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懿的书信意在挑拨孟达和诸葛亮的关系,他的意思是,诸葛亮派郭模诈降,本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郭模却很轻易就暴露你要起兵的秘密,这说明他诸葛亮是想加害于你呀!
  这封书信果真厉害,孟达接到信后便开始犹豫不决了。司马懿乘机倍道兼行,八日到达孟达驻守的上庸城城下。吴蜀各遣其将以救孟达,被司马懿分兵拒之。与此同时,司马懿派军八面猛攻孟达,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孟达被斩杀,举兵宣告失败。
  孟达之败,源于郭模泄密,而郭模又是诸葛亮派去诈降的。此中可见诸葛亮的安全保密工作有多差!而司马懿则抓住孟达多疑的缺点,极力挑拨孟达与诸葛亮的关系,用“信息垃圾”干扰孟达的决策,成功阻止了孟达提前举兵的计划,并打破常规,在未经魏主批准的情况下就发兵平叛,一举拿下上庸城,并斩杀了孟达。
  

错把情报送给对手
诸葛亮的最后一败,也是败在了情报战。而这次失败也是诸葛亮亲手种下的。
  且说诸葛亮领兵屯于五丈原,让人去司马懿营前挑战。但司马懿就是不理睬。诸葛亮便取来妇女的头巾和衣物,盛在一个大盒子里,并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魏寨。
  司马懿当众拆信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有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战。
  诸葛亮原意是想以女人衣物羞辱司马懿,让司马懿在盛怒之下出兵交战。但是诸葛亮的盘算落空了。不仅如此,司马懿还乘机抓住了诸葛亮的一个致命的漏洞。
  换了别人,也许根本抓不住诸葛亮这个细微漏洞。但司马懿不愧是情报方面的专家,他假装和诸葛亮派来送信的军士随便聊天,问道:诸葛亮的寝食和事情的繁杂程度如何?军士回答:“丞相早起晚睡,罚二十以上都要亲自决定;平时的饭量也很少,每天不过数升。”
  就是通过这短短的一句话,司马懿便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诸葛亮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诸葛亮派去的军士回营后,将司马懿的话如实相报。诸葛亮感叹道:“司马懿太了解我了!”
  自此以后,诸葛亮便知道,无论什么样的羞辱都不能激怒司马懿了,而且,更糟糕的是,自己身体不佳的信息竟然被司马懿了如指掌。这下司马懿更会按兵不动,他会让诸葛亮病发而撤,根本用不着一兵一卒。此时,诸葛亮便落到了计穷的地步,他好生郁闷:这样的仗如何去打呀?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了解诸葛亮?因为他善于对诸葛亮进行情报调查。而诸葛亮正好相反,他是把自己的情报主动送给了对手。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是长年劳累的结果,司马懿的情报战也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司马懿的那句“亮食少事烦,岂能久乎?”的话,实际上是讲给诸葛亮听的。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带话给对方都是为了激怒对方。只不过诸葛亮的目标落空了,而司马懿的目的实现了。
   。。

迷失情报战
为什么诸葛亮的情报工作总出现失误?这是因为曹魏军队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情报战技术,而这种技术并未被诸葛亮所掌握。
  迷失于情报战的还有东吴统帅陆逊。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也联合了东吴军队。陆逊派遣一个叫韩扁的心腹奉报表文,但韩扁被魏军抓获,陆逊的奇袭计划就此泄漏,魏军从此加强了防范,使得东吴无处下手,陆逊只好指挥大军撤回东吴。
  据说,陆逊在表章上所写的计策非常绝妙,连魏主曹睿看过后都赞叹不已,说:“东吴陆逊真妙算也!”
  然而,无论是多么绝妙的计策,一旦被敌人所获悉,也就失去了价值。总之,由于不熟悉情报战,陆逊的奇袭计划泡汤了。
  诸葛亮和陆逊,这两位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均栽在了情报战上。由此可见,曹魏军队的情报战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后代人读《三国》,看到蜀国、东吴的情报员被魏军抓住后,就感叹诸葛亮、陆逊的命真不好,却没有想过这根本就不是命运的作弄,而是他们自己在情报战上的落后造成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商业信息战的空白点
当代中国人,似乎沿袭了诸葛亮的缺点,在信息战方面总是一窍不通。拿中国股民来说,曾经获取信息的主要办法竟然是听取小道消息。所以,中国股市总是假消息满天飞。而这些假消息也不尽然是庄家们编造的,有的消息竟然是以讹传讹而造成的。比如,今天有人猜测说某只股票有庄家,明天就有人说这支股票的庄家很厉害,后天就有人说庄家打算继续拉高股票价格。其实这些消息往往都是股民们为了自我安慰而编造的谎言,但正是这些谎言,成为了许多股民们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似乎更喜欢情报战术。早在解放前,洋人就在上海滩雇佣中国人充当“包打听”。而我们中国人对洋人的理解却缺乏信息依据,比如民间互相传说,洋人的膝盖是僵硬的,轻轻一敲就会倒地等等。
  进入信息时代后,西方国家更加重视情报工作。许多大企业都设有专门的情报机构,以收集包括竞争对手情况在内的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那些没有信息部门的外国中小企业,往往会通过专业的情报服务机构来掌握相关信息。中国很多企业虽然也设有信息部门,但信息部门毕竟不是情报机构,其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以负责报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主,他们很少去关注竞争对手的信息。甚至像海尔这样非常有名的大企业,也没有自己的情报部门。据专业人士统计,中国市场目前只有约1000余名的专业竞争情报人员,而真正的需求却超过10万名。总之,对中国企业来说,情报工作至今还是一片空白。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情报战术的国家,偷袭珍珠港便是在情报先行的基础上进行的。日本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在各个领域使用商业间谍,以窃取先进工业国家的商业情报,特别是窃取新技术的核心情报。利用间谍手段得来的情报,日本企业开始对欧美企业的技术采用跟踪、模仿的战略,并逐步发展自主技术。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便在多个技术领域超越了欧美国家。
  当然,获取情报不一定非要通过非法手段。情报学的专家认为,95%的情报都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不过这需要进行专业的情报分析。
  司马懿两次获得诸葛亮的情报,都是通过了合法的渠道。一次是抓住了诸葛亮派来诈降的人;一次是诸葛亮派人送女人衣物时暴露了诸葛亮的实情。这两次情报都是诸葛亮主动送上门的。不过,若非司马懿具有识别情报的本领,这两份情报的价值便不会被发掘出来。
  西方人认为,情报学的发祥地在中国。西施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间谍。但是目前中国的情报技术发展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人过于相信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而忽视了调查研究工作。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智慧,正在遭遇着到西方现代情报学和其他先进信息手段的挑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谁该为关羽之死负责?(1)
给自己找借口,是中国人的通病。当我们精心策划的行动付之东流的时候,我们会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连诸葛亮那样的神人都会为自己的失败而开脱,更何况我们只是普通人呢?
  关羽败走麦城,诸葛亮说这是关羽咎由自取。人们也相信了诸葛亮的说法,认为荆州之失和麦城之败归根到底是关羽的刚愎自用而造成的。就这样,诸葛亮巧妙地将战争失利的罪名推给了关羽,却为自己开脱了应负起的责任。实际上,关羽之败,起因在于他执行了诸葛亮攻打樊城的错误命令。由于盲目攻打樊城,且没有其他主力部队的配合,造成了关羽孤军对抗曹孙联军,最终导致关羽的全军覆没。
  当时刘备获取的情报是,曹操要联合东吴,共取荆州。诸葛亮自作聪明地说:“我早就料到曹操会有这一招。不过我认为东吴的聪明人很多,他们不会先发兵,而是一定会先要求曹操方面兴兵。”刘备问那该怎么办。诸葛亮便出了一个极臭的主意:命令关羽主动出击,攻取樊城,使敌人闻风丧胆,其联盟自然便会瓦解。
  其实诸葛亮的这一计策正中东吴的圈套。孙权手下谋士步骘曾为孙权策划一个方案:“要求曹操命令驻扎在樊城的曹仁先起兵取荆州,关羽必然会分荆州之兵去攻打樊城。关羽一动,我们便可派出一员大将,暗取关羽后方,一举拿下荆州。”
  由此可见,诸葛亮所谓“以攻取樊城而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计策简直就是自说自话。后来的事实证明:攻打樊城不仅没有使东吴闻风丧胆,反倒使关羽按着东吴的意愿行事了。关羽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东吴的算计之中,而东吴的暗袭计划却制定得天衣无缝,使得关羽一直蒙在鼓里。最终的结果正如东吴谋士步骘所预料的那样——东吴一举拿下荆州。不仅如此,东吴还擒获并杀掉了关羽父子二人,造成了刘备方面的惨重损失。
  荆州之失和关羽之死,其罪魁祸首当数诸葛亮无疑。而诸葛亮却厚颜无耻地将责任推到了关羽的头上。他说:“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
  应当说,关羽已经尽力了。而且在攻打樊城的过程中,关羽也显示了相当的作战才华,取得了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的重大胜利。遗憾的是,关羽毕竟势单力孤,而且一直得不到大部队的支援,最终不得不败走麦城,英勇就义。
  从樊城之战到荆州之失,再到麦城之败,关羽以自己的力量抗击着曹操、孙权的主力部队,其力量的对比悬殊可想而知。在曹魏方面,由曹操亲自坐阵,由曹仁、许晃对关羽进行内外夹攻,不仅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把关羽打得大败;在东吴方面,孙权授权吕蒙暗袭荆州,并倾东吴之精兵强将对前来反扑的关羽实施围追堵截,吕蒙、周泰、韩当、丁奉、徐盛等东吴名将悉数出战,打得关羽无半点还手之力。
  再来看看关羽方面的力量:手下只有关平、廖化两员有经验的战将。曾被关羽任命为先锋官的傅志仁、糜芳是两个窝囊废,他们因喝酒而导致帐后遗火,军器、粮草被烧毁,火炮被烧着,炮火还打死了不少自己的士兵。关羽当然不能指望这两个窝囊废去带兵打仗,事实上这两个人后来都投降了东吴。总而言之,关羽面对的敌人是兵多将广,而关羽自己方面却是缺兵少将。那么刘备手下那些能征惯战的大将都到哪儿去了?张飞、赵云、马超、魏延、黄忠等均留在刘备的汉中大本营。假使这些人中有一人前去救援,关羽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由于曹操军队主力都去对付关羽了,使得汉中之地显得格外清静。汉中的主要将领闲来无事,主要精力也就是放在练兵和休养生息上。而这个时候,远在荆州的关羽却在孤立无援中浴血奋战呢。
  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役,为什么刘备的大本营却没有派人去援助关羽?后代有人曾推测可能是诸葛亮想借刀杀人,除掉那个平日里目中无人的关云长,所以他下令让关羽以弱攻强,而且还不派兵援助关羽。
  

谁该为关羽之死负责?(2)
笔者不想把诸葛亮看成是一个“借刀杀人”的小人。以笔者的看法,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援助关羽,是因为他过于自信他那愚蠢的“主动攻打樊城”的计策。他以为只要关羽能攻克樊城,孙曹联盟就会瓦解。然而战局却没有像他料想的那样发展,不仅樊城没有攻下来,荆州反而被东吴袭取,关羽也被东吴人杀害了。
  

关羽本来可以不死
面对孙曹联合进犯荆州,刘备、诸葛亮本来可以有多种方案应对。如果指挥得当,关羽完全可以不死。
  第一种方案:主动归还荆州
  荆州之地,原本是东吴即将到手的肥肉。是诸葛亮违背诺言,利用周瑜与曹军的大战,乘火打劫而得到了荆州。东吴曾多次派人讨要荆州,诸葛亮也一再表示要归还荆州,但他总是找借口拖着不还。诸葛亮的这种做法破环了孙刘联盟的友好关系,也惹恼了东吴人。可以说,若不是诸葛亮出尔反尔地违背诺言,东吴未必会联合曹操来进犯刘备。
  如果归还了荆州,就可以避免孙刘两家自相残杀,也可以使孙刘联盟得以巩固,两家甚至也可以继续联合攻曹,那样的话曹操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第二种方案:命令关羽打防守战
  既然决定不归还荆州,那么就要做好防范东吴前来报复的准备。因为一旦孙权、曹操同时进攻荆州,关羽的力量就显得异常单薄了。让关羽主动攻取樊城,无疑会给东吴带来可乘之机。所以,当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让关羽严守荆州,不要主动攻打樊城。只要关羽能严守城池,东吴的计谋就不会得逞,吕蒙也不敢来暗袭荆州。待到曹军粮草用尽时,荆州之围便会自然解除。
  第三种方案:派兵援助关羽
  命令关羽攻打樊城,必然造成荆州的兵力空虚。所以必须派另外一员大将前去协助关羽防守荆州,荆州才不会落入东吴之手。
  关羽在攻打樊城的过程中,曹操曾派两批人马增援樊城,第一批由曹操手下大将于禁任总指挥,庞德做先锋。结果关羽指挥得当,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把这第一批增援部队彻底消灭了。但是曹操很快又派来第二批增援部队,此时孙权也害怕关羽的实力增加过快,于是派吕蒙袭取了荆州。孙曹两军对关羽形成了两面夹攻的局面,而且樊城守将曹仁又乘势杀出,使得关羽阵脚大乱,溃败不止。
  孙权、曹操对这一阶段的战役相当重视,分别投入了绝对主力去对付关羽,曹操更是亲自坐阵,犒赏三军。而刘备的优势兵力却远在汉中休养生息。所以,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抵挡孙曹联军的进攻。
  可以看出,樊城、荆州之战是一场关系三国格局重新变化的生死之战,让关羽以有限的荆州之兵去抗击强大的孙曹联军,绝对是一个大败招。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谁在为诸葛亮开脱责任?
如果要追究荆州之失和关羽之死的责任,诸葛亮当数第一责任人。但令人惊讶的是,后人很少去找诸葛亮的问题,而是把全部的责任都归咎在关羽头上。那么,到底是谁在为诸葛亮开脱责任呢?
  有人为诸葛亮辩解:孔明早就给了关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八个字,是关羽自己刚愎自用,拒绝了孙权的和亲要求,于是才导致孙权投向曹操。《三国演义》曾描述,当孔明听说关羽拒绝孙权和亲后,说了一句:“荆州危险了,可派人将关羽替回。”就是这么一句话,成了很多人为诸葛亮开脱责任的重要依据。
  笔者以为,“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八个字过于虚空,“北拒曹操”还好理解,“东和孙权”则不好把握。在笔者看来,即使孔明亲自坐镇荆州,也未必能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毕竟孔明当初从东吴手中窃取荆州,而且还一再违背诺言而得罪了东吴,使得孙权总是惦记着荆州。所以“东和孙权”又谈何容易?这就好比小偷想要和失主和好,却又不愿意归还失物一样,你说失主会答应和小偷和好吗?
  有人以为,关羽与孙权的和亲可以巩固孙刘联盟。笔者以为这同样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想当初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也没有挡住孙权想讨回荆州的欲望。又怎能指望孙权之子和关羽之女的婚事能平息孙权内心的火气?
  实际上关羽心里明白,孙权派人向关羽提亲,是为讨要荆州做铺垫的。假如孙权和关羽真的做了亲家,孙权必定要向关羽讨要荆州。而若没有刘备、诸葛亮的发话,关羽是无权归还荆州的。和亲只会让关羽陷入更加尴尬的局面。与其这样,还不如继续做个恶人。既然刘备、诸葛亮还没有归还荆州的意思,干脆我关羽就对你孙权凶一点吧。
  诸葛亮为自己开脱得更彻底,他说关羽之死是因为关公自己“刚而自矜”造成的。那么换个谦虚谨慎的将领就能打败孙操联军了吗?当然不会,也许他们比关羽败得还要惨。在我看来,关羽以荆州之兵取得“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成绩,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只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错误,导致了关羽孤军奋战,最终陷入重围而全军覆没。诸葛亮无端指责关羽,实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一种嫁祸于人的行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值得深思的“替罪羊”现象
荆州丢失了,主要责任人诸葛亮并没有受到处罚,因为他成功地找到了一个替罪羊——关羽。让死人当替罪羊,是一件成本极低的事情。因为死者无法为自己争辩,人们也就不得不听信诸葛亮为自己的开脱了。
  在中国历史上,“替罪羊”是普遍的现象,充当“替罪羊”的有活人也有死人,而且有些“替罪羊”一当就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比如,杨贵妃是唐玄宗的替罪羊;秦桧是赵构的替罪羊;李鸿章是慈禧太后的替罪羊。
  其实,让下级为上级领导顶责,在官场具有悠久的“传统”,至今也是一种积习难改的官场痼疾。
  2004年1月19日,武当山遇真宫遭到一场大火,国家文物损失严重。住在遇真宫看管文物安全的文管人员薛森,因其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被开除公职。6月14日,薛森告诉记者,他实际上是元和观的文管人员,在遇真宫“1·19”火灾事件中,因武当山文物局领导明白在1996年5月后就未安排专人住遇真宫看管文物,担心大火后上级追究责任,为应付检查,则弄虚作假,叫薛森代领导担责受过成为替罪羊。
  在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查处中,阜阳市太和县工商管理局的两名管理员成了县领导的替罪羊,不过事情很快就露出了马脚。劣质奶粉本属于生产领域的质量问题,应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由县工商局的人来充当替罪羊完全不通情理,而且被查出问题的“太和县勿忘我糖果厂”也不在两位管理员的承包路段。据两名被辞退的员工说,太和县工商局局长受到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巨大压力,按照先辞退后调查的所谓程序,无视该局没有辞退公务员的权限,在没有对事实进行调查,归责的前提下,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辞退了这两名职工,以保护县委县政府领导不受追究顺利过关。问题被曝光后,有辞退公务员权限的阜阳市工商局,同样没有认真调查两人的失职情况和责任归属,第二次决定辞退两个管理员。此事曝光后,包括阜阳市长在内的28名国家公职人员先后受到不同程度处理。
  海南省儋州市建设局副局长林雪博,驾车撞死2人后,逃离现场,找来下属为他“顶罪”自首,并四处活动欲摆平此事,导演了一幕迷雾重重的荒唐剧。2001年9月11日8:50分,海南省海口市新华区法院一审开庭审理,判决林雪博犯交通肇事罪,判有期徒刑6年;犯妨害作证罪,判一年零6个月,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7年。此案另一案犯替罪者陈兴杆犯包庇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零6个月。
  2000年底,中纪委深入调查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的违法违纪问题。李嘉廷的情人徐福英在李嘉廷的安排下,找港商李镇桂做工作,让他在中纪委调查组面前替李嘉廷背黑锅、作伪证,顶缸当“情夫”,说徐福英是他的情人,结果弄得李镇桂被判刑四年,还要追缴3150万元。
  2004年7月26日,西安音乐学院公布对“不交三万元捐款难领录取通知书”的乱收费事件的处理结果:学院招生办主任被免职,教务处长和财务处副处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人民日报》7月27日报道)。社会各界纷纷认为,被处罚的人仅仅是替罪羊而已。既然是学院收取的捐款,那么收取捐款的决策人,绝不可能是一个中层干部的招生办主任,也不会是教务处长和财务处长,而是学院领导层。可现在的处理结果,作出决策的学院领导成了“局外人”,三个中层干部成了“替罪羊”。
  即使在一些海归派领导的身上,也有寻找替罪羊的例子。笔者在某家海归派公司上班时,由于公司总经理的领导失误,使得公司严重违反了政府的某项规定。总经理害怕被媒体曝光后不利于自己的形象,于是就找手下一位总监为他顶罪。事后为了他把这位总监提拔为副总经理,算是对他“保护总经理有功”的一种奖励。
  

诸葛亮的用人偏见(1)
中国人喜欢听话的下属,而不喜欢有棱角的同事。二千年前的诸葛亮便是这样,他计杀傲慢的魏延,架空逞强的杨仪,结果导致蜀汉政权失去了用兵之良将和治世之能臣;他重用蒋婉和费祎,此二人沿袭诸葛遗风,循规蹈矩,不思变革,致使蜀汉走向没落。
  诸葛亮防守“街亭”,用了两员大将,一员是马谡,一员是王平。马谡以前从来没有亲自领兵打过仗,而王平则身经百战。但诸葛亮却任命马谡担任街亭之战的总指挥,王平只不过是辅助马谡的副将而已。
  在“街亭”之战过程中,马谡不听王平劝谏,布兵于山上,王平只好自带一批人马分扎在山下小寨。魏将张颌领兵打来后,断了山上水道,引起山上蜀军恐慌,马谡指挥失灵,士兵纷纷投降,街亭失手,马谡只身逃出。而王平命令自己所带千人,鸣鼓自持,张颌怀疑有埋伏,于是不敢逼进。此后,王平指挥部队,收拾蜀军丢下的物品,缓缓撤军,减少了蜀军的损失。
  在“街亭”之战过程中,马谡昏招频出,且调度不当,指挥不力;而王平头脑冷静,指挥得当。假如是王平担任前敌总指挥,街亭必然不会失守。
  那么,为什么先前诸葛亮没有任命王平为总指挥,而是把此重任交给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呢?这是因为诸葛亮用人有偏见。在诸葛亮眼里,马谡本来要比王平厉害百倍。
  首先,马谡拥有一个良好的政治背景,他是刘备旧臣马良的亲弟弟,且与诸葛亮私交颇深;而王平则是从曹魏过来的降将,因此还不能得到重用。其次,马谡自幼熟读兵书,颇通兵法;王平虽然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他只不过是个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识几升,恐怕未必是张颌的对手。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诸葛亮把主将之职交给了马谡。
  据《三国志》记载,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谈论军事计谋,深受诸葛亮器重。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在诸葛亮的眼中,已经形成了对马谡的定式思维,他认为马谡是“当世之英才。”所以他对刘备的告诫并不以为然。之后他以马谡为参军,经常互相交流,甚至通宵达旦地在一起谈论军事。
  街亭失手后,诸葛亮不得不撤军回汉中,然后挥泪斩了马谡。当他想起当初刘备的告诫时,不由地泪流满面,悲痛万分。
  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的招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他们对待人才的那些偏见与诸葛亮何其相似。
  2005年3月,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了清华大学美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丹青愤然辞职的消息。原来,在众多投考陈教授的学生中,有许多学生艺术气质、修养和专业成绩都很不错,但他们因为政治和英语成绩不及格而落选,有的因为只差一分而与心爱的专业无缘。由于政治、外语关卡,陈丹青长达4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陈丹青认为自己始终不能适应当前“学术行政化”的教育体制,而且他不想被不知不觉地异化。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专家认为:这个事件体现了我国研究生招生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我们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制度缺乏灵活性,存在不少弊端,在形式的公平背后掩盖了实质的不公平。
  就拿政治和外语来说,由于规定较死,使得无数专业人才郁郁而不得志。这与王平得不到诸葛亮重用的情况相似。在诸葛亮心目中,降将王平何谈政治素养?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则认为,凡是通不过政治考试的人,便没有资格去读研究生。诸葛亮认为王平是个大老粗,所以不能做主将;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则认为,外语不过关的人,肯定没有能力搞学术研究。
  郑州航空学院在北京参加人才招聘会,接到了一份博士的简历,发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校方赶快与此人取得联系,并见面详谈聘用细节。见此高人还犹豫不决,校方便派人三顾茅庐,诚情相邀,并把一套郑州住房的钥匙交给了此人。折腾了三个月时间后,校方终于发现此人是个假博士,甚至连大学都没有考上。其所投简历内容,全部是他自己编造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诸葛亮的用人偏见(2)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用人单位对学历、文凭、外语成绩、海外背景的要求太不切合实际,所以才使真正的人才望而却步,反而为那些大胆妄为的骗子制造了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用人疑人杀魏延
诸葛亮临死前,授计给杨仪、姜维、王平、马岱等人,说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就杀掉魏延。后来,魏然果然被杀,理由是魏延谋反。
  计杀魏延,一直被后人看作是诸葛亮智慧过人的地方。然而,失去了魏延的蜀军,战斗力也衰退了许多。所以杀魏延是一个有疑问的手段。甚至有人认为,魏延谋反,是千古奇怨。
  为了给诸葛亮计杀魏延的行为做辩解,《三国演义》虚构了两段有关魏延曾出卖自己主子的经历。
  根据《三国演义》描述,刘备、诸葛亮曾经被曹操军队追剿,刘备欲暂且到襄阳刘琮处安歇。但刘琮惧而不出,刘琮手下的大将蔡瑁、张允指挥军士向刘备射箭,以阻止刘备进城。城中大将魏延聚众高呼:“刘玄德乃仁义之人,为何要拒之城外!”,魏延还抡刀砍死守门将士,放下吊桥,招呼刘备进城。这时城中另一大将文聘来战魏延。刘备不忍心看襄阳军兵自相残杀,于是离开了襄阳大道,到江陵寻找安身之处。魏延手下兵少,打不过文聘的人马,只好匹马逃出襄阳。此时刘备已经远去,魏延便投奔了长沙太守韩玄。
  后来刘备派关羽攻打长沙,长沙太守韩玄派大将黄忠迎阵,黄忠消极怠工,韩玄怀疑黄忠通敌,下令将黄忠绑起来处死。魏延毫不犹豫,砍死刀斧手,带领长沙百姓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