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乱局--金融危机五大悬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导言:金融危机五大悬案
2008年的全球经济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乱”。在这一年的年初,美国的次贷危机在金融业掀起了新的巨浪。上半年,作为现代经济基础的大宗商品出现了价格飞速上涨的局面,其中,石油和粮食价格暴涨尤为引人注目。之后,通货膨胀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受到了猛烈冲击,很多国家不得不临时修改宏观经济政策,把应对通货膨胀当作了头等大事。正在各国政府被通货膨胀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的次贷危机又出现了新动向。2008年7月,媒体突然爆出一大新闻,美国政府决定对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实施300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没等人们对次贷危机的这一新情况回过神来,石油价格在直奔顶峰后,突然开始快速回落……
  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垮台,酝酿已久的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终于全面爆发了。
  事情的演变让人晕眩。其间,有急风暴雨式的混乱,也有风平浪静的短暂间歇。一个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引发的却是经济形势的急速逆转。人们做出的反应似乎也违反了常规,美国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之后,一路贬值的美元却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升值,不管怎么说,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很难适应这种快速变化,全球经济似乎进入了混沌状态。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危机,美国的汽车制造业、航空业等很多行业陷入了困境。金融业出现了危机,美国的经济命脉货币市场出现了危机,全球股市崩盘,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 任基本消失,短期金融交易中止,银行间信贷和商业票据市场停顿,企业和个人信贷冻结,全球经济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带动下,出些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局面。
  这次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强烈印象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既有的经济理论失灵。现代经济学高度发达,把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简化成了数学模型,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几个宏观经济指标便成了制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使政府的常规经济政策具有了可操作性,但再精致的方法也难以完全掌握瞬息万变的现实。
  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美国政府自以为完全可以掌控宏观经济局面。在美国政府看来,宏观调控就像开汽车那样简单,踩几脚油门(财政政策),转几下方向盘(货币政策),经济的车轮就会滚滚向前。只要经济不出现衰退,就什么危险都不会发生。
  经济现象远比理论来得复杂。表面孤立的事件背后,隐藏的是交错的因果关系。通货膨胀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就扮演了一个十分诡异的角色。在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中,通货膨胀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的过程中,通货膨胀也是一个不能不防的问题。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通货膨胀问题表面上看并不很严重,直至2008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通货膨胀,美国也不是世界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这给美国政府一个错觉,以为执行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仍有空间。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不出来,不等于不存在问题。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在各个方面已经逐渐进入了不正常状态。
  当局者迷,旁观者也不见得清楚。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透过乱相寻找线索、追寻缘由、发现细节,才能找到答案。自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对全球经济的演化,我们已经进行了接近一年的跟踪。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本书作者还专程赶赴金融危机的爆发地纽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考察,对危机演化过程作了及时梳理,初步理清了此次金融危机演化的基本脉络。
  即便如此,金融危机仍给我们留下了五大悬案:第一个悬案是,美国经济为何出现了心脏骤停;第二个悬案是,次贷危机是如何升级为金融危机的;第三个悬案是,石油的价格为何大起大落;第四个悬案是,通货膨胀会卷土重来吗;第五个悬案是,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到底是什么关系。
  当我们把这五个悬案整理出来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五个问题竟然都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这五大悬案不仅影响着现在,而且还决定着未来。
  关于未来的经济走势,谁都不可能未卜先知。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2009年的第一季度,不管怎么说,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都是一个难过的槛。各上市公司相继要向社会公布年度报表,纸里到底包了多大的火团,金融危机还会不会进一步升级,这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悬念。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1)
导语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华尔街是美国金融的心脏。2008年9月16日和9月17日,美国金融体系停止了正常运行,资金流动趋于停滞,就像心脏病人突发心肌梗死一样,如果不抓紧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2008年10月9日是个将被载入金融史册的日子。这天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在美联储的动员下联手降息,共同参与防止全球金融市场崩溃的行动。这是有史以来西方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首次采取的联合行动,世界各国刚刚还觉得通货膨胀是头号敌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又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泥潭。
  20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标志,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恶性金融事件发生的速度令人目眩;对第一个事件还没反应过来;第二个事件已经到来。到2008年11月底,美国共有22家银行倒闭。国际风险分析公司的执行董事克里斯朵夫·瓦伦(Christopher Whalen)预测,2009年可能会有100家银行倒闭,这些银行的总资产累积在8000亿美元左右。
  美国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迅速传染到全球,西方主要国家信用市场出现萎缩,结果引发了更大的流动性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肆虐;投资市场哀鸿遍野; 据彭博新闻社2008年10月13日报道;美国亿万富翁“股神”沃伦·巴菲特也无法幸免。不久前刚刚被评为美国福布斯排行榜首富,进入10月份,一周之内,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股价就跳水约17%;致使其身家一举缩水104亿美元。
  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说:“经济现象神秘莫测!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令世界发生惊天大逆转;一天之内换了个模样;就像心脏病急发,霎那间;全球金融体系坠入无底深渊。”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人们不禁要问,美国金融业构筑起的金融大厦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说垮就垮?是什么导致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 为什么雷曼兄弟公司成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政府为什么急红了眼
  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救市,他们是怎样救市的?美国政府最初采取了有选择的救助,结果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全面恐慌,也使美国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 美国经济心脏骤停
  雷曼兄弟公司真的倒闭了,其严重后果让美国政府也始料不及。
  雷曼兄弟公司的突然倒闭,使美国的经济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尽管这种心律骤停时间很短,还没有被更多的人察觉,但美国政府已经看到了危险所在,如果不立即起搏,美国经济就会发生猝死。
  9月16日,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布什总统说,形势异常严峻,市场已经陷入停顿,许多不同类型的资产要么失去了流动性,要么无法交易。布什当即表态:“不惜一切代价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惊心动魄的24小时,抢救美国经济必须争分夺秒,必须在恐慌扩散以前打一针强心剂,让美国的经济心脏重新跳动起来。
  9月16日,美联储紧急准备1050亿美元专项储备资金,为美国经济起搏,通过回购协议,投向了货币市场,防止货币市场崩溃。
  紧张的抢救之后,是全面的恢复性治疗。在金融市场的动荡中,美国政府看到的不仅是某家投资银行倒闭或某家保险巨头告急,而是看到了维系美国经济的金融血脉出现了栓塞,半身不遂甚至全身瘫痪都有可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2)
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说:“政府通常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足以应付,需要动用真金白银了,到财政部出手的时候了,国会必须授权政府买进数千亿美元金融机构的坏资产。”鲍尔森提出的坏资产解救计划,后被列入2008年经济稳定应急法案;允许政府从金融机构收购那些很难估值的非流动性资产(有毒资产);解决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使金融机构无法正常运行的难题。
  ◆ 从抢救到治疗
  由于怕投资者赎回,货币市场基金不敢再向商业票据市场投资。信用市场出现完全冻结,由于需求疲软,商业票据收益率由2%上升到8%。投资者风险预期骤增,连IBM这样的公司都要支付6%的成本发行票据。而此时大量资金涌入国债造成国债收益率趋于零。银行间停止了相互拆借,银行与企业借贷成本激增。9月15~17日三天内的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由25%升至303%,利率攀升意味着银行间不愿借钱,彼此不信任。
  局势严峻,时不可待,美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为系统注入流动性,对投行开放贴现窗口,解救AIG。从9月16日开始,美联储为货币市场每日破纪录地提供10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这表明了美联储确保银行系统流动性的决心,也说明了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9月19日,美国政府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全面解决方案,用于收购银行坏资产,增加二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流动性,减少持有这些坏资产的金融机构的潜在损失。尽管这个计划需要等到十天以后国会批准之后才能实施,但是,美国政府做出的积极救市姿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就在同一天,美国财政部向货币基金市场提供了临时保险,防止基金赎回规模进一步扩大。此外,美国监管当局宣布对市场上的做空行为加以限制,不许对冲基金做空金融股票,规定投资商在2009年1月前不许对799支金融股做空。同时也要求对冲基金披露做空信息。防止金融机构由于股票连续下跌而陷入崩溃。
  经过连续三天的紧急抢救,美国政府总算初步控制住了病情,可以腾出手来采取一些进一步的治疗手段,防止出现新的病症。美国政府忙于救火,无暇考虑总体整治方案,政府的信心正遭遇空前的挑战。要做的事太多了,可以列出长长的清单:需要加强对投行的监管;银行应该持有更多的资本金;货币政策应该抑制正在上升的资产价格;金融创新需要鼓励,但不能盲目;需要重新审视证券化……
  ◆ 兵分三路大行动
  鲍尔森雷厉风行的作风在这次处理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行动的利弊有待后人评说,但不行动等待的是更大的灾难。关键时刻,鲍尔森召集华尔街巨头商议对策。鲍尔森与纽约联储的泰孟齐·盖瑟纳(Timothy Geithner)命令华尔街巨头分兵三路,寻找解决方案。
  ▲ 第一路由摩根斯坦利、美林和花旗集团组成,被称作LTCM组,任务是根据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解救模式提出方案。当时美国金融机构出资363亿美元参与了解救工作。
  ▲ 第二路是由高盛和瑞士信贷带队清查雷曼的商业地产业务,以便算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 第三路为事件调查组,取名为“Lights Out”,负责研究雷曼倒闭的原因。
  面对华尔街轰然倒塌后的残局,美国政府开始了自1930年以来对金融市场最大的干预行动,企图迅速扑灭有可能大面积蔓延的火焰。鲍尔森强调目前应对的是资本市场出现的系统风险,只要能控制住局面,就不惜一切代价。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3)
鲍尔森在改写着财政部的历史。美国第一任财长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219年前,美国财政部的主要任务是对政府经济和财政政策作顾问,其性质上是辅助性的。而如今的鲍尔森对美国金融机构掌握着生杀大权,决定着其存亡。不论是接管AIG和两房,还是协助拯救贝尔斯登(JP摩根大通收购的代价是美联储承诺接收贝尔斯登300亿美元的资产),历史上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手笔。
  政府处置接收的资产有可能采取拍卖方式,这样无需同接手的公司就资产价值谈判。
  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中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金融机构的坏资产问题。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曾向政府提出了以清债信托公司(RTC)模式处置这次金融危机中的大量不良资产。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这一提议又被暂时搁在了一边。
  所谓RTC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解决储蓄和贷款危机时采用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当时,美国约有1600多家银行1300家储蓄和贷款机构陷入了困境。为了化解危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竭尽全力进行了救助。
  美国政府设立清债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简称RTC),专门接收倒闭储蓄银行的资产负债,经清理打包后,再为它们寻找买家。自1989~1994年美国政府在五年中运用RTC模式成功地摆脱了危机,使经济走向了繁荣,而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RTC模式是否灵验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9月21日,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经批准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意味着接受像商业银行一样的监管,筹资渠道更加便利和多样,曾经风云一时的投资银行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9月25日,美国最大的储蓄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FDIC接管,并将其大部分资产转给JP摩根大通。
  ◆ 美国政府的救命牌
  正当美国政府紧锣密鼓地实施经济救助计划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结果给了布什政府当头一棒。9月29日,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以228票对205票遭到众议院否决。这一消息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美国投资者信心再一次遭到打击。当天道·琼斯指数下跌777点,纳斯达克指数跌破2000点大关,标准普尔500指数跌877%,创有史以来单日最大的跌幅。
  由于时间紧迫,鲍尔森等无暇详细解释美国经济的真实处境,代表民意的众多美国国会议员也没有弄清楚美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信息不对称在9月16日生死攸关的24小时内帮了美国政府的忙,而这次,信息不对称却意外地绊住了美国政府的腿。
  然而,在美国政府的紧急协调下,仅仅隔了两天,在10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首先就是拿出2500亿美元对金融机构注资,换来的是政府以高级优先股的形式持有银行股份。
  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同信用市场冻结有着直接关系。美国政府提出这一计划的最初想法是收购银行的坏资产,次贷危机爆发后,抵押贷款支持的资产大幅度缩水,市场冷却,缺少流动性,无法估值。如何收购和以什么价格收购成为无人能解答的难题。这时,英国政府对银行的注资行动令美国的计划相形见绌,尽管不情愿,美国政府最后也被迫效仿。如今美国政府还有4500亿美元握在手里。这4500亿美元是美国政府控制经济局面的救命牌,握在手里,就能保持人们对美国政府的信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4)
需要美国政府帮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仅是金融机构,其他一些产业也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美国政府。高油价时,美国政府曾向垂死挣扎的汽车业提供了2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鼓励其加快节能车的研发。目前,三大汽车巨头陷入困境,向美国政府提出救援请求;希望从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中分一杯羹。截止2008年11月,美国政府已承诺3万亿美元解救危机。美国政府救助危机之路漫长而艰辛。
  ◆ 危急关头的应急措施
  从2007年9月开始到现在,美联储已将利率由525%降至1%,旨在鼓励贷款和减少债务负担。尽管降息有可能使通货膨胀死灰复燃,但当务之急是解救冻结的信用市场。美国政府采取的其他措施还有:
  ▲ 短期标售机制(TermAuction Facility)。这是美联储为解决次贷危机创立的新机制,其主要做法是在贴现窗口向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提供抵押贷款,利率由拍卖决定;银行可以将大幅贬值的CDO作抵押物从政府得到资金。偿还期限在28~35天之间。
  自2007年12月以来;美联储已拍卖14万亿美元的短期标售,并将额度由200亿美元增加到3000亿美元,部分解决了银行持有大量CDO而得不到贷款的局面。
  ▲ 为货币市场基金担保。9月19日美国财政部宣布为所有公开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其对象包括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只要支付一定的保费,投资者就可加入此项计划。如果基金跌破面值,损失部分将得到全额偿付。这项计划同FDIC的存款保险计划有点相似,担保资金来自财政部的外汇平准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外汇平准基金是1934年根据黄金储备法案创立的,法案授权财政部在紧急情况下,经总统批准后可以交易黄金、外汇和其他信用产品与证券,以达到稳定金融秩序的目的)。 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立即见效,阻止了基金的大规模赎回。
  ▲ 向货币市场基金注资。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加剧了信用危机;导致货币市场失灵使大批投资者逃离,局面一片大乱。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承诺将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500亿美元的担保;期限为1年,同时决定从货币市场主要投资中收购690亿美元的短期债务。进入10月份,美国政府还决定拿出6000亿美元直接贷给货币市场基金,以确保基金的正常运转。
  ▲ 购买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面对美国商业票据市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更大范围的流动性危机,美国政府通过美联储贴现窗口,让银行用商业票据作抵押得到所需资金,以缓解市场的紧张局面。为了启动市场,美联储通过商业票据融资便利(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购买了1439亿美元的企业票据,以解冻已停止运行的商业票据市场。
  ▲ 开放贴现窗口。以前只对商业银行开放的贴现窗口首次对投资银行开放; 解决其应急资金需求。
  ▲ 美元互换额度。信用危机爆发后;其他国家的央行为了应付财务报表,囤积美元;美联储向其他国家的央行通过互换机制提供美元。这样国外中央银行再将美元贷给本国银行;解决本国银行对美元贷款的需求。截止10月中旬;美联储已向国外13家央行提供了美元额度。
  ◆ 银行倒闭之风是令美国政府头疼的难题
  2008年7月的一天,地点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台下的大幅标语写着“信心与稳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主席希拉·拜尔(Sheila Bair)公开亮相,引来众多媒体的瞩目。Indymac银行出问题后,FDIC官方网站的点击量已高达900万次。在被忽视了多年后,FDIC重新有机会登台亮相,成为关注的热点实在耐人寻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5)
FDIC成立于1933年,其目的是防止当时的4000家银行倒闭。FDIC成立时遭到银行业的极力反对。当时的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弗朗西斯·塞森(Francis Sisson)对通过设立基金保护储户利益的想法大为恼火,认为没理由、不科学、太危险。
  实践证明塞森错了,FDIC确实有效地防止了银行倒闭。成立75年来,由于FDIC的不懈努力,银行倒闭案越来越少,20世纪90年代FDIC开始变得清闲起来。1999~2004年间美国只有5家银行倒闭;2005~2006年年末;没有一家银行倒闭。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也许是暴风骤雨来临前的平静。
  防止经济休克的关键是保持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如果投资者担心危机加深而挤兑金融机构,将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的连锁反应。这个时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就成为稳定金融市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如果银行倒闭,FDIC将负责赔偿储户的存款。在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前,FDIC赔付的上限是10万美元,在近年来持续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很多投资者放在金融机构的资金远远超出了10万美元这个额度。如果仍按原来的上限执行,不足以维持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为此,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10月1日,FDIC把存款保险金额赔付上限提高到25万美元(此项临时计划持续到2009年底)。另外,FDIC还破例向银行新发行的未担保债务提供保险,一方面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解决银行的短期流动性不足问题。
  2008年开始;次贷危机引发银行倒闭潮; FDIC又忙碌起来。 FDIC监管着8500家银行机构。一季度在FDIC的黑名单上列有90家需要关注的银行,二季度美国有问题银行上升30%,增加到117家,三季度增加到171家,涉及的银行总资产的780亿美元扩大到1156亿美元。
  一度门庭冷落,无所事事的FDIC成了金融危机中最忙的机构。人手不够;而处理倒闭案最需要的是经验;退休人员又被返聘回来应急。到2008年11月为止;美国共有22家银行倒闭;如果没有美联储的紧急救助,从银行倒闭数目到所涉及的资产金额数量将非常可观。
  然而,FDIC也有自己的苦衷,根据法律规定,FDIC的救援资金相当于保险存款125%的水平,2008年投保的存款为42万亿美元,救援资金约有528亿美元,全部投在国债。解救投保银行的储户至少需要40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FDIC的现有资金,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关键时刻还要政府出面。
  一些华尔街分析师运用一种计算银行信贷问题的得克萨斯比(Texas ratio)公式预测,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将有150 机构倒闭。
  得克萨斯比是由吉拉德·卡西迪(Gerard Cassidy )与其他同事共同开发的,计算方式是将贷款人坏账作分子,有形(Tangible)股本金和坏账准备金之和作分母得出的。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中分析得州银行时发现,当比率达到1∶1或100%时,银行最容易倒闭。
  IndyMac的得克萨斯比为116%。如果这个公式灵验,50多家银行都有麻烦,许多还超过了Indymac的比率。克罗拉多联邦储蓄银行为 709%;佐治亚的 Integrity Bancshares银行为371%,枫树堡(Maple Hill)的Stockgrowers 州立银行为369%、 新墨西哥州的Mesilla Valley银行为362%。凡是存款超过10万美元的储户都会心惊胆跳,万不得已,只好迫迅速采取行动取回现金,谁知道下一个破产的银行会是谁。 。 想看书来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6)
2008年10月份全球主要国家金融救市计划
  美国7000亿美元
  德国6450亿美元
  英国5900亿美元
  法国4500亿美元
  荷兰2500亿美元
  俄罗斯2100亿美元
  韩国1300亿美元
  奥地利1250亿美元
  新加坡1000亿美元
  资料来原: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华尔街割肉大突围
  次贷危机的余波还在冲击着华尔街,早日斩掉毒瘤、清除账面上的CDO,是所有金融机构共同的心愿。银行出售靠借钱收购的资产的过程被称为去杠杆化(Delevevage)。
  如今,去杠杆化正成为金融机构采取的生存行动。去杠杆化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出售一些好资产,同竞争对手结盟,削减成本,都是去杠杆化的常用手法。
  割肉的滋味的确不好受。美林在短短两周内眼看着44亿美元蒸发,出售两周前,账上的CDO还估值111亿美元(危机爆发前的价值是306亿美元),实际出售时只有67亿美元,条件是还要先向购买者提供资金。售价67亿的CDO,美林借给Lone Star基金50亿美元,如果资产恶化,低于出售时的价格,基金公司只损失17亿美元,其余损失由美林承担。在如此不平等的交易中,美林是有苦难言。事实上,美林这样做只是从财务上解决了问题,并没有彻底消除风险。
  近年来,华尔街的收入模式越来越依赖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以雷曼兄弟公司为例,资本市场业务是其最核心的业务,占其总资产的98%,占其总收入的85%,比例之高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投行模式。资本市场业务风险高、波动大,给投资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金融机构最热衷的就是杠杆。银行不仅向客户提供,自己也使用。杠杆的作用是双向的,向上时令人忘形,向下时的后果则是毁灭性的灾难。以下例子说明了投资银行为什么对杠杆情有独钟。
  投资银行从市场或投资者手中借钱;承诺支付5%利息;以MBS资产组合作抵押;如发生迟付违约;投资者可接管资产池。投行从资产组合中得到的回报是8%,还掉5%的利息;投行得到的是3%的利差;也就是说投资银行做这项业务的利润率为3%;如此高的回报(加上市场上钱多;资金成本低)使投行大规模使用杠杆扩大规模;赚取更多的利差。由于投行不像商业银行那样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杠杆率逐年上升;2007年财政年度美国五大投行的债务高达41万亿美元。
  2007年雷曼的杠杆率为31∶1(总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摩根斯坦利为33∶1;美林32∶1;高盛相比之下较低,也达到22∶1。也就是说,投资者用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进行2200万美元的交易(以杠杆较低的高盛为例)。
  在资本市场中广泛运用杠杆机制,使得信用急剧膨胀。在制造金融危机的祸手——住房泡沫和金融泡沫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7~2008年间,形势骤变,住房人申请的可调利率贷款的优惠期结束;而这时利率上升;房价下降(无法申请再融资)。截止2008年3月;有880万购房者;占全部购房人的88%的房屋净值低于抵押贷款。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放弃偿还贷款,与继续还贷相比,交钥匙走人更划算。
  结果市场上退回的住房和新建的待售房增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