这种现象并不会随着交易者交易经验的增加而消除。

禀赋效应最大的影响就是对科斯定理提出了质疑。科斯定理指出,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无论初始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都会通过市场交易达到最优。可是禀赋效应却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禀赋效应还能使我们明白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股票价格和房价往往会出现追高杀跌的现象。由于人们非常害怕损失,股票拥有者在承受股价下跌时,往往会为了避免损失而愿意冒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继续持有股票,希望有朝一日股价能重新上涨。房地产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从而造成了股票或房地产的价格越低其成交量反而越低,这种与传统经济学的需求曲线相悖的奇怪现象。

28。用脚投票:走是硬道理

古人说“好马不侍二主,好女不嫁二夫”,所以对古人来说第一次选择非常重要,因为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第一次当然要选个好归宿。但问题是没人能保证第一次选择就是正确的,于是造成有人占了便宜,有人吃了亏;占便宜的得意洋洋,吃亏的无可奈何的问题。

如今不同了,婚前可以先试试,合则结,不合则分。如今流行骑驴找马,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因为重新选择的机会随时有。这就是“用脚投票”。

用脚投票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蒂伯特提出。因为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每个州的政策各有不同,人口流动又不受限制,有段时间出现了人口大量频繁流动的现象。蒂伯特总结后得出结论:在人口流动不受限制、存在大量辖区政府、辖区间无利益外溢、信息完备等假设条件下,由于各辖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税负组合不尽相同,各地居民就会根据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税负组合,来选择那些最能满足自己偏好的地方定居。于是就会出现大量居民从某地区迁出,而迁入另一地区的现象。

简而言之,用脚投票即居民们用自己的脚来做决定,从对自己不利的地方走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去。用来比喻人们对某事、某地的失望或抵触,从而选择离开或放弃。

就经济领域而言,股市是用脚投票体现最明显的地方。投资者在购入某一股票后,拥有随时将之卖出的权利,所以当他认为该股票不能再为自己贡献利润时,就会毫不犹豫地用脚投票——卖掉股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都走向了市场化,“用脚投票”几乎适用于任何领域。农民种田,整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结果大丰收了,粮食跌价,而歉收了,价格也不涨。总之一个汗珠摔八瓣,也没摔出毛儿八分的。于是放下锄头,坐上小公交,进城盖楼去,两三年下来就能盖新房、娶老婆。农民用脚投票的结果是弃田进城,变成了农民工。

过几年,经济危机席卷城市,楼盖不动了,国家出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补贴,保证粮食价格。于是农民工卷起铺盖,坐上小公交,回到空气清新的老家,农民工用脚投票,又变回了农民。

三十年前,中国经济落后,头脑聪明的人想尽办法出国。学生的身份最容易出去,于是用自己的学识做后盾,办个博士留学。出去后学习不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就是刷盘子也要想办法留下,因为那里生活优越,不用饿肚子。人才用脚投票,变成了游子。

三十年后,中国经济崛起,社会安定和谐,工作机会满地皆是,欧美经济危机,找工作难如登天。于是曾经的、如今的博士们,或拖家带口或孑然一身,渡过重洋,回到祖国的怀抱。游子们用脚投票,得了一学名——海归。

在选择权充分的今天,再也没有谁死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老观念吊死在一棵树上。在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个领域,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到国与国的博弈,几乎都是在用脚投票。而在经济领域,用脚投票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真理。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存在着双向选择,用脚投票就会起作用。如今它所表达的已不仅是对某事件、某现象、某局面的不高兴、不满意、不认同,同样也可以表示对某事、某现象的认同、喜欢、满意。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既可以是走过去,也可以是走过来。

29。51%原则:多一分胜算就出手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两难问题,即非此即彼,二者必须择其一,且二者几乎有着相同的吸引力,但你不得不放弃其中之一。为何有两难?为何要两难?这不仅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因为人世间的一切资源如土地、财富、时间、空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不得任意妄为,所以不得不选此即弃彼。那么,在面临选择的岔路口,要以什么为依据进行抉择呢?聪明的人会秉着“51%原则”来采取行动。

所谓51%原则即多1%的胜算就出手,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为什么要如此果断地进行抉择,难道不能等到情势更明朗、胜算更大的时候再进行选择吗?如果能够有60%、70%甚至90%的胜算再进行选择,当然更容易也更不会后悔,这时进行选择自然是好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为许多并不清晰的因素而患得患失,即使当时认为选择是正确的,也很难说以后此选择就一定优于彼选择,并因此而陷入两难的选择中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本身也没有什么坏处,但资源的有限性使我们做出任何选择都要付出机会成本,而且越犹豫付出的成本会越大。来看看K。E。凯斯和R。C。费尔在他们合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机会成本的描述:“产生机会成本的原因在于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比如时间,一天只有24个小时,我们必须在此约束下生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你用同样多的钱和时间所能够做的其他事情的价值;教育的机会成本是你从事其他事情的价值;假使你的邻居今天要修剪他的草坪,他就没时间带孩子去动物园,而这正是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在制定日常决策中,考虑一下机会成本是有益的。”

从机会成本的释义来看,做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而且在一定情况下,越犹豫付出的成本越高。譬如在进行是修剪草坪还是带孩子去动物园的选择时,两者重要性之间的差别也许很小,使人难以抉择,这时就很容易因为犹豫而增加机会成本。譬如一时决定先修剪草坪,但刚刚拿起修剪机,又觉得该先带孩子去动物园,可换好衣服要出门时,发现草坪实在难看,必须修剪,又决定还是先修剪草坪。如此犹豫不决、翻来覆去耽误了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就成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成本付出。这时,无论再做出任何决定,机会成本都已经增加了。

51%原则所要告诫我们的就是,不要增加机会成本,在两种选择之间差别不大时,多一点优势就要毫不犹豫地做出抉择,在经济活动中,尤其需要这种勇气。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手上有10元钱,商场里手套和帽子的价格都是10元,但是你手也冷、头也冷,于是无法决定是买手套还是买帽子。其实这时两者的差别并不大,如果你觉得手更怕冷一些就买手套,如果头更怕冷一些就买顶帽子,尽管很难感觉出差别,但总会有更重视的一个,这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勇敢地付出机会成本。因为,最差的选择就是等两者的差别更明显一点后再做选择,到时候可能不是手冻坏就是耳朵冻坏,甚至两者都冻坏了。

因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机会成本的现实不可更改性,有人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决策模型”:把各种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一一列出,然后根据经验或经济形势,按照重要程度给每一个因素加上一个“权重”,也就是给出一个系数,再根据分析,分别给两个选择对象一个分值,权重乘以分值就是被选对象在这个因素上的得分。把各项因素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两个备选对象的总得分,总分高者自然就是最后的选择。

但无论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经济活动中,我们所碰到的事情往往是非常复杂或模糊的,而且通常不可能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所以,这里所说的51%并非真的要计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而只是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选择了一个,就意味着要放弃另一个,也就意味着失去了49%。既然这时的49%已经变成了零,那就应全力以赴地谋划如何把51%尽快地转化成100%。

30。搭便车理论:滥竽充数不可取

搭便车理论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曼库尔·奥尔森是研究集体利益和公共物品问题的,出于对公共利益的关心而提出搭便车理论。他认为因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成员都能从中得益,包括那些没有¨wén rén shū wū¨对此作出贡献的人,所以为某些人提供了坐享其成的机会。比如,工人组织罢工,肯定不会所有人都参加,但罢工胜利以后的加薪或提高福利等好处是所有工人都享有的,如果罢工失败,承担损失的却只有那些参与罢工的工人。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搭便车者只享受利益不承担风险。

因为好处非常明显,搭便车现象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搭便车”的祖师爷应该是我国的“南郭先生”。此人不会吹竽,却混入吹竽的队伍,摇头晃脑“表演”一番,便获得了皇帝的奖赏。从本质来看,南郭先生并未参与乐队合奏这个“集体行动”,却因为他在集体之中而获得了奖赏,这就是搭便车的好处。也是曼库尔·奥尔森所担心的问题。

曼库尔·奥尔森认为所有人其实都具备“南郭先生”的头脑,这就可能产生一个问题,即每个人都想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却不愿为获得它出力。

当然,我们应当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即一经产生全体社会成员便可以无偿共享的物品。比如,在现代社会中的国防、不付费公路、社会福利、公共教育、法律和民主都是常见的公共物品。

曼库尔·奥尔森觉得因为所有人都是“聪明的”,所以任何人都会想方设法不为公共物品出力而坐享其成。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中国俗语所说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曼库尔·奥尔森将其称为“搭便车困境”。

美国约克镇有个故事形象地表现了搭便车困境。约克镇以盛产果酒闻名于天下。某年果酒节前一天,镇长突发奇想,想做一个鸡尾酒大派对。于是他派人在镇中心广场上放一只大酒桶,并下发通知要求镇上的每个成年人必须带一瓶家里最好的果酒,在派对前一天倒入大酒桶中。这样,在庆祝节日的狂欢派对上,大家就可以品尝到由各家果酒所调制出的美味鸡尾酒了。

彼得先生显然是个“聪明人”,当天夜里他想,就算带一瓶水倒入木桶,也不会有人发现,那何必浪费自家的果酒呢。于是,在派对前一天,彼得高高兴兴地将一瓶白开水倒入了大木桶。第二天,人们迫不及待地拧开大酒桶的龙头,想品尝一下美味的鸡尾酒,但是他们品尝到的不是美酒,而是清冽冽的白开水。原来,约克镇的每个人都足够聪明,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同一个主意!

当然,目前我们无法确定这个故事是确有其事,还是有人编出来专门证明搭便车理论的正确性的。但它无疑告诉了我们,“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导致了极大的危害。试想,如果每个人都不愿为国防作出贡献,只愿享受国防巩固所带来的安定幸福,其结果将会是怎样的呢?

曼库尔·奥尔森从许多角度分析了搭便车困境的必然性,并对如何解决此问题给出了相关解答。从经济学角度看,搭便车困境的确很容易产生。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国家或哪个集体真正像约克镇一样从“果酒桶”里接出“白开水”。因此,“搭便车理论”更大的意义可能是警示人们,就像这个寓言故事一样,提醒人们不要试图坐享其成,只有每个人都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集体利益才可能存在,集体的力量才可能形成,否则集体便形同虚设,集体利益也便不复存在。试想一下,没有国防、没有免费公路、没有社会福利、没有公共教育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第三章 赢得市场,赢得财富

引言

市场经济以客户为导向,以经济规律为指引。在赢取财富的山路上,只有顺应市场这一条可供攀登的锁链,而这条锁链则依靠各种经济定律环环相扣。无论谁想抓住这条锁链,并依靠它攀上最后的财富顶峰,都必须熟悉掌握锁链上的每个经济定律,并依照这些定律的指引,顺势而为,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进而赢得财富。

31。二八法则:找到属于你的那个

二八法则同样是关于收入分配不公的理论,但与被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之后运用于经济学的马太效应不同,二八法则首先是由发明基尼系数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之后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

1897年,帕累托在对意大利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进行统计分析时意外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帕累托抛出二八法则的目的是反映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呼吁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但他后来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即二八法则所代表的不平衡问题,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像是被魔咒控制在二八法则之内无能为力。

后来,人们渐渐遗忘了帕累托提出二八法则的初衷,却在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将二八法则运用到了极致。如在经济领域,愚蠢的营销者以一视同仁为傲,以为所有顾客都同样重要,所有生意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但二八法则说“NO”,一视同仁就意味着碌碌无为,因为在营销领域同样存在着典型的二八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

聪明的营销者理解二八法则并懂得如何运用它,所以很多看似不够努力的营销者却“幸运”地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不是他们幸运,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二八法则这个魔咒,于是只用20%的努力轻松斩获80%的市场。保险行销是市场行销中的典型领域,因为它始终处于竞争激烈、供大于求的特定经营环境中,因此保险行销中的优秀者常常被称为社会精英。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或任何一个保险从业人员,几乎都面临这样一种现象:80%的业务来自20%的客户。因此聪明的保险行销人员从一开始就不是盲目的,他们痛恨重复无效的劳动,因为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精力总是有限的,将精力放在无效客户身上就等于资源浪费,所以从做市场一开始,他们就争取发现“对的”客户并想办法“锁定”他们。聪明的行销者总是用80%的精力寻找20%属于自己的顾客,再以80%的服务满足这20%的人群,因为这20%的客户将为他们提供80%的利润。

目前,各领域的商家都在探讨如何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使营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美其名曰精准营销,其实这就是二八法则的运用。

二八法则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应该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比如,时下人们最关心的找工作问题。发达的网络服务使投递简历方便快捷,于是很多貌似聪明的同学“广撒网”,以为机会与简历投递次数成正比。可结果往往是面试很多、花费很大、成果很少。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目标,自然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长此以往,精力被分散到很多方向,于是做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不满意,在不断地更换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

如果你是个聪明人,就该懂得二八法则。无论做什么,都要事先选择好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然后将80%甚至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也许这只是你想要做的事情中的20%,但它绝对会为你带来80%甚至更多的收获。切记,不要试图面面俱到,否则二八魔咒必将应验。

32。派生需求:追根溯源找理由

“派生”一词原指江河的源头发展成众多支流,现在多用来比喻从某一事物的演变、延伸中分化、产生出来新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必有其源头所在,就像一条河流必有发源地,然后才有蜿蜒的主流和支流。经济市场中各种产品、要素的需求也必有其缘由,所以便有“直接需求”和“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这一概念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主要是用来解释生产者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马歇尔认为,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都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引发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引致需求”。

市场上的直接需求都是由消费者创造的,他们需求某种产品就是为了消费它并享有其效用,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产生的其他需求都属于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这一源头,就不会有其他派生出来的需求,派生需求的目的都是为最终的产品作出贡献。

具体地说,产品市场上的需求和生产要素市场上的需求具有很不相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消费者为了直接满足自己的吃、穿、住、行、玩等需要而购买产品。因此,对产品的需求就是所谓的直接需求。与此不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不是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比如厂商购买一台机器不会是为了吃它、穿它,更不可能住在里面,购买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生产出用于满足消费者吃、穿、住、行、玩的产品。

更进一步来看,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这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对其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产品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例如,如果没有人去购买汽车,就不会有厂商对汽车工人的需求;对医生和护士的需求,则受到对保健服务的需求的影响。所以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但是,了解什么是直接需求,什么是派生需求有何意义呢?要想弄懂一件事情,就要挖它的根本,懂得寻源是非常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中,弄清什么是派生需求对分析、理解市场行为意义重大。比如一个生产刀片的厂商,不知道市场上究竟需要多少刀片,就无法制定生产计划,就不知道是该扩大规模、引进生产线增加产量,还是该停止扩张、压缩产量,不知道这些,它如何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所以就需要去调查,而若不知道究竟什么决定刀片的需求量,调查就无从谈起。可如果了解了市场对刀片的需求派生自消费者对剃须刀的需求,而剃须刀在市场上的需求量相对稳定,且较容易调查后,厂商就可以追根溯源,首先弄清消费者对剃须刀的需求量。然后,再看由消费者对剃须刀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厂家对刀架和刀片的需求。如果市场主流是一个刀架配两副刀片,厂家就可按照剃须刀需求量的两倍生产刀片;如果市场发生变化,一个刀架开始配三副刀片,则可按照剃须刀需求量的三倍生产刀片。总之,追根溯源才能把握脉络,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追根溯源还有助于生产者提前把握价格的变动。比如,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整张牛皮的供给价格等于一头牛的供给价格减去相应数量的牛肉的价格。即一对派生需求物品中的某一个的供给价格降低将会导致另一物品的价格上升。

另外,对派生需求的研究还有助于提前把握新需求诞生的迹象。比如,消费者对某种新产品的需求,必将引起厂家对与其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33。达维多定律:自己吃掉自己

威廉·H。达维多在任英特尔公司高级行销主管和副总裁时曾说:一家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永远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现有的产品。后来,众多企业家在残酷的市场搏杀中认识到达维多的这句话简直就是通透世事的真理,于是将之命名为“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的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试想,谁会愿意在产品正大把大把地带来利润时自己将它挤出市场呢?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